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黄河象中的假想 教案精选
  • 黄河象中的假想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01

    《黄河象》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为我们介绍了1973年春天在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的马莲河畔,发掘出的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重点写了科学家假想的这头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一)假想的目的

    课文意在介绍黄河象的化石,为什么把重点放在假想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上呢?原来,介绍事物总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具象化石体格高大,保存完整,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剑齿象化石中堪称第一。课文正是抓住它这两个特点来介绍的。这两个特点,人们容易注意到高大,而忽视其完整,课文便把完整这一特点写得更具体一些。这具象化石为什么会保存得这样完整呢?为了解开我们可能产生的疑惑,便重点写了对老象落水情景的假想。

    (二)假想的依据

    假想总是根据一定的事实进行的。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失足落水的依据是什么呢?细读课文最后一段,我们不难找到,科学家的假想是依据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现场的沙土、砾石以及象化石斜插的姿势、高翘在骨架之上的象牙等情况进行的。wWW.jk251.COM

    (三)假想的内容

    科学家们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是由于二百万年前的一头黄河象失足落水而变成的。那么,这头黄河象为什么会失足落水,又是怎样失足落水变成化石的呢?从课文第二段我们可以知道,天气炎热,黄河象渴得难受而四处找水喝,以及河底有淤泥,是它失足落水的主要原因。由于天气炎热引出的河流水面很低,老象的鼻子够不着,它喝水心切而顾不上环境是否安全,以及身体疲劳而有气无力,是它失足落水的又一原因。此外,这只领头老象跑在象群前头和它的身体笨重,也是它失足落水的原因。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是:天气炎热而渴得难受,喝水心切而不顾环境,够不着水面又往前走,踩陷石头又来不及抬脚,踏进河里又陷入淤泥,挣扎呼救却越陷越深。正是它陷入淤泥被那冲积的泥沙掩盖在地下,经过二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逐渐变成了一具象化石。这样建立在可靠事实依据上面的假想,从过程上看是那么自然严密,从环境条件上看是那么周全合理,难怪我们读来能够感到真实可信。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最后头战象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感受它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与象共舞》这篇课文吗?大象可以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除此之外,大象还可以和人们一起战斗。在抗日战争中,大象与人们一起浴血奋战,经过残酷的战斗,80多头战象仅存一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最后的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二、理清脉络

    1、速读课文,了解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汇报

    3、再次读文,了解嘎羧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做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4、学生汇报,并给每一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三、研读课文

    1、提出读“重披象鞍”这部分产生疑问,并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解决这些疑问(出示重点句段)

    2、练习有感情朗读

    3、说一说其它部分让你感动的语句

    (找出让自己感动得语句加深理解,最后进行有感情朗读)

    4、在“重温战场”部分进行练笔:面对着自己的战友,面对着埋葬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嘎羧在想些什么,它会说些什么?(配乐:梦驼铃)

    四、感情升华

    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话语来赞美这位英雄

    五、朗诵诗歌

    以一首小诗表达对嘎羧的怀念之情(出示小诗)

    重披象鞍近黄泉

    惜别村民忆当年

    重温战场辛酸泪

    自掘坟墓付青天

    六、课后作业

    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朋友听

    谈黄河的主人的教与学 优秀教案推荐


    谈《黄河的主人》的教与学

    武进区漕桥中心小学吴红亚

    一、说教材

    《黄河的主人》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黄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才能,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了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接着,文章再写羊皮筏子小,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可它却能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人和物,这更突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最后,写艄公的品格时,写了羊皮筏子上乘客谈笑风生,指指点点,从容等,更是为了渲染艄公驾筏的高超才能。

    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全文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描写,情节生动,扣人心弦。

    二、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意蕴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激情,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浑然一体的课文搞得支离破碎,把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我避免了一味分析讲解,让朗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让学生揣摩作者表达的感情。

    1.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课文第一段描写了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为让学生从声、形两方面体会黄河的气势,我借助媒体,把黄河这种波浪滔天的场面展示给同学们,同时从声音中体会胆战心惊的感受。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片断,体会这一小节朗读的要领,从朗读中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2.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自己看到的羊皮筏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感受由疑惑到惊讶到赞叹的变化。这一段内容,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分析句子,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弄清羊皮筏子的特点,以及作者看到羊皮筏子时内心感受的变化等。

    3.赏析词句,揭示中心

    课文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理解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去精读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赏析评点精彩的词句、片断的方式,帮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艄公驾驭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体会艄公劳动环境的险恶,肩负责任的重大,以及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主人的可贵精神。学生通过反反复复、扎扎实实的朗读,细细体会,对艄公肃然起敬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4.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我们读者的心,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拓展思维,从这篇课文中领悟到:只要具有沉着、勇敢、机敏的品质,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从领悟中升华本文主题。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18×20

    24×4015×40

    15=()×()

    24=()×()

    30=()×()

    36=()×()

    二、新授

    出示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

    (1)25×12=300(元)

    (2)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

    (3)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

    p47/4、5

    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2×25=300(元)12×2512×25

    =(3×4)×25=12×(100÷4)

    =3×(4×25)=12×100÷4

    =3×100=1200÷4

    =300(元)=300(元)

    课后小结: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很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了。如果你家里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你希望家里购买什么呢?

