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2-03-111、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1.70=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但在一步到位的时候。舍得化时间,整整用了两大块时间,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油然而生。
2、学生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小数基本性质的归纳,小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正如教师所说:虽然字写得稚嫩了些,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教师敢大胆打破书上的框框,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发现、自豪地读自己的发现、自豪地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这些无疑都将对学生的终生有用。
3、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使学生学到做学问的方法。
本课教师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由于受学生思维的限制,小学里学习的性质、定理一般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想进行推理总结。怎样在性质、定理归纳推理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这种思想,可能比具体的推理过程更有价值,因为这里有做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本课在教学时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0.8=0.80、1.7=1.70进行大胆的猜测,在猜测后强调猜测的结果是否一定成立,必须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验证时样本的抽取要尽量随机。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提升,在归纳过程中允许学生理解层次上的有所差异,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完善。
jk251.coM小编推荐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计算,对乘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之前,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律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2.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的
比例的意义性质
【教学内容】p69页复习1—3题。【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概念,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理清知识脉络和联系,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梳理知识,整理列表。1、谈话:这个单无我们学习了些什么?2、板书列表:
比
比例
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
3:5=—
前后比项项值
3:5=12:20
内项
外项
基本
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例:3:5=6:10=9:15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例:3:5=9:153×15=5×9三、组织练习。1、求比值。6:1.5—:30.2:——:—2、下面每组能不能组成比例?怎样判断?1:2和2.5:51.2:0.3和6:1.53:—和2:—3、根据5×a=6×b写出8道不同的比例式。4、完成p69页第1题。5、判断:⑴解比例就是解方程。()⑵表示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⑶因为a×b=c×d,所以a:c=b:d。()6、解下列比例。2.5:1—=x:2—=—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什么?五、课堂作业。p69页2、3。
小数乘小数的练习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教具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0.70.71.1100.240.2
3.50.10.20.40.65
二、计算练习。
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
5.81.23.151.4
4.91
5.81
3.151
4.90.99
5.80.8
3.150.6
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0.5=8.2=
2.42.6=0.970.84=
1.02=1.3=
0.98=0.06=
3、你能直接在里填上<或>吗?
1.42.82.8
0.630.90.63
0.851.30.85
0.81.31.3
思考:积与划线的乘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8.542.413.02
1.288.6+0.728.612.50.960.8
思考:用的什么运算律?独立解答.
四、实际应用。
1、一种铺铁路用的钢轨,每根长12.5米,每米重44千克。80根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我们班种了400课向日葵,估计每棵大约可收葵花籽0.25千克,
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18千克,他们收的葵花籽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13题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①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③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四、课前准备
1、量身高。
2、了解食品的价格。
3、寻找生活中不同单位的小数。
4、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师:同学们,老师想了解一下平时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生答。
师:那你知道它的价格吗?(生答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我们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个点就叫做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小数,你们谁知道小数点前边的数表示什么,后边的数表示什么呢?
2、谁能说出几个这样的数(生举例,师写省略号),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数。
3、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小数;
大家一起再把这些小数读一遍;
下面老师再出示几个小数,谁会读?
生读小数。
4、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还在哪见过小数。
a、电费收据单上有小数b、称水果时,电子称上出现过小数
c、看见路标上有小数d、数学书的后面
e、铅笔,中性笔的规格是0.5毫米
f、一瓶饮料有1.25升
5、小组汇报
6、同学们查了这么多资料,老师也查了资料,想不想看一看,谁愿意读一读?(生读小数)
7、大家读的真不错,你们会写小数吗?请把这三个小数写在练习本上,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三、突出重点,理解意义
1、我们已学过元角分,大家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角?
2、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4、那么2角你能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吗?为什么呢?
5、8角呢?
6、出示1分=元=()元,组内讨论。
7、汇报交流。
(师板书: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1分是元,还可以写成0.01元。
8、5分呢?
9、19分,你还会吗?为什么呢?
10、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四、联系巩固,课化提高
1、课前老师已经留了一个作业,让大家量身高,谁愿意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2、生汇报。
3、你能用小数来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吗?
4、老师也量了身高,你们能猜出老师的身高吗?
老师的身高是1米70厘米,你们能用小数来表示吗?(1.7米或1.70米,因为70厘米就是7分米)
5、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看谁能够写的最多(用3、0、9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的多)
五、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的真棒,说说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呀?
