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磁场课件(范例15篇)
  • 磁场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17

    磁场课件(范例15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搜索到的“磁场课件”相应资料,欢迎你阅读并分享我的作品希望能传递一份美的力量!

    磁场课件(篇1)

    两条平行直导线,当通以同向或反向电流时,两导线间相互作用

    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可以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磁极和电流都可以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初中主要讲解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周围磁场,本节课继续讨论电流激发的磁场,研究电流激发的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间关系。

    直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都在跟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研究环形电流内部、外部磁感线方向和环形电流方向关系。

    现象:通电后,小磁针会发生偏转,环形导线内部和外部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螺线管通电后,螺线管上、中、下部的小磁针偏转情况。

    磁场课件(篇2)


    电磁场是电磁学的重要内容,它描述了电荷和电流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电磁场对于研究电磁学、电动力学和无线通信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根据标题“电磁场课件”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这个主题。


    一、电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总和。电场是带电粒子在空间中所受到的力的表现,而磁场则是带电粒子在运动中所受到的力的表现。与其他自然力相比,电磁力在宇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电磁波的传播等方面。


    二、电磁场的数学描述与公式推导


    在电磁场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电场和磁场可以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这是电磁场研究的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由四个方程组成,包括麦克斯韦-高斯定理、麦克斯韦-法拉第定律、麦克斯韦安培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这些方程描述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


    三、电磁场的应用领域


    电磁场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能源、医学等许多领域。在电子技术领域,电磁场被用于设计和制造电子元件,例如电路、电感、变压器等。在通信技术领域,电磁场被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在能源领域,电磁场被用于发电、输电和能源转换等。在医学领域,电磁场被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放射治疗等。


    四、电磁场的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电磁场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通常基于数学模型和物理原理进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实验验证通常通过构建电磁场实验装置来进行,例如电场测量、磁场测量和电磁场相互作用实验等。实验结果可以用于验证理论推导,进一步完善电磁场理论。


    五、电磁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场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持续发展。未来,我们可以期望电磁场在无线通信、能源转换、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同时,电磁场的理论研究也将会不断深入,为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电磁场作为电磁学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电磁学和应用领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电磁场的定义、基本特性、数学描述和实验验证等方面的介绍,全面地了解了电磁场的知识。同时,我们也展望了电磁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电磁场的研究和应用将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磁场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管的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方向的关系,总结出右手螺旋定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学情分析

    学生对磁场知识很是感兴趣,在学习了磁场知识以后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的抽象认识更加直观,借助画图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容易接受且记忆牢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奥斯特实验及其意义,通过实验认识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掌握右手螺旋定则。

    【教学难点】

    右手螺旋定则的运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设置

    导入新课:设置情境,问题设置如何收集路面上残留的铁钉等铁磁性材料,教师演示马蹄形电磁铁通电吸引了铁钉后,导入新课。(出示ppt)。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奥斯特实验

    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在我们亲自动手重做这个实验。

    (一)教师活动:在桌面上放一小磁针,小磁针能指南北,在靠近小磁针且与其平行的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如图)

    1、连接电路,检查完毕,观察小磁针在开关闭合前后的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注意观察小磁针在开关断开前后的变化情况。

    1、闭合开关,有电流通过直导线,小磁针会转动,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改变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改变,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生总结: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这个实验最早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做的,此实验也叫奥斯特实验,它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二、通电螺线管

    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一)教师活动:通过奥斯特实验可以总结出怎样的结论

    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电线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

    1、把导线绕在圆桶上,做成螺线管,各圈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很多。

    展示一个螺线管,给螺线管通电,能使小磁针转动,拿一个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移动,观察小磁针的变化。

    2、我们如何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呢

    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观察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用线画出铁粉的形状。

    对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以及前面学过的磁体周围磁场,它的形状与哪个磁体相似

    借助铁粉可以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二)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它也有两个磁极。

    (三)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强弱受什么因素影响,

    通过改进器材转换演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

    B、右手螺旋定则

    (一)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它的两端就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磁极与电流方向有关。

    设计实验:在通电螺线管的外部放一些小磁针,利用漆包线在瓷筒上绕成螺线管,改变电流方向,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二)学生活动:

    1、进行实验:按照课件中的图进行绕线并画出来,给螺线管通电后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归纳分析:当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指向也发生改变。

    结论: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2、学生仔细观察课本17—18图后思考、回答:

    (1)右手螺旋定则定则作用是什么

    (2)右手螺旋定则定则的内容是什么

    (3)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定则的判断方法如何

    师生共同学习判断方法:

    (1)标出螺线管上电流的环绕方向。

    (2)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电流的方向。

    (3)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三、电磁铁

    (一)学生活动:

    实验:将漆包线绕成线圈通电后观察能否吸引铁钉,发现不能吸引,,取一根铁钉插入线圈接触大头针,通电后发现它能够吸引大头针了。断开开关,可以看到大头针又掉下来了。

    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把一根导线绕成螺线管,再在螺线管内插入铁芯,当有电流通过有磁性。这种磁铁就叫电磁铁。

    (二)教师活动:

    1、你能总结出电磁铁磁性的特点吗

    2、展示电磁铁在实际中的应用的图片及视频。

    四、课堂练习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B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C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D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2、一个通电螺线管两端磁极的极性决定于()

    A螺线管的匝数B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C螺线管内有无铁芯D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强度

    磁场课件(篇4)

    一、说教材分析

    1.物理学体系中本章是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基本内容,而本节课是安培力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基础,反应磁场和运动电荷的相互作用,是学生后面了解现代科技回旋加速器,质谱仪,磁流体发电机等的基础,还是力、电、磁综合问题分析中重要的一部分。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涉及洛仑兹力的计算大题,由此,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2.教材结构:分三部分首先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讨论洛伦兹力的方向,这一部分是学生的一个实验探究活动。然后将安培力看作是大量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通过安培力公式导出洛伦兹力的公式,这一部分是学生的一个理论探究活动。最后,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一部分是学生的一个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探究活动。

    教材的这种安排,符合了新课程标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物理学习能连续进行;符合学生的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教材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自觉参与活动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说学情分析

    1.知识与能力基础

    学生已具备力学、电磁学相关知识,学习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即安培力。并且也熟悉一直以来物理学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而且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洛仑兹力的能力基础

    2.思维障碍

    对微观粒子具体运动形态模糊不清,容易导致洛伦兹力大小学习过程产生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洛伦兹力,理解洛伦兹力跟安培力之间的关系。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

    2.了解洛仑兹力公式的推导,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

    3.会运用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分析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并能推导其半径和周期。

    过程与方法:

    1.观看“神奇的极光”幻灯片,复习安培力,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猜想磁场对运动的电荷有洛仑兹力的作用。分析讨论形成洛伦兹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探究洛伦兹力的方向,总结归纳出左手定则,体验研究物理学的实验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比安培力和洛伦兹力,建立电流的微观模型,导出洛伦兹力公式,认识科学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4.分析论证、实验验证,探究微观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及其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实验观察得知洛伦兹力的存在及洛伦兹力方向判定,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由建立模型推导得出洛伦兹力大小的公式,养成严密推理的科学作风。

    3.由推理分析、实验验证微观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及其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树立科学思想。

    教学目标依据:依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⑴、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⑵根据F洛、V、B三者的方向关系,会判断洛伦兹力方向;

    ⑶会计算洛伦兹力大小。

    重点依据:掌握了以上两点,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洛伦兹力,是后面了解现代科技回旋加速器,质谱仪,磁流体发电机等的基础,是力、电、磁综合问题学习的基础。

    2.难点:⑴、洛伦兹力公式的推导;

    ⑵微观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及其规律。

    难点依据:洛伦兹力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是难点,运用已有知识推理分析问题其能力要求较高。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方法为主,辅之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间协作精神,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探究一:洛仑兹力

    1.新课引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观察)

    推理:观赏了美丽、神奇的极光照片,从英国科学杂志《xx》20xx粘4月11日刊登论文讲述了地磁场日益严重的弱化,导致一些人造卫星出现电子故障,引起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普遍关注。在领略奇妙物理现象的同时,引发对环境思考,体会地球的和谐与脆弱,激发保护环境意识。情景史料引入,引人入胜。

    实验探究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

    ①当一段直导线垂直放置在磁场中时不受安培力的作用,当直导线垂直与磁场方向并且通上电流以后有最大安培力的作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

    ②电流是怎样形成?

    ③磁场对这些运动着的电荷是否也有作用力?

    学生猜想:磁场对运动电荷有(无)作用力 验证:演示实验—射线管(激起求知欲好奇心)

    现象:在没有外磁场时,电子束是沿直线前进的,若把射线管放在磁铁的磁场中,电子束运动的径迹发生了弯曲。

    说明:运动电荷受到磁场的作用力-------洛伦兹力。 介绍阴极射线管:

    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在阴阳两极间的高压作用下,使其加速,形成电子束,轰击到真空管中的惰性气体,使惰性气体发光,可以显示电子束的运动轨迹。

    (1) 实验现象:在没有外加磁场时,电子束沿直线运动;如果把射线管放在蹄形磁体的两极间,荧光屏上显示的电子束运动的径迹发生了弯曲。通过演示实验“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让学生确信洛伦兹力的存在,发现洛伦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荷的运动方向都有关系,推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可以依照左手定则来判断。

    实验结论:运动电荷确实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

    (板书):

    一、洛伦兹力——物理上把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概念的强调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 的科学态度

    荷兰物理学家,他是电子论的创始人、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的建立者,并因在原子物理中的重要贡献(塞曼效应)获得第二届(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爱因斯坦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最高尚的人”。

    探究二:洛仑兹力方向(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总结练习)

    提出问题:我们回顾一下电流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安培力方向的判定方法:左手定则。根据上面实验的一束电子流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洛伦兹力又是安培力的微观表示,你能否分析得到一个判断洛仑兹力方向的方法呢? 猜想假设: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实质上就是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力。也就是说洛伦兹力可能与电荷的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判断,洛伦兹力是否也可以采用同样方法。

    实验验证:观察阴极射线的电子流在磁场中的运动,先判断电流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推断得到电子的受力方向。由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方法。 总结练习:今天同学们共同研究得出洛仑兹力方向使用左手可以判定,总结刚才左手判断的方法,就是左手定则,练习教材课后题。

    通过练习提醒学生注意: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既垂直于磁场方向,又垂直于电荷运动方向。即垂直于磁场方向和电荷运动方向所决定的平面。若不垂直怎样,设疑引思考。

    探究三:洛仑兹力大小(建立模型—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建立模型:以上的我们讨论了洛仑兹力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运动电荷的速度方向有关。那么洛仑兹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小组讨论:安培力是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要确定洛仑兹力大小,首先要从微观角度上分析确定电流强度大小。

    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回忆一下:在t秒内有多少个电荷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是什么?

