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精选(12篇)
  •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3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精选(12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教学语文教案”的资料,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有益的见解和知识。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学流程的规范化体现。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4、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3] 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4]朗读第二章,请学生展开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微变化。(“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明确:

    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B 、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n 朗读第三章,提问:

    ② 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殊含义?

    明确: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n 朗读4、5两章,提问:

    ① 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确:女子嫁给男子后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尽妻子的职责,而男子却“至于暴矣” “二三其德” “士贰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a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礼节。

    b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

    ③ 推测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和命运?(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寄托在爱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体的独立性。)

    ④ 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否是忍声吞气,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转意?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⑶集体朗读这部分。

    3. 朗读第6章,提问:

    ① 女子面对男子的背弃是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女子想到了过去要与他偕老的愿望,而这愿望如今让她生怨恨之气。男子的背信弃义斩断了女子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决心要与之断绝关系,即决绝。

    ③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刚烈的性格特征。

    ④ 从文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对生命以及苦难的感悟。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领会地坛使“我”豁达地对待生死。

    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作者传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

    2、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小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伟大的作品,可以将人的灵魂唤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这是作家史铁生自传性的散文,《我与地坛》。

    我们来看一张史铁生的照片。看着这张照片,你关注到什么?(哪里和我们不一样?)

    作者的残疾是怎么来的呢?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在他生日的那一天,上帝给了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上帝夺去了他的双腿。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我们来做一个设想,如果让你在21岁的时候,遭遇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样?

    生:……

    是的,史铁生也很我们同学一样,在残废之初,他一度想去寻死。但是最终,他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了一位的作家。他写了许多作品,知道有哪些吗?看课下注释①。他的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大家用波浪线划一下。

    那么,一个残废的,一心求死的人,最后却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到底是什么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文本研习

    文章虽然题为《我与地坛》,实际上有三个描写对象,分别是我、地坛、母亲。这三者彼此关联,构成了文章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写的是我与母亲。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我与地坛”这一部分。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角色转换。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你,你就是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你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文中找一找答案。

    (①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②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2、而就在你伤心绝望的时候,你无意中来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地坛)。从此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再没长久地离开过,这说明地坛和你一定有什么灵犀相通之处。

    3、那么地坛和作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板书)

    (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②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昔盛今衰,被人遗弃,同病相怜。

    4、在作者眼中,地坛只是一座荒芜废弃的古园吗?那它还有什么别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有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请你找出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文章那个段落写出了它的不衰败?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景物)

    5、小组探究:第五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园墙、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逐一分析特点,是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作者,要好好活,生命来到这世界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齐读。

    6、所以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呆在地坛了吗?

    (同病相怜,给我生命的启迪)

    7、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在地坛一呆就是(十五年)。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天气),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呆在地坛,你都做些什么?(思考、发呆…)你还在思考着关于生和死的问题,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你弄明白了什么事?(自己读。找一位学生读。)

    生是什么?死是什么?(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事情,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美丽。)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比喻(节日,假期,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如此,生和死的问题还需要你去考虑吗?那还剩下什么问题?(怎样活。)对这个问题,作者是怎么说的?

    (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了)那这样的事情,需要着急考虑吗?不用着急,慢慢来就好。所以作者说,十五年了,我还是得到地坛中去,去默坐,去呆想。

    十五年时间长吗,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有些东西总会在变化的。就像作者说的,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这个能理解吗?这个就好像作者一样,在社会上讨生活的时候,总是遭遇各种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你觉得什么东西是别人改变不了的?作者也举了几个例子,我们数一数有几个,都是些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出示徜徉在地坛,你能看到将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的落日,看到把苍凉的歌声洒满天地的雨燕,看到雪地上让人浮想联翩的充满稚气的孩子的脚印,看到不因外物或喜或悲的古柏,不止风景,你时常还能闻到雨后草木和泥土灼烈而清纯的气味,闻到满园落叶熨帖而微苦的味道。你的内心充满了安宁与快乐。)这样的安宁与快乐,是地坛带给我的。

    8、理解“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古园带给我的这些正能量,这些美好的积极的感受,就好像味道一样,是难于记忆的。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或者遭遇挫折,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总会悄悄占据内心,这时候,你就需要再次回到地坛,来重新汲取这些力量。所以作者说,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9、经历了这些,作者还会绝望、失望、痛苦吗?不,不颓废。

    三、总结

    1、你觉得作者喜欢地坛吗?结合上面所学的,你能讲讲作者喜欢地坛的理由吗?

