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案: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范本
发表时间:2022-08-13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实用教案: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范本》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这几天教学了国标五上《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教学中困惑多多。
困惑一:教材中这一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第二课时教学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似乎没有权力质疑由各权威级数学专家编订的教材是否合理。但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这一内容的编排如能进行适当调整会更好。
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结束后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只有当除法计算除不尽时才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即将取商的近似值与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划上了等于号。学生将求商的近似值方法与求积的近似值方法进行了对比,都认为取积的近似值可以先通过计算求出积的准确值,后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积的近似值;而求商的近似值则无法求出准确值,只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
课后反思:能不能在第一课时中增加一些能够除尽但仍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商近似值的训练呢?随着反思的深入,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倒不是因为我认为增加训练不合理,只是我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容量过大,如果再增加训练内容的话,教学活动无法完成。
jk251.cOm扩展阅读
[实用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思考模板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思考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我认为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本节课是求商的近似值的两种变式,是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比较偏重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以学生讨论为主解决。
内容以"生活中的近似数"展开。课前我精心做了个课件,因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实用。一对谈话引入正题后,我抛出一题:天剑服饰公司进了270米布,每套西服用布4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西服?学生开始算了:270÷4=67.5(套)有取近似数67.68的。这时,我一本正经的说:"67.5,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68,所以做68套,数字还真吉利啊!"底下开始唧唧喳喳了,好多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开始摆出老师掌握了"真理"的架势,招兵买马般拉拢和我意见一样的。可惜啊,只有几个想忠于我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我怂恿着,结果还没看到墙头草。"那你们说服我啊!"我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彭老师,你不可能只穿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吧?那可不是一套啊?!"还有人说:"彭老师,你不可能穿一半西服,穿一半休闲装吧?"顿时哄堂大笑。恩,有点道理啊,但67.5按四舍五入是68吧啊,我想让学生更透彻的明理,又问了一遍。"那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啊!""对了,求生活中的近似数要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紧接着我又练习了一个基础习题。关于用皮革做包的,精确的结果是76.74,同学们立刻得出是76个。有聪明人说,只要算到整数部分就可以了。"会偷懒的聪明人,只有学得巧的人,就轻松",正好体现出学习的巧妙和轻松。后来要他们给这种方法取名字才搞笑了,由于分析76.74时,我无意中比划着说去掉0.74这个小尾巴。结果就又同学取名:实际法、取整法、去掉法、去小尾巴法……五花八门的,我说能简化到3个字吗?结果有人喊出了"去尾法",真是太合我心意了,哈哈。便板书了"去尾法"。
接下来,我又抛出"炼油厂炼制了3.39吨油,按每桶300千克装在油桶里,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让学生想,这个题还是用"去尾法"做吗?学生再也没被我带笼子了,算出11.3,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要12个桶子。"11.3,3比5小,要四舍五入,应该是11。",底下又开始拱了。我装出一副很无助的样子,希望有人跟我站在一边。结果是没一人"投靠"我,我是急在脸上,喜在心里。我故意说:"那我大方点把那多出的一点点油,奢侈点,倒掉不要了,少用个桶。""彭老师,那你就等着被炒鱿鱼吧!""哈哈,我假装气愤地破笑啦!"教室里也是一阵哄堂大笑。"彭老师,今天好没面子了,没一个人相信我,还笑话我"。我委屈地说着,孩子们笑得却更欢了。其实,他们这坚持真理的举措,我很欣赏。后来,练了个基础题:住房装修时要给45平方米的客厅贴地板砖,如果贴边长为80厘米的地板砖,至少需要买多少块地板砖?在巡视时,我看了好多同学没统一单位,便说:"有人跳到了彭老师挖的陷阱。"学生恍然大悟,开始审题再动手化单位了。我觉得,自己越投入,上课越轻松,学生学得越开心,越好。记忆深刻。
45平方米=450000平方厘米
450000÷(80×80)≈70.31(块)
汇报结果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买71块,只有那个叼钻的江可飞说:"我买70块,让老板割一小块给我。"呵呵,真精啊!"要不去附近捡一块也行。"他可真会省钱。"老板烦你这种人了"我调侃他。李泽义却说:"我买72块,怕工人呆会没割好。"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缺乏他们这种很实际的情况。我真服了他们!我爱我的学生!
