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发表时间:2023-07-15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设计教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3、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循环小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小数概念的内涵从有限小数扩展到无限小数。其中对于循环小数概念的表述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能力目标: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初步涉透集合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及抽象的表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初步感知

    1、拍节奏游戏

    课一开始,我给同学们拍出一下、二下、一下、二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接下去继续拍。学生集体拍的节奏很整齐,因为他们也是按照先拍一下,再拍两下的节奏拍的。这时,老师问学生:如果你们这样不断的重复拍下去,不叫停止,能拍多少次?学生会说很多很多次,也有人会说无数次,这时老师及时问学生: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那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的方法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这样设计一是直观,二是引人入胜,孩子们乐于参与,同时体会到生活中蕴涵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循环”、“无限”、“有限”等概念]

    2、猜一猜

    按照小动物出现的规律,猜一猜下一个会出现什么小动物,再一下呢?

    学生猜出后请学生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着学生继续猜下去,当猜到第十个图形时,出现了“…”

    让学生来解释省略号的意义,学生又一次感知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限这些概念。

    3、生活中不断重复的现象: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提供素材。(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采用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认识新的概念,从学生共同参与的拍手游戏,到熟悉的有规律的排列,再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这些都无形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们再一次体验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也就是“循环”现象。]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第一次探究实践

    出示教材P27例8,王鹏赛跑图

    王鹏400米只用了75秒,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讨论:

    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写出结果?

    [设计意图:第一次实践,学生会发现这道题“400÷75”除不尽(无限小数)。原因是余数25重复出现,商3也重复出现(这里是从十分位起一个数学重复出现)所以永远也除不完,商的最后只能用省略号表示。学生第一次真正体验了在小数除法中商出现“循环”的现象,初步形成“循环小数”的概念。]

    2、第二次探究实践

    用除法竖式计算:

    28÷18=78.6÷11=

    讨论:

    实践后,你有什么发现?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设计意图:第二次实践,学生会发现第一次实践的结论依然存在,同时发现余数依次重复出现,商也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板书一个数字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

    3、概括总结

    这些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4、提问

    (1)认识了循环小数,看看描述它的这句话,你有不理解或不清楚的地方吗?

    师生共同回顾循环小数的关键词语

    (2)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出理由

    0.37570.417417…3.1616…3.2121213.1415926…

    1.66…5.7234242…

    (3)学生认识了循环小数,也能判断循环小数,现在你能说出具有怎样特征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吗?

    (4)根据这些特征,你能否自己写两个循环小数?在小组中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两次探究实践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循环小数形成的过程,对概念的再次解读,判断实践、循环小数特征的表达与自编循环小数,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循环小数意义的深刻理解,突破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5、自学教材,扩展新知

    (1)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①什么叫循环节?

    ②循环小数还可以怎么写?可举例说明改写的过程。

    ③这样写的优势在哪儿?

    [设计意图: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解决的知识,教师不妨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扶”中有“放”,让学生与教材对话,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用简便方法写出循环小数

    出示上面提问中的循环小数,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表示:

    0.417417…1.66…5.7234242…3.1616…1.1380413804…

    交流,总结得出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的要点:确定数位,划出循环节,书写加点。如果循环节是多位数的,只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加上圆点。

    (3)小组自主活动,每人任意写一个循环小数,组内交流互换,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循环节的概念后,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交流总结,进一步加深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认识与理解。]

    6、回归“循环小数”的本质,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计算:2.4÷3=28÷4=0.75÷2.5=

    讨论:

    (1)、计算所得的商有什么特点?

    (2)、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商会出现那些情况?