2、老师要留一个小作业给大家,刚刚我们用小数说出自己的身高,那么如果没看到人,只看到一组表示身高的小数,能否知道谁高谁矮呢?这个问题给大家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p93—94页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练习十八10—15。【教学要求】1、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是一致的。2、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教学难点】判断最简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梳理1、分数的基本性质。⑴先复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并举例其应用,如:3=3.000(改写)2.800=2.8(化简)⑵再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并举例说明,如:360÷24=(360÷8)÷(24÷8)=(360×5)÷(24×5)注意: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时,商不变,但余数跟着变化。⑶最后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注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0.3=0.30=0.300
—=—=——
3÷10=30÷100=300÷1000⑷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或约分。2、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⑴小数化分数,先改写成分数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⑵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数化小数,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⑶百分数化分数,先写成分数形式,再约分。分数化百分数,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二、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2、把—和—通分。把—和—分别约分。3、把表中的各数互化。
小数
分数
百分数
成数
0.45
—
12%
——
三成五三、作业。练习十作8—15题。
小数除以小数 教案精选篇
一个数除以小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4.8÷0.656÷0.83.6÷0.127.2÷0.09
0.81÷0.0954÷0.34.2÷0.074.2÷2.1
请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
二、不计算,直接在○里填上“>”或“<”
3.65÷0.5○3.654.85÷1.5○4.85
23.1÷1.1○23.15.4÷0.36○5.4
请学生说出理由。
三、计算。
1、0.45÷0.6÷0.53.7÷2.5÷0.4
0.45÷(0.6*0.5)3.7÷(2.5*0.4)
2、21.4-40.5÷7.586.8+9.1÷(2.3-1.6)
3.4*(0.5+0.3*4)0.648÷[(0.4+0.5)*0.6]
请学生计算后,比较每组题中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组织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分组进行计算,每组做一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
1、食品厂加工一种蛋糕,每个蛋糕需要用5.6克白色奶油和2.5克彩色奶油。某天加工的这种蛋糕共用了彩色奶油100克,你能算出一共用了多少克白色奶油?
先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1)算出100克彩色奶油可以做多少个蛋糕?
100÷2.5=40(个)
(2)算出这些蛋糕一共用了多少克白色奶油?
40×5.6=224(克)
答:一共用了224克白色奶油。
请在小组里说说解答过程。
2、用计数器算出下面的食品每千克各是多少元。(图看书上)
虾片鲜奶片核桃仁米饼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作业设计:
练习十七10、12题。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p74—75页例5,例6及"试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进行小数乘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解决一引起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猜证,归纳,概括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执教:刘洪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口答(小黑板出示)
0.91×100=1000×2.34=0.28×()=2.80.1025×()=1025
2,让学生说说,一个小数乘10,100,1000……这个小数的小数点有什么移动规律
小数点移动方向移动位数位数不移
×10一位
板书:一个小数×100右二位在边用"0"补足
×1000三位
…………
3,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的变化呢!这其中有什么变化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左)
二,探究
1,教例5(小黑板出示)
学生用计算器,再指名说出计算结果,教师板书:
21.5÷10=2.15
21.5÷100=0.125
21.5÷1000=0.0125
让学生观察比较变化规律,说说有什么变化规律.
2,猜想
小数点向左移动也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其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3,验证
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继续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并指名回报.
4,总结规律(继续往下板书)
小数点移动方向移动位数位数不移
×10一位
板书:一个小数×100左二位在边用"0"补足
×1000三位
…………
5,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交流小数点移动情况,突出位数不够,在哪边用"0"补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做,让学生反过来说说规律
(3),做"练一练"第3题
提示:怎样求单价,报各数,集体订正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教学例6
(1)小黑板出示例6
理清题意和意图
500÷1000,要不要计算器,为什么结果怎样
(2)学生试做后两道.
四,练习
1,练习第十三第4题
学生独立做,指名说:28.9÷1000=()小数点的运动情况
2,做练习十三第5题
本题有难点,一条一条地让学生口答第一组
第二组由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3,对比练习
五,总结
一个数变大还是变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小数点的移动方向)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决定了什么(乘或除以10,100,1000……)
所以掌握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一要注意小数点移动方向,左移变小,右移变大,二要注意左移除,右移乘.
六,作业
练习十三第6,7题.
教后反思:
1,学生的合作训练能力有待加强.
2,要进一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要充足.
3,在课堂上注意练习的形式变化,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手机端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