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02课题第四课时小数的性质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小数的末尾去掉”0”,其大小是没有变化的。教学目标1、利用先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处方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准备共享教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1师:昨天金老师去买几支中华牌hb铅笔,有一家店里每支笔的价格标有:0.50元,另一家店是标了0.5元,那你说金老师应该选择哪家店去买我的铅笔呢?生:随便哪一家,都一样的呀。师:那为什么0.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2找等量关系。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师: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3思考探索。(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板书如下:1/1010/100100/10000.10.100.100(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二、利用性质,改写小数师:你理解了小数的性质了吗?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请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0.70=______师:你是如何进行化简的。强调是去掉末尾的“0”。105.0900=_______4.09=()师:这个数能化简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答.因为它的零不是在末尾,所以不能去掉。师:那么你能不改变它的大小,把它写成三位小数吗?生:能,4.09=4.090师:那3呢?这个数怎么改呢?(生答)那两位呢?板书:改写成三位小数。4.09=4.0903=3.000师:现在你会使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了吗?那你能说说我们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去“0”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0”也只是在小数的末尾添加。……三、课堂小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四、巩固练习p58----59的做一做判断:1、0.080=0。8(×)2、4.01=4。100(×)3、30=30。00(√)4、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练习十中的习题.
jK251.COm精选阅读
比的基本性质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6÷2
8÷2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0.75∶2
(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求个小数的近似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课前我先学姓名:班级:成员
分工
回答1复习怎样求近似数(请说出怎样想):35675≈(四舍五入到千位)125493≈(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想:求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一样,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20.984≈(保留一位小数)注: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位后面尾数。想:30.984≈(保留两位小数)注: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省略()位后面尾数。想:40.984≈(保留整数)注:保留整数就是省略()位后面尾数。想:一、堂上合作学习1、组内交流课前学习结果。2、请一个组的学生上来汇报。教师关注汇报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二、练习:1、填表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9.9560.905104633、猜一猜请同学们猜猜老师的身高。教师提示:身高大约是1.6米,老师的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米?老师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来猜一猜。三、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新标小数册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一109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2)○+□=91
△=□+□+□△+□=63
△=?△+○=46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1、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1.70=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但在一步到位的时候。舍得化时间,整整用了两大块时间,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油然而生。
2、学生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小数基本性质的归纳,小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正如教师所说:虽然字写得稚嫩了些,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教师敢大胆打破书上的框框,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发现、自豪地读自己的发现、自豪地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这些无疑都将对学生的终生有用。
3、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使学生学到做学问的方法。
本课教师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由于受学生思维的限制,小学里学习的性质、定理一般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想进行推理总结。怎样在性质、定理归纳推理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这种思想,可能比具体的推理过程更有价值,因为这里有做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本课在教学时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0.8=0.80、1.7=1.70进行大胆的猜测,在猜测后强调猜测的结果是否一定成立,必须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验证时样本的抽取要尽量随机。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提升,在归纳过程中允许学生理解层次上的有所差异,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完善。
小数的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适当的数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ye优秀小学教案r+]数学下册单元时分数基本性质的练习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分数基本性质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重点是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让学生举例说明;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补例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填一填
(1)1/2=12/()
(2)3÷()=()/()
2、做自主练习第6题: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9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选两个分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比较大小。
4/5○15/201/3○4/98/9○8/720/24○10/12
做完后,让学生谈一谈比较的方法。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做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7题。
第5题:动物的毛色遗传于他们的父母。如,平均每30只小猫中,就有5只像他们的父亲,其余的像他们的母亲。毛色像母亲的小猫占几分之几?
第7题: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XX年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约有只,其中我国约有500只。我国野生丹顶鹤的数量约占全世界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列式的根据。对于计算的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到化简,应予以肯定,加以表扬。
师说:XX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青岛市承办奥运会的城市之一,你知道青岛承办了什么项目吗?
生答
师说:对,奥帆赛。奥帆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被奥运激情感染的同时,也被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深深折服。在一年之中,哪个季节的青岛更吸引游客呢?请看自主练习第8题:据统计,XX年到青岛旅游的游客中,夏天来的占,冬天来的占。青岛的哪个季节更吸引游客?
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自主练习第9题:右图是小华家刚买的新房平面图。a、b分别是卫生间和厨房。你能按下列要求将剩下的部分划分成3个室吗?
客厅占总面积的。
主卧室占总面积的。
小卧室占总面积的。
做题前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客厅、主卧室、小卧室各占谁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自主练习第10题:按规律填数。
(1),,,(),(),()
(2),,,(),(),()
(3),,,,(),(),()
可以先让学生试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建议: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需要破解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小数乘小数的练习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教具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0.70.71.1100.240.2
3.50.10.20.40.65
二、计算练习。
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
5.81.23.151.4
4.91
5.81
3.151
4.90.99
5.80.8
3.150.6
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0.5=8.2=
2.42.6=0.970.84=
1.02=1.3=
0.98=0.06=
3、你能直接在里填上<或>吗?
1.42.82.8
0.630.90.63
0.851.30.85
0.81.31.3
思考:积与划线的乘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8.542.413.02
1.288.6+0.728.612.50.960.8
思考:用的什么运算律?独立解答.
四、实际应用。
1、一种铺铁路用的钢轨,每根长12.5米,每米重44千克。80根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我们班种了400课向日葵,估计每棵大约可收葵花籽0.25千克,
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18千克,他们收的葵花籽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13题
小数的加法减法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95~97页例1、2
课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4.7-0.50.56-0.451.2+0.81-0.4
0.39+0.157.7+0.63.6-0.84.8-31.7-0.3
2、算一算:
10.52+3.4815.24-3.849.9+10.11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数学上册小数乘法知识点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1、小数乘整数:
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4、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6、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7、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8、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认识小数 优秀教案推荐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教学内容:p.39的例8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有天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当原数的数位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解读“改写”,(板书:改写)举例我们学过的改写情况:
(1)把5.2改写成三位小数?(5.200)
(2)把4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0.04米)
说说上面的改写有什么特点?(写法有不同,但大小是不变的。)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改写”。
通过预习你知道要改写什么吗?(较大的数)
复习整数的数位顺序:
(依次板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亿级万级个级
3、学生看书上的例8,在书上画好分级线,指名读出两个大数目。师板书:384400149600000
(1)384400指名读、齐读后问:这个整数它没有小数点,其实是藏起来了,你知道藏在哪里了么?
结合数位顺序表指出:小数点就在个位的右下角,当没有小数部分的时候它就不用写出来。
明确要求: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板书成:38.44万。
说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想?
注意运用小数的性质,做好化简。
(2)149600000,指名读、齐读。
这个数更大了,现在请你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试一试。板书:1.496亿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3)比较、小结:观察黑板上的4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个数之间大小不变,后面的数更简洁。)
说说你在改写时有什么心得?
((1)改写成万的时候,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改写成亿的时候,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
(2)改写成的小数如果末尾是0的,要化简。
(3)最后不能漏写单位名称。)
二、巩固练习:
1、试一试。读出数,并改写。指名交流
2、练一练。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指名读,再改写。
交流。注意409千米在改写的时候,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第2小题方法基本同上。
3、完成练习七第1~3题
(1)读出四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再改写。也可简单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
(2)三种作物的总产量。先读,再改写交流。
(3)简单介绍地球上的五大洲四大洋。中国属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也可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国家属于哪个洲。读出各洲人数,依次改写。交流。总结说说改写成万和亿之间的联系。三、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