后来要他们为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取名,"进位法"、"现实情况法"、"补一法"、"进一法"……最后大家一致敲定"进一法"。
总结完这节课后,学生还沉迷其中……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轻松、精彩,得益于: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学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生活中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揭示"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这一法则后,与我故意"错误诱导"的"四舍五入法"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硬性地让其"四舍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开心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为他没跳入陷阱而高兴!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数学终究是我工作与生活乐趣的源头,学生是涓涓不断的清泉。
积的近似值练习优秀模板
积的近似值
1.按要求取近似数。
3.46(保留一位小数)1.958(精确到百分位)
2.968(保留整数)2.4372(精确到0.001)
2.判断对错
(1)3.043保留一位小数是3.0()
(2)近似值2.7和2.70的精确度不同。()
(3)精确到十分位,要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
3.计算下面各题,并把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50.866.41.243
4.应用题
(1)新风服装厂用一批布裁制套装。一共裁成120套,平均每套用布2.74米,这批布至少有多少米?(得数保留整米数)
(2)一块正长形菜地,边长42米,如果每平方米产青菜6.8千克,这块地产青菜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3)学校组织同学为地球村捐废旧报纸,四年级三个班共捐废旧报纸78.6千克,每千克废旧报纸回收价是0.24元,学校五年级为地球村捐款多少元?
5.提高题:
(1)哪些小数的百分位四舍后是3.6?
(2)哪些小数的百分位五入后是5.0?
参考答案
1、3.5;1.96;3;2.437
2、 ; ;
3、21.1;8.0
4、329米;11995千克;18.86元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范本
笔者为大家整合并整理了一份关于“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的研究分析,期待我们一起成为更优秀的人。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教师们需要明白教案课件不能随意撰写。完整且详尽的教案和课件可以推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整体提高。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篇1)
设计说明
学生在之前学习过求整数的近似数,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据此,在教学时,结合教材例1创设的豆豆测身高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就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注重类推,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过程。
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同,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学过的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迁移类推到求小数的近似数上去,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使学生掌握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3.注重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教学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意义,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课件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905≈47万
学生填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复习求整数的近似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的探究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豆豆的身高是0.984 m)
2.探究求近似数的方法。
(1)豆豆的身高是0.984 m。说明已经精确到了毫米,平常不需要说得这么精确,那我们一般怎么描述豆豆的身高呢?(出示课堂活动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①豆豆的身高约是0.98 m;②豆豆的身高约是1 m)
(2)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在生活中,表示身高的米数通常是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厘米。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数是0.98。
生2: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整数。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是9,满5,向前一位进1,求得近似数是1。
教师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同,也是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位数。
教师板书: 0.984≈0.98
↑
小于5,舍去
(3)如果要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怎么做呢?(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是8,满5,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本来是9,进1后满10,向个位进1,求得近似数是1.0)
教师板书:0.984≈1.0
↑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篇2)
(1)、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一个小数根据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说法即小数的近似数,那我们该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
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
5、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生齐读)。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数。
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
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
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单位的数。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准确、熟练地应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位小数的近似数?
2、怎样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展示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豆豆,看看小豆豆的身高是多少呢?
今天下午我们就来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同学们还刻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我们可不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2、探究新知
(1)同桌讨论回忆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2)讨论尝试
①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数。
②出示例1,讨论求0。984的近似数
③保留一位小数时,末尾的“0”为什么应该写呢?
(3)总结归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保留不同的位数,求得的近似数不同。保留小数位数越多,这个近似数就越接近准确数,也就是更精确。
(三)将不是整万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
①讨论:通过课件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表示这些数的读写会比较方便呢?
②结论: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2、从算理入手,理解改写方法。
①讨论:怎样改写呢?
②结论: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并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改写成以“亿”作单位同上。
三、检测反馈
1、教材第74页上、下的“做一做”。
2、教材第75页练习十二第一、2题。第3、4题
四、板书设计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
法
保留两位小数0.984≈0.98 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
保留一位小数0.984≈1.0 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7.8亿千米
保留整数0.984≈1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反思:
现代课堂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思维的灵动、学生智慧的碰撞,而在自己的课堂中就缺失了这些,那么导致课堂氛围是平淡无味的,学生心底潜在的积极热情没有调动起来,虽然学生也在发言、讨论、交流,但是每个孩子的情感体验不是真正愉悦的。造成这样课堂效果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对于整个课堂的把控不够巧妙,刻意的在完成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没有和孩子们融合。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明白要保留的小数数位里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原因。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3650≈()119360≈()24800≈()27090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回忆四舍五入法)
(3)整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数,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呢?也就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下面我们就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近似数是多少吗?(要求: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师:保留是什么意思?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整数
根据提示思考:
一找(),二看(),三()
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反馈后总结:一找个位,二看十分位,三五入、(板书:2.953≈2.95)
师讲解: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练习:0.999你会保留整数吗?