    电流微观表达式:I=nqvs (n:单位体积自由电荷数;q:每个自由电荷电荷量;v:电荷定向移动平均速率;s:导体横截面积。) 载流导线所受安培力:F=BIL (B与I垂直)

    F=(nqvs)BL=(nLs)qvB (nLs为这段导线含有的运动电荷数) 得F洛=qvB (电荷q所受的洛伦兹力) 得出结论:F洛=qvB (B⊥V时) F洛=0 (B∥V时)

    探究四: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引导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思考与讨论:

    1.如何使电子束打在荧光屏A点和B点?

    2.再由B逐渐向A点移动,磁场该怎样变化?(拓展思路)

    研究性学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情形,请同学们自己研究学习(1)B∥V,(2)B⊥V,(3)B与V成θ角,三种情形中洛仑兹力和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

    2、在许多科学仪器和工业设备,例如质谱仪,粒子加速器,电子显微镜,磁镜装置,霍耳器件中,洛伦兹力都有广泛应用。

    3、既然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作功,何以安培力能对载

    流导线做功呢?实际上洛伦兹力起了传递能量的作用,它的一部分阻碍电荷运动作负功,另一部分构成安培力对载流导线作正功,结果仍是由维持电流的电源提供了能量。

    作业、(1)阅读教材信息浏览“地磁与极光”。

    (2)并把P124 1—4做到作业本上。

    六、说板书设计

    3.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一、洛伦兹力

    定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二、洛伦兹力的方向

    1.判定--左手定则

    2.特点:B和V方向不一定垂直,F洛必垂直于B、V确定的平面。

    三、洛伦兹力的大小

    F洛=qvB (B⊥V时)

    F洛=0 (B∥V时)

    F洛=qvBsinθ

    (B与V有夹角θ)

    四、洛伦兹力的应用

    七、说教学效果

    由于这节课有实验、课件等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引导--探究--总结”的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中,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磁场课件(篇5)

    一,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学生的分析

    初四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学生的心智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一分为二去看待,初四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一初二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

    三,教学理念:

    (1)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和谐发展。

    感动不了自己的演员就演不出感动观众的戏,同样感动不了自己的老师也感动不了自己的学生。教师不是千人一面,也都有自己各自的风格。教师的多样性会给学生新鲜的感觉,但是不管是什么风格的教师都要有自身的魅力。一个有魅力的教师首先要品德高尚,业务精通,钻研教材,学识广博,热爱学习和生活,喜欢和学生的交流和碰撞;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不管这位教师是慈爱的还是严肃的,是幽默的还是平易的,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现在很多的教育者都能够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是,落实到实际当中,很多学生依然还是学习的奴隶。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班级教学的模式依然还在,考试和作业的压力依然还在,老师的框框依然还在,学生被逼迫学习的往事记忆还在。如果老师一味做秀,强迫学生非要表现的很活跃,也是不现实的。那些有创造性的学生即便处在填鸭教学中,他们也是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那些不爱思考不爱表现的学生,即便处在民主的环境中,也不愿大胆提己的见解。这不是说课改无益,只是说明了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才是更好的尊重人性。因材施教才是为师的根本。

    教材作为一种学习的必要资源和导航,是人类很好的朋友。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读书千遍,其意自现"虽是一句古话,但是在现代教育中也还是适用的。一些时髦的教育者常常让学生在上查找资源,很少看到公开课中教师让学生看书。其实教师给学习必要的阅读指导恰好体现在对教材的阅读指导上。至于上查找资料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环节。尽管如此,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可以不必完全遵照教材的设计。同时也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深入思考,不去尽信。

    有的教师常常觉得要好好珍惜课堂四十五分钟,一定要尽力多说一点,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诉给学生,这样心理才会塌实。学生探究一节课没探究出个结果来,有的老师就会想这节课上的失败了,还浪费了时间。其实,学生真的学会了多少和老师说了多少是不成正比的。结果并非不重要,但是过程永远是重于短期结果的。过程会有更长期的影响。

    另一种类型的教师会让学生做一切工作。整节课一直是学生在实验,学生在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教师成了大道具,大摆设,调整出一个最美丽的笑容站在一边。做为教育者都很明白这样的课,学生也不是主人,而是主演。这样的课很是热烈,但是不够和谐。

    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和谐发展十分必要。苛求结果不见得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和谐自然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2) 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学反馈调节课堂。

