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物质的量课件必备
  • 物质的量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13

    物质的量课件必备。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写优质课的教案?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了名为“物质的量课件”的文章,这篇文章给您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相信一下!

    物质的量课件(篇1)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学习,以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为此本人在下面的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1.变演示实验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上“鸡蛋落地不破”为课堂演示实验,本人在教学中将其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课前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法举行“鸡蛋落地不破,看谁举得高”设计比赛,在课堂上演示。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2.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中在讲完“动量定理”时,让学生动手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如:课本上提到的“缓冲装置的模拟”,以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本人在教学过程的一开始就让同学两人一组做实验:“在课桌边上放一张纸,再在纸上放一块橡皮(或钢笔套),请同学做一个实验,把纸从橡皮(或钢笔套)下拉出,但不能把橡皮(或钢笔套)拉落下。边做边思考,怎样做才能完成这个实验,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实践,充分体验纸对橡皮(或钢笔套)摩擦力的作用时间对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

    3.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和体验动量定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

    课前布置思考题:一个质量为60g的鸡蛋,从3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要求着地后完整无损。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案,并能演示。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能否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论证呢?

    (1)基础知识:

    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动量、冲量的方向问题,是使用动量定理的'难点。

    鸡蛋,沙,橡胶锤,铁锤,细线,橡皮筋,小铁球,铁架台,宽约2c,长约20c的纸条,橡皮一块和投影片等。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题。

    以10/s的速度运动的球,能不能用头去顶?(足球,就能去顶;铅球,则不能。)

    质量为20g的小物体运动过来,能不能用手去接?

    有人说动量大的不能接,动量小的能接。还有人说如果是质量不太大,速度又不太快的物体就敢接了。那么如果是50g的鸡蛋以5/s的进度向你飞来,你敢接吗?

    (头接鸡蛋时要用力,作用力大时,头对鸡蛋有作用冲量作用,鸡蛋会破的。)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讨论冲量与动量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其答案。

    (二)做中学探究物理规律。

    一个质量为60g的鸡蛋,从3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要求着地后完整无损。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案。理论依据是什么?能否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论证呢?

    学生讨论并提出多种方案:①在地上放一层海绵;②用海绵把鸡蛋包住;③做一个降落伞带着鸡蛋往下放;④在地上放一盆水(或沙)。

    师:我们请提出方案四的同学上讲台把实验做给同学们看一看。

    【演示实验】让鸡蛋从高3处自由下落到沙地上。

    板书:设一个质量为的物体,初速度为v,在恒力F作用下在时间t内速度变化到v。

    由上式可知在从相同高度落下的情况下,(v-v)是一个定值,要使F减少,只有增加力的作用时间。所以上述方案中都是为了增加作用时间t。

    式子左侧是物体受到所推外力合力的冲量,用I表示。

    v和v是冲量作用前、作用后的动量。分别用P和P表示。

    P-P是物体动量的改变,又叫动量的增量。

    等式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动量的改变,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冲量的总和。这就是动量定理。用公式表示:

    即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说明: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若各量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应首先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2)在动量定理的上述推导中,我们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a和运动学公式vt=v0+at,即在设定力是恒定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实际上,物体所受的力通常不是恒定的。例如在乒乓球与拍碰撞过程中,用球棒打击垒球,用铁锤钉钉子等,乒乓球、垒球和钉子所受的力就不是恒定的。但可以证明,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随时间而变化的变力。对于变力的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例:一个质量为0.18g的垒球,以2/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②对物体(一般为单个物体)进行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弄清各力在各过程中的冲量,求出合冲量,且注意各量的正负。

