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篇)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篇)

    发表时间:2022-11-2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WwW.jK251.COm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jK251.COm精选阅读

    课件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课件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整时;

    2、 能够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3、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虽然学生刚上一年级,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在教学整时认读时,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分清分针和时针,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对比、观察“三个钟面(6时、8时、4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通过活动,看一看、拨一拨,加强对整时的认识,与生活联系,出示电子表示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最后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渗透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语:今天是我们一一班全体学生第一次来多媒体教室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非常高兴,有这么多的老师在后面看着我们一一班小朋友,看看谁表现的最好。

    引入课题:好了,大家坐的这么端正,老师就送大家一个礼物,猜一猜:有位好朋友,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出示课件)提问:说一说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总结:你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钟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真聪明!钟表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课、放学、吃饭、睡觉),它的作用多大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新授

    1、看,老师带来了一个钟表,你们仔细观察这个钟表,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板书【分针(长)、时针(短)】还有12个数字,大家来读一下。

    2、拿出你们手中的钟表,同桌互相指一指,那个是时针、那个是分针。

    3、那我们认识了钟面,先把表放下,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丽丽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你们认识钟面上的时刻么?

    总结:我们生活中通常说的7点,在教学上把7点说成7时,大家仔细观察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都分别指着几呢?说得很好,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就是7时。

    4、那你们知道这个钟表几时么?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

    5、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向(6、4、8),那么,我们就说: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6、既然大家都认识了整时,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么?

    (1时、5时、7时、8时)回答的真好,老师说时间,你们自己动手拨一拨;同桌互相说时间,动手拨一拨。

    我们刚才学习了用中文来记录整时,那么你们知道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么?出示课件“12:00”,你们知道这是几时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呢?(手机上、手表上、车票上……)。那么,我们来看一下7时,该怎么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呢?先写7,接着在7的右下方写两个上下并排的小圆点,然后写两个0,他们都读作7时、7:00

    三、练习

    我们认识了时间,就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收获可真不小!那么我们就要像小明那样合理安排好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实用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如何写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实用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如何写》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轴对称”的知识。本以为《轴对称图形》是一节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的课,但这一次执教本节课,我却深深地感觉到越发不知道怎样去讲,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主要借生活中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生对于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并不陌生,他们也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课的开始,提供米奇兄弟的图片,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出,促使他们投入较高的热情去探究物体的对称性,感受物体的对称美。通过“我会找,我会分,我会折,我会判断,我会剪”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猜测、想像、探索、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这节课中,有几个方面我处理的不够,1、在分一分这个环节,这是对平面图形对称研究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正确区分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对称性。我请两名学生上去分,其中,他们把树放到不对称图形那一边,我在巡视时引导了他们,后来他们上去改过来了,其实这正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怎样正确区分对称和不对称图形的实例。这方面我处理得不好。2、在创造对称图形时,我没考虑到我的示范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本来,这个环节是通过学生动手创造对称图形,充分展示学生对对称美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没想到我的示范学生也跟着剪起衣服来,这方面我也处理得不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自己去发现,只要教会学生用折——画——剪这三个步骤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不会总围着老师转。没有放开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而是教师搀扶着,唯恐学生学不会,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因为本节课中有几个环节设计得不够严谨,我处理不够得当,让学生缺乏了创造美的机会,很遗憾。

    总之,这节课中的问题还有很多,我要结合听课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宝贵的建议,重新做一调整,争取下次讲课能完美一些。

    教案精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推荐一篇)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精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推荐一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教案收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其一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收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其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54——55页。有关0的除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3.学生说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0÷5。

    4.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讨论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练习

    1、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2、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讲解。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提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猴子捞月

    教后反思: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课件必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希望《[课件必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认读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良和食并端正地书写这两个字。

    2.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背诵的内容视学生的实际而定)

    3.能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初步具有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所体现的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想干什么?

