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祝福教案13篇
  • 祝福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05

    祝福教案13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祝福教案13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祝福教案(篇1)

    1.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制作贺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每个学生准备好卡纸、剪刀、胶水、水彩笔或蜡笔及其他做贺卡所需材料;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磁带;几张供学生参考的贺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呢?

    是呀,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有哪位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妈妈。

    3月8日是母亲的节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二、小组协作,制作贺卡

    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就亲自制作一张贺卡送给亲爱的妈妈,带给她一份惊喜,号码?

    1.做一做。

    贺卡的样式有很多,你们瞧——师边出示边简介:有心形的、圆形的、镂空的、立体的等等。

    小朋友,这些贺卡漂亮吗?其实,只要你肯动脑筋,设计出的贺卡会更漂亮。你准备设计怎样的贺卡呢?跟同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与学生个别交流)让灵巧的小手动起来吧,看谁的贺卡最有特色。(师巡视指导)

    交流评议。

    2.说一说、写一写、问一问。

    “三八”节即将到来,小朋友有什么祝贺的话想对妈妈说吗?

    小组讨论(学生逐个发言,其他学生耐心倾听,待发言结束后发表见解。在合作中,学生锻炼了听、说能力)

    交流反馈。

    小朋友,你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让我们拿起笔,把刚才说的话写在贺卡上,看谁的字写得美。不会写的字可以请教同组的小朋友,也可以问老师。

    3.画一画。

    小朋友,想让贺卡更加精美吗?请发挥你们的想象,用五彩的笔去装扮它吧。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的伙伴商量。

    三、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分小组、全班同步进行)

    四、联系生活,巧送贺卡

    一张贺卡,就是对母亲的一份爱。小朋友,你准备怎样把贺卡送给妈妈呢?(指名说)

    祝福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课本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高考新课标卷把小说作为了选考内容,本单元小说的鉴赏教学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学会个性化阅读。

    情感目标:认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刻性,把握个性化阅读“多元有界”的原则。

    二、说教法

    1、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提炼小说情节,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2、通过教师示范阅读分析,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3、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那春天里。”流浪歌手旭日阳刚一曲《春天里》让我们在春天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感受到了巨大的荒凉,这对农民工兄弟用悲壮的呐喊撕裂了人生短暂的麻木。谁说春天只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谁说春天只是一个思绪逍遥的季节,其实,最深的绝望和春草一样不可遏制,其实,迟暮泛滥,正是殉着春光化去的时刻。是的,就是在那个绝望的季节里,她死了丈夫,被迫改嫁,她又死了儿子,彻底绝望,她寂然离开这个世界。她是不幸的,她的生命里没有春天,她就是鲁迅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福》,一起走进祥林嫂的悲惨世界。板书:祝福。

    (一)、检查预习,指名学生复述祥林嫂的故事,提示学生从祥林嫂的角度陈述。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归纳概括小说的情节。

    序幕:祝福的景象和鲁斯老爷

    开端:初来鲁镇

    结局:既然死去

    发展:被迫改嫁

    高潮:再来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二)、示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介绍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教师示范分析祥林的肖像描写。

    鲁迅曾说过:要想极俭省的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本文多处描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找出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明确:

    1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由“顺”字,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安分守己的个性。她在死了丈夫,成功逃脱了严厉的婆婆,来到鲁镇做工时,对眼前的一切非常珍惜,很乖顺的听从主人的一切安排,虽然内心痛苦,却对生活抱有希望。

    2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内心痛苦

    这是经历过苦难的眼睛,泪水已经以泪水的方式镌刻在祥林嫂的脸上,她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这个弱小又不幸的女人,只能用泪水来倾诉心中的悲苦。

    3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

    一个直字,道出了她整日陷入对阿毛的深深思念和痛苦之中,精神有些麻木。4鲁镇人们嘲笑祥林嫂额上的伤疤——瞪着眼

    一个“瞪”字,表明她微薄的愤怒。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苦难后,祥林嫂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引来人们无情的嘲讽,她只能用愤怒来表示自己无言的反抗。

    5与柳妈对话——两眼上围了大黑圈。

    当柳妈告诉祥林嫂她死后会被两个男人分抢时,她一夜未睡,苦恼了一夜,伤心了一夜,她陷入对死亡的恐惧之中。

    6捐门槛——眼睛分外有神。

    她用近一年的时间,倾其所有,捐了门槛后,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7再次祝福,四婶不让祝福——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四婶的一声断喝“放着吧,祥林嫂”彻底粉碎了祥林嫂的愿望,她的精神彻底崩溃。

