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推荐6篇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08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推荐6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又到了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来撰写教案课件呢?如果您需要更多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的相关推荐,请参考下面的建议。这些建议是为您提供学习和参考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3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活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媒体)

    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师举例动态的圆:水滴落在平静的水面泛起的一个个圆形的波纹,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圆。(媒体展示动态的圆)

    揭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尝试探索: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交流画法:

    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利用线、图钉画圆

    利用圆规画圆

    我们来看看体育老师和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怎么画圆的?

    比较各种方法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画的圆最标准?(用圆规画的圆最标准)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交流画法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点一点,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点上,捏住圆规的把手,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

    (板书:定圆心、定半径、绕一周)

    老师示范画圆

    小结:

    在圆中固定的那一个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O都有相等的长度,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圆心、半径)(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圆心和半径)

    (三)尝试画半径是2厘米的圆

    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画的过程

    同桌相互检验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请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个圆。

    出示同心圆,看了这两个圆你有什么想法?

    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这是因为两个圆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那这两个圆呢?

    这两个圆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是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因为它们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板书)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圆的知识。用圆可以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 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5

    一、 说教材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认识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随处可见平行与垂直的原型。学生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本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

    二、 说教法

    本节课我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从学生出发,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猜测、动手画线、图形反馈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以及运用分类、观察、讨论等方法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从而揭示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最后加以巩固、提高与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1.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使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亲身体验,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3.努力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教师适时给予鼓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垂直的关系,认识两线平行垂直。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建立垂直与平行的空间观念。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晚上,吃过晚饭小明在收拾碗筷时,不小心把两根筷子掉在地上了,如果用两根筷子表示两条直线。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猜测一下:两根筷子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怎样的图形?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课,便于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引导探索,感知特征

    1、展示各种情况

    首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然后将部分同学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学生会出现如下情况。

    (设计意图:同学们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小组——全班的逐层递进过程,为学生自主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2、进行分类:

    (1) 相交与否。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所想象的两条直线画下来会有这么多种情况,能给他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第二种,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第三种,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师:你们所说的交叉是两条线碰到一块了,在数学上称为相交。

    (2) 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这里学生可能对两幅图有疑问: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同时请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把两幅图中的直线分别延长。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很快明确了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刚才在分类时有的同学把已经相交和快要相交看作不同的两类,因此分成了三类,那分成四类的同学把交叉成直角的看成单独的一类了,其实这也是相交。这样同学们在交流中达成分类共识: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设计意图:在积极探究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辨析、求证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发现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三)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 认识平行:

    出示第五幅图 师:这组直线会相交吗?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认为它不会相交,有的学生觉得两条直线是一样宽的,有的学生则认为是不是一样宽,必须动手量,通过用尺测量,说明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这种情况在数学上叫互相平行。(课件演示:两条直线向两边无限延伸,进一步说明两条直线向两边无论怎样延伸都不可能相交。)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质疑: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问:平行吗?平行。接着问:这样还平行吗?为什么?因为不在同一平面。

    练习:出示下列几组直线,判断哪几组互相平行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强调: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解惑这样一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的想象,情感等参与到学习中去,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平行中同一平面,不相交的概念。)

    2、认识垂线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两条直线相交后都有四个角,我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我发现对着的两个角一样大。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四个直角呢?学生说:“可以量一量。”(请一学生验证。)

    教师小结: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设计意图:学生从相交后形成的角度来看,发现+,从而引导学生用工具验证相交后成直角的现象,清晰揭示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垂直与平行》

    (四)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1、找一找

    a、 出示主题图,找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学生们自主发言。

    b、在几何图形中找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举例说明

    平行的例子:五线谱中的五条线,黑板相对的两条边。

    垂直的例子:长方形镜框长边和短边互相垂直。

    3、摆一摆

    师:请你们拿出一根红色小棒和一根绿色小棒摆一摆,使它们互相平行,再摆一根红色小棒,使它和绿色小棒平行,观察两根红色小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讨论,进而明白: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继续摆,摆一根红色小棒和一根绿色小棒要求互相垂直,再摆一根红色的和那根绿色的互相垂直,观察两根红色小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讨论,进而明白: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平行、垂直的理解,渗透了几何知识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应用知识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可以去说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

    (3)两条平行线延长后可以相交。 ( )

    (4)两条直线相交成90角,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 )

    (5)长方形两条邻边一定互相垂直。 ( )

    (6)正方形相邻两边互相平行。 ( )

    (7) 直线a叫做垂线。 ( )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判断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五)全课总结,评价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6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如果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学生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推荐6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