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祝福教案合集(4篇)
  • 祝福教案合集(4篇)

    发表时间:2022-04-07

    【www.jk251.com - 语文祝福教案】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教案合集(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祝福教案(篇一)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学习重点jK251.com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理解封建礼教的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二)学习难点

    1、小说取名《祝福》的深刻含义。

    2、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课文知识点分析(一)字词辨析

    寒暄:寒暖。指人们见面时说些客套话。暄,太阳的温暖。

    百无聊赖:生活或感情上没有寄托。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

    俨然:十分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诡秘、诡诈神秘,使人难以捉摸。

    窈陷:深陷。窈、幽深。

    惴惴:忧惧不安的样子。

    (二)《祝福》的情节结构

    把握情节结构是鉴赏小说的第一环节。

    1、辨清人物身份及其关系

    “我”——祥林嫂眼中的有文化的读书人形象,祥林嫂曾向我探问过“灵魂”有无的问题。鲁四老爷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称为四叔,但二人谈话“总不投机”。实际上“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我”是全文的一个线索型人物,由“我”串连起祥林嫂的整个命运,可以说祥林嫂的故事是“我”耳闻目睹的。

    鲁四老爷: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对新党极其不满、是对祥林嫂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人物。

    四婶:因为觉得祥林嫂是个“安分耐劳”的人而留下她,祥林嫂被婆家抢了回去,又时时叨念,但祭祀时却不准祥林嫂沾手。

    柳妈:鼓动祥林嫂去捐门槛,地位与祥林嫂一样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

    祥林嫂:嫁过两个丈夫,生过一个儿子,丈夫、儿子先后死掉,最后沦落为乞丐,惨死街头。

    2、把握情节脉络

    《祝福》情节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来安排的。具备小说的情节要素。

    序幕:小说开头交待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既有对阴沉,灰暗的年底景象的描绘,又有对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介绍,更有对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的描写,为主人公祥林嫂悲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背景。

    结局: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在序幕之后,首先交待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漠,也表现了“我”对其的关注及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从而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与鲁四老爷发生矛盾冲突。

    发展:祥林嫂被卖到再嫁,表现出“出格”的反抗。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再次与鲁四老爷发生矛盾冲突,终被赶出鲁家大门。这部分情节与开头的结局“联成一体”,便构成了祥林嫂悲剧的全部历史。

    尾声:结尾一段再次描写祝福的欢乐情景和“我”的感受,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着深化作用。

    (三)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祝福》写于1924年,鲁迅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江南农村的一个小镇,还是唤作“鲁镇”。鲁镇便是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们、山村的婆婆、卫老婆子、大伯、还有小说中的“我”,组成了祥林嫂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祥林嫂的命运为这个环境所决定的。

    (1)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妇女没有丝毫的权利。尽管祥林嫂也劳动,而且又勤快能干,还是没有丝毫的权利,连最起码的人身自由也没有。男女不平等,婚姻讲财礼,等于买卖婚姻,妇女成了商品。婆婆可以强行将她抓回来卖到山里,鲁四老爷也认为无话可说,雇主也不保护女工,祥林嫂只能听人摆布,竭力“反抗”也无济于事。

    (2)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们以封建贞操观念歧视再婚妇女。鲁四认为祥林嫂这样再婚过的人,“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祭祀不让沾手,祥林嫂用血汗钱捐了门槛,满以为这一下赎了一世“罪名”,不料,四婶照样不准她沾手,她的精神彻底崩溃。是封建贞节观念将祥林嫂推上了绝路。

    (3)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心冷漠,没有同情,没有爱。对于祥林嫂的不幸,鲁镇的男女老少,都视为笑料,没有丝毫的安慰和援助,有的只是烦厌,嘲弄和唾弃。最后被鲁家无情地打发出门,沦为乞丐,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在人们只顾“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之时,倒毙在风雪中。即便如此,还被骂为“谬种”,实乃冷酷之至。

    (4)在这个社会环境中,迷信观念又使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饱受精神折磨。封建贞操观念使她丧失劳动机会,精神崩毁,信神信鬼,又使她怀着死后被锯成两半的恐惧。

    以上内容图示说明如下:

    鲁镇,旧中国村镇的缩影。这里世态冷酷,封建势力猖獗,封建迷信等旧俗盛行。鲁镇住满了吃人的,自己被吃又转过来吃人的人,他们组成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有的笑吟吟,有的流着泪,有的皱着眉,但全都闪着白历历的牙齿,对着牺牲者——祥林嫂,明中暗中咬她一口!祥林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竭力逃避着被吃的命运,虽然她进行了一次次的抗争,但她的抗争是不可能胜利的。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四)文学常识

    鲁迅的作品以杂文为主,小说只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中《呐喊》中很多作品都学过或将要学到,如《孔乙己》《药》《故乡》《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三、基础能力训练

    (一)选择

    1、选出对下句话的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A、外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虚伪、反动的思想性格。

    B、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虚伪、反动。

    C、外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亲切、保守。

    D、肖像、言行描写。表现了人物对革命的痛恨情绪和保守反动。

    2、选出下面画线部分停顿正确的一项()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A、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B、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C、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D、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3、对上题题干中的那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现世是如此,希望在于将来。

    B、祥林嫂活不如死。死对祥林嫂是一种解脱;对周围的人来说,也可卸下精神重压。

    C、反语。愤激而沉痛,对现世社会极端憎恨。

    D、反语。委婉而曲折,对祥林嫂深切同情。

    4、下列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早期的小说集有两部,即《呐喊》和《彷徨》,从写作时间上看,《呐喊》在前,《彷徨》在后。

    B、《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药》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C、明朝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D、《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字典。

    5、下列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③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祝福》中的“我”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就是鲁迅自己,用这样的写法,能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B、“我”和鲁四老爷一样,同属有钱阶层,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虽然他对祥林嫂怀着一丝同情。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鲁迅的化身,他不满现实,但彷徨、无奈。

    D、“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他同情劳动人民,但对残酷的现实又无能为力,“荷戟独彷徨”。

    7、小说结尾再次写到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

    B、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C、热闹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礼,表现出人们对祥林嫂的同情。

    D、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冷酷,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二)语段练习(A)

    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竞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揽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1、文段中的“大约”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

    2、文段中两个“俨然”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A、前者是“庄严”的意思,后者是“很像”的意思。

    B、两个都是“整齐威严”的意思。

    C、两个都是“庄重严肃”的意思。

    D、前者是“整齐”的意思,后者是“庄严”的意思。

    3、写出文段中使用“隐语”的一个例子。

    答:。

    4、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死持什么态度?

    答:。

    5、对作品中的“我”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就是作者本人,即鲁迅先生。

    B、“我”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同情祥林嫂。

    C、“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

    D、“我”要离开鲁四老爷家,表明对鲁四老爷的憎恶。

    (三)语段练习(B)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作者:屠格涅夫

    1、“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

    号处。

    答:①②③

    2、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句中的方框处各填一个词。

    答: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3、“我”和乞丐互相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答:。

    4、“这也是恩惠啊”、“这”指的是什么?

    答:。

    5、“我”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选出正确的若干项()

    A、自己一时无法在物质上给乞丐以帮助,为此深感内疚、自责。

    B、自己也是一个一贫如洗的穷人,推己及人,同病相怜,为囊中羞涩而深

    感尴尬。

    C、老人是物质上的乞丐,自己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渴

    求得到老人的理解。

    D、“我”在内心里把“乞丐”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为未能在物质上帮

    助自己的“兄弟”而深感不安。

    6、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加

    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

    答:“我”从那位“乞丐老人”那里得到了□□□□□□□□□□□□□□

    □□□□□□□□□□□□□□□□。

    7、从第二段的肖像描写可以看出“我”的思想感情是。

    8、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A、《乞丐》B、《握手》

    C、《路遇》D、《两个乞丐》

    基训能力训练答案选择答案:

    1、A2、C3、C4、C5、B6、D7、B

    语段练习(A)、(B)答案:

    (A)

    1、不能。因为“脸上变了色”,自己并不能看到,只有凭自己的感觉体会,只能是一种估计

    2、C

    3、用“老了”代替“死了”

    4、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把祥林嫂逼至绝境,到死还是冷酷无情,大骂她是“谬种”

    5、A

    (B)

    1、①红肿②战栗③冰冷2、兄弟恩惠3、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4、“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5、ACD/B错在“一贫如洗”

    6、老人对“我”的充分理解和坚持“我”的生活信念的力量

    7、深切同情

    8、A

    祝福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能用硬纸板、彩带等材料制作祝福卡。

    2、通过制作祝福卡,体会感谢和祝福他人的方式。

    活动准备:

    较厚的纸板、小夹子、彩带、剪刀、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祝福卡。

    1、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卡片)这张卡片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祝福卡。

    2、祝福卡就是你把自己美好的心愿表达出来。

    3、老师的祝福卡,祝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开开心心。

    二、讲解制作祝福卡。

    幼儿在彩纸上用铅笔画出自己学会的印版的轮廓,在轮廓图中画出自己的心愿,沿线剪下图形,最后在图形上面穿上一条彩带,以便悬挂。

    三、幼儿动手操作。

    1、幼儿自选材料进行制作,教师巡视观察。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品,讲评。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祝福卡所代表的心愿。

    祝福教案(篇三)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家鲁迅的祝福教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设想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告迅的形象。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鲁迅自传》。

    二、熟悉课文

    请同学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

    三、落实字词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乞:乞讨。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时间

    事件(主要活动)

    原因

    一八八一年

    出生

    十三岁时

    辍学回家

    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

    十八岁

    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

    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

    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

    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两年后

    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个中国

    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

    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

    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

    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二十九岁

    回国

    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

    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刚),回国

    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

    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1911)

    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1912)

    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

    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

    做厦门大学教授

    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

    辞去中山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

    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一九一八年

    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五、布置作业

    1。将今天所学的词语抄在词浯积累本上。

    2。到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在-八八一至一九三o年的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一八八一到一九三○年间鲁迅的经历。

