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荷花教学札记 优秀教案推荐
  • 荷花教学札记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1-25

    【www.jk251.com - 《荷花》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小学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写小学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荷花教学札记 优秀教案推荐》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荷花》教学札记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有位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值得效法的。

    她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

    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这荷花开放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将开,有的半开,有的全开。真美!”有的学生说:“荷花的颜色也很美,那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嫩黄的莲蓬,太好看了。”还有的学生说:“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在叶子间‘冒’出来,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切显得那样生机蓬勃,美极了!”

    然后,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

    最后,这位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有的学生说:“我变成一朵全开的荷花,向四周一看,好像兄弟姐妹都欢聚在这里,我们穿的是雪白的衣裳、碧绿的裙子,好看极了。一阵风吹来,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摆动衣衫,抖动裙子,跳起优美的舞来。”有的学生说:“一只蜻蜓轻快地飞到我身旁,愉快地对我说:‘荷花姐姐,我一清早就闻到你们的清香,看到你们美好的舞蹈。在你们身边飞行,真快乐!’”

    听了这一节课,我想:这篇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达到审美的目的。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在“变荷花”这节课文上花很大功夫,学生为什么都能展开如此丰富的想象呢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悟出了这么几点: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这位教师之所以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这位教师紧接“看荷花”之后,就尽力引导学生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看上去是到了“变荷花”一节才引导学生想象,其实,引导学生想象的教学贯穿在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到了“变荷花”这节,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这位教师就是把分析、议论、朗诵交织在一起,逐步向想象推进的。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jk251.cOm扩展阅读

    小儿垂钓教学札记 教案精选篇


    1、放手让孩子自己了解诗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导,自学前让孩子们回忆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等,孩子们按自己归纳的方法在小组里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起来说诗的意思,很多孩子争相发表不同的意见,相互补充。对古诗的意思达成共识以后,有一个女孩坚持要再说说诗意,可能感到老师不大想让她说了,她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把看注释和看图猜结合起来理解的。”多会学习的孩子呀。教师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孩子们的潜力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不就是这样会学习,会思考的孩子吗?

    2、多种形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学生倍感亲切,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教师让孩子们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孩子们的表演反映出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有的小组用原诗做解说,有的小组则用自己的话来解说;有的组表演时添加了水中游的小鱼,有的给路人增加了恰当的问话,那个“蓬头稚子”更是演得活灵活现。精彩的还在后面,老师问:“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熟悉的旋律唱出来?”一个孩子自编小调唱了一遍,一个孩子说能用黄梅调唱,仔细一听,还真有那回事,另一个孩子说:我能用“梁祝”把它唱出来。马上有几个孩子窃窃私语:这能用梁祝唱出来吗?我也倍感好奇。听,梁祝的旋律配上这首诗倒也是另一番情趣。我想不管恰当与否,这种学习的形式学生感兴趣,最后欲罢不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是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应该是有益的。

    3、不足也是明显的,动有余而静不足。比如自学古诗意思,缺乏学生个人安静的思考读书,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交流。另外,活动很多,但最需要的活动——吟诵不够,学生没有读几遍诗,更谈不上熟读成诵。激发学生想象不够,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中,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一堂课一首诗,单薄了。可缩短学习这首诗的时间,补充其他写儿童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更多的古典诗词中的儿童形象。

    百分百文本

    广玉兰教后札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广玉兰》教后札记

    作者:王薇晶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清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两点印象最深。

    第一,学第四段时,我先把采来的广玉兰叶片发给每小组,同学们拿到叶片显然很高兴,都认真观察、触摸、感受。“富有光泽”、“铁锈色的短柔毛”、“微呈波状的边缘”,这特点无需说明,学生自然能感受到,体会到,当学生再去读第四段时,很容易就理解了。

    第二,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满足。学完这课后,不少同学提出了问题,如:广玉兰除了观赏,有没有药用价值?它对环境要求如何?怎样栽培?和白玉兰有什么区别?等等。有些问题,当时同学们就进行了交流,有些问题,我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然后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我想,每一节课学完就应该这样,不能让学生带着满足走出课堂,而应该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疑问走向课外,这样学生才能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信息。

    .荷花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集体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出示课题:荷花。

    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

    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理解后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

    (生各抒已见。)

    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

    2.听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二课时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五、作业

    1.完成习作。

    2.预习第四课。

    钱学森教学 优秀教案推荐


    在学习《钱学森》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严主任提到了一个很好的点子,我在实际教学时把它用了上去,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课文主要得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段话,尤其是第二自然段他说的话。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表白,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真挚的爱。可是这段话在说前没有任何提示语的描述,所以在这里动了点脑筋,让学生想象一下,钱学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段话的?通过想象,把钱学森这个人的形象丰满起来,立体起来,通过想象,让大家知道钱学森回到祖国是多么的不易。

    学生在通读全文后再读这段话,设想了许多情境,有些是连教师也没预先想到的。

    他是对自己的恩师说的。冯卡门很喜欢钱学森这个学生,很希望他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和自己一起搞科学研究,可是钱学森不能只为自己,所以他就对教授说了这段话。

