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古诗风课件(收藏十二篇)
  • 古诗风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19

    古诗风课件(收藏十二篇)。

    学生们要想在课堂上过得生动有趣,就需要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的课堂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点内容不会被漏掉。如果你需要借鉴好的教案课件,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你找到了多种关于“古诗风课件”的相关信息。阅读完之后,如果有所感受,记得将本网页的地址收藏起来,方便随时阅读或分享给他人!

    古诗风课件(篇1)

    一、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自读解惑。

    (一)自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三)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月落乌啼江枫霜满天

    渔火钟声客船寒山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选择板书。

    如:惊叫的乌鸦满天的寒霜孤零零的客船悠远的钟声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如: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漂泊夜开始了。

    月亮落下,满天寒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寒冷的画面,暗示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夜的寂静、凄凉。

    江边的枫树、孤独的客船,隐约的古寺:显示出停泊之地偏僻荒凉。

    引导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音乐渲染、感知意境。

    师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的几棵枫树,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寒山寺……

    学生在音乐中诵读。

    师提问:读诗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这一夜景物的变化,游子一一看过,想想这夜他该是如何度过的。

    (从天黑到夜半再到下半夜,游子看着江边景物的变化,听到了乌啼钟鸣,彻夜难眠。)这是为什么?(因为“愁”)

    师:诗人张继怎么了,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他看看江枫,看看渔火,愁什么呢?你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而愁?

    生:可能是他离家久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可能是他外出游玩,碰到不顺心的事了,比如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可能是他孤零零一个人,很寂寞。

    师:那么他是睡不着觉才听见钟声,还是钟声使他愁了?怎么理解“对”字?他面对的是什么?和他做伴的是这个“愁”字。究竟为什么呢?

    课件播放补充资料,学生配乐轻声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文那么长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一边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睡眠》

    待学生自由读之后,指一名读书较好的同学读这段资料。

    师:他落榜了,于是凄凉的深秋夜景和痛楚的内心愁绪造就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最后写“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想表达什么?

    生:孤寂的、寒霜满天的夜晚,除了几声乌啼,静悄悄的,使诗人本来感到孤独的心更孤独了,所以他难以入睡。现在听到远处传来寒山寺的钟声“当——当——”就好像撞击在他的心坎上,他越发孤独苦闷了。

    师:是啊,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乘一叶小舟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渔火,还有寒山寺的钟声,就成了这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请大家一起背诵!生背诵古诗。

    师: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那金榜状元是谁已无关紧要,真正被我们记得的是张继以及这首闻名中外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暂且告别这位失意的人,离开枫桥。要知道,就在张继寂寞忧愁之时,有一个人早已兴奋地来到庐山脚下——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

    古诗风课件(篇2)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效果较好。

    古诗风课件(篇3)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跟读。

    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春望》触景伤怀、忧国思家(忧伤)

    《泊秦淮》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悲怆豪壮)

    《过零丁洋》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古诗风课件(篇4)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三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绽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三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植物的古诗。

    板书:

    《早梅》

    ………白玉条

    似玉

    ………傍西桥

    不知……花先发

    如雪

    疑是……雪未消

    古诗风课件(篇5)

    29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板书:

    乞巧

    乞—气

    宵—霄

    课后反思

    1、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

    2、未有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

    古诗风课件(篇6)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深度挖掘文本内涵,针对性布设训练内容,强化学生个性学力塑造,让学生在品读中感知文本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实现语文认知的健康成长。

    一、更新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不妨从几个方面给出考量,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激发效果。首先,可以播放一些传统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其次是音乐伴奏下的古诗名句教学,增加文学色彩,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故事、名人传奇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望江南》学习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曲《阳关三叠》,并吟诵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师发动学生诵读《望江南》,并展示诵读效果。学生在音乐中展开准备,很快就找到节奏感。学生诵读情绪、节奏把握都有明显提升。为丰富学生认知效果,教师发动学生搜集思念方面的古诗句,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很快就给出一些经典名句:“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表现都给出肯定评价,学生个性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认知自然丰富起来。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曲,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由古诗名句引导,将学生带入特定情绪之中,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诵读训练,学生学习逐渐找到切入点,感知进入佳境。最后让学生搜集相思方面的古诗名句,给不同群体学生都带来思维启迪,拓宽了学生学习视野。