    祝福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

    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发展:被逼卖到贺家

    高潮:再寡再到鲁镇

    尾声:鲁镇正在祝福

    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祥林嫂已经死了,假如现在大家都是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要来调查侦破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应该详细了解死者啊?好的,下面我们就看到文本,从“我”的叙述当中找出祥林嫂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1)老师首先进行示范: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时间和年龄的词语。二十六七岁,明确两个信息,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2)快速浏览。(扫描式阅读,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

    由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文本,查找关键信息,探寻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以及祥林嫂所经历的事件。

    明确:

    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为什么会撞破头?老师补充封建礼教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

    三十、三十一岁: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估计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不到半年的时间。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礼教思想)

    三十二三岁:在鲁镇做工。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捐门槛。祭祖事件。(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岁: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

    四、结语:

    本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本篇文章的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对祥林嫂的几个人生阶段进行了概括,从我们的概括中知道了祥林嫂有三次到了鲁镇。那么每一次祥林嫂到鲁镇是什么样子呢?作者是怎样对的外貌进行描绘的呢?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在进行探讨。

    布置作业:画出李祥林嫂三次到鲁镇时对其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从这些句子当中你读出了祥林嫂的哪些信息。

    Jk251.coM编辑推荐

    【精华】逛公园的教案合集4篇


    逛公园的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乐曲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能注意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学会在游戏时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了解歌曲内容。

    提问:先是谁陪谁逛公园的?(先是爸爸,接着爸爸带妈妈逛公园;妈妈带着小弟逛公园,最后我不带小猫去公园),那么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快乐)为什么我不带小猫去逛公园啊?(因为它不捉老鼠)

    2、演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琴声学习演唱歌曲。

    3、儿随歌曲旋律唱歌曲。

    (1)听着音乐,幼儿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词与乐曲旋律的匹配。

    (2)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现出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4、全体幼儿跟音乐齐唱。

    反思:

    《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逛公园的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圆圈行进走时,注意与前后的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活动准备:

    幼儿站成内、外两圈的对形,学习内外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

    2、什么是幸福的事?(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学唱《逛公园》

    1、倾听师边范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边唱边按歌词的内容依次指图中每个角色,并按音乐节奏轻轻摇动。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唱到弱起后的重音时,用较大幅度的动作暗示幼儿此处的唱法。

    三、学玩音乐游戏

    1.、师边讲解边与部分幼儿合作,示范请朋友的方法。

    2、教师:现在我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了,我请到谁,谁就跟在我后面走。教师边唱第一段歌词,边在幼儿围坐的半圆形内侧,按顺序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走动,当唱到第一段的最后“爸爸逛公园”的“园”时,用左手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请他扮“妈妈”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二段结束的前一句时,教师停下来提示幼儿:该“妈妈”来找小弟了。然后帮助“妈妈”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后一拍时,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最后一段开始时,扮“小弟”的幼儿任意指一个人扮“小猫”,大家停下脚步,一同对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想一下:在唱到什么地方时,就要请下一个小朋友了?

    4、当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讨论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员同去逛公园,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活动,首先我重点抓住两个重难点一是学唱弱拍起唱的歌曲;二是掌握两个重点的游戏规则:强拍带人,和猫叫后抓人和逃回座位.在这两点上我们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让孩子很好的理解“”第一强拍?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开始部分的律动中、基本部分感受歌曲内容和旋律的过程中以及在游戏中引起对第一强拍的感知和充分的运用。

    其次,反馈目标我们发现由于歌词易于幼儿理解,幼儿很容易在边游戏边歌唱的过程中学会演唱,第一条目标基本完成,但是在幼儿唱弱拍起唱的歌曲时我过分注重了游戏性即让幼儿发现第一强拍,而忽视了第一强拍因唱出强拍的重音的唱法的指导,对于第二条目标我们个别游戏和集体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幼儿尝试,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请大家帮助解决使游戏规则得到落实。第三条目标我个人认为完成的很好,孩子们在活动的最后都还是兴致勃勃,意由未尽的。但是原本在活动最后我们只安排了一次拓展游戏,但是由于我个人的疏忽把歌词接错了,因此又加了一次游戏,使整个活动时间超了一些。

    每一次活动尽管设计时自己认为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调整,我想只要心中有孩子,在不同的孩子尝试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学习的机会,给予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学习调整的机会,活动是孩子们的,面向全体孩子让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经验和愉快的体验最为重要。

    活动开始,先让幼儿初步学唱《逛公园》,掌握弱起拍的重拍,这是幼儿学唱歌曲的难点,我只要求幼儿能刚上老师的节拍。接着是让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游戏。开始我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就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弟,一只小猫。尝试下来,等待的幼儿比较多,在第二次游戏时,我多请了几位男生做爸爸。在转圈时,幼儿对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感还不够明确。在最后一个环节,猫叫后追逐老鼠时,由于教室比较挤,“猫”一回头就捉到“老鼠”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刺激,应让幼儿有追逐的过程,以后游戏时可带幼儿到室外进行,还可以增加家庭中得其他成员。由于这个游戏带有趣味性,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高了。

    逛公园的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音乐游戏“逛公园”。

    2、在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在圆圈走时,注意与同伴保持适当距离。

    活动准备:

    熟悉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活动: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小朋友听一听,听完后告诉我,你的心情怎样?

    (二)基本部分:

    A、初步熟悉歌曲

    (1)播放第一遍歌曲,提问:歌曲听完了,告诉我,你的心情怎样?

    (2)请小朋友用动作表演自己快乐的心情。

    (3)变换形式练习跟着音乐节奏围圆圈蹦跳走。

    (4)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提问:谁听清楚了,刚才歌曲里他们逛公园的顺序是怎样的?

    B、教师清唱教幼儿学习歌曲。

    注意引导幼儿弱起后唱重音。

    C、玩游戏《逛公园》。

    (1)第一遍教师当爸爸,幼儿坐座位上:现在我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

    (2)讲解游戏规则。教师边唱第一段歌词,边按顺时针方向蹦跳走。当唱到第一段最后一个“爸爸逛公园”的“园”字时,用右手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请他扮“妈妈”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二段最后一拍时,请一个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三段的“弟”字时,扮“小弟”的幼儿任意指一个幼儿扮“小猫”,大家停下来,一同对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在唱到什么地方时,就要请下一个小朋友了?

    D、教师在最后加入“猫捉老鼠”的环节,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当第四段唱完时,教师导入游戏“猫捉老鼠”。请扮“小猫”的幼儿说:“我现在就去捉老鼠,喵——”说完马上去捉老鼠(在场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儿就不能捉了。

    (三)结束部分:

    游戏小结:小朋友逛公园好玩吗?是不是有点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活动结束)

    逛公园的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圆圈行进走时,注意与前后的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站成内、外两圈的对形,学习内外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

    2、什么是幸福的事?(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学唱《逛公园》

    1、倾听师边范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边唱边按歌词的内容依次指图中每个角色,并按音乐节奏轻轻摇动。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唱到弱起后的重音时,用较大幅度的动作暗示幼儿此处的唱法。

    三、学玩音乐游戏

    1、师边讲解边与部分幼儿合作,示范请朋友的方法。

    2、教师:现在我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了,我请到谁,谁就跟在我后面走。教师边唱第一段歌词,边在幼儿围坐的半圆形内侧,按顺序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走动,当唱到第一段的最后"爸爸逛公园"的"园"时,用左手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请他扮"妈妈"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二段结束的前一句时,教师停下来提示幼儿:该"妈妈"来找小弟了。然后帮助"妈妈"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后一拍时,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最后一段开始时,扮"小弟"的幼儿任意指一个人扮"小猫",大家停下脚步,一同对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想一下:在唱到什么地方时,就要请下一个小朋友了?

    4、当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讨论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员同去逛公园,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执教反思

    应该来说经过详细的改动以后,这个活动在执教过程中,我心中比较有数,能更好地把握各个环节的侧重点,活动环节清晰、层次清楚,孩子们也都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和我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到位。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开始幼儿对于弱起小节开始歌曲有点不熟悉,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能够很好掌握歌曲的弱起小节。课后我反思,在对“弱起”这个技巧的掌握上,可以将图谱设计得更加有趣些,练习的次数也需再增加一次,有利于幼儿掌握其演唱的方法。

    但是在课后我发现我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二十五分钟,而是用了差不多三十几分钟,时间把握上没有精准,原因是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在一节音乐活动中,首先要充分考虑活动的侧重点,可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歌曲上,音乐游戏则可以简单的进行一两次就可以。因为一节活动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否侧孩子们接受的信息量过于大,也会造成学习倦怠,或者缺失主体性的现象。

    实用!中班古诗《春晓》教案合集4篇


    中班古诗《春晓》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三、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4?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中班古诗《春晓》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同学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身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同学的生活经验,激活同学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只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竞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同学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干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协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协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中班古诗《春晓》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春晓》一诗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

    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赅,情真意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古、诗”等生字,会写“古、声”等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中两首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记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思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你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春天吗?(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2、课件出示: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

    (师适时解说)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

    (播放停止)师: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的一首。

    3、理解题意

    4、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反复认读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三、深入理解,体会意境。

    1、(出示第一句古诗)指名读一读?

    2、你有哪些字或词语不理解?(学生发言,全班探讨)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4、春天的早晨,睡得这么舒服,一醒来听到这么美妙的叫声,心情真舒畅呀,来试试看,第一句如何读呢?

    (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

    5、出示后三句古诗。

    6、小组讨论,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7、自由读古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8、配乐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情感。

    9、全班背诵古诗。

    四、拓展思维,积累运用。

    1、春天这样美好,很多人曾经赞美过它!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春天是美好的,但是春天也是短暂的,孟浩然用诗句把美好的春天留在人间,你有办法留住春天吗?请同学们把诗人描绘的景色,加上自

    己的想象,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中班古诗《春晓》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诗中描写了作者的所感、所闻,表达了诗人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点是学会本课5个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法建议:

    1.识字教学要重点提醒学生读准“声、知、少”三个字的读音。鼓励学生用熟字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这首诗的诗句比较好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这首诗语言、意境的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必备】天气预报教案合集4篇


    天气预报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天气的种类,了解每种天气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动作来表示不同的天气。

    活动准备:

    1、制作好“晴,下雨,刮风,下雪”的天气牌。

    活动过程:

    一、说说今日天气。

    1、谈话引入:今天是什么天气?你们知道吗?