    ③对物体进行状态分析,写出初、末状态的动量,并求出研究过程中的动量的变化量。

    ④应用动量定理列式求解。

    师:学习了动量定理后,对上面同学的实验方案就能理解,并希望能自觉地运用。下面请每一个同学自己亲自来感受一下动量定理的应用。

    【小实验】在课桌边上放一张纸,再在纸上放一块橡皮,请同学做一个实验,把纸从橡皮下抽出,但不能把橡皮拉落下。边做边思考,怎样做才能完成这个实验,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请一个实验失败的同学讲做不成功的感受,再请一个实验成功的同学到讲台上做给全班同学看。)

    (三)学中做揭示生活现象。

    ②在搬运易碎物品时,在箱子里放一些碎纸、泡沫等;

    ③轮船码头上装有橡皮轮胎;

    ④打篮球接球时有缓冲动作;

    ⑦钉钉子用铁锤,而不用橡皮锤;

    师:懂得动量定理的原理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其有害性。

    (五)布置作业。

    物质的量课件(篇2)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物理教案《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②会使用游码;

    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

    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

    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

    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

    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2)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方法:天平平台放,游码零刻线;平衡螺母调,指针中线指;左物右码放,砝码游码和。

    物质的量课件(篇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标准。科学上把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定为1mol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在叙述和定义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取数值“6.02×1023mol1”。

    5.关于摩尔质量。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把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就能够把摩尔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如一个氧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数,所以1mol氧原子质量是1mol碳原子质量的 倍,即 。在数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给物质的量的计算带来方便。

    巩固对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一课题:第一节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考: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 :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

    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投影:国际单位制的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量

    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讲述:“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板书: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

    阅读:教材45页

    讲述: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是否可以划等号呢?不能。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23mol-1。提问: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思考:各执己见。结论: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板书: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投影: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2。

    (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23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5)0.5molH2含有3.01×1023个氢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答案:

    (1)错误。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确的。因此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

    (2)正确。

    (3)错误。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4)错误。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5)错误。0.5molH2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23×1=6.02×1023个。

    (微粒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二板书设计第三章 物质的量第一节 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 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例如:用含Ag+的溶液电解析出量筒(圆形水槽(直径 直尺。 硬脂酸的苯溶液。实验原理 硬脂酸能在水面上扩散而形成单分子层,由滴入硬脂酸刚好形成单分子膜的质量m及单分子膜面积s,每个硬脂酸的截面积A,求出每个硬脂酸分子质量m分子,再由硬脂酸分子的摩尔质量M,即可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实验步骤 1.测定从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 取一尖嘴拉得较细的胶头滴管,吸入硬脂酸的苯溶液,往小量筒中滴入 1mL,然后记下它的滴数,并计算出 1滴硬脂酸苯溶液的体积V1。 2.测定水槽中水的表面积 用直尺从三个不同方位准确量出水槽的内径,取其平均值。 3.硬脂酸单分子膜的形成用胶头滴管(如滴管外有溶液,用滤纸擦去)吸取硬脂酸的苯溶液在距水面约 5 cm处,垂直往水面上滴一滴,待苯全部挥发,硬脂酸全部扩散至看不到油珠时,再滴第二滴。如此逐滴滴下,直到滴下一滴后,硬脂酸溶液不再扩散,而呈透镜状时为止。记下所滴硬脂酸溶液的滴数d。 4.把水槽中水倒掉,用清水将水槽洗刷干净后,注入半槽水,重复以上操作二次。重复操作时,先将滴管内剩余的溶液挤净,吸取新鲜溶液,以免由于滴管口的苯挥发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5.计算 (1)如称取硬脂酸的质量为m,配成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那么每毫升硬脂酸的苯溶液中含硬脂酸的质量为m/V。 (2)测得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1,形成单分子膜滴入硬脂酸溶液的滴数为(d—1)(详见注释),那么形成单分子膜需用硬脂酸的质量为: (3)根据水槽直径,计算出水槽中水的表面积S。已知每个硬脂酸分子的截面积A=2.2×10-15cm2,在水面形成的硬脂酸的分子个数为:S/A。 (4)根据(2)和(3)的结果,可计算出每个硬脂酸分子的质量为:

    (实验成功标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在(失败征象 实验测定的阿伏加德罗常数数量级不等于原因分析 使用硬脂酸苯溶液的过程中因为苯的挥发,造成浓度的变化。 注意问题 1.苯中有少量的水,可用无水氯化钙或氧化钙除去。 2.配好待用的硬脂酸苯溶液一定要严加密封,防止苯的挥发。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加塞塞住。 3.在使用胶头滴管滴液时,均要采取垂直滴入法,以保持液滴大小均匀。 4.在形成单分子膜的过程中,应保持水面平静,防止单分子膜重叠。 5.水槽的洗涤:每做完一次实验,一定要把水槽洗涤干净。否则,第二次实验所需硬脂酸苯溶液的滴数将明显减少,因为残留在水槽内的硬脂酸分子会占据部分水面。洗涤方法:用自来水充满水槽,让水从水槽边溢出,反复23次即可。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课件(篇4)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为两大块,其一为摸物,要求学生仅凭触摸感受物品的形状细节;其二为背形,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将物品塑造出来,表现形式不限。这些内容题材新颖,形式活泼,既训练学生的触觉,又锻炼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融绘画与泥塑为一体,非常适合中年级美术教学。

    教学重点:

    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训练学生的触觉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泥塑的具体捏制及摸物时对物体整体和局部细节的把握。

    教学准备:

    布袋或黑色马夹袋若干、各种物品(如雨伞、牙刷、笔、杯子……)黏土等。

    1、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礼物(杯子、铅笔盒、胶水瓶、圆珠笔、水彩笔……),都藏在了这几个礼盒里,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会是些什么呢?我要请几位同学上来摸一摸,先不要说出你摸到的是什么,然后将它捏出来或者画出来,看看谁做的最成功,我就将这些礼物送给他。”

    3、学生评奖,获奖学生上来领奖。

    4、师:“要想拿到这个礼物,还必须再过了以下一关才行,请你说说你手中的礼物有什么特点,说出来这个礼物才能属于你。”

    5、学生回答,可以请求同学帮助。

    游戏规则:A、同桌之间进行。先由一位同学闭上眼睛。B、然后另一位给他摸各种物品。c、摸物者快速地说出物品名称。说对一个名称得一分,累计得分最高者获胜,成为摸物冠军。(先由一位同学上台示范,然后同桌之间进行,音乐声停则游戏结束。)

    3、请学生说说摸物的经验。

    师:“全部摸对的同学举手。同学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摸出袋子里的物品是什么,那么你们摸物的经验是什么呢?

    4、获奖同学说说背形的经验。

    师:“如果不给你们看袋子里的东西,只是摸了一下,你能不能把它捏出来或者画出来呢?”

    5、师小结,讲讲注意点。

    c、摸物的'过程可以重复几遍。

    D、摸完后把物品拿走,仅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E、背形(泥塑或绘画)时也要注意从整体到细节地进行表现。

    1、摸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放入袋子中,同桌之间进行摸物,不能让对方看见袋子中的物品。

    1、优秀作品展示,表扬进步学生。

    2、我觉得我的作品:____________(好、一般、很糟糕)

    B、互评:1、你认为同桌的作品___________可以得________

    2、他得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今天这节课有趣吗?我们大家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记忆能力和造型能力,而且还训练了视觉和触觉,从你们的作品来看,进步可真大!老师希望你们喜欢这节课,更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多锻炼,多捏些泥塑,使你们的感觉变的更敏锐!

