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下册统计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案精选
  • 下册统计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15

    【www.jk251.com - 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作为小学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怎样才能写好小学教案?希望《下册统计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案精选》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129《统计》单元教学建议一、单元知识框架

    统计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认识简单统计表1、认识简单的条形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3、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1、认识简单的条形图和统计表2、初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3、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分类2、100以内数的认识3、简单的加减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1、单式统计图表;2、复式统计图表;三、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教材内容

    129-0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第93页例1

    129-02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第94页例2

    129-0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第94页例2

    129-04

    根据统计图及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94页例2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129-01例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建议

    通过统计花坛上不同颜色的花的数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1、根据例题的情境图填写不同颜色的花的数量,并绘制成非正式的条形统计图。2、让学生独立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并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怎样涂色?每个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查找统计图中的数据?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评价要点

    在填花的数量和绘制非正式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并使学生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评价样例

    1、a级(易)

    知识点

    129-02例2(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建议

    1、在例1的基础上让学生统计同学们喜欢什么颜色,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3、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对学生的各种统计方法进行肯定与评价。(例如用画“正”字,打勾等方法来统计)4、教师小结,优化学生提出的统计方法。

    评价要点

    知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一些常用方法。

    评价样例

    1、a级(易)

    知识点

    129-03例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处理统计出来的数据,引出简单的统计表。2、引导学生看例2的统计表,请学生说说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义。3、小组交流在统计表中查找数据的方法。

    评价要点

    1、会将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对应的统计表中。2、会看统计表,会在统计表中查找需要的数据。

    评价样例

    1、a级(易)2、a级(易)

    知识点

    129-04例2(根据统计图及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看例2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2、让学生把例2的统计图与例1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再说说异同点。3、小组交流在统计图中查找数据的方法,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评价要点

    1、会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2、会看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评价样例

    1、a级(易)2、a级(易)

    XX年1月

    Jk251.coM编辑推荐

    北师大册年月日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案精选篇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年、月、日

    2、认识平年和闰年

    3、认识24时记时法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要学习年、月、日;认识星期;认识24时记时法。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很多经验,所以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说一说”,意图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24时记时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记时法,它与12时记时法有对应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用24时记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更方便。

    看日历教学目标

    1、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2、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子。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看日历,让学生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教学时,要充分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练一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猜生日教学目标

    能结合具体活动,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猜生日是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时要充分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说一说、猜一猜、填一填,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淘气、笑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正在为智慧老人过生日,这一天是10月12日,星期日。淘气说:再过30天就是我的生日;笑笑说: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三天;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刚过完生日,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问题是:他们每个人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设计这样情境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应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会推算日期。

    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智慧老人的生日是10月12日,星期日;因为10月是大月,有31日,所以淘气的生日是11月12日;笑笑的生日是12月29日;另外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是9月30日。

    教学时,可以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学生间接地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说一说是怎样猜的。活动时可以分成多个小组同时进行,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数感和提高推理能力。

    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2、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安排了看电视节目预告、邮箱取信时间、阅览室开放时间、儿童作息时间表等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24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教学时,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如一些公共场合,一般都要用到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捷明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互换的兴趣。

    首先提出问题:一天有几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比如:早上6时起床,12时午休,晚上6时看电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这期间时针正好走1圈,经过了12时。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能够体验到白天大约12时,夜间大约12时。如果从夜里0时算起,时针走1圈,经过12时;再走1圈,又经过12时,一共经过24时。

    狐狸乌鸦教学片断及分析


    作者:刘霞转贴自:潭中二小点击数:188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及分析

    潭中二小刘霞

    表演激趣

    教师:你们有兴趣演一演这个故事吗?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象。

    (学生自主推荐,自告奋勇表演。老师准备狐狸和乌鸦头饰。)

    表演实录:

    乌鸦做飞着的样子,小乌鸦唧唧喳喳。

    乌鸦叼着肉显出得意的样子。狐狸出来看见乌鸦的肉表现出谗的样子。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好!

    乌鸦:(不动声色)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斜着眼看了一眼乌鸦)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听,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乌鸦:(仍然只是看了看乌鸦,还是不做声。)

    (此时,已超越了课文的内容,乌鸦的肉并没有掉下来。演狐狸的同学听了一下,看了看教师,不知如何是好。教师灵机一动,问扮演乌鸦的同学:是狐狸的话说得还不够动听,还没有打动你?拌乌鸦的同学闭着口点了点头。教师马上点拨狐狸:乌鸦还没开口,你还得再想办法呀!)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眼珠可真黑呀!人类比起您来可差多了!

    乌鸦:你说的是真的吗?

