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其四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其四

    发表时间:2022-12-2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光荏苒,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学期。教学一学期后就该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个总结,我们能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自己的问题,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其四,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Jk251.Com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jK251.COm精选阅读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通用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对教育充满热情,充满信心。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作用性是不容小觑的。写教案能帮助教师全面的讲述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你对于写教案有哪些技巧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篇1】

    1.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从导入开始,我就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讲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猜谜、组织有趣的游戏等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在导入时教师先出示了一个谜语。“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猜了起来,很快“钟表”这个谜语就被学生猜出来了。就在学生充满兴趣时,教师引导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和钟表交朋友,愿意吗?”新课这样导入,何愁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呢?

    又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教师可以先出示4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先露出比黄花多的2朵。然后再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吗?”果真是6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我话锋一转“红花6朵是怎样的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入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

    2.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学生逼向学习的观念,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把学生推到一个又一个的思维的波峰浪谷,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时,引入新课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了算式,给这些算式分类,学生们很快就分出了四类;第一类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第二类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第三类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第四类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前两类学生们都已经学过,能正确计算。但是后两类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你们同组之间能互相帮助,解决后两类算式的计算吗?”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多种计算方法,并在班上进行了交流,在学生们的自我交流中。他们掌握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篇2】

    一、《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二、《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好的数学教育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因此,结合方向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映,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上下来这节课之后,我认为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方向的认识都表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习得,我只是起了引路人的作用,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中进行观察、实践、猜测、想象、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方向和物体的空间位置。

    2、这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我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但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如果在判断方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掌握,并且能融会贯通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寻找题目的特点。

    (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

    例如:25、36,把36写成4×9。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

    (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

    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

    (3)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

    例如:126×5+5×74,发现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计算简便。

    例如:357-64-57,发现357和57,都有一个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

    二、巧妙运用简便计算。

    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与计算,达到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简便计算。

    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三、注重题目的对比。

    有些学生对于简便计算,你出10题,他做下来可能是题题错。学生很难掌握简便计算的一个原因就是将题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该题该用哪种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类似题目间的对比。

    例如:(25×20)×4与(25+20)×4的比较,前者是运用乘法结合律,后者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较,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102拆成100+2。

    总之,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究方法,才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教学时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以学生多参与为主。通过画线段图、表格图、实物演示等活动方式,尽力让学生感知小数的意义。与此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小数知识用对比方法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小数读写法以及生活中的小数。这样学生不仅增添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学得更有趣味

    二、对待学生的作业管理要严,练习到位。《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单元知识,以学生理解为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计数单位”、“单位间进率”、“名数互化”等知识。但是,少数学生心口不一,嘴上说的与写的不一样;还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一看认为好做,谁知待作业完成后漏洞百出,不是小数点位置不对,就是不用“0”站空位。所以在批改作业时要全面、认真、有耐心,采用激励的措施鼓励学生正确、准确地完成作业,对于错的作业纠正过来,举一反三,多练几遍。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掌握知识更牢固了,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了。实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三角形》教学反思

    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我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初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6、7、8,4、5、9,3、6、10。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在操作时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个班上这节内容时,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请了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较好。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1、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一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才可能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篇3】

    教学片断:

    1、出示12个小正方形。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如果老师请你把这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会拼吗?能不能用一条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2、指名学生列式,提问其他学生:“你知道他是怎么摆的吗?”要求学生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贴出各种不同摆法:

    12×1=12

    6×2=12

    4×3=12

    4、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能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咱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以4×3=12为例,12是4的倍数,那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那3也是(12的因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

    5、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2×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

    说明: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确实是12的倍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7、说一说

    (1)根据72÷8=9,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2)从下面的数中任选两个数,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3、5、18、20、36

    反思:

    陶老师从摆小正方形入手,提出“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么摆的”,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接着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并让学生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再通过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最后让学生从五个数中任选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这样层层深入,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感受更加深刻。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篇4】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这节课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小组合作具体讨论交流;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估算教学也是非常重要,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担心学生不会估算,所以就使劲提示,结果估算这一环节花费时间过长,影响了下一环节,导致试一试没能让学生充分的练习。本节课教学节课重点体现的是“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这个新理念,提供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获取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围绕它还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和丰富的竞赛游戏。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篇5】

    成功之处:

    1、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例5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有无括号、括号的位置、括号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足之处:

    1、 还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学生在用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出现了没用小括号计算。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结合题来说一说,可以不可以,为什么。那么在课堂中是由我来告诉学生的。

    2、 对于学情分析还不够透彻。在例5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经过前面的学习应该不存在障碍。可以是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比较多,体现在不参与计算的数怎么办,运算顺序不清晰等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讲解,但也一直在反思学生出现这种无从下手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感觉还是学生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另外我认为在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篇6】

    本份试卷以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为基准命题,命题符合课标要求,体现课改精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测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

    1、试卷覆盖面广泛,内容较全面

    试卷内容涉及本册教材重、难点,既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口算、估算、笔算知识,也考查学生双基知识,多位数读、写法和省略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测评学生的操作。根据已有规律找出规律等等,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情况。

    2、试卷注重“双基”评价,面向全体

    试卷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本着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的教学出发,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卷无偏题、怪题。计算方面,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数目不大,应用题方面从基本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量角、画角、画高难度小,对中下生的学习,能提高自信心。

    3、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易度适当

    试卷分为67部分,试卷分算一算、填一填、判断题、选择题、画一画、解决问题等题型,设置了31个题,其中基础题占80%,较难题占10%,难题占10%。试卷分数为基本计算占26%,运用知识填空、选择、判断合起来占34%,操作占10%,解决问题占30%,题量不多,分值权重合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测评中体现不同的水平。

    4、试题贴近生活,注重人文性

    试卷题目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孩子们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试题有的图文并茂,如“神舟”七号飞船图、文具盒、书包、钢笔图、家、少年宫、学校图,在图文中生动有趣地考查数学知识,让学生见之生趣,思之有味,做之生乐。同时试卷洋溢着人文味,每道题给学生温馨的提示、鼓励,激励学生认真作答,细心检查。

    5、注重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解决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应用题第3题,李老师带的钱能买257个文具盒或15枝钢笔,条件中已知文具盒、书包、钢笔的单价,学生必须分析筛选有用信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再处理信息,再如第4题已知三个路程的信息,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学生要筛选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求出速度。这样的题型学生要分析信息、筛选信息、正确处理信息,从而考查他们解题的灵活性。

