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从三到万课件锦集10篇
  • 从三到万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17

    从三到万课件锦集10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编写好教案需要教师有较为广泛的背景知识和教学经验。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从三到万课件”,要是您需要再次浏览此页请立刻收藏!

    从三到万课件 篇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

    目标②

    〖难点〗

    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

    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

    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此外,检查“预习(4)”主要是为学生疏通阅读障碍和强调课文重点文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附板书一)

    感情[美、喜爱]         感情[丑、讨厌]

    8 对原文的词语改写,要求表达讨厌的感情。

    油蛉在这里([低啼]);    蟋蟀在这里([抽泣])

    有时会遇见([吓人])的蜈蚣;喷出一阵([恶臭])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4、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    景物美,喜欢    百草园是‘乐园’(补充“板书二”)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    喜欢听神秘的故事     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     百草园是‘乐园’”(补充“板书三”)

    5、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附

    板书三)

    语言特点: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6、“部分”小结

    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相关资料 1、云间语文苑: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中基网语文栏目图片资料

    3、课件版:文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三到万课件 篇2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1分钟)

    我会以这样一段话来导入:鲁迅先生一向以“横眉冷对”的形象示人。但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童年就像珍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白云蓝天。鲁迅先生的童年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童年眷恋的“百草园”,来看一看那里会有一番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从鲁迅的固有形象入手,引起学生对鲁迅童年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4分钟)

    我会让学生诵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并找出作者在“百草园”中写了哪些景物,概括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百草园”?

    通过诵读、品读、思考,学生得以明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十多种景物,有优美的植物和奇异的小动物,完全是一个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童话世界。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百草园中的景物之多,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含英咀华(15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让学生对比阅读周作人写的《鲁迅的故家》节选,来看一看同样是写“百草园”,选取的景物也是相同的,两者有何不同,从而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中饱含的深情。

    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得以明确:周作人描写园中景物时像一个科学家一样进行考证和辨析。而鲁迅更像一位画家,不仅使用了具有鲜艳色彩的形容词,还使用了如素描技法一样的表示情态的词,以及生动传神的动词。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的一切都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亮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情态。另外,鲁迅在写景时还使用了很多看似微小,实则意蕴丰富的关联词,可见园中还有无限丰富而蓬勃的生命正呼之欲出,它们让“百草园”成为了一个生命磁场。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写景时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本文饱含的情感。

    (四)有我之景(15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仍然是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景中记事所饱含的深情。

    我会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百草园”中写了如此多的景物,这些景物中有哪些在后文中又一次被提到了?

    学生通过查找能发现一些景物在第九自然段中又被提到了。

    于是,我会让学生结合这一发现,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在写作立场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得以明确:《春》里的景物与作者的回忆无关,没有作者亲自的参与,只是被观察和欣赏的对象,而“百草园”中描写的所有景物都与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并打上了作者的生活印记。与其说作者在描写园中的景物,不如说在细数自己在园中的往事,每一处风景都是一段经历,“百草园”是作者的回忆城堡。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写景时作者立场的不同,体会本文饱含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一座在成人眼中早已荒废的花园,通过鲁迅先生的选景、选词、选事的景物描写,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童话世界”、成为了张扬无限力量与美好的“生命磁场”,更是浸透作者生命体验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世界中,心灵、感官、行动都不受任何约束,“百草园”是一个完全自由的王国。鲁迅先生是在人生低谷时期写下了此文,暮色苍茫中,他怀着一片温情采撷着带露的朝花,走进了儿时那片自由的乐土,为现实中伤痕累累、精疲力尽的身心找寻到慰藉。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提升主题。

    (六)阅读训练(8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让学生欣赏一段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中的景物描写,运用这节课上所学的方法,当堂点评。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是因为它和本篇课文一样,也是一部回忆童年生活的作品,在写法上也有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景物描写赏析策略,尝试应用。并将其作为课后练习,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从三到万课件 篇3