2、保留一位小数(根据提示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一找十分位,二看百分位,三入。)(板书:2.953≈3.0)
(3)师:近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独立思考指名发表意见)
①教师出示线路图:(课件出示)
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3.0,原来的长度在2.95与3.05之间、保留整数为3,原来的准确长度在2.5与3.5之间,所以3.0比3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③练习:0.999你会保留一位小数吗?
3保留两位小数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篇5)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54页,信息窗5。
1.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近似数的意义。
2.学会用“四舍五,人”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人课题。
然后引入老师去“易初莲花”购物需付款81.69元,根据温馨提示:本超市对于分币已采用“四舍五入”法,那么,老师实际会付多少元呢?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
2、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近似数的意义。
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课桌长1.10米,高0.7米,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5.8平方分米,中国的人口13.1亿等等。小数的近似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继续用“四舍五入”法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结合81.69元≈81.7元,81.69元≈82元。在师生交流中使学生明确由于对精确度要求不同,所以就有不同的近似数。
根据刚才的研究,我们得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依然运用了“四舍五入”法,关键是要看精确到哪一位。
板书:81.69元≈82元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十分位
81.69元≈81.7元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百分位
通过板书学生的举例,让学生在探究中,教师进一步完善板书。
1、1111≈1、11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百分位
小结:保留几位小数,就要对它的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④完成56页的自主练习第一题。
通过出示转笔刀并测量它的宽为3.02厘米,提出问题:约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数)
质疑:
①近似数3.0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这个“0”表示看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
②想一想:近似数3.0和近似数3分别与3.02比较,哪个数精确些?
④完成56页的自主练习第二题。
订正时,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及时指导。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后齐读课本紫色块内容。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篇6)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意图:
《求小数的近似数》是义务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后的一次扩展,同时又为后面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数做好知识铺垫。教材内容展示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测量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小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知道精确度的含义。
2、经历类比迁移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及概括能力,初步掌握“迁移”、“数形结合”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3、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五环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回归情景,深化理解——反馈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回归生活”。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的例1,完成第106页上半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5874131200
50047398010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以上复习内容重点抓住了整数取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教师谈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出示例1
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引导学生知道2.953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3.0。
2.953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满5,向前一位进一得到3。教师重点点拨同时重点强调保留一位小数3.0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例题的数学,教师讲解、学生尝试、教师点拨,这样的数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3)试做课本做一做1题。
(4)讨论分析:3.0和3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精确的程度怎样?
①教师出示线路图:(小黑板出示)
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3.0,原来的长度在2.95与3.05之间。保留整数为3,原来的准确长度在2.5与3.5之间,所以3.0比3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5)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巩固拓展
1.填空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2.填空
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3.做一做2题
4.练习1题
四、课堂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五、课堂作业:练习3题
实用教案:《商的变化规律》教学思考之三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实用教案:《商的变化规律》教学思考之三》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和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两位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的相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后,感慨颇多,收获也很大: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为这节课的教学打好了知识基础。教学中我巧妙地抓住并利用了这一基础知识:“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学生很自然的由乘法中的变化规律类推出了除法中的变化规律,既准确地找到了新知的切入点、着手点,合理的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又为后边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探索研究的基调。这就将整节课的落脚点定位在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而非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上。
在数学课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三个不同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猜想、验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不求十全十美,只求一得。因此,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一领、二扶、三放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每个学生自由计算、思考,小组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汇报。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析、整合,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整个过程比较真实,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课,学习了商的变化规律的三条规律,每一次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总结”完成任务,最后,一个环节,我都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用数学语言自己总结出规律,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记忆,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这节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因此,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回答问题没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够高。
我觉得三个规律在一堂课中教学完显得仓促,虽然商不变规律是重点,但被除数不变的规律是难点,它弄清楚了,下面的学习,就轻松多了。课后我想是不是将这一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将商的变化规律与商不变的规律分为两节课来教,同时在商不变的规律中还可以加入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时候竖式的简化,这样就能够使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足够完整,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足够清楚明白。
总之,这节课,使我充分感受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交流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民主的氛围中去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才是真正快乐的学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不断地去学习、去尝试,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不断提升自己。