    二、探讨方面

    1、本份试卷解决问题的第1题,考查数学广角中合理安排时间问题,四件事要统筹起来看,从大人的角度看是不难的,从孩子的角度看太难了,听广播15分钟,整理房间10分钟,洗脸、刷牙7分钟,吃早餐10分钟。学生能考虑到事情的先后顺序,同做两件事情,得出的答案是32分钟,离标准答案差了5分钟,是因为听广播的15分钟要分2个时间段,10分钟和5分钟,兼顾做其它事,学生答题正确率非常低,也就失去考查的意义,这个知识点考得有点偏高。

    2、试卷中缺乏渗透思品教育,单纯地考查数学知识,更应渗透数学知识的经历过程,适当增添些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关环保、爱国、爱乡等方面的教育。

    [荐]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模板


    春去秋来,我们的双脚即将跨入新学期。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就该写一篇教学总结了,利用这次机会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一学期有哪些进步,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荐]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模板”,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1

    饮食与健康这节课,我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学生们积极的举手发言,十分踊跃。而且学生的听课情况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我想这就是我这段时间以来对于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与学生进行交心谈话的结果。

    首先在课堂上,使学生时刻遵守课堂纪律。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应该严格的予以教育批评。当然也不能光进行批评还要需要进行谈话。这个谈话是非常大的重要的环节。通过谈话和同学交心,使学生认识的自己的错误,使他们心服口服的去改正错误。而且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上的困难予以帮助,使学生真正的进步。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对这门课的建议和想法,以便我进行改进。在谈话的过程中,没有训斥没有声色俱厉,只有师生之间的真诚的对话。我想在对话过程中问一问学生:你是否能够听明白了?老师讲课你能够听懂吗?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将他们的想法和困难说出来,以便老师进行改进。我想这种对话是非常好的。同时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不可忽视的。该批评就必须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惩罚。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的教学过程就非常的顺利,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得到的激发。我想这是好的开始。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2

    今天上了四年级的科学《水变咸了》。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也出现几个问题。

    首先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在让学生操作和观察高锰酸钾溶解实验的时间有点过长。这个实验过长就会影响下面的活动。当然后面的实验的时间还是比较长。我想主要原因是学生必须到外面的水龙头取水这样就会耽误大量的时间。我想如果可能话申请将实验室的水龙头修好,以便学生进行用水试验。如果不行就事先准备几桶水供学生进行实验。我想这是客观原因,在教学设计必须合理科学的进行实验时间的分配。这需要老师做好实验的准备及准备实验。为了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我想还需要加强实验指导。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指导语言要一针见血。从而加快学生的实验。

    其次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些环节需要进行处理。比如在实验完之后,学生汇报的问题。这时候怎样使学生尽快的进入汇报状态,这个方面还需要进行研究。想办法使学生尽快的从实验状态进入汇报状态,我想这需要我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要求。因为这衔接的地方时浪费时间比较长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3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花岗岩,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难点是观察花岗岩中的三种矿物的形态,并把它们和这三种单独的矿物晶体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要求,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通过图片导入引入到对花岗岩的认识,在认识花岗岩时,我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花岗岩,对花岗岩的颜色形态有个初步了解。然后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花岗岩,从而知道花岗岩里有三种不同的颗粒物且特征各异。之后再引入对云母、石英、长石的观察。

    在学生观察完后,让学生把这三种物质同花岗岩里的物质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花岗岩是由这三种物质组成的。这时在告诉学生什么是矿物,并由对花岗岩的认识中类推出岩石是有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这部分的教学计划用三十分钟来完成。之后的十分钟用来学习教科书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认识常见矿物和学会描述矿物及总结和拓展延伸上。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4

    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感到压力很大。为能上好这节课,我的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时间终于到来,我还以为自己准备充分,可以上好这堂课。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这堂课上得不比平时的好,反而觉得自己很紧张,教态不自然,有时差点忘记接下来该上什么内容。结果真的是适得其反!

    在指导学生观察上肢运动时,目的要求不清楚,导致学生在记录时无从下手,学生对肌肉与骨骼、关节协调运动时的作用理解不到位。这堂课的另一失败之处是学生在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时,堂下大部分学生都不知在干嘛,并没有听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这样使得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上完课后,同组的老师们立即提出了改进意见:寻找合适的资料、屈肘伸肘动画,加深学生对肌肉与骨骼、关节协调运动时作用的理解;在学生观察手臂伸缩后,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粗略画出手臂的结构,加深印象;教师起引导知道作用,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协同作用做了个明确的总结。

    当晚立即行动,修改了课件和教案,第二天上课,自我感觉不错,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

    但是,当我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却发现曾经以为不错的课在现在看来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我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强调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例如:教学目标中“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并体验与人分享研究结果的快乐。”针对这一目标,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只是最后稍微带过。

    但愿自己今后能以此为鉴,不再重犯类似的错误,努力更新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5

    水众所周知,水对人们既有害又利,生命离不开水。学生对水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为了进一步了解水的各种姿态在大自然中的展示。我和学生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同学们通过欣赏教学图片,看到了大自然中美丽的水,想象出:美丽的云雾,高耸的冰川,流尚在山间的涓涓细流凝聚在荷叶上闪闪的露珠,悬挂在枝条上晶莹雾松……都是水多姿多彩的化身。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对水充满了好奇。那么如何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呢?本节课我把握好三个步骤,一个难点(造雨.造霜.造雾),一个重点(水蒸发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在大自然中水可以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云.雾.雨.露.霜.雪.冰都是水的化身。它们是由空气中的许多看不见的水蒸气在加热和冷却后呈现出的形态变化。

    指导学生“造雨.造霜.造雾”的实验过程中,把握好这一教学难点。通过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学生真切地看到水的多姿多彩的变化。进一步认识了水的蒸发和凝结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当学生好奇地提出:空气中的水来自哪里是时。我例举了人们晾晒衣服.河水蒸发等事例,学生了解了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水的蒸发现象。学生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掌握了一系列的科学知识。

    在教学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我把握这一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再根据日常生活中以往经验,发挥想象。学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程度及周围的温度高低有关。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开阔了学生眼界,观察了水的变化和流动。认识到在自然界中的海洋和地面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变成雨或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特别是水的变化。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6

