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 精选版
  •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 精选版

    发表时间:2022-02-19

    【www.jk251.com - 高中化学教案】

    按照学校要求,高中各科老师都需要用到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老师的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可以参考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 精选版》,希望您喜欢。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C+O2=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板书]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

    基本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物质的量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单位

    千克

    安培

    摩尔

    开尔文

    坎德拉

    符号

    m

    kg

    s

    A

    mol

    K

    cd

    [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

    [板书]2,物质的量的基准

    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投影]阅读提纲:

    1、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

    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相同?

    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其近似值为mol-1。

    [讲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投影]:做以下几个练习

    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mol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3、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

    n=N/NA

    [投影练习]

    1、1molH2O含个H2O;molHmol质子。

    2、0.5molH2SO4中含个H,molO,mol电子。

    3、0.2molH3PO4有相同H原子数的HNO3为mol,有相同氧原子数的H2SO4有个,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有mol,有相同原子总数的NH3mol。

    4、0.2molNaOH含Na+mol,含OH-mol,与molBa(OH)2所含OH-相同。

    5、在MnO2+4HCl=MnCl2+Cl2+2H2O中制取2molCl2,需molHCl,其中有molHCl被氧化。

    Jk251.coM编辑推荐

    高中教案物质的量[时]【荐】


    教学设计方案二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

    物质的

    式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1mol钠离子含有个钠离子,是23g。的式量为17。1mol氢氧根离子含个氢氧根离子,是17g。

    [学生思考]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

    [结论]①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此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推导得出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计算得出x=16gy=32g

    [得出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质量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对于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板书]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讨论]为什么1mol任何物质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跟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1mol碳原子与1mol氧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相等,都约为,所以1摩尔碳原子质量跟1摩尔氧原子质量之比也应该是12:16。1mol碳原子质量是12g,那么1mol氧原子质量就是16g,同理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因此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是通过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电子质量微小,可忽略不计,所以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根据以上分析得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1.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质量是克

    (2)分子质量是克

    (3)分子质量是克

    (4)离子质量是克

    (5)离子质量是克

    (6)质量是克

    [回答]原子是64g;分子是32g;分子是44g;离子为35.5g;离子是23g;质量为58.5g。

    [设问]能否说一说什么是摩尔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数值怎样确定?

    [讲述]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

    [板书]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2.回答下列问题

    (1)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回答:(1);

    (2)

    [投影]课堂练习

    3.下列物质各多少克?含粒子数多少个?

    (1)(2)

    回答:(1)质量是1800g,含有个分子。

    (2)质量是1.7g,含个

    4.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有多少个粒子?

    (1)90g水(2)56g氮气

    [回答](1)90g水物质的量为5mol,含个分子

    (2)56g氮气物质的量为2mol,含个分子

    [设问]通过以上练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回答]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可求出物质的量,反之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也可求出物质的质量。

    [板书]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板书]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投影]例1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的相对分子质量,得知的摩尔质量。然后利用关系式计算出的物质的量。

    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

    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投影]例2中含有和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分析]的电离方程式为:

    从的电离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可以电离出和。

    我们可以利用的关系,首先计算出的物质的量,然后再计算出和的物质的量。

    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

    则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答: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讲述]通过以上例题,明确了解这类型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影]练习1.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分析]氧元素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由已知条件可先求出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如下关系:求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氧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8g。

    [投影]练习2.含有个分子的物质,其质量为0.7g,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所给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首先求出物质的量,再根据已有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因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通过求算出摩尔质量即可知道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板书]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投影]例3多少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分析:要满足二者分子数相等,只要满足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可。

    解:设质量为的硫酸所含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硫酸)(盐酸)

    答:0.98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讲述]解此类型题的思路是:找准不同物质间的物质的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投影]课堂检测题

    中所含的原子数与多少克中所含的离子个数相等?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的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符号表示: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数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

    【提问】哪种是溶液,哪种是悬浊液、乳浊液?

