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七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发表时间:2023-12-06

    最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七篇。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七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篇1】

    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同志说得好:“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而且写景细致、有序,极为形象传神。为此,在课文讲读教学中,可采用读文品句赏析、读文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

    “观察欣赏花鸟虫草之乐”部分课文,作者采用一定的写作顺序,着力从色彩、形状、声音、滋味等方面人手进行细致地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百草园趣味所在。在读文中品句赏析能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意会百草园“春”、“夏”、“秋”之乐。

    “雪地捕鸟”的过程运用了一连串动词,这些动词都很普通,但又十分准确、传神地展现了雪地捕鸟全过程,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玩的乐趣。教学中可请学生上来表演一下捕鸟的过程,屏幕上预先播放“雪地捕鸟”的插图,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对照“图”文,进行评论。采用这种教法,既能激发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加深印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篇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a)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b)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 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

    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提问: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引导:百里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1]有趣的动植物(2) [2]神奇的传说(3-6) [3]雪地捕鸟(7-8)

    引导: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作者笔下的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也是充满新奇新鲜的读书乐趣的。文章虽先后写了两种不同生活,但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前后一致的,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读书成长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①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这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①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讨论并归纳:莱畦,石井栏。

    ③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板书)。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④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2.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板书)。(找出色、形、声、味及春、夏、秋景的词语)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⑤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板书)。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⑥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板书)。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⑦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①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这节的难点问题)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⑷课文第7、8段这两段写了什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③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范文相关文章内容就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范文

    2.初中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范本

    3.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范文3篇

    4.小学六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选教案

    5.初一语文知识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答案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赏析

    8.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范文3篇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篇3】

    〖教学重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重点讲解第二段写景的精彩之处。

    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也是充满新奇新鲜的读书乐趣的。文章虽先后写了两种不同生活,但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前后一致的,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读书成长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这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2、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⑴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⑵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讨论并归纳:莱畦,石井栏。

    ⑶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讨论并归纳: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板书)。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⑷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讨论并归纳: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2、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板书)。(找出色、形、声、味及春、夏、秋景的词语)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⑸提问: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讨论并归纳:3、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板书)。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⑹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讨论并归纳:4、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板书)。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⑺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讨论并归纳: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⑴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⑵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⑶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这节的难点问题)

    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②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4、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⑴提问:这两段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⑵提问: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讨论并归纳: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⑶提问: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讨论并归纳: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小结: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第2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3、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频道小编推荐: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篇4】

    1、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2、学习借助特定句式,灵活安排写景顺序的结构方法。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别是动作描写),增强语言感受力。

    4、、学习融情于景、结合生活细节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巧用句式安排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两课时(连上)

    一、引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最亮丽的景色。这段时间我们阅读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再现童年生活场景的作品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共鸣,那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学案上的预习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吧?那好,咱们先从“读读写写”累开始,辨字正音,积累词语。

    3、解题:

    文章的标题提示的往往是关键的信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交代地点,提示文章内容,提示文章的结构思路。)

    二、把握思路,品读抒情段

    根据题目提示,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怎么分?(从过渡段入手)

    【屏显第9段】

    探究:这一段属于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为什么?

    提示:1、注意文段中两组句子的形式和内容。wWw.jk251.Com

    “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

    排比句,猜测家里人送我去私塾的原因,同时回顾百草园中种种儿戏,推进情感,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Ade,我的……们,Ade,我的……们!”

    拟人句,视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如朋友,渲染依依不舍的情感。

    两组句子都用反复手法强调突出感情。

    这一段的内容和情感显然跟百草园生活关系更密切,所以分到前半部分更合适。

    学有所得一:结合生活细节,巧用修辞抒发真情。

    三、围绕中心,品读写景段

    1、百草园让“我”如此恋恋不舍,是什么原因?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知道到哪儿去找这句话吗?——开篇总起:“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课前预习要求同学们归纳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展现百草园之乐,那位同学能说一下?