积商之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教案精选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时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这节课中,我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知识让学生去构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嘴、动脑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揭示运算顺序。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算式,有些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我就让学生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计算,而且让大家都说一说运算顺序并找出相同之处。这样就给课堂压缩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用在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上,我认为比较合适。
《两积(商)求和(差)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1.运用数学术语意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164+18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 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做三步混合式题时,不要求全体学生会依照运算顺序读题,但是在脱式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口述运算顺序。如:164+63先算16乘4的积,再算6乘3的积,最后算64加18的和。
2.掌握两积(商)求和(差)同时脱式的计算方法。
混合运算使学生明确:三步混合试题中如果出现两积求和(差)、两商求和(差)、一积一商求和(差)时,可以把乘除法同时脱式。
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把准备题164十18中的18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164十63。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4结合学生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训练。
如:254-60+40
=100-100
=0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凑整的意识太强烈,而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一定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通过了一定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热门教案: 《近似数》教学反思如何写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热门教案: 《近似数》教学反思如何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去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在讲授这节课的新授知识前,我先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搜集一些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体会使用这些近似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本节课我着中强调了“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就是指把要处理的数的某一位以后的数字舍去后,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五,保留部分不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四舍”,如果被舍去的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五,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加上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入”。讲这个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明确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的数字,再用“四舍五入”即可,换另一种说法,只要根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考虑就可以了,不要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生成性的问题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学生对于“四舍五入”仍然比较陌生,对于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这种说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搞不清楚省略的尾数要从哪位开始,在进不进一的问题上也出现了混乱,在以后的练习课上要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强调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学习的知识,将一些数据先变成近似数,再改写成以万以亿为单位的数。
小数的近似数的教案模板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小数的近似数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小数的近似数的教案 篇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一个小数根据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说法即小数的近似数,那我们该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
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
5、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生齐读)。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数。
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
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
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小数的近似数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8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2953≈986534≈560890≈697010≈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景图1:
师:(1)为什么售货员阿姨要把17.904元取近似数为17.90元呢?(提示:人民币)
(2)是怎样把17.904取近似数为17.90的呢?(四舍五入)
2、课件出示情境图2: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
3、师:我们都知道求整数的近似数时,可以用“四舍五入”法,那么求小数的近似数时,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三、新课
1、课件出示:0.984≈(保留两位小数)
小于5,舍去
师:保留两位小数,就要将第三位小数省略,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
2、课件出示:还可以说课桌高约1米。为什么可以这么说?
0.984≈(保留一位小数)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师: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位的0不能去掉
3、课件出示:想一想0.984≈(保留整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老师进行总结。
总结:求近似数时,(1)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
(2)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
(3)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
四、课堂巩固
1、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2、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到前面演示并讲解。
五、课堂活动
教材86页第三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七、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小数的近似数的教案 篇3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单位的数。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准确、熟练地应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位小数的近似数?
2、怎样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出示豆豆,看看小豆豆的身高是多少呢?
今天下午我们就来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同学们还刻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我们可不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1)同桌讨论回忆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①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数。
③保留一位小数时,末尾的`“0”为什么应该写呢?
(3)总结归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保留不同的位数,求得的近似数不同。保留小数位数越多,这个近似数就越接近准确数,也就是更精确。
①讨论:通过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表示这些数的读写会比较方便呢?
2、从算理入手,理解改写方法。
②结论: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并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改写成以“亿”作单位同上。
1、教材第74页上、下的“做一做”。
小数的近似数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是教学重点.
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容易混淆,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请大家回忆一下:23956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省略千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启发学生说出: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是3,根据“四舍五入”法要舍去,得出23956≈2万;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看百位上的数是9,应该入上去,23956≈24千.
