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教案推荐
  • 苏教版“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09

    【www.jk251.com - 平行四边形教案】

    作为小学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好的小学教案都有哪些内容?本站收集了《苏教版“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教案推荐》,供您参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

    教材简析: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许多折、剪、拼的活动,比较多地将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这些操作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围成的这些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种图形。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初步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摆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让学生正确认识它们。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若干个,剪刀一把,钉子板和20页上半页的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分形纸、直角三角形纸若干张、剪刀、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折纸吗?你们想折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折纸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折一折,认识三角形

    (1)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的纸?(正方形纸)请小朋友们拿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正方形纸,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教师巡视,如有学生对对折不理解要及时指导。)

    (2)展示成果。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①对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

    ②对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贴出图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

    jK251.COm精选阅读

    平行边形梯形复习提纲 小学教案范例


    一、垂直与平行

    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如图:

    小学四年级复习提纲

    2、互相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垂线: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小学四年级复习提纲

    如图:直线a、b互相垂直,也可以说直线a垂直

    于直线b或者说直线b垂直于直线a,直线a和直

    线b相交的交点叫垂足(o)。

    4、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让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b、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和已知点重合,c、从直角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这条射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5、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让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b、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上的另一条和已知点重合,c、从直角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这条射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6、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就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小学四年级复习提纲

    7、画平行线

    a、将一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一把直尺靠紧,b、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c、移动三角板,再画出一条直线。

    8、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将一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b、用一把直尺和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靠紧,c、移动三角板,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

    9、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小学四年级复习提纲

    10、画长方形、正方形

    a、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做长方形的长)接着画出平行线的垂线(做长方形的宽),注意测量长度。b、再画出垂线的平行线。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四边形的分类和特点

    四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

    等腰梯形一组对边平行,两腰相等。

    不规则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4、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5、平行四边形的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6、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边形复习提纲优秀模板


    (一)知识点

    1、知道什么是四边形。由四条直的边围成的图形。

    2、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的特点:对边相等、平行。

    3、在方格中会画平行四边形。(不能画长方形、正方形)

    4、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及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记不住周长计算公式,连加也可以。

    (2)知道周长,求另外一个量

    l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周长÷2—长或周长—2长=2宽2宽÷2

    此题较难,运用填空的方法也行。

    l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周长÷4

    (3)围篱笆类型:一面靠墙(周长—长)

    (4)正方形拼摆几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

    1、先画图,标数据2、求出长3、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出周长

    (5)在方格里画周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解题步骤:

    画长方形:第一步:周长÷2求出周长的一半,也就是一个长+一个宽

    从宽是1开始试,宽是1,长是?宽是2,长是?……(任选其一画上)

    画正方形:周长÷4求出边长。

    5、估算会估计两个图形的周长,谁长一些

    (二)易出错的题目

    判断:

    1、四个角都不是直角的图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24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选择:

    1、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是(短了)a长了b短了c不变

    2、把一个长方形从中间剪开,剪成了两个小长方形,这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长方形是(长了)a长了b短了c不变

    (这两个题正好是相反的)

    应用题:

    1、长方形的周长是8米,宽是1米,长是多少?

    2、正方形周长是24分米。边长是多少?

    3、在一个长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长是7米,宽是2米。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

    4、把3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5、把3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6、在方格里画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7、小明在一个长60米,宽40米的长方形跑道上跑步,跑了5圈,一共跑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理解一圈就是一个周长,5圈就是5个周长)

    边形的认识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四边形

    孟州市南庄镇田寺小学范希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边形)(板书课题)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二.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三、运用知识模型

    1、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哪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四、总结。

    ——教学反思:依照教材上的情境创设一个贴近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2页,必做:练功房和聪明屋。选作:活动角。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重难点:三边关系的运用。一、预习课本p33—34,完成学案活动一到活动九,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二、展示交流5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边形复习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总第22课时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47页第2题。

    (1)指名说一说题意:怎么才能知道奖状能不能放进镜框?就是要知道它们的什么?

    (2)你准备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完成p48页第4题。

    (1)学生分组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2)分组展示,看看哪个组围的种类多。

    (3)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3、完成p48页第6题。

    (1)同桌讨论: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2)组织汇报交流: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三、实践应用

    1、独立完成p47页第3题。

    2、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在p48页表格中。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苏教版册习作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打开话题。

    孩子们,听过《童年》这首歌吗?我记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童年,追寻那儿时的美好记忆吧!

