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
  • 加法结合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30

    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

    教案课件是教师在上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工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详细的教学教案有助于教师理解课程知识的发展。网络上是否有一些优质的教案课件可以供参考呢?下面为您整理了关于“加法结合律教案”的最新资料,请关注本文内容!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1】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导入题:口算下面两题0+70+30

    240+10+9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9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板书题:加法结合律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二、民主导学

    任务

    一、认识加法结合律

    、任务呈现:

    (1)、出示算式

    +96=288

    88+(104+96)=288(千米)

    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96

    88+(104+96)

    (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

    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2、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

    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任务

    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任务呈现:你会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务

    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任务呈现:你会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

    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2+93+68

    (2)14+46+79+121

    B、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60+(140+70)=(+)+

    ()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

    ①、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36)+64=4+(36+□)

    (72+20)+□=72+(20+8)

    60+(140+70)=(60+□)+□

    ②、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⑴72+16

    A、(7+2)+48

    ⑵4+(88+12)

    B、16+72

    ⑶7+(48+2)

    、(4+88)+12

    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96=88+(104+96)

    +=a+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1、导入课题:口算下面两题50+70+30  240+105+95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1、任务呈现:

    (1)、出示例2主题图,学生说图上的信息并提问,学生对提出的题进行解答,师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请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8+104)+96=288(千米)  88+(104+96)  88+104+96  104+96+88

    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88+104)+96   88+(104+96)

    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任务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务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

    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B、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

    ①、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560+(140+70)=(560+□)+□

    ②、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3】

    【学习内容】

    加法结合律。教科书第57页。

    【文本分析】

    加法结合律是《运算律》单元第一课时的第二个例题,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一系列关于四则运算的学习后,对于运算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而加法结合律则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但概括运算律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2、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让学生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4、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导学过程】

    教学加法结合律。

    1、初步感知

    课的开始出示例题图,通过解决“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出一个等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进一步进行加法结合律的研究做好铺垫。

    (28+17)+23=28+(17+23)

    接下来,再出示两组算式,请学生算一算每组两道算式的结果是多少?○里应该填什么符号?积累感性认识的素材。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2、观察、思考、交流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及把小孩子的双手、嘴、空间和时间都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已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能力。”

    “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认为知识、智力的个体发生离不开认识主体的自主活动。只有当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时,他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教学质量才有真正提高的可能。

    这个“学生十分钟”的环节我们设计让同学们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这样设计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学生前面已经有了一系列关于四则运算学习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具备了探究的知识基础;二是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学习运算律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探究运算律的方法,具备了探究的能力基础。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把加法结合律的探究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学案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观察

    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三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仿写

    照样子再写出一组这样的式子,填在上面的横线上。

    (3)发现规律

    从这些例子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最后交流的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一是小组交流,希望在这个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让学生教学生,同时由于前面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而不是只能做一个听众;二是全班交流,这段时间仍然是交给学生的,代表小组发言的孩子主讲,把他们小组的讨论进行汇报,再由其他的孩子进行纠正和补充,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4】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正负数》教学设计 正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但是还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

    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数,有时我们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如+5,+7 ,+20,+100。

    相反我们都给负数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那么这些数该怎样读呢? 谁愿意来读这些数教师出示数。

    三、课堂练习

    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2.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煤气的支出200应记作()元.3.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那么下降6层记作()层.4.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记作()

    四、课堂练习见课本87页练一练 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鼓励性的总结.板书设计: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做+

    5、+

    6、+

    12、+100。

    2、-

    3、-

    15、-123都是负数。

    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负数的意义,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练习气象站观测某地 12月8日四个时刻的 气温如下,用正负数 表示。

    零下5℃()零下3℃()零下0﹒4℃()零下2﹒4℃()见课本94页

    如果下降200米记作-200米,那么上升400米记作()体重减少2千克记做-2千克,那么增加2千克记作()

    新华小学开展象棋活动比赛,比赛规则是“五战三胜”制比赛情况记录表见课本94页 填空

    现在四(1)班胜了()场。输了()场。(2)现在四(2)胜()场,输了()场(3)如果四(2)班要赢四(1)班,还需要胜()场(4)如果四(1)班要赢四(2)班,还需要胜()场 用正负数填表

    小小百货店每个月的营业成本是12万元,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别是:1月份14万元,2月份15万元,3月份11万元,4月份10万元,5月份16万元,6月份11万元,盈利用正数表示 亏本用负数表示.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5】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

    (二)初步学会画垂线的方法.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垂线、距离等概念是教学重点;学生画垂线是学习的难点.