    1.导入新课,了解背景。设计话题由讲述童年趣事导入,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简要介绍《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到了中年才来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更能滋长热爱自然的情趣,有助于作者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和“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去”的恐惧心情的理解。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朗读全文寻找中心句“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和结构,即文章从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乐趣和冬天百草园的乐趣两方面展开。

    3.读文品句,突破重点。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第二段描写百草园景物部分这个教学重点而设计的。通过带着问题读文(听录音)、讨论,品句背诵明确:本段写景的合理顺序,用形象传神的词语来描写百草园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滋味等突出百草园“无限乐趣”,使学生感受少年鲁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爱好自由的性格和情趣。

    4.读文表演,加深印象。百草园的春夏秋三季景色迷人,乐趣无穷。冬季比较无味,大雪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趣味。课文中“雪地捕鸟”片断写得绘声绘色,十分精彩,用词极为准确。在屏幕上显示捕鸟“插图”,请学生上台来表演捕鸟的过程。通过几名学生的不断补充,让学生掌握捕鸟的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

    5.解读语言,体会情感。文章最后一段话是文章难点之一,通过对下面具体的语言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我”被迫离开百草园时的复杂情感。

    (1)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2)两个“Ade”一词的运用,德语中专门指儿童分别时所用。(3)“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一句中所运用的拟人的修辞。

    6.小结拓展。理解课文内容,紧扣“乐园”写出无限乐趣来表达中心思想;在写作知识上,作者细致、有序、动人的景物描写得益于细心观察和精心选用词语。引导学生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结合课文,指导观察方法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2

    从三到万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

    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

    一、通用阅读指导

    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

    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猜测、联想、换位思维等方法,估测本文的写作内容、顺序安排和主要写法。

    2、学生讨论。

    3、归纳结论:

    ⑴从标题上看,作者必须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地点转移顺序来安排写作内容,重点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自的样子和生活状况;两者之间必须安排过渡,过渡段要交代转移的原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可能形成对比。

    ⑵从上面的猜测可以看出,阅读本文,应先从整体上掌握4个问题: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为什么到三味书屋?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课外围绕猜测获得的结论,作进一步深入的阅读,准备下课时交流阅读所得,参与讨论,收获自己的阅读成果。

    从三到万课件 篇5

    学习生活是学生特别熟悉、感到亲切的内容。即便是他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共鸣。七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可谓是十分熟悉的,但却并未对学习生活有真切的体会。本文在锻炼学生默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有所了解,并学习鲁迅先生描写学习生活的写作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使学生通过鲁迅先生的笔墨感受不同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魅力。

    2.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3.体会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以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重点: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相关知识;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文章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导入语: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大家现在欣赏到的歌曲名为《童年》,唱出了池塘边榕树上声声叫着的知了,唱出了操场边秋千上驻足停留的蝴蝶,唱出了孩子贪玩等待游戏的童年。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歌声,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PPT展示题目及作者)

    明确: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明确: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花”喻指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明确:空间转换,文章分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

    (1)根据“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大部分的内容为文章划分段落。

    (2)找出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

    明确:

    (1)1-8自然段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9-24自然段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1和8自然段为百草园部分的起止段,10和24自然段为三味书屋部分的起止段。

    (3)两部分通过第9自然段这一过渡段连接起来。

    1.小组合作探讨第一部分内容,思考:哪句话总领了第一部分的内容?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

    明确:“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总领第一部分;从优美的景物(乐景)、美女蛇故事(乐闻)和雪地里捕鸟(乐事)三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小组合作研讨第二自然段,思考:两个“不必说”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单是……就有……”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及味觉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4.阅读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探讨这一连串的动词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表现百草园确实是儿童的“乐园”。

    文章第一部分写了,通过描写三方面表现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之情。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写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通过描写乐景(优美的景物)、乐闻(美女蛇故事)和乐事(雪地里捕鸟)三方面表现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的方法,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来描写一段你亲自参加过的活动或游戏经历。