    结构决定功能。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是对教学结果的无形的力量。同一节课,同样的教学环节,将顺序调整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应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本人曾经很地设计了一堂课,后来又听取老教师建议根据试讲的情况进行了修改,觉得设计的比较完美了。正式讲课那天,学生们很紧张,失去了往日的活跃。我依然按部就班着那套几经修改"比较完美"的教学过程,最后的效果是完全背离了我"快乐物理"的初衷。这节课的失败让我知道,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指的就是获得最好教学效果的过程,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体现的也许是教师的理性智慧但是更体现的是临时对教学过程的运筹帷幄。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里重要的一环。好比打铁,高温加热,然后锻打出一个需要的形状来,只有淬火才知道真成败。打铁不是打给围观的人看,而是真的要打出好铁器。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及时的纠错,这样才会让学生从一团混沌中拨云见日,同化知识,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3)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孔子对他的学生有这样的"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做计算,有的学生擅长实验,有的学生擅长作图。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鼓励。一个积极正面的,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4)实验和教学媒体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结论的得来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比如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比如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都需要做实验。教学媒体如实物投影仪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比如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用铁屑排步的形式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效果的。如果没有实物投影仪,那么学生只能是到实验操作台参观一下(容易造成混乱),否则就看不清楚。所以实验和教学媒体都是教学的得力助手。

    (5)给学生以教育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物理的极至是哲学。物理教材中渗透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诸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实践的观点,真理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等。而这些深刻的并不是通过形象的描绘而是通过逻辑思维,通过推理,通过实验的出的。然后这些深刻的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

    寻求科学之路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旨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科学的追求也唤起了人们的蒙昧,激发了人们的情感,使人更加高尚。如果教材中没有教育的因素也不必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但是如果有教育的因素,教师就应该深层发掘,并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

    3。会用安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1。奥斯特实验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安培定则

    难点: 安培定则的使用

    教具: 实物投影仪,奥斯特实验器材,通电螺线管

    五,教学过程

    1)复习:1。电流的效应 2。简单的磁现象

    2)新课

    实验1:使每个同学用一组实验器材:电源, 小灯泡,导线,小磁针,磁铁来做实验。

    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发现:在磁体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

    在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也发生偏转。

    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反向偏转

    也就是说: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给学生讲述简单的物理学史

    在历史上,人们对电和磁现象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认为电和磁互不相关。19世纪初,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认为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相互有联系。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的方法寻找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起初他的实验都失败了。直到1820年4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终于发现通电导线周围磁针的偏转。他看到这个现象后,做过几十个不同实验,成为发现电和磁之间关系的第一个人被载入史册!今天所进行的实验正是当年奥斯特的实验,所以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奥斯特的发现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来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

    实验2:在螺线管的两段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极,它们的极性可以从实验中小磁针的指向来确定。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安培发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手来表示,这就是安培定则。

    你们也来试试,看看能不能找出这种方法!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3)反馈:

    4)想想议议:如果条形磁铁磁性减弱,你能用电流来使它加强吗 应该怎么办

    5)

    六,教案与板书(略)

    磁场课件(篇6)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

    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1-7的演示实验,提问:

    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

    (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板书:第四节电流的磁场

    一、奥斯特实验

    1.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

    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也发生变化。)

    板书: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提问:奥斯特实验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却轰动了科学界,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看书讨论后回答:

    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2)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后来科学家们又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后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在后来的生产实际中用途最大,那就是将导线弯成螺线管再通电。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按课本图11-13那样在纸板上均匀地撒些铁屑,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纸板,请同学们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并与条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对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提问: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呢?它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

    演示实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请同学们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引导学生判别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再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没有变化,从而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也发生改变。

    提问: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很简便地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呢?同学们看书、讨论,弄清安培定则的作用和判定方法。板书:

    三、安培定则

    1.作用: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教师演示具体的判定方法。

    练习:如附图所示的几个通电螺线管,用安培定则判定它们的两极。

    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按上图将导线在铅笔上绕成螺线管,先弄清螺线管中电流的指向,再用安培定则判定出两端的极性。

    通过以上练习,强调:螺线管的绕制方向不同,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也不同。

    3.小结(略)

    4.作业:①完成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②课本上的练习1、2、3题。

    磁场课件(篇7)

    【设计理念】

    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沪科版九年级16.1《电流的磁场》公开课教案。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入学科教学,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民主性、生成性。以“随堂探究卷”为桥,架师生互动平台,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质性评价手段。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磁体、磁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并会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强弱;初步了解地磁场。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这一抽象概念的思维能力,物理教案《沪科版九年级16.1《电流的磁场》公开课教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磁文明,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介绍我国近代“磁文明的衰落”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知磁场,并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教学器材】条形、U形磁体、小磁针;多媒体课件及相应图片;探究卷等。

    磁场课件(篇8)

    一、电流的磁效应

    说明:人类很早就留意到了电流的磁效应。例如:①一名英国商人发现,雷电过后,他的一箱新刀竟然带上了磁性②富兰克林也在实验中发现,在莱顿瓶放电后,附近的缝衣针被磁化了