    2、让幼儿观察窗外的情景,说说今天是晴天,雨天还是多云的天气。

    (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判断)。

    3、分别出示晴天,雨天等天气牌,帮助了解天气的种类和特征。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今天是晴天,有的小朋友说今天是多云的天气,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晴天会有什么特征呢?(有太阳公公)。那多云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一起了解各种天气的特征,然后再作出判断今天是晴天还是其他的天气)。

    4、说说一共有几种天气?结合天气牌引导幼儿说说你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喜欢?又为什么不喜欢?

    师:天气一共有晴天,雨天,多云天(阴天),下雪天,你们最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述)。

    二、用动作来表示各种天气。

    1、启发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几种天气。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喜欢的天气,如果你喜欢晴天,那你能用动作来表示晴天吗?晴天有圆圆的太阳。手壁向上围成一个圆圈当作太阳,表示晴天。(引导全班小朋友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师:那下雨的天气又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张开五指,从头顶向下摇动手腕,表示下雨),

    师:现在天气太热了,如果能刮一阵凉风,那该多好哇,那你们知道刮风的天气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吗?刮风了会把树枝吹的摇摇摆摆。高举双手,在头顶左右摆动,表示刮风。

    师:小朋友喜欢下雪的天气,因为下雪的天气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丈。那你们知道下雪可以怎样用动作来表示吗?紧握拳头,轻敲大腿,表示下雪了。

    1、带领小朋友分别做一做用动作来表示各种天气。

    2、举牌,做动作的游戏。

    师:老师举起不同的天气牌,小朋友么们能根据天气牌指示的天气表演

    出相应的动作。

    三、背上的天气预报。

    1、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要两个两个好朋友一起玩,一个人用双手蹭着膝盖,弯着腰,再让另外一个好朋友用手指在你的背上表演表示胎气的动作,你呢就猜猜是什么天气。如:晴天——两手平放在背上,雨天——用手指轻轻的敲打背部。刮风——手掌在背上抚摸。下雪——两个拳头轻轻的敲背。

    2、请小朋友自由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来玩这个游戏。

    3、建议家长每天与幼儿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

    天气预报教案【篇二】

    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活动目标:

    1. 认识各种气象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预报。

    2. 激发幼儿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气符号挂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那明天呢?

    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呢?(引导幼儿说出天气预报)

    二、观看天气预报

    1.让我们一起看看明天的天气预报。

    观看PPT(嘉善)。

    2.提问:刚才天气预报员是怎么预报明天的天气的?

    3.教师概括(地名、气象符号、温度各表示什么。)。

    我们用数字来表示温度,前面的数字表示最低温度,后面的数字表示最高温度。

    气象符号是表示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嘉善是表示是嘉善这个地方的天气情况。

    4.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我们还看到天气预报员用什么符号表示晴天的吗?(教师出示太阳图片)我们把这种表示天气的符号叫做气象符号。

    5.师:除了刚才气象预报员预报的晴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呢?(雨、多云、晴、雪、阴)

    6.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7.了解气象符号的含义。

    提问:这个气象符号表示怎么样的天气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晴(太阳)

    多云(有时候能看到太阳,有时候看不到)

    阴(太阳被云挡住了,看不到太阳了)

    雨天(雨点从云里落下来了)

    雪(雪花)

    8.学看天气预报。

    师:现在,你们都认识气象符号了吗?让我们来看一些各地区的天气预报。(播放PPT)

    三、教师小结

    天气在不停的变化,每个地方的天气都不一样。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就能知道明天甚至是以后几天的天气,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

    四、游戏(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做一个和天气有关的游戏,叫做“找朋友”。(这张图片上面是……那它应该找怎样的天气朋友呢?)

    2 . 幼儿游戏,找朋友。

    天气预报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在布置自然角时,我曾经做了张晴雨表,告诉孩子们照顾植物也需要根据天气的情况。晴雨表做得比较简单,只有晴天和雨天两个标志。在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标志符号的活动后,孩子们对天气符号也产生了兴趣。大自然是孩子们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好场所,自然界里的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等天气变化、各种气象标志都是孩子们乐于探索的主题。《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一个有关天气符号的生成活动在我头脑里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预报,能体会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激发幼儿对周围常见标志符号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背景音乐。

    2.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PPT、自制天气预报PPT。

    3.天气符号记录表若干、大幅的符号记录表一张、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央视天气预报片头音乐:“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

    2.再播放天气预报片头视频。(原来是天气预报)

    二、了解天气预报内容,认识气象标识

    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看完了视频,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和大家分享,或者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一起讨论。”

    幼:我看到了上海。

    幼:我看到了很多这个东西。(手指着天气符号)

    幼:我看到南京、上海、北京,好多地方。

    幼:为什么没有我们姜堰的?(问得好,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播报的都是大城市,想知道姜堰的天气,得看泰州电视台或者姜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了)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些什么?”(让我们提早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

    “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天气预报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我们能够提早进行准备)

    2.“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天气符号,哪些是天气符号?哪里会出现天气符号呢?”

    “我们来记录一下,这段视频里,出现了哪些天气符号。”

    再次播放视频,每个孩子一张表格,“你看到哪个图案出现过,就在后面的空格中打勾,老师和你们一起记。”

    “记录好了吗?我们跟旁边的小朋友对一对,都一样吗?”

    教师出示一张贴在黑板上的记录表,和幼儿一同进行打钩,对答案。(我们的祖国真大,在同一天里有各种不同的天气)

    3.播放天气符号PPT,师生一同认识各种常见的气象符号。

    “请问,这些天气图案,有不认识的吗?第几号不认识?小雨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你们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吗?原来,雨点雪点越多,它的级别就越大。”

    一号是什么天?五号是什么天?哇,这些天气符号你们都认识了,真棒!那现在我要请你们来做气象预报员。

    4.播放自制天气预报PPT,幼儿模仿气象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认识了这么多天气符号,现在我们也可以像天气预报员一样来播报天气了,来试试吧。”播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幼儿看自制天气预报PPT,播报天气。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有个提问:“看完了视频,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和大家分享,或者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一起讨论。”不再是老师掌握发言权,而是鼓励幼儿去发现,去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的提问表现出他们的兴趣、需要,“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让孩子更加自主的学习。当时小宇就指着电视问:“为什么没有姜堰的天气预报?”是啊,我准备的视频和PPT上都是上海、北京、南京,甚至还有外国的某些城市,本来是想借此让幼儿认识更多新的地方,反而忽略了孩子们最熟悉的家乡——姜堰。而且我园有不少幼儿是来自于周边的乡镇,如溱潼、张沐、白米等。于是,第二天我又组织了一次生成活动,我重新制作了PPT,让孩子们来当小小预报员,播报自己家乡的天气。当孩子们看到PPT中那熟悉的北大街、溱湖风景区时,都抢着来播报:“老师,我家就住在溱潼。”“老师,这是我家。”那积极性别提多高了,正是因为捕捉到了幼儿有价值的问题,我才能从中获悉幼儿的兴趣、需求是什么,从而将课程“以幼儿为主体,师幼共同建构”的这句话得以实现。

    我还设计了开放性的提问,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引发幼儿的思考。如:“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来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有效地引导幼儿的思考并挖掘其深度。

    天气预报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知道各种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气象播报活动。

    3.体验当“小小气象播报员”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市天气预报的打印版本若干张(与幼儿人数相等);小小气象员标示(即时贴标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用声音、视频引出天气预报话题讨论。

    1.听声音根据已有经验判断

    考考你们:听听看,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

    2.确认答案,观看天气预报片头。

    3.小结幼儿回答:知道天气的情况、温度

    二、看城市天气预报视频讨论。

    1.我这里有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跟你们刚才说的一样。

    2.你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的。

    3.今天我们来认识天气符号,哪里有天气符号?

    4.介绍记录表,请幼儿边看天气预报边记录。(播放完整的城市天气预报)

    三、结合视频,详细认识天气符号。

    1.和朋友对对看记录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2.集体进行记录,认识、讨论符号的含义。

    3.逐一进行集体记录,逐一认识:多云、阴、小雨、小雪、雷阵雨、雨夹雪等

    4.小结记录情况。

    5.出示天气符号图谱,全面的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再请你们看一些符号,这里有没有不认识的符号?

    (2)教师喊出编号,幼儿抢答。

    (3)从头认识一边全部的天气符号,巩固孩子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

    四、“小小气象播报员”活动。

    1.出示自制天气预报图,一同学习天气播报的方法。(播放自制的天气预报图)

    2.正式播报。

    孩子们起立,从第一个开始轮流每人播报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五、迁移生活经验,知道天气预报和我们大家的关系。

    1.提问:天气预报对我们人有什么帮助?

    2.如果我们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根据天气预报作出什么样的准备?

    请孩子们用报纸当道具,根据播报的天气变化进行各种准备上的变化。

    【必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合集4篇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诙谐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能根据歌词内容及蕴涵的情绪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学习歌曲,能较好地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图谱、相关图片。

    2、幼儿经验准备:见过三角衣架。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主要旋律与节奏。

    指导语:今天曾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唱,一起做。

    2、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指导语: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听听歌里唱了什么?