    1.指出下面图形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2.量出各角的度数,并说出各是什么角.

    我们今天要在学过直线和角的知识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概念:垂直.(板书课题:垂直)(范文资源网 Zy185.coM)

    1.认识垂线.

    (1)理解垂直的含义.

    ①教师演示:

    用两条颜色不同的毛线表示两条直线,使它们相交.

    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4个角)标出∠1,∠2,∠3,∠4.

    ②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其中一个角变为直角.

    想一想,为什么其他的角也变成了直角?

    引导学生明确,把一条直线分成两个角,∠1是直角,∠2也会变成直角,180°-90°=90°,同样∠3=90°,得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观察下面几组图形,看哪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

    引导学生观察并测量得知:图(2)、图(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图(2)、图(3)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

    (2)建立垂线的概念.

    师指出:上图中的(2)、(3)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引导学生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叫互相垂直,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如果直线A与直线B相交成直角,说说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直线A与直线B相交成直角,直线A和直线B就互相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

    请你观察教室里有没有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呢?并指出垂足.生举例……

    (3)学生操作,巩固垂线概念.

    同学们用一张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指出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标出垂足.

    2.教学垂线的画法.

    (1)过直线上的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A点重合.

    从A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过A点新画出的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试画过直线上的点的直线的垂线,其余同学在本上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例  过直线外一点B,做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过已知B点.

    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新画出的这条直线就是过线外B点所求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试画过线外一点的这条直线的垂线,其余同学在本上试画.

    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

    (1)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4条不同长度的线段.

    一人在黑板上画,全班同学在本上画.

    (2)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

    (3)你所画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引导学生得出:从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这是垂线的重要性质.

    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实际上距离就是垂线线段的长度.

    4.画垂线的应用.

    我们可以应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例  画一个长2.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画的步骤如下:

    先画一条2.5厘米长的线段;

    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画两条与它垂直的线段,每条线段长2厘米;

    把这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同学们在本上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行间巡视,加强指导.

    5.小结.

    启发性提问:

    (1)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

    (2)什么叫做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什么?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线段?什么样的线段最短?

    2.过直线上A点,直线外B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过直线及角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要使学生建立垂直的正确概念,同时还要重视画图方法的教学.

    新课过程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理解垂直的含义.通过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引出垂直的概念,说明什么是互相垂直,在理解互相垂直的意义基础上,认识垂线和垂足.

    其次学习垂线的画法.通过教师边指导、边画,让学生掌握画垂线的步骤,先画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再学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并通过学生的实践,掌握画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是理解垂线的性质.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动手画,测量等手段,使学生认识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从而引出距离的概念.

    最后应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过线外A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6】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 例

    2、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2.初步学习运用加法结合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指的是在加 法计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果用a代表一个加数,b代表另一个加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就是

    a + b = b + a(右侧板书)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加法运算中的另外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 律(正中板书课题)

    演示:李叔叔三天骑自行车旅行的路程统计情况

    第一天88千米 第二天104千米 第三天96千米(板书)2.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例2 问: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规律

    1、加法结合律。

    (1)三天一共行多少千米?(板书)可以怎样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8+104+96 88+(104+96)(板书)

    =192+96 = 88+ 200 =288 = 288 问: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结果: 后两个数先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能使运算简便。

    出示:(88+104)+96 ○ 88+(104+96)(板书)怎么填?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

    用字母表示:

    (a + b)+ c = a +(b + c)(板书)(5)强调:这里的a、b、c 中b和c两个加数是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的两个数

    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 1.运用加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48 + 66 + 52 先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运用加法结合律 让 能凑整的数先算 37 + 29 + 171 运用加法结合律让后面两个加数先算,要把它们用括号括起来!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想一想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师小结:在运用加法结合律简便计算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算式的 数的特点,让能够凑整的数结合在一起先算

    课后作业:练习五的第5、第7。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第一天88千米 第二天104千米 第三天96千米

    三天一共行多少千米?