    二、个性引导,提升学生阅读频度

    古诗文教材内容中包含众多传统文化因素,为不同群体学生带来丰富学习契机,教师要深入古诗文教材之中,利用不同群体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古诗文学习,也可以收到良好启迪效果。

    《出师表》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诸葛亮的相关信息,学生都准备非常充分。课堂展示时,学生信息储备非常丰富。有传说故事、有人物传记、有历史史料,特别是民间传说,将诸葛亮神化了,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感兴趣。有学生讲述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精通兵器阵法。传说他的八阵图相当厉害,这是诸葛亮对付曹魏的重要武器。这个八阵图,其实是诸葛亮一种操练步兵战车搭配的方法,就是让步兵在战车周围,以乱石堆成石阵,按照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据说可以挡住精兵十万。这个八阵图是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与周易是分不开的……还有学生讲述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

    诸葛亮是传奇人物,民间传说众多,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顺利切入,并在信息整合展示中形成了多元认知。

    三、创优训练,实现学生认知成长

    古诗文学习时,教师以学生个性学习基础为教学设计点,利用多种训练形式,展开个性教学引导,也可以给不同群体学生带来更多认知输入机会。利用表演形式展示文本、筛选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对文本展开赏析,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全面掌握古诗文内涵创造机会。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大多对故事情节非常熟悉,教师这样设计:《愚公移山》具有神话色彩,而且充满浪漫主义情调,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寓言故事重点是阐述一个道理,联系已经掌握的寓言故事,说说这样设计的作用。我们生活中要遇到很多事情,往往一个寓言故事就可以我们茅塞顿开,你能找出具体的实例吗?学生依照教师训练设计展开热烈讨论。特别是针对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探究兴趣颇大。有学生说:我性格比较内向一些,情感也比较脆弱,遇到一点小挫折就非常难过。有一次不小心将手机摔坏了,我心疼的吃不下饭,爸爸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我想想也是,既然已经坏掉了,我再怎么难过也于事无补了。也有学生说:我有浮躁的毛病,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坚持,老师经常教育我要有“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精神,才能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我感觉老师说得非常对,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坚持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

    教师给学生布设训练任务时,具有极强的观照意识。神话、寓言故事等,给不同学生群体带来思考机会,促使不同群体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和体验。

    古诗风课件(篇7)

    中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5月4日(青年节)按照学校安排,我进行了《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本节课我选取了诗歌鉴赏中的一个小的专题――古代咏月诗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及技巧。现结合课前设计、课堂授课及课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下:

    一、说课

    《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有时满怀信心地做了,也拿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对民族学生学生更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根据甘肃省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考试内容,具体到本课的具体复习

    教学目标有二:

    1.了解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学生实际及诗词赏析中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本课的复习重点如下:

    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识记积累,二是讲练结合。因为是专题训练,且复习课堂容量大,为了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制作了导学案。同时为了让听课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并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制作了典雅、优美的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件相得益彰。

    二、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按“积累”、“理解”、“赏析”、“应用”四个环节进行。

    “积累”环节为预学阶段,让学生在课前积累课内外关于写“月”的诗词。课内展示由基础稍差的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诗词由基础好点的学生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环节是把学生积累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诗歌按主旨主要分四类:一是思乡怀人;二是蕴涵边人的悲愁;三是蕴涵时空的永恒;四是喻人事之悲欢离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按主旨将积累的诗词进行分类,并对四种类型中的典型诗词进行适当讲解分析。从而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第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阶段,让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主体部分,计划安排20分钟,对四首诗词(两首课内,两首课外)进行鉴赏,鉴赏的题型包括词句理解、意境描绘、主旨把握、名句赏析、技巧分析、品味炼字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初中诗词鉴赏的所有考点。两首课内阅读计划用时8分钟,两首课外阅读计划用时1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要求其中要用到至少二句古诗词。要运用恰当,情景交融。引导语如下: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三、课后反思

    (一)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1.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反思

    因为是毕业班的复习教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很明确,教学环节也尽量简单,教学方法以讲练结合为主,这样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加大课堂容量。这一点的设计还是较成功的'。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课的时间安排初步设计是,情境导入2分钟。诗词积累8分钟,课内诗词背诵4分钟,课外咏月诗词积累4分钟。理解环节5分钟。课堂主体也就是诗词鉴赏20分钟。应用拓展部分4分钟,课堂小结1分钟。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诗词积累环节略有点拖沓,超过初步设计的8分钟。诗词鉴赏部分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够,上成了习题讲析课,缺乏对诗歌的充分挖掘。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较为出彩的一个环节,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让学生展示,深为遗憾。从整体来看,课堂时间紧张,应在诗歌的选择上再精一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3.对学习效果的反思

