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圆的方程
  • 圆的方程

    发表时间:2022-01-17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的互化,能应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

    (5)进一步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用解决相关问题.

    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应用.

    教法建议

    (1)圆是最简单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过程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教学中应多总结.

    (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经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学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复习、多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化运算过程的意识.

    (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选择一些内容供学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般方程.

    (4)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掌握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

    教学重点:(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般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2)用待定系数法求.

    教学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特点的研究.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前边已经学过了圆的标准方程

    把它展开得

    任何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

    的方程

    【问题1】

    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成原来的形式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运用配方法,得

    显然②是不是圆方程与是什么样的数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1)当时,②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2)当时,②表示一个点;

    (3)当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

    总结: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

    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时,①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此时①称作圆的一般方程.

    即称形如的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

    【问题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

    (1)和的系数相同,都不为0.

    (2)没有形如的二次项.

    圆的一般方程与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

    相比较,上述(1)、(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

    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

    (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

    (2)圆的一般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数的形式与结构,更适合方程理论的运用.

    【实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1);

    (2);

    (3).

    学生演算并回答

    (1)表示点(0,0);

    (2)配方得,表示以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3)配方得,当、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例2:求过三点,,的,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分析:由于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可以用一般方程求解.

    解:设为

    因为、、三点在圆上,则有

    解得:,,

    所求为

    可化为

    圆心为,半径为5.

    请同学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求多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为:由题意设方程(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数,写出方程.

    (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般方程.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经过点作圆的割线,交圆于、两点,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

    解:圆的方程可化为,其圆心为,半径为2.设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实习报告网 Sxw9.COM]

    化简得

    点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内部的一段圆弧.

    【练习巩固】

    (1)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以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的值.(结果为4,-6,-3)

    (2)求经过三点、、的.

    分析:用圆的一般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为.

    (3)课本第79页练习1,2.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3)用待定系数法求.

    【作业】课本第82页5,6,7,8.

    【板书设计】

    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例1:

    例2:

    例3:

    练习:

    小结:

    作业: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圆的方程(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的互化,能应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

    (5)进一步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用解决相关问题.

    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应用.

    教法建议

    (1)圆是最简单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过程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教学中应多总结.

    (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经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学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复习、多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化运算过程的意识.

    (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选择一些内容供学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般方程.

    (4)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掌握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

    教学重点:(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般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2)用待定系数法求.

    教学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特点的研究.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前边已经学过了圆的标准方程

    把它展开得

    任何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

    的方程

    【问题1】

    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成原来的形式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运用配方法,得

    显然②是不是圆方程与是什么样的数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1)当时,②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2)当时,②表示一个点;

    (3)当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

    总结: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

    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时,①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此时①称作圆的一般方程.

    即称形如的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

    【问题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

    (1)和的系数相同,都不为0.

    (2)没有形如的二次项.

    圆的一般方程与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

    相比较,上述(1)、(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

    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

    (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

    (2)圆的一般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数的形式与结构,更适合方程理论的运用.

    【实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1);

    (2);

    (3).

    学生演算并回答

    (1)表示点(0,0);

    (2)配方得,表示以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3)配方得,当、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例2:求过三点,,的,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分析:由于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可以用一般方程求解.

    解:设为

    因为、、三点在圆上,则有

    解得:,,

    所求为

    可化为

    圆心为,半径为5.

    请同学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求多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为:由题意设方程(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数,写出方程.

    (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般方程.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经过点作圆的割线,交圆于、两点,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

    解:圆的方程可化为,其圆心为,半径为2.设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化简得

    点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内部的一段圆弧.

    【练习巩固】

    (1)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以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的值.(结果为4,-6,-3)

    (2)求经过三点、、的.

    分析:用圆的一般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为.

    (3)课本第79页练习1,2.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3)用待定系数法求.

    【作业】课本第82页5,6,7,8.

    【板书设计】

    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例1:

    例2:

    例3:

    练习:

    小结:

    作业:

    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

    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

    2.教法建议

    (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

    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

    (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

    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

    (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

    (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

    教学设计示例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及其证明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形成特殊与一般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不同时为0)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一)引入的设计

    前边学习了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

    问:说出过点(2,1),斜率为2的,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答:直线方程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

    肯定学生回答,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

    问:求出过点,的,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答:直线方程是(或其它形式),也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

    肯定学生回答后强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

    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

    【问题1】“任意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

    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先研究研究,也可以小组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或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教师组织开展集体讨论.首先让学生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

    思路一:…

    思路二:…

    ……

    教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研究)如下:

    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存在或不存在.

    当存在时,直线的截距也一定存在,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当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学生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与其它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没有任何区别,根据直线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

    综合两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

    至此,我们的问题1就解决了.简单点说就是:直线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这个方程一定可以表示成或的形式,准确地说应该是“要么形如这样,要么形如这样的方程”.

    同学们注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

    学生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

    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

    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

    【问题2】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

    不难看出上边的结论只是直线与方程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是它的另一方面.这是显然的吗?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刚才一样认真地研究,得到明确的结论.那么如何研究呢?

    师生共同讨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

    回顾上边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原路返回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即方程(其中、不同时为0)系数是否为0恰好对应斜率是否存在,即

    (1)当时,方程可化为

    这是表示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

    (2)当时,由于、不同时为0,必有,方程可化为

    这表示一条与轴垂直的直线.

    因此,得到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为方便,我们把(其中、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

    【动画演示】

    演示“直线各参数.gsp”文件,体会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至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圆满解决,而且我们还发现上述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大问题揭示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同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对直线特殊形式的抽象和概括,而且抽象的层次越高越简洁,我们还体会到了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关系.

    (三)练习巩固、总结提高、板书和作业等环节的设计在此从略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5366.html

    【圆的方程】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