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古诗所见课件
  • 古诗所见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20

    古诗所见课件。

    本文是栏目小编从网络上认真整理的“古诗所见课件”。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编写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不陌生。在上课时,老师需要依据教案课件进行教学。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不要忘记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古诗所见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三、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四、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⑴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⑵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⑷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

    配乐读;

    竞赛读。

    六、背诵

    七、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________,

    一岁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八、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wwW.jK251.cOm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战背;

    齐背。

    六、拓展

    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

    【教后反思】

    孩子们比较喜欢第一首诗,第一首为五言诗,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难,内容羞涩难懂,只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种有趣的心里变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学的古诗应该通俗易懂或带有趣味性才行。

    古诗所见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

    有得。

    .学会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学习,理解诗题。

    由本单元专题“人间真情”入手,进入送别诗的学习。

    出示第一首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释诗题,理解“之”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理解生字。

    1.指名初读。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诗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难点:西辞烟花

    ①理解“西辞”。

    通过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辞”的意思。

    ②理解“烟花”。

    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4.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三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点体会:离情、深情。

    ①体会“离愁”。

    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

    ②体会“深情”。

    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总结学法。

    (二)学习交流。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点,了解作者、感受深情。

    ①有“送”“西”“尽”“故人”四个相同的字词,但具体含义不同。

    ②了解作者。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③感受深情。

    通过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深情。

    3.配乐朗读。

    三、布置作业

    阅读其他的送别诗,感受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维

    黄鹤楼画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年级:四年级

    整理:印记(三河市皇庄小学 米涛)

    师:咱们准备好了?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吧!刚才背的一些送别诗,在动脑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真情。可以说自古重离别,可以记载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说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让我先来看一首诗,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

    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师:说的真好,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是?

    生:之

    师:“之”是什么意思呢?

    生:去。

    师:是去的意思,还可以说是到的意思。那孟浩然到广陵去了,那谁来给他送别?

    生:李白。

    师:就是本诗的作者,唐朝大诗人李白。

    师:你们知道送别的地点在哪吗?

    生:黄鹤楼。

    师:非常聪明的孩子。那我们先来看看“鹤”这个字。古人啊,将它这样写。我们都知道,右半部分是“鸟”过去呀,人们把长尾巴的鸟叫做“鸟”。我们大家看左半部分,有谁认识这红色的字?(que隺)对了,猜猜什么样的鸟叫 que呢?大胆的猜。

    生:我觉得应该是(……)的意思

    师:太对了,那说到这,你对这个鹤字有什么样的印象啊?

    生:我觉得是既长又短。

    师:既长又短,好像有点不太合情理,是吗?你的意思是什么?

    生:左半部分(……)让它尾巴很长,所以(……)

    师:它的尾巴应该是不长不短。从字形当中我们就好像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它呀确实是一种让人喜爱的鸟。它的鸣叫声震九天,它的舞蹈雅致翩翩,在咱们中国民间早就被定为仙鹤。黄鹤楼就留下了仙人乘鹤升天的传说。诗人最后还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楼,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分别了,那我们再来自由的读一读诗题吧,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好,让我们把书打开。100页,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字正腔圆的读读这首诗?

    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不但字音准确,而且还颇有韵味。我们把这种韵味再来感受一下。

    (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第二句。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第三句。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最后——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富有韵味啊!就这样,我们来自由的练读这首诗吧。

    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好这首诗,那只是刚刚触到它的表层,通过这些诗句,你都了解了哪些诗意呢?说说看,平时你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意呢?

    生:我一般都用一句话中的重点词和重点句来理解这句话。

    师:看样子,从字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就好理解了。好办法,你呢?

    生:还有先把不懂的字都翻译成现代的话,然后再看这句话。

    师:不懂你怎么翻译啊?仔细的说。

    生:。

    师:好办法。你呢?

    生:我理解诗句第一种方法就是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注释的话再看一下注释。

    师:非常好。你还有?