    说明:那么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9 世纪,随着对摩擦生热等现象认识的深人,人们逐步相信自然界各种运动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除了表面上的一些相似性之外,电和磁之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深刻的联系?一些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实验中寻找这种联系,就成为他们的探索目标。后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获得成功。1820 年,奥斯特发现:把一根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了偏转,就好像磁针受到磁铁的作用一样。这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个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问: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系呢?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直导线、硬纸板、细铁屑、直流电源

    实验过程:①使直导线穿过一块硬纸板

    ②给导线通电

    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

    ④轻敲硬纸板

    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直线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安培定则,具体内容是:右手握住导线,伸直的拇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问:直线电流的磁场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一系列的同心圆)

    问:这些同心圆有何特征?(内紧外松)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环形导线、硬纸板、直流电源、细铁屑

    实验过程:①把环形导线穿过硬纸板

    ②给导线通电

    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

    ④轻敲硬纸板

    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环形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右手握住环形导线.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圆环中心周线上的磁感线的方向

    问:螺线管可以看成由多个环形导线组成,那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跟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十分相似,如果把它看做一个条形磁体,那如何判断螺线管的N极?(拇指的指向是条形磁体的N 极)

    磁场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容器的连接形式,理解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2.能理解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原因。

    3.电容器混联时,能理顺求解思路,会正确选取电容器的耐压值。

    教学重点

    1.电容器的连接形式。

    2.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3.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原因。

    4.电容器混联时电容、电压、电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2.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原因。

    3.电容器混联时电容、电压、电量的关系。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讲解电容器的串并联关系,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对电容器串并联特点、混联时的计算等方面的理解。

    教学条件

    电容器

    课外作业

    总结电容器的串并联与电阻的串并联的异同点。

    检查方法

    随堂提问

    德育点

    有容乃大,博大胸怀,串联分压

    任务引入

    通过讲解电容器在实际使用时,常常把几个电容器组合起来使用用以满足电路所需要的电容值或耐压值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等效电容量。我们知道,决定电容器电容量大小的因素有 S、d 和 ε。把电容器进行串、并联的时候,总电容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一、电容器的串联

    定义:将几个电容器的极板依次首尾相连、中间无分支的连接方式,叫做电容器的串联。

    特点:

    1.串联电容器时,每个电容器所带电量都是Q,串联电容器组的总电量也是Q,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2.串联电容器的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端电压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注意:串联电容器时,电容器实际分配的电压与其电容量成反比,若只有两只电容器,则每只电容器上分配的电压为: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3.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倒数之和,

    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当两个电容器串联时,其等效电容量为: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若有n只相同容量的电容串联,且容量都是C0,则等效电容量为: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结论:电容器串联之后,等效电容小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这是因为串联后的电容器相当于加大了两极板间的距离,使总电容量减小。

    【例 2.7】  现有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电容器的电容量 C1 = 60 μF,额定工作电压为 50 V,另一只电容器的电容量 C2 = 40 μF,额定工作电压为 50 V,若将这两个电容器串联起来,接在 100 V 的直流电源上,问每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多少?这样使用是否安全?

    解析过程略。

    二、电容器的并联

    定义:将几只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连接在一起,另一个极板也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容器的并联。

    特点:

    1.电容器并联后,电源要给每个电容器充电,使每个电容器的极板上都带有电荷。因此,总电荷量等于每个电容器上电荷量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2. 电容器并联时,每个电容器的两个极板都是与电源直接相连的`,所以每个电容器两端承受的电压都相等,并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3.并联后的等效电容量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认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结论:电容器并联之后,等效电容大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这是因为并联后的电容器相当于加大了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使总电容量增大。

    【例 2.8】  电容器 C1 = 0.004 μF,耐压值为 120 V,电容器 C2 = 6 000 pF,耐压值为 200 V,现将它们并联使用,试求:它们的等效电容量;它们的耐压值;若将它们接入电压为 100 V 的电路中,每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是多少?

    解析过程略。

    注意:在应用电容器并联增大电容量时,任一电容器的耐压值都不能低于外加工作电压,否则该电容器会被击穿。所以,并联电容器组的耐压值应取电容器中耐压值小的那一电压值。

    三、电容器的混联

    定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电容器进行连接时,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连接方式,叫做电容器的混联。

    【例 2.9】   如图 2-63 所示,C1 = 120 μF,C2 = 40 μF,C3 = 80 μF,电容器 C1、C2 的耐压为 50 V,电容器 C3 的耐压为 60 V,试求:等效电容量;最大安全工作电压。

    解析过程略。

    任务小结

    回顾本次任务所学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

    学习评价

    让同学独立完成学后测评试题,检验同学掌握情况,并计入平时成绩。

    课后作业

    1.简述电容器串联的特点。

    2.简述电容器并联的特点。

    3.说一说电容器串联和并联后总电容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后记

    1.首先组织学生复习电容的决定性因素,知道电容大小与电容的正对面积和距离有关,并复习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的变化。

    2.串联电路根据电荷量量相等和分压推导电容的计算公式,并联电路则根据电压相等和电荷分配推导并联等效电容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实在太差了,等效代换、等式约分这些初一甚至小学就掌握的技能都很生疏,只好把电工上成数学了。老师引导着做完了串联电路,然后学生自己再推导一次,效果好了些。然后并联的推导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

    磁场课件(篇10)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乐于动手动脑,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的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1、复习回顾:

    (1)自然界中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金属容易导电的原因?