    提问: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 歌里还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说唱)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他半夜起来遇到的是妖怪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 《胆小鬼》这首歌曲和你原来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两声部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与教师一起边看图片边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与幼儿进行两声部演唱。

    (3)教师将图片递减,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4)幼儿分组进行两声部合唱,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4、幼儿自由地边歌边舞出活动室。

    附录

    《胆小鬼》音乐:见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班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用书下学期第261页。

    说课

    《胆小鬼》这首歌曲活泼而富有童趣,曲风诙谐幽默。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妖怪,减轻对黑夜的畏惧心理,而且能体验到歌唱活动的乐趣,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学唱歌曲、记牢歌词并顺畅接唱衬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教师将歌曲的主要旋律及接唱衬词的节奏提出以“打招呼”的形式呈现,这样不仅让幼儿初步感受接唱的形式,而且把歌曲中的主要旋律和节奏提前进行了练习,从而为后面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活动中教师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并采取了图片递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始终保持对歌曲的兴趣,逐步记牢歌词做到顺畅接唱衬词。在活动中学习接唱衬词时,教师也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先是让幼儿自己发现歌曲中的衬词,再利用了师幼接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因为该歌曲的旋律简单流畅,很容易熟悉,所以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演唱并表现歌曲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运用了故事,让幼儿感受歌词所蕴涵的情感,体验歌曲的情境,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教师不断利用示范和评价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歌曲的情绪变化,逐步做到有表情的演唱,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进一步体验上海的风土人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上海弄堂场景布置、幼儿装扮用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儿歌:《今天我真高兴》

    1、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到上海的弄堂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

    2、幼儿边念儿歌边进入场地。

    ①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②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二、歌曲:《弄堂小调》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

    (1)以游戏口吻引出

    (2)听录音对话一遍,提问:

    ①你听到弄堂里有些什么?

    ②幼儿学习歌词

    2、熟悉旋律,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

    ①熟悉曲调,介绍歌名

    ②看图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3、出示节奏图,教师介绍节奏一遍。

    ① 师生按节奏念歌词一遍。

    ② 看图学唱歌曲若干遍。

    三、创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1、逐句讲解请幼儿根据歌词形象创编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并表演。

    2、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

    3、幼儿分组表演,体验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篇三)

    一、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

    2、在音乐变化的时候,能根据教师的体态语或语言提示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二、活动准备:

    1、剪辑音乐,加入捉螃蟹的音乐。

    2、自制一张螃蟹网。螃蟹一只。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a段音乐的动作。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螃蟹吗?螃蟹的脚是怎么动的呢?(请几位幼儿用手做动作)

    (3)引导幼儿用脚自由练习

    (4)集体练习用手脚跳螃蟹舞(a段音乐第一遍)

    (5)用优美的动作再跳一遍(a段音乐第二遍)

    2、创编、学习b段音乐的动作。

    (1)教师:小朋友知道螃蟹生活在哪里吗?它最喜欢干什么?

    (2)请个别幼儿示范螃蟹走路、吹泡泡的动作。

    (3)集体练习螃蟹吹泡泡、走路的动作(b段音乐第一遍)

    (4)提醒幼儿找空地方再做一遍(b段音乐第二遍)

    3、创编、学习c段音乐的动作。

    (1)教师出示螃蟹给老师挠痒痒。

    (2)引导幼儿从不同方位创编多种挠痒痒动作。

    (3)集体学习螃蟹挠痒痒动作。(c段音乐第一遍)

    (4)提醒幼儿把动作做得整齐好看一些。(c段音乐第二遍)

    4、听音乐完整地练习动作。

    (1)教师:刚才,我们学了螃蟹的好多动作,下面我们一起来跳个螃蟹舞吧。(完整音乐第一遍)。

    (2)再次听音乐跳螃蟹舞(完整音乐第二遍)。

    5、倾听并感受尾声音乐。

    (1)教师:听,是谁来了?他来做什么呢?(尾声音乐第一遍)

    (2)出示鱼网,交代游戏规则,提醒幼儿仔细听好音乐,师幼玩捉螃蟹游戏(尾声音乐第二遍)

    6、散点站位,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1)请一位幼儿做捉螃蟹的人,听音乐完整做动作,再玩一次游戏。

    (完整音乐一遍)

    分析:最后的捉螃蟹游戏主要是引导幼儿能仔细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不同和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注意在做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互相谦让的精神

    教案简析:

    本次活动的音乐选自美国的儿童舞曲以及《水族馆》片段,这段音乐分为abc三段,a段音乐是学习螃蟹跳舞,b段音乐是学习螃蟹吹泡泡、走路的动作,c段音乐是创编挠痒痒的动作。由于螃蟹是小朋友很熟悉而且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所以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创编螃蟹的各种动作。

    所以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

    2)在音乐变化的时候,能根据教师的体态语或语言提示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在整个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较高,他们能大胆响亮地回答问题,把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表现得优美、到位,完全沉浸在整个音乐活动中。

    另外,我们也想通过让幼儿学习互相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使孩子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这一点小朋友在活动中也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数高楼》,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

    2.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3.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特制高楼图、图片白云、图片弟弟妹妹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课题。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你有没有去数一数哪幢楼房有几层?谁来做一做数高楼的动作?(抬头)你数过最高几层楼?很高很高的楼房好象在哪儿?

    幼儿回答。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做高楼,请小朋友们来数数这里的高楼有多高?

    二、出示高楼图

    1、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边数边加动作)

    2、提问:你有没有发现老师带来的高楼有什么特别地方?(提示颜色)

    3、要求:把颜色一样的楼层连起来数。

    4、想想做做,数高楼可以用那些动作来表示。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数高楼》第一段。

    提问: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2、听着琴声,跟着老师轻轻唱。

    3、倾听第二段,提问高楼数清楚了没有?

    4、带着幼儿轻轻唱。

    5、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四、学玩游戏“数高楼”。

    1、老师请部分幼儿配合老师讲解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请2名幼儿做弟弟和妹妹站在圈外。

    2、游戏可反复进行。弟弟妹妹的人数可增加到4—6人。

    3、活动结束。

    伟人细胞教案设计合集4篇


    伟人细胞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或相互合作,掌握字词。

    2.梳理故事情节,分析贾里形象。

    3.感悟平凡和伟大的关系。

    教学重点: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贾里形象。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和伟大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名人,成为伟人。同学们有没有这个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伟人呢?可能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人细胞》,看看文中是怎样说的。(板书:伟人细胞)

    理解“细胞”一词的意思。

    二、信息反馈: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可以用“成语积累小擂台”等形式来组织

    2.交流梳理的情节结构,并组织评价。

    三、分段复述课文。

    1.结合前一环节理清复述思路。

    化敌为友

    矮个风度

    打工风波

    领破书成名

    2.分组复述后指名复述故事,再组织评价

    四、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1.出示讨论话题,组织交流:

    (1)你觉得贾里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觉得他身上有没有“伟人细胞”?

    (2)贾里的伟人计划成功了吗?

    (3)文中能起画龙点睛的是哪句话?如果你是贾里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什么?

    2.引导学生质疑:

    【备】

    (1)我提的问题是: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认为贾里说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正文之前引用了一段贾里日记,有什么作用?

    (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这样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课堂活动:

    我们同学来当一回小教师。每个同学围绕这篇课文出一道练习题考考别的同学,题目的内容形式不限,但自己心中要有答案。大家思考一下,我把纸片发下去。同学们把题目写在纸片上,并写上自己的学号,然后把纸片折叠起来。

    (收好纸条后,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抽签答题,由出题人判断正误)

    五、拓展深化

    1.交流或推荐一些论述“平凡”与“伟大”的关系的格言警句。

    2.布置辩论题目:

    雷锋和毛泽东,谁更伟大?

    六、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伟人细胞教案设计(篇二)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文学常识

    二、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五种方法及衬托手法。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主要情节,能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感受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理清三次挫败和最后成功的原因,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接触到一位新朋友,他和我们一样,刚刚踏进初中的校门。他叫贾里,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同龄人之间,应是有着共同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与他聊聊,深入了解这位新朋友。

    二、出示目标,齐声朗读。

    1、感受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理清三次挫败和最后成功的原因,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三、研读文本,初识贾里。

    1、贾里到底是怎样一位朋友,你知道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吗?

    2、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是贾里对自己的评价,那你眼中的贾里是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贾里的句子,说说你眼中的贾里形象。

    提示:(一句话或一段话),运用描写,给大家塑造了一个的贾里。

    四、对话贾里,深入剖析。

    1、老师辗转联系到了贾里,他表示很高兴和大家做朋友,并有一些疑惑想跟大家说说,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看,他的消息来了。

    贾里:Hi,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

    阳光3班:Hi,贾里,Can we help you?

    贾里:最近有些疑惑解不开,我一直想成为一个伟人,自认为伟人应敢爱敢恨,就找了邱士力来恨,可结果令人纠结,我们成朋友了,矮个伟人都有范儿,我也去健身,无疾而终,伟人都是弄潮人,赶着时髦去打工,打工不成,剪坏衣,我的伟人A、B、C计划全泡汤,这是为什么呢?

    阳光3班:A计划失败:同学不是恨的对象,立场错了。

    B计划失败:改变形体无异于伟人理想,外表不重要。

    C计划失败:年龄小,打工不切实际。

    总之:动机不当,不切实际。

    贾里:平日里可歌可泣的事做了一堆无人问津,拿了本“破书”就轰动校园,成了“今日明星”,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呀?

    阳光3班:你不怕吃亏。

    贾里:看来伟人是做不成了,我只是个普通人,只配做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阳光3班:小事包含着伟大的一面,能做好“鸡毛蒜皮的小事”,才有可能做好惊天动地的大事!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方能成就大事业。

    贾里:你们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会努力做好小事,成为一名真正的伟人的,再见。

    阳光3班:祝你早日实现你的梦想,再见。

    2、假如细胞可以移植,你觉得贾里还应该移植哪些伟人细胞?