    肉掉了下来。狐狸赶快叼起肉回到座位。教室里响起一片笑声。

    点评: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表演故事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并且运用了发展性评价,积极鼓励学生投入语言实践,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延伸存趣

    1、引导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扩展阅读

    师介绍狐狸和乌鸦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文中的狐狸和乌鸦是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语言、行为,那么自然世界中的狐狸和乌鸦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教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供学生交流。

    3、续编故事

    教师:大家也可以像这些作者一样编出你们自己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还可以投到杂志社,让更多的人来听。

    学生自编自演,互编互演。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的精神,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原则,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教案精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5)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教材结构分析(思维导图)

    教学注意点:

    1、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获得概念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因此,在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概念时要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我们在教学时应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表象,通过分类归纳出概念特点,从而形成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概念。

    2、明确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为推导周长公式和计算周长打下铺垫,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p40第4题)

    3、完善周长的概念。

    教材p41呈现周长的概念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事实上,周长的概念应该包含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过程,进而明确周长概念应该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4、理解周长的概念。

    (1)理解封闭图形。

    (2)区分规则图形与不规则图形周长。(不仅仅是“直直的”图形有周长,圆形或树叶也有周长)

    (3)渗透“绳测法”。

    5、周长的计算。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周长概念入手,注意从学生不同的算法中进行归纳总结。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

    (2)注意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往往会记错公式,如:长方形周长=(长+宽)*4等,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注意对比,要引导学生从周长概念入手来记住公式,不可死记硬背。

    6、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p45例4、例5)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尝试让学生不用尺,你能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吗?在估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和周长的概念。

    北师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案精选篇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目标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3、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理解与年、月、日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第二部分我的成长足迹,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第三部分是基本练习。教学时,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在小组或全班介绍自己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做出适当的评价,通过整理与复习,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册数学统计教案优秀模板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9、统计(1)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画正字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

    1.提问:这些小动物在干吗?(参加运动会)

    2.他们各有几只?(不知道,没数清楚,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了。)(播放)

    3.你都数出来了吗?(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

    4.看来光靠数是不行的,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下。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统计方法。

    2.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画正字,涂格子,写数字等)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再次播放)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每划一笔(格),表示数量多少?

    小结: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5.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6.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出示统计表,提问: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到这个表中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展示,集体订正。

    7.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根据这几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现在我们来做个口算热身好吗?(学生开始做口算,计时半分钟).

    2.我想让一位小朋友帮我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口算,好吗?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统计。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加油站

    一张日历的表格。找出XX年的3月份有几个星期日,星期六等。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数学上册单元统计,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吧!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吃哪些水果?为什么喜欢?

    2.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卡片(展示图画:梨、香蕉、山楂),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就把你手中的★贴在哪种水果的下面。(每人只能选一种)

    学生活动,贴★。

    3.现在老师想知道,喜欢吃这三种水果的各有多少人,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怎么办呢?(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统计出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己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

    2.班内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人数?

    生:数数、画○、画△、画□、画√、画“正”字……

    3.小组合作:用最喜欢的方法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统计出来,并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喜欢吃的水果

    香蕉

    山楂

    人数

    4.绘制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喜欢吃香蕉的人数较多,提供的方格不够,怎么办?

    (2)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统计的人数?

    (人)最喜欢吃的水果

    梨香蕉山楂

    (3)班内交流:学生自己的想法。

    (4)在此基础上总结:可以用1个方格代表2个人,以后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个方格代表5、10等更大的单位。

    (5)根据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

    (6)展示学生作业,并问为什么这样涂色?让学生说明涂色的理由。

    5.看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1)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跑步、跳绳、游泳这三项体育运动你最喜欢哪一项?(每人只选一项)(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4)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学生独立完成)

    (5)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3.考考你:老师把二年级四个班的人数做了统计:一班30人,二班35人,三班35人,四班40人。现在数字较大,如果还想在统计图上表示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比一比哪种想法最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说。

    统计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课本第94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94页内容:步骤问题怎样想?1、收集整理数据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整理?2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请填书。3分析图、表1、每格代表()人。2、喜欢()的人数最多。3、喜欢兔子比喜欢乌龟的多()人。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课堂学习1.小组先初步交流课前学习内容。2.汇报,全班互动。3.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知道1格可以表示几个单位,还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三.练习1、做一做p952、p96第一题。四、检测p97第2题

    数学下册单元练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课题十二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

    (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

    (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

    (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四、补充练习

    1、在○里填上“〉”、“〈”或“=”。

    5+6○813-6○612+2○15

    15-7○616-8○811-2○7

    12-6○15-410+5○13-717-9○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13-4=9

    课后小记:

    【下册统计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