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莫高窟时 优秀教案推荐
  • 莫高窟时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01

    【www.jk251.com - 莫高窟教案】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什么样的小学教案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莫高窟时 优秀教案推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指读课题,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题中为什么有这个窟字?出示第一节文字和莫高窟地形图,朗读了解莫高窟地理位置。

    【了解学生预习时对文本基本的信息获取情况。】

    二、初读

    1、预习了课文,检查词语朗读:

    ◎补充习题第一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个多音字的朗读是学生易错的地方,教学中,特别是银弦一词,学生易错。教师借助习题来解决学生朗读的难点。】

    ◎出示词语:

    精妙绝伦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

    宏伟瑰丽轻拨银弦漫天遨游腐败无能

    2、自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3、读课文时,你认为哪节最难读?指生说,随机出示指导读。

    预设:

    ◎第2节,指读

    ◎第3节:指读――想象壁画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过电影式的朗读朗读,课件演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直观感受后进行再次朗读。

    【想象中读,读中想象,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朗读的方法,并在下面环节中加以巩固运用,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学会过电影式的朗读方法。】

    4、补充习题四,归并课文段落提纲,说说课文内容。

    (1)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2)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节):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段(第2~4节):

    第三段(第5节):

    【鼓励学生正确收集、处理信息进行编写课文段落提纲。】

    三、感受精妙绝伦的彩塑

    1、默读,两千多尊彩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一尊卧佛指导读。

    ◎出示句子朗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两千多尊彩塑,为什么只写这四种?

    ◎补充图片,直观感受彩塑。

    ◎想象说说莫高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再次运用过电影式的朗读进行朗读。

    ◎说说对精妙绝伦的理解

    3、说说课前你对莫高窟的了解程度,

    教师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结合前面的学习,读了这两句话,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朗读

    (通过说说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以及结合前文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成本课时情感目标。)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精妙绝伦等词的意思。

    3、初步感受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

    教学准备: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2、课件。

    jk251.cOm扩展阅读

    鱼游到了纸上时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一丝不苟”、“唯一”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2~3段,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2~3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如“呆呆地、静静地、一丝不苟等”来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一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鱼在纸上游吗?那看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

    (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好,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指导学生自学全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唯”字,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各写一个。

    3、填空:

    我在()观鱼,看到了一位()的青年,他()。

    4、指名说不懂的问题。

    四、快速默读课文

    按下列提示分段:

    1、玉泉观鱼

    2、认识青年

    3、人们赞叹

    4、了解青年

    五、指导学习第2、3段。

    1、自由读,从哪里看出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找到的同学自由上前板书。)

    2、出示:……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的画画。……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境界。

    ②指导理解:一丝不苟

    a、要求学生从句子中划出能够说明“一丝不苟”意思的一个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丝不苟的意思。

    ③“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看出什么。

    ④指导朗读。

    3、第8自然段抓重点词理解教学同。说说大家会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

    4、正是因为青年画得很像,以致于一个女孩发出了惊叹。

    指名读女孩的话(读出惊叹的语气)

    比较

    “哟,他画的金鱼真像啊!”

    “哟,金画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写出了他画的金鱼仿佛是活的。)

    六、小结:

    这位青年怎么会画得如此之象呢?下一节课桌上我们再去了解他。

    板书设计:

    呆呆地、静静地

    一丝不苟

    举止特别忘我境界没有反应

    融为一体

    时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中的部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增强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以及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评讲前面的作业:

    1、(题略)用计算器计算:老师报数,学生按计算器,训练学生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最后再交流结果。

    最后算得的平均数:328.76

    问:一般我们说的跳绳个数都是整数,可这里是一个小数,该怎么处理?

    2、用2、3、4、5这四个数,组成两个两位数,积最小的是(),积最大的是()。

    交流思考方法:积最小,要先考虑十位上尽可能小,那就是2□×3□;分两种情况:24×35和25×34。用计算器分别计算这两个算式,比一比哪个积更小。

    类似的方法考虑积更大,交流结果。

    二、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1、(1)王阿姨从12只蚌里剖出了432颗珍珠,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

    读题后,让学生规范地解答,注意写完整答句。

    (2)照这样计算,她从26只蚌里能剖出珍珠多少颗?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指出:看到这样的字眼,一般都要参照前面算出的“一份数”。学生完成该题

    (3)如果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那么这些珍珠能串成多少条项链?

    问“这些珍珠”指的是哪些珍珠?

    先估计,再计算。

    2、茄子17行,每行12棵,西红柿的棵数是茄子的5倍,西红柿有多少棵?

    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怎么列式?