    五、总结全文

    出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课堂效率。

    题目:初一算是结束了,不管它是好是差还是不好不差,贾里都得对初一说再见了,班主任査老师调离学校,新的班主任接班了。他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份自我介绍,贾里会怎样介绍自己呢?介绍时要求有姓名、性别,优缺点,获得的荣誉。

    六、布置作业

    1、贾里的故事幽默风趣,欲知前情如何请看《男生贾里》,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男生贾里新传》

    2、贾里的死党鲁智胜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请同学们用人物分析方法来解读鲁智胜。

    七、板书设计:

    伟人细胞(秦文君)

    贾里自评: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

    我评贾里:有梦想、不怕吃亏、锲而不舍、勇于实践

    不切实际、不够细心、

    小说主题: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伟人细胞教案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文中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3.领悟从平凡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方能成就伟大事业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文中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重点)

    2.领悟从平凡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方能成就伟大事业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在小时候对自己的未来总有各种美丽的梦想,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梦想。可以这样说,“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样的想法在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曾有过。有一个叫贾里的初一男生甚至把当伟人作为自己的明确目标。贾里是谁?你认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里究竟有没有实现他的“伟人梦”呢?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秦文君,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荣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

    2.读准字音

    豁达(huò)自诩(xǔ) 跻身(jī)

    履历(lǚ) 宿愿(sù) 铆(mǎo)

    白痴(chī) 骷髅(kū lóu) 荟萃(huì cuì)

    不屈不挠(náo) 罪魁祸首(kuí)

    3.弄清词义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指手画脚: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毫无根据。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有惊人表现。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谋。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事迹感人。

    4.初读课文,文中贾里为了成为“伟人”做了哪些“可歌可泣”的大事?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口头复述。

    明确:做一个爱憎分明、恨得轰轰烈烈的人,结果化敌为友;想练就矮个伟人的风度,结果失败;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却把借来的名牌西服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主动要求把破损的书分给自己,结果却引起了轰动,被评为“今日明星”。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贾里认为一个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

    明确:豁达洒脱、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

    2.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情?(各用四个字概括)

    明确:①化敌为友。贾里有爱有恨,恨邱士力,结果“恨不起来,却成了朋友”。

    ②矮个风度。贾里追求“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训练,结果却被人认为他的体型符合新潮观念而不了了之。

    ③打工风波。贾里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④意外成功。主动要求把那套破损的书分给自己的区区小事而引起了轰动,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3.为什么通过这些事后“父亲又说贾里长大了”呢?

    明确:因为从思想上来看,原来他是一个想出名,想做伟人的人,如今他已经意识到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能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从行动上来看,他不再着眼于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开始做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拿破书,这说明贾里进步了,思想上和行为上都开始成熟了,所以爸爸说贾里长大了。

    (二)人物形象

    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它具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

    明确:贾里的优点:天真幼稚,自信心强,有远大的理想,乐于牺牲个人利益,本性善良。贾里的缺点:喜欢炫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对伟人的认识简单化。

    (三)深层理解

    1.大家都比较喜欢贾里这个人物,三次失败的打击对贾里来说似乎太残酷了,你看能不能少写一两次失败?

    明确:不能。第一次失败:贾里认为伟人就应该“旗帜鲜明,有恨有爱,轰轰烈烈”,于是错误地把与邱士力之间的同学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第二次失败:贾里想学习拿破仑、马拉多纳,认为伟人应该“肩膀又宽又平,体现出矮个的风度”,于是决定报名参加健美班。第三次失败:贾里从介绍伟人少年时的一本书中得知,“伟人从小就出手不凡,走在潮流前头”,而现在的潮流就是“勤工俭学”,于是决定“去大工厂打工”。三次失败,角度各不相同。

    2.如何看待贾里三次计划内行动的失败与一次计划外的意外成功?是否都纯属偶然?

    明确:贾里三次计划内行动的失败与一次计划外的意外成功极有喜剧效果。每次失败与成功看来偶然,实质上有着必然性:同学本不是仇人,心中唯一痛恨的邱士力竟然在对付运动会上的流行音乐时,和自己结成了统一战线,最后还成了知己,恨意全消——当不成基度山伯爵那样旗帜鲜明的有恨有爱的伟人了;形体高矮胖瘦本不意味着什么,为体现拿破仑式、马拉多纳式的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结果自己的体形竟然符合某些人新潮的观念——矮个风度梦破灭了;决心到服装厂去勤工俭学,准备“一鸣惊人”,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个口子,让好朋友鲁智胜“足足笑了1分钟50秒”。这些失败,过错不在于“伟人追求”,而在于“伟人计划”与追求动机有问题。至于意外的一次成功,看起来偶然,但这是由正确的动机与脚踏实地地做一个好的普通人的观念所决定的。

    (四)语言特点

    文章的叙述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请举例说明。

    明确:采用大胆的夸张笔法,造成一种令人会心一笑的轻喜剧效果。如“鲁智胜提议拿小刀划邱士力的车胎,这虽然解气,但缺乏大师风度,贾里懒得去做”,在贾里心中,似乎自己已是“大师”,羞与小儿为伍,懒得去做那些小孩子才做的事情,其实自己还极为幼稚,这就产生了幽默和讽刺的效果,妙趣横生。

    四、板书设计

    伟人细胞

    失败仇人变朋友

    追求矮个风度

    一鸣惊人的打工计划

    成功一次意外的成功

    理想远大+脚踏实地=成功

    五、课外拓展

    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

    请用这样的语气: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贾里,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吧,你总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伟人细胞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

    2、谈谈对贾里的印象。

    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分析及课前准备:

    本文通过记叙初一学生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及一次不经意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风趣、材料真实。

    本文较长,学生课前应充分预习。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

    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学生谈自己的理想),不只有没有同学想当伟人,(学生反应),有一个人就(也)想当伟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实现他的伟人计划的。

    <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

    学生速读课文,圈出不会读和读不准的字。

    小组释疑。

    全班交流。

    教师检查。

    <出示注音练习>

    学生指读,全班齐读。

    四、研读课文,概括事件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 化敌为友

    矮个风度

    打工失败

    分书成功

    五、谈谈对贾里的印象

    1、贾里做了这么多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学生回答)

    <出事贾里的图像>

    2、读日记,思考、回答:贾里认为自己怎么样?(很有伟人素质)

    3、释题 “细胞”是什么意思? (素质)

    4、人体内的细胞是看不见的,老师用显微镜把贾里的这几个细胞放大,让大家看清楚,他一定很高兴的。

    <展示:贾里图像上方出现三个细胞,各写着:“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

    可是别人不这么看他,连最好的朋友也说:“你既不是伟人,也不是庸人。”你们认为贾里是什么样的人?

    5、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六、小结,布置作业

    填写表格

    事件目标结果自我感受原因

    学生学习水平多元化目标评价(含教学目标检测)

    1、为体现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安排两次小组活动,注意采取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学生。

    2、理解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为此,本届课安排注音训练。

    【收藏】太阳与月亮故事教案合集4篇


    太阳与月亮故事教案(篇一)

    一、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妙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宇宙图片一张。

    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身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

    (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发光吗?

    (月亮自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一堂课。通过观察一些精彩的太阳图片来讨论认识太阳,这些图片都来源于互联网,正是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自然教学中的实验它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信息科技与实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太阳与月亮故事教案(篇二)

    活动设计背景

    诗歌《太阳和月亮》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形式简单,语言多重复易于小班幼儿理解,记忆。为了让幼儿理解“太阳出来了”与“……醒来了”、“月亮出来了”与“……睡着了”的关系,我设计运用两段不同性质(热闹、宁静)的音乐来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热闹”与“静悄悄”,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让幼儿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及白天与黑夜的不同。为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创编,设计了让幼儿带上胸饰和头饰进行诗歌表演的形式,以摆脱创编的单调、枯燥。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 。

    2.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掌握诗歌对比的写法。

    活动难点:尝试简单的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课件。

    2.太阳、月亮、小草、花、小鸟、小兔、小朋友图片 。

    ⒊音乐:《欢乐颂》、《摇呀摇》。

    活动过程

    ㈠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⒈看课件,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⒉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小结:太阳出来了,……醒来了……醒来了……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⒊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会唱歌跳舞真热闹呀。让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⒋感受热闹的音乐:随《欢乐颂》的音乐,师生共舞。

    ㈡继续看课件,理解第二段内容。

    ⒈提问:看,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⒉提问: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⒊感受安静的音乐: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在《摇啊摇》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㈢完整欣赏:

    ⒈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

    ⒉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⒊看图片师生朗诵诗歌。

    (四)感受音乐的性质,体验白天的热闹和黑夜的静悄悄。

    ⒈太阳和月亮带来了两段音乐。一段是白天,很热闹的;一段是黑夜,静悄悄的。让我们来听一听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⒉听音乐:《欢乐颂》和《摇呀摇》

    提问: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⒊小结:第一段音乐好象许多的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出来玩,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做游戏。热热闹闹的,是白天。第二段音乐好象小朋友、小动物都睡着了,静悄悄的,是黑夜。

    ㈤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欢乐颂》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摇呀摇》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延伸:

    用《太阳和月亮》的格式创编诗歌。

    附:太阳和月亮

    太阳出来了,

    小鸟醒来了,

    小树醒来了,

    小朋友醒来了,

    白天真热闹。

    月亮出来了,

    小草睡着了,

    小花睡着了

    小朋友睡着了,

    黑夜静悄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准备充分,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只是在幼儿创编表演时,教师应该提供动物、植物、人物的卡片,这样创编的诗歌更接近原诗歌的结构,使幼儿的思路更广阔。幼儿在学习朗诵诗歌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诵白天和黑夜,让幼儿充分表达出白天与黑夜的不同,感受朗诵诗歌时应该注意运用语言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太阳与月亮故事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及其描绘的画面,感受白天的热闹和的夜晚宁静,尝试用合适的音调朗诵儿歌。

    2.体验听音乐游戏的快乐。

    3.在初步掌握儿歌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替换儿歌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2.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

    3.与儿歌内容相关的 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白天、黑夜的背景图,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两幅漂亮的图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时候?这又是什么时候?

    幼:白天、夜晚

    师:“白天太阳出来了,夜晚月亮出来了。“

    二、出示不同动态的动物卡片,让幼儿根据对白天和夜晚的已有经验,匹配相应的动物卡片。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也来了,大家拍手欢迎,小朋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有的在睡觉,有的不睡觉)你想把它送到哪一幅图片上呢?