    1、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老师:首先,我们共同认识电学器材:电池(有正负极),开关,小灯泡,导线,接线柱。

    下面,拿出桌上的电学器材,小组合作探究:看那一组最先使小灯泡亮起来? 在实验的过程中:禁止用导线把电池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思考: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 学生:有电,有电流,有电池……

    老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流过小灯泡,那么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让学生观察车流,人流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车流、人流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车流:许多小汽车朝一个方向开,就形成了车流;

    老师:也就是说,小汽车的定向移动形成了车流,人的定向移动形成了人流。

    那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呢?

    1、电流:

    演示实验并播放动画:(1)、开关断开时,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做无规则运动,小灯泡不亮,电路中无电流;

    (2)、开关闭合时,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做定向运动,小灯泡亮了,电路中有电流。

    老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金属导体中电流时如何形成的? 学生: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老师:也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板书)

    那么我们的电流也是有方向的。

    在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板书) 播放动画:思考:电流的方向和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2、电路的构成:

    老师:像刚才你们把电学器材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

    看看如何正确连接电路:首先,开关断开,我们沿电流的方向连接,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

    这个电池,它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为电路提供电能,我们把像电池这样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像发电机,蓄电池都是电源。

    再看小灯泡,它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消耗电能,我们把像小灯泡这样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式能的装置叫用电器。像电铃,电动机,洗衣机,电脑等都是用电器。 (1)、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可以通过的路径叫电路。 (2)、电路的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3)、各部分作用:

    老师:将电路中的导线拆掉,重新按正确的方法连接。

    1、改变电流的方向,小灯泡的亮度变了没?

    2、将小灯泡改用发光二极管,改变电流方向,你发现了什么?

    3、将发光二极管改为小电动机,改变电流的方向,你发现了什么?

    4、电路中能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演示小电动机:改变电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1、电流的方向对小灯泡亮度不影响;

    3、电流方向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改变。

    3、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电路是连通的,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能够工作。(实验演示) (2)、断路:电路中某处被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实验演示)

    播放电源短路的危害。 演示小灯泡短路实验。

    4、 电路图:

    老师:我们直接画实物图比较麻烦。我们用符号代替电路元件就简单多了。

    我们共同电路元件的符号。(PPT) 老师补充两个:电铃和发光二极管的符号。

    (1)、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2)、画电路图的要求:

    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相应的电路元件(不要独创) 作图时要横平竖直,不交叉的导线不要交叉连接;

    整个电路图布局要合理、简洁、美观、尽量画成矩形。

    6、巩固练习:(PPT) (1)、正电荷或负电荷做定向移动时就形成了电流,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___极流出,经过_________,然后流回________ (2)、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提供电能的_____、消耗电能的______、控制电路通断的______和提供电的流动路径的______四部分组成的。

    磁场课件(篇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实验设计方案,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突出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两个环节)。

    2、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共同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1、探究煤油加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过程,研究电流做功快慢与电压和电流关系。

    2、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3、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教师演示器材: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PPT一个,演示电路板一块。

    学生实验器材:(每实验小组一套)学生电源一台、不同阻值的电阻丝若干根、学生电压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温度计一支、煤油、带开孔橡皮塞的瓶子一个、天平一台、线夹和导线若干、停表一只。

    复习提问:

    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2、电流通过洗衣机半小时做功18000焦;电流通过电车2秒钟做功1200焦。问:电流通过洗衣机和电车时哪个做功多?哪个做功快呢?

    通过计算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比较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由此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电功率)

    电功率:

    (3)公式:P=W/t(定义式) (其中:P―电功率,单位:瓦;w―电功,单位:焦;t―时间,单位:秒。)

    (4)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千瓦,符号是“kw”。 换算关系:1KW=1000W

    [猜想与假设]

    [教师]根据上一节探究结果,请你猜想一下,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由电功的`计算公式,有部分学生很快就会想到P=W/t=UIt/t=UI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上一节“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探究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分小组设计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分析:由P=UI可知需要测量P、U、I三个物理量。U、I直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而P要间接测量。而P=W/t中的t可以用停表直接测量,由于煤油增加的内能是从电转化来的,所以电流所做的功W只能间接测量煤油吸收的热量得到。即W=Q=cm(t2-t1)。从而设计出实验电路和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注意事项:首先要用天平测出瓶中煤油的质量,在闭合开关之前要读出插入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t1,在闭合开关的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并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约2分钟左右按表停止计时,此刻观察温度计,待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t2。然后多次改变电阻丝的阻值,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并收集数据。这一系列的工作均需要和同伴合作完成。

    [分析与论证] 煤油吸收的热量由Q=cm(t2-t1)计算出来,再用P=W/t=Q/t计算出电功率,比较各次实验得到的数值,看P和U、I有什么关系?建议学生用加减乘除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实验数据,首先用加减法,但U、I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减;再用除法,由于是U/I电阻,I/U是电阻的倒数,故相除不是电功率。最后用乘法计算出UI的值,并与P进行比较得出P=UI。