    生:就是先把自己懂得,然后看一下,然后可以再联想一下。

    师:他的意思听出来了吧,谁能再说说,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句的?

    生:(……)

    师:你的方法是他说的这样吗?是呀?其实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意思是说,是把会的先想一想,然后呢上下句联系联系,也许刚开始不懂的,一联系上下句就会了。非常好。有的时候,就让我们来默读这首诗,来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词语之间写批注

    生:(自学)

    师:要不然咱们这样吧,跟你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小组把你不理解的一些地方互相问一问,也许,好不好?

    生:(……)

    师:再大点声,让我们都听清楚

    生:烟花为什么像烟雾一样?

    师: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吗?

    生:(……)

    师:你对自己能满意吗?她的问题是烟花为什么是花,开的像烟雾一般。你怎么理解?

    生:形容花开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烟雾。

    师:花太多,太繁茂了。这回你满意了吧?其实对烟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好了,别的组还有问题吗?你们。

    生:我们没有搞懂什么叫天际流?

    师:这个刚才有的组讨论过了,你们组讨论的,你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天际流,流你应该知道吧。水都是可以流的,天际就是特别特别远,天边。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长江水都往天际那边流了,一直流向了天边。

    师:就是这个意思。不着急,你说的真好。还有问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碧是什么意思。

    师:哦。最后的同学能帮你解答。

    生:碧就是很蓝的意思。

    师:有一个词叫做碧绿,碧极了,绿极了。你说的意思有点发蓝了,碧空就是……

    生:蓝天。

    师:说的多好。好了,没有问题了,是吗?还有问题,你说。

    生:我不太明白西辞是什么意思?

    师:你看看XX马上就举手了,来,请你说吧。

    生: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

    师:你说的真好,孩子,你怎么了解他们两个的地理位置的呀?你怎么知道的?说吧

    生:就是查了一些资料。

    师:他在学习之前就先查的资料。真是个好习惯。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大家来看一下。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广陵是哪里?

    生: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

    师: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

    生:扬州。

    师:他们呀真的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而黄鹤楼在?

    生:西。

    师:广陵在?

    生:东。

    师:也就是西辞的意思应该怎么说比较恰当呢?你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离开西边去东边。

    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烟花,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过吗?

    生:见过。

    师:诗中的烟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意思吗?

    生:不是。

    师: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春色满园关不住。(播放课件)

    生: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两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别了。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别诗诞生了,让我们放声读吧!

    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生:李白在黄鹤楼那块送孟浩然去广陵,第一句就是说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去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是说花开的很茂盛的时候,孟浩然要去扬州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只有一只船在水中,远方蓝天就是没了。

    师:只有一只船在江上行驶,是吗?一直到这只船都没有了,消失了。看不见了。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说,只能看见长江,远看就是天连着江,所以说是天际流。

    师:江水都流向了天边,是吗?说的不错。如果让我们把这个分别记下来,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几十个图板。可是诗人李白用了多少笔墨呢?

    生:28个字。

    师:让我们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领悟,透过这28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了?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生:我感受到李白送孟浩然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还有那种忧愁的思想。

    师:感受得真好,孩子。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种依依不舍的深情呢?接着说吧。

    生:就是我是从后两句诗感受到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有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描写的。

    师: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会感到舍不得。这位同学不仅感受到了,而且还给我们读了出来。谁还想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是从第一句和后两句感受到的李白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因为,我觉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还没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还能回来。

    师:都消失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但也不会只载一只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吗?

    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对孟浩然感情很深,因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视着他,想和他一起去扬州,一直陪伴着他,并没有留意到身边的船。

    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

    生:孟浩然。

    师: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却还长久的驻足,你在想什么呀?

    生:我在想孟浩然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多么想和他一起去扬州。

    师:多么想和他一起去,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诗句好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说的好,读的好。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就想,孟浩然会不会去了不会再回来呢?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的感受都融入你的朗读当中。你呢?