    3、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景物的文字,思考问题:(课后练习四)

    ①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作简要分析。

    要求:动笔在这一段中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朗读背诵并口头分析。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方法),描绘了百草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有所得二:巧用句式安排顺序详略,多角度描写并融情于景。

    四、咀嚼动词,品读叙事段

    1、百草园不仅有丰富的景物,还有神秘的传说,“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作者见过这条蛇吗?那他为什么对这个传说念念不忘?

    由这一传说联想起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绘声绘色,带给“我”惊险刺激的心理体验,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无形中增添了百草园的情趣。

    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雪后的百草园又有什么可乐的呢?

    _______开一块雪,_______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_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便_______住了。

    明确:“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冬季捕鸟的过程,以儿童的眼光,表现孩童捕鸟时紧张、兴奋、惊喜的心理,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学有所得三: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传达情感并突出主题。

    五、小结

    儿时的“我”徜徉在百草园里,享受着生命最初那单纯的快乐。多年后回顾这段生活,作者却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很有意思,其中包含了两种眼光,一种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另一种却是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似乎”表示“从表面看是如此,而实际上并不如此,或不仅如此”,这里有作者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欢乐。

    借用作家曹文轩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如果你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仅是扫视,而是去凝视这个世界,你想想,这个世界在你脑海里会是多么的丰富,何愁写作时没有材料,无从下笔?

    同样,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不仅仅是扫视其中的故事,而是学着去凝视作者的选材、构思、语言和写作技巧,对我们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一定会大有帮助。

    六、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作文教材三,温习今天学过的内容,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完成片段仿写作业。

    2、以《剪一段__________的时光》为题,构思文章,要求在习作中仿照课文第②段安排写景顺序,仿照第⑦段在叙事时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仿照第⑨段在文末结合具体细节抒发感情(可参照范文)。先拟写提纲,周末完成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篇5】

    【教学设想】

    1、这篇经典名作第一次以“成长”的角度选入课本。因此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训练要求,特设计三个主要环节,力求创意: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习得语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思想情感。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人物、把握特色五种阅读方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手法新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对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对先生的评价、中心思想的认识,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可以不必强求一致,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多角度理解。

    【教学目标】

    1、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文章。

    2、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美妙,体味文章圆熟的表达技巧。

    3、结合文本信息和学生自己体验,合作探究,感悟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三味书屋是否有乐趣,第2段美点品评,对美女蛇、私塾先生、三味书屋的评价。

    【教学方法】朗读、品评,及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我国漫长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文豪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鲁迅就是其中伟大中的一位。有哪些同学能将你所了解鲁迅的一切和同学交流一下。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姓周,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二、检查生字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油蛉(líng)班蝥(máo)缠络(luò)脑髓(suǐ)竹筛(shāi)秕谷(bǐ)人迹罕至(hǎn)攒动(cuán)蝉蜕(tuì)书塾(shú)渊博(yuān)人声鼎沸(dǐng)宿儒(sù)盔甲(kuī)倜傥(tìtǎng)

    三、速读,理思路,名内容

    1、怎样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样由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方法是:

    抓文题──明确思路

    寻过渡段──理清结构

    扣“乐趣”──把握内容

    具体分析如下:从标题看出,全文以地点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两部分内容。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9段为过渡段;10~24段写三味书屋生活。“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点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全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读1~8段,说说百草园的乐趣:

    ⑴学生读、圈、议,教师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要语速稍缓,语调柔和,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让学生逐句揣摩和练习)

    美女蛇故事部分,可进行讲故事式演读,读出故事味。前半部分以叙述语气,娓娓道来,后半部分读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的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的叙述语调。

    雪地捕鸟部分,可进行想象性诵读,想象孩子们捕鸟时的紧张等待、充满希望以及小心谨慎的情景,读出欢乐的情趣和迷恋之情。

    ⑵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感受到的百草园之乐。

    可仿照文中句式,如:

    不必说色彩斑斓、明艳美丽的植物,也不必说体态可爱、生龙活虎的动物。单是神秘、奇异的美女蛇传说,就有无限乐趣。

    不必说泥墙根一带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说夏夜乘凉听到的美女蛇故事。单是冬天里雪地捕鸟,就有无限乐趣。

    ……

    3、读10~24段,思考:百草园是乐园,是不是三味书屋就没有乐趣了呢?