    如果写成17×(12×5)行不行?为什么?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先要考虑列式的每一步是否有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可以考虑该算式是否可以简便计算。

    板书完整规范的解答过程:

    17×12×5

    =17×(12×5)

    =17×60

    =1020(棵)

    答:西红柿有1020棵。

    3、每小时行90千米,已经行了2小时

    (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千米,卡车从南京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开往上海,卡车离上海还有多少千米?

    (2)一辆卡车每次运货5吨。18辆这样的卡车运720吨货物,需要运多少次?

    注意搜集学生在解决第2个问题时的多种算式,通过讲评来分析是否和否合理。

    最基本的算式:720÷(18×5)

    4、同学们表演团体操,原来排成25行,每巷有20人。队形变化后,排成30行,每行有多少人?

    读题后问:队形变化,什么没变?(人的总数)

    学生算一算,再交流。

    5、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有3组同学在跳绳,每组18人;还有5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12人。

    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吗?

    教学反思:

    时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雾凇时教学实录片断及点评 优秀教案推荐


    片断一:分层品词,赏雾凇秀美

    师: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一下你最愿意用文中的哪一个词来描写雾凇奇观的美。

    生:我用千姿百态,因为这个词写出了雾凇各种各样的美丽姿态。

    师:是呀,千姿百态确实写出了雾凇姿态的美。

    生:我用琼枝玉树这个词,因为它告诉我枝头上的霜花像玉一样美。

    师:琼是个生字。它指什么呢?

    生:琼是指美玉。

    师:琼和玉常用来表示美好的事物,如好的酒叫(学生说琼浆玉液。)

    师:漂亮的房子称(学生说琼楼玉宇。)

    生:我用洁白晶莹,因为它把雾凇洁白无瑕、晶莹透亮的美写得很形象。

    师:雾凇的确是一道秀美的奇观,而它的美也确实不能用一两个词道尽。

    多媒体出示:

    雾凇奇观

    洁白晶莹缀满枝头

    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时练习⑴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五课时练习五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练习五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

    200÷5027×396÷12280÷40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

    480-(180+60)(31+2)×30240÷(4×20)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廉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五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乘法时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

    一、“大约”问题:

    1、学生读第3题。读完后问:这里的“140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为什么?(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名。相反的,我们全班人数50人,这“50”就是一个精确数。)

    指出: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用“≈”?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口算)学生完成完整的解答。

    2、学生读第4题:指出: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这种问法是因为去年的教材中有估算的教学,本册书中已删去了这部分知识。

    那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大约”呢?(142千米本身是一个大约的数,27倍也是,所以算出来的数就是一个大约数;只是这个大约数没必要再转换成“几千几百”,直接写就是了。)

    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

    二、购物问题:

    学生找出本练习中的购物问题,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1、第5题: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你准备选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简便计算,指名说说具体的简便算法。)

    2、第10题: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

    3、第12题:读题后问: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

    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发现?(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为什么?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比较: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呢?为什么?

    指出: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小结: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三、其他问题:

    1、第8题: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适合它的计算方法。(简便计算)指名板演,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比如括号的运用等)

    2、第9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校对。

    3、第11题:读题后,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学生列式计算,并比出大小。

    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时观察物体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时角的度量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数学游戏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时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二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43-4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辨认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联系和转换的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二、新授1、认识三角形一、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2、平行四边形(1)拼一拼。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板书:平行四边形(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四、全课小结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

    数学上册单元时教案优秀模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同学们试着计算两位数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竖式计算),并让同学们说出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进位次数不同。)

    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二)讲授新知:

    出示课本第15页图片,让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并引导学生回答这四种动物分别属于哪个种类。

    接着让同学们看图下面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试着分析。教师让学生试着讲解“已知种类”、“中国特有种数”以及“濒危和受威胁的种数”各是什么意思。

    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思想,让同学们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让同学们试着从15页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找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页上面的简化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统计表。

    由学生列出算式:98+25=_____(种)

    再让同学们不用笔算,是这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教师指导估算的方法。)

    再让同学们用笔算计算出,让一名同学上黑板列式计算并点评。

    98

    +215

    ————————

    123

    最后提示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写“答”。并根据学生计算的实际情况做单独指导。

    (三)强化新知,巩固练习:

    让同学们先估算、后用竖式计算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65+7839+8667+9543+88

    教师巡视,并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与提示与解答,特别是不要忘了进位,计算要认真……

    (四)课堂小结:

    着重提示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方法,渗透估算的思想。

    (五)课外作业的布置:

    1.第16页“做一做”第2题(用竖式计算);

    2.练习四第2、3题。

    六、板书设计加法

    98

    +215

    ————————

    123

    【莫高窟时 优秀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