    88+104+96 88+(104+96)=192+96 = 88+ 200 =288 = 288(88+104)+96 ○ 88+(104+96)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a + b)+ c = a +(b + c)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和 尚 塬 学 校

    2013年3月18日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7】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教材第49-50页例3-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一3-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65+()()+147=()+274

    56+74=()+()a+200=()+()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30+50+7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计算完后,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3。

    (1)教师:我们观察下面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2+13)+14○12+(13+14)

    先让学生算一算,看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12、13和14这三个数相加,先把12和13相加,再同14相加;或者先把13和14相加,再同12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再观察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320+(150+230)

    让学生说一说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2.比较两个等式,突出下面三点:

    (1)这两个等式中,左右两边各有几个加数?(三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一样吗?

    (2)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3)再看右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提问:

    每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怎么样?

    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让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一看教科书第49页的结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提问: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

    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4.练习。

    完成第50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把数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5.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教学例4。

    出示:计算480+325+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

    480+325+75

    =480+400

    =880

    (2)教学例5。

    出示:计算325+480+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教师板书:

    325+480+75

    =400+480

    =880

    (3)比较例4、例5。

    让学生说一说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而例5,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例5也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把325调到480的后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使计算简便。

    提问:

    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哪些计算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果学生想不出,再指出:

    口算加法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如36+48怎么想?

    36+48

    =36+(40+8)

    =(36+40)+8

    =76+8

    =84

    应用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第50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四、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一的第3-5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1)第3题,先说说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再用简便方法计算。

    (2)第4题,口算,并说出你是怎样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口算的。如37+8,先把37分成30+7,应用结合律可以先把7和8相加,再和30相加。

    (3)第5题,要求学生说出是根据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填空的。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8】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认识梯形.

    教师提问: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2)学生测量.

    (3)概括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用钉子板围成不同的梯形.

    2.用七巧板拼梯形.

    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

    4.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四、质疑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通过剪图形实现所学过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图形只许剪一刀.

    ①将平行四边形剪为梯形.

    ②将梯形剪为平行四边形.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9】

    1.通过直观演示及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积极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2.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利用三角板正确、规范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提问:每组都有两条直线,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导入:相交是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中的一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垂直.(板书课题“垂直”)

    二、指导探索.

    (一)认识垂线.

    1.播放视频“认识垂线”.

    教师提问:大家都看到了∠1变成了直角?那么∠2、∠3、∠4变成了什么角呢?(∠1变成直角,∠2、∠3、∠4也变成了直角)

    学生讨论:∠1变成直角,为什么另外三个角也变成了直角?

    2.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教师提问:你怎样理解互相垂直?怎样理解“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判断哪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垂线的画法.

    1.画垂线.

    (1)教师说明:工人师傅一般用角尺画垂线,我们画垂线通常使用三角板.

    教师提问:你猜猜,我们会利用三角板的哪一部分画垂线?

    (2)分组讨论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每组自选内容)并尝试画垂线.

    (3)分组汇报演示.

    (4)播放视频“垂线画法1”和“垂线画法2”.

    2.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用尺子测量从A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条.

    (2)演示动画“垂线段最短”.

    (3)教师讲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学生尝试画一个长2.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或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任选一个画)

    (2)互相检验所画图形是否规范.

    (3)播放视频“长方形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32页1题.

    拿一张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2.用小棒摆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指出垂足并说出这两条直线的关系.

    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边长3.5厘米的正方形.

    (四)质疑小结.

    2.鼓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提出质疑,组织学生进行解疑.

    【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