    总结:两个数相除,商可能是整数,如果得不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板书整数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这两个概念,学生了解的小数范围随之扩大了,在有限小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无限小数,而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三:优化练习,培养思维

    1、下面哪些小数是有限小数,哪些小数是无限小数?指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并用简便方法表示。

    3.1415926…61.6161…0.1010010001…

    10.7037030.7373

    2、讨论

    下面的等式成立吗?说说你的理由:

    这道题的设计会引起学生们的争论,数学问题越有争论才更能显示他的魅力,学生经历了思辨过程,才会真正发现这两个循环小数的内涵。

    [设计意图:这里的两个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重在概念的辨析和认识的深化。其中第1题渗透了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第2题则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把用简便方法表示的循环小数进行还原,从而发现这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循环小数其实是相等的。

    四:回顾总结提升智慧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师生谈话的形式,让孩子们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最后激励孩子们关于无限小数的知识还有很多,比如无限小数中除了循环小数还有不循环小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找一找这样的数。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入,比如今天是星期几,谁会说?接着说能说完吗?为什么?

    引出: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情况称为“循环”(板书:循环)

    2、初步感知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数学信息,独立列式:400÷75,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3、引出课题。

    追问:像这样除下去,能除完吗?(不能)

    板书:循环小数

    二、互动新援

    1、认识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这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板书:400÷75=5。333……)

    2、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说商的特点。

    78.6÷11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停一停,看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商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3、比较上面三个算式的商,你有什么发现?

    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的第二位起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

    师小结: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循环小数的概念。

    (2)认识循环节,

    如:5.333……的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

    (3)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如:5。333……写作5。

    6.9258258……和6.9 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及自学能力。

    3、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渗透集合思想,进行“对立统一”观点和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1)先听老师拍手:“啪啪啪”,你们会按照这个节奏“依次不断的重复”拍下去吗?

    提问:拍下去能拍完吗

    (2)再听老师拍手:“啪,啪啪”,你们能接着拍吗?

    提问;这样依次不断的拍下去,能拍完吗?再拍下去,还是出现什么节奏?

    教师边板书便叙述:“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也就是“循环”出现、

    (3)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循环”现象、

    生1:;体育课上老师喊的:“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的口令

    生2:太阳的东升西落

    生3:每个星期,星期日为每个星期的第一天,然后循环着日、一、二、三、四、五、六。

    生4:一年之季在于春,每年都循环着春、夏、秋、冬

    生5:火车滚动的声音,“咔嚓,咔嚓……

    生6;人的血液流动

    师叙:看来生活中这种循环现象还是很多的。其实,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知道吗?好,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索发现数学中的循环现象。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循环小数

    1、示例7、例8

    例71÷3例858.6÷11

    师:请左边两排同学完成例7,右边两排同学完成例8,看哪排同学完成的快又好。

    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

    (1)从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计算1÷3时,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3”,余数重复出现“1”

    师追问:商为什么会重复出现”3”呢?(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

    生2:计算58.6÷11时,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27”,余数重复出现3和8

    教师追问:商又为什么重复出现“27”呢?(因为余数重复出现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27”)

    (2)这两个算式能除尽吗?再继续除下去会怎样?(商还是不断地重复出现“3”或“27”)

    (3)1÷3的商重复出现“3”,表示商中有多少个“3”?(无数个)

    那么1÷3的商应该怎样表示呢?(用省略号)

    板书:1÷3=0.33……

    (4)58.6÷11的商重复出现“27”,说明什么?(商中有无数个“27”)

    那么,58.6÷11的商应该怎样表示呢?

    板书:58.6÷11=5.32727……

    2、归纳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

    提问:

    (1)谁能照样子说一个类似的小数

    如:0.61555……2.558558……

    (2)看上面的几个小数,,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在小数的那一部分了?

    板书:小数部分

    (4)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以上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看看它们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从小数部分的第几位起的?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什么?重复出现的数字各有几个?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0.33……从十分位起1个数字3

    5.32727……从百分位起2个数字27

    0.6155……从千分位起1个数字5

    2.558558……从十分位起3个数字558

    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从小数部分的第四位起、第五位起依次不断地重复一个或者几个数字呢?(有)

    (5)那么,“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到底是从小数部分的哪一位起呢?谁能用三个字概括?(某一位)

    板书: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

    (6)重复出现的数字有一个的,两个的,三个的,还有多个的,那么我们就概括成“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板书)

    (7)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中的循环现象了,那么,数学中的这种循环现象发生在什么数中呢?