    8行乞时——眼睛间或一轮

    祥林嫂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陷入极度悲哀,精神完全麻木,对生活失去希望。

    9问我灵魂的有无——突然发光

    这“发光”是经历长期痛苦思索后,萌发的对灵魂的一丝希望。

    找出这些眼睛描写之后,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些眼神背后的情感,让学生表演这些不同的眼神,以加深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理解。

    最后教师总结:透过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就这样被不幸的生活一点点吞噬了。也许生活的挫折没有彻底击垮这个女人,但当她内心的痛苦被那些愚昧的人们一次次拿出来兜售时,她被一步步逼向生命的绝境。

    (三)、学生独立阅读阶段

    学生找出小说中有关祥林嫂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部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与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与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与我对话灵魂——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行动描写:

    祥林嫂反对自己再嫁时,逃、嚎、骂、撞

    怕死后被两个男人分身,捐门槛

    怀疑有无灵魂,提问

    从这一系列的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丧夫失子让祥林嫂陷入深深地自责与痛苦,而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的精神受到重压以致于陷入恐惧。

    年轻的祥林嫂曾经愤怒过,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抗争过,但她微弱的力量又怎能抵抗一个偌大的社会呢?是的,祥林嫂的悲剧不是她个人的悲剧,不是她性格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即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她还是会被当时的那个社会中所淹没。

    (其他人物形象也可用这种方法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四)、探究阅读

    1、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比如:立春之时丈夫死去,孟春之时被迫改嫁,暮春之际丧失爱子,迎春之时一命归天,一般,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是打击和绝望,简析作者时间安排的巧妙。

    2、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这两道题目属于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教师需要规范学生思路,提示:主要从情节线索、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几个方面入手。

    3、小说开头,祥林嫂在阴暗的风雪天问我灵魂的有无,你认为祥林嫂的愿望是什么?

    这道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要立足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祥林嫂死了,那么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这道题针对小说主题设计的,属于学生对小说的个性化解读,答案会很多。有人可能会说是鲁四老爷,有人可能会说直接的凶手是四婶,有人也许会说是柳妈,说道柳妈就有意思了,柳妈是个善女人,不杀生的,她的身份是个帮佣,她怎么会是凶手?实际上,这个问题延伸一下,在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中包不包括祥林嫂她自己?这样可能学生讨论的更激烈了,到底祥林嫂有没有参与这场杀戮,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祥林嫂为什么去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最后剔除表层的凶手,包括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上冷漠的人们,甚至是祥林嫂自己,我们往深处挖掘,让学生理解,杀死祥林嫂的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祥林嫂既是封建制度的自觉维护者,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5、祥林嫂死于那一天?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虽然课文中有明确的说明,祥林嫂是死于祝福之夜,但我们往深里挖掘:阿毛的死对祥林嫂意味着什么?四婶那一声大呵“放着吧,祥林嫂”意味着什么?甚至祥林嫂被四婶赶出鲁家又意味着什么?

    五、小结:

    也许我们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是死在哪一天的,也许在祥林嫂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的,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艰难的走着,这时死亡对她来说,也许不再是恐惧,在现实的痛楚里,死亡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祥林嫂死了,我想这也许是上天对她最好的安排。

    六、作业:

    祥林嫂被封建制度活活的残杀了,请关注现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有封建残余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列举现象,并做简要评析,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祝福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

    ⑴人物鉴赏:

    ①祥林嫂;

    ②鲁四老爷;

    ③柳妈;

    ④卫老婆子;

    ⑤四婶;

    ⑥祥林嫂的婆婆;

    ⑦我。

    ⑵情节鉴赏:

    ①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

    ②祥林嫂死因探究。

    ⑶环境鉴赏:

    ①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

    ②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

    ③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⑷、表现手法鉴赏:

    ①人物刻画方法;

    ②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③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下节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四课时

    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题目有:

    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2、祥林嫂死因探究。

    3、祥林嫂个人简历。

    4、文题祝福之我见。

    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

    6、雪景作用之我见。

    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

    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

    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

    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中情况有些变化:

    1、课题的分组。有些组自己重新组合,没有按老师的指定。

    2、课题的布置。有些组自选了课题。

    3、是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陈述研究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完成不了,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一课时。四是研究性小论文。老师虽然提供了一些论文题目,但同学们没有拘泥于这些题目,如有的写论祥林嫂的笑,有的题目是祥林嫂眼睛发光的原因等等。

    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体现的是资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独到的新观点。课后,我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成为了我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的研究小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观点,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限于篇幅,恕不列举。

    【教后感触】

    1、课堂研究性学习确实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特殊伙伴,特殊性表现在老师要点拨,要引导,要有中肯的评述。