    2.预习文章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对比百草园带给作者的“快乐”,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上节课我们借鲁迅先生之笔,穿越到其在百草园的快乐童年,欣赏了百草园的美景,同作者在冬天的雪地捕鸟,听长妈妈讲了美女蛇的故事。转眼间,作者被家人送入了私塾。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一看鲁迅先生在私塾中度过的童年。

    2.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思考:

    1.作者知不知道自己被送去私塾读书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明确:作者并不知道自己被送去私塾读书的原因。可从“不知道”“也许”“无从知道”这几个词看出。

    2.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连用三个“也许是”,构成排比句式,猜测家人送“我”进私塾的原因,表现了“我”对以后不能常到百草园玩耍的无可奈何的心理。

    1.作者是如何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及“我的先生”的?

    明确:写三味书屋环境:第十自然段“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写我的先生:第十一自然段“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三味书屋”的生活?

    明确:问“怪哉”虫;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园里玩耍;师生朗读;上课偷偷玩纸盔甲、画画。

    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捕鸟、美女蛇的故事等,对比三味书屋的生活,从“学习的环境、教书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作一个比较,完成表格。

    本文通过回忆“我”童年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快乐的心理。

    1.朗读并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任选一篇谈谈读后感。

    从三到万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知课文,理解内容,从中了解鲁迅童年的足迹。

    2、揣摩本文语言的准确、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品味语言。

    2、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适当感知即可,无须深究。

    课前准备

    1、读准字音,特别是下列粗点字的音,并且抄写这些词语:

    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倜傥书塾

    2、读顺文章,尤其是引用的古文。

    教学过程

    一、开课导语

    鲁迅先生小时侯,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知道叫什么园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草园”)鲁迅11岁前是在这里度过的。12岁那年他去上了私塾学堂,知道他当时读书的地方叫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三味书屋”)鲁迅在这里度过了6年。人到中年的时候,鲁迅难忘这两段生活,便写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补上“从”、“到”二字)。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的童年,探寻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感知理解

    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答案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大致意思正确即可,不要求完全正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学生可能众说纷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说法)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结合课后练习一,学生分组讨论,不论学生赞成哪一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可以赞成其中一说,如果推翻现成的说法自己重立一说更为可贵。

    (以上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活动)

    三、自主探究

    1、阅读课文,挑选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等,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重点把握住两个自然段(第二段和第七段)里的内容。

    例如:

    写得好的词语:“光滑”,这既写出了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又写出了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写得好的句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子先用两个“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内容上强调了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又遑论其他地方,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写得好的片段:“扫开一块雪,……便罩住了”,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2、对本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是生问生答,生问师答,也可以是师问生答。

    四、拓展延伸

    选取游戏、活动或劳动的过程,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比一比谁用得准确。

    辅助材料:评价鲁迅

    1、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郁达夫)

    2、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郑振铎)

    3、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淹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杨曾宪)

    从三到万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描绘了童年生活和学习的画面。作者用儿童的口吻叙述事物,以儿童的视角反映其主观感受。在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在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在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在严肃的学习中也有快乐。阅读本文,会唤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并生成很多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篇课文,无论是从布局谋篇,还是具体细致的描写等方面有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得法的指导,让学生学友所获。

    本文篇章较长,适合于默读,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在生字词处不必字字深纠,只要能感知文意就可以了。

    这篇文章在绘景和写人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教师也可以以此篇中写景写人的段落为例进行写景写人的专题指导。

    从整套书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上看,这篇文章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读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消除与经典作品的隔膜,进而把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朝花夕拾》这部书上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升入初中第一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文章内容比较丰富,有的部分还比较含蓄难懂,对学生而言,有些难度,但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同时,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教学目的应适中、集中。这个学段的学生还比较乐于交流,因此,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默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圈画重点词、句,对景物描写做出自己的赏析与理解。