    生:我也想去。

    师:你都恨不得想去了。把你的感受读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还想说。

    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载不回来呢,是无比的思念。

    师:无比思念,说的真好。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的真好,孩子们,我们真的感受到你的思念。他们俩个人的感情有

    多深,让我们看看李白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生: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师:而此时,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听不见了知己的话语。看到,听到的只是在天地间流淌的长江水。望着这滚滚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多愿意和孟浩然一起去。

    生:多愿意老朋友孟浩然赶紧回来呀!

    师:眼看帆去远,心如江水流。孩子们,能把这种感受再读出来吗?

    生:(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他用自己的感受读了这首诗。此时,我们真的能够感受到李白多么愿意将自己的这番情意放逐江水,让它泛舟远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感动。我们看,全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自古离别多伤悲,“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生:(女)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团锦簇的……想到这,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李白可能非常惋惜,这么好的机会不能跟老朋友去那么美的地方。他可能很惋惜。

    师:什么时候也能像孟兄这样饱览壮丽的河山,那该多好!带着向往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与故人的深情使得这次分别带着一种离愁。而内心带着对这次远行的向往,又使得这离愁带着一丝愉快。使得这首诗既情意绵绵又雄浑开阔,无怪乎千古流传啊!让我们也带着诗人那复杂的情感再次吟诵一遍。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如果你要知道这正值开元盛世,年轻的李白刚从属地……相信你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先探讨到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怎样步步走进古诗,层层感受到诗的内涵的呢?

    生:……

    师:古诗和其它文章一样,也是有很多层次的。刚才,我们就试着铺开了这首诗的意思层。从而,通过它的语言文字触摸到了它的情感。其实,古诗的层次还是很多的,因为它的内涵是很难穷尽的。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这首诗,想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哪种情感。先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自己感受一番。

    生:(自由朗读)

    师:能不能先和你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师:经过咱们短暂的交流,咱们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

    师:这次分别不知下次什么时候再相会。因此,这次分别——

    生:很悲伤。

    师:有一点悲伤,想必两位诗人说了很多分别的话,喝了不少离别的酒。又端起这最后的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包含着怎样的话。

    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来呀!

    师:哎呀!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

    生:我觉得这杯酒中还有一份思念。

    师:是啊!出使西域,张骞用了十三多年,苏武用了十五年……。这酒中能不盛满了一份思念吗?

    生:这酒中还包含了诗人的悲伤,因为老朋友很可能就不会在回来了。

    师:事实真的是这样,在这次分别后的两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真的是一次诀别。你还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这杯酒中还有一份祝愿。希望

    师:是呀!西出阳关荒漠绝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风兼雨。朋友保重啊!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种情感汇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首诗写出了每一个送别人的内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首诗被收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广为传唱。也就叫《阳关三叠》

    师:让我们在《阳关三叠》中再次吟诵这首诗。

    生:(读诗)

    师:这首诗还有很多内涵。其实在古代交通不便,因此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意的方式。……人不同,事不同,景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那暖暖的真情。

    生:谢谢老师!老师们辛苦了!老师们再见!

    古诗所见课件【篇3】

    一、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 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 诗歌范例。

    2. 人手一份纸、笔。

    3. 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活动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3.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 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五、评价要素

    1. 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 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六、活动建议

    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附:古诗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教学反思:

    课程结束后,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他将诗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串讲,询问学生,如果“愁”有颜色,它是什么颜色的,你从哪里感受到?如果它有声音,又是什么声音的,你从哪里感受到?虽然都是讲所见所闻,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相较于我就显得诗意多了,也更加便于学生自主的学习理解,也会对“愁”的理解更加深刻。看来,要教好一首古诗,教的有诗意,让学生学的有体会,须得多花心思。

    古诗所见课件【篇4】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

    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画面互动。《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

    3.借音乐互动。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

    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

    古诗所见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字:咏、妆、惜、荷、蜻、蜓;会

    写6个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

    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

    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古诗,把诗句读流利。

    2、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

    3、读古诗,想:

    a两首古诗分别写的什么季节?