    物质的量课件(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质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使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

    (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

    例1:(1) 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 的 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 。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2) 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 盘内。

    例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_________盘,测得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如图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物质的量课件(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目标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教具准备:

    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药匙、小黑板、氯化钠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数,我们都知道,它不涉及溶液的体积。但是,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往往是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很少称量溶液的质量。此外,在进行有关化学反应计算时,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物质的量计算很方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只要我们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可知道所取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物质。根据这个设想,人们就找到了“物质的量浓度”这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

    [讲述]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探究小实验。课本中给出的是配制0.5L,0.2molNaCl溶液,在做实验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仪器。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是容量瓶,先介绍它的构造:容量瓶是细颈、梨行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瓶颈处标有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瓶内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

    容量瓶的规格实验室里常用的容量瓶有100ml,200ml,500ml,1000ml

    容量瓶突出的特点:

    1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2是一种精确量器

    3不能用于溶解或稀释,也不能用于保存溶液,即配制好的溶液要立即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

    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质应该首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待溶液温度达到室温后,再将其转移至容量瓶中。

    介绍完了仪器后,我们再回到实验中。

    [设问]同学们想一想,配制溶液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学生]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板书] 1计算

    [讲述]好,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所需NaCl的质量,由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0。2molNaCl的质量为0。2molx58.5g/mol=11。7g我们已经算出NaCl的质量为11.7g,那么我们用什么来称取NaCl的质量呢?

    [学生]托盘天平

    [板书] 2称量

    [讲述]对,因此第2步就应是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11.7g

    [讲述]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会了它的使用,今天我请一位同学来称量一下,看看同学们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否掌握。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称量(在同学称量时老师边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大家再想想,如果溶质是液体,它用什么来量取?

    [学生]量筒。

    [讲述]对,如果所取的溶质为液体时我们应用量筒来量取。称量好之后,我们将它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大家注意一下,因为我们今天所配制的溶液为500ml,所以所加水不能超过500ml

    [板书] 3溶解

    [演示]溶解过程

    [设问]溶质溶解后能否马上转入容量瓶中呢?

    [讲述]是的,不能。因为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应待恢复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

    [板书] 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时应注意,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了避免溶液洒出,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设问]大家再想一想,现在这个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

    [讲述]目的是为保证溶质尽可能的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我们应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小烧杯2——3次。将洗涤后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板书] 5洗涤(目的是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讲述]当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距刻度线1——2CM处应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应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 6定容(目的是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演示]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能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不能,因为此时溶液中溶剂便多,溶液浓度低于所要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所以,定容失败了,只好重来。在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切忌俯视或仰视。

    [演示]定容完后,应把容量瓶瓶塞塞上,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反转,使溶液混合均匀,这一过程叫摇匀

    [板书] 7摇匀

    [演示]最后,我们将已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板书] 8贴标签

    [设问]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讲述]俯视刻度偏小浓度偏大

    仰视刻度偏大浓度偏小

    [讲述]配制完溶液后,我们再回到课前我给大家所提出的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它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例如,上述实验所配制的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也就是说,1L这样的溶液里含有0.4molNaCl,所以溶液的组成可表示为0.4mol/l。像这样,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表示,常用的单位为由定义可知,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讲述]大家注意一下,这里分母上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分子上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摩尔质量。为了巩固一下概念,我们来做道练习题。

    [小黑板]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__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_______mol/l

    物质的量课件(篇7)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物质的量”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扩充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加以运用,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理解并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本节课难点:如何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学会用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混淆;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将主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本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计算方法,并经过类比初中学习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感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溶液浓度中的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开始说课的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将从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来展开。

    环节一:情境导入

    首先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溶液的标签如:眼药水、消毒液、矿泉水、酒等,老师准备实验室常见的酸碱溶液的标签,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v/v;m/m; m/v; n/v,从而引出课题—物质的量浓度。通过创设情境导入,使同学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环节二:得出概念

    下面探究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请同学叙述所理解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并写出表达式。利用多媒体展示3个实例运用概念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板书),

    1、1mol NaOH固体溶于水,配置体积1L的溶液;

    2、1g NaOH固体溶于水,配置体积1L的溶液;