师: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例如,量得大新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小数的近似数的教案 篇5
a、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b、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置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课本74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个别上讲台演做。提问其思考的过程。
1、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2、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
(五)、布置作业。
三、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说板书设计。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那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小数近似数的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迁移知识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
【预案设计】
一、师生对话,迁移引入
1、学生的自我介绍
2、教师自我介绍
我姓颜
信息一:我今年31岁
信息二:我的体重大约是50千克
信息三:我在城关第三小学任教四年级,我们班有42位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在第三单元的检测中总分是3820.5分。
3、比较信息一与信息二的不同,揭示近似数与准确数。
4、猜一猜老师体重的准确数是多少千克?回顾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似,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时,已经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四舍五入法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借助老师介绍的素材,经历三个层次的知识回顾迁移,一是比较信息一与信息二的不同,揭示近似数与准确数;二是通过猜老师体重的准确数,学生猜测的整数范围集中于(45-54)之间,复习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到十位看个位;三是通过猜测的精确,从小数的猜测中初步感知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这样三个层面,不同深度的知识展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掌握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方法获得
1、介绍信息三:学生列示求平均分:3820.542
2、计算器算出平均分:90.964285......,这么长的数字,怎么办呢?
3、小组学习: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要求:1)独立思考:你能取出几个这个数的近似数
(有困难的同学:热线一:向老师、同伴请教;热线二:向书本p73学习)
2)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汇报交流
1)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三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千分位......。
2)讨论保留一位小数是91.0与91的不同想法
3)汇报填写表格
近似数
方法
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
91
看十分位,进一
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91.0
看百分位,舍去
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90.96
看千分位,进一
......
4)观察所取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都是近似数,但精确程度的不同;都要多看一位,但方法不同。
5、归纳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求小数近似数方法的知识起点是整数的近似数,在上一环节充分的铺垫与感知后,这一环节安排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能写出多个近似数,从而对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有所体验;有的能写出2个近似数,有的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求小数的近似数,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孩子得以不同的发展,使课程资源得以最优化的利用。
三、练习巩固,提高升华
1、一头海象的体重
1)1.98吨(保留整数)2)取出不同的近似数
2、大象的奔跑速度
1)0.418千米/分(保留两位小数)
2)0.4180.418,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小明的妹妹身高0.999米,请把这个数
保留整数:
1)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
2)近似数是1的一位小数有哪些?最大?最小?
3)近似数是1.0的两位小数最大?最小?
4)在尺子上比较1和1.0的精确度
5)比较91、91.0、90.96,谁最精确?如果想更加精确,怎么办?
4、数学日记春游了
明天春游了,我到超市买了22.35元的食品,我给营业员23元,他找我0.6元。这次春游坐车去科技馆,我们四年级共有240人,一辆客车最多可以坐55人,我用计算器算出:24055=4.36,需要4.36辆汽车。进科技馆参观,需要买票,门票每张6.5元,200元可以买30.76张,我们班有31位同学正好够。我们在科技馆里玩的可开心了
【设计意图】练习呈现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练习目的。练习1通过求不同的近似数达到知识的应用巩固作用,又通过对比归纳,突破难点,清晰建立近似数根据需要末尾的0不能省略。练习2通过对比,保留整数后近似数都是8,进一步明确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在通过升华,拓展思维保留整数后是8的两位小数还有吗?练习3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明白求小数的近似数要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是教学重点。
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容易混淆,这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请大家回忆一下:23956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省略千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启发学生说出: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是3,根据四舍五入法要舍去,得出239562万;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看百位上的数是9,应该入上去,2395624千。
师: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例如,量得大新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课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还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数就是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或者说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仍然采用四舍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5以上的数,省去后在前一位加1,是4以下的数舍去。
在明确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试算,得出:2.9532.95.
板书:2.9533.02.9533
引导学生分别说明省略的方法。
提问:
(1)上面求出的近似数3.0,为什么末尾的0不能去掉?
(2)上面求出的两个近似数3.0和3,哪个更精确些?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3.0是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3是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所以3.0要更精确些。由此可知近似数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因为它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的。
总结求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概括出注意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舍还是入。
(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应保留,不能去掉。
反馈:完成115页做一做(上面)。
订正时说明保留的方法。
2.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例21992年我国生产洗衣机7127000台。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
提问:
(1)把7127000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
(2)应该把7217000缩小多少倍?