    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地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往往学生不能分清楚的是多云和阴这两种天气。利用书本上的三个圆圈认识云量。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对层云、积云、卷云的判断。这个知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更加远,能通过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判断三种不同的云,特别是积雨云和雨层云的区别,学生概括出三种不同云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天气情况,然后小组分发云的图片,认识不同的云及文字说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在判断云的种类的练习中没有出现错误,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云的观测》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在讨论前明确讨论要点。作为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应该让学生在讨论前有所准备,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着解决问题,以便在小组讨论中有话可说。围绕“云的类型特点”这个讨论主题,先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云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辨别,找出其差异。这样,在讨论时,学生就有的放矢,紧紧围绕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讨论活动不但氛围浓,而且效果好。

    2.引导学生有效拓展讨论范围。讨论活动不仅应该体现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且要体现学生间互相讨论的思想和方法,并在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自信。假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过大、过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就“根据云量多少确定天气状况”这个讨论主题,在上课时,学生在讨论中陷入了僵局。在根据出示的图片判断天气状况时,学生出现了猜测的现象。后来,我注意了问题的设计逐层推进。从“判断方法”“各种类型的例图”到“今天天气的判断”,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讨论,学生不仅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帮助学生理清了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7

    《一天的食物》是科教版四年级食物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非常强调记录、整理,强调记录的真实性。学会确定标准进行分类,这个目标的确定也是为了使学生的活动更理性,培养科学的实证意识,在课的展开中,我安排学生先记录自己一天的食物,根据记录整理小组内同学一天的食物,再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方法,按照已确定的标准去分类,这三个活动内容占据了整堂课的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为学生充分记录、整理分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不可能把各种食物都搬到课堂上来,除了记录、讨论、分类和汇报外没有什么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分组竞赛和经验介绍等,让学生专注于记录、讨论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记录、整理、分类是一种探究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科学技能,学生会不会记录,怎么记录起来更方便,怎样整理才更清晰,按什么方法分类,这几方面可以鉴定学生科学技能的高低。

    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记录主张求真务实高效。记录前,小组讨论分析,怎么记,采用什么方法来记,记录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小组讨论怎样解决?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一些困难,他们自己也都进行了讨论,解决难题,但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与明确的表态。如:学生提出鸡蛋汤和牛奶是荤的还是素的?牛奶是生的还是熟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还不太清楚荤素和生熟的区分,而我也没有提醒学生,导致学生在按荤素方法分类时,不知将鸡蛋和牛奶放在哪里。有的学生在记录自己一天的食物还有遗漏现象,整理时食物出现重叠的现象,还有的小组分类标准不明确等。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记录、分类的方法,一组一组的帮助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地帮助他们处理问题。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8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光凭讲述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挖教材,能够透彻地理解教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意图,否则就很难充分利用教材来为教学服务。

    本课中,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判断书上乘电梯的那个小男孩是不是在运动,学生有的说运动了,有的说没有在运动。说没有在运动的理由基本都是,小男孩没有在运动,是电梯带动他运动的。认为他运动的理由是,他从上面到下面来了。(这个时候我能不能追问一句: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从上面到下面来了?)首先,我没有先让学生明确“运动”的概念,后来几节课纠正了。但最关键的是,我要求学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之前没有让他们想理解“参照物”的概念。书中的那两幅图设计的很好,应该先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物体发生了运动,然后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学生可能不会把其他的一个物体讲出来,但教师可以继续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它是从这个位置到那个位置的?学生把其他物体说出来之后,教师可以板书在黑板上,引出参照物的概念,问:你发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但并不是说明教材一无是处,教材上还是有很多经典的案例的,要的是教师去理解,去挖掘。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9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此课我分四部分,其中认识常见金属的共同特征是教学的重点,认识常见金属的延展性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部分:常见金属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这部分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教学时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常见金属制品的广泛性,深刻体会到常见金属与人们和生产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的兴趣。

    第二部分:常见我金属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能力,学生在学习导体及热的传播等内容时已有一定的认识。如果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铜、铁、铝等常见金属,在本课教学时,可作些观察。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讲明金属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是与常见的非金属作比较而获得的。

    第三部分:常见金属的延展性。课文通过捶打钢丝、铁丝、铝丝的实验,让学生感知常见金属具有延展的特征,所以能直接用捶打、轧压的办法加工制造各种金属制品。通过对金属捶打实验,使学生掌握本课的难点――金属的延展性特点。

    第四部分:常见金属的光泽。光泽有金属和非金属光泽之分。教学时我采用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作光泽的比较,概括出金属光泽特别明亮,反光极强,但不透明。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能掌握常见金属的一些基本特性。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10

    许多同学在课外都喜欢玩石头,但对于岩石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局部,没有系统全面的去观察一块岩石,没有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岩石中隐藏的奥秘,因此,探究岩石的奥秘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探究天性。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展示了来本地山区的各种各样的奇石,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问学生原来对岩石有什么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观察岩石时,通过老师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按顺序观察从而发现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二是观察岩石,通过记录,把发现多理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三是汇报时鼓励和表扬学生描述的现象,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

    五、合理地拓展探究空间

    学生对岩石的外在特征进行深入观察后分类,没有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就行,这样学生的主题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探究,思维才是自由的。

    不足之处: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

    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我问学生对于自己刚才观察的那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11

    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究成功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情感,精心创设探究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探究情感

    科学探究不是机械的模式化活动,而是有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探究的结果。教师应选择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本课设计了“china与中国”的谈话内容(如上),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兴奋的探究情绪,充满激情的投入,学习完全成了他们的内在需求。 在探究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评价、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成功不是太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我也行。在语言上,儿童化、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到教师的亲和力,可以使他们更放松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下充分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演绎脚本,而是师生互动的,生成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决不能一味追求探究的完整性和程式化,应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需求,让探究不留痕迹,返璞归真。本课有关猜测的环节,我做了精心安排,把简单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剔除出来,不再重复探究,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新知。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真实,同时也使探究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更具亲和力。

    本课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框架式,在确定了诸多研究主题以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乐于“自己当家做主” ,愉快地投入到探究中去。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都投身到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究之中了。这样,探究活动具有了个性化特征,变得兴趣盎然了。即使在探究中,也没有教师刻意的、生硬的指导。学生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探究活动的细节

    成功在于细节。具体而言,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抓住教育的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在学生汇报实验方法时,通过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建议,方案更加完善了,而学生建议实际上都是琐碎的细节。科学课程标准虽然没有一处提到细节问题,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体会出对此的重视,探究本身就是一项事无巨细的事情,只有细节问题掌握好了,才能保证实验、观察的顺利进行。本课在执教中,力求完善每一处细节问题的同时通过学生提建议,教师“典型暗示”等方法有成功的避免了细节问题的琐碎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12

    核心提示: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单元的学习,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天气的信息,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原计划是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份天气日历,每个小组依次轮流记录,...