    从学习效果来看,本节课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学生积累了至少8首关于咏月的诗文,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并从答题技巧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所以学生的活动不多,只是展示了答案,对于为什么这样做,是怎样考虑的,还有什么不足等等没有进一步去探究。

    (二)对古代诗歌教学的反思

    除了本节课的得失外,在古代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1.重视学生古典诗词的积累

    九年级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但相对诗词积累较少。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不用说诗词赏析了。古典诗词是中学课本中的精华,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课外的诗歌,体会优美的语言,如画的意境,品味诗歌或凝练或间远或含蓄或空灵或雄壮的美,领会诗人的情怀,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古典诗词在中考试卷中以两种课型出现,一是诗词默写,一是诗歌鉴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诗词积累得多的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也较强。而诗词积累较少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可分析的素材,所以一般诗词的鉴赏能力也较弱。所以应引导学生积累古代诗词。根据20xx年新的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古诗文为70首,中学阶段共65首(篇)。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九年级学习紧张,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交流、探讨诗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也就事半功倍了。

    3.培养学生关注意象的能力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通过意象可以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写景诗更是景情境的结合如“唯有南来无数雁,与明月,宿芦中”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人用“南雁”“明月”“芦苇”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而且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是这首诗的关键,对吗?如果不知道“折柳”表惜别怀远之意,就无法回答,由柳想到离别再想到亲人,这样,全诗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情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补充和想象

    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上下句之间有一些跳跃,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之完整。另外,诗歌言简而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五、培养学生模拟再创造的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以上谈到的只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做法。当然,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言风格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二〇xx年五月十五日

    “理解”环节是把学生积累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诗歌按主旨主要分四类:一是思乡怀人;二是蕴涵边人的悲愁;三是蕴涵时空的永恒;四是喻人事之悲欢离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按主旨将积累的诗词进行分类,并对四种类型中的典型诗词进行适当讲解分析。从而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第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阶段,让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主体部分,计划安排20分钟,对四首诗词(两首课内,两首课外)进行鉴赏,鉴赏的题型包括词句理解、意境描绘、主旨把握、名句赏析、技巧分析、品味炼字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初中诗词鉴赏的所有考点。两首课内阅读计划用时8分钟,两首课外阅读计划用时1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要求其中要用到至少二句古诗词。要运用恰当,情景交融。引导语如下: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古诗风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月”的意象;

    2、探究“月”的意象丰富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感知“月”的意象,探究和品味其在诗歌等作品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

    欣赏探究法(即创造气氛,示例剖析;巧妙点拨,启发想象;感悟理解,迁移强化;拓展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以视频导入——

    思考:古代诗人为什么写这么多关于“月”的诗句?

    引出本课主题—解读古诗词中“月”的意象

    一、古代诗词中月的种类

    明月——明月皎皎照我床(曹丕《燕歌行》)

    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瑟琶行》)

    冷月——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缺月——缺月挂疏桐(苏轼《卜算子》)

    钩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

    ……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一)“月”是爱与美的象征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

    (二)“月”是理想人格、高洁情操的象征

    思考:具有“理想人格、高洁情操”象征意义的意象,你还能想到哪些?

    (三)月象征永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月是思乡怀远的载体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月是失意孤寂的载体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节选)

    辛弃疾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问题:在诗人笔下的明月具有怎样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那一轮浸润过唐诗宋词的明月,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正是我们的精神故乡。我们要努力呵护与守候,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也要对夜空里的明月给以更多的关注!

    古诗风课件(篇9)

    《草》是白居易的诗作,你知道《草》的优秀教学设计怎样写吗?

    学习内容:古诗《草》

    学习目标:认、写生字、读、背古诗、感受小草的生命力强

    学习重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习方法:创设情境,集中识字、表演朗读。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预习课文,圈生字,给生字注音,标自然段把课文读通顺。字卡挂图教学步骤: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草》。

    二、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古诗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a“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挂图,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b“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c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 “荣”?

    d“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根。

    四、朗读古诗: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背诵采用多种形式来背诵。

    六、指导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七、课时小结:

    学习了草这首古诗,你们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八、作业设计

    1、填空:野火 ,春风 。 追黄蝶 , 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3、抄古诗

    板书设计: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枯--------------------------------------荣