    【指导阅读】课本第72页第二段

    思考:

    (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概念。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

    【提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辨认、回答。

    阅读课本,找出三个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2)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别是: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

    思考后得出结论: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

    培养自学能力,了解三个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能力,了解三种分散系的异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比较。

    【提问】两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点?

    【设问】二者有无区别呢?

    【指导实验】(投影)用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直径比试管略大些),套在盛有氢氧化铁溶胶的试管外面,用聚光手电筒照射小孔,从圆筒上方向下观察,注意有何现象,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

    【小结】丁达尔现象及其成因,并指出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另一种分散系——胶体。

    不同点: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均一、不稳定,悬浊液静置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

    仔细观察后回答:

    外观上都是均一透明的。

    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培养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设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那么,二者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演示】实验2-8介绍半透膜

    【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1.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粒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从而引出胶体概念。

    2.介绍渗析方法及应用

    观察实验,叙述现象。

    现象:在加入硝酸银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不发生变化。

    思考后回答:氯化钠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胶体?

    讨论,回答:淀粉胶体、土壤胶体、血液、云、雾、Al(OH)3胶体等等。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课本第74页最后一行至第75页第一段,思考胶体如何分类?

    看书自学,找出答案。

    胶体按分散剂分为:

    液溶胶(溶胶)

    气溶胶:云、雾、烟等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了解胶体分类。

    【过渡】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一些胶体。学生实验(投影)

    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2.制取硅酸胶体

    3.制取碘化银胶体

    【指导实验】强调:1.制备上述胶体时要注意不断搅拌,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2.在制取硅酸胶体时,一定要将1mL水玻璃倒入5mL~10mL盐酸中,切不可倒过来倾倒,否则

    会产生硅酸凝胶。

    【提问】如何证实你所制得的是胶体?请你检验一下你所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

    分组实验:

    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10mL1mol/L盐酸,并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溶胶。

    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1mol/L碘化钾溶液1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

    思考后回答,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然后检验。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激发兴趣。

    【提问】请学生写出制取三种胶体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追问:这个同学书写是否正确?

    KI+AgNO3=AgI↓+KNO3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把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引起学生重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3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

    对照课本找出错误。

    但感到疑惑,提出问题。

    1.书写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方程式时,中间为什么用“=”,而不用“”。

    2.氢氧化铁、碘化银、硅酸是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化学方程式时不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结】就学生谈的收获进行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随堂检测】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蔗糖水(B)肥皂水

    (C)碘酒(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产生布朗运动(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

    (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含有的碘离子;()

    (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4)从硬脂酸甘油酯经皂化后液体中,分离出硬脂酸钠,先_____,然后_______。

    1~2两题

    考查胶体的性质。(A级)

    3.综合各种分散系的物理性质(B级)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八节胶体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4.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

    5.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

    KI+AgNO3=AgI+KNO3

    附:随堂检测答案

    1.(B)(D)

    2.(D)

    3.(1)萃取(2)渗析(3)过滤(4)盐析、过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胶体性质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什么叫胶体?它和溶液、浊液有何异同点?2.如何鉴别溶液和胶体?

    思考后回答:

    要点:1.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相同点:胶体、溶液、浊液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都属分散系的一种。不同点:主要是分散质颗粒大小、液体的均一性及稳定性的不同。

    2.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讲内容。

    【设问】胶体除有丁达尔现象,还有无其他性质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明确研究意图,培养学生好奇心。

    【板书】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讲述】日常生活中,如果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胶体也可作布朗运动,好

    情境想像。

    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加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比电影院放映电影时,可看到受光束照射的空气里,尘埃小颗粒作无规则的不停地运动。

    【板书】2.布朗运动

    【设问】为什么胶体微粒的运动是不停顿地、无规则的运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

    阅读思考得出结论:胶粒受水分子从各方面撞击、推动,每一瞬间合力的方向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

    培养思维能力。

    【演示】电泳实验(见课本77页)

    【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小结】电泳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

    【板书】3.电泳现象

    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思考、得出结论:

    1.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

    2.说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逐步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向学生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

    【指导阅读】课本第77页第二段至第三段,思考:1.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2.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胶体带负电荷?