    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单元的学习,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天气的信息,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原计划是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份天气日历,每个小组依次轮流记录,但结果是,除了一个班级勉强完成外(周末没有记录,且全由课代表完成记录工作),其他班级只记录了几天的天气,并没有坚持下去。因此,统计的数据由老师提供。 这是乐老师听我的第三堂课。随着奖励制度的尝试,我开始逐渐领悟课堂调控的艺术。整理了乐老师的评课,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建议:

    (一)天气日历的完成。 保留每年的天气日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积累此类素材,可进行两方面的收集工作:①教师继续查阅有关报纸或资料,记录天气预报;②每年的9月份,选择校园的合适地点,由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记录。

    (二)天气日历所至时间。 天气日历时间到9月28日,而上课当天为9月29日,若加入9月29日,效果会更加显著。若有时间,课前几分钟可由学生当堂分组测量降水、温度、云量、风向、风速等,能完全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了一个月后的所得。

    (三)利用课堂中的每分每秒。 整节课在结束时显得有点仓促,学生没有时间担任“气象播报员”,来报告9月份的天气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建议在“降水量的统计”时,学生代表上台绘制降水量的柱状图过程中,其余同学可以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节约时间,为之后的充分播报天气留下较为充足的时间。

    二、保持:

    (一)整堂课的内容较为充实。 1~3组统计气温,4~6组统计云,7~9组统计风,每个小组都积极投入到统计中来,进行合作。

    (二)学生的回答分析较为精彩。 学生对天气的分析和总结十分科学,如对将来气温趋势的猜测。S1:我觉得接下来的气温会在30℃以下。S2:气温可能会稍微回升,接着再下降。

    除了乐老师提出的意见之外,我还有以下几点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改进:

    一、气温统计的完善。

    请学生总结一个月内气温的变化规律或推测接下来的气温时,最好可以同时展示“气温折线图”(或柱状图),可以十分直观地反应9月份气温变化的特点,利于学生的归纳和总结。

    二、天气日历的分发。

    由于天气日历绘于黑板上,部分学生看不清楚,统计时既影响统计效率,又不利于纪律的调控。因此天气日历最好每组一份。

    三、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生活的联系”。

    不少学生没有认识到观察、记录天气的作用,因此在汇报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天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之激发起学生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的动机。

    [课件分享]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日月如梭,一学期过去了,虽然既辛苦又忙碌,但也收获了很多,我们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师教学后就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次总结,我们能够通过一篇教学总结来看到自己的成长,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总结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课件分享]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人教版第八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及大小比较后学习的。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单位改写、小数乘除法计算打下坚实基础,是学习小数相关知识必不可少的知识点。具体反思如下:

    一、优点:

    1、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能紧紧围绕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实现“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简单计算”的目标。

    2、导课新颖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结合我班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较低的现状,在学习新知时,我采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变变变”游戏来引入课题,再设计了《西游记》中的故事来提供学习新知的情境,学生乐于学习探究。

    二、不足

    1、教学目标的设计较空洞,操作性不强

    如“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体验到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乐趣”,这个目标大而空洞,不是这一节课的教学能实现的,而且在每一节课都渗透这个目标,可以不用具体设计。目标的'设计不要空,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2、知识运用太突然,没有充分作好铺垫

    学习完规律以后,直接过渡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学生有点无所适从。应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规律,从而理解“如果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然后再运用规律进行运算,学生运用规律就比较顺利。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一定要重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些学校强调老师不带教案不进教室。教案内容很新颖,组织得很好,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把教案修饰得更好一点呢?以下“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由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篇1)

    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彻底推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师教为主的教学观念。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正襟危坐竖耳倾听,只有接受,缺乏发现。这样的情景在以前被称作秩序井然,是取得佳绩的前提,而在新一轮课改的观念下,我们注意到了曾经一直忽略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在思考吗?在学习吗?在发现吗?在研究吗?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怎么懂得研究、探索?真是无稽之谈。

    牐牭不知道大家发现与否,一个孩子在咿呀学语甚至于呱呱落地时便会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传达着对周围世界惊奇,这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然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天生的发现家、研究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尊重孩子们的观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牐犜诮獭毒卫填海》时,课后有个思考题:精卫是只怎样的鸟儿?按照课文内容的指引,有的孩子回答精卫是一只勇敢的鸟儿,他敢于同夺去别人生命的大海较量。而另一些孩子却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个孩子说精卫是一只笨鸟,大海那么大,能填平吗?非累死不可;另一孩子说,大海也有生命,精卫不该心胸那么狭窄,与大海不共戴天,不分昼夜地将衔来的小石子和小树枝投进大海想填平它呢?我觉得他们的回答都很有价值。回答精卫是勇敢鸟儿的学生,他从课文中学到了正义感,体会到勇敢的品质;回答精卫是笨鸟的学生,他关注生活,把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了合理的思考;而对精卫的正义行为提出疑问的学生思维更为广阔、全面,他懂得了由己及人地思考,不用简单的对错来划分世界,而是把每一个个体都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来对待。他的问题在班上炸开了锅,许多孩子受到启发,马上与周围的同学展开讨论,有的说应该和大海讲道理,劝告他不要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有的说应该修建堤坝,防止大海再泛滥。这节课上完了,我并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一个答案都是合理的,而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不止一种的答案。

    牐犜谛唇毯蠹鞘保我想:如果我用传统的模式,老师精心地解读课文,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精卫的坚韧与勇敢,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会有这些交流和收获吗?会有这些多元的解读吗?我想这就是课改的精髓所在了。给予孩子发现的天空,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呵护每一个孩子思维的独特性,让这些天生的研究者、探索者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遨游,熠熠生辉。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篇2)

    《精卫填海》是一篇神话故事,文字不多,重点描写了精卫的执着精神。这样的精神在愚公的身上也存在。教学时抓住文章中关键词语,对比体会大海之大和精卫之小,体会对比悬殊,体会精卫填海的决心与勇气。

    导课时问学生曾见过什么样的大海?

