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逻辑联结词
  • 逻辑联结词

    发表时间:2022-01-14

    【www.jk251.com - 地理教师总结】

    认真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高质量的教案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对于高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逻辑联结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

    (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

    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3)

    (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

    (学生进行回忆、思考.)

    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

    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

    (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例1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

    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

    2.讲授新课

    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

    (1)什么叫做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中含有变量,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

    (2)介绍“或”、“且”、“非”.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中的“或”,它是指“”、“”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且;也可以且;也可以且.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中的“且”,是指“”、“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对应于集合,则命题非就对应着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

    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含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且”构成的复合命题.

    (4)命题的表示:用,,,,……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

    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或”、“且”、“非”、“若则”等形式.

    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

    对于给出“若则”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和结论.

    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3.巩固新课

    例2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

    (2)0.5非整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线不相交;

    (6)若,则.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

    例3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个”.

    (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

    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

    5.课外作业:第29页习题1.61,2.

    jk251.cOm扩展阅读

    §..逻辑联结词()【精】


    课时13课题: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复合命题的构成.教学难点:对“或”的含义的理解.教学方法:问题及发现教学.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逻辑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我们推理的过程中;一些逻辑问题也是很有趣的例如:(三猫偷吃鱼问题)(投影)初中已学习过一些逻辑的知识例如命题,请一位同学说出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本节将继续研究和讨论命题及命题的构成.二、新课今天我们重新学习一下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与初中定义说法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看投影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1)12>6.(2)3是15的约数.(3)0.2是整数.(4)3是12的约数吗?(5)x>2.(6)这是一棵大树.(其中(1)、(2)、(3)是命题,因为它能确定语句的真假;而(4)、(5)、(6)不是命题,其中(4)不涉及真假,(5)不能判断真假,(6)中由于“大树”没有界定,不能判断真假.)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在于是否能判断其真假,即判断其是否成立,而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能叫命题。一般情况下,命题是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都不是命题。例如(4)、(5)、(6)。再分析考虑下列语句:(投影)(7)10可以被2或5整除.(8)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9)0.5非整数.上述三个命题与(1)、(2)、(3)的区别是什么?(比前面的命题复杂了.)上述三个命题,是由简单的命题组合成的新的比较复杂的命题.那么命题(7)中的“或”与集合中学过的哪个概念的意义相同?(这里的“或”也是可兼或;与集合并集定义中:A∪B={x|x∈A或x∈B}的“或”意义相同.)命题(8)中的“且”呢?(与集合交集定义中:A∩B={x|x∈A且x∈B}的“且”意义相同.)对命题(9)中的“非”显然是否定的意思,即“0.5非整数”是对命题“0.5是整数”进行否定而得出的新命题.复合命题的构成:10命题中的“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0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30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那么,上述命题中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其区别是什么?复合命题构成形式的表示:常用小写拉丁字母p、q、r、s……表示命题.上述命题(7)、(8)、(9)构成的形式分别是什么?((7)构成的形式是:p或q;(8)构成的形式是:p且q;(9)构成的形式是:非p.)看投影2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2)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3)平行线不相交((1)中的命题是p且q的形式,其中p:24是8的倍数;q:24是6的倍数.(2)的命题是p或q的形式,其中p: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李强是跳高运动员.(3)命题是非p的形式,其中p:平行线相交.)复合命题的构成要注意:(1)“p或q”、“p且q”的两种复合命题中的p和q可以是毫无关系的两个简单命题(2)“非p”这种复合命题又叫命题的否定;是对原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否定;下面给出一些关键词的否定:正面语词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至少一个至多一个否定不等于不大于(小于等于)不小于(大于等于)不是不都是一个也没有至少两个三、课堂练习:(课本P26,1、2)四、小结:本节课讨论了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构成;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即:简单命题(定义)复合命题的构成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五、课后作业1、课本:P29,习题1.6:1、2.2、预习:(1)复合命题判断真假的方法是什么?(2)复合命题“p或q”、“p且q”、“非p”的判断规律分别是什么?六、教学后记:

    逻辑联结词--精选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

    (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

    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3)

    (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

    (学生进行回忆、思考.)

    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

    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

    (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例1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

    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

    2.讲授新课

    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

    (1)什么叫做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中含有变量,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

    (2)介绍“或”、“且”、“非”.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中的“或”,它是指“”、“”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且;也可以且;也可以且.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中的“且”,是指“”、“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对应于集合,则命题非就对应着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

    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含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且”构成的复合命题.

    (4)命题的表示:用,,,,……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

    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或”、“且”、“非”、“若则”等形式.

    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

    对于给出“若则”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和结论.

    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3.巩固新课

    例2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

    (2)0.5非整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线不相交;

    (6)若,则.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

    例3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个”.

    (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

    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

    5.课外作业:第29页习题1.61,2.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1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教时教材:集合的概念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过程: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如:2x-1>3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二、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2.正整数集n*或n+3.整数集z4.有理数集q5.实数集r集合的三要素: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例子略)三、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î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ïa(或aîa)例:见p4—5中例四、练习p5略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îr|x-3>2}或{x|x-3>2}或{x:x-3>2}再见p6例六、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f七、用图形表示集合p6略八、练习p6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九、作业p7习题1.1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精选版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本章概述1.教学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掌握简单的含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2.重点难点重点: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简单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难点: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3.教学设想利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突出一种数学方法——元素分析法;渗透两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掌握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译.

    1.1集合(2课时)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不等式2x-1>3的解集”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集合与元素: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二、集合的表示: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如: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2.正整数集n*或n+3.整数集z4.有理数集q5.实数集r集合的三要素: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三、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î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ïa(或aa)例:见p4—5中例四、练习p5略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由方程x2-1=0的解集;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文字语言描述法:例{斜三角形}再见p62符号语言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3图形语言描述法(不等式的解集、用图形体现“属于”,“不属于”)。3.用图形表示集合(韦恩图法)p6略六、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2.无限集七、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八、作业p7习题1.1

    【逻辑联结词】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