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初中古诗课件合集14篇
  • 初中古诗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10

    初中古诗课件合集1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设计教案需要关注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编辑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中古诗课件”的相关内容,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起拥抱更美好的世界!

    初中古诗课件 篇1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庭中有奇树》和《龟虽寿》。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庭中有奇树

    一、激趣导入

    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板书:庭中有奇树)

    【设计意图】由古代批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预设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读出意境画面

    师: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古体诗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作内容,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歌之意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预设

    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绿叶发华滋”中的“滋”为繁盛的意思,写出叶绿花盛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花盛图。

    设问2:第三、四句写主人公,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预设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一个“思”字,可谓诗眼。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设问3:“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但此时思念之人却在远方,使这愉悦之情变淡了,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设问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这样美的花为什么“何足贵”?显然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试想,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师小结: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诗情。同时,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妙处。

    【板书设计】

    龟虽寿

    一、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阅读。

    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语气:语气高亢激越,应读出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说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

    预设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发共鸣,为下文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二、品读,读出诗歌之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预设

    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设问2: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预设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设问3: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预设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说明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的豪迈气概。

    师补充:这里,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设问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

    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设问5: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

    预设

    比兴。诗歌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比喻,照应。诗歌中间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又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则互相映照。

    师小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定会流芳百世。什么时代都需要昂扬向上的情怀,什么时候都需要积极乐观的信念,让我们满怀信心,怀着昂扬的斗志,努力学习,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引领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及艺术手法。采用问题引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龟虽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继续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赠从弟(其二)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

    课件出示: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东汉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设计意图】朗诵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读通,感知诗作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赠从弟》,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通过抽查朗读,发现问题,教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预设

    断句: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两种节拍。

    押韵:本诗阅读时要注意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

    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

    (3)学生按照指导再读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作阅读的语气和节奏。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设计意图】诗歌虽然为古体诗,但通俗易懂。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知内容,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人之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

    预设

    从弟即堂弟。题目的意思是写诗慰勉堂弟,写的内容是松柏树。

    设问2: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预设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设问3: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预设

    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峻挺拔,傲骨铮铮。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问4:品析诗歌第一、二句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预设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寒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衬托松的高洁。

    设问5: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预设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设问6: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预设

    第三、四句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师小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本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诗意和韵味。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抓住字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文本,品析诗歌情韵,读出诗味。

    【板书设计】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课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二、诵读,感知诗歌韵律

    1.题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梁甫行”原为挽歌,在这里曹植用旧题描写海边人民贫苦的生活,为贫苦民众写挽歌。

    2.读顺字音节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其二),从体裁上来说,这三首诗都是五言古诗,因而其节奏的划分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首诗应该是怎样的节拍呢?

    生:二三拍。

    师:其实,同学们可以根据注音,来把握诗歌的顿挫,也就是要学会区分平仄。

    课件出示: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和缓,仄声短促。

    师:懂得了划分节奏和顿挫,还要读准语气。这一首诗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同学们说说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预设

    沉缓、低沉。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体会语气语调。

    3.读懂诗词大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主要意思。(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

    三、品读诗歌,含英咀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预设

    民不聊生,破败荒凉。其中,“寄身”三句,从生活环境、生活艰难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恶劣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设问2: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预设

    诗人用“剧哉边海民”一句,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活,点出了全诗的中心。“剧哉”是这首诗的“诗眼”,下面具体艰苦的生活由此而展开,起到了提挈全诗的作用。诗人面对海边贫民的痛苦生活,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

    设问3:“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海边贫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了烘托作用。

    设问4: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艺术特色。

    预设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白描、直叙的写法,不作雕饰,语言自然质朴。在展现海边贫民生活的时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初中古诗课件 篇2

    初中古诗课件主题范文:

    古诗课件:我们的故乡

    古诗中的故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及思念之情。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园,更是人们心灵的安身之所,是亲情、友情、爱情的温馨故乡。

    《山居秋暝》中,王维神采飞扬地描绘了山居的壮丽景色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让读者在工作、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故乡的含义。杜甫的《静夜思》让人在静夜思念家乡,想念故人。咏史怀古篇也往往展现着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怀念和感伤。