    学生答: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大海、风平浪静的大海......

    这一环节设计有两个目的,一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二为后文对比“大海之大”“精卫之小”埋下伏笔。

    抓住第二自然段“天天”体会精卫从不间断,无论天气如何,忘记饥饿劳累,日日夜夜衔石子、树枝来填海。这是面对强大欺辱时的无畏,这是弱者执着的抗争!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逐渐体会精卫的内心世界,走进它的精神王国。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就是一串珍珠项链中最闪亮的珍珠,它藏着作者的情感,传递着丰富的内涵,表达着某种精神,诉说着不一样的情怀。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在日后的语文课堂当逐渐提高自己慧眼识“关键词”的能力,以一点想开去,让学生找准点,深挖井,收获汩汩的思想甘泉。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篇3)

    《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读过,但是小古文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所以说,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学会古文学习的方法才是重点。

    1.教学效果(思效)。

    小古文比较简单,寥寥数字,理解了词语意思也就明白了故事内容:故:所以;湮:填塞。整篇小古文的意思是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神话故事内容很简单,学生借助注释,学生能感受到神话故事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这才是学习的深层目的。

    所以,整节课以读代讲。在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基础上,学生能够读通、读顺古文之后,我能够引领学生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这算走好了古文教学的第一步。

    2.教学收获(思得)。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降低小古文学习的难度。因为第一次学古文,一定要引发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性的东西更易于接受。以看动画片引入,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让传统文化与自然、音乐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营造了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

    (2)其实,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虽然这篇很简单,却是为以后古文教学提供范例。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地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

    3.不足之处(思失)。

    本文简单,学生的学习也不吃力,但是学生的学习也仅仅是停留在本课的神话内容方面,并没有广度和深度,缺少对学习内容有益的补充和整合。应该借助活动广角,让学生读文,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讲故事。

    4.改进措施(思改)。

    比如课堂伊始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名字阅读了《精卫填海》这首浅显易懂的小古文之后,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设想精卫为她的填海大业不停奔忙的情形,结束时再推荐一些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扩大了教学资源。《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可以推荐学生课下读一点《山海经》,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篇4)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

    2、引导学生认识精卫的行为是怎样的行为。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能针对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让传统文化与自然、音乐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营造了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如以看动画片引入,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这样一改学古文枯燥无味的现状,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能自觉地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习内容作了有益的补充和整合。比如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名字,然后看图片说故事,期间穿插阅读了《精卫填海》这首浅显易懂的小诗,最后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设想精卫为她的填海大业不停奔忙的情形,结束时又推荐一些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扩大了教学资源,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标的精神得以体现。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赋予教材时代的活力,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乐于探究,敢于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能思考、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出个人见解,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我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接着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精卫的精神品质,并说一说从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拓展延伸: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谁的办法好。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篇5)

    在教《精卫填海》时,课后有个思考题:精卫是只怎样的鸟儿?按照课文内容的指引,有的孩子回答精卫是一只勇敢的鸟儿,他敢于同夺去别人生命的大海较量。而另一些孩子却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个孩子说精卫是一只笨鸟,大海那么大,能填平吗?

    非累死不可;另一孩子说,大海也有生命,精卫不该心胸那么狭窄,与大海不共戴天,不分昼夜地将衔来的小石子和小树枝投进大海想填平它呢?我觉得他们的回答都很有价值。回答精卫是勇敢鸟儿的学生,他从课文中学到了正义感,体会到勇敢的品质;回答精卫是笨鸟的学生,他关注生活,把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了合理的思考;而对精卫的正义行为提出疑问的学生思维更为广阔、全面,他懂得了由己及人地思考,不用简单的对错来划分世界,而是把每一个个体都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来对待。他的问题在班上炸开了锅,许多孩子受到启发,马上与周围的同学展开讨论,有的说应该和大海讲道理,劝告他不要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有的说应该修建堤坝,防止大海再泛滥。

    这节课上完了,我并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一个答案都是合理的,而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不止一种的答案。在写教后记时,我想:如果我用传统的模式,老师精心地解读课文,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精卫的坚韧与勇敢,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会有这些交流和收获吗?会有这些多元的解读吗?我想这就是课改的精髓所在了。给予孩子发现的天空,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呵护每一个孩子思维的独特性,让这些天生的研究者、探索者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遨游,熠熠生辉。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篇6)

    这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精卫勇敢的精神。但一个学生的发言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说“老师,精卫很笨,石头丢到海里,海水不是越涨越高了吗?”我猛然意识到,千百年来留给我们的文化应注入新的活力了。于是,我问道:“如果你是精卫,你会怎么做呢?”孩子们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我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我用汽车拖石子、砖头。”而对孩子的话语,我没有做任何评判。首先我肯定了他们比精卫要聪明。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抽到哪里去呢?抽干了水对我们有什么坏处?把石头、砖头扔到海里,海水会怎样?学生一想,是呀,这办法并不好。这时,心急的孩子坐不住了,一个个抓耳挠腮的,我适时画了一个海与堤岸的平面图,与他们共同分析,海水是漫过堤岸才危害人的,怎样让它不危害人呢?这时,几个孩子恍然大悟,我们可以把堤岸修结实些!

    诚然,精卫的勇敢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若不能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还去学习精卫的子子孙孙填海,我们的国家又怎能飞速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赋予教材时代的活力,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乐于探究,敢于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能思考、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出个人见解,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不正是新课该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吗?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版(篇7)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具体表现如下:

    一、激发兴趣。

    针对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如以图激趣,以看动画片引入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这样一改学古文枯燥无味的状况,调动起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阅读。

    学生认读古典神话文本的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先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读顺句子、读通文章,再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感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详解重难点语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精卫的形象,深刻理解精卫填海的精神,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启发和感悟。

    [2023课件] 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


    岁月不待人,一学期即将走完。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那么一篇优秀的教学总结是怎么样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3课件] 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

    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高语浛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方面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

    在这节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幼儿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但也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明明知道,就是不相想举手表达,当然在这个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太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为此,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关于四年级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精选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认真准备好教案,是老师爱岗敬业的表现。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对自己编写的教案还是不满意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四年级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欢迎你的品鉴!

