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将心比心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
  • 将心比心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

    发表时间:2022-01-28

    【www.jk251.com - 封锁导学案】

    小学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如何才能写好小学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将心比心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希望您喜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时数: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完成以下题目。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画出。

    沉重(chénchéng)涌到(tōngyōng)

    输液(sūshū)尊重(zūnzhūn)

    2、我能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扎针不禁

    二、初读课文,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同桌相互口述)

    三、再读课文,移情体会。分组合作学习。

    1、要是你是文中的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第4大组完成)

    2、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第3大组完成)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责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第2大组完成)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你对将心比心这个成语是怎么理解的?(第1大组完成)

    四、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用文中的话进行归纳)

    六、拓展延伸。

    1、说一说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或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将心比心的事。

    2、积累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a.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b.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c.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d.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e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妈妈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第二课时

    达标检测

    1抄写词语:

    道谢温暖沉重扎针抱怨鼓励患者

    宽容尊重增加眼神将心比心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和()。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


    学案教案一、汉字文化五千年,我学我会我流传(读、标、圈、注、组、查)1、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给每个字组两个词。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词:生态平衡、不折不扣、异想天开、轻而易举(批注在书上)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扫__()__()二、把握文章有整体,概括准确读流利(认真填写,课堂交流)这篇课文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1、用||把《打扫森林》分成两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的主要内容。(批注在书上)2、在第一题的基础上,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批注在书上)3、认真读《人类的老师》,想想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短文的哪一段概括了主要内容?(批注在书上)三、边学边思贵有疑,品词品句悟含义。1、想一想,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难度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2、认真读《打扫森林》,联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批注在书上)3、读《人类的老师》,说说课文中讲了哪两种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批注在书上)4、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大自然中说说还有哪些是人类的老师(批注在书上)5、读了这两篇短文,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批注在书上)四、学海无涯天地宽,多读多闻要拓展读《百合花开》27、28课五、读罢掩卷心有感,口说笔记写新篇。说说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受到的启示或产生的创意。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教学过程:1、自学反馈2、交流质疑3、分组展示4、课后检测课后反思:

    采松果导学案 教案精选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班级一(3)班姓名

    课题:采松果(教材22~23页)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活动一: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自编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2)思考25+4=?的算法。(3)如果用小棒如何计算?结果是()?(4)如果用计数器如何计算?结果是()?(5)那么思考4+25=?(6)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活动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法计算?(2)用小棒如何计算?(3)用计数器如何计算?(4)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活动三:综合(1)我会算25-2=48-7=76-5=45+4=60+9=36-5=67-4=26-4=58-4=69-8=35+3=54+4=62+7=87-6=34+5=(2)说出算法,结果如何?活动四:(1)先计算39=30+()62=65-()90+()=9972+()=7843+()=4862+3=()(2)讲算法活动五:自编数学问题1~2道,尝试自己列式解答,并思考计算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的交换律。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二、交流展示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五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1.2.3.4.完善导学案2分钟。教学反思

    语文上古文两篇导学案 教案精选


    29《古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学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教材简析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故事。《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因为我们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前,我们应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司马光救友一、导入新课把握生字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在读本文时要注意以下生字的字音。皆迸矛盾曰弗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1.请同学把课文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1.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提出与同学研讨。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3.全班交流。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②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2、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3、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2.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六、拓展延伸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交流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角形内角导学案 教案精选


    三角形内角和(动手实践课)

    学习目标:通过用量角器量一量,动手折一折,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操作时出现误差,影响正确结论得出。

    操作流程:

    1、算一算拿出一副三角板,先相互说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把每个三角板中三个角加起来,发现什么?这个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三角形?怎么验证?有那些办法?

    2、验一验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按角来分可分为几类?你能借助量角器来算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吗?它们都接近多少度?为什么和上面结论有误差。

    3、拼一拼第28页第1题,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课前准备的),用红笔标出三个角,把这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看是多少度?

    4、折一折第28页第2题。

    5、想一想第28页第3题,第29页第1、2、3题。

    6、议一议第29页实践活动,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六边形

    7、课堂检测

    一、填空。

    1、在一个三角形中,∠1=38°,∠2=48°,那么∠3=()。

    2、在一个三角形中,∠1=38°,∠2=108°,那么∠3=(),是()三角形。

    3、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是86°,是另一个角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个()三角形。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30°,如果是锐角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如果是钝角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

    二、判断对错。

    1、无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2、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3、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小于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4、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5、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不要以为只有科学课要动手实践,数学课中同样要动手实践,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比老师讲10遍管用。

    数学上册总复习时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


    “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18页的第1—4题;教科书第121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267400XX0315400000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900000047000000X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题。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3,练习十三4~10题。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用米作单位量长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米用什么字母表示?(m),米与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目标展示1.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引导自学1.量比较长的距离,还可以用什么量?2.估一估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用卷尺量一量。4.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科书63页上的例2。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也可以用卷尺。用软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一定要注意:1。物体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离数学几最近,就是大约几米。2。在小组同学合作测量时一定要注意,把尺子拉直。3。读数时一定要看清离尺子上哪个数字最过就大约是几米。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填合适的单位一支粉笔长约8()教室门高约2()妈妈的鞋跟高约6()小力的身高约125()一张床长约2()黄瓜长约20()一座楼房高约15()旗杆高约15()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量较长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教室长大约是9米,宽大约是7米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