    二、范文引路,学会修改。

    (一)过渡:首先让我们看看大作家钱钟书女儿的童年趣事《爸爸逗我玩》。

    请打开课本18页,阅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

    (2)作者是怎样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的?

    (二)汇报交流

    1、例文中作者紧紧围绕“趣”字组织材料。

    (1)文中写了画胡子、画鬼脸;编顺口溜、起绰号;

    说单词几件事。

    作者选这几件事紧紧围绕一个字来组织材料,你体会出来了吗?

    (趣)(板书)

    (2)是啊!作者为了突出有趣,重点写了什么事,其他的事呢?

    指名汇报后,师板书:抓住重点

    (3)为了抓住重点,作者主要写了爸爸的语言和动作,你发现爸爸的语言和动作有什么特点?

    幽默的语言动作都体现了一个“趣”字。

    是啊,抓住重点我们还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语言,也可以是一些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把重点写具体。

    板书:写具体

    (三)对比阅读,学会修改。

    孩子们,其实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一次就能写成功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请你对比影印稿片段和发表稿,看看作文都对哪些地方做了修改,怎样修改的?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如何?

    (1)学生阅读对比。

    学生汇报。

    (3)师简介常见修改符号。

    作者反复修改习作,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讨论写法,快速作文。

    1、孩子们,刚才的例文有趣吗?说到童年,老师也情不自禁想到自己小时侯的一件趣事,想听吗?(师讲述:和小树比个子)

    2、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也正是那么多的趣事、傻事才使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和色彩。此时此刻,你一定非常想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同桌听,注意将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1)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

    3、大家的童年真是丰富多彩,我看还是让我们拿起笔记下童年的美好记忆吧!请打开课本19页,阅读最后一段,明确习作要求。

    指名汇报后,师板书:童年趣事

    4、怎样才能将习作写具体呢?(回顾板书)

    孩子们,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相信你的文章一定很不错!试一试,快速写下来吧!

    四、学生写文,教师巡视。

    五、习作交流,师生评议。

    六、全课总结。

    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孩子们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完善、修改,并与他人交流,共同体验、分享习作的快乐,让童年的趣事成为大家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吧!

    苏教版语文上册拓展阅读() 优秀教案推荐


    大自然是一本书

    大自然是一本书,大自然是一本书,大自然是一本书,

    人生也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

    有时候山青水秀,不问境遇如何,只要认真地读,

    有时候雨暴风凄;道路如何,总是“开卷有益”。

    有时候阳光明媚,前景如何,

    有时候雾压云低;只要认真地读,

    有时候明快欢乐,总是“开卷有益”。

    有时候遍布荆棘;

    有时候平野千里,大自然是一本书,

    有时候寸步难移;人生也是一本书。

    是学问,都是学问,一本伟大的书,

    不论坎坷一世,一本深邃的书,

    还是云山万里。一本读不完的书,

    只要认真地读,

    总是“开卷有益”。

    弄懂字义,理解词义

    学习语文,我最苦恼的是记不住词的含义。每当快要考试的时候,我整天背呀背呀,可是,一拿到试卷,又几乎忘光了。

    一天,爸爸对我说:“学解词不能死记硬背,词是由字组成的,要弄懂每个字的字义,整个词义也就容易明白了。”爸爸举了例子问我:“‘致密’的‘致’是什么意思?‘密’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说:“‘致’是细致的意思,‘密’是精密的意思。”爸爸点了点头,接着又问我:“那么‘致密’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一下,回答说:“‘致密’是细致精密的意思。”爸爸高兴地说:“对啦!”

    过后,我自己试着找来一个词——僵直。仔细一想:僵是僵硬,直是不弯曲,那么僵直就是僵硬得不能弯曲的意思。我翻开词典一看,哈,果然对啦!

    我明白了:只有弄懂词里的每个字的含义,才能理解这个词的词义。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专用词和外来词,从字义上看不出来,我就查阅词典弄明白。

    记词义,别死背

    每年考试,都有“解释字词”的考题。为了考得好,我常常一个词一个词地背词义,背得头昏脑涨。

    今年复习字词,我抛掉了这个笨方法,压力变轻了,效果也好啦!我的做法是:

    一、找关键字。比如“情不自禁”这个词关键字是“禁”,知道“禁”是“抑制”的意思,这个词就会解释啦!

