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优秀模板
  • 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2-09

    XX年即将结束,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本学期也已临近尾声,一年级学生们也要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了,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复习都不能错过,做好各项知识点的复习,才能够取得好成绩。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1、能认:即见到数时能正确读数。

    2、能数:即能根据物体数量用数进行正确表示。

    3、能写(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0-20)。

    4、能判断基数(有几个)和序数(第几个)。

    二、掌握数的组成

    1、要求学生掌握十几到二十数的组成的。如以下几种表述:(1)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2)8个一,1个十合起来是()(3)十位是1,个位是6这个数是()。(4)19是由()十和()一组成。(5)12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2、能比较数与数、数与算式、算式与算式的大小,以及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和比谁大又比谁小等问题的解决。(在进行数与算式、算式与算式大小的比较时先计算再比较。同时要正确区分“>”、“

    3、会表示计数器上的数或在计数器上画珠表示数。

    三、数的计算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期末时可达到口算40道题/5分钟的速度。)

    2、解决问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包括:图文应用问题和统计中的解决问题。

    (1)掌握和理解括号的意义和作用。要求掌握括号下是问号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括号下面是数又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时要求学生在解题时看清数学信息。

    (2)图文应用题主要和我们的统计知识相结合,要求看清图意,找准数学信息,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四、常见量

    让学生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和轻重。要求学生能对简单生活进行常识性判断。

    五、认识钟表

    要求学生通过复习能认、读、写钟面上的整时和几时半这些时刻,同时能读写出电子钟的时间。

    六、图形

    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并能找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八、物体分类

    能按照一定标准(大小、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按一定标准分类时要看清分类的标准和要求,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数学上册单元比的认识期末复习要点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4、要求量=已知量×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a/(a+b)

    宽=周长÷2×b/(a+b)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a/(a+b+c)

    宽=周长÷4×b/(a+b+c)

    高=周长÷4×c/(a+b+c)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角分别为:

    180×a/(a+b+c)

    180×b/(a+b+c)180×c/(a+b+c)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

    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a/(a+b+c)周长×b/(a+b+c)周长×c/(a+b+c)

    苏教版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优秀模板


    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熟练认识几边形,会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并会叙述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应的位置关系。

    5、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6、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以及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经过的时间。

    三、复习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练习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法,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表内乘除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生的个别辅导。

    四、复习内容

    (一)说一说与乘除法

    1、加法: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2、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几个几相加)

    3、记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乘除法

    1、熟背九九表内的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

    2、学会根据口诀或一个数写出几个算式。

    3、运用表内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观察物体

    1、弄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面是不同的。

    2、知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四、方向与位置

    1、知道平面上的四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运用四个方向说说:谁在谁的哪面、向哪个方向走到哪。

    五、时分秒

    1、知道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2、巩固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正好是1时,即1时=60分

    秒针走一圈是60秒,正好是1分,即1分=60秒

    3、能正确认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读几时。

    几时几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读几时几分。

    六、统计与猜测

    1、复习统计的方法: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2、猜测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3、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和解决问题。

    数学上册单元百分数期末复习要点


    (一)百分数的基本概念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3.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4.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数学上册单元期末复习指导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整数部分

    数级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数字表示

    10000

    1000

    100

    10

    1

    2、多位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多位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特别注意:多位数的读写都先划上分级线。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就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万”“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亿)的数改写成有“万”(亿)做单位的数。

    方法概括:分级、去0,写万(写亿)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方法概括:分级、去尾、四舍五入约

    近似数的取值范围:近似数+4999(最大)

    近似数—5000(最小)

    7、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9、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

    数学上册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优秀教案推荐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重点单元)

    (一)知识点

    1、会用竖式计算整除的除法:24÷6=

    2、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6÷5=

    (以上均注意商要商在个位)

    3、知道余数都比除数小。

    4、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应用题中有两个单位名称

    (1)常规法

    (2)加1法

    (二)易出错的题目

    1、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是()

    2、()÷5=6……()中,余数最大是()。

    3、()÷=5……7中。最小是()。

    应用题:

    1、有27个苹果,每6个放在一个盘子里,至少需要几个盘子?

    27÷6=4(盘)……3(个)

    4+1=5(盘)

    2、34个苹果平均分给小红和他的4位好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34÷5=

    (小红和她的的4位好朋友是5人,而不是4人)

    如果读题后理解不了题意,画画图,分一分是很好的办法。

    数学上册单元期末复习指导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90°,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特别注意:因为直线射线都无法度量,所以在判断题中,与直线射线比较长短的都是错误的。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邻角和等于180°,只需要量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知道其他几个角的度数,

    5、角的个数=n×(n-1)÷2n为边的条数。数线段的方法也如此。

    6、75度=45度+30度

    15度=60度-45度=45度-30度

    120度=30度+90度

    150度=60度+90度

    135度=90度+45度

    数学上册单元整理与复习优秀模板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9724.html

    【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优秀模板】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