    3.板书课题。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

    1.读正确。

    (1)认读字词。缩叹息遥远寻食哭泣健康(课件辅助显示音节)

    (2)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3)抽读正音。

    2.读流利。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辅助出示斜杠指导句子中的停顿)

    (4)找规律。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这几个词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

    (5)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的()的词组,读一读。

    (6)积累词语。摘录两个自己喜欢的词组。

    3.读出感情。

    (1)范读课文。下面我们来练习读全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3)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动画)

    (4)学生练读。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说话。

    2.情景说话。收听几个求助电话(无家可归的老虎、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朗读范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善良的小朋友画一对翅膀,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情,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外作业

    1、识字生字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一)小朋友们看,词语娃娃来了,你能把它们的名字全都叫出来吗?

    (二)出示词语:窗前快活遥远寒冷缩着叹息谷粒寻找等待哭泣健康操场奔跑假如。

    1.自己先准备一下,如果忘了它的名字怎么办?(问问语文书;问学习伙伴;问老师)

    2.开小火车读。

    3.遥远:你再读读这个词,还能有什么发现。(遥的意思就是远)去这些词语中找一找,哪些词也是近义词交朋友的?(寻找、寒冷、奔跑、等待、健康、假如)

    4.齐读显红词语。

    二、引入课题

    (一)假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用它画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轻轻地读一读课文吧!谁愿意来说一说。

    (二)出示板书: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一双好腿。(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三、研读课文

    (一)我为什么要画这些呢?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地来学学课文吧!

    (二)逐段推进。

    1.第一节。

    (1)出示第一节,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呀,指名读,评议。(正确)

    (2)啊,原来红红的太阳是送给寒风中的小树,就让我们进入寒冷的冬天吧!(课件:小树受冻图,并伴有呼呼的北风声)你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寒风中的一棵小树,你会怎么样?(我拿缩着身子,发抖)会说些什么?(我好冷呀!快来帮帮我呀!)(你是怎么叹息的`?)谁来读读这句话呀,出示: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评议:多可怜的小树呀:真是令人担心;小树在发愁呢。受不了。)

    别急别急,让我用马良的神笔给你画个红红的太阳吧!(课件:画上一个红红的太阳)

    咦,小树你怎么笑了!刚才你冷得把身体都缩起来了,现在呢?小树呀,你还想说什么呢?(此时,学生就是小树,小树就是学生)

    (3)这是一棵多么快活的小树呀,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读出小树的快乐。)

    评议:啊,小树暖和极了/太阳公公照着小树,小树觉得暖洋洋的/小树再也不苦恼了

    (4)愿读的一齐读。(从小朋友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小树的快乐)

    2.第二节。

    (1)我把太阳送给了小树,要把好吃的谷粒送给谁呀?这是为什么呀?

    (2)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3)反馈:因为鸟妈妈要飞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出示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遥远:遥就是远,它们在一起就表示很远很远。)

    (4)教师配乐描述:是啊,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鸟妈妈每天一早,都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吃饱肚子飞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今天,鸟妈妈又要出门去给孩子找食物了,小鸟啊小鸟,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学生:妈妈,你早点回来。/我会想你的。/妈妈,我不想离开你

    可是,太阳都落山了,鸟妈妈寻食还没回来。小鸟会怎么样?(哭泣:小鸟哭得多伤心呀!等待:小鸟等得多心急呀!)指名读没有再也不用的句子: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名读,评价:鸟妈妈多辛苦呀!小鸟多可怜;让人心疼。)

    (5)让我们快把谷粒送上吧!出示谷粒图,现在小鸟在说什么?(我们再也不用飞很那么远了;多好吃的谷粒呀!)指名读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评议:这下子,小鸟不哭了/谢谢你,小鸟吃饱了/小鸟的小肚子吃得涨鼓鼓的)小鸟吃到美味的食物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6)现在,让我们轻轻松松地来写写字吧。出示课件,食,比较良与食的不同点:最后一笔;位置和大小。再写一写。

    3.第三节。

    (1)朋友们,我们有一双好手帮我们把字写漂亮,有一双好腿让我们蹦跳自如,看,我们玩得多欢呀!(出示照片)你笑得这么开心,当时一定很高兴吧?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个叫西西的小朋友,他从小就不能自由地走动,当小伙伴们在奔跑、游戏时他只能孤孤单单地坐在屋里,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小伙伴们玩得多快乐呀/要是我也能和他们一起玩就好了/可是)

    (2)现在,你就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怎么做呢?