    故乡不仅仅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更承载着历史与文化。例如《记南冥洲》讲述了百姓离乡背井的艰辛历程,也蕴涵着南冥文化的历史沉淀。杜甫《登高》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更关注着社会治理和百姓生活,展现出了故乡的的多元文化、历史及灿烂风景。

    故乡是诗人视角下的一切,也是大地万物汇聚的起点。故乡使诗人们心灵返璞归真,感悟生命的意义,表达他们对故乡的追思和感恩。我们在接触古诗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对故乡、对人生的深思,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的更加坚定有力。

    通过古诗课件的学习和感悟,我们将在知识的海洋里感悟古人的思想和生命的意义,懂得如何爱惜创造美好的故乡,珍惜生命、追求理想,抒发我们内心的风景,展示我们青春的活力和创造美好故乡的信念。

    初中古诗课件 篇3

    主题:古诗中的自然美景

    古诗中自然美景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以自然景观为诗作主题,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与交流。在古诗中,一道秀丽的山河,一朵绚丽的花朵,一片平静的湖泊,都可以被赋予生命,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

    文化名城扬州,素有“鱼米之乡、国际园林之都”的美誉。其山水秀美、风光旖旎,成为无数文人墨客赞叹的对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有一首《登鹳雀楼》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他登高望远,沐浴自然风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对自然之美景的感叹。如果说“鹳雀楼”代表了文人墨客洋溢的心情,那么古运河就是扬州美景的代表。杨梅、梅花、月季、荷花……静深的小运河上,一季季花卉盛放,诗情画意,充满了浪漫与柔情。

    不仅如此,诗人安徽伯山的《晚春》也让酣畅淋漓的桃花留下了靓丽的身影,且替桃花拟了一篇优美的传奇故事。古人认为桃花有“黄粱美梦”的美好寓意,因此用桃花来比喻人生中美好的一切,充满了期盼和祝福。

    在唐诗中,常见描述石林、飞瀑、沙漠、热带雨林、草原、苔原等自然美景的诗篇。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亲描船行洞庭的历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远,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的湖水和山峰如画卷般铺展在范仲淹的眼前,文字生动而写意,富有诗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高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满地芳林秀,飞红舞翠微。”这首诗描绘落花独立、飞红舞翠的情景,意境深远,形象生动。

    总之,古诗中自然美景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中国自然美景的交相辉映,更传递着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这也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与反思,引导着我们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初中古诗课件 篇4

    初中古诗课件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初中阶段,学生逐渐接触到古诗,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本文主要介绍初中古诗课件的相关主题。

    一、 唐诗鉴赏

    唐诗是古诗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唐诗如《静夜思》、《春晓》等来学习古诗的韵律、意境、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作的内涵和外延。

    二、宋词鉴赏

    宋词是古诗的精髓之一,以其朦胧、柔媚、婉约的风格、丰富的意象、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古代文学的一大瑰宝。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经典的宋词如《青玉案·元夕》、《卜算子·咏梅》等来掌握诗词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作的内涵和外延。

    三、古诗默写

    默写是培养学生记忆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对经典古诗进行默读和默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默写题目、组织小组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四、古诗创作

    古诗不仅是一种文学遗产,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古诗创作,发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诗歌创作的主题、给予参考模板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语言与感情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素养。

    五、中国文化的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透露出的文化气息,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积极认同。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古诗体验美好的情感、领略优美的语言,从而培养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总之,古诗课件的设计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要注重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以此提高学生成长为具有中华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

    初中古诗课件 篇5

    主题一:诗意生活

    古诗中的诗意不止是一种言语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些以“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感染了世人,或是某一时刻某一景物刺激了某位文人创作,使得诗歌中的生活更加充满了诗意。

    【范文】

    在我看来,诗意生活就是用心品味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在古诗中,诗人们不断地吟唱着人世间的自然与人情,如“花落知多少,风起也无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等。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生活中的风景,还能让我们回味起一些美好瞬间,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我爱在傍晚的时候,散步在路边,享受着路边的小花和树木带来的清新空气。自行车上小小的铃铛响起“叮铃叮铃”,它以微小的声音提醒了我身边的一切美好。这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在生活中走路、读书、做饭,我们也可以在这些平凡的过程中发现美好,让诗意之花在生活中绽放。