    自学、思考、总结出结论:

    1.胶体微粒带电荷的原因: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

    2.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板书】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认识胶体所带电荷情况及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讲述】简介电泳原理的应用

    1.在陶瓷工业中,借助它来除去粘土中所混杂的氧化铁杂质。简述方法。

    2.气溶胶也可发生电泳现象,如在水泥、冶金等工业中,通高压电于含烟尘的气体时,可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倾听、思考。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育学生关心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

    【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胶体稳定的因素,那么我们能否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呢?

    归纳总结,出示探究方案:(投影)

    开展讨论,提出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方案。

    1.加电解质溶液;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

    实验,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1)浑浊

    (2)浑浊

    (3)产生沉淀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教材第78页第1行至第16行,思考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胶体凝聚概念和凝聚方法。

    【板书】4.胶体的凝聚

    方法:(1)加电解质溶液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

    阅读、思考,填好上表:

    (1)MgSO4=Mg2++SO42-,其中带负电荷的SO2-4离子与带正电荷的Fe(OH)3胶粒发生电性中和而聚集沉淀。

    (2)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粒带负电,混合后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凝聚为沉淀而析出。

    (3)加热时,胶体微粒受热后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胶体凝聚为沉淀析出。

    【练习】解释下列问题(投影)

    1.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2.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3.氯化铁和硫酸铝溶于水形成胶体,它们为什么都有净水的作用?

    分组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相互补充,得出正确答案。

    联系实际,强调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这节课的知识重点是什么?

    【课堂小结】

    思考、讨论、回答。

    感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检测】

    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一种液体,初滴入时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滴入,沉淀消失则这种溶液应是()。

    (A)0.5mol\L硫酸镁(B)蒸馏水

    (C)0.5mol\L氯化钾溶液(D)0.5mol\L盐酸

    2.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现把氯化钙溶液、蔗糖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硫化锑胶体分别加入到硅酸胶体中,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①_____,②____,③_____,④______。

    3.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_______,若换成硫酸铜溶液,是否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

    1、2题检测胶粒带电情况及胶体凝聚方法。3题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考查知识应用能力。

    【作业】课本第79页习题2、3、4、5题。

    板书设计

    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2.布朗运动

    4.胶体的凝聚

    方法:(1)加入电解质溶液(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3)加热

    附:课堂练习答案

    1.河水中粘土等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而发生凝聚作用,逐渐沉降为三角洲。

    2.豆浆里的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形成凝胶。

    3.Fe(OH)3和Al(OH)3胶粒带正电荷,而粘土胶粒带负电荷,相遇而发生凝聚作用。

    随堂检测答案1.(D)2.①凝聚②无现象③凝聚④无现象

    3.血液是胶体,FeCl3是电解质,可使血液发生凝聚。不能用硫酸铜,因为铜盐有毒,虽然也能使血液凝聚,但不能使用。

    物质的量[时] 精选版


    教学设计方案二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

    物质的

    式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1mol钠离子含有个钠离子,是23g。的式量为17。1mol氢氧根离子含个氢氧根离子,是17g。

    [学生思考]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

    [结论]①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此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推导得出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计算得出x=16gy=32g

    [得出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质量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对于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板书]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讨论]为什么1mol任何物质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跟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1mol碳原子与1mol氧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相等,都约为,所以1摩尔碳原子质量跟1摩尔氧原子质量之比也应该是12:16。1mol碳原子质量是12g,那么1mol氧原子质量就是16g,同理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因此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是通过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电子质量微小,可忽略不计,所以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根据以上分析得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1.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质量是克