    b结合插图,分别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赞美。

    c细读古诗,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或查工具书。

    d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e想象诗句的意思,试背诵。

    二、质疑定向(小组长检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咏柳》

    古诗所见课件【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独立识字、学词,认字3个,写字7个。

    3.理解市局的意思,初步体会这两首古诗咏物言志的写法特点。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课件出示)

    (2)都描写了马。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交流释疑、品悟诗情。

    中心议题1: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有效策略:

    1、反复朗读诗句,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及诗句的意思,在书上批注。(学生先学,师补充关键词意思)。

    大宛:汉代西域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

    竹批:马的耳朵似劈开的竹子。

    骁腾:健壮、快捷。

    钩:一种弯刀,古代的一种兵器。

    金络脑: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2、自由读诗,用“----”画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反复朗读、体会,简单批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议题2:这两首诗都是写马的,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效策略:

    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特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咏物言志。不同点:《房兵曹胡马》前四句正面写正面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由咏物转入抒情,是虚写。《马诗》没有直接描写马的外形特点,而是借马的品格,表达自己的感情。)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房兵曹胡马》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马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实现理想却怀才不遇的复杂心情。)

    四、感受意境,总结全文:

    如果说《房兵曹胡马》的前四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马诗》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五、拓展延伸,实践积累

    搜集其它描写马的古诗,欣赏交流体会。

    六、当堂检测:

    1、 说说两首古诗中重点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2,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背诵古诗。

    七、分层作业。

    必做题:背诵古诗并默写。

    选做题:收集马的成语。阅读《同步阅读文库》相关篇目。

    古诗所见课件【篇7】

    课时目标:

    1、 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 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 老师感悟。

    2、 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 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 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 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 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古诗所见课件【篇8】

    1.认识屈原,了解楚辞

    2.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

    1、 熟读古诗并背诵。

    2、 初步了解诗意。

    《菊花》这首诗是唐朝元稹写的,他是河南人。

    你听懂了什么?

    师介绍:这是一首咏物诗,抒写了对菊花傲霜斗雪的勇气的赞赏。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全班读

    4、 理解:

    秋丛:丛生的秋菊。

    舍:家院。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篱:用竹子或数枝等编成的围墙。

    5、 理解诗意:丛丛怒放的秋菊围绕着家院,争奇斗艳;使人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园中。我细细的观赏着篱笆下遍植的菊花,不知不觉中已是日影西斜了。不是我独独偏爱这菊花,只因为在这百花凋谢的秋天,唯有菊花迎着早降的秋霜,傲然挺立。待到此花开过之后,这一年中便再也不能欣赏到别的鲜花了。

    6、 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马》简介作者:李贺----字长吉,河南人。

    1、师示范读,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

    络脑:罩在马首上的笼头。这里指鞍具。

    清秋:清爽的凉秋。

    3、老师介绍诗意:

    在月光映照下,边塞的沙原上仿佛覆盖了皑皑积雪,反射着冷冷的寒光。高大巍峨的燕山峰顶,一轮残月如同一把弯钩,斜斜的挂在暗兰色的夜幕上。经过了一个夏天的`喂养,骏马膘肥体壮,什么时候,他们和能套上金饰的马络头,驰聘在秋高气爽的沙漠中,和我一起去建立赫赫的战功呢?

    4、自由读。指名读。

    5、试背,找同学背。

    6、全班齐读,背出的同学站起来背。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

    “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

    “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4、写字指导:

    ⑴ “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⑵示范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1、创设情境初读:

    ⑴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俩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⑵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本课两幅插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

    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3、合作学习,熟读古诗:

    在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和交流。小组集体读古诗,为背诵做准备。

    4、指名、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5、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的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

    ⑵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秀者。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负。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前人编注的李白诗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诗集》较为详备。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前,居住长安近十年,抱负不能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及矛盾,多方面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古体、格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有《杜工部集》。

    古诗所见课件【篇9】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2)“粒”左窄右宽。

    (3)“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五)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2)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2)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古诗所见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