    当我们找到了诗意生活的方向,生活变得充满了可能性,我们感到自己变得更有灵性、更有胸怀,无论面对困境还是顺境,都能保持一份平静与从容。诗意生活不仅仅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和成长。在这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诗意生活既需要一个独立、自由、有思想的个体,又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关注他人,让诗意溢满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题二:自然之美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以山水之美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与气候中,通过全身心的感受,汲取自然之美的灵感,创作散文和诗歌。

    【范文】

    自然之美不同于人造的城市景观,它是自然而生,无需包装,哪怕只是一颗流星、一抹彩虹、一朵小花,也一样能够述说自然之美的神奇。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就是在这种自然之美中,得到了灵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

    比如说,我深深爱上了一日三餐中的早餐,因为这一餐伴着阳光和鸟鸣而来。早上我步出家门,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我的身上,阳光的温度和清凉的空气让我感到身心愉悦,在自然环境的作用下,肚子中的一餐在这时格外美味。这样平淡的早餐过程中,却不断地浮现出山水画、诗词歌赋,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的纯粹和力量。

    在去年的春天里,我热衷于在校园里游走。大自然春天的气息正好把我催眠般带到梦中,突然间,屹立在校园中的花坛里,突然冒出了一朵白玉兰。它雪白的花儿,洁白而高贵,它的姿态更像一位愁眉苦脸地站在清幽荷塘旁的女人,端坐在莲花丛中,神态静雅。我惊奇的目光猛地停在了那朵纯洁无暇的花上,就宛如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这样的美景唤醒了我心底的感悟,使我明白,美好的自然画面在我们身边,只需要耐心发现就能够享受。

    这些自然之美,仙境般的杏花、山间顽强不屈的竹、渊底闪耀的鱼和以海为家的海豚,引领着我踏着白云走进一个又一个的童话世界,在这里,我再次体会到了自然之美的力量。

    主题三:人与自我

    诗歌作为一种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同样深刻的揭示出了人性的缺点,以及面对人生的选择和思考。

    【范文】

    古诗中,许多诗歌以“我”为主体,突出了诗人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的特色。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这样一首以“我”为主体的诗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里的“我”不仅代表了诗人的意志和勇气,更凸显了人性的渴望和目标。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便从中表现出来。人们往往处于不断探索、认识和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我”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见解。

    回顾在自我探索的路上,我们也许还是生活的奴隶,还是那样浅薄的认识着世界和自己,那时候,我也常常会感到茫然和迷惘。但是,当我不断地思考、沉淀和成长,诗意的悸动最终拨动了沉寂的心弦。当我再度回望两年前的自己,发现那时的自己是如此的“薄弱”。“我”往往难以坚定,也许只因为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对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的缺失,才会感到摇摆不定、迷失方向。但是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不断的成长,我终于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目标,在风雨过后,我发现自己带着一份成长、一份坚定地走在了自己心目中的道路上。

    诗歌能够引领我们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我们更加勇敢、豁达和坚定。在诗中,我们能够呼唤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出自己深邃的内涵和灵魂。在人类不断的造诣中,重拾和重新定义自我,也是我们必须探索的领域。无论是在诗歌中还是在人生的探索路上,我们都需要不断展现自我,提升自我,为自我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情境和生活。

    初中古诗课件 篇6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要求的具体内涵:“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基于这样理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

    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

    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

    (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

    1、按音律形式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

    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豪放派:代表苏轼《江城子》“苏辛”

    曲:《天净沙秋思》(小令)

    叙事诗《石壕吏》

    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诗《长歌行》《论诗》

    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滁洲西涧》

    战争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

    怀古咏史诗《赤壁》

    3、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浣溪沙山下兰牙短浸溪》

    咏物言志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即事感怀诗《泊秦淮》

    赠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①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②战争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③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往往以历史典故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④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⑤咏物言志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⑥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⑦赠友送别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例如:七年级上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概括回答。