    3、1mol NaOH固体溶于1L水配置的溶液,将同学前后分6个小组,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改。第一个练习,让同学体验简单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初步理解概念;第二个问题,巩固前一节学习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第三个练习,强调单位体积溶液与单位体积溶剂的区别,同时回顾质量的加和性与体积的非加和性,通过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找出所缺的条件—溶液的密度,再次进行计算,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环节三:建立知识联系

    探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板书)?同学之间讨论交流自行设计表格,引导同学从溶质单位、溶液单位、表达式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完善表格。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环节四:巩固练习

    为巩固知识,设计概念性题,判断1L 1mol/L H2SO4 溶液,氢离子浓度是否为1mol/L;判断1L 1mol/L NaOH 溶液是否含NaOH分子1mol,解释学生存在的误区。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实例层层递进,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

    环节五:全课小结

    在课堂小结中,我会让同学来发表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进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后,让大家讨论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五、说板书设计

    下面来说下我的板书设计,提纲式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cB 单位:mol/L 表达式:cB = nB /V

    二、物质的量浓度简单计算

    三、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区别

    物质的量课件(篇8)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通过实地观察、调查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了解、学习使用物联网的兴趣和意识。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

    (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连接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

    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2)了解物联网应用。

    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

    相关参考资料: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它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家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与安全。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的发展跟物联网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只有物联网技术概念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越来越完善。智能交通是交通的物联化体现。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它集成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等学科,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是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跨世纪工程。

    智能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能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

    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质的量课件(篇9)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分析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四、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任务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活动: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定量意义的讨论,发现化学方程式既能定量地讨论质量关系,也能够定量地讨论个数关系,而且个数关系要更加简洁。

    (2)发现微粒数量太大,直接表述微粒数量不便于计算;

    (3)类比生活中用“堆量”处理较大个数的经验,提出微粒个数的“堆”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如何设计“堆”的个数便于化学计算。

    学生活动:利用国际单位制的定义,尝试计算,在计算中发现这样的“堆量”设计,让每一“堆”微粒的质量刚好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车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定义。

    学生活动:

    (1)延续之前关于“堆量”讨论的思路,尝试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规定的目的。

    (2)通过实践计算,熟悉相关概念的关系和计算方式。

    (二)环节二 气体摩尔体积

    [任务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到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1)明确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刚好相等,提出。

    (2)提出“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氢气与氧气,它们的体积也是相同的”的猜想;

    (3)利用教师所给数据,完成对猜想的验证。

    [任务2]教师引导:给出1mol不同固体、不同液体体积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单位物质的量体积的影响因素,及气体物质的特点。

    学生活动:

    (1)通过对比和计算,发现不同固体、不同液体单位物质的量体积不相同,而只有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体积相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单位物质的量物质体积的因素,找到对于气体,微粒之间的距离是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是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摩尔体积的概念,分析专门讨论气体摩尔体积的价值。

    学生活动:建立摩尔体积的概念,明确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宏观上的气体的体积比可以直接反应微观上气体微粒的个数关系。

    (三)环节三 物质的量浓度

    [任务1]教师引导:回顾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讨论对于溶液,如何建立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学生活动:

    (1)回顾之前所学知识,明确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计算方式。

    (2)根据老师对于溶液问题所提出的计算要求,设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以精度为切入点,讨论如何配置0。100mol/L的NaCl溶液。

    学生活动:

    (1)明确教师所提精度要求,反思已知实验器材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2)在明确教师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大肚”“细颈”的容量瓶;

    (3)结合容量瓶的精度要求,明确使用容量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务3]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设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完成操作流程。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设计操作流程,并明确操作的注意事项;

    (2)主动设计“烧杯中溶解在转移至容量瓶中”“多次洗涤转移至容量瓶中”等为实现实验精度的“特殊操作”,并理解每步操作的目标以及不进行该操作的造成的误差;

    (3)两人一组完整完成实验操作。

    七、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课件必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