    (2)分子质量是克

    (3)分子质量是克

    (4)离子质量是克

    (5)离子质量是克

    (6)质量是克

    [回答]原子是64g;分子是32g;分子是44g;离子为35.5g;离子是23g;质量为58.5g。

    [1][2][3]下一页

    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三时] 万能通用篇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

    =c(NaOH)V(NaOH)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推荐】


    第四章烃

    §4—1有机物(1节时)

    【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物概念、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

    2.从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来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3.介绍简单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有机物的定义和有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例引导,自学阅读,讨论分析,对比归纳,认识实质。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举出已经认识的有机物;讲“有机物”一词的来源及有机

    物的发展史。

    〖CAI软件〗:[思考讨论]:

    1、什么是有机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否为毫无关系的两类物质?

    3、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

    4、有机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什么密切相关?

    5、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评价、分析、讲解,解决以上问题。

    1、学生回答

    2、举例:尿素和碳酸分子结构对比;用氰制醋;2000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导电塑料;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并无截然区别。

    3、从碳原子结构分析其化学键;从碳原子间可形成碳链,即使相同碳原子数时,又可有支链,可成环。说明种类繁多的原因。

    4、分析:溶解性、熔沸点、导电性等物理特性与其分子极性和分子晶体有关;热稳定性、可燃性、反应慢且复杂与其碳原子结构,以碳为主,共价键结合,分子复杂有关。

    5、CAI展示化学将作为中心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以及我国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重点研究的项目等。

    〖小结〗:学生填表比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不同点和导致原因。

    〖练习〗:1、课本64页第3题的(2)

    2、有A、B两种有机物,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85.7%。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

    〖师生活动〗:学生解答后,教师评价。师生共同归纳求有机物分子式的

    一般方法和思路。

    【作业布置】:课本65页第4题和73页第3、4题

    【教后记】:

    1、本节课用自制的CAI课件上,学生兴趣高,直观。

    2、注意挖掘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注意了结合练习介绍解题方法和思路。

    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 精选版


    [课题]:高一化学第三章硫硫酸第一节硫

    [目的]:1、使学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

    [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重点]:硫的性质

    [教法]:比较法和讲练法

    [教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坩埚钳、铜丝、硫、铁粉

    [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评作业。

    [引入新课]:比较卤族元素的知识来引入新课。

    [新课]:

    第三章硫硫酸(板书)

    第一节硫(板书)

    一、硫的物理性质:(板书)

    复习初中所学过的有关硫的一些知识,简要介绍一些硫的知识及重要性。

    硫的物理性质:黄色,很脆,固态,密度约为水的2倍,不溶于

    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板书)

    通过比较硫和氧的反应,来推知硫的化学性质。

    1、硫跟金属的反应:(板书)

    演示实验:P63,3-1

    现象: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

    化学方程式:△

    2Cu+S===Cu2S

    演示实验:P64,3-2

    现象:移开酒精灯,反应继续红热地进行,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

    化学方程式:△

    Fe+S===FeS

    比较硫和金属,氧和金属,氯和金属的反应。

    结论:硫能跟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但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和氯弱。

    2、硫跟非金属的反应:(板书)

    复习初中硫和氧气的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S(固)+O2(气)==SO2(气)+296.6KJ

    介绍硫和氢气的反应:△

    S+H2===H2S

    三、硫的用途:(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内容,介绍硫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P65,1、2、3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精选版


    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物质的量[时]


    教学设计方案二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

    物质的

    式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1mol钠离子含有个钠离子,是23g。的式量为17。1mol氢氧根离子含个氢氧根离子,是17g。

    [学生思考]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

    [结论]①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此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推导得出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计算得出x=16gy=32g

    [得出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质量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对于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板书]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讨论]为什么1mol任何物质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跟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1mol碳原子与1mol氧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相等,都约为,所以1摩尔碳原子质量跟1摩尔氧原子质量之比也应该是12:16。1mol碳原子质量是12g,那么1mol氧原子质量就是16g,同理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因此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是通过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电子质量微小,可忽略不计,所以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根据以上分析得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1.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质量是克

    (2)分子质量是克

    (3)分子质量是克

    (4)离子质量是克

    (5)离子质量是克

    (6)质量是克

    [回答]原子是64g;分子是32g;分子是44g;离子为35.5g;离子是23g;质量为58.5g。

    [设问]能否说一说什么是摩尔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数值怎样确定?