    (3)整首诗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请做具体分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得通俗易懂,很有特色。围绕诗后的三个习题,我们可以了解这一类诗歌的鉴赏特点。第一题是品味特别有表现力的字词——“放过”和“拦”,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第二题侧重对全诗内容的把握,即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第三题则从整首诗的表现特点来设问,即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这是哲理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再如,八年级上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简要回答。

    (3)作者的这个愿望可以从哪些字词见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以上第一、二题跟前一首诗类似,侧重语言的品味和主题理解。第一题“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第二题,本诗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第三题则涉及古诗词鉴赏的其他一些特点。前一问需要我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暗示、象征某种含义的有代表性的词语,如诗中的“戌”“轮台”“铁马”“冰河”就往往被用来暗示边塞、战争等含义,这些典型词语的积累很益于我们去把握这一类诗词的内涵。第二问则涉及古诗词写作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即作者通过梦境曲折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再如八年级下册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别离时的痛苦。

    B.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相思的凄恻之情。

    C.诗中尾联运用了典故,这是诗人借以安慰自己,表达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D.作者写此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谪的痛苦与郁闷。

    2.诗中第二联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有一字还运用了谐音,是哪一字?谐什么音?结合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经典之作。结合提问,我们也能从本诗中了解许多诗歌鉴赏的角度、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如,第一题的A项中就涉及到古诗词中衬托手法,B项中的借景抒情的手法,C项的典故运用和第二题中谐音使用,无不是古诗词写作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技巧。D项则体现为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其中的“表达被贬谪……”还需要欣赏者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李商隐虽然终身潦倒,但无被贬谪的经历。这就告诉我们了解作者的生平情况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应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以上三首诗丛不同角度给了我们鉴赏古诗词的启示,所以,我们确实只有先学好课本中的古诗词,并在学习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才能有助于我们打下一个古诗词鉴赏的坚实的基础。

    二、整理积累规律,学会方法

    除了学习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外,复习阶段的整理提炼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整理提炼,有意识地重温并积累一些古诗词鉴赏方面规律,乃是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关键。

    7----9年级全六册课本中共有古诗词89首,1----6册中分别有15、10、17、20、15、12首。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整理。如:

    三、主题归纳

    内容/情感题目作者朝代

    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劝勉友人乐观开朗的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离别之诗,抒发对家乡的思念。《渡荆门送别》李白唐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别后对家人,对朋友的思念。《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水调歌头》苏轼宋

    《武陵春》李清照宋

    《望江南》温庭筠宋

    《蒹葭》《诗经》春秋

    《无题》李商隐唐

    表达思归之心,羁旅之愁。《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赤壁》杜牧唐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石壕吏》杜甫唐

    《春望》

    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刈麦》白居易唐

    《泊秦淮》杜牧唐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闲适恬淡的心情。《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饮酒(其五)》

    《游山西村》陆游宋

    《西江月》辛弃疾宋

    表达忧国之思、报国之志、忧民之心。《过零丁洋》文天祥宋

    《已亥杂诗》龚自珍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

    《渔家傲》范仲淹宋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

    即景抒情/言志《登飞来峰》王安石宋

    《望岳》杜甫唐

    《使至塞上》王维唐

    《观沧海》曹操三国

    抒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行路难》李白唐

    《相见欢》李煜唐

    抒发对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表现对年华已逝,好景不长的感伤。《浣溪沙》晏殊宋

    对国事的关心,代父从军的叙事诗《木兰诗》《乐府民歌》南北朝

    表达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关雎》《诗经》春秋

    四、典故归纳

    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词中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的。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五、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意象情感/思想例句及出处

    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落花

    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松坚贞高洁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菊坚贞高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

    萍多传达惆怅和哀愁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曹操)

    杜鹃

    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鸿雁青鸟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舟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

    五、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杜甫《望岳》陆游《游山西村》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王安石《登飞来峰》

    三、适当课外操练,强化能力

    当以上两方面都完成了,我们可以通过做一定量的课外古诗词练习来检验和强化能力。做这些练习时还要注意几点:

