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教案
  • 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教案

    发表时间:2022-02-25

    【www.jk251.com -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的性质】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教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教案,想要学生学得好教师就得在教学方案上花心思,教学方案是根据班级的详细情况来写的。那么怎么才能将教学方案写好呢?

    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矩形》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矩形》优秀教案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的三个例题都是补充题,例1在的一组判断题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判定矩形的条件,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地再增加一些判断的题目;例2是利用矩形知识进行计算;例3是一道矩形的判定题,三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综合应用矩形定义及判定等知识的.

    四、课堂引入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

    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

    (l)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

    (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

    例2(补充)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AC,BO=BD.

    ∵AO=BO,

    ∴AC=BD.

    ∴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在Rt△ABC中,

    ∵AB=4cm,AC=2AO=8cm,

    ∴BC=(cm).

    例3(补充)已知:如图(1),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分析:要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由于此题目可分解出基本图形,如图(2),因此,可选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DAB+∠ABC=180°.

    又AE平分∠DAB,BG平分∠ABC,

    ∴∠EAB+∠ABG=×180°=90°.

    ∴∠AFB=90°.

    同理可证∠AED=∠BGC=∠CHD=90°.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六、随堂练习

    1.(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已知:如图,在△ABC中,∠C=90°,CD为中线,延长CD到点E,使得DE=CD.连结AE,BE,则四边形ACBE为矩形.

    七、课后练习

    1.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⑴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使AB=CD,EF=GH;

    ⑵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⑶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2.在Rt△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数.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教案有了一定了解了,希望对大家在选择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相关咨询,请关注学分网。

    jK251.COm精选阅读

    经典初中教案矩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2.教学难点:矩形的本质属性及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及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具演示、创设情境,观察猜想,推理论证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它的特殊性质,同样对于平行四边形来说,也有特殊情况即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堂上进行演示图,使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角的变化,当变到一个角是直角时,指出这时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使学生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在于一个角是直角,深刻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矩形的性质:

    既然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应具有平行四边形性质,同时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角是直角的条件,因而它就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继续演示教具,当它变成矩形时,学生容易看到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它的对角线也相等(写出这两个结论),指出观察出来的结论不能做为定理,需要证明.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角的性质证明得出.

    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对角线相等.

    由矩形性质定理2我们可以得到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这实际上是△的一个重要性质,即△斜边中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它在求线段长或线段部分关系时经常用到)

    例1已知如图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求矩形对角线的长.(按教材的格式)

    (强调这种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防止学生离开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单纯进行代数计算)

    【总结、扩展】

    1.小结:(用投影打出)

    (1)矩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从属关系如图.

    (2)矩形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特有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3.思考题:已知如图,是矩形对角线交点,平分,,求的度数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8中2、5,P195中7.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46中1、2、3、4

    第12页

    矩形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如果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由于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的定义和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能说出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的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2.能运用以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此外,从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4.5-l的圆圈中填上“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字样来说明这种关系:即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又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小学里已学过长方形,即。显然,是平行四边形,而且还具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小学里已学过)等特殊性质,那么,如果在图4.5-1中再画一个圈表示,这个圈应画在哪里?

    (让学生初步感知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演示: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演示如图4.5-2,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问题1:从上面的演示过程,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

    说明与建议:教师的演示应充分展现变化过程,从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短形是无数个平行四边形中的一个特例,同时,又使学生能正确地给出的定义。

    问题2: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有一个角是直角”以外,还可能具有哪些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呢?

    说明与建议:让学生分组探索,有必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研究平行四边形获得的经验,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探索的特性,还可提醒学生,这种探索的基础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个角都相等(性质定理1),要学生给以证明(即课本例1后练习第1题)。

    学生能探索得出“的邻边互相垂直”的特性,教师可作说明:这与的四个角是直角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不必另列为一个性质。

    学生探索的四条对角线的大小关系时,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测量并比较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然后加以证明,得出性质定理2。

    问题3:的一条对角线把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又相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什么重要性质?