    (三)能说出自己阅读时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

    (一)运用默读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二)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五、教学难点

    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补充材料,学习任务单等。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导语: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怀念那童年的美好,如诗如画,如醉如痴,童年真的在渐渐远离我们而去了吗?它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指间轻轻滑落,消逝无影无踪了吗?于是有人感慨:生命中的过往,匆匆地来,然后匆匆地去,如过眼的烟云,霎时消散不见;但是,请大家记住他们(它们),因为他们也曾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某个阶段,哪怕是昙花一现那样的短暂,但那永恒的瞬间却能留给我们无限的怀恋。

    2.出示任务:同学们谈自己童年记忆中那些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以及你现在的感受。

    3.反馈指导:学生谈童年趣事,读书经历和感受,教师也谈自己读书时的经历和感受,帮助学生回忆,唤起每个孩子独特的感受,为后边的阅读教学做好情感地铺垫。

    4.小结:同学们,我们不同时期,不同的家庭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那么,今天我们就跟着鲁迅先生走进他的童年,去见识他儿时“乐园”——百草园和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去探求这位文化伟人的童年世界。

    (二)出示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限定10分钟时间,完成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导语:同学们默读课文,10分钟内读完全文。

    (2)出示任务:要求默读过程中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要求:1.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默读文章,以批注的方式概括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经历和见闻。

    (3)反馈指导: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指导本文些了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生活。在这个乐园中,儿时的鲁迅摘桑葚、听蝉鸣、捉蜈蚣、按斑蝥、爬爬石井栏、看看大黄蜂,还可以间或憧憬着成仙的美好心愿拔起何首乌的根,闲来无事在泥墙根听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抑或是品尝酸酸甜甜的覆盆子,即或是下雪的冬季,也可以在园中拍雪人、塑雪罗汉和捕鸟,还有就是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也与这座百草园有着脱不开的干系。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也可以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等等。

    (4)方法指导: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学会圈点批注关键语句及相关信息。在交流环节,可采用集体口头反馈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文章结构思路图的方式来完成对内容的反馈。

    2.指导品读,走进百草园。

    (1)出示任务:下发任务单,学生自主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作者如何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②百草园里有许多乐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③大家的注意力好像都在于百草园的美景趣物乐事,那美女蛇的传说在文中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呢?

    3.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用批注的方式简练概括出思考的结果。

    (三)学生交流成果,互相补充释疑

    1.出示任务: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交流,互相补充释疑。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交流。

    2.反馈指导:学生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教师调动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阅读和交流中,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对重点段落中的好词好句做圈点批注,或者自由发言,举例说明自己对词句意境的揣摩与理解.教师可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帮助学生理清这段的脉络.最后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关键词复述,直至熟读成诵。

    以下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第①题:作者如何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分析指导:其一,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先写植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描写顺序层次清晰,同时采用排比的形式排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其二,利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从声音角度写蟋蟀和油蛉的叫声,采用动作描写写斑蝥的有趣和偶遇蜈蚣时的惊喜,从形态的角度写木莲和何首乌,采用比喻和对比的写法从形、色、味等多方面写覆盆子……由点映面,写出百草园中景物众多,同时丰富了我儿时的生活,给我带来莫大的快乐。

    第②题:百草园里有许多乐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分析指导:雪地捕鸟的环节最有意思。作者对它的描写很生动,尤其是运用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将“捕鸟”的全过程用一连串的动词详实生动地描写了出来,充满了童真、童趣。

    第③题:大家的注意力好像都在于百草园的美景趣物乐事,那美女蛇的传说在文中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呢?