    (3)让神笔的力量给西西带来健康吧!指名读。(评议:一定你是真心诚意地想帮西西;这下,西西再也不孤单/西西和小伙伴玩得多高兴呀!)快把这个好消息和同伴分享一下吧!

    (4)当西西和我们一样也拥有一双好腿时,他会说什么呀?请你们想想,西西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为什么?

    (5)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为西西感到高兴,我们合作来读一读。师读前一句,生读后一句。

    四、背诵课文

    (一)出示全文,神笔给大家带来了无比的幸福,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读读全文吧!

    (二)能把你喜欢的背一背吗?(自由准备,指名)

    (三)连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还愿给谁带来幸福呢?(自由思考,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红红的太阳

    好吃的谷粒

    一双好腿

    必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合集(4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如果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喜欢)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准备给小朋友送上一份节日礼物——动画片大餐,那么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呢?他们请老师帮忙调查一下。昨天老师对二(2)班的小朋友进行了调查。老师根据调查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

    (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统计图)

    二、活动探究,认读统计表

    (一)认读纵向统计图表

    1、先独立思考: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面,你知道了什么?想好的举手

    2、同桌交流:有好多小朋友已经知道了,那么请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多。

    3、反馈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说一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人最多,喜欢看《西游记》的人最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边上有24就是个人(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这部分涂得)(实际上这种统计图我们可根据各种直条的高矮一眼看出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最多、最少。我们来数一数各涂了几格)

    师:这边上有哪些数?这些数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喜欢看的人数《喜羊羊和灰太狼》。 师:从统计图里你还知道什么?

    生2:喜欢《海绵宝宝》的小朋友有8人————————

    师:(我们来数一数)谁还有补充吗?

    生3: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的?

    生3:它们都是8人,

    师:我们还可以从它们的高度上看出它们是一样高的。你还会去比较 想法跟别人不一样,谁还能像他这样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4:喜欢———————比——多或少几人,一共有几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4、预测:根据这个调查结果,你认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在六一儿童节会播放什么动画片当作节日礼物送给大家呢?为什么?

    过度:电视台的叔叔阿姨的想法也跟我们小朋友一样,会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为我们送上节日礼物,大家高兴吗?

    (二)认读横向统计图

    过渡:六一儿童节我们不仅能收到电视台叔叔阿姨的礼物,我们学校也要为大家庆祝节日,学校准备举行一些体育活动,由于学校学生有1000多个受场地限制,学校要求每个班只选一个体育项目,请你从下面四个体育项目中选一个喜欢的,想好举手

    1、生成统计表

    指名不同学生回答,意见产生分歧

    师:要决定到底举行什么活动怎么办?

    生:数一数,统计

    生成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能不能制成统计图呢?怎么制作?

    生:在踢毽子那里画6格

    师:怎么画?为了能让大家一眼看出6格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一般把数字写在下面

    师:再怎么画?为了区别不同的项目,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

    3、读统计图:

    师:在这个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

    4、预测:根据这副统计图,你认为我们班组织哪项活动小朋友们的欢迎?为什么?(那么我们班就决定组织跳绳活动)

    5、比较两幅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用直条表示人数,一格都表示一个人,都用不同的颜色

    不同点:横、竖不同,说一说横竖都表示什么。

    (三)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过渡: 有那么多的人要为我们庆祝节日,我们要精神饱满的玩一天,要有精神就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刚才我们都计算出了自已每天的睡眠时间我们把它做成一个统计表和统计图好吗?