    说明与建议:(1)让学生先观察图4.5-3,并议论猜想,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如Rt△ABC),让学生自己发现斜边上的中线BO与斜线AC的大小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给出如下证明:

    证明: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D(的对角线相等)。

    ,AO=CO

    ∴在Rt△ABC中,BO是斜边AC上的中线,且。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题解析

    例1:(即课本例1)

    说明:本题难度不大,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性质定理的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探索解法:

    如图4.5-4,欲求对角线BD的长,由于∠BAD=90°,AB=4cm,则只要再找出Rt△ABD中一条直角边的长,或一个锐角的度数,再从已知条件∠AOD=120°出发,应用的性质可知,∠ADB=30°,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AOB是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课本用了第一种解法,并给出了解几何计算题书写格式的示范;第二种解法如下:

    ∵四边形ABCD是,

    ∴AC=BD(的对角线相等)。

    又。

    ∴OA=BO,△AOB是等腰三角形,

    ∵∠AOD=120°,∴∠AOB=180°-120°=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BO=AB=4cm,

    ∴BD=2BO=24×4cm=8cm。

    例2:(补充例题)

    已知:如图4.5-5四边形ABCD中,∠ABC=∠ADC=90°,E是AC的中点,EF平分∠BED交BD于点F。

    (l)猜想:EF与BD具有怎样的关系?

    (2)试证明你的猜想。

    解:(l)EF垂直平分BD。

    (2)证明:∵∠ABC=90°,点E是AC的中点。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同理:。

    ∴BE=DE。

    又∵EF平分∠BED。

    ∴EF⊥BD,BF=DF。

    说明:本例是一道不给出“结论”,需要学生自己观察---猜想---讨论的几何命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学生不适应,或有困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这种训练,重要的不是猜对了没有?证明了没有?而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种自己研究图形性质的过程,顺便指出:求解本题的重要基础是识图技能----能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如图4.5-6所示的三个基本图形。

    课堂练习

    1.课本例1后练习题第2题。

    2.课本例1后练习题第4题。

    小结

    1.的定义:

    2.归纳总结的性质: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平行且相等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的一条对角线把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因此,有关的问题往往可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作业

    l.课本习题4.3A组第2题。

    2.课本复习题四A组第6、7题。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函数学图象的性质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案一

    函数图象的性质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

    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

    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或大彩电);软件:windows操作平台、几何画板、office2000等、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hstx1.gsp、hstx2.gsp、hstx3.gsp、ymdl1.gsp、ymdl2.gsp。

    活动过程:

    一、展示活动主题和目标:

    二、活动过程:

    操作练习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打开c:\sketch\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附:作图步骤

    ①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绘图”命令;

    ②用“直尺工具”中的直线工具,在绘图板内画一直线,并用文本工具给直线上的两个空心点加上标签A和B;

    ③用“选择工具”选中直线后,点击“度量”菜单中的“方程”命令,得坐标系和直线的方程;然后,再进行以下操作,并回答问题:

    (1)用鼠标拖动直线进行平移,k和b中哪个变,哪个不变?

    (2)当直线通过原点时,b为多少?此时函数又叫什么函数?

    (3)拖动点A,使直线绕点B旋转,观察直线的倾斜程度与k之间的关系?

    操作练习二:

    1、打开文件:c:\sketch\hstx3.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练习三:

    打开文件:c:\sketch\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练习四: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Xc=-2.80xc2-2=14.45.(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操作练习五:

    运用练习四的原理,绘制其它函数的图象(包括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谈谈你对所绘函数图象的认识。

    数学教案-矩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矩形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如果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矩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矩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由于矩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矩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矩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矩形的定义和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能说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2.能运用以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此外,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4.5-l的圆圈中填上“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字样来说明这种关系:即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又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小学里已学过长方形,即矩形。显然,矩形是平行四边形,而且矩形还具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小学里已学过)等特殊性质,那么,如果在图4.5-1中再画一个圈表示矩形,这个圈应画在哪里?