(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板书;7127000台=712.7万台
反馈:把348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348000=34.8万
师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3.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后,再求近似数。
例31991年我国生产原油139000000吨。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
学生独立改写成139000000吨=1.39亿吨,并说出改写的方法。
提问: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接上题)1.4亿吨,并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反馈:完成115页下面做一做
订正时要注意,防止改写与省略混淆。
4.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
(1)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准确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
(三)巩固反馈
1.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的面积是32200平方千米,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2.把135000000人改写成以亿人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四)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与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两个概念同时进行,便于学生区别对比。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一样,也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位数。由于保留的位数不同,求得的近似数的精确度也不一样,特别是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道理要让学生明白。
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也是在前边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通过对比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从意义、方法、符号以及末尾0的处理几方面分清,共同点是都不要忘记写单位万或亿及单位名称。
练习时采用讲练结合方式,最后通过综合练习形成熟练技巧。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四舍五入法
2.9532.95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2.9533.0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2.9533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
例21992年我国生产洗衣机7127000台,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
7127000台=712.7万台
例31991年我国原油产量是139000000吨,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139000000吨=1.39亿吨
1.4亿吨
求近似数与改写的区别
意义上
方法上
符号上
小数末尾0的处理上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5874131200
50047398010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学例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教师谈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出示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教师提问: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值数2.95.
学生讨论:2.953保留一位小数和整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3.0.2.953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满5,向前一位进一得到3.
分组讨论:保留一位小数3.0十分位上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3)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3.781(保留一位小数)
0.0726(精确到百分位)
(4)讨论分析:3.0和3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精确的程度怎样?
①教师出示线路图:(投影出示)
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3.0,原来的长度在2.95与3.05之间.保留整数为3,原来的准确长度在2.5与3.5之间,所以3.0比3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5)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些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合还是人.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 篇4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取积的近似值,熟练运用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运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
4.3?0.2
0.008?1.25
0.13?0.4
1.5?0.4
0.25?400
1.6?0.5
0.25?68?40
16?0.5
2.计算46.15?0.23要求积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125?13?8
3.4?99
32?2.5
0.42?72+38?0.42
2.5?0.8?4?1.25
4.改错题.
(1)1.074?5.8=0.62292
(2)0.7?0.9=0.6(保留一位小数)
(3)4.25
(4)
0.15
4.6
2.34
2550
60
1700
45
1.9950
30
0.00810
5.判断题.
(1)0.8?5与5?0.8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
(2)3.95保留一位小数是4。()
(3)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用于小数乘法。()
(4)4?3.5表示4个3.5是多少?()
(5)列竖式计算时,要把因数中小数点齐。()
二、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三第6题,第14题、16题。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会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一个加油站。93#汽油3.73元/升,加油12.5升。
2.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算,应付多少钱?46.625元。
3.怎样付这笔加油费?说一说理由。
4.可以付46元6角3分,46元6角,还可以付47元。
刚才同学们说到的46.63元、46.6元、47元都是46.625元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看图用计算器计算要付的钱。说一说你怎样付这笔钱。
实践探索归纳方法
1.结合计算器,经历求近似数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求近似数的过程和方法。(1)46.625元保留两位小数,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
小数点后第3位是5,第3位去掉后向第2位进1.
写作:46.625元鈮?6.63元
(2)46.625元保留一位小数,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
小数点后第2位上是2,去掉第2位、第3位上的数,第1位不变。
写作:46.625元鈮?6.6元
(3)46.625元保留整数,该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
十分位上是6,把小数部分全部去掉,向个位进1.
写作:46.625元鈮?7元
2.求近似数,说出过程。(学习P80例1)
引导学生说过程和方法时,要突出保留几位?观察哪一位,这一位上是几?去掉哪些?去掉后是否进1.
3.讨论归纳: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生自学例2.
先独立完成并议一议:1.40与1.4这近似数有什么不同?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掉吗?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46.625元怎样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以及三位小数。自学例1.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归纳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生自学例2.
先独立完成并议一议:1.40与1.4这近似数有什么不同?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掉吗?
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商不变的规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商不变的规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性质》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整节课下来没有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两组题目,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组算式中的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删了一组算式,直接通过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导入学习内容。这个例子恰好是个特殊的例子,即相邻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因此多数学生得到的规律是: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这里我希望学生们得到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虽然,我让学生去比较了第一个和第三个式子,但是学生的思维好像定势了,这堂课开放的不够,在某些环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举的例子少,学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还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让学生自己举例,显得太过勉强。虽然一部分学生能举出例子来加以验证,能够得出:被除数与除数都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但因为缺少实例的支撑,得出的结论就显得有点苍白,而且对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为害怕学生弄不懂就反复讲解,反复强调,结果让已经弄懂的学生反而迷惑了。时间都浪费在前面的讲解上,后面没有时间练习,学生没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变规律的机会。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让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平、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节课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效果不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