    请一位幼儿上来送,并问问为什么要这样送?(白天小动物们玩游戏,晚上要睡觉。)

    三、利用图片内容,学习儿歌

    1.欣赏儿歌一遍

    师:“小动物们白天游戏,晚上睡觉还能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想听吗?”

    提问:儿歌名字叫什么?

    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引导并学习幼儿儿歌中的话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小鸟渣渣叫)

    “白天是怎么样的?”(学习“热闹”)

    “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

    幼:小狗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小鸟睡着了。

    “小动物们都睡着了,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到处怎么样?”

    (学习“静悄悄”)

    2.幼儿看这图示念儿歌一遍

    师:“这次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念一下。”(表扬念得好的幼儿)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音调和动作朗诵儿歌

    师:“小朋友想想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醒来了都在跳呀、叫呀,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念?

    幼:高兴、响亮

    师:“好的,我们就用响亮的声音来念念吧!”

    (幼儿念白天部分的儿歌)

    师:“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睡着了,这时,我们用什么声音来念呢?

    幼:轻轻的、慢慢的

    师:“好的,那我们也来试试吧!

    (幼儿用轻轻地、慢慢地声音念黑夜部分的儿歌。)

    四、弹奏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幼儿对比“热闹”与“宁静”,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1.欣赏两段音乐

    师:“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两段好听的音乐呢?想不想听?(想)那好,你们一定要听听哪一段是音乐是太阳出来了,哪一段音乐是月亮出来了?

    幼:第一段太阳出来了,第二段月亮出来了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表演一下儿歌里的小动物吧。刘老师想扮演儿歌里的小狗,我听到欢快的音乐会汪汪叫、听到宁静的音乐会怎样呢?

    幼:睡觉

    师:“小朋友想扮演儿歌里的谁呢?想想看,想好了吗?想好了,我们就跟着音乐表演儿歌里的小动物吧!”

    五、学习创编诗歌

    师:“小狗、小兔、小鸟白天出来唱呀、跳呀做游戏,晚上要睡觉,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这样的呢?(幼儿回答一个动物,老师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

    师:“我们把你们想到的小动物一起编进儿歌里去吧!”(教师带领幼儿看着简笔画朗诵一遍仿编的儿歌)

    师:“下次我们还可以把更多的小动物编到儿歌里面去呢!”

    六、结束部分

    师:现在是什么时候,白天还是晚上?(白天)那我们也到外面去做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太阳和月亮》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歌,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以白天、黑夜两种不同意境的背景图同时出现来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导入活动,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并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采取了集体、个别朗诵、自主选择角色和配乐朗诵等形式,让幼儿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下,主动地学习儿歌、表演儿歌,使这次的语言活动成为了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活动。同时,在帮助幼儿学习用不同的音调朗诵儿歌时,我采取了朗诵和音乐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欢快和缓慢地音乐声中自主地调节,控制朗诵的语调、语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歌所表达的两种意境。

    当然,在执教的过程中如果我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节奏,使各个环节衔接得更紧凑一点,那样将会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创编,相信孩子的思维会更活跃,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会有进更进一步的提高。

    太阳与月亮故事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文学活动,体验诗歌所展示的“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的意境

    2、学习短句:“XX醒来了”、“XX睡着了”

    3、根据生活的经验,想象,仿编出新的短句。

    活动准备;

    1、课件《太阳和月亮》

    2、音乐:《欢乐的牧童》、《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教师以妈妈的口吻:“孩子们,天黑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教师放音乐《摇篮曲》,幼儿安静地“睡觉”。

    2、教师播放课件: “呀!天亮了,看看谁出来了?”

    二、感受白天与黑夜,学习诗歌《太阳和月亮》。

    (一)、看课件,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a、太阳出来了,是什么时候?(白天)

    我们来看看谁醒来了?(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b、他们醒来时会做什么动作呢?(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c、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起床时的样子。(师生边念诗歌边表演)

    2、学编诗句“太阳出来了,xx醒来了。”

    a: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b:白天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C:师小结:他们会唱歌跳舞,白天真热闹啊!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3、感受热闹的音乐:随音乐师生共舞。

    (二)、继续看课件,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a、谁出来了?月亮出来了,是什么时候?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b、它们是怎么睡的?我们也来学一学!

    C、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学编诗句“月亮出来了,xx睡着了。”

    a、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b、夜晚大家都睡着了,你感觉怎么样?(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3、感受安静的音乐,在《摇篮曲》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夜晚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三、完整欣赏:

    1、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生共同表演诗歌!

    四、游戏:《白天和黑夜》

    1、今天太阳和月亮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2、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老师担任太阳和月亮的角色。当老师说:“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醒来的动作边说:“xx醒来了。”放一段热闹的音乐,大家一起跳舞,从而感受白天真热闹!当老师说:“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睡觉的动作边说:“xx睡着了。”放一段安静的音乐,幼儿表演睡觉的动作,从而感受夜晚静悄悄!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白天真热闹,黑夜静悄悄。小动物们都睡着了,我们轻轻的离开这儿吧!

    2、带幼儿自然地离开,结束活动。

    附:

    诗歌:

    太阳和月亮

    太阳出来了,

    小鸟醒来了,

    小树醒来了,

    小朋友醒来了,

    白天真热闹。

    月亮出来了,

    小草睡着了,

    小花睡着了 ,

    小朋友睡着了,

    黑夜静悄悄。

    必备!体育活动教案反思合集(4篇)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必备!体育活动教案反思合集(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篇一)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大班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模仿力强、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一部分还存在任性、娇气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为此,针对他们喜欢游戏、喜欢展示的共性特点及个性差异,我选择以跳绳游戏为活动主形式,以绳激趣,营造浓厚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氛围。

    二、教学理念

    为此,我在设计理念上,以学生的心理趋向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快乐体验”的课题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三、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初步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快乐自我的锻炼,增强锻炼意识。

    2、知识与技能:发展协调、灵敏的素质,促进智力开发。

    3、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跳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

    难点:在练习中,能够掌握跳绳活动方法,做到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 场地器材:一块篮球场地、学生每人一条跳绳、录音机一台。

    四、教法、学法预设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初步预设本课教法和学法是: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激励法等。

    学法:观察法、尝试法、游戏法、合作法、竞赛法、展示法等。

    五、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趣的游戏情景最能吸引他们进入课堂角色。整节课,我将以“跳绳王国”为主情景,去激趣。一入课就在情景中带领学生去旅游参观,学生的活动热情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和调动出来。

    (二)旅游第一站------“过关”

    通过创设“王国门岗”,指导学生两人一组,用脚玩“石头剪子布”游戏进行热身活动。

    (三)旅游第二站------“踩蛇尾”

    我设计踩蛇尾活动,通过“甩、踩”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开展热身活动,发展学生的迅速反应、灵敏运动能力。

    (四)旅游第三站------“抓尾巴”

    教师通过“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小动物园,瞧!里面有很多的小动物,还有尾巴呢,我们来比赛一下,谁抓到的尾巴最多?”的谈话 引导,指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体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两人一组,一人把绳子绑在腰间,露出两端“尾巴”,想方设法保护好“尾巴”;另一人使劲去抓它;并轮流活动。教师边指导,要求注意动作规范和

    安全,边参与学生活动。活动中,学生兴致盎然,奔跑、躲闪,循环反复,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达到了一定的锻炼强度。

    (五)旅游结束------放松总结

    播放歌曲《小白船》组织放松活动,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课堂小结,评价,颁奖,渗透德育美育教育。

    总之,本节课我将力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理念,充分利用“自主学练、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等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及时鼓励表扬,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生活经验,掌握幼儿在寻找事物关系方面的情况(观察、谈话。)

    2.“好朋友”幻灯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电话、车、笔等14种)。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复习儿歌《谁和谁好》

    提问:儿歌里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三个好朋友,按照儿歌的内容,帮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游戏活动

    1.游戏一:为大树找朋友

    看幻灯片

    (1)出示教师预设的五个朋友,请小朋友帮助找到它们是好朋友的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它是大树的好朋友吗?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幼儿为大树寻找不同类型的朋友,并能够说出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同时以花为奖励,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营造游戏的氛围。

    (2)请幼儿为大树找出五个好朋友,并说出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还有谁是大树的好朋友?理由是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说出好朋友的理由,进一步为幼儿提供思维空间,扩大好朋友的范围。

    第一个游戏结束时,幼儿为大树找到了十个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树要奖励幼儿十朵美丽的花,最后大树真的开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请幼儿为自己鼓劲,提升幼儿的自信,同时鼓励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2.游戏二:找朋友

    (1)交待游戏名称――“找朋友”;成游戏队形;为自己队起名字。

    引发幼儿游戏的欲望,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提出游戏规则

    A.幼儿迅速找到两张好朋友卡片;

    B.说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对方同意,即可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

    3.游戏进行

    A.幼儿按照规则轮流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队比赛,参加比赛的队员要找出成为好朋友的两张卡片,并说出它们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对方的队员同意你的说法,就可以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最后得卡片数多的队赢。

    B.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延伸

    一、设计思路

    根据《纲要》精神,我把鼓励幼儿敢想敢说和敢于尝试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引导幼儿感受规则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为升入大班做准备。

    在本次活动中,以社会领域为主线,渗透了语言、数学等方面的内容,以整合的形式丰富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提升认识,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根据本学期园的教研课题,充分考虑系列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幼儿对于交朋友的渴望,抓住时机,丰富幼儿经验,扩展幼儿的朋友范围。

    在活动内容设计过程中,我以幼儿已掌握的儿歌为切入点,帮助幼儿回忆和提炼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幼儿的思维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以《游戏一》为学习的元素,运用示范性原则,为幼儿的思维铺路。然后,给幼儿提供第一个模仿平台――为大树找出五个朋友,为完成第一个目标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游戏二》,进一步推进第一个目标的完成,同时,融入了第二个目标的内容。

    活动的延伸为幼儿寻找新的事物关联提供了支持,把幼儿的兴趣引入新的环境中。

    二、活动过程反思

    此次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合我班幼儿。表现在,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幼儿与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充分,游戏性强;教学环境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方便,幼儿便于操作;良好的精神氛围,为幼儿积极思维提供了支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手段的运用上,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需要,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思维的空间。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同时,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新的经验积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应答幼儿个体和关注幼儿良好行为方面也是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我运用肢体语言、眼神和个体关注,吸引幼儿,给幼儿以提示,收到了好的效果。这是一次以社会领域为主的尝试性整合活动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多媒体和游戏形式的结合,让我们对教学形式的探讨有了新认识。另外,在活动中有同年龄组教师的参加,活动后进行了研讨,有教研的氛围,这也是这次活动的特点之一。

    存在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在对待幼儿个体表述中注重表达的意思,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通过本次活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将活动的引伸进行好,即通过其他活动环节和家庭与社会的加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设计背景

    小兔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之一,为了锻炼孩子们身体,从小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健康地成长。我设计了体育游戏《小白兔采蘑菇》,本次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情景,让小朋友模仿小白兔。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练习了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发展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了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体育游戏,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2、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注意幼儿双脚跳课堂控制

    活动准备

    1、录音机

    2、塑料圈若干。

    3、小白兔头饰、蘑菇若干。

    活动过程

    1、准备运动(重点活动脚)

    找一块空地,放着“我爱洗澡”的音乐跟着老师做做运动吧!