    2、其实在当年,陪我走出困境的除了地坛,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作者的母亲。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下课。

    3、作业:小练笔,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对生命有什么感悟?(200字)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分析祥林嫂形象:

    学生讨论话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预设问题:

    谁是害死祥林嫂的凶手?

    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与电影结尾情节比较]

    [点拨分析]

    1.开端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2.发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②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 "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③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A.鲁四老爷的态度:

    B.人们的态度:

    C.柳妈说鬼:

    4.结局部分: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讨论:关于祥林嫂眼睛的肖像描写。

    “顺着眼”“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没有神采”

    “眼睛窈陷下去”“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他是一个活物”“”

    第三课时

    一、分析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①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写:

    A.行动描写:

    B.语言描写:

    a.祥林嫂被抢前:

    b.祥林嫂被抢时: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

    f.祥林嫂死后:

    三、分析"我"这一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四、分析柳妈:

    明确: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4

    高中语文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历史人物传记。根据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能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和发现,彰显自己的阅读个性。注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实践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本文的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知识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品味浅易文言的能力3、正确认识烛之武的形象,能够历史客观评价,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导语

    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言实为最高之军事原则,至少可用于战略,若能用于政略,效力尤大。——蒋介石

    在波诡云谲的春秋时期,烛之武就是运用谋略,成功运用了离间计,瓦解秦晋联盟,保全了国家。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的缤纷世界。

    (二)自学指导

    要求:1、资料检索:《左传》的相关常识;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晋公子重耳之亡、秦晋之好、殽之战;2、学习卡片制作,包括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注:主要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

    (三)课堂交流

    本环节目的是改变以往教师串讲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就知识卡片的示例:

    1、通假(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2、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2)夜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4)阙秦以利晋阙:使动用法

    2、古今异义(1)东道主(2)行李(3)夫人

    3、特殊句式判断句式:是寡人之过也宾语前置:何厌之有状语后置:以其无礼

    于晋且贰于楚也

    4、一词多义

    注:动态交流,采取抢答的方式,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如本课的朝、因、封、辞、师等,都有很多例句,让同学抢答能激发兴趣,也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四)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诵读品味,读出波澜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 多为四言诗。

    3、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 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大学》《中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本有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乐经〉从此失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5、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的意思。“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 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 养活我长大。东山的 糜子 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二、初读课文,正音。

    三、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比、兴)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比、兴)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赋)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印度人民对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层内涵。

    2、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消息的结构特点,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学会消息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评价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综合运用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结构形式,能具体地区分通讯与消息的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导语-主体-结尾)和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学习方法:感知课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利用自习课时间要求同学们阅读课文《甘地被刺》。P51页

    2、利用自习课时间要求同学们阅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P57—60页

    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份报纸,请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思考一下,何为新闻以及新闻的特点。

    生:各自读出自己手中报纸中的新闻,回答问题:“新闻就是写出新鲜的事;新闻要真实;新闻要吸引人,特别是标题……”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很好,下面我们来准确地概括一下:

    新闻是一种事实的信息,也就是说它的本质就是真实,我们说新闻新闻,为什么新闻姓“新”而不信“旧”呢,记者最忌讳“昨天”这个词,快是新闻的竞争条件,也是新闻的质量体现,也就是说快速是新闻的生命,那好,根据新闻的两个特点,我们可以给新闻下一个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板书: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特点:真实(本质)快速(生命)

    当然,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特写等文体;狭义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们主要是学习的是消息这种文体。

    好,现在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关于新闻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P58页从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页中间那一部分,边读边画重点,2分钟时间,然后我叫同学来回答问题。好,现在开始。

    师:提问:新闻消息的结构有哪几部分?

    生: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师:完整的消息标题包括什么?

    生:引题、正题、副题

    师:什么叫做导语?它通常包含什么?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话叫做导语,它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书: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7

    分析卫女形象,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交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2、你对这首诗歌有什么疑问或思考?