    [讲述]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

    [板书]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2.回答下列问题

    (1)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回答:(1);

    (2)

    [投影]课堂练习

    3.下列物质各多少克?含粒子数多少个?

    (1)(2)

    回答:(1)质量是1800g,含有个分子。

    (2)质量是1.7g,含个

    4.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有多少个粒子?

    (1)90g水(2)56g氮气

    [回答](1)90g水物质的量为5mol,含个分子

    (2)56g氮气物质的量为2mol,含个分子

    [设问]通过以上练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回答]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可求出物质的量,反之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也可求出物质的质量。

    [板书]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板书]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投影]例1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的相对分子质量,得知的摩尔质量。然后利用关系式计算出的物质的量。

    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

    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投影]例2中含有和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分析]的电离方程式为:

    从的电离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可以电离出和。

    我们可以利用的关系,首先计算出的物质的量,然后再计算出和的物质的量。

    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

    则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答: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讲述]通过以上例题,明确了解这类型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影]练习1.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分析]氧元素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由已知条件可先求出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如下关系:求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氧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8g。

    [投影]练习2.含有个分子的物质,其质量为0.7g,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所给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首先求出物质的量,再根据已有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因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通过求算出摩尔质量即可知道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板书]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投影]例3多少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分析:要满足二者分子数相等,只要满足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可。

    解:设质量为的硫酸所含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硫酸)(盐酸)

    答:0.98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讲述]解此类型题的思路是:找准不同物质间的物质的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投影]课堂检测题

    中所含的原子数与多少克中所含的离子个数相等?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的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符号表示: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第二节二氧化硫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探究与体验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硫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硫元素的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有哪些代表物质?

    2、硫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氢气反应、与氧气反应)

    3、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它给人娄带来哪些危害?

    新课进行:

    第二节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

    二氧化硫水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SO2+H2OH2SO3

    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3)。

    ②二氧化硫氧化性与还原性

    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

    2SO2+O22SO3:还原性;(可逆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Cl2+2H2O=H2SO4+2HCl

    思考: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它们按1:1比例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褪色吗?

    SO2+2H2S=3S+2H2O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

    简介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mp、bp都比较低;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放热SO3+H2O=H2SO4,(强调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原理:S→SO2→SO3→H2SO4)

    ③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实验6-2】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加热。

    现象:品红褪色,加热又呈现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强调:二氧化硫漂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性,二氧化硫也具有杀菌、防腐之功效。

    举例: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比较:与氯气、过氧化钠漂白有何异同?

    新课的延伸:

    ①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再总结一类反应的规律,共五个方面。

    ②离子共存判断:Cl-+ClO3-和Cl-+ClO3-+H+;S2-+SO32-和S2-+SO32-+H+。

    教学小结:

    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氧化还原两重性、漂白性);③复习归中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P133一、二,课堂讨论

    课后小结:

    化学教案 溴海水提溴 精选版


    课题

    溴与海水提溴

    教学

    目标

    1.掌握Br2、I2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Br2单质的制取流程。

    3.比较Cl2、Br2、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重点

    难点

    1.Br2、I2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Cl2、Br2、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的比较。

    Cl2、Br2、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的比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酒精灯、烧瓶、铁架台、氯水、溴水、碘、NaCl、NaBr、NaI溶液、CCl4溶液。

    教学

    步骤

    内容

    [复习]在上一节课了解到海水中含有大量元素,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炼出许多物质,如氯化钠、氯气、氢气、锂、铀等。这节课再来认识海水中的其他元素——溴、碘。