    1、做统计表:要统计一组同学的睡眠时间有什么方法?谁来说一说

    (小组完成统计表、集体检查)

    2、画统计图:请根据统计表中的结果画好统计图,比一比谁画得对又漂亮

    3、评价统计图

    4、全班汇总

    5、读统计图

    6、小秘密:10岁小朋友一般应保证每天10时的睡眠,知道这个小秘密和我们班小朋友睡眠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才有健康的身体去学习、生活,希望小朋友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的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好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米(m)厘米(cm)

    2.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长?

    3.你能正确使用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1)房子高约4( ); (2)一支铅笔长18( );

    (3)米尺长100( ); (4)课桌高约7( );

    二、互动解疑

    1.认识分米

    (1)猜一猜课桌高约7什么呢?

    板书:分米dm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对分米还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长?你能从纸条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来吗?

    (4)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长度……)

    (5)我们的直尺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2分米)

    2.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1)请同学们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与1米之间的关系

    ①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1m=10dm

    3.认识毫米

    (1)请你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

    (2)讲述: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得更精确,我们要用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①关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张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长、厚度。

    B:课堂练习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阶段性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精确,我们还可以用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三、实践运用

    1.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画线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的长约( );课桌宽约( );一栋楼高( );

    数学书厚5( );小亮身高135( );课桌高9( )。

    四、总结评价

    比划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课件出示:出示正方体图。出示10个正方体,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十个呢?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练一练第四题

    板书设计: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就是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

    教案范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其一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案范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其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认识自身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身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身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生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身谈谈与家长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身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神往。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学校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与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与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与活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学校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教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作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标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在树林中玩过吗、你印象中的小树林是什么样的、现在跟老师一起到小树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课件展示画面:幽幽的树林,柔和的阳光,绿色草地,蝴蝶飞舞,露珠闪光,鸟语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树林啊!闭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两个小姑娘,也到树林里来了,她们是怎么玩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3、齐读课题,读好“莺”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音,勾出生词。

    2、自由读课文(可以是两遍、三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的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互读课文。

    4、检查识字情况

    (1)点击课件开火车读(可以同桌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

    (2)有没有你以前认识的字、怎么认识的、

    (3)哪些字容易记错,给大伙儿提个醒。(指名说、小组说。重点指导“扔”、“剩”、“津”、“醉”、“沉”的读音,提醒“羞”与“着”下面部分的区别。)

    (4)小老师教读。

    5、现在把这些字娃娃送回课文中,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还认不认识它们。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也可分段读)其他孩子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课文,一会儿来一次比赛,看哪些小组读得好。

    3、朗读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两个小姑娘在小树林里做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理解积累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1、夜莺的歌声很美,从“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机指导理解“美妙”、“沉醉”)。

    教师相机引导:

    (1)看到可爱的夜莺在唱歌,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提问,如:夜莺怎样唱歌、夜莺唱的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孩子体会夜莺美妙的歌声)

    (2)相机播放课件,再现小树林的美。

    (3)两个小姑娘也被这美景吸引了,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导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段。(课件显示小树林画面做背景)

    2、莉达爱护环境行为美,从第5段可看出。

    教师相机引导:

    (1)吃完饭她俩怎样做的、勾出写她们不同做法的词。

    (2)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指导朗读,可以加上动作)

    (3)奥莉娅怎么想的、(指导朗读,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4)莉达怎么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听了她的话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莺,看到她们的做法,听到她们说的话,你想对谁说点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读、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情感。想想看,树林里还有哪些事物会对她们的做法、想法发表意见、(还有小鸟、小花、小草、小溪……问题用课件显示。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再汇报。)

    4、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导积累。现在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课余摘抄到积累本上。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课文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课件出示8个生字)。你最有信心记住哪个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漂亮亮的、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扔:左窄右宽,右边“乃”是两画,“乃”不能超过“扌”。