    分析指导:鲁迅借助这个故事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得百草园更加充满神秘色彩。更重要是的是它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满足了潜存于他们心灵深处的好奇。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欢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这一插话是转描写为叙事,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园一渗入人情,就更具魅力了。

    (四)教师总结,板书归纳

    总结回归整体,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形象一目了然,并突出了“自由自在”的快乐,以便引出下面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分析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延伸思维

    设置思考问题: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人认为和百草园的生活相比是枯燥乏味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尝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思考问题的设置,为下一节课对三味书屋生活的赏析做好了铺垫。

    动笔进行仿写练习: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进行景物描写的练习,并进行交流,将仿写优秀的段落抄在卡片上,办成语文墙报进行展览。

    从三到万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第2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应引导学生通过对留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

    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是融汇在这种学习生活的描述中的`,应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3.关于长妈妈讲的故事、私塾先生读的文章,并非重点内容,点到即可。

    4.本文是学生进入中学所接触的鲁迅先生的第一篇作品。文章篇幅又较长,词汇丰富,需用一课时来简介作者和作品,正字音,释词义。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注字音、释词义,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

    [4] [5]

    从三到万课件 篇9

    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入中学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对他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

    鲁迅姓周,原名樟寿,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师学堂的时候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19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他是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6岁人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教他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寿老师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参加乡试,决定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之久。鲁迅对寿镜吾老师很尊敬,他在南京读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老师。

    自19到1936年,鲁迅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译文、日记、书信等共八百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人民革命事业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了鲁迅的历史功绩,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人《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一、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二、齐声朗读第二段。读后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①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①鸣蝉、叫天子、黄蜂。②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③写的都是动物。)

    4.请同学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

    5.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

    (①先写动物,后写植物。②参考答案: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三、速读美女蛇的故事,读后记住故事情节。老师请一位同学到台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

    1.听后请大家补充或更正。

    2.评议这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

    3.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四、请一位同学朗读描写冬天百草园的内容。

    读后,请另一位同学到台前表演捕鸟的'动作,看他是否体现出一系列的动词。

    五、齐声朗读过渡段。读后,讨论下面问题。

    1.家里人将少年鲁迅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那时却是怎么想的?

    2.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六、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两人一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讨论。

    1.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①拘束人的礼节:拜鹿一拜孔子,拜先生;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③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2.你怎样认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无味?

    (①儿童少年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无拘无束;②三味书屋生活被封建礼教束缚,学的东西似懂非懂,枯燥无味。)

    3.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

    (①方正、质朴、博学;②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③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只剩了回忆的时候(《朝花夕拾》小引)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童年的生活。文中的语言活泼、形象,很值得同学们学习。

    一、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

    二、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作文片段练习。

    1.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从三到万课件 篇10

    1、预习并掌握“攒、拗、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品位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4、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揣摩本文的语言。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1、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正确评价老师。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着重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同学们:还记得第一单元学的一面这篇课文中写的是“我”与谁的一面吗?鲁迅先生给你们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呢?如何对待我们青年的呢?他曾因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快速阅读课文。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是哪段,哪一段是过渡段,请同学们探讨。

    3、合上书回想课文内容:你最先回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你喜欢哪个地方?

    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1﹑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它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乐趣?

    明确:(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2、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1)标出作者所写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2)作者都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地描绘出来的?

    (3)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菜畦、黄蜂、叫天子,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长吟、油岭、蟋蟀,斑蝥,何首乌,覆盆子。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百草园的确是儿童的乐园。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5)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6)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拓展延伸: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3、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这是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

    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5、总结: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实际上百草园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作者却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生动有趣

    正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所以当作者充满感情地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我”渐渐长大了,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感受。

    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开始上学去了。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他在这里怎样生活,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吗?

    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1、学生活动,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4)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为完成上述四题,八人小组展开讨论。

    明确:(1)学生根据第10段的叙述来画。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2)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3)鲁迅对他进行了A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B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4)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1、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你有自己的烦恼吗?把它说出来,让我们来给你化解化解。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试谈谈你的看法

    【从三到万课件锦集10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