    [引入]溴元素约有99%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被称为“海洋元素”。

    [演示实验]①观察溴、碘单质的外观性质(颜色、状态)。

    ②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水、酒精、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各加入两滴液溴,观察溶液的颜色;另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水、酒精、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各加入少量碘单质,观察溶液颜色。

    物理性质

    溴单质

    碘单质

    状态

    液体

    固体

    颜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溶解

    性和

    溶液

    颜色

    水中

    较小,橙色(橙黄色)

    小,褐色

    酒精中

    易溶,橙红色

    易溶,褐色

    四氯化碳中

    易溶,橙红色

    易溶,紫红色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完成下表:

    [实验结论]①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都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CCl4)。

    ②Br2、I2的水溶液都有颜色,溶于有机溶剂后的溶液均有颜色。

    [演示实验]取少量碘单质,放入烧杯中,将盛冷水的圆底烧瓶置于烧杯上方。加热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课本彩图(图3—4—10)及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紫黑色固体直接变成紫红色气体,在烧瓶底部又有紫黑色固体附着。液溴长时间放置有红棕色气体放出。

    [实验结论]液溴易挥发;碘易升华。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同学们想一下我们日常用的加碘盐是不是加的碘单质?

    如果NaCl里混有碘单质,应如何除去?

    [讲解]溴、碘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下:

    BrI

    观察它们的结构图,想一下Br2、I2的化学性质与哪种物质相似?

    溴、碘元素的原子结构与以前学的氯元素相似

    Cl

    这三种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属于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列中。Cl2的一个重要性质——具有强氧化性,Br2、I2也有氧化性,那么这三者的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何?

    [思考]物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应如何比较?

    [引导]2Fe2++Cl2=2Fe3++2Cl-这个反应中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参加反应(Cl2),也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生成(Fe3+),这两种物质谁的氧化性强?Cl2>Fe3+。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

    [设计实验]利用所给药品(氯水、溴水、碘水、NaCl溶液、NaBr溶液、KI溶液、CCl4溶液)判断Cl2、Br2、I2三者的氧化性强弱。

    [学生活动]①向NaCl溶液中分别加入溴水、碘水,再滴加CCl4溶液,观察现象;

    ②向NaBr溶液中分别加入氯水、碘水,再滴加CCl4溶液,观察现象;

    ③向KI溶液中分别加入氯水、溴水,再滴加CCl4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溶液分层,下层分别为橙红色、紫红色;

    ②溶液分层,下层分别为橙红色、紫红色;

    ③溶液分层,下层均为紫红色。

    [实验结论]①Br2、I2不能将Cl2置换出来;

    ②Cl2能置换出Br2而I2不能,Cl2+2Br-=Br2+2Cl-;

    ③Cl2、Br2都能将I2置换出,Cl2+2I-=I2+2Cl-;

    Br2+2I-=I2+2Br-.

    ∴氧化性:Cl2>Br2>I2。

    [思考]利用以上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我们可以用什么物质从溴化物中提取溴单质?

    [讲解]工业上用氯气作氧化剂从海水中提取Br2,简单流程:

    溴的用途:工业上燃料的防爆剂;胶卷的感光材料;

    农业上杀虫剂;

    医药上红药水、镇静剂。

    效果

    检测

    矫正

    练习:

    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A.KIB.碘酒C.溴水D.碘化钾淀粉试液

    有下列三种溶液:AlCl3MgBr2KI

    (1)能跟氯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2)能跟溴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3)能跟碘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作业:课后练习第3题。

    板书设计

    溴与海水提溴

    1、溴、碘的物理性质

    2、Cl2、Br2、I2氧化性的强弱Cl2>Br2>I2

    Cl2+2Br-=Br2+2Cl-;Cl2+2I-=I2+2Cl-;Br2+2I-=I2+2Br-

    3、海水提溴及溴的用途。

    教学

    札记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 精选版】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