    [实验评估] 学生交流实验得到结论后,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谈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由实验数据不一定会得到P=UI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玻璃瓶和空气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实验仪器并非精确;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天平读取的数据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

    (6)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 让学生推导电功单位KW・h和J的关系: 由P=W/t得W=Pt=1000W×3600s=3.6×106J 由P=W/t=UI可知单位关系:1瓦特=1焦/秒=1伏特・安培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注意:每个用电器的P额只有一个,而P实有无数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灯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实际电功率越大。

    常用电器的铭牌标志:

    教师出示“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说出上一些电器设备的铭牌标志的意义。如电灯泡标有“PZ220-25”;电烙铁标有“360V、1000W”;电能表标有“10A、3000r/KW.h”各表示什么意思?。

    例题讲解:

    例:将“PZ220-60”的灯泡分别接入220V和200V的电路中,求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以及对应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由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有哪些?待求物理量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求灯泡的电阻:

    方法一:由P额=U额 I额,得 I额= P额/ U额求出I额,再由欧姆定律推导式R=U额/I额求出电阻

    方法二:把欧姆定律代入功率公式,由P 额=U额I额=U2额/R 得R=U2额/P额求出电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求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当灯泡接在220V电路中时,P实1=P额=60W 当灯泡接在200V电路中时,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方法一:先根据I实=U实/R求出I实2,再根据P实2 =U实2 I实2 求出P实2

    反思: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由什么条件决定?为什么中要指明灯泡工作时的电阻?解题时为什么要假设灯丝的电阻不变?

    巩固练习: 将一盏电灯接在电压是220伏的电路中,通过灯泡的电流是68毫安,这个灯泡的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通电100小时,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合多少千瓦时?

    磁场课件(篇12)

    教学目的:

    2、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3、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尝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老师讲解,弄清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理解安培定则

    教学过程:

    磁感线有以下特点:

    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各点磁场强弱,磁感线在某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也是小磁针在该点的N极指向

    1、引入新课:磁铁能够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和磁有许多相似之处,电流是否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

    磁场课件(篇13)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张阿尔法磁谱仪的照片,因为学生没有见过所以给学生一疑问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把学生从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将学生引入新课的轨道。从国际空间站上有中国科学家研制的永磁体系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磁场分布的兴趣,很自然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磁体以及他们周围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使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所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磁铁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条形磁铁,T行磁铁和U型磁铁这些名词并不陌生,通过图片给学生介绍生产生活中用到的各种磁体,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变压器的极大兴趣 ,激发出学生对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感性认识,使本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曲折的、充满矛盾的、活生生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不是平铺直叙、垂手可得。对于磁场,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学习电场的时候是如何用电场线来描述电场强度的,这个时候让学生思考一会在找学生站起来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补充

    与完善。在此,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把学生回答的内容写道黑板上。

    过度设问: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引导出电磁学的一系列新的发现。那么电流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通过看书也能回答上来,但眼神中明显流露出不确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在实验之前,老师要带领学生看一下桌子上面放有哪些实验器材,并且教师用一套器材简单的给学生演示一下,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能更快更好的探究。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时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动手欲望,迫切的想利用眼前的实验来探究结果,引起猜测、探究的强烈 愿望,使学生思维由置疑到质疑,达到学生思维的最优化。

    实验探究学生亲眼看到细铁屑反映了直导线磁场的分布:简单介绍实验器材,提出实验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了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个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学生思维的源泉。教师要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试探性的问题,可使学生学习的新知和原有的经验结合,利于知识的建构;过渡性问题,能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学生的思维有连续性,不致造成思维的混乱。设置总结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解出正确答案,还知道了答案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归纳能力;发散性问题,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知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以拓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记下了电流的方向和磁感应线的方向,你们想过没有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社么联系?要求学生推测并说出推测根据。面对问题学生展开了思考、猜想、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由于学生想法并不一致,很自然产生了动手探究,一见分晓的愿望,这时教师带领学生演示,同学们纷纷伸出自己的小手跟着老师比划起来,结果很明显。老师这时提出第二个问题:既然大家知道了电流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之间的关系,那么你能不能画出来呢?这就引发第二轮的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变压器的可能的工作原理。

    在丰富有趣的实验中,新旧知识得以重新整合,学生对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认识更完整、更清晰、更深刻。在这边还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环形导线,为下面讲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埋下伏笔。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环形导线的磁场分布规律,这个探究过程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通过前面通电直导线的探究学生可以自己独立的探究环形导线的磁场分布规律。

    通过实验学生得到了环形导线磁场分布的规律,至此班级气氛异常激动,喜悦之余,至此也未下一节讲解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前面的研究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模拟磁感线的分布情况,我们能否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用磁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对磁场进行研究了。这就是一种磁传感器,可以测出的是沿其轴线的磁感应强度,并且还能大致确定磁场的方向。现在我们就用它来测量通电螺线管内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运用传感器把信号输入电脑这是很方便的办法,这也是区别与实验探究的更快捷的方法,学生要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这对于学生实验方法的提升也是个帮助。