    《诗经》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画的都是女子形象,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皮,无论是《兼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雎》里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过学者鲍鹏山却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氓》中的主人公,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诗歌。(目标展示)

    1、教师范读。

    二、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1、一首好诗,我们要反复读。要读出韵味,读出细节。而意象就是诗歌里表情达意的常见细节。《氓》这首诗中,有个意象值得我们关注——一条见证氓与女子爱情的河流,它就是——淇水。

    2、它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你能不能围绕淇水,从卫女的角度,以第一人称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4、三次淇水边,“卫女”心情有什么不同?

    (老师板书:恋爱——幸福而甜蜜;婚变——悲伤而无奈;决裂——清醒而刚烈)

    5、自己揣摩一下该用何种语气、何种表情来读这淇水三章。

    师:“淇水”是一个特定的意象,一条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见证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过程。

    1、读者往往透过一个人的经历,所作所为,能窥探到他具有怎样的性格。那么你感受到氓中的女子是一个怎样人?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最好能找到情感共鸣点。比如女生,你可以去思考、探讨卫女身上的哪些优点你也具备或应该拥有?男生,你可以思考卫女身上的哪些优点值得你把这样一个女子当作红颜知己甚至是人生伴侣?当然你也可以去反思,卫女身上有哪些教训可引以为鉴。

    2、我们看看知名学者是怎么评价这位女子的?

    (1)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2)钱钟书先生曾评价过这名淇水女子:“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诚足齿冷。”

    你们的思想和知名学者有很多共同点我们不妨总结一下。在这场爱情婚姻悲剧中,她有三个身份:作为恋人,她多情温柔热烈;作为妻子,她娴淑勤劳、甘守清贫;她还有第三个身份:弃妇

    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最常见的反应是?

    哭诉:男子变了心,我们常常会听到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我为他操持家务养儿育女,付出那么多,他怎么能这样对我,殊不知这样的抱怨模式,从诗经里的女子就开始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嫁给你这么多年,我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起早贪黑,天天如此,可我的辛苦换来的是什么:“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你家业有成,生活安定,对我的态度却越来越粗暴。

    被抛弃的女子该如何应对呢?

    是低三下四的摇尾乞怜以求一安身之所,还是寻死觅活?随后我们会学到一篇课文《孔雀东南飞》,女主刘兰芝和丈夫焦仲卿伉俪情深,但却不得婆婆喜欢,百般刁难,丈夫被迫将其休弃,刘兰芝哥哥又想让其改嫁他人,刘兰芝选择了投水自尽。还是选择夫妻反目成仇?

    《氓》中的女子的选择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心。违反誓言不思恩情,那就算了吧。她选择了冷静理性地反思这段婚姻。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从她被抛弃后的选择,能看出她有怎样的性情?

    清醒、刚烈的性格。

    也就说她无论是恋人,还是妻子,还是弃妇。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结局依然凄凉。

    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因其命运的悲惨,使人产生无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这样的婚姻悲剧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静理智独立自尊,使人生出无限的敬意,也许就是因为这些,鲍鹏山先生认为她是中国弃妇的最完美形象!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她过于轻率、识人不明、又过于投入沉湎爱情。相比于《蒹葭》中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美,《氓》更具有现实主义的力量。

    1、这样一场以自由恋爱为开始的婚姻以悲剧收场,令人唏嘘不已。也不禁令人猜测,他们婚姻破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同学们,你们从诗中找到哪些原因?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朝三暮四。对爱妻是不忠在先,继而无情抛弃。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未落的时候茂盛而润泽,桑叶落下时枯黄而憔悴。用桑叶的变化来形容女子容貌这是诗经中的比兴手法。色衰爱弛,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在那个女子处于附属地位的年代,这简直就是加在所有女子的头上的魔咒。透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她向所有天下所有女子发出了善意的劝告: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大家读一读这一节,看能不能读出这种节奏的起伏,体会情感的变化?