    1、知人论世。人:作者。了解作者的经历、境遇、创作风格、文学素养等。世: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整个社会大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个人处境(境遇)。注意作者的不同风格: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2、分析主题,把握主旨——内容美、情感美

    3、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景交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逸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超脱尘世、淡泊宁静的心境。

    4、品味语言、注意锤炼字句——语言美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用得精练的字。

    5、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比兴,象征,以静写动,虚实想映,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以上对中考古诗文复习的一点初浅看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初中古诗课件 篇7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艺术。初中古诗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感悟。以下是几个与初中古诗课程相关的主题范文。

    一、古诗中的山水意象

    山水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重要意象。赋予山水以美好的意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并且代表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古诗中的山水意象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例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提到的“群山四五俨,一水中流去”,或者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所描述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二、古诗中的爱情意蕴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古诗中经常探讨的话题。古诗中的爱情意蕴丰富多彩,有形而上的纯爱、有现实的爱情苦痛,有表达至深深情的悲壮,也有诉说相思之苦的轻柔。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选取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古诗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赠花卿》等彰显出爱情的不同形态,激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和理解。

    三、古诗中的人生哲理

    古人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出自己对人生长河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把握、体悟和领悟,构成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包含具体生活体验和实际阅历的古诗来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真谛,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体现出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修身养性、修行成仁的哲理。

    四、古诗中的国家精神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并将古诗与当今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引学生欣赏杜甫的《登高》中所表现的爱国之情以及屈原的《离骚》中所表达出的对国家的思考,同时深入分析国家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古诗教学是常规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学习古诗,学习者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味,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培养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当代的孩子需要通过接触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初中古诗课件 篇8

    主题一:古诗词与情感表达

    古诗词不仅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诗人们对于人生、情感、爱情的思考和表达。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触动人心的表达了深深思念的感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词中措辞简洁,却情感沉郁,表达了该词的核心意义。诗歌虽小,情感却沉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辛弃疾诗人内心的深深思念和孤独寂寞的情感。

    主题二:古诗词与历史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蕴含的文化底蕴深厚而独特。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中通过对荒原的自然景观的描述,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荒凉。诗歌表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人生短暂的深深感慨。这首诗中的诗句被广泛嵌入了华夏文化中,成为了华夏文化独特的符号和印记。

    主题三:古诗词与个性艺术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它是一个时代的特殊象征,是一个文化形象的集体表征。如唐代的王之涣,他的首诗《登鹳雀楼》堪称中国诗歌的典范,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鹳雀楼前的美景,展现了自己对美的独特领悟力。李清照的词诗更是如此,她的《如梦令》中倾注了她对爱情的憧憬和思考。这些诗歌虽然以某种程度上依附于一个时代的大气,但每一个丰富细腻的语言却流露出其独特的个性艺术。

    主题四:古诗词的内涵与外延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如李商隐的《锦瑟》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幸福、痛苦、悲哀等。同时,诗中的比喻手法也非常巧妙,举例子:瑟指的是古代的中国乐器,琴与瑟可以两者合奏,而李商隐则用这两个词反衬生死和痛苦,将其引申为爱情的分别与悲哀,将诗作的内容升华到了新的高度。这样有内涵而又有外延的诗歌,正是中国古诗词的精髓所在。

    初中古诗课件 篇9

    主题:古诗的美与人生哲理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它们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拥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人生哲理,既可以带领我们领略诗歌的美,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生的道理。

    它们亲切地记录着作者们的生活见闻与感受,通过细腻的文字语言,传递着情感和人生的感悟。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简洁的诗句,借助明月光和霜的形象,静静地描绘了一个人独自一人夜晚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明月,内心的感受细腻而深刻,令人不寒而栗。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让人感受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让人深刻感悟到了孤独的内心世界。

    古诗不仅能够领略诗歌的美,它们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生的道理。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首诗的基调是“前進”,而这“前進”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是追求事业的成功?还是追求个人的成长?诗人似乎也不曾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借助“鹳雀楼”这个巍峨的建筑,把前進比喻成一种不断攀登、不断超越、不断拓展的精神境界,表达出了一种对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探索。

