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九年级物理课件汇总
  • 九年级物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31

    九年级物理课件汇总。

    是否想更深入地了解“九年级物理课件”下面的资料或能帮到你,以下信息只供您作为参考。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的参考标准。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1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有叫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1, ① 50立方米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② 50立方米水重是多少牛?

    ③ 用一台水泵把50立方米的水提升到距水面30米的一个水箱,这台离心式水泵完成了多少功?

    ④如果水泵把50立方米的水抽到离水面30米高处用了1小时。求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瓦?合多少千瓦?

    2 甲机器的功率是30kw,乙机器的功率是45kw,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3、一台机器的功率是100W,使用1小时可以做__________J的功。

    4、起重机把重为1000N的货物竖直提升到10m高处,所用时间是5s,起重机的功率是_____________W。

    5、抽水机要把质量是10t的水抽到30m高的楼顶储水罐中,如果所用时间是10min,抽水机的功率至少是_____________W。(g取10N/kg)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2

    1.了解电能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知道电能的单位;

    2.会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了解1kW·h的电能的作用培养节约用电意识;

    3.能从能的转化角度认识电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电能转化情况,认识电能转化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

    4.知道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大小、电压高低和通电时间有关;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展示1:各种各样的发电厂、电源的图片.引导思考:人们如何获得电能? 学生活动 尝试说出不同的电源中能量的转化,总结出:电源是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

    展:2:生活中各种用电器的图片,知道它们是如说出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何利用电能的;电能的单位是什么?电能是如何总结出不同的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不

    来计量的? 同形式的能。

    电能及电能的单位是kW·h,也叫“度”,物理学学生利用组合单位的方法把kW·h换算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成J。 1kW·h=__________J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内容 熟悉单位换算。

    1、展示电能表实物,结合图片了解各参数含义:

    “220V”、“10(20)A 、“600revs/(kW·h)” 学生阅读课本上电能表的各参数。 “50~” 根据实例计算电费。 2、给出一张电费缴费单,读出上月家中消耗的电

    结合生产生活知道1度电的作用,指出获得电能了解“1kW·h电的作用”,认识电能在社

    要消耗其它资源及我国发电状况,培养学生节能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自觉的节能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环保意识 识,交流身边有哪些不当的用电行为。 的意识。

    1、展示工作中的用电器。电功就是电流做功,有关。1.手电筒和家用白炽灯的电流差

    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举例说明电功。 不多,相同时间内白炽灯消耗的电能比结合实例说出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手电筒多;2.空调和白炽灯的工作电压有关,培养学生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电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举例说明。 相同,但流过空调的电流大,相同时间

    作时间越长,消耗电能越多。

    在黑板上演示下面例题的计算过程。

    课堂小结:电能利用→电能的计量→电能的计算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题。 学生参与例题1,讨论并解决PPT练习2 按线索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课内练习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知识巩固。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3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实例,视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进步,以及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看到物理学的应用,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生动物理典故、轶事和神秘故事,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问题。教师从这些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4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体温计:体温计有个特殊结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3.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4.常见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常见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5.注意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

    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试验 ……

    进行试验 ……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

    (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

    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判断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巩固练习。

    练习题一。

    练习题二。

    (4)小结作业。

    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方案一:

    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 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 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 ,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

    实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①按照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③记录水和 砂子开始时的温度;④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n……时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

    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教师一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 ℃”,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展示问题1:①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第4节第1时。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

    (3)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假设、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观察生活是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基础。

    ①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控制变量、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让学生观看一段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提问飞机在做什么运动?

    教师: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几天我们就具体学习。(引出题)

    让学生归纳动能的含义。

    学生:公路上运动的汽车。流动的水。转动的电风扇。老师上走动时------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码(替代球)各一个、斜面一个、小车一辆。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归纳。

    [板书]归纳: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练习:

    2、在行进的火车中有两个物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2千克,则_甲__的动能比较大。

    车型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下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其它道路

    ……?琰?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释,(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

    解析:(1)汽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加以限速;

    (2)又因为汽车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小

    视频演示: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再由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其它的弊处和对人类的益处(如风力、水力发电,各种动力机械等)

    过渡:近年,德清的经济发展迅猛。德清各处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

    ——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

    引入:广东正在开亚运会,运动员把杠轮举起时,运动员给杠轮做了功(学生回答),那么杠轮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学生回答)。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提供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物体各1个、小桌、1盘沙子,1把尺。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归纳。

    生活情境再现(多媒体动画演示)。

    【板书】总结归纳:物体的质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1)比较图中A、B两个实验可得:

    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比较图中A、C两个实验可得:

    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演示:取出一音乐盒,上好发条,使其发出动听的声音,同时也可看到风车不停地转动。

    由学生举例说明具有弹性势能的各种物体。如弹弓、蹦床、机械手表等。(图片展示);

    【板书】2、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势能的利与弊:

    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特

    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重力势能转化而。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势能。

    四、堂小结:

    1、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2、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