    沉:左窄右宽,左边的“氵”要匀称,“冖”不能太宽,“冗”与“氵”同高度。

    觉:上面三点要写匀称,不能写成“、”,中间的“冖”稍宽;“见”的“乚”和“冖”同宽。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教师范文大全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画、量整厘米的线段。

    2.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学画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画、量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会用尺子画、量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

    2.请同学分别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或1米的物体。

    3.口答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新授。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指出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判断第5页中的三个图形是不是线段,为什么,并指出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不同的线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然后教师指出:黑板边可以看成线段,它的两端可以看作线段的端点,同样,书边,桌子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让学生看一看周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练习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3.量线段的长。教师指着黑板上面一条线段如(4)。

    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线段,向学生说明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量的方法和前面学过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然后开始量线段的长度,边量边讲解: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子的刻度数,就可以得出这条线段的长度。

    4.教学例4.利用软件,教师示范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边画边讲解画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利用幻灯机把画的过程现在屏幕上)

    5.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好后,让他们再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5厘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8题,全班练习,个别同学回答,集体订正。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那么线段有什么特征?怎样画线段?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指名学生回答。)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2

    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2、在实际的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加强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

    教学难点:

    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用尺、米尺、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教师出示两支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问:这两支铅笔哪支长些?哪支短些?

    生:作答。教师引导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我们一起用铅笔、数学书、手指、动手量一量好吗?

    生:好。(动手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生:我用数学书量的,课桌比三本数学书的长度短一点。

    生:课桌有四支铅笔长。

    生:桌子有两个文具盒那么长。

    生:我用尺子量的,有53厘米。

    生:我用作业本量的,有两个作业本那么长。

    师: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法量出了桌子的长度,真能干。想一想刚才大家量的结果,为什么大家的课桌都是一样长的,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量的工具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你的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大家测量数据也不一样,这给我们带来不便,看来有必要统一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用什么单位呢?

    生:作答。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直尺

    师:出示直尺,问:这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这是直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拿出你们手中的直尺,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多媒体课件出示直尺。

    生:尺子上有一些长线和短线,还有数字和cm。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知道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什么吗?

    生:叫刻度线。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问过姐姐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对,这些线叫刻度线。找一找,这些刻度线和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生:0和第一根线是对着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把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你能学着给数字1对着的长刻度线取名吗

    生:1刻度线。

    师:真棒,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什么7呢?

    生:5刻度线。7刻度线。

    师: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1大格。,比较一下每一大格的长度怎样?

    生:每一个大格的长度相等。

    师:数一数,你的尺子上有几个大格?

    生:有10个大格。

    (二)认识1厘米

    师: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大小格,告诉我们长度的。你知道直尺上这样的一大格是表示多长吗

    生:不知道。

    生:1厘米。

    师:对,直尺上这样的一大格表示1厘米,厘米可以写成cm。(多媒体课件闪动显示1厘米)。从0到1是1厘米。你还能说出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吗?

    生:从5到6是1厘米。

    生:从1到2是1厘米。

    师:看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从几刻度线到几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到4刻度线有几大格,是几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是从几刻度线到几刻度线。同桌互相说说。

    (三)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从直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用手指从自己尺子上比划出1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长?量量我们的手指宽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的手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呵呵,这个重大发现有价值吗

    生:有,我能看它记住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真会动脑子。1厘米有这么长(手势比划)那2厘米呢4厘米呢(验证一下)

    (四)量长度

    师:知道了长度单位,我们就能用它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了。请孩子们拿出小棒,猜一猜,小棒大约有多长

    生:小棒大约有4厘米。

    生:小棒大约有6厘米。

    生:小棒大约有5厘米。

    师:你能量出它的长度来验证吗?试试看。把你量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量好的?

    生:(到前面边说边演示)我是这样量的,尺子和小棒的左边对整齐,小棒的右边对着尺子的4和5之间,小棒长大约4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5,小棒长是5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对着2,另一端对着7,7减2是5,小棒长5厘米。

    师:为了便于比较,老师把小朋友量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来。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多媒体课件显示三种量小棒的方法)

    生:我同意第二种。因为从0到5才是5厘米。第一种0前面没有刻度,不能量出那一部分的长度。

    生:第二种也可以,但容易读错。

    师:说得好,刚才都是那些孩子猜对了?