    板书:小数

    (8)谁能根据以上小数的特征,给这些小数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板书:循环小数

    (9)谁能把教师的板书连起来读一下?(教师边板书边补写“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定义: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像0.333……5.32727……等都是循环小数

    3、理解概念

    提问:

    (!)你怎样理解“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

    (2)你能再说一个循环小数吗?

    (3)判断:下面哪个数是循环小数?那个不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①10.979710.9797……

    ②8.567567……3.1415926……

    ③0.192921.5353……

    ④3.0878.4666……2.142857142857……

    4、循环小数的简写

    (1)师:如果每个循环小数都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吗?(想简写)

    (2)介绍“循环节”

    师: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问:0.333……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几?(3)

    5.32727……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几?(27)

    它们的循环节各是多少?(3或27)

    (4)请同学们说出翻板上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5)介绍简写方法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不循环的部分照写下来,循环的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尾的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小圆点。

    如;0.333……写作

    5.32727……写作

    6.416416……写作

    (6)练习,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循环小数

    1.746746……0.105353……312.222……

    四、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一个小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9.4747是循环小数()

    (3)是循环小数()

    (4)2.07=()

    (5)3.2456456……=()

    (6)循环小数13.243243……可写作()

    (7)>1.333()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原来数学王国中也有循环现象,那就是循环小数(齐读循环小数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6】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意义是什么?相关的知识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知识。

    回顾与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子说明。

    生1:加、减、乘、除。

    生2:列举算式……

    (2)课件出示教材70页1题。

    庆祝“六一”。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运算?

    预设

    生1:我根据第一幅图提出问题,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6+39=65(只)。

    生2:我根据第一幅图提出问题,还要折多少只纸鹤?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20-26-39=55(只)或120-(26+39)=55(只)。

    生3:我根据第二幅图提出问题,一共需要多少钱?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5×52=78(元)。

    生4:我根据第三幅图提出问题,扎蝴蝶结用了多少米彩带?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8×=9(m)。

    生5:我根据第四幅图提出问题,平均每组有几名同学?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6÷4=9(名)。

    (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解答,用课件展示相关算式)

    (3)结合上面的算式,完成下面的表格。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全面,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下表)

    算式

    意义

    加法

    26+39=65

    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120-26-39=55或120-(26+39)=55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1。5×52=78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8×=9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

    36÷4=9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整数、分数、小数运算的哪些意义相同?

    预设

    生1:整数、分数、小数的加法、减法、除法的意义相同。

    生2:分数乘法的意义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种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四则运算的关系。

    (1)陈述加与乘、加与减、乘与除相互间的关系。

    预设

    生1: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整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生2:加法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而减法是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加法和减法是互逆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生3: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把一个数进行平均分,求份数或每份数,乘法和除法是互逆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陈述加、减、乘、除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预设

    生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生2: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生3: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生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生5: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 (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

    3、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须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才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6、我们知道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2、汇报。

    3、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4种小棒)老师准备了这样4根小棒,请你任选3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2)边操作边由小组长负责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

    (3)小组讨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成怎样的关系

    第1根长度

    (厘米) 第2根长度

    (厘米) 第3根长度(最长)

    (厘米) 能否围成

    三角形

    先由小组讨论汇报后得出结论。(出示结论)

    4、验证结论。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P24第2题。

    2、判断如果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①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②用长度为4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③要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还可以是几厘米(讨论后回答)

    7厘米行吗7厘米以上呢

    3、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方法为什么

    强调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总结延升:

    1、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从中你又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展示各种运用三角形图片。生活中有如此多的三角形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就能发现三角形中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