    虽然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梦想,但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还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住房(大屏幕出示各种不同风格的住宅楼)。

    如果你家里准备购买一套新房,你首先会考虑哪些问题?

    今天,易老师也碰到了这样一个购房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我出谋划策(揭示课题: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

    (一)计算房价

    1.问:同学们已经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房子一般是怎样计价的吗?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出示材料一:新房信息。

    3.学生活动,用计算器算出总房价。

    940×98=92120(元)

    老师问: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房价怎么样?

    4.出示材料二:教师购房的几条优惠政策。

    (1)一年教龄优惠6元/m2(夫妇二人教龄合计25年)。

    (2)小学高级教师优惠40元/m2(丈夫为小学高级教师)。

    (3)长沙市优秀教师优惠30元/m2(本人为长沙市优秀教师)。

    教师问:有没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小组活动,用计算器算出优惠以后的房价。

    请小组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和结果。

    25×6=150(元/m2)

    150+40+30=220(元/m2)

    940-220=720(元/m2)

    720×98-70560(元)

    (二)选择付款方式

    1.教师:即使国家给出了这么多的优惠政策,但易老师仍然面临困境。

    出示材料三:易老师家庭经济状况。

    (1)家里已有存款3万元。

    (2)准备借2万元。

    (3)夫妇二人每月收入合计1700元,各项生活开支900元。

    教师问:你是怎么理解这份材料的?

    2.出示材料四:可供选择的付款方式。

    (1)一次性付清70560元。

    (2)首期先付50000元,以后每月付300元,付8年。

    (3)首期先付30000元,以后每月付800元,付5年。

    3.学生小组活动:如果你是易老师,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派代表说说你们这组的想法。

    (三)选择地板

    1.教师: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让学生欣赏)。

    装修是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其中地面装饰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确定使用木地板,出示材料五:关于木地板的市场调查。

    3.教师:易老师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能用数据说明吗?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

    比如,以15年内所需的资金来进行比较(假定在客厅和三个房间铺木地板,总面积60m2)。

    高级木地板:120×60=7200(元)

    普通木地板:60×60×3=10800(元)

    三、总结(略)。

    《小学青年教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型]: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18、1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调查研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只用时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1.2元

    两张:80分×2=1.6元1.2×2=2.4元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三、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硬,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独立解决。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21称象练习题精选


    ★填入合适的词

    一()大象一()墙四()柱子

    一()石头一()秤一()大船

    ★★1、选一选

    象像

    画()好()大()气()

    在再

    现()()见()三()家

    2、读读做做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读读完成练习

    掉进花丛的羽毛球

    有一次,我和哥哥打羽毛球。一不小心,球被打进了花丛里。如果到花丛中捡球的话,肯定会伤到小草的,怎么办呢?我开动脑筋想了一个办法:我把两个球拍轻轻伸进花丛里,再用球拍夹住羽毛球,轻轻往外抽。这样既捡回了球,又没有破坏花草。哥哥看到后,直夸我是会动脑筋的孩子。

    1、短文一共有()句话。

    2、我想的好办法是什么?用画出来。

    3、用这个办法拿球有什么好处?请﹋画出来

    生活中的比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感受生活中的比。

    1、看一看,说一说。

    猜猜他是谁?

    (大屏幕)倪家奇很有个性,他的照片也极具个性,让我们观察哪几张照片与照片a比较像?

    2、数一数,算一算。(大屏幕)

    把这几张照片的图形放到方格之上,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为什么bd和a是最像的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填写记录纸。

    学生汇报。师板书:长÷宽=1.5

    师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能积极的参与探究学习,善于合作交流,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路。通过长÷宽,宽÷长,发现了图片的规律,也找到了图片相像的原因。

    3、算一算,比一比。

    解决问题:谁的速度快?

    独立思考,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说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指名回答,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挑一挑,选一选。

    解决问题: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能直接比较吗?怎样才能比较?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让学生感知:要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苹果的单价。

    二、认识比和比值,理解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认识比和比值

    (!)师指板书:像上面这些长÷宽、路程÷时间、总价÷数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用除法计算。)

    (2)像这样的形式,在数学上还有另一种形式表示,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0页的认一认。

    (3)自学汇报。

    2、比与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3、揭示课题。

    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中的比”。师板书:生活中的比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大屏幕)

    1.、填一填2、交流比

    3.、想一想4、生活中的比。

    5、欣赏美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验收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

    =(31+30)×2+26=147+1

    =61×2+26=148(天)

    =122+26

    =148(天)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8309.html

    【黄河象中的假想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