    总之,古诗不仅是文学,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关于生命的思考和追求。在走进古诗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人生感悟,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更好地理解人生和生命的道理,进而成长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初中古诗课件 篇10

    古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贤们的智慧、情感和文化素养,也能够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和价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古诗所蕴含的主题,以及相关的范文。

    一、景物描写类

    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是景物描写。一些古诗家,如唐朝的王之涣、杜甫等,常常把自然环境中的事物描绘得鲜明、细致、生动。通过他们的笔墨和语言,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与神秘。

    以下是一篇描述春景的范文:

    盼春

    春天终于来了,那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我站在教学楼的阳台上,俯视着整个校园。只见绿色的草地上,已经长出了嫩嫩的小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它们的喜悦;湖面上,一只只小鱼欢快地舞动着身体,好像在为春天的到来庆祝;树枝上的小鸟,发出了欢快的鸟鸣,它们在高歌着春天的佳音。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也在春天时刻钟情,用笔墨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天地。

    二、人物描写类

    古诗中的另一个常见主题是人物描写。许多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在他们的诗歌中,刻画了自己、亲友或伦敌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使他们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感人。

    以下是一篇描写古人的范文:

    行人

    从古到今,中国的行人总是有着特别的地位。古人曾有“行者无疆”的赞叹,一代文豪苏轼也在他的《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篇诗歌表达了一个出生平凡的士人在中国封建社会无路可走的苦闷与无奈。

    然而,在另外一些古诗中,我们能够看到,爱情和美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古人生活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如唐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中便包含着一段纯真的恋爱故事,使读者的情感被深深牵动。

    三、抒情类

    古诗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抒情。古人常常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思考、感受和愿望,将自己的情感和心理表露出来。

    以下是一篇抒情古诗的范文:

    秋夜思

    天上的星星闪耀着闪烁不定的光芒,仿佛有着无穷的魅力。而我在如此美好的秋夜里仍是孤独的,心中不免有些感慨。我悄悄地坐在窗边,望着远方,深深地沉浸在了寂静的氛围中。

    赞叹、思考、爱情、悲愁、理想、追求等,所有这一切情感都可以在古诗中找到自己的呈现形式。每一位古诗家都有着独特的情感风格和艺术魅力,值得我们仔细欣赏和研究。

    初中古诗课件 篇11

    古诗经历了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依旧是我们所熟知和喜爱的文学形式。在中学阶段,古诗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历史文化信息。下面,我会就古诗主题进行阐述,以期能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咏物主题

    古诗中咏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主题,这种写法让物与人产生了很深的共鸣,是将人的情感和物的形态相融合的一种方式。例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都是通过生活例子出发,通过描写物与人的关系,表达出作者深切的思想和情感。

    二、山水主题

    山水是古诗中另一重要的主题,从古代到现代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为例,他将山水的精神内涵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结合,表达了自己的追求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宽广、与人类的性情、历史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深深影响人们心灵和思维的艺术之美。

    三、爱情主题

    爱情是古诗中另一个非常流行的主题,从唐诗宋词中可以看出这一主题的重要性。诸如李商隐的《锦瑟》、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杜甫的《春夜喜雨》等作品,都是以对爱情的探寻和描述为主。这些诗歌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和多样性,尤其对女性的情感和境遇进行了深入阐述。经过千百年的沉淀,这些诗歌仍然具有深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感人至深。

    四、离别主题

    离别主题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经典元素之一,古诗上承前代佳作,下启今人新篇,淡墨轻描的情思却打动了千古之人,其中《长恨歌》、《水调歌头》等,都是表现离别的主旋律和流传很广的代表作品。这类作品表达了对亲友离散的哀痛和思念之情,颂扬了深情与忧思的情怀,赢得了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崇敬。

    综上所述,古诗是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中学阶段,对于古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语文水平提升奠定基础,还可以让我们了解文学与历史、思想与情感,从中汲取人生很多启示。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去发现、体验和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古诗课件 篇12

    主题:赏析唐代诗歌

    唐代是中国诗歌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人们的创作达到极高水平,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充满了生命力。本篇文章将从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诗歌的瑰丽世界。