    小结:爱情和婚姻是一个永远都值得争议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今后都要面对的问题。希望通过这篇诗文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齐声背诵诗歌。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8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借助拼音,认识“叽、喳、蓬、跃、棱、巢、崭、牌”8个生字,会写“羽、领、捉、理、跃、蹦、灵、晨”8个生字。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活动条件,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反复朗读和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并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随文识字,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学会积累词语。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提出贯穿全文的三个问题。

    1、板书课题:“红领巾”真好。

    2、设置悬念:课题中“红领巾”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

    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索、主体参与,以学定教,解决主要问题。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通过边读边画边想找答案。

    2、学生自主读文,读中感悟。随机教学,相机出示课件。

    (1)指导朗读第一节。朗读中理解“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梳理、蓬松的羽毛”等词语。

    (2)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发散思维,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3)结合课件,多层次的朗读,感受小鸟的活泼可爱。

    (4)通过阅读第二节理解为什么要爱鸟,抓住“扑棱棱、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5)相机出现生字“跃”,学生先观察,师范写,学生再练写,学习写好“足”字旁的字。展示写字成果。

    (6)师生合作,有感情地诵读,并指导学生尝试背诵。

    (7)观看课件,结合第三节读读、议议,说说怎样护鸟。

    3、引导学生小结活动收获,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活动三:深化主题、内化行为,课题延伸。

    1、出示课后思考题,说说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2、课外延伸:在生活中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自然、保护鸟类?为下一节课的语文实践活动作准备。

    补充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出示与课文整合后的儿歌,拓展阅读。

    小鸟小鸟爱唱歌,

    叽叽叽、喳喳喳,

    拍拍翅膀扑棱棱,

    蹦蹦跳跳真活跃。

    少先队员来帮忙,

    放鸟巢、树木牌,

    鸟儿有了崭新的家。

    小鸟小鸟真可爱,

    我们都要爱护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写7个生字,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9个生字。

    2、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做一件爱鸟护鸟的事,如制作一块宣传牌,找到相关资料向身边的人作一次宣传活动,出一期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宣传墙报。教学重点:书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用实际行动做到爱护鸟类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26

    爱护

    小鸟活泼可爱少先队员

    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红领巾”真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红领巾”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带着这三个问题,快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找答案。

    (生边默读课文边做笔记。)

    二、朗读感悟,解决主要问题

    师:谁夸“红领巾”真好啊?

    生齐答:小鸟!

    师:对!“小鸟”是什么样的?请你来看看。(师出示课件)

    (生观看课件)

    师:课文是怎么样写小鸟的?你快读读第一节,自由读,有信心地同学大声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试一试?请你来。

    生:清晨,林中谁最快乐???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师:你第一个站起来,奖励你一个红星!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把“可爱的”加重音来读。

    师: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可爱的”小鸟!

    师:好,谁再来试一试。怎么样读出它的可爱来?

    (一学生读)

    师:“快乐”那里为什么要读成“快乐ノ”?

    生:因为是问号。

    师:一起读读试试。(全体有感情地读)

    师:看一看快乐的小鸟是怎么样的。(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解说课文)师:明白“蹦蹦跳跳”的意思吗?

    生:跳来跳去。

    师:而且心情是怎么样的?

    全体抢着回答:是很开心的!

    师:谁能读出它蹦蹦跳跳,很开心?(个别生读)

    师:读得真好啊!一只可爱的小鸟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它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你来看看——(演示课件:小鸟梳理羽毛)(发现了学生在笑)师:你为什么在笑啊,请你来说说。

    生:因为它梳理羽毛的时候很可爱。

    师:真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板书“活泼可爱”)师:(课件出示第一节的内容)男同学来读读!读出小鸟的可爱来吧!请女同学认真听。(男生流利地读)

    师:我感觉到男同学读得非常地通顺。听听女同学给我们带来小鸟,看看是不是比男同学更可爱?请女同学试一试!(女同学摇头晃脑地读)

    师:你们看看“叽叽喳喳”这个词语,认真观察一下,它的特点是什么?生1:很吵的。

    生2:四个字都是用“口”字旁的。(学生没有能够思考出来,教师指导给予提示)

    师:还有吗?这个词语的特点是怎样的?前面两个字??,后面两个字??师:怎么样的形式?

    生3:是AABB的形式。

    师:说对了!(板书AABB)前面两个字相同,后面两个字相同。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还会说哪些像这样的AABB的词语?(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积累)生4:蹦蹦跳跳。

    师:真会学习!书本上就有。全班读一次。(生齐读“蹦蹦跳跳”)生5: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生6:快快乐乐。

    生7:进进出出、明明白白。

    师:有那么多,我们要学会记住它。

    师:小鸟它又可爱又活泼,它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你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它在做什么?