    二、引申词义。像“张冠李戴”这样的成语,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但在课文中用它引申来比喻读书不认真。这样的成语不能按字面解释,必须知道它的引申义。

    三、分辨词语。有些词看上去相似,实际上有差别。例如“简朴”和“俭朴”。前一个是简单朴素,后一个是节俭朴素。词义区别清了,解词也就不出错啦。

    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得数是的加法减几苏教版 优秀教案推荐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开火车)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谁愿意和老师玩个拍手游戏?师生合作演示:我拍1,我拍9(10可以分成9和1……)

    二、新授

    1.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中国足球队老是踢不好,成了全国人民的一块心病。有志气的中国儿童,决心从小苦练,提高踢球水平,等长大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争气。看,他们正在进行踢足球比赛呢。(出示挂面)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还要利用这幅图学好数学知识。

    2.教学例题

    (1)仔细观察图,图上有几队小朋友踢足球?球场上绿队有几人?黄队有几人?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6+4=4+6=)

    (2)你还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0-6=

    10-4=)

    (3)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9页,试着填一填。

    (4)任意选一题,说自己的算法。

    3.教学“试一试”。

    (1)谈话: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四人一组拿出10个花片,轻轻地抛一抛,看看落在桌上后,正面朝上的有几个,

    背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操作后,写算式。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出抛花片的结果和自己写出的算式。

    提问:有只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的小组吗?

    4.总结:每组四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齐读这些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读题目要求。

    (2)做游戏:“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说两道加法算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兔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小兔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数,请算出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兔没能难倒我们,白菜先生又带来了题目:先仔细观察这个式子,(□+□=1010—□=□)想一想括号里应该填几,我们比一比,谁说的多,说的多的小朋友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数学小博士,好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猴说了一句什么话?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算式。

    6.做“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有疑问吗?

    平移与平行教学片断及反思 优秀教案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加强动手操作,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突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现就以《平移与平行》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片断一:刚刚我们学习了平行线,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化认识平行线。现在我们来做个折纸游戏。请同学们在长方形纸上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说说根据这两条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生折纸后汇报折纸情况。

    生1:我折出来的两条折痕交*在一起。

    生2:我折出来的折痕没有交*在一起,但折痕是斜的。

    师:那折痕延长后会怎样?

    生2:延长后会相交。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3:我折出来的折痕就是延长也不会交*在一起。

    师:那么这两条折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3: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师:下面我们就用纸再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

    生操作,汇报折法。

    生4:我是竖着折。

    生5:我是斜着折。

    生6:我是横着折。

    师:那你们怎么判断它们是一组平行线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飞思维的翅膀,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1:很简单。只要看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处处相等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不过有时候眼睛是很难看准的。

    生2:我用平移的方法,拿一枝铅笔和其中一条折痕重合、平移,看是不是能平移到另一条折痕上。

    师:这个方法很好,但要注意控制好方向。

    生3:拿一根小棒,和折痕之间的距离一样长,放在中间,平移这根小棒,这很容易看出折痕之间的距离是不是相等。

    生4:用尺子量一量两条折痕之间的长度,首尾中间各量数次,如果一样长,说明它们是一组平行线。

    生5:用三角尺和直尺配合,和刚才画图的方法一样就可以判断了。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验证折痕是否平行,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一下。

    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用手思考,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具体体现在:

    一、强化动手实践

    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就要改变“耳听口说”这样简单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基于这一理念,在课一开始,我就通过“平移铅笔”、“找平行线”、“画平行线”的操作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内化平行与平移的关系和平行的特点。又通过本环节“折一折”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平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的思维方式“旁逸斜出”,而不是“墨守成规”。在学生已学习了平行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智慧之花也在迸发。出现了以下几种解题策略:(1)用铅笔平移的方法来判断。(2)根据平行线的特点,借助小棒来判断。(3)用尺子量两条折痕间的长度。(4)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判断。同样的一个问题,学生能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来解决,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挥儿童的独特见解。

    【苏教版“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