    ⑴学生读、圈、议,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分角色朗读询问“怪哉”部分(12~15段)。

    有表情地诵读17~23段。

    ⑵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三味书屋的苦与乐: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的说法有:

    虽有读书、对课不断增加的事实,却也有三味书屋后园无声的“偷乐”;

    虽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愠色,却也有不常用“戒尺”“罚跪”的开明宽容;

    虽有课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读,却也有“做戏”“描绣像”的“相宜”之乐。

    ……

    4、对比默读课文两个部分,比较百草园是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的异同:

    提示: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的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和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是约束儿童天性的私塾教育的片刻“偷乐”;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

    5、师小结:

    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作者通过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这里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而书屋后面的小园、师生朗读的情景、指甲上做游戏、画画儿都给童年鲁迅带来乐趣。

    总之,作者用三味书屋的生活来反衬百草园的多彩有趣,这种写法叫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2、学习借助特定句式,灵活安排写景顺序的结构方法。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别是动作描写),增强语言感受力。

    4、、学习融情于景、结合生活细节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巧用句式安排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最亮丽的景色。这段时间我们阅读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再现童年生活场景的作品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共鸣,那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学案上的预习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吧?那好,咱们先从“读读写写”累开始,辨字正音,积累词语。

    3、解题:

    文章的标题提示的往往是关键的信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交代地点,提示文章内容,提示文章的结构思路。)

    二、把握思路,品读抒情段

    根据题目提示,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怎么分?(从过渡段入手)

    【屏显第9段】

    探究:这一段属于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为什么?

    提示:1、注意文段中两组句子的形式和内容。

    “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

    排比句,猜测家里人送我去私塾的原因,同时回顾百草园中种种儿戏,推进情感,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Ade,我的……们,Ade,我的……们!”

    拟人句,视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如朋友,渲染依依不舍的情感。

    两组句子都用反复手法强调突出感情。

    这一段的内容和情感显然跟百草园生活关系更密切,所以分到前半部分更合适。

    学有所得一:结合生活细节,巧用修辞抒发真情。

    三、围绕中心,品读写景段

    1、百草园让“我”如此恋恋不舍,是什么原因?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知道到哪儿去找这句话吗?——开篇总起:“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课前预习要求同学们归纳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展现百草园之乐,那位同学能说一下?

    3、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景物的文字,思考问题:(课后练习四)

    ①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作简要分析。

    要求:动笔在这一段中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朗读背诵并口头分析。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方法),描绘了百草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有所得二:巧用句式安排顺序详略,多角度描写并融情于景。

    四、咀嚼动词,品读叙事段

    1、百草园不仅有丰富的景物,还有神秘的传说,“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作者见过这条蛇吗?那他为什么对这个传说念念不忘?

    由这一传说联想起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绘声绘色,带给“我”惊险刺激的心理体验,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无形中增添了百草园的情趣。

    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雪后的`百草园又有什么可乐的呢?

    _______开一块雪,_______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_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便_______住了。

    明确:“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冬季捕鸟的过程,以儿童的眼光,表现孩童捕鸟时紧张、兴奋、惊喜的心理,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学有所得三: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传达情感并突出主题。

    五、小结

    儿时的“我”徜徉在百草园里,享受着生命最初那单纯的快乐。多年后回顾这段生活,作者却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很有意思,其中包含了两种眼光,一种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另一种却是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似乎”表示“从表面看是如此,而实际上并不如此,或不仅如此”,这里有作者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欢乐。

    借用作家曹文轩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如果你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仅是扫视,而是去凝视这个世界,你想想,这个世界在你脑海里会是多么的丰富,何愁写作时没有材料,无从下笔?