    生1:捕捉害虫。(教师在演示课件,小鸟在捕捉害虫)

    师:树上长了很多的害虫。小鸟它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谁来读读。(一生读)

    师:他读对了一个词“扑棱棱”。单一个字的时候读第二声,而在这里就读第一声。像我们以前学过的??

    生接话:绿油油、红通通(全体齐读“扑棱棱”)

    师:谁可以读出它是一只机灵的小鸟?(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小鸟它有什么作用?

    生1:捕捉害虫(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然后板书:捕捉害虫)

    生2:保护翠绿的树苗。(师板书:保护树苗)

    师:小鸟的作用真大,谁能读出它地捉虫子的样子?(一生试读)

    师:我听出来了,又勤劳又机灵!你能再读一遍?(生再读)

    师:能够把树苗读得更翠绿一点吗?生抓住“翠绿的”这个词再读一遍。师:读得真好啊。他把“机灵的”加重音来读了,请第三组同学来试一试。第三组同学有感情地练读。

    师:(师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跃”)今天我们来学写一个“足”字旁的字。师:观察一下“足”与“足旁”有什么不同。有变化吗?

    生:“足”字的一撇一捺做偏旁时变成一竖一提。(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里工整地范写)

    师:请打开书认真书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三个一”。写完要检查,看有没有要修正的?(学生练写,教师巡堂指导,随机选了一位同学的展示出来)师:大家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

    生1:第一个写得很端正,第二个的“足”字旁要改正

    师:观察得真仔细。请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生拿书出来)生2评: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了,笔画都写得很好。

    师:嗯!大家向他学习好吧?小鸟又活泼又机灵,我们要保护它,你看谁来了?(师出示课件)

    生:“红领巾”!——少先队员来了!他们爱护小鸟,来放鸟巢、树木牌。师:哦,原来你们都明白了!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小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谁愿意来读读这一部分?(一生读)。

    师:如果你的声音能够响亮一点就更好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地读)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红领巾“真好!

    师:多响亮!谁能有感情的读读呢?

    (生有感情地读)。

    师:题目应该加上什么标点?怎样读?

    生齐答:叹号。(生练读两种语气:句号和叹号。)

    师:谁再来夸夸“红领巾“?(请了四个学生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师小结:抓住重点的词语,就能读出称赞的语气!谁愿意站起来读读?全班同学高兴地站起来读。老师跟着板书:小鸟—称赞—少先队员—爱护

    三、自主表现,回归课文深化主题。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9

    4.《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首先,解决诗中的难字难音,再次理清诗的叙事情节,并对诗进行全面理解,

    让同学们掌握字音,掌握这首叙事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出不同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静女》,通过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僻远的城角幽会时欢乐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这节课呢,我们将继续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大家请翻开课本91页。(同时板书课题)

    现在请某某某同学来读一下课题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读对了字音,méng,

    及时表扬,大家齐读。(反问同学:为什么不是读máng呢,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它不是读máng吗?),第二种情况,读错,及时纠正。

    氓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上节课我们在介绍《诗经》的时候就说到,《诗经》按其内容分,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15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今天我们讲的《氓》这首诗则是15国风中的卫风,大家请看注释①

    刚才大家在听录音时就应该感觉到了,《氓》是一首叙事诗,是叙事诗呢就有它的发展情节,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一遍,并参照注释,试着理清叙事情节。呆会请同学来说说诗中的发展情节,并划出相应的章节。(请同学回答问题)

    《氓》这首诗是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来叙事的。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章:写女子的定情。写出女子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我们可以从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女子的温柔。同时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专一,真切感人,又写出了女子的纯情和痴情。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热情、幸福的。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后人。

    第四章: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三岁食贫”写出女子婚后的悲惨生活。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伤害。先写女子的辛苦;再写男子无情,女子不幸;后写“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顾影自怜,伤心不已。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对于男子的无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毅然决定与男主人公决裂。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这一章写女子的被遗弃和坚强。写出女子所受伤害之深。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过反省,变得刚强。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1.复习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10

    摘要:近年来,在多种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

    作为心理障碍出现情况最多的高发人群,大学生所受到的压力一般来自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其本身等多个方面。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缓解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减轻其心理障碍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音乐欣赏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音乐欣赏是如何影响其心理健康及其措施。