    (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领导、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鼓励和指导将使我对诗歌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为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上好每一堂的诗歌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回顾这堂课的得与失,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看说读想议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听说读写的几个感官参与绝不能孤立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在看说读想议上有成功之处。

    在插图画面的视觉冲击下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通过看图说话把心中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学生乐说好说;通过所看所想与诗歌进行对照讨论理解感悟,在“春风吹又生”的画面想像中学生的讨论有了碰撞和融合,这体现了议的有效性。

    二、抓住关键字,剖析理解

    汉语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有相互关联的几层意思。诗歌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对每个字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离离、原、岁、枯、荣”的理解,使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三、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诗、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枯”和“荣”的理解与书写,通过画面的直观展示,在说话练习中培养语感,既抓住了识字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所体现的形体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发现不足,奋勇改进

    对一名新教师而言,每堂课中能发现一点不足并改正的话,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我能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少一些紧张,多一些亲和力的话这堂课会更精彩。

    古诗风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阅读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领会改写古诗的技巧。

    2、情感态度方面: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诗歌的情感。

    教学板块一:学文写事

    教学环节一:故事引路,明确主题

    一、提问导入——古诗知识小调查

    1、你能说出几个熟知的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吗?

    2、你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吗?

    3、你能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古诗的有趣故事也不少,来听一个吧!

    二、故事引路

    听故事《解缙的应变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2、请把解缙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3、说说解缙的诗是怎样得来的?说明了什么?

    三、明确主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对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掌握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

    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改写古诗(根据古诗写现代文)

    教学环节二:技法点拨

    环节过渡:要根据古诗写好作文,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读写技巧呢?

    一、读懂原作

    (一)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原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2、要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描写的环境和具体的事物)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阅读

    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练习:

    1、读懂原诗

    2、读改写,大家评:

    (1)小作者写的人和事和原诗里写的相同吗?

    (2)改写的文章比原诗增加了哪些内容?这样增加好不好?

    (3)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改变写法

    (一)改变写法的要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适当补充背景材料。

    适当补充古诗背后的故事,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二)例文阅读

    读《桃花潭送别——改写》,完成练习:

    1、你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2、改写文章里的人称发生了什么改变?

    3、小作者的改写比原诗增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三、掌握改写古诗的步骤与格式

    (一)步骤与格式

    1、改写古诗分三步

    第一步:读。(读懂诗句)

    第二步:想。(想象诗句的环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2、改写的文章有格式

    题目居中不能少,古诗原文要写好。

    下面接着细思考,改写诗句语言妙。

    (出示正确格式)

    (二)读读品品

    欣赏动画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1、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3、诗句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写,写出了这些景物吗?

    4、小作者通过想象,还补充写出了哪些景物?

    教学环节三:积累表达

    一、词语积累

    我们改写古诗要做到:

    忠实原作 用心领悟 反复吟咏 体会妙处

    美妙的古诗让我们

    沉浸其中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 赞不绝口

    二、念念歌诀

    教学环节四:课后体验

    请在课后诵读几首古诗,并选出一首自己最喜欢的。 做个小记录:

    1、这首诗叫什么题目,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和默写吗?

    2、你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吗?你能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吗?

    3、你知道这首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4、你想怎样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板块二:读写拓展

    1、改写古诗的技巧要点是什么?

    2、你在课后读了古诗吗?请给同学们背诵一首吧! 教学环节二:阅读拓展

    环节过渡:为了改写好古诗,我们再来欣赏两篇文章,学一学作者的写法吧!

    一、巧用修辞,描写生动

    认真读《改写〈游园不值〉》,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诗的题目“游园不值”和诗句。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小作者在改写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事?这样介绍好不好?

    3、小作者的笔下“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景色?请从文章里找出

    来读一读!

    二、适当补充,故事精彩

    认真读《黑夜射虎》,完成下列练习:

    1、《黑夜射虎》是改写的哪首古诗?

    2、请简单说说诗句的含意。

    3、小作者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

    4、改写文章与原诗相比,哪些内容是小作者想象的? 教学环节三:写作拓展

    请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温馨提示:

    1、正确体现古诗的原意,不能改变诗句的意思。

    2、大胆想象、适当补充、巧妙修辞、描写细致。

    3、改写文章的格式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流畅,书写要工整干净。

    古诗风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古诗。

    三、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四、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

    古诗风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工作总结之家 www.gZ85.cOM)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古诗风课件(收藏十二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