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课件9篇
  • 四年级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10

    四年级数学课件9篇。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四年级数学课件9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第99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科书第98页上3筒奶粉桶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作必要的提示。学生回答后,再要求学生举出简单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3个奶粉筒的挂图或用投影片映出,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三道整数应用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把题里奶粉的克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小数,对着左边的三个算式,在右边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5003=1500(克)0.53=1.5(千克)

    15003=500(克)1.53=0.5(千克)

    1500500=3(筒)1.50.5=3(筒)

    教师先让学生将上面每一横行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含义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说明右边的两个小数除法算式与小数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巳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最后,让学生对照前面的整数、小数的乘法、除法算式再次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2.做第9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66职场网 wwW.Dm566.Com)

    让学生按照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对照算式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例1。

    (1)复习。

    教师让学生做一道整数除法题;225018。做完后,让学生说明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每次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以及除得的每一位商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教师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做:

    ①被除数的整数部分21够不够除?商几余几?

    ②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能不能仿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把6个一看作用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再与下一位上原有的数合在一起,同15除用15除64个十分之一商多少?

    ③求出的这一位商表示多少?(4个十分之一)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

    ④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被除数的十分位还余4,应该怎么办?

    ⑤用15除45个百分之一,商多少?应该把这一个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让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以下问题:

    ①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部分),除数悬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4.做第99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要个别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一横行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算理。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回答;题目的含义表示什么?(就是小数除法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2横行的3道小题、第3题。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2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5+1.5= 7.8-1.8= 3.5+2.5= 6.4-1.4= 100-84=

    3.3+6.7= 85+15= 45+35= 4.5+2.6= 0.49-0.27=

    2计算

    3.54+5.2 6 368-269 18.32+27.57

    二、目标实施

    出示挂图

    1、在歌手大赛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探究算法同学们,在电视里看到过歌手大赛吧?出示挂图:这是一次歌手大赛的比赛现场,来看看选手们的得分情况吧,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2、 估计谁的总分会比较高呢?

    小组交流。

    3、高多少分呢?我们还需要来算一算。能用算式说明你的想法吗?

    4、怎样列式?

    (1)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于0.1

    (2)9.43-(8.65+0.40) 8.65+0.40=9.05 9.43-9.05

    (3)9.43-8.65-0.40

    这样的小数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试算一下。

    组内交流

    刚才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或者,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给大家提个醒。

    5、练习

    试一试1

    6、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异同吗?

    三、重点探究小数混合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整数的运算定律一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运算。

    完成19页2

    四、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出示购物清单----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西部超市购物清单

    20xx.10.14 15:41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小计

    面包 1(个) 5.40元 5.40元

    酱油 1 (瓶) 4.5元 4.5元

    醋 1 (代) 1.5元 1.5元

    应收:11.4元

    客付额:20元

    找零:8.6元

    请你任意提三个问题和同学一起解决一下。

    2、完成18页2,19页134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小数连加、连减和家建好后计算,那么你有什么收获呢?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3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5)全课小结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1)(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25个鸡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这样计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5、7和8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5

    设计思路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

    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一)认识三角形内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

    (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

    生:能。

    师: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师:有谁画出来啦?

    生1:不能画。

    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

    生3:只能画长方形。

    师(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两个直角。

    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

    生:90°、60°、30°。(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

    师:也就是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怎样?

    生:是180°。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90°+60°+30°=180°。

    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90°+45°+45°=180°。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

    生1: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180°。

    生2:不一定。

    ……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

    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

    师: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汇报结果。

    师: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生1:180°。

    生2:175°。

    生3:182°。

    (三)继续探究

    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1:有。

    生2: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师: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

    生:把它们剪下来放在一起。

    1、用拼合的方法验证。

    师:很好,请用不同的三角形来验证。

    师:小组内完成,仍然先分工怎样才能很快完成任务,开始吧。

    2、汇报验证结果。

    师:先验证锐角三角形,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1: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生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3、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师:请看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你们得到的结果一样?(播放课件)

    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齐读一遍。)

    师:为什么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

    生1:量的不准。

    生2:有的量角器有误差。

    师:对,这就是测量的误差。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6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_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7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5.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本34页练习第一题。

    这样的练习意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对竖式计算有一定的把握。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出诊,找出病因,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错题,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

    6.巩固性练习

    集体独立计算书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算理。

    7.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意义和简便表示方法。

    2、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①速度概念、速度简便表示法

    ②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的意义和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学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等。

    二、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一个赛车现场,两辆车正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越野比赛,你猜一猜哪辆车会获胜?刚才有的同学猜蓝色车赢,有的猜红色车赢,还有的猜两辆车同时到达,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最终谁取得了胜利?(蓝色赛车)为什么蓝色的赛车会取得胜利呢?在比赛的过程中,蓝色赛车的平均速度较快,所以它取得最后的胜利。

    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行程问题。(边说边板书)

    三、探究展示:

    (一)组织探究

    1、探究速度的意义和写法,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好,请同学们现在打开课本54页,自学这一页的全部内容。先独立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做速度?速度还可以怎样表示?

    (2)通过完成例3,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再在小组内大声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合作完成学习记录卡,请组长拿出学习记录卡,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步行60米/分;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二)组织学习成果展示:

    1、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速度的意义和写法?

    2、生生互动,让听汇报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哪个小组上来汇报一下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四、质疑点拨:好啦,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汇报和相互之间的质疑,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和速度的简便写法。如(结合课件小结):

    1、像这些每分、每秒、每小时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叫做它的速度。

    2、速度的简便写法可以用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路程,右边是时间单位。这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既简明又清楚。

    另外,我们还知道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得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测评提高:

    (一)测评练习:

    1、测评学生对速度的简便写法。

    (1)课件出示课本P56第5题(另外加两道)。

    (2)课件揭示答案,让学生自己批改。并用手势表示自己的对错。并作简单的评价。:

    (3)结合题目资源沟通数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

    师:第一个问题,通过写这些速度,你认为谁的速度最快?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声音的速度快还是光的速度快?你是怎样知道的?2、我会做。

    2、应用数学模型。

    (1)课件展示课本56页第6题和改编题。

    (2)让上黑板做题的同学说一说解题过程。然后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8题。

    (2)学生做题,让先完成的同学上黑板做,然后订正,说解题思路。

    (二)提高练习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李叔叔还有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想要同学们帮助解决:李叔叔要从长安到广州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活动,活动的开始时间是上午9:00,李叔叔的出发时间是上午7:00。他有下面几种坐车方式,你认为他应该选择哪种方式坐车?为什么?

    你能帮助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吗?

    六、反思评价: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多,而且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

    你觉得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四年级数学课件9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