    2、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1)变魔术变出“小白兔”,激发幼儿的兴趣。

    T:今天陈老师要变一个魔术,小朋友闭上眼睛。变变变变变——哇!我现在变成什么了啊?现在我是兔妈妈,你们是兔宝宝。

    (2)宝宝们,妈妈想问问你们,你们长这么大了,有些什么本领啊?(跳)

    (3)请幼儿尝试跳:那我们来跳一跳吧!

    (4)请个别幼儿示范跳,并观察是怎么跳的:刚才我看到XX宝宝跳得特别棒,我们请他来跳一跳吧!小脚是怎么样的,膝盖是怎么样的?

    (5)出示去森林三条不同的路,教师示范跳最难的一条路(小脚并并拢,膝盖弯一弯,轻轻向前跳)

    (6)请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路双脚并拢跳过去(看到错误的跳法马上让幼儿集合纠正总结,重点指导双脚并拢跳)

    (7)再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路双脚并拢跳过去(看到错误的跳法马上让幼儿集合纠正总结,重点指导最难的那条路)

    3、游戏:小兔采蘑菇

    (1)跳了那么久跳饿了,(出示蘑菇)森林那边长了许多的蘑菇,每个兔宝宝双脚并拢选择一条路跳过去采一个蘑菇跑回来放在篮子里。

    (2)总结兔宝宝们跳的不好的地方。(强调每次一个宝宝只能采一个蘑菇)

    (3)再次让幼儿去采蘑菇。(重点强调排着队一个挨着一个的跳)

    (4)这些蘑菇还不够,我们再去采些回来吧!(最后总结)

    (三)分散活动(自选器材)

    (1)介绍分散活动的器材,讲要求。

    (2)引导幼儿一物多玩。重点指导“飞盘”(助教注意垫背)

    4、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幼儿非常喜欢,积极性特别高,但是纪律不是很好!在分散活动中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导致收玩具时秩序有点混乱。最后围绕目标点评时语言不够精炼。总的来说幼儿还是很好的完成了目标

    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能听信号活动。

    2、能双脚跳。

    活动准备:

    平衡木、弓型门、萝卜、磁带、小河、沙包、大灰狼、小白兔、帽子。

    活动过程:

    1、今天天气特别好,兔妈妈带你们拔罗卜,你们高兴吗?我们先跟着兔妈妈排好队,做一下准备(放音乐),先听音乐走队,边走边说歌谣,走走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说话,不回头,走个圆圈象皮球。然后再喊口号,锻练身体,保卫祖国,锻练身体,迎接奥运。

    2、听音乐做小动物模仿动作。

    3、现在兔妈妈要带你门去拔萝卜,我们要跳过小河,走过小桥,钻过山洞(老师先示范),然后象小兔子一样双脚跳到草地上拔个大萝卜再双脚跳着把大萝卜送回家。老师观察幼儿并边指导边带幼儿一起跳。

    4、老师纠正动作并指导幼儿再做一遍,拔完后出现大灰狼,兔妈妈带小兔赶紧跺回家,大灰狼很可怕,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打跑

    5、在做一便,大灰狼又来了,兔妈妈准备了许多大石头,咱们拿石头把大灰狼打跑,鼓励幼儿真勇敢。

    6、教师组织幼儿拿沙包一物多玩。

    活动反思

    1、我为幼儿制定的双脚跳的目标幼儿基本都能完成。

    2、首先幼儿的兴趣性很高,自始至终幼儿都有极高的兴趣性,另外,老师所配的音乐也有感染力,能提高整个活动的兴趣性轰托气氛。幼儿在欢乐的乐曲中开展体育活动即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真正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在游戏中,大多数幼儿都能完成双脚跳的动做,但我发现有的幼儿不太会双脚跳。如李饶。徐博发等个别幼儿还应多关注这样的孩子。

    4、出忽老师的意料,许多幼儿看到大灰狼没有恐惧感。他们都很勇敢。只有李静莹,发发喧喧有一点害怕。

    必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合集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简介《战国策》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听从谋臣的劝谏,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及节奏。

    [疑难字音]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间(jiàn)进朝(cháo)于齐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翻译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收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交流。

    (3)检测学习效果,开展文言知识竞赛。

    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每组底分为100分,错1题扣10分,每组单数题由A组代表完成,双数题由B组代表完成,教师及时公布正确答案。

    (课件显示以下各题,显示一题完成一题)(附参考答案)

    ▲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处所

    ②宫妇左右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

    今义:表方位

    ③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④修八尺有余古义:长,高

    今义:修理

    ⑤私我也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

    ⑥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委婉规劝

    今义:讽刺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③吾妻之美我者:意动用法,“认为……美”。

    ④臣之妻私臣:名词用作动词,偏爱。

    ⑤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

    ▲判断一词多义。

    ①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

    ②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通“熟”,仔细

    (4)根据两组答题情况,师生共同评议,评出优胜组,予以表扬。

    (5)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句读,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读第一段

    (1)[学生活动]课本剧表演:学生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请一位学生做旁白。

    (2)思考:①他们表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③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④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启发?

    ⑤这一段与讽齐王有什么关系?

    (3)[学生活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教师点拨。

    (5)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之心理。

    妻之答,要读出浓浓的爱恋之情;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情;客之答,要读出其阿谀奉承之情。

    (6)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全班齐读。

    (7)小结本段。

    2、研读第二段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情为讽齐王纳谏埋下了伏笔,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究竟有何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1)思考: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

    (2)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点拨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三比妾畏我→邹忌受蒙蔽→朝廷之臣畏王→齐王也受蒙蔽

    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

    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推理,这种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道理的方法叫做“设喻说理”。

    (4)有感情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类比推理、设喻说理的妙处。

    [提示]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四、课堂讨论,拓宽延伸

    1、前面我们说过,邹忌劝谏齐威王收到成效。读完全文,请你谈谈,邹忌劝谏成功有哪些原因。

    2、进谏难,纳谏也难。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五、板书提示,指导背诵

    妻→私

    三问三答妾→畏→邹忌受蒙蔽

    客→求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三比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类比推理齐王也受蒙蔽

    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

    家事设喻说理国事

    六、布置练习,课堂检测

    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见课本P176第二题)

    2、比较邹忌三问和妻、妾、客三答句式及语气的不同之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归纳多义词义项;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能力目标:背诵全文;学会讽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点】

    重点: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导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教学步骤】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着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课探究】

    一、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大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着称。有辩才,善鼓琴。齐威王二十一年(前358年),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威王大为赞赏,任为相国。任职其间,劝说威王进贤纳谏,修订法律,监督官吏,整治军容,选拔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使齐国的国力渐强。后受封于下邳县西南,号成侯。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战国策》

    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刘向(约前77—前6年),西汉人,是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受命收阅整理经传、诸子诗赋为书籍,写成《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着有《说苑》、《新序》《列女传》等书,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和《楚辞》等。

    4、史书的分类

    编年体(年代)如:《左传》

    纪传体(人物)如:《史记》

    国别体(国家)如:《战国策》

    记事本末体(事件)

    通史(多于一个朝代的历史)如:《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读课文,读清句读。

    读清句读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此次朗读,完全可以借助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这样在重新朗读时,就能体味出语句的停顿,读得韵味十足。

    如: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4、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更美?"他的妻子说:"你更美,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你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对我有所要求。"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非常厉害。"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热闹的集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向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举一反三,学会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设计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为提要式,由三方面组成:

    1、《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邹》文)的整齐美;

    2、《邹》文的参差美;

    3、《邹》文的哲理美。

    [说明]

    《邹》文字浅显,高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所以在指导学生自读了前面的“提示”及注释之后,即可进入下面的导读。

    [设计实施]

    一、《邹》文的整齐美

    [引导]

    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巧妙讽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四国朝齐”的“国际”局面。

    [点拨]

    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二、《邹》文的参差美

    [引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明确]

    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自称“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邹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与徐公比较)?”从文章开头描写看,邹忌称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再穿上华贵的官服,更显得风度潇洒、气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再加上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虽只比其妻少了三个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接下来,面对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其客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讨好主人的话,语气也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个人心理、神态,但每一处问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再来看“三比”。从第二节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辩的风格,首先向齐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洁明快。正当齐王充满兴趣地听他讲“比美”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一一比照对应,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比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指出齐王身边种种易受弊的情况,并得出推论:“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啦!”邹忌雄辩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讽喻,使齐王如梦初醒,立时了解到了政治积弊之所在,从而痛下决心,悬赏纳谏,广开言路,进行改革,这才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齐国逐渐跨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词语 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归纳多义词义项 朝、孰、旦、诚、闻。

    ③、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情感目标 ①、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②、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3、技能目标 ①、背诵全文 ②、学会讽喻的方法

    4、学习重点 ①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②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语气

    【方法指津】

    学习方法 :

    1、诵读法。(生通过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资料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西周一、东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2.相关注

    二、解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研习课文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自行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 ①、至少诵读两遍。 ②、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下列自测题。

    A、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形貌昳丽( ) b、时时而间进( ) c、朝服衣冠( )

    d、期年之后( ) e皆朝于齐( )

    B、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朝服衣冠,窥镜。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今齐地方千里。

    e、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f、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 翻译下列句子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忌不自信。

    d、彼不我恩。 e、莫我肯顾

    3、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含义:( ) (是什么)

    原因:( ) (为什么)

    方式:( ) (怎么办)

    效果:( ) (怎么样)

    4、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语气

    要求:

    ①、毛遂自荐扮演角色。

    ②、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 之情,妾 的回答,客 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

    5、尝试背诵课文

    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邹忌三思:私、畏、求

    齐王之蔽甚矣:私、畏、求 齐王三赏 齐国三变

    时间:“朝” “旦日” “明日”

    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四、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

    2、查工具书,理解归纳课后练习(二)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 采用填空的形式检查背诵。

    2、订正练习(二)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略)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体现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

    1、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

    3、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

    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什么本领?