    四年级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1

    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乔安山救了被车撞倒的老头,被老头的儿子媳妇当作肇事者要求承担责任,连老头也因医药费问题装糊涂;在乔安山泪往肚里流、苦向班长诉的时候,另一个开车人证明了他的无辜,交警则抓到了真正的肇事者。我有一个假想,如果交警抓不到真正的肇事者,就凭开车人的一面之词,恐怕……因此,乔安山是幸运的。

    我就没有这样幸运:一辆摩托车违章行驶,把我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还撞上坐地顽耍的小孩,被一群人抓住为孩子作了脑电图,拍了X光,付了营养费……在另一个场合,七月流火的中午,一个老奶奶在路边晕倒,路上只我一个行人,我不敢下车去扶,就怕误解成肇事者……任我心头愧疚,任你狗血喷头,我是没有勇气拿自己可怜的诚信与社会上的欺诈作对抗的,我今天之所以以笔名诉说自己深藏心头的愧疚,也是对读者能否理解表示怀疑,说到底还是诚信度不足呀!

    如此种种,你还能怪罪那个年青的学生把“诚信”的行囊扔掉吗?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友善的交际方式,人人都知道它是好的、善的、美的,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是无用的、被损的。诗人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面对不能带来便利只会带来麻烦的“诚信”,人们只能无奈地跟它说“bye,bye”。

    诚信是一个静谧安详的环境,个别的欺诈就是刺耳的噪音,它一出现,便搅坏了所有人的好梦,要想再续前梦就很难了;睡不着怎么办,做点噪音作回报吧─别人做得,我怎就做不得?从此,你一刀我一枪地开始了恶性循环,谁也别想做个好梦。

    所以,诚信教育不仅仅是从娃娃抓起、从青年学生抓起的事,而要从全社会抓起,一个都不能少,让人人都把私利行囊丢掉,捡起诚信,让所有“乔安山”都幸运,才会出现人人都做“乔安山”的社会风尚。

    四年级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2

    《语文园地》是学生综合性的学习平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郑兰荪老师是按《课标》要求,结合本地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研发校本课程,激励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理念上的更新。

    郑兰荪老师在本单元上了三个内容,分别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她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材安排的顺序,而根据自身设计从”日积月累(趣词)——我的发现(趣句)——趣味语文(趣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整个过程围绕一个“趣”,设法以情激趣,以境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趣词——日积月累

    这次积累的是关于动物的成语。16个成语中出现了“龙、凤、虎、猫、马、牛、鸟、鸡、鼠”等9种动物。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这些成语中都含有动物名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设计采用过三关的游戏形式。第一关是:我会读。教学时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成语,如:个别读、集体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如:“天马行空”的“行”读xíng,“调虎离山”的“调”读diào。第二关:我会背。这一关,较多孩子不会背,建议教师可以将16个成语分成四组,让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去背。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背,比赛哪组背得最多。第三关:我会用。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并试着用一用,以帮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学生将成语记熟之后,还可以继续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包含动物名称的其他成语,以丰富词语积累,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二、趣句——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读懂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教学时,教师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引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现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出课本内容,让学生读这三个句子,说说小林和小东从中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当学生的思维没有调动起来时,建议让学生到本组课文中找一找,看看是否也发现了这样的句子;再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在课外书中读到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让学生想想在生活中发现谁说的话也有这种特点?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在学生充分交流各自发现的基础上,由各组代表说说。然后师生再共同小结:这样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还能很恰当地表达出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更有亲昵的味道。引发学生在今后的习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有趣的表达方法。

    三、趣文——趣味语文

    这篇短文写的是苏东坡便装到寺庙去游玩,寺庙的住持对待他先后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后来苏东坡以一副对联来回敬住持,令其哭笑不得。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短文,把短文读熟;然后结合有关词句说说故事哪里有趣。教师可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可能觉得住持的做法有趣,他为人势利的嘴脸那么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令人发笑;有的学生觉得苏东坡的对联有趣,用的全是住持说的话,不仅照住持的请求写了对联,还不动声色地讽刺了他;也有的学生觉得住持后来的表情有趣,哭笑不得,自己把自己弄到了如此尴尬的地步……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说明他们体会到了文章的妙处。透过小故事,建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否也遇过、听到、或见到类似这种以貌取人、太势利眼的人和事,联想到种种社会现象,使他们饶有兴致地主动地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这也就是趣味语文的魅力。

    在拓展部分教师给学生带来一个短小有趣的小故事——《巧改对联》,更激发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有趣的奇妙之处,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倍增,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趣味语文”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促使学生的持续发展,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好学、乐学的氛围之中。

    四年级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3

    没有积累,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我们在教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时会把它上成纯粹的复习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日积月累教学不是单纯的旧知识堆积回顾,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欢快的情景,开放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强,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创设欢乐的教学的景、组织有趣的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积累的过程中不单是数量的积累,还要有质量的提升。所以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对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学中,老师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的()”小组讨论然后班内小组竞赛汇报。这样开放性问题犹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尺巨浪。学生因为要取胜,所以合作、所以积极思考。于是他们把课内、课外的积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以读代讲

    通过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儿歌的节拍,积累语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进行朗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三、注意点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着学生转,发挥助手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生本节课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儿歌后,教师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小结积累出读儿歌的方式。之后你会发现学生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朗读《识字七》、《红领巾真好》中去。

    四、扩展活动

    日积月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功在平日。不是一节课可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要给予指导,或提供必要的材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第 2 篇

    语文教学不光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

    如设计“我是优秀解说员”:让事先准备好“六一”照片的同学,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他的快乐。“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在同学都学会了之后开展竞赛,比比谁最快。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法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这样的设计,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样的教学环节,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谐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我们每个教育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沿着全面发展的轨迹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随时质疑,保留看法,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个性尽情展现。答案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才是精彩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第 3 篇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发现本组“我的发现”了的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相同部件组成,并运用这个特点帮助记字。

    能通过本组“日积月累”的学习,认识9个生字,记住6个词语,背诵4条谚语。

    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讲的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有帮助别人的爱心。

    能通过“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我的发现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2、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灿烂随风扑鼻

    倾盆大作芬芳相间

    阳光大雨黑白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琴声()枝叶()空气()鲜花()红旗()