    “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

    【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方法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

    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

    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内能做功制造了热机,说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有赖于热机的发明和改进。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用上面的方法1进行实验,然后可以提供资料或学生查找资料,从利用内能来做功开始,到应用,到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调查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并对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1、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意识及创新决策能力。

    1、复习与热相关的内能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知识。

    ①学生个人调查自家使用供热设备及燃料情况。

    ②一、二小组学生调查学校厨房及教师家供热方式。

    ③三、四小组学生调查蕲春县医院的供热方式。

    在学生课外观察、实验及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课堂交流、讨论。

    燃料种类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气、酒精、炭、柴、草、沼气(介绍沼气使用好处)燃烧后能量转化是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供热用电器种类包括电炉、电饭煲、电热毯、电取暖器、电热拖鞋、宇航员穿的电热保温装置等。(介绍电能供热好处是热效率高、无污染、操作简便)其能量转化是由电能转化为内能。

    获得电能的方式有哪些?

    化学能(火力发电站);水能(葛州坝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等);风能(沿海岛屿和草原牧区的风车田);核能(原子反应堆,介绍: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韩国、日本最近核电站因事故关闭,俄罗斯因“千年虫”与美国联合核查核电站,土耳其准备建核电站招标开始等,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形成社会意识。)

    转换装置包括太阳灶、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介绍其结构及其宣传口号“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绿色能源”。介绍东南亚地区对太阳能利用的政策。(介绍光能供热优点是无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转化是由光能转化为内能。

    城市、农村各2名学生介绍自家供热方式。

    二小组学生代表分别介绍学校、医院供热方式。

    学校锅炉产生热水、热气来蒸饭,利用余热给教师、学生提供开水、热水,学校教师没有人使用煤。

    学生计算:学校利用余热供开水0。10元/瓶;一个蜂窝煤0。18元,能烧三瓶开水,每瓶摊0。06元,水费0。02元/瓶,煤炉一般只能使用3个月,每瓶摊成本0。04元,实际家内燃煤供开水费用达0。12元/瓶。另外,燃煤处铁制品、铝制品、电器锈蚀严重,老化快。

    县医院内,锅炉燃煤产生热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厨房、各科室提供开水、热水,供手术室、妇产科等科室取暖。通过分析,学生认为集中供热是供热的较好方式。

    ④介绍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指在城市一较大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内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用热。用大型或较大型的高效锅炉取代分散的小锅炉,使锅炉热效率达80%~90%以上。集中供热发达国家有俄罗斯(1985年苏联集中供热普及率70%)、德国(集中供热普及率90%)、北欧、东欧。

    热电联产(CHP):采用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废气用来对现有锅炉装置补充加热。火力发电效率30%~35%,供热、发电联合的CHP总效率达80%。

    大气污染: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称“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雾。煤气等燃料生成了“温室效应”的罪恶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烧破坏森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能源危机是世界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使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和先进的供热技术如热电联产等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供热涉及能源、内能、热传递、热效率等内容,学生常熟视无睹,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留心生活的意识大大增强,比如不仅仅就事物的单方面来思考问题,而是多层次、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考虑实用性的同时,考虑它的经济价值等。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6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导体中产热的多少与电流、电阻和时间有关。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和讨论演示实验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电流热效应的概念;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生活中的用电器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热,比如将手靠近灯管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热,还有一些用电器就是利用发热来工作的,比如电饭煲,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呢?引出电和热之间的关系,导出课题。

    1.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根据导入的例子,教师进行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接着抛出另一个问题:通过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及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猜想与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以及电流有关。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①验证与电阻的关系: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封在两个容器中的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组成串联电路,保证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中一个容器中液面随时间变化情况。

    得到结论: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电阻一定,电流一定的条件下,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①验证与电流的关系: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得到结论: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生共同总结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并体会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因素”类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阻来发热的。

    作业:预习“焦耳定律”的内容,搜集有关焦耳的故事。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7

    1.知道及其单位.

    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的仪表.

    1.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充分认识1度电的功能,养成节约电能的习惯.

    本节教材是从能量转化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学生形成对电能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指出电能转化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流做功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是通过实验完成的,但分析实验的过程要用到力学中功的概念,应做好铺垫.

    “电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话可以表述的.应当用学生已有的机械能、内能、化学能、光能的概念,在回顾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出电能.由电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广泛性缩小建立概念的困难.运用书上的图帮助学生认识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初中的概念是从能的转化角度讲的,要求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关于的计算应做好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的公式.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8

    课标要求

    1.电压

    初步认识,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2.电压表

    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自然界的现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动物也有发电的本领,像电鳐,简直可以说是“水中的发电机”。

    播放“电鳐的捕食过程”视频:

    同时让学生思考:电鳐是怎样捕食的?它有什么秘密武器?从视频和学生的激动氛围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电压

    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各小组按照图进行实验,看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总结:要想使小灯泡发光,必须把小灯泡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时一定有电流通过。当分别连入1节和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连入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较亮。原因:电源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2节干电池比1节干电池产生的电压高,电压高时产生的电流大。

    归纳总结:(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要使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首先电路是一个通路,再就是电路中有电源。

    活动2:自学课本的55页到56页,小组之间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电压的符号是____;电压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你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了么?