    3、研究性教学对老师要求更高了,课内老师讲解是少了。但老师的备课要更加细致、全面。

    4、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探讨能力。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搜集资料能力、整理资料能力等等,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祝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按提供的音节,写出同偏旁的字。

    2、初步学会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常用量词的运用,以及常用反义词的寻找。

    3、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会默读指定的短文,读后能回答有关短文的简单问题。

    4、能看图回答问题,再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常用量词的运用,以及常用反义词的寻找。能看图回答问题,再写几句话。

    教学难点: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会默写指定的短文,读后能回答有关短文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按提供的音节,写出同偏旁的字。

    2、初步学会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常用量词的运用,以及常用反义词的寻找。

    3、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能把句子写完整。

    二、教学第一题。

    1、指名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2、独立尝试作业。指名两人上黑板填写。

    3、共同评议、纠正,揭示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三、教学第二题。

    1、独立审题,尝试练习。

    2、用指名读的方式进行检查、评议。

    四、教学第三题。

    1、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尝试写“长”的反义词。先指名说,再评议、纠正,最后写下来。

    3、其余几个字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联系。

    五、教学第四题。

    1、明确题目要求。左边一排的4个词语都是表示一样东西名称的词,右边一排的4个词语是说明这些东西“怎么样”。

    2、照样子,把左右两边的词语恰当地连起来。启发学生从物品的形状、味道等方面进行思考。

    3、用指名读的方式进行检查、评议。

    4、订正。

    六、教学第五题。

    可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北极星)、(大树)是大自然天然的指南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2、(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3、(茧子)是蚕姑娘漂亮的新房。

    教学目标:

    1、会默读指定的短文,读后能回答有关短文的简单问题。

    2、能看图回答问题,再写几句话。

    二、教学第五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第1次默读: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课文。反馈,指名读短文。

    3、第2次默读:要求对照短文后面的两个问题,边读边想边划,并借助插图。

    4、指名回答短文后面的问题,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5、答案:全文共3段。黄气球是小伙伴们放的。他们怕小勇寂寞,更希望小勇的病快些好,所以放黄气球来探望小勇,陪伴小勇。

    三、教学第七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带着第1个问题仔细看图。反馈:先指名回答,再评议、纠正,最后按问题的要求把话说正确、完整、通顺。

    3、讨论第2个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4、按问题2的要求,把话说正确、完整、通顺。

    5、把1、2两题的答案连起来说几句话。

    6、独立完成写话练习。

    四、完成其余课堂作业。

    祝福教案(篇5)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例如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一、课前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有关知识。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1.解释词语。

    寒暄 尘芥堆 淡然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四书》(见教材注释)

    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讨论归纳: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1.写5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做“思考和练习”一。

    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讨论归纳: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2.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一部分。

    明确: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择其要板书)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提问: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讨论中注意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思考和练习”六的三个句子)

    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请一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祝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时安排】

    3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1]相关知识

    《彷徨》:《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出版。收录了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11篇。《祝福》是第一篇。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社会现状,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当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治的主意。

    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妇女的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祭祀: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互动设计2]梳理结构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要求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

    点拨: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⑴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⑵结局:寂然死去

    ⑶开端:初到鲁镇

    ⑷发展:被卖改嫁

    ⑸高潮:再到鲁镇

    ⑹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3]关于倒叙

    1.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倒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2.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点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互动设计4]形象刻画

    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第一处: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第二处: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互动设计5]祥林嫂死因探源

    1.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

    写作《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2.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

    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中,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终,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丁玲

    [互动设计6]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点拨: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思考:有人说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你认为呢?

    点拨:“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没有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

    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所说:“(《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四、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7]作品中“我”的形象

    点拨: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互动设计8]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点拨: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五、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9]答记者问

    指导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答记者问。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将提出以下一些问题:

    1.文中的几个细节

    △“一个日子”

    “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从“死的其所、死的其时”着手)

    简析:“我”是在“送灶”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在鲁四老爷家里呆了两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过了一夜”,所以我从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饭前”。短工说祥林嫂是昨天夜里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里。“我”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当时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将近的时候”,鲁四老爷祝福正是这个时候。

    小说从鲁镇准备祝福写起到“我”听到祝福的爆竹声结束,都是围绕这个日子、紧扣题目展开情节的,所以用“祝福”为题。而又把祥林嫂的悲剧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这对旧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次微笑”:

    简析:这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地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忆。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

    点拨: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三样眼神”:

    简析:第一次是在小说34自然段,写她“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说第66自然段,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第三次是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点拨: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四场飞雪”:

    简析: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点拨: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

    △“五张帐单”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六、研讨练习

    1.写好《“我”的日记》;

    2.写好《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3.代阿毛写《我的母亲》

    祝福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点拨、分析、研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①肖像描写:

    三次变化:

    ②画眼睛(眼神):

    3.倒叙的手法:

    三、小结: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四、布置作业。

    祝福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学习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了解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礼教吃的人本质。

    [教学重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1、文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

    2、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教学

    3、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

    [教学方法]

    分析法、欣赏法,体会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有这样一个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褴褛地从现代名著中向我们走来,她有过年轻、美貌,有过幸福,却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走向死亡……

    这个女人就是祥林嫂,这个形象的缔造者就是鲁迅。

    二、背景介绍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三、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序幕写祝福景象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五、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考虑以下问题

    1、“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

    2、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

    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六、思考问题,下一课时总结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祝福教案(篇9)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说环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为主,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结合练习3的分析句段进行。主要采用教师提示、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b)、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通过情节(特别是细节描写)完成的。c)、小说环境也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刻画的。

    示范分析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现在我们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谁最厉害,能够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写: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4、环境分析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 (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课时(讨论课)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题, 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先分小组讨论、再师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含

    义?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小结: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刚好发生在宝玉娶宝钗之时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在小说中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开联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八、说板书

    环境分析: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祥林嫂悲剧:

    九、说教学反思

    在小说的教学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后看什么小说。很多人认为看小说会影响学习,在学习了鉴赏小说之后,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1:看什么小说: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狂人日记》、《高老头》、《呼啸山庄》等。

    2:怎么看小说:带着鉴赏的眼光去看,虽然学生现在的水平不高,但是不断积累实践才会进步。另外,选择合理时间,不耽误正常学习。

    祝福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会辨别形状和读音上容易混淆的声母;

    2、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

    3、用“办、石、友、用”扩词。

    4、能正确搭配词语。

    5、能辨别本单元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6、能读出问号、句号不同的语气,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1、会辨别形状和读音上容易混淆的声母;

    2、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

    3、用“办、石、友、用”扩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3,希望小朋友学会正确辨析声母,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和能用熟字扩词。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

    2、出示小黑板,区别下列声母有什么特点?

    3、出示sh——rzh——zch——csh——s又有什么特点?

    6、你还有另外的组词吗?

    7、质疑,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2、能辨别本单元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3、能读出问号、句号不同的语气,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2、照样子把第一行的词和第二行词连起来,读一读。

    4、教师:山高和水长合起来是个成语,把鸟语花香合起来也是一个成语。

    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先比一比两组字在字形或字音上有什么相同点,再想一想字义,最后填空。

    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水。

    1、复习句号和问号的名称。

    2、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联系课文《乌鸦喝水》中的问号,引导学生说出表示疑问的意思。

    指导读,读出问的语气,句末语调上扬。

    4、另外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指导读,语气较平淡。

    为什么用句号呢?

    6、出示后两句话,自己轻声练读。

    祝福教案(篇11)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

    (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

    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

    (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

    (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

    (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祝福教案(篇12)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由于本课具有篇幅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等特点,教学时采用:

    『说明』以上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

    祝福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老舍,加深对老舍的了解;并且对老舍的各种作品深入学习。

    3、打开学生思路,对老舍的各种作品深刻领会,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孩子的感悟能力、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老舍资料、口语交际、写作方面的材料。

    生开始介绍,交流。

    师:课本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看看那个是你熟悉的,有哪个你又不知道?

    设计意图:交流老舍材料,加深对伟大平民作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积累过程,为学生的写作、语文知识的积累准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师:你知道一些作家是如何评价老舍的吗?你知道老舍的子女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父亲的吗?

    生交流自己的'积累,在交流时,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打开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老舍的伟大人格,朴实的真情。反复这样,激发对人生的热爱之情。

    1、同学们在你的眼里,伟大作家老舍是什么样的?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导入,激发学生的话题,不仅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可谓教育和锻炼并进。

    2、讨论交流。

    师生共交流本次活动带来的思考。

    3、总结方法。

    学生到老舍的相关事例,积极上进。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总结出好的、合适的方法解决本次交流的问题,达到本次交流的教学目的及重点。)

    一、听我说内容。

    读了老舍的许多作品,我们觉得他好像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感动,有许许多多的话语需要倾诉。请以《XX》读后感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师:同学们,读了老舍的文章你会有很大的感受,我们要把这种感受抒发出来;你先读读《骆驼祥子》读后感,看看他人是如何写读后感的。

    (设计意图:先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对本次习作目的有一个全面了解,为打草稿做到心中有数。)

    三、帮你快构思。

    1、弄清题意。

    2、选择文章。

    1)了解文章主题。

    2)确定感受。

    3、确立抒发点。

    要将选好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四、学生选材,互说。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范读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祝福教案13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