    一、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为文人的崛起提供了机会,文化的繁荣也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多彩的素材。唐代的战争、风景、爱情、个人经历等各种与生活相关的题材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表现。

    二、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唐诗以其具有音乐性、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特点而著称。唐诗的风格多样,但通常都采用了韵律严格、格律周密的形式,而这也是唐诗表现力的基础。同时,唐诗的语言表现也非常丰富,诗人们丰富的语言技巧和意象的运用将唐诗达到了高峰。在表现艺术方面,唐诗具备明确的思想性和感性,其价值观多为逼真写实的人生观和理想人生目标之美。

    三、代表作品欣赏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其以简洁的语言将北国奇峰之盛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文字组织松默紧凑,声音转折自然流畅。

    (二)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登高》中的名句,表现出秋天景致下萧条凄凉的心境。用哀伤和愤怒的笔调表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艰窘境遇,从而揭露“忠诚”的悲惨命运。

    四、总结

    唐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珍品之一,多才多艺的诗人们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将每一首唐诗都变得光彩照人。唐代的诗歌除了体现出历史的变迁和生活的百态,还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关于文艺审美的典范和创作的灵感。

    初中古诗课件 篇13

    古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它散发着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气息,也是中华文化的最佳代表之一。中学生阶段是学习和享受古诗的重要时期,因为在初中古诗课程,学生们将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古诗篇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以下是有关古诗主题方面的一些范文,供参考。

    一、咏物之美

    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和生命的作品,比如《登楼》、《凉州词》等。这些诗歌通过描写物象,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与感悟,同时丰富了我们的思维和想象。以下就是一个有关高山的古诗主题的范文:

    “芳草齐青青,玉山高耸。涓涓百川从翠峰间涌出,汇成奔腾的美丽雪龙。”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鹤鸣山》,诗人通过丰富的物象描绘对景象的感官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景色与气息的深切理解和热爱。

    二、写人之情

    古诗中描述感情和人性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并从中汲取营养。以下是一个有关亲情的古诗主题的范文:

    “曾點滴的积累汇成一腔柔情,父爱像细雨慭慭,深情如父亲手中捧着的青绿春芽。四季轮替,父爱却永不消弭,仿佛一缕洁白阳光照耀着你我。父爱是一种无言的认同,温润如春风,高贵如天上明月。”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赠父亲》,诗人把父亲的爱情比作缓缓细雨,松柏静静地托起;又如青绿春芽,羸弱而不失希望;又如阳光,明亮而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三、抒发思念的情感

    古人通过陈述有关思念和离别的故事,与我们分享那些正在流逝的美好时光。例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王之涣《登鹳雀楼》等。以下是一个有关离别的古诗主题的范文:

    “深情不寄,漫步川樓。患难时,相依互助;离别时,多情拥抱。远隔天涯,难忘当年的情怀,一句话,一个微笑,化作伤感的泪,永久流淌。”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他通过描写缅怀昔日的情景和感念深深的思念旧交的状态,表达了对亲友的怀念之情和此时难以言说的心情。

    总之,古诗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方式。它们不仅可以增强中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民族精神。

    初中古诗课件 篇14

    初中古诗课件的主题范文:

    古诗文:让文字穿越千年,感受历史的魅力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中,通过古诗文教学,给学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语言及文化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古诗文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产生的情感之作。学生在接触古诗文时,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更能够感知到其中的情感。充分理解并借鉴这些情感,有利于通过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使其更好地理解、领悟作者的情感,进而让灵魂更加富有深情。

    其次,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诗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深入人心。在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辨析诗文的内涵和意义,蕴含其中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正确理解古诗文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引申和概括等手段,全面运用多种思维技能,在不断试探、总结过程中获得认知和増长思考深度。

    第三,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和知识,是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素材。古诗文教学是一个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创新,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融入其中,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最后,古诗文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从中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循着典籍,在挖掘文化意蕴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古诗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情感、思维、语言、文化素质的综合性特点。它不仅是文化的接续和传承,还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典范和特色,值得我们人们长期把握。

    【初中古诗课件合集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