    关键词:音乐欣赏;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正面影响;措施。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对音乐的旋律、主题进行欣赏,来实现音乐与人心灵的交流。

    也有的学校会利用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

    事实上,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需要,而且对于有效地调适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预防甚至治疗其心理疾病,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大学生们不可避免的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使他们逐渐的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

    目前,全国高校对新生入学后将会做一次心理普查,普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堪忧。

    因此,很多院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是一味的选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漫长且效果不明显。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高效合理的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利用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发挥其在心理健康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解决大学生压力过大所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障碍问题,通过音乐欣赏进行保健的方法应运而生,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保障。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知识,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生活环境使其不仅仅经受着学习、人际关系处理等校内生活带来的压力,还同时面对着交友、择业等社会方面以及来自家庭等各个方面压力。

    其主要面对的压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适应新环境所引起的心理问题。

    作为大学生,所面对的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常常会引起其困惑、矛盾的心理。

    初进新环境的无所适从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所引起的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后,在一个不同于高中封闭式管理的新环境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与身边的同学交往及和谐共处方面能力有所欠缺,从而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困难,产生困惑、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

    (三)就业择业所带来的压力。

    大学三年转瞬即逝,在大多数人还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情况,且随着各大高校扩招的开展,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致使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甚至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不安,这些种种情况所带给大学生的压力也是不容小觑。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音乐是作为大众进行休闲放松最为普遍的一种娱乐方式存在。

    它不仅仅带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并为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音乐不仅可以缓解人们紧张的情绪,还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情操,使人能够以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去缓解过度紧张的身体与大脑。

    主题音乐欣赏其本身就是一个进行第二次创造的过程,即人们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会对音乐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和感官刺激,在人们对音乐的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主动的释放自身的情感和感知,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

    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在一个个体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在以智能为前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能够良好的表达自身的个性、处世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一种综合。

    现阶段,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有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催眠暗示疗法、森田疗法、精神疗法、音乐疗法等。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疗法的主要措施为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式。

    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音乐欣赏就是通过给接受治疗的患者播放音乐作品,在聆听享受的过程中逐渐的与音乐融为一体去感受音乐所富含的情感,从而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与压力的释放。

    音乐欣赏的主要特点有:1.音乐欣赏能够引发大学生在情感与心灵上双重的共鸣,促进大学生释放那些消极的情绪并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2.音乐是能够最为直接且最为高效的直击大学生的心灵,因而更为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3.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是无限的赋予人无尽的力量。

    美妙的音乐、动人的旋律、婉转的曲调相辅相成,巧妙结合,在无声无息中感染大学生的情感,调节抑郁的情绪。

    三、音乐欣赏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与途径。

    (一)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表达出对不同类型音乐所感受出的情感,从而能够培养出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的学生,使其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

    (二)各大高校需要开设音乐欣赏课程,从而能够及时的为学生的心理变化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让大学生学习并掌握有关音乐的知识,并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无尽的力量。

    (三)通过多种课外辅助形式的欣赏措施进行调整大学生的生活多姿多样,且现如今的社会各种电子设备极其发达,大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电视、电台,电脑等多种媒介所传播的音乐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

    音乐是进行自我表达并且释放自我情绪以及感知世界的最好的途径之一。

    而情绪则是心理各种复杂的消极、抑郁情绪的堆积,只有通过合适的方式,运用合理科学的办法将这些消极的、阴暗的感情给散发出去,才能归于平静,因而需要一个平台,而音乐欣赏则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发泄的出口,为其释放压力,寻找自我。

    参考文献:

    [1]赵丹,倪娜.音乐欣赏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及措施探讨[j].青春岁月,2016,09:95.

