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四年级上课件
  • 四年级上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24

    四年级上课件。

    学生们的课堂体验非常重要,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和课件。老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每一份课件,以确保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和顺利。教案是组织课程内容的重要形式,很多老师都会担心自己写的教案和课件不够好。下面,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优秀教案和课件的写作技巧」的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课件(篇1)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7、点击出示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 “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 “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问着。 “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四年级上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属于掌握知识教学。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教法、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587413120039821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2()645≈32万47()050≈47万

    问:(1)你是怎么想的?(2)四舍是什么意思?五入呢?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1)、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买菜,电子称上显示价钱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们7.5元,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一个小数根据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说法即小数的近似数,那我们该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生:思考。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

    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

    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分析。

    5、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生齐读)。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数。

    问:1.0和1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的程度怎样?

    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

    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

    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6、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

    a、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b、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置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课本74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个别上讲台演做。提问其思考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2、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3、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确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

    (五)、布置作业。

    三、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上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垂线,会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2.使学生知道垂线的性质,理解测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

    教学重点: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

    教学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得出概念:

    1.请任意画两条直线(有两种情况)

    1.相交不相交,但经过延长也是相交的

    2.不相交,且经过延长也不相交

    2.今天我们研究直线相交的情况。

    3.请画两条直线使相交,想一想二条直线相交分几种情况。

    A

    B

    (1)(2)

    4.图2中四个角相等吗?

    图1中角1是直角,是90度,那么其它三只角会是什么角呢?

    5.小结: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试一试:

    说一说图1中--是--的垂线。(体现相互性)

    6、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二)应用实践:

    1.判断下列哪组是相互垂直。

    (体现不同的方位)

    2.从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1)哪一条线是垂线?

    (2)哪一条线段最长?

    (3)哪一条线段最短?

    (4)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结论1: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结论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下列直线的垂线:P611

    4.过一点画下列直线的垂线:P612

    5.韩家篓要修一条公路,请你帮助设计一条最近的连接公路的路:P613

    6、P6145

    (三)总结提高:

    1.垂直、垂线、垂足的定义,区别。

    2.会画垂线。

    (四)作业:

    作业本

    平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课件(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谈话:无锡有许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考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学生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较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1)选上衣,先用绿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再用黄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2)选裙子,先用粉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蓝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后用大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4.小结。

    谈话:(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三、创新表示,感受符号思想

    出示问题:小红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件衬衫和3条领带,(课件出示3件衬衫和3条领带图)衬衫和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讨论。

    启发: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同桌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可用连线的方法。

    2.尝试。

    谈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吧。

    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比较。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

    4.归纳。

    电脑演示:电脑小博士就是用简单图形表示的,他用梯形表示领带,用长方形表示衬衫。把3条领带和3件衬衫进行搭配,可以先用领带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也可以先用衬衫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

    提问: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6。

    再问: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2。

    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衬衫的件数和领带的条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四、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路线问题。

    电脑演示:穿上漂亮的衣服,小红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无锡。打开地图,他们准备从火车站出发,经过五爱广场,到锡惠公园去玩。

    提问:那从火车站到锡惠公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

    学生交流。

    再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较合适?

    学生交流。

    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2.奖品问题。

    谈话:锡惠公园里有许多有奖游戏,小红的运气真不错,她得奖了。来到领奖处,让我们听听领奖处的叔叔跟她说了什么。

    (电脑播放录音)小朋友,恭喜你得奖。你可以选一个木偶,配上一顶帽子,或者配上一条围巾作为奖品。领奖之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现在有3只木偶,2顶帽子和3条围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的方法呢?

    学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游戏问题。

    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有没有注意其中也有我们研究的搭配规律呢?你知道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

    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

    交流玩法:一个同学连续出三次石头,另一个同学依次出石头剪刀和布,就这样玩下去。

    同桌两人玩一玩,然后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全课小结,引导延伸

    (略)。

    四年级上课件(篇5)

    教学任务:

    1、理解《望洞庭》诗意,并写出诗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谁能来述说诗意,并有感情地背诵?

    2、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1、3、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指名说。

    2、指名背。

    二、回忆学法,引导自学。

    1、指导回忆《峨眉山月歌》的学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串讲诗句的意思。

    3、看图想象。

    朗读体会。

    运用学法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情况。

    1、

    一、二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与月亮叫相互应的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没有磨拭过的铜镜一样。

    2、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3、

    三、四句的意思: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作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遥望;远望。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引导思考讨论: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2、”湖光山色“为什么会”两相和“?3、文中的饿”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

    1、看图想象,思考讨论。

    2、交流。

    四、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课文挂图或幻灯。观察,用文中的词句来描绘图意。

    2、观察图,朗读诗句。

    指名描述意境。

    2、评读,指点停顿方法和重音。

    以赞美的语气来读。

    1、生听读。

    2、自由练读。

    指名读、背。

    指导生字练写生字。

    作业: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意境,并写下来。

    四年级上课件(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wWW.jk251.CoM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四年级上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