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渔歌子优秀模板
  • 渔歌子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2-07

    【www.jk251.com - 渔歌子教案】

    作为小学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自己的小学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渔歌子优秀模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渔歌子》教学设计二

    《渔歌子》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JK251.com延伸阅读

    ¡¶²ÝÔ­µÄÔ糿¡·½ÌѧËæ±Ê优秀模板


    ×÷ÕߣºØýÃûתÌù×Ô£º±¾Õ¾Ô­´´µã»÷Êý£º6

    ×÷ÕߣºÁõ°®ÇÙÎÄÕ¼È룺̩ÐËÕòÖÐС£Ý

    Ëս̰æСѧÓïÎĵڶþ²á¡¶²ÝÔ­µÄÔ糿¡·ÊÇһƪÎÄ×ÖÓÅÃÀ¡¢ÄÚÈÝÐÂÓ±µÄÉ¢ÎÄ£¬Ð´µÄÊÇÔ糿²ÝÔ­´Ó˯ÃÎÖÐÐÑÀ´£¬ÄÁÃñÃǸÏ×ÅÑòȺȥ·ÅÄÁµÄÇé¾°£¬Õ¹ÏÖÁ˲ÝԭһƬ·±ÈÙÐËÍúµÄÐÂÆøÏó¡£

    È»¶ø£¬¾°É«ËäÃÀ£¬º¢×ÓÃÇÈ´¿àÓÚ¶Ô²ÝÔ­ºÜÄ°Éú¡£ÓÚÊÇ£¬ÎÒ´ÓѧÉúµÄʵ¼Ê³ö·¢£¬ÕÒµ½´óÁ¿ÓйزÝÔ­µÄÊÓƵ²ÄÁÏ£¬±à¼­³É¶àýÌå¿Î¼þ£¬²¥·Å¸ø´ó¼Ò¿´¡£µ±ÎޱߵIJÝÔ­ÓÉÔ¶¼°½üÓ³ÈëѧÉúÑÛÁ±Ê±£¬µ±Ñ©°×µÄÑòȺÏñÌì±ßµÄ°×ÔÆÓÆȻƮÀ´Ê±£¬µ±Éí´©Ê¢×°µÄÄÁÑò¹ÃÄïôæôæÆðÎèʱ£¬µ±ÄÁÃñÃÇÑï±Þ¸ÏÂíʱ£¬Ñ§Éú±»ÑÛÇ°µÄ¾°ÏóÉîÉîÎüÒýÁË£¬¸ö¸öÄ¿²»×ª¾¦µØ¶¢×ÅÆÁÄ»¿´£¬áÝ·ðÖÃÉíÆäÖС£´Ëʱ£¬ÌÚ¸ñ¶û´ÖáîàÚÁÁµÄ¸èÉù»º»ºÏìÆð£¬ÓÆÑïµÄ¸èÉùÔÚ½ÌÊÒÀï»Øµ´£¬Ñ§Éú¸ü¼Ó¼¤¶¯ÁË£¬ÓÐЩº¢×ÓÉõÖÁÇé²»×Ô½ûÕ¾ÁËÆðÀ´£¬¸ß¸ß¾ÙÆðÁËÊÖ£¬ËƺõÔÚÑï±ÞÇýÂí¡£Ð¡Ð¡µÄÁ³µ°ÉÏÄÇÐÀϲµÄÉñÇéÈÃÎҸоõµ½£¬ËûÃÇÒѾ­±»ÃÀÀöµÄ´ó²ÝÔ­ÉîÉîÎüÒýÁË¡£

    Õâʱ£¬ÔÙ´ò¿ªÊé±¾£¬ÈÃѧÉú³ä·ÖµØ¶Á¿ÎÎÄ£¬ÐÀÉÍ×÷Õß±ÊϵIJÝÔ­¡£Í¨¹ý¶ÁÊ飬ÓÐËù´¥¶¯£¬ÓÐËù¸ÐÊÜ£¬½øÐÐÖÊÒÉ£¬°Ñ¹Û²ì¡¢¶ÁÊéºÍ˼¿¼½áºÏÆðÀ´£¬¼ÓÇ¿ÁË´ÊÓïÓëÊÂÎï±íÏóµÄÁªÏµ£¬ÓÐÀûÓÚѧÉú¶Ô¿ÎÎÄÄÚÈݵÄÀí½âºÍÌå»á£¬³ä·Öµ÷¶¯ÁËѧÉúѧϰµÄÖ÷¶¯ÐÔ¡£

    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点。

    二、布置预习任务:

    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据构抢陶行知慈爱蚊蝇把握孑孓七嘴八舌复杂

    3、读第2、3遍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恰当。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一写。

    5、从文中标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写出它们的意思,不明白的查阅资料。

    田埂:

    慈爱: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6、我知道:

    陶行知:

    7、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8、在课本上描红;在生字下面写出生词(从文中找一个生字的词语),把生词和课后第三题在下面抄写2遍。

    9、预习了这篇课文,有以下问题不明白:(写在下面)

    上册优秀模板


    周菊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教材在不但是中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再以认识7时为例,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使学生感情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接着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认识几个钟面上的整时数。又安排例题认识接近整时的时间,在学生表述“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的基础上,指出两种情况都是“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从而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时间观念,并注意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钟表面上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认识。还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一天中有两个10时,渗透一天有24小时。最后还安排了电子表和电视机屏幕上整时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学情分析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具:有秒针的钟一个,没有数字的或数字不全的钟表各一个,自制钟表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2、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贴出自制教具,如右图)

    (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动手探索,体验感悟

    (一)认识钟面:

    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1)钟面上有数字。

    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

    加减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38-546-4026+13

    38-2046-737+25

    学生口答,选择其中的几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弄清题意,列出算式。

    教师出示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喜欢买那一种玩具。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8-25和44-25

    2、探索算法。

    提问:这两道减法题,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全班学生交流。

    提问:你认为谁的方法比较好?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你?

    3、对比算法。

    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交流。

    指出:在口算时,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比较每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独立填表。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读题,观察比较算式的不同,再由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集体订正时,说说每组题在算法上有什么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在小组内估计哪种球最贵,再算一算。通过比较,验证估计的结果。

    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夸夸你的同学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38-25=13

    44-25=19

    单元优秀模板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3)及时安排口算。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2)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3.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计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十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课时划分:5课时

    认识整千数·····························1课时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练习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27+2=89—6=36+40=85—40=55+22=

    45+3=75—4=67—30=34+5=73+20=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四(1)。

    册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演示。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渔歌子优秀模板】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