    [2]曲晓琳.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3]喻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借助拼音,认识“叽、喳、蓬、跃、棱、巢、崭、牌”8个生字,会写“羽、领、捉、理、跃、蹦、灵、晨”8个生字。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活动条件,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反复朗读和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并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随文识字,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学会积累词语。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提出贯穿全文的三个问题。

    1、板书课题:“红领巾”真好。

    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索、主体参与,以学定教,解决主要问题。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通过边读边画边想找答案。

    2、学生自主读文,读中感悟。随机教学,相机出示课件。

    (1)指导朗读第一节。朗读中理解“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梳理、蓬松的羽毛”等词语。

    (2)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发散思维,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3)结合课件,多层次的朗读,感受小鸟的活泼可爱。

    (4)通过阅读第二节理解为什么要爱鸟,抓住“扑棱棱、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5)相机出现生字“跃”,学生先观察,师范写,学生再练写,学习写好“足”字旁的字。展示写字成果。

    (6)师生合作,有感情地诵读,并指导学生尝试背诵。

    (7)观看课件,结合第三节读读、议议,说说怎样护鸟。

    3、引导学生小结活动收获,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活动三:深化主题、内化行为,课题延伸。

    1、出示课后思考题,说说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2、课外延伸:在生活中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自然、保护鸟类?为下一节课的语文实践活动作准备。

    补充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出示与课文整合后的儿歌,拓展阅读。

    小鸟小鸟爱唱歌,

    叽叽叽、喳喳喳,

    拍拍翅膀扑棱棱,

    蹦蹦跳跳真活跃。

    少先队员来帮忙,

    放鸟巢、树木牌,

    鸟儿有了崭新的家。

    小鸟小鸟真可爱,

    我们都要爱护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写7个生字,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9个生字。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26。

    爱护。

    小鸟活泼可爱少先队员。

    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红领巾”真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红领巾”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带着这三个问题,快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找答案。

    (生边默读课文边做笔记。)。

    二、朗读感悟,解决主要问题。

    师:谁夸“红领巾”真好啊?

    生齐答:小鸟!

    师:对!“小鸟”是什么样的?请你来看看。(师出示课件)。

    (生观看课件)。

    师:课文是怎么样写小鸟的?你快读读第一节,自由读,有信心地同学大声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试一试?请你来。

    生:清晨,林中谁最快乐???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师:你第一个站起来,奖励你一个红星!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把“可爱的”加重音来读。

    师: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可爱的”小鸟!

    师:好,谁再来试一试。怎么样读出它的可爱来?

    (一学生读)。

    师:“快乐”那里为什么要读成“快乐ノ”?

    生:因为是问号。

    师:一起读读试试。(全体有感情地读)。

    生:跳来跳去。

    师:而且心情是怎么样的?

    全体抢着回答:是很开心的!

    师:谁能读出它蹦蹦跳跳,很开心?(个别生读)。

    师:读得真好啊!一只可爱的小鸟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它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你来看看——(演示课件:小鸟梳理羽毛)(发现了学生在笑)师:你为什么在笑啊,请你来说说。

    生:因为它梳理羽毛的时候很可爱。

    师:真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板书“活泼可爱”)师:(课件出示第一节的内容)男同学来读读!读出小鸟的可爱来吧!请女同学认真听。(男生流利地读)。

    师:我感觉到男同学读得非常地通顺。听听女同学给我们带来小鸟,看看是不是比男同学更可爱?请女同学试一试!(女同学摇头晃脑地读)。

    师:你们看看“叽叽喳喳”这个词语,认真观察一下,它的特点是什么?生1:很吵的。

    生2:四个字都是用“口”字旁的。(学生没有能够思考出来,教师指导给予提示)。

    生3:是aabb的形式。

    师:说对了!(板书aabb)前面两个字相同,后面两个字相同。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还会说哪些像这样的aabb的词语?(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积累)生4:蹦蹦跳跳。

    师:真会学习!书本上就有。全班读一次。(生齐读“蹦蹦跳跳”)生5: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生6:快快乐乐。

    生7:进进出出、明明白白。

    师:有那么多,我们要学会记住它。

    生1:捕捉害虫。(教师在演示课件,小鸟在捕捉害虫)。

    师:树上长了很多的害虫。小鸟它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谁来读读。(一生读)。

    生接话:绿油油、红通通(全体齐读“扑棱棱”)。

    师:谁可以读出它是一只机灵的小鸟?(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小鸟它有什么作用?