    3、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口语交际

    交际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

    1、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2、 查字典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第 4 篇

    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是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对直观事物感兴趣,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差、活动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如何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增强课堂实效必需解决的问题。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通常作为一个课时的内容,其中“日积月累”又分为像“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几个内容互无相关的部分,他们与“我的发现”也没一定的关联。在园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学内容平铺直述,课堂难有高潮,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趣味索然,课堂气氛低沉。如何突破园地在内容设置上的局限性,巧设情境,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了以往的园地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园地六的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

    园地的各个环节是分散教设置的,它们之间缺乏联系,这样一来整个课程没有一个中心,于是我们希望通过设置一个故事,将这个看似无关的几个部分联系起来,赋予它们整体性,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用什么故事能更好的贯穿园地的内容呢?当下正是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的时候,全世界的眼光都在聚焦世博,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二年级与世博的联系,当然就从世博的吉祥物——“海宝”开始了。

    果然,在课堂中,孩子们一看到海宝可爱的模样,都乐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如何将故事展开,让这种氛围持续下去呢?我们将园地的几个部分变换成几个关卡,让孩子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赢取海宝的“礼物”。这样一来,学习就变得富有挑战色彩,这正好符合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特点,冲着对海宝带来的神秘礼物的好奇心,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每通过一关,都会兴奋的“yeah!”起来,这与以往园地教学的沉闷情形迥然不同。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赢得礼物时,小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表面上这只是教学模式的一个小转变,由以往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要牵着孩子的鼻子逼着他们学,到如今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有挑战性,有主动学习的欲求,这种需求的转变实质上是学习性质的转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求一旦产生,学生学习的效率定然倍增,课堂实效性也大大增强。

    教材是死的,如何活用教材,考的正是教师的智慧。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内容。

    教师的责任不在现在,而在未来。教案是教师备课用心一种方式。教案中要对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进行周密考虑。你知道写教案应该从哪些方面动笔吗?以下由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简短”,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1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凝炼,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

    一、对比教学,引起震撼。

    一上课,我就板书“沙漠”,问学生:沙漠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学生自学、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沙漠当时恶劣的环境。然后,我又板书“绿洲”,问学生:绿洲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绿洲的句子。同样地,学生自学、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绿洲的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我考虑到学生对阿联酋这个国家较陌生,所以选了沙漠和绿洲的图片,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继而设问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样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的,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本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我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为什么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1、通过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了解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

    2、第四到第六自然段具体写了阿联酋人是怎样精心管理花草树木的,通过读园林工人的劳动过程,学生懂得了浇水的目的还在于把花草上的尘土清洗干净,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从而体会到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

    三、利用文本,进行教育

    利用文本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问学生一句:“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另外,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我们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积累是为了运用,吸纳是为了表达。由读到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经验。在这堂课上,我巧妙地为学生的写找到了一条链接通道——旅行归来向人们介绍“沙漠中的绿洲”,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样,首先从精神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之情动而辞发。其次,对于观察表达的一系列指导也如响鼓句句敲在学生心坎上,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为“写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2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

    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最后我在班上就“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的过程令我惊叹,他们的潜能真的是无限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3

    课文《沙漠中的绿洲》向我们具体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白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读书,不但要求学生读懂、读会、而且还要求会读、会理解语言、会欣赏语言、会运用语言。学习第二自然段“迪拜风光”,我是这样教学的:

    先让学生认真读文,用读展示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风韵。然后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把绿洲之美描述具体、面对绿洲美景抒发内心情感。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想像“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是怎样的情景。开始,学生只会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树多吗?长势怎样?描绘一下。仅仅是一条街有树吗?街上有,还有哪些地方有?人们走在马路上、在公园游玩、在庭院休息,有什么感受?鲜花美吗?除了公园,还有哪些地方开满鲜花?你能用“迪拜鲜花遍地,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描绘鲜花的种类多或色彩美吗?置身于花海,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此教学,“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迪拜,在学生口中、心中变得更为生动,枯燥的文字变得灵动了。

    此教学经历了三个环节:读中感知语言——描述内化语言——赞叹升华语言。教学层层深入,让书读得实、读得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4

    《生命的壮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引导学生从分辨入手,激活了学生储存在大脑之中的词语,让他们在表达、分类之中加深认识了“壮”,为后面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设下了伏笔,让教学活动先入同学们的心。入心方能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投入。

    2.在对“壮”有了温习、加深和拓展之后,有了这个基础,老师的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和兴奋点转移到了具体的情境中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壮”就有了新的思考,也就说,把学生的思维延伸了,拉长了,一环扣一环,波澜不断,信息不断地撞击着学生的大脑。

    3.在初读阶段,学生再一次抓住“壮”字,在游历课文的过程之中,围绕着“壮”字,积极思索,深入思考,潜心会读,用心感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鲜明的主题,那就是生与死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之中进入了人类终极的思考,感受到了死的伟大,死的哲学意义。所以,在学生有了这些较为深入地思考之后,自然就唱起了生命的颂歌——颂扬之歌,庄严之歌,悲壮之歌,赞美之歌,壮勇之歌,壮举之歌,美好之歌,神圣之歌!

    二、成功之处。

    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关于三维目标的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抓住“壮”字,先入情入心,然后通过知识的学习,课文的阅读,大脑的思考与感悟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抓住了知识学习这个“把手”,在扎实的研读过程之中,借助了思维、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就生成了,感受如有源之水,从学生的嘴巴里自然唱出了对生命的赞歌。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故事中的“人”,没有让学生看看故事中人的变化。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这样做:在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感悟到动物们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伟大壮举,以及它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再让他们看看故事中的“人”,尤其是“蚁国英雄”中那不慎引起火灾的人和静观蚂蚁抱团冲出火圈的人,他们在这样一个壮举面前所表现出的心里变化,他们对于生命的一种重新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5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他告诉“我”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而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尽了力,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应该如何欣赏沿途的风景的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难点是读懂父亲说的智慧指的是什么。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学习父子第一次的对话,学生对于征服山他们容易理解,征服自己就难了,对于此,我从课文中逐步引导,让他们想象爬山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通过战胜这些困难逐步引导出战胜自己是什么意思。第二次对话是“我们”爬上山顶时,父亲说:“……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这番话强调了爬山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爬山的过程中努力。进而让学生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告诉我要怎样做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读读父亲说的话,说说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它的话给我们以什么启示。用眼睛能看到什么、用耳朵能听到什么,用心能想到什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完课后,自己认为在教学上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整改。今后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课堂常规,坐姿、朗读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加强训练,认真倾听的习惯也必须养成,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课堂出现断条。