    这节教学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知识结构“磁感线”、“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环形导线周围磁场分布”,“安培定则”,“用传感器探究磁场”安排合理。2、教学方法多样,有集体教学、个别提问、小组讨论等;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有设问、创设情景引发问题,以探究为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丰富激活课堂。3、教学特色:紧紧抓住主题、牢牢吸引学生,注重知识的温故而知新,包括提出问题能力、理论推断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堂和谐有序、思维活动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意识强,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亮点之处:1、大胆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规律。2、整节课放的比较开,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充分得到了体现。不足之处:时间上有点紧,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够充足。

    磁场课件(篇14)

    一、--思想

    “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本节课的--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采用“类比”的方法,促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中认识“风”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场概念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四、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风力演示仪(自制)、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

    【问题导引】: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

    【实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

    【问题导引】: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

    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二)新课教学

    【问题导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

    结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直接观察。

    【问题导引】:看不见摸不到的现象怎样研究呢?

    【实验演示】:拿出风力演示仪,引导学生研究怎样确定是否有风、各点风的方向。

    【问题导引】:你能否把风力演示仪中的风的状况描述出来?能利用图表示更好。

    结论: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风的状况,每一根曲线的方向都代表风吹动的方向,在一些漫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方法启迪】:如果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能够对某些对象施加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象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事物。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磁场能够对磁针发生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磁针来认识磁场。

    【实验演示】:把磁针放在磁场中的a点,观察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在a点放置不同的磁针,观察磁针的指向。

    【问题导引】: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结论:我们发现:磁场很有“个性”,它把放在a点所有磁针的n极都“吹”向同一方向(见图1)。

    【方法启迪】:如果风把纸片吹向东方,我们就说风是向东吹的,同样,放在a点的磁针n极都被磁场“吹”向图示方向,在物理学中就把这个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问题导引】:我们利用磁针确定了a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b点、c点的磁场方向又如何呢?

    【实验演示】:在磁场的b、c点都放置磁针,观察磁针n极所指方向,每个磁针都显示了该点的磁场方向。

    【问题导引】:怎样让磁针更小,显示的点更多呢?

    【实验演示】: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观察铁屑形成的图案。

    【方法启迪】: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被磁化成一个个细小的磁针,磁场“吹”动每个铁屑的n极,形成了奇妙的图案,这和风吹落叶的景象多么相似呀!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铁屑排列的图案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表达出来,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条形、碲形、同名、异名)

    【问题导引】:观察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结论:从n极出发回到s极等。

    【问题导引】: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你能说出地球的南磁极在哪里吗?

    介绍地磁场、磁偏角、沈括的贡献。

    【问题导引】:你认为地磁场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略)

    2.方法概述(略)

    (四)巩固练习(略)

    (五)作业

    思考题:在物理学中,把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如果我们把s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本课中的哪些说法会有所改变?你能否按着新说法把这节课重新讲述?

    (六)板书设计(略)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展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如对生活中“风”的研究。另一条主线是物理场景的展现,对磁场进行研究。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是后一条主线“迁移”的素材,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磁场课件(篇15)

    由于我连续几届一直带高三年级,这次轮下来从高一年级教起,对于一些我比较陌生和没有把握的实验,我在课前都要反复做,以达到最佳效果。而我在《磁场》教学的第一节课上,做书本上第81页的一个演示实验时出现了备课时没料到的问题,这个演示实验过去做得很顺利,我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地方会出现问题,所以课前就没有做。

    第一个问题是我将小磁针摆放后,有两个小磁针的指向与其他八个不同。第二个问题是我在放入条形磁铁时,小磁针被吸在条形磁铁上。实验效果不好。

    课下我回来反复进行试,发现放在磁体中间的每个小磁针只要能间隔到4—7厘米之间,两个小磁针之间就不会有影响,它们的'指向很一致。而两端的小磁针的间距要能达到30厘米左右,达不到这个距离你不管怎样放入,小磁针将会被吸在磁铁上。

    经过自己的实验,我知道课上不成功的原因是平台太小,小磁针之间没有拉开距离。我到别处找了一个比较大一些的薄板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第二个班上课,我为了让学生观察的效果更好些,我让学生站起来观察,从上方观察出的效果是最好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感觉到教学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小的细节,如果你不经意都会出现漏洞。

    实际上在很多实验中都是如此,书上只简单的一个图示,旁边是很少的一些文字,而作为授课的教师处理这些实验时你采取的态度不同,你所付出的不同,得到的效果当然也会不同。一些教师上课时不做这些小的实验,这样会节省下一些时间而进行新课,但是学生就少了应有的感性认识,可能会在概念、规律的理解上很费劲,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另一些教师经常给学生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还挖空心思要做好,不论是课上、课下都付出很多的辛苦,也正是这些辛苦付出,使他们上出来一节节引人入胜的好课。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个人同时执教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个班,无论课前怎样认真地备课,讲课时总感觉到天天第二堂课效果要好一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节课后,不管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总结课堂中的一些得失,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进行调整,正是由于这些总结和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这一点之后,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对课堂上的出色之处,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是某个引起了学生浓厚爱好的做法,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内容是否清楚,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们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我们不但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而且还应该找其他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经常性的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让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血多遗憾。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阅,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磁场课件(范例1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