    师:谁能说说怎样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生:用0刻度线对着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三、应用提高

    (一)自主探究

    1、量铅笔

    师:小朋友会量物体的长度了,想不想知道你的铅笔的长度?

    生:想。

    师:选出你手中最长的一枝铅笔,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再量出它的长度告诉同桌,并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师:刚才你们量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生:我的尺子没有那么长。

    生:一次量不完,要量两次。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量的吗?

    生:我是这样量的。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量到直尺的右端10厘米处时,我在铅笔上作上记号,把记号对着0刻度线再量。把两次的长度相加就是铅笔的长度。我的铅笔长12厘米。

    师:真会动脑子,你是用这种方法量的同学真棒。如果不是的请大家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再量一次好吗?

    2、量数学书的长度。

    师:还想量吗?

    生:想。

    师:这一次量数学书,先猜一猜,数学书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

    师:谁量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我先量了一次,看看剩下的与第一次量的差不多,我就知道大约是20厘米。

    生:数学书长21厘米。我是这样量的,先把数学书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在直尺的右端10厘米处作上记号,把记号对着0刻度线再量。再作上记号,再量。把三次的长度相加就是数学书的长度。

    师:真能干。

    师小结:当尺子不够长时,量一次后,在直尺的右端作上记号,顺便写上量的数字,再量。把几次量的长度相加就是数学书的长度。

    (二)小组合作

    师:每人选一种你喜欢的物体,量给小组的伙伴看一看,并说出量出的长度。有时间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物体量。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量的这些物体你认为是长还是短?

    生:短。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直尺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生:用厘米作单位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师:说得好,量较短的物体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四、交流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1厘米有一个手指的宽度。

    生:我知道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直尺。

    生:我知道量物体要把它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

    生:我知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生: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手,多观察,多思考,测量长度的问题就难不到我们。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3、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7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4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第3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

    第4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识解读: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教材以古代人们用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为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解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

    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教学预设〗

    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

    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5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观、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学预设〗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师出示1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1)记忆1厘米的长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设计思考〗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1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忆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

    〖教学预设〗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

    (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

    3、明确不同尺子的1cm的长度一样。

    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

    〖设计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运用、学会测量

    〖教学预设〗

    1、探究测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

    (1)操作、交流

    (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

    (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

    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

    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

    (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

    (2)填写测量记录单

    (3)交流测量方法

    〖设计思考〗

    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这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cm)

    尺子:刻度线、数字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初步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2.知道1米=10分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米=10分米=100厘米。

    2.会测量身边规则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持疑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厘米、分米)厘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呢?(厘米用cm表示,分米用dm表示。)

    2.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分米作单位合适吗?课前大家预习了,你觉得用什么作单位好呢?(米)

    3.揭示课题。米是国际长度单位,用字母m来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米(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探究疑释

    (一)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1.学生轻轻握住米尺的两端,让学生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教师再抽掉米尺,学生继续感知1米的长度。

    2.学生闭上眼想想1米有多长。

    3.学生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4.抽生汇报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5.学生汇报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选用米做单位。

    (二)观察米尺,认识1米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米尺,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汇报员汇报自己所在小组的发现)。

    (1)米尺的长度是1米,

    (2)米尺上有10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100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00厘米,所以1米=100厘米。

    (3)10个小格的长度是1分米,100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0分米,所以1米等于10分米。

    (4)1米=10分米=100厘米

    (三)用学生尺拼1米长。

    1.教师出示20厘米长的学生尺,学生猜一猜: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

    2.拼一拼。活动:要求2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拼啊。其他同学在桌上对着米尺拼一拼。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通过拼学生尺,再次知道了1米实际有多长。下面,我们以米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

    (四)量黑板的长和宽

    1.学生估一估教室前后的黑板大约有多长有多宽。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和宽

    (1)抽生汇报:在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时要注意什么?(卷尺的0刻度要和黑板的一端对齐;卷尺要和黑板的边沿保持平行。)

    (2)量黑板的长和宽:一个小组测量教室前面黑板的长和宽,一个小组测量教室后面黑板的长和宽。

    (3)抽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五)测量小组成员的身高

    1.抽生汇报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身高?