    才能真正调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导致展示不够精彩。本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课堂上应给学生跟多的时间展开训练。

    3、课堂上虽然读的方式,时间多,但是读的效果一般,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多给予指导。

    4、教学设计过于细化、繁杂。在教学中,课文内容结合的不够,教师讲述课文语言不够精炼,耽误时间。教学缺乏激情,没有感染力和对学生的启发力,今后应该在教学设计更为精炼,讲述课文更为简练上多下功夫。

    5、对学生的评价语还是太单调。

    6、时间安排还显不合理,例如:前面导入新课和整体感知课文重用时间多,而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面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够。

    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点看法,还请各位老师就本节课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我的教学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我将虚心的接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模板


    时间是一条金河,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了。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时间后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对其做一个总结,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模板 篇1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三处对话。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但学完后,我觉得学生对“尊严”的理解大多还是停留在“要靠劳动获得食物”上,所以,后来我也稍做了补救,总结时,告诉学生,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在有钱人面前不低头哈腰,在金钱面前不受诱惑……这都是“尊严”,课后,我让学生再阅读“尊严”的故事,加深对这两个字的里理解。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模板 篇2

    今天早上我利用早读加第一节课,测试了语文的第2单元。孩子们在答题,我也在答题,当我做完试卷时,我就在想,这单元的试卷比上单元的试卷容易,而且很多题都是很基础的,比如古诗的默写,百花园二中的陈述句改写拟人句,四字词语都是书本上的积累的词语。课内阅读题也比练习册上的容易,课后的阅读写段意有点难度外,写中心思想找比喻句等,这些都不是难题,于是我就在想,本次测试平均分应该有85左右吧。经过5小时的连续奋战,批改完试卷,心里是拔凉拔凉的,手中的红叉叉是一把有一把的,课外阅读题居然丢分那么严重,最后一题找中心居然只有23人对,找比喻句也只有23人对。古诗居然还有18人丢分,拟人句也有10几个没对的。

    我不禁要想,问题出在哪里了,本不该丢分那么多的呀,不得不反思我的日常教学:第一,平时每一课虽然不训练孩子写段意,但是每一课的主要内容我都是在训练,每一次我都要学生问自己,文章写了谁干了什么,文章写了哪里的什么景色等等,为什么只有23人对呢?只能说明一半的孩子还是不懂,读不懂文章,找不到主要的信息来串联。以后这些环节的教学还要做细点,还是得让孩子当堂写才行,哪怕是费点时间,如果孩子只跟着别人动嘴是没得用的,更有部分孩子根本连动脑都不想动一下。第二、找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动手,去文章开头或者结尾或者具有概括性的词语画下来,然后再说一说。这次有部分孩子找到了句子,可是不懂如何去正确的写下来,要嘛就缺少主语,要不就一字之错意思全变,比如赞美荷花,错写成赞美荷塘,这就是平时的训练少了,以后还得加强短文的训练。第三、从文中找比喻句,孩子看到仿佛就以为是比喻句,分不清楚是联想,还是比喻句,有部分孩子画句子只画半句,这些在平时教学时都必须要学生动手去画,去操作才行,嘴巴上说一部分孩子是听不懂,或者是不认真听,最后一做题又出错。

    总之教学时不能为了赶时间,动动嘴就过,必须要更细致,紧扣平时教学扎实训练才行。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模板 篇3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种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我抓住本课课后的主线问题“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学生都知道是通过试验。在学习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这一环节时,我所运用的是填表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学习。在汇报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训练,尤其是那几个动词:“蒙”、“塞”、“封”,体会用词的巧妙,不应该是机械的重复,培养学生有思维的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训练点,注重人文教育

    对于这种科普性很强的文章,其实也可以抓住某一细节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一课我主要抓住了“反复”一词,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是不是科学家马上就发明了雷达了呢?学生马上就找到了不是,是通过“反复”和“终于”两个词看出来的。“反复”就是——很多次。也就是说做了很多次试验,可见每一项科研成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都会经历很的困难和挫折,可能是一代人,也可能是几代人才完成的。但这些都没有难倒科学家们,他们“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那么你从‘反复’一词懂得了什么?”“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模板 篇4

    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大量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另外借鉴了光盘上的“课堂实录”中一些好的做法。确实做到了胸有成竹。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自我感觉,教师教得顺,学生悟得深。

    在教学中,因课文内容比较长,我采取扣重点句及段的方法,始终围绕一条主线,那就是哈默与逃难人相同的是什么?(急需食物)不同的是什么?(哈默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从而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在找、读、议的过程中:一是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对于文中的“面呈菜色”“狼吞虎咽”“惬意”均采取了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新词。二是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听着孩子们激情四射、铿锵有力的话语,我感到欣慰。是语言的魅力让他们从哈默的言行中感悟到一个原本很抽象得道理:做人一定得有尊严。我又乘热打铁,及时为他们补充了有关哈默成功的业绩资料,当孩子们听到哈默建立了石油王国,排名世界第八,成为西方点石成金的富豪时,教室里一片啧啧之声。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想,这大概就是“预”所带来的效果吧。

    感受最深的教材处理介绍或教学片断摘录:

    正因为拥有尊严,所以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请看大叔当年是怎么对自己的女儿说的:

    示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让学生展开讨论:“现在什么都没有”指什么?“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中的“富翁”指什么?从“百分之百”让你看出了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青人是什么样的感情?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模板 篇5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二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教师磁性的语言把他们领入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自身的体验;此外还有小组读,男女同学读等等,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客观地说,学生们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

    (二)通过品味典型句子,学习表达方法。

    结合班里习作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决心把习作训练渗透到每篇课文中,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这方面的熏陶,相信会对今后的习作教学有所帮助。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语言方面的贫乏。如此优美的`文章,教师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来讲解,那么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方面做得更好,会让他们渐渐喜欢上语文课。由于自身条件的不足,导致了这方面的遗憾,实在是不应该,也提醒我应加强这方面的努力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喜欢上听我的课,那是对我最好的肯定。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其四】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