    (让学生初步感知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演示: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演示如图4.5-2,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问题1:从上面的演示过程,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

    说明与建议:教师的演示应充分展现变化过程,从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短形是无数个平行四边形中的一个特例,同时,又使学生能正确地给出矩形的定义。

    问题2: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有一个角是直角”以外,还可能具有哪些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呢?

    说明与建议:让学生分组探索,有必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研究平行四边形获得的经验,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探索矩形的特性,还可提醒学生,这种探索的基础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矩形的四个角都相等(矩形性质定理1),要学生给以证明(即课本例1后练习第1题)。

    学生能探索得出“矩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的特性,教师可作说明:这与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不必另列为一个性质。

    学生探索矩形的四条对角线的大小关系时,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测量并比较矩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然后加以证明,得出性质定理2。

    问题3: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矩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又相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什么重要性质?

    说明与建议:(1)让学生先观察图4.5-3,并议论猜想,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如Rt△ABC),让学生自己发现斜边上的中线BO与斜线AC的大小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给出如下证明:

    证明: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AO=CO

    ∴在Rt△ABC中,BO是斜边AC上的中线,且。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题解析

    例1:(即课本例1)

    说明:本题难度不大,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性质定理的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探索解法:

    如图4.5-4,欲求对角线BD的长,由于∠BAD=90°,AB=4cm,则只要再找出Rt△ABD中一条直角边的长,或一个锐角的度数,再从已知条件∠AOD=120°出发,应用矩形的性质可知,∠ADB=30°,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AOB是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课本用了第一种解法,并给出了解几何计算题书写格式的示范;第二种解法如下: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C=B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又。

    ∴OA=BO,△AOB是等腰三角形,

    ∵∠AOD=120°,∴∠AOB=180°-120°=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BO=AB=4cm,

    ∴BD=2BO=24×4cm=8cm。

    例2:(补充例题)

    已知:如图4.5-5四边形ABCD中,∠ABC=∠ADC=90°,E是AC的中点,EF平分∠BED交BD于点F。

    (l)猜想:EF与BD具有怎样的关系?

    (2)试证明你的猜想。

    解:(l)EF垂直平分BD。

    (2)证明:∵∠ABC=90°,点E是AC的中点。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同理:。

    ∴BE=DE。

    又∵EF平分∠BED。

    ∴EF⊥BD,BF=DF。

    说明:本例是一道不给出“结论”,需要学生自己观察---猜想---讨论的几何命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学生不适应,或有困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这种训练,重要的不是猜对了没有?证明了没有?而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种自己研究图形性质的过程,顺便指出:求解本题的重要基础是识图技能----能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如图4.5-6所示的三个基本图形。

    课堂练习

    1.课本例1后练习题第2题。

    2.课本例1后练习题第4题。

    小结

    1.矩形的定义:

    2.归纳总结矩形的性质: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平行且相等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因此,有关矩形的问题往往可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作业

    l.课本习题4.3A组第2题。

    2.课本复习题四A组第6、7题。

    数学教案-等式它的性质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起学点

    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举出有关等式的例子.

    2.掌握:关于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并能语言叙述.

    3.应用: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等式走向新等式的解题思想,即为以后方程的同解变形打下基础.

    (三)德育渗透点

    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四)美育渗透点

    等式的两条性质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发现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学法:演示实验→等式性质→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等式概念的认识理解,等式性质的归纳.

    2.难点: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变形等式.

    3.疑点:(1)等式性质2中,关于除数不为零的理解.

    (2)利用性质变形时,对“等式两边”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简单实物.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得出等式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给出如下的数学关系

    (出示投影1)

    ;;

    ;;

    师提出问题:观察上面式子表示了什么关系?由学生回答“相等关系”后引出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含义,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演示实验:

    两只手中各拿4支粉笔,现在我们再分别从粉笔盒里拿出两支,放入相应手中,问两只手中粉笔个数的关系?如果我们将开始手中的粉笔各放回两支怎样呢?既扩大到原来的2倍,或缩小到原来的2倍,结果还是相等.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面实验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

    即:4=4.