    5、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的什么精神?

    6、“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

    邹忌:

    是一位 、 、 的谋士。

    齐威王:

    是一位 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三、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课堂分小组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此题容易,学生不难回答。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学生只要答对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过严要求。

    2、学了此文后,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集思广益:

    四、围绕话题,即兴表演

    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话题可根据实际,同学们也可以自行设计。)

    五、布置作业

    1、 继续背诵课文,要求准确、精熟。

    2、 了解下列名句: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④、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3、 拓展阅读材料二则,请完成后面练习:

    A、《受谏与谏人》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选自《贞观政要》)

    B、《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于彘。 (选自《国语》)

    ①、解释加点字

    ②、翻译划线句子

    ③、联系这二则材料及《邹忌讽齐王纳谏》,请你以“纳谏与止谤”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值得分享: 垃圾分类教案中班合集4篇


    垃圾分类教案中班【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能够简单的对垃圾分类方法。

    2. 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新型垃圾箱的照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物,有关垃圾危害的图片,自制小型分类垃圾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区中新型垃圾箱照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这个垃圾箱和我们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 “可回收”的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再三循环的垃圾。)

    2、你觉得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三、认识“不可回收”的垃圾

    1、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就是不可以再次利用,工人叔叔会把它们填埋掉)

    2、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四、幼儿操作,分类投放垃圾

    1、垃圾分类投放很重要,这儿有一些垃圾,大家先看看,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请幼儿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

    3、集体检查投放得对不对。

    五、活动延伸

    咦,那废电池呢?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让我们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垃圾也是有毒垃圾呢?

    垃圾分类教案中班【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垃圾桶的分类标志,增强幼儿将垃圾分类的意识。

    2、给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设计垃圾桶标志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班级里的三个垃圾桶、四种垃圾桶的图片、黑色笔、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字条以及白纸若干、实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树叶、铅笔头等)。

    2、经验准备:

    (1)幼儿有初步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义。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把垃圾分类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联系在一起。

    难点:分组进行垃圾桶标志的设计。

    活动过程:

    1、结合生活经验,导人活动。

    回忆去过的师大校园内的垃圾清理站,并说出师大院子里有哪些类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标志的图片(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电池垃圾桶)。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幼儿:因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类,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师:教室里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我们把教室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应该用几个垃圾桶?

    幼儿:三个,有放厨余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儿:还需要一个其他垃圾桶,放卫生纸、扫地时的渣子、灰尘。

    2、设计垃圾桶标志。

    (1)利用墙饰中展示的分类垃圾桶图片引出问题: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种类型的垃圾桶:厨余垃圾(水果皮、骨头、鱼刺等);可回收的(废纸张等);其他垃圾(厕纸、擦鼻涕纸等)。

    教师:三个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样来区分它们呢?

    幼儿: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绿色作厨余垃圾桶、红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蓝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师:这样可以,可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们怎样让他们一看就明白放什么垃圾?

    幼儿1:画出来。

    幼儿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贴上去。

    12

    教师:贴照片也是一种办法,今天我们来试一试用画的方式。

    (2)幼儿设计垃圾桶标志。

    ①介绍材料、合理分工。

    教师:有三个垃圾桶标志要设计,小朋友有十二个,怎么来分工呢?

    幼儿l:几个人设计可回收垃圾桶,几个人设计厨余垃圾桶

    幼儿2:正好十二个小朋友,分三组,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幼儿是否又有分工?

    教师:每组有四个小朋友,怎样分工来做呢?

    幼儿:有的来剪字、有的来画画就行。(教师引导幼儿协商分工的方法)

    ②动手设计垃圾桶标志。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幼儿在设计标志过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绘画,一边做一边讨论着教室中经常会产生的不同种类垃圾的画法。

    3、做好垃圾桶标志后,玩垃圾分类小游戏。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易拉罐是否要扔?铅笔头属于什么垃圾?

    教师: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们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儿:可以,我来扔。

    教师:你们舍得把它扔掉吗?

    幼儿:咦,舍不得。我们还做美工呢!

    教师:铅笔头是什么垃圾?

    幼儿:有毒的。

    教师:铅笔外面一层是木头做的没有毒,但是把铅笔芯和外面的木头粘在一起的黏合剂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铅。

    幼儿:铅多了对身体不好,应该扔到有其他垃圾标志的桶里。

    4、延伸活动。

    给幼儿园的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鼓励幼儿将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里,在生活中运用。

    垃圾分类教案中班(篇三)

    活动目标

    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了解垃圾的分类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分析、分类、比较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垃圾的简单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难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做过垃圾填埋和废电池养花实验

    物质准备:做纸浆工具、实物垃圾和三个垃圾桶、录像机、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问:什么是垃圾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每天清扫垃圾呢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认识有机垃圾

    ①提问: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学习词:有机垃圾)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②看录像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2.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录像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保护环境。

    ②提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的危害

    ③看录像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④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儿观察教师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纸可以化成纸浆再造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学习词:可回收垃圾)

    提问:可回收垃圾还有哪些

    三、垃圾分类

    1.请幼儿设计有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2.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入三个桶内。

    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查找一些不能确认分类的垃圾资料。将垃圾分类桶放置活动室一角,帮助幼儿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主题活动――垃圾中的第三个活动,在此之前已经做过了两个实验,所以本课时是整个主题活动的总结,重点内容的提炼。在本次活动中,主要通过看录像回忆实验过程、结果和做实验来完成。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了解事物的直观性,同时考虑到幼儿对看录像和做实验的极大兴趣,曾经有好几个幼儿来问我什么时候能看看实验录像。直观形象的录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能对内容产生极大的关注,同时,实验的操作性、实践性很强,能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获得有关垃圾的常识。本课时的侧重点在于认知和技能,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垃圾的不同特性,从而学会垃圾分类。

    二、效果分析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对前两个实验活动做出了总结,幼儿知道了更多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运用的录像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而分组教学给了幼儿更多的发言机会。垃圾分类标志图的设计更给了幼儿主动参与及继续思考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好!

    垃圾分类教案中班【篇四】

    活动目标:

    1、在平板操作中自主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2、在虚拟环境中能将“各种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垃圾分类的一些常识,在生活中观察过不同的垃圾筒。

    物质准备:教师平板客户端、幼儿嘻呱平板16台、平板课件、多媒体设备。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区分垃圾的类别并进行正确的分类。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去做客

    1、师:小熊和小兔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我们一起去吧!(动画展示干净的小兔子的家和邋遢的小熊家。)

    师:小熊的家怎么样?(很乱、很脏)小熊把垃圾随手扔在了地上,有什么垃圾呢?有什么办法能把小熊家收拾整齐呢?(点击出现垃圾筒后并提问)

    师:小熊住的是新小区,这儿有几个垃圾筒?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为什么要用四个垃圾筒来放垃圾呢?小朋友到自己的嘻呱pad上去试一试把小熊家整理干净。

    2、幼儿自主操作平板游戏——打扫小熊房间。

    3、幼儿操作后师幼讨论:

    (1)师:刚才你在操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收拾整理垃圾的?

    (2)请1—2名幼儿到一体机上操作。

    (3)总结:各种垃圾要放到不同的垃圾筒中,垃圾筒的作用是不同的。

    二、自主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

    1、师:那你知道这些垃圾筒到底叫什么名字?它可以回收哪些垃圾呢?我们一起戴上耳机来向嘻呱pad学一学。

    师:你们都知道了吗?谁愿意上来给我们介绍一个他喜欢的垃圾筒?(什么颜色的垃圾筒?垃圾筒上的标记是什么样的?放的是什么垃圾?)

    3、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也会产生很多垃圾,有什么垃圾呢?

    三、集体互动游戏——垃圾分类

    1、个人尝试操作活动(幼儿与嘻呱pad进行互动)

    (1)师:我们向嘻呱pad学到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生活的小区里也有很多的垃圾,我们一起去把这些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

    (2)幼儿操作、尝试进行互动游戏。

    2、大板小板互动活动(幼儿、平板、一体机多方位互动)

    (1)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好玩的分类游戏,不过要我们小朋友按小组合作完成,将平板里看到的垃圾投放到老师这儿的垃圾筒里。

    (2)分组操作。

    四、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1、师:我们认识了不同的垃圾筒,知道在生活中的垃圾要进行正确的分类,那这样分类摆放垃圾有什么好处呢?

    2、师幼共同小结垃圾分类的好处:减少垃圾数量;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利用变废为宝。

    3、师:“我们的幼儿园所在的南湖地区是一个老小区,这儿垃圾桶是什么样的?

    4、在欢快的歌曲中,关闭嘻呱pad结束活动。

    附:垃圾小常识

    可回收垃圾蓝色垃圾筒;有害垃圾红色垃圾筒;厨余垃圾绿色垃圾筒;其他垃圾是黄色垃圾筒。

    【祝福教案合集(4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