    同样,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不仅仅是扫视其中的故事,而是学着去凝视作者的选材、构思、语言和写作技巧,对我们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一定会大有帮助。

    六、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作文教材三,温习今天学过的内容,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完成片段仿写作业。

    2、以《剪一段__________的时光》为题,构思文章,要求在习作中仿照课文第②段安排写景顺序,仿照第⑦段在叙事时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仿照第⑨段在文末结合具体细节抒发感情(可参照范文)。先拟写提纲,周末完成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教法学法:

    自读法,合作探究法,赏读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填空:鲁迅(1881--1936),原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 。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本文文体属于。

    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luò)攒( cuán)珊瑚( shānhú)高枕而卧(wò)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臃肿(yōngzhng)陌生(mò)鉴(jiàn)赏人迹罕至(hǎn)蝉蜕(tuì)人声鼎沸(dng)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三、感知课文

    (一)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文章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生活。

    ⑴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⑵百草园中的无限乐趣。

    ⑶离别百草园

    ⑴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

    ⑵写“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第二部分:回忆在三味书屋的经历。

    (二)整体感知,思考

    1、结合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百草园(1—8)三味书屋(10-24)

    3、第九节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4、百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有趣的动植物神奇的传说好玩的雪地捕鸟)

    5、作者写到了三味书屋中哪些人和事?(寿镜吾先生询问“怪哉”园内偷玩课堂游戏、画画)

    6、文章第一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第二课时

    四、赏读课文

    (一)片段欣赏一

    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以下角度赏析

    1、写景的过程中采用了何种句式?

    2、描写哪些景物?

    3、写百草园的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景,试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4、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的顺序?

    5、描写的过程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6、描写过程中采用哪些修辞手法?

    ⑴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⑵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⑶从描写的景物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⑷从观察的角度来看,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有好吃的(味觉)有桑椹,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难怪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⑹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作者把百草园描写的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小结收获

    1、句式巧妙,方能有面有点、重点突出;

    2、观察有序,方能行文有条不紊;

    3、观察细致,方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

    4、描写角度多种多样,方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精心遣词,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方能使行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6、描写中应该渗透自己的感情,方能以情动人。

    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二)片段欣赏二

    阅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从以下角度赏析

    1、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

    2、说说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3、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4、在上面一系列动词任选三个并加以其他动词叙述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

    5、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段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表示捕鸟动作的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支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系撒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牵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啄,、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对闰土父亲的描写中,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作者怎样描写捕鸟的?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写捕鸟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白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快乐。写出了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

    手法及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第九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九自然段中三个“也许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删掉了这些词语以后,句子的意思完全变了。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如果删掉,则由无法肯定变成完全肯定了,这违背作者猜测的`原意,也不能表达“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私塾的反感。

    第三课时

    五、研读第二部分

    1、关于寿镜吾老先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2、三味书屋的教学教育情况

    先要行拜师之礼;

    上课时,单独上生书;

    课程只有读经、习字、对课;

    教材晦涩难懂;

    体罚学生:打手心、罚跪。但先生不常用,通常不过瞪瞪眼而已;

    学生问问题,先生不予回答。

    3、三味书屋教学宗旨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4、三味书屋教学内容

    “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大意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的)

    “上九潜龙勿用”大意是:“上九”即初九,“潜龙勿用”即龙德而隐。意思是说,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是宣扬消极避世人生态度的)

    六、分析探究

    人物探究一

    课文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并从文中找出你的说法的理由。

    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天真、烂漫的孩子。同时,“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求的精神。

    人物探究二

    从文中可以看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并说说你的看法的理由。

    信服、敬慕、爱戴先生。称赞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和开明。

    对先生既有信服、敬慕、爱戴之情,也有对其教育教学不满之处。

    问题探究一

    作者将百草园描绘成了自己儿时自由、快乐的乐园,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到底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能够说说作者在这部分文字中所表达的感情吗,并告诉大家你所持观点的理由。

    三味书屋生活同样充满了乐趣,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味书屋生活枯燥无味,表达了作者对其不满,甚至有厌恶之情。

    问题探究二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下面是三种不同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并说说你赞成的理由。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尤其是从文中对先生的主要感情来看,还谈不上批判。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从作者对先生的感情和三味书屋儿童生活的描写来看,似乎最为合理。

    七、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八、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七段。

    2、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模仿课文第二段,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写景文章。

    【最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七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