    提出问题:由上面两组等式变形,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等式变形什么结论?把上面式中2,改3或-5行吗?

    学生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启发学生怎样用精炼的语言叙述,或分组推荐代表回答.

    师总结等式的性质:

    由前两式总结: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由后两式总结: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提出问题:①4=4两边都加上整式如:两边都加上结果还是等式吗?

    ②第二结论中所说除数可以是零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上面结论加以补充说明.

    教师归纳:以上两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条性质的总结,教师应强调以下四点:

    ①等式的性质1是加法和减法运算,等式的性质2是乘法或除法运算.

    ②等式的两边都参与运算,并且是同一种运算.

    ③加(或减)、乘以(或除以)的是同一个数.

    ④零不能做除数或分母.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教法说明】由于这组题是例题的巩固,因此可以由学生讨论分组,以竞赛形式回答以增加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出示投影2)

    1.判断:已知等式,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①;②;③;④.

    2.若,请同学们根据等式性质编出三个等式并说出你的编写根据.

    【教法说明】这组题是对等式性质的辨析,教学时应多让学生思考,并能说出依据.

    (出示投影3)

    1.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2.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3.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4.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抢答.

    【教法说明】从以上题目可知,根据等式的性质,从已知等式出发通过变形可得出新的等式.

    (出示投影4)

    例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教法说明】分析:

    1题从已知的一边入手,怎样变形就得到呢?(原等式两边都减去5)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观察等式的右边怎样由变形成5(两边加上),即原来两边都加上,根据等式性质1.

    3题观察等式左边怎样由变形为,即等式两边都除以0.2,根据等式性质2.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5)

    练习:用适当数填空,并且说出根据等式的哪条性质及怎样变形的?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4.如果,那么;

    5.如果,那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

    【教法说明】这一段是学生尝试利用等式性质对等式变形的练习过程,因此可采用小组竞赛、抢答等灵活的课堂训练形式.

    师提出问题:上面问题同学们解答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每个同学编一道和上面填空题类似的题目,交给同桌同学解答,并请对方谈谈所编题目是否符合标准.

    【教法说明】上面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编题、解答,最后应用由学生代表性地评比一下,以培养学生灵活性、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我们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不难发现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方程的求解问题(也就是可以求方程未知数的值).

    (出示投影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2);

    解:等式两边都乘以2解:等式两边都加上7得

    等式的两边都除以5

    得.

    【教法说明】上面题目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等式性质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由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作答写出以上过程

    (出示投影7)

    已知:、都是数,利用等式性质将下列各小题中的等式进行变形,然后填空.

    (1)如果,那么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和为零,那么这两个数___________.

    (2)如果,那么.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__________.

    【教法说明】这是利用等式变形来认识相反数、倒数问题,解题时注意“互为”问题的有关概念语言.

    (五)归纳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清楚:

    1.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已知等式通过变形得到一个新等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从新等式出发考虑用什么性质变形,这要靠大家的观察分析能力.

    2.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的性质,是将来解方程的依据.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

    (2)将等式的两边都乘以____________、或除以_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____;

    (3)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_____;

    (4)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

    2.用适当的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4)如果,那么;

    (5)如果,那么.

    3.判断下列变形是否正确

    (1)由得到.()

    (2)由得到.()

    (3)由得到.()

    (4)由得到.()

    (5)由得到.()

    (6)由得到.()

    九、布置作业

    1.课本第186页习题4.1A组,4.(6)(7)(8);

    2.课本第187页B组3.

    十、板书设计

    十一、参考答案

    1.(1)加3,1;(2)2,,2;(3)减去,1;(4)除以,2.

    2.(1)2;(2)-3;(3);(4);(5),3.

    3.√√×××√

    作业答案

    4.(6);(7);(8);

    B组3.①,零;②,是1.

    【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教案】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