    (2)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电压呢?

    归纳总结:(1)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单位有伏特(V)、千伏(kV)、毫伏(mV),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1 kV=103V 1mV=10-3 V

    (2)生活中常见的电压,要记住:一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为1.5 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 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探究点二 电压的测量

    活动1:教师拿出几节不同的干电池让学生观察,干电池上的电压值已被磨掉,看不清楚。设问大家对电压和电池已有所了解,能否通过什么方式确定这几节干电池的电压?此时展示材料:出示几种电表,让学生分辨。

    归纳总结:表盘上标有“A”的是电流表,表盘上标有“V”的是电压表。

    活动2:学生根据桌上所提供的电压表,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观察的电压表所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归纳总结: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0~3V和0~15V,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1V和0.5V。

    活动3:出示课件,根据学生对电压表所获取的信息,自己分析出所展示的电压表的示数。

    归纳总结:读电压表的示数时,首先看接入的量程,然后再看指针所在的位置,根据分度值的大小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活动4: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出桌面上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小组之间先交流讨论如何连接电压表?选择哪一个量程?接线柱如何连接?

    教师活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引导学生类比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说明书中的其他问题,教师注意参与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见解新颖的同学注意让他在全班同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用课件展示)①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并联;②红接线柱(“+”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线柱)接负极;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④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要选择大量程。

    用口诀来帮助记忆:“二要、一不、二看清”。“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典例剖析

    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电压的实物图,其中的三处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1)电源是由两节电池串联而成,因此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择0~3V量程即可;而图中电压表选择了0~15V的量程,错误;(2)测灯L1两端电压,因此电压表与灯L1并联,而图中电压表与导线并联,故错误;(3)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即正负接线柱错误。

    【自主解答】

    教学反思

    电压的概念是电学中的重点概念之一,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电压值入手,引出电压的初步概念。并通过对小灯泡发光亮度和电压关系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了解电压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9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

    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 第1页(共35页) s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t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10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设置情景: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

    (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

    视频播放完后,问:起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生答: )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显示课题)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 )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11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1.实验:用两相同的电加热器给M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可以看到:1)在通电相同的时间里,煤油的温度升高得高。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应给水的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2.结论:质量相同(如:1kg,也叫单位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如:大家都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上,把物质的这一种特性叫比热容。

    3.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一种物质的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c.意义:1kg水在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液体的比热比固体的比热大。金属的比热都较小。

    e.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受温度、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的影响,但要受物态的影响。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在的吸收的热量多。

    C.比热容的单位为J/kg.

    D.一桶水的比热容大于一杯水的比热容。

    4.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其中:c为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一定用J/(kg°C)。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一定用kg.△t为物体升高的温度,单位一定用°C.△t=(t高温-t低温)同样,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放出热量时的计算。只是要把“Q吸”改为“Q放”即:Q放=cm△t,其中△t=(t高温-t低温)

    Q放=cm△tQ吸=cm△t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时。

    7.这个公式只是利用已知物体的质量、吸收(放出)的热量、变化的温度时计算物体的比热。一定不要认为:C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一个确定的物质而言,它的比热是一定的,它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体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7.计算:1)一盆水有25kg,它从25°C升高到了29°C,则这盆水吸收了多少J的热量?

    2)一个500g的铝锅内盛有5kg的水,它们从100°C降低到了25°C,则这锅水共放出了多少J的热量?

    3)一杯500g20的冷水与杯300g80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是多少?是否是冷水上升高的温度就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呢?而冷水吸收的热量是否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呢?

    4)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C),使100g从–25升高到–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

    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物理复习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看.二回.三精做.四展开的复习方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一看”就是指一定要有计划.系统地认真看课本和课堂笔记本,经过通看.整理.记忆达到把初中各章节的内容及常规解题方法有机地串联起来并印在脑中。这样就可以做到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拿出相关的知识.公式和解题方法。

    “二回”就是指对以往做过的好题目,要再回过头来做一做,经过再思考.再规范做.再总结,达到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做到基本题不失分,拿到新面孔题目至少会一步一步分析下去。

    “三精做”就是指对于习题可以因人而宜地选做.精做。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着重做一些基本题和中等难题,一些较难的题目可适当放一放,等老师讲解后再认真补做;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学习一些难题的解题思路。至于那些花了较多时间仍解不出难题,建议同学们不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让老师分析吧。

    “四展开”就是指对于所学物理中较难的概念或较难的某一种类型的计算题,可以将身边若干份试卷中或平时做过的习题中反映同一较难概念或同一类型的较难题目放在一起对比着研究研究。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12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1)组织学生看挂图,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12.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后记:

    【九年级物理课件汇总】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