    2.学生思考测量身高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测出本组所有成员的身高。

    4.小组汇报员汇报本组成员的身高。

    5.教师抽测其中一组,检验他们的测量是否正确。

    三、归纳点拨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作单位?1米有多长?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填空(大屏幕出示练习题目)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

    五、反思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六、课后设疑

    这节课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学会了测量规则物体的长度,那么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怎样测量呢?下去以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测量树干一圈的长度和小组成员的腰围。大家思考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树干一圈的长度和小组成员的腰围?下次上课请同学来汇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能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断尺测量

    教学准备:

    直尺、小棒1厘米,7厘米小棒、吸管,纸条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通过听故事《阿福作新衣》的故事引发冲突,从而产生需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引出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一)了解人们常用来测量物体长度工具:米尺。

    1、通过观察,同桌交流,集体汇报发现直尺上的(数字,刻度线,字母)等,达到初步认识直尺的目的。

    2、认识1厘米

    (1)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

    先课件演示0鈥?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认识1厘米的长度。然后通过学生找一找直尺上还有哪一段长1厘米?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然后集体汇报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的长度。并发现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通过比一比初步建立直尺上1厘米的表象。

    (2)感受生活中的1厘米

    通过找一找的活动真正建立实际生活中1厘米的表象。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杯子中1厘米的小棒,观察它长度是长还是短?(短)再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

    (3)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感受一下文字和用字母的优越性。

    3、认识几厘米

    (1)找一找:同桌合作在你直尺上分别找出哪一段长2厘米,5厘米。

    (2)分组练习,归纳出读数的一般方法,初步体验从0起读数的优越性。

    (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1、探究测量方法。

    (1)学生自主测量纸条,并把长度记录到纸条上。

    生独立操作,师作巡视和作一定的指导。

    (2)同桌交流量法和结果。

    (3)抽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量法,并优化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量的?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师倾听并引导学生表述。及时请学生评价方法的对错。还有不同的量法吗?通过对比优化学生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想想,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呢?(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要仔细看清楚)

    2、量小棒和吸管,并记录到课练本上。巩固测量方法。

    3、测量纸条的长度,了解不是整刻度的该怎么读数。

    三、强化训练,深入拓展。

    1、完成练习十三1题。认刻度。

    2、断尺测量,量出橡皮的长度。

    3、判断测量方法和结果。

    4、估计,并测量书的长度。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测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组是哪组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明确目标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请他们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米等长度。

    师: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课件出示旗杆,让学生猜一猜它有多高。

    (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三、展示交流

    1、小组内交流

    组内交流各自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由于学生目前只学习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很容易作出不是13厘米,就是13米的推断。全班交流时,要避免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反思回顾

    教师出示一支粉笔,告诉学生,一支粉笔的长度约是10厘米,2支粉笔叠起来就是20厘米,比13厘米长,所以一根旗杆的长度是13米。

    四、反馈评价

    基础练习(课件集中呈现)

    1、教材第7页做一做。

    2、教材第9、10页练习一中第8、9题。

    拓展练习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反思与回顾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示范,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高)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教学反思

    虽然旗杆、课桌、教材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它们的长度,他们只是有一个相对概念,即在比较中知道谁比谁长(或高),但是明确具体的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旗杆到底是13米还是13厘米呢?很多学生能很快说出是13米,因为旗杆比较长,所以就要选择长的长度单位米,而不会选择一个“标准量”进行比较,所以在学生自主解答和交流时,我们还是要耐心引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