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下册时
  • 苏教下册时

    发表时间:2022-02-09

    【www.jk251.com - 初三化学教案教下册】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小学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苏教下册时,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时1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具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二、新授。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1)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a.图中画些什么?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c.30元、1元、6角5分、8角等又是什么?老师小结: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饿人民币吗?(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在指名回答。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能乱折或损坏。(3)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c.完成书第60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学生齐读。(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1页第一幅图)(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1.教学试一试。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成1张1元吗?同桌两人换一换。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三.算一算:1.1枝铅笔5角钱,1元钱可以买()枝铅笔。2.一块橡皮2角钱,一把尺子3块钱,一共()角钱。3.用1元钱买一枝7角钱的练习本,应找回()角钱。4.用1元钱买2块3角钱的橡皮,应找回()角钱。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四、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1角=10分五、教学反思

    jK251.COm精选阅读

    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时 小学教案范例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语文下册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教学内容:第112页第18、19、20题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进行读、写方面的练习

    2、能熟练地进行大数目之间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结合前面的作业补充部分练习:(要求学生画在本子上)

    1、过点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1)、过一个点,画直线,怎么画?有多少条?

    (2)、过一个点,画射线,怎么画?有多少条?

    (3)、过两个点,画直线,怎么画?有多少条?

    (4)、过两个点,画线段,怎么画?有多少条?

    画完之后比一比:(1)和(2)都是有无数条,但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射线只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所以画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区别的

    (3)和(4)都只能画一条,但直线两端都出头的,线段不出头

    小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

    2、画平行线和垂线

    先画一条已知直线和a点,分别过a点画平行线和垂线

    注意:(1)区别“垂线”和“距离”

    (2)画的时候一定要规范,用方法而不能凭经验

    3、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从中间剪一刀,该绳子变成了几段?

    老师画示意图,学生再观察,发现是5段

    二、复习认数:

    1、学生在本子上写出数位顺序表,并标上“个级”、“万级”、“亿级”

    (1)老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写一个数:30800254009

    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在读数的时候怎么处理0的问题。

    把这几个0分别换一下位置,再读:38025004900

    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中间0要读,每级末尾的0不读

    (2)分别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和用“亿”为单位的数

    指名交流,说说为什么?

    小结:四舍五入

    2、完成书上第18题(做在书上),先要求学生把书上的大数目的数都画好分级线

    说说这张统计图里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依次完成书上的4个问题

    3、写出下面各数(做在本子上):

    二十五万十亿五千万四千八百万四千零八

    八亿三十九亿七千万一百六十万零二十

    4、用“万”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做在本子上)

    2450001034900998003

    用“亿”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做在本子上)

    11200000003700000002990000000

    教学反思:

    小学教案苏教国标册优秀模板


    小学教案苏教国标9册-《金蝉脱壳》教学后记

    刚上完《金蝉脱壳》,上课喜欢发言的小严就“哒哒哒”地来到讲台边,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苏老师,我知道这个金蝉是害虫。”我故作惊奇:“是嘛,那它吃什么的呀?”“我听别人说,它专门吃植物的汁液,可坏了!”只见他一脸的忿忿不平:“要是我看到它,准把它踩死!”

    见有戏可唱,我连忙转身对同学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候道听途说不一定是对的,你们说是吗?”有个孩子插嘴了:“老师,课文中的‘我’也是听叔叔们说金蝉是怎样脱壳的,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才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的。”一听到这句话,孩子们纷纷点头,我也顺着他们的话说:“是啊,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亲自查证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可靠性……”“我知道了,我一定去查资料,亲自验证别人的话!”机灵的小严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就抢着说道。“老师,我们帮他一起查!”其他孩子也来劲了,“这几天天很热,我家前面大树上就有蝉,我要去观察观察。”

    第二天早上,还没上课,就有好几个学生拿着资料给我看了。有手持《百科全书》的,有拿《昆虫世界》的,有的干脆从网上下载了好多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面对此情此景,我真的很欣慰。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有关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课文,要求学生能养成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志趣,尽管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但是我的目的达到了。假如每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都能这样非常感爱好地查找有关资料,主动地去探索事物,我也就心满足足了。这不禁让我回想起昨天上完课的情景。是啊,其实这一点也不难,只要我像昨天那样能善于抓住教学契机,适时点拨,一切都将会水到渠成了。

    时练习


    第三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更加清楚的认识。

    ⒉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口算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

    ⒉完成练习六第1题。

    ⑴出示三幅图,提问: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⑵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时,如图(3),我们又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指出垂足。

    ⑶提问:图二中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它们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线都是相互平行的?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⑷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垂线,一组平行线。

    ⒊完成练习六第3题。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也可以动手折一折。

    ⑴按图中所示,学生们照样子分别折一折,打开后看一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

    ⑵自己动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两条直线相垂直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

    ⒋完成练习六第3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练习。

    二、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对垂直与平行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

    三、布置作业

    苏教二册练习8教学设计精选篇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

    2、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3、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4、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再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字词句的训练。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字词句训练,既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乐趣,又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对动物的认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题。

    2、(出示图)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它们分别住在哪儿?

    4、(出示动物居住地方的图)

    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

    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讨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打开课本填一填。

    9、指名说,讨论,还有什么动物住哪里?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___________住在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写铅笔字,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笔顺。

    2、积累成语。

    3、会背诵谚语。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

    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

    3、(出示成语卡片)读准字音。

    4、相互讨论成语的意思。

    5、交流。

    6、指导背诵。

    7、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来预测天气呢?

    自己读读书。

    8、你知道一些什么?

    9、指导朗读。

    10、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补充成语。

    ()言善()()()不乱()容()迫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看图听故事再表演。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看图边仔细听老师的讲述,想象情境,记住故事情节。

    3、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教师再讲述故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每幅图说几句话。

    5、请学生大致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练习

    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表演

    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

    2、自由组合,一个当导演一个当旁白,其余五估演故事中的人物,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

    【苏教下册时】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