    生1:捕捉害虫(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然后板书:捕捉害虫)。

    生2:保护翠绿的树苗。(师板书:保护树苗)。

    师:小鸟的作用真大,谁能读出它地捉虫子的样子?(一生试读)。

    师:我听出来了,又勤劳又机灵!你能再读一遍?(生再读)。

    师:能够把树苗读得更翠绿一点吗?生抓住“翠绿的”这个词再读一遍。师:读得真好啊。他把“机灵的”加重音来读了,请第三组同学来试一试。第三组同学有感情地练读。

    生:“足”字的一撇一捺做偏旁时变成一竖一提。(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里工整地范写)。

    生1:第一个写得很端正,第二个的“足”字旁要改正。

    师:观察得真仔细。请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生拿书出来)生2评: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了,笔画都写得很好。

    师:嗯!大家向他学习好吧?小鸟又活泼又机灵,我们要保护它,你看谁来了?(师出示课件)。

    生:“红领巾”!——少先队员来了!他们爱护小鸟,来放鸟巢、树木牌。师:哦,原来你们都明白了!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小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谁愿意来读读这一部分?(一生读)。

    师:如果你的声音能够响亮一点就更好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地读)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红领巾“真好!

    师:多响亮!谁能有感情的读读呢?

    (生有感情地读)。

    师:题目应该加上什么标点?怎样读?

    生齐答:叹号。(生练读两种语气:句号和叹号。)。

    师:谁再来夸夸“红领巾“?(请了四个学生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自主表现,回归课文深化主题。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 篇12

    《蒹葭》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

    一.课前引导

    教师:有一首诗歌大家可能都知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学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教师:三千年前,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传来了先民的低吟,优美的音符跳跃在广袤的大地上。三千年来,历经了历史的沧桑,接受着岁月的洗礼,如今这优美的音符仍然响彻中华大地,只是,我们已无法听见这乐,只能吟诵这词,在内心深处去谱一首优美的曲。刚刚大家一起吟诵的《雎鸠》就出自于这部作品集。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这部作品了,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学生:《诗经》。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诗经》,学习名篇《蒹葭》,走进苍苍蒹葭营造的蓬莱之境!

    二.背景导入,辅助诗歌解读

    教师:《诗经》这样一部充满魅力的作品,历经三千年,它究竟包括了哪些内容这样引人入胜,孔子也作出“思无邪”的评价。而在形式和表现方法上它与后世的诗歌是否不同,或者说有其独特性。作为名篇的《蒹葭》是否也体现了《诗经》的特点呢。为了更好的解读《蒹葭》,走进苍苍蒹葭营造的优美意境,先让我们一起导读背景知识。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中的背景知识,了解《诗经》内容,总结归纳《诗经》形式及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教师总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称为《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光辉的起点,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诗经》内容分三部分:风、雅、颂。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赋,即“铺陈其事”;比,即“以此物比彼物”;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三.感性阅读,交流感情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品读《蒹葭》,走进苍苍蒹葭构筑的艺术之河。

    1、播放配乐朗读带《蒹葭》,指导学生一边仔细聆听读准字音,一边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齐读《蒹葭》,教师校正读音。

    教师:文学作品是审美的、非功利的,需要感性地去阅读。通过感性阅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大家读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经过充分交流讨论后,随机听取学生的感受。

    教师:这首诗歌是我喜欢的一首诗,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阅读它,但是每次阅读它都觉得很美,是一种享受。全诗首先引人注目不是多么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而是从头到尾流露着一种淡淡的感伤,在苍凉凄迷的氛围中,感受着一种迷离朦胧之美。这种美到底源于何处?

    四.问题引导,深入挖掘

    教师:感性阅读之后,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分析,诗歌用来营造氛围的有哪些景物?

    学生对照注释、阅读提示等进行文字疏通,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分组讨论诗歌营造氛围的景物后,教师随机听取学生答案。

    教师理解:主要景物有蒹葭即芦苇、霜露、水。(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蒹葭、霜露、水等景物图片,形象直接的进行展示)通过深入研读,我想大家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有一副以上景物勾勒出来的场景,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

    教师点拨:蒹葭指什么,有霜露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季节,两者联系起来能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再加上这个季节的流水。

    分组交流讨论,教师随机听取答案。

    教师:“蒹葭”就是芦苇,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有许多基本定型的意象,芦苇就是其中之一,它与秋水结合,往往能营造出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全诗通过蒹葭、霜露及秋水等景物的描写,情景交融,营造就是这种朦胧迷离的氛围。

    教师:单独的景物能否达到这种艺术效果?

    学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将这些景物放在一起才能勾勒出这样的场景或表达出这样的意境呢?

    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高中教学语文教案精选(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