    他是对自己在实验室里的同事们说的。因为他的同事们有的一定会劝他永远留在美国,因为美国的条件好,他们都希望钱学森能留在美国发展。可是钱学森却不愿永远待在美国。这是他对自己的同事们说的。

    可能是钱学森对他自己的家人说的。因为美国的生活条件好,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待遇又很高,所以他的家人不舍得离开美国,不愿意回到当时还很贫穷的中国。可是钱学森大义凛然,不贪图荣华富贵,劝说他的家人。

    也可能是美国政府派人去问钱学森或者威胁他不准离开时,钱学森说的。

    是其他的中国留学生有人不想离开美国,听钱学森要回去,就劝他不要回去,可钱学森却一定要回国,所以他说了这番话。

    后来不是郭沫若也帮他逃走的吗?我觉得钱学森有可能是对郭沫若说的。郭沫若问他想不想回国,钱学森就表达了他要回国的强烈愿望。

    学生似乎魂游到了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中了,连回答时的眼神都是恍惚的,仿佛真的看到了自己所描绘的场景,亲耳听到了钱学森语重心长的话。其实对谁说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想象思维的连接,学生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了,他们攸关起钱学森的事迹,研究起这个人的了不起,一个小小的突破点,让人物完全鲜活起来,立体起来,走进他们心里了!

    最后,我帮学生就他们的回答概括了三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池上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池上》教学设计二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数学统计教学 优秀教案推荐


    一、内容:统计(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93、94页)教学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三、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

    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四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

    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

    四、教学反思

    首先,统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会统计的作用意义,我为学生创设了“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和水果这样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而且还保证了全班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其次,在课堂上我能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如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每次统计数据之后,我都让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所得到的数据,并让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来提问。这样就比较开放,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某个框子所框住,而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自己想提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无形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各尽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统计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我在第一环节安排的是统计各种颜色的气球各要买多少,而第二个环节安排的是在只能买一种水果的情况下进行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和统计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个环节中,因为吃西瓜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用“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的涂色操作无法完成。但我没有去回避这个问题,既然已经产生了何不如顺水推舟地告诉学生因为吃西瓜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再去添格子往上画会太麻烦、不美观。但到了二年级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之后,我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方便了。这样一来学生就感悟到了原来生活中的统计知识真的是奥妙无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练习画统计图,我就按预设中的内容进行,把另一班的学生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信息提供给他们,作为新的学习材料来涂色。这样一来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使这节课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观,为今后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打下了伏笔。

    第四,这节课有一个小小的环节体现了“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在讨论用哪种记录方法整理数据时,学生们谈到了用图形来记录的方法,也谈到了用“正”字的方法,其实在统计数据时用“正”字的方法是比较优化的。但当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时,到黑板上来记录的学生都用了“打勾”的方法,而其他学生也差不多用的是“画圆”、“画△”的方法。就在这时我发现离我最近的那个叶学生(属于班上的尖子生)是用“正”字的方法在记录。我当时就在想如果黑板上的另一个学生用的是“正”字的方法那多好呀!可以直接把这两种方法作一个比较。可我又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吗?于是我就让他们记录后数一数喜欢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果然不出我所料,正是叶学生统计的最快。于是我就让叶介绍他的记录方法,并问他你为什么数得那么快,把他得体验向全班同学公开。然后我再让大家记录一次,进一步体验到划“正”字方法的好处。这样就由一个人的体验带动了全班学生的体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

    第五,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时地追问。当我问学生你对统计图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回答:很美、很漂亮、高高低低的。我就接着追问,为什么画出的条形会高高低低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效果也很自然、很轻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课堂总结: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练习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一、教学目标:

    1、能填字组成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2、能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给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3、能按课文填空,回答与短文有关的问题,能说段意。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1题

    1、读题,明确目标。

    2、独立练习——反馈订正。

    3、说说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第2题

    1、自由读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抄写句子。

    三、学习第3题

    1、说说我们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引出在不同的场合,人有不同的身份。如在学校,“我”是学生。

    2、出示小黑板。在其他场合,我们又是什么身份呢?(独立思考填写,交流,修改。)

    3、小结: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要遵守公德,做文明的小公民。

    四、学习第4题

    1、出示例句,读一读,比较异同。

    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反问句有问号,但不表示疑问,而语势更强烈些,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2、出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朗读体会。

    3、完成第(2)题,交流,朗读。

    4、补充练习。

    (1)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枣子熟了,难道会往天上飞吗?)

    (2)将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诚实和信任比金钱要重要。)

    (3)自己写一组意思相同的反问句和陈述句。

    五、学习第5题

    1、出示四个关联词,说说表示的意思。

    2、出示句子

    独立选词填空——同桌交流——集体讨论交流——订正。

    3、补充练习

    (1)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能……不但……而且……

    ()是掉在地上的红枣,革命战士()不能吃。

    红色小汽车的主人()没有要求我赔钱,()还向我表示感谢。

    ()达丽玛上课走了神,()乌汉娜老师让她留下来补课。

    ()处处维护人民利益的军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2)用以上关联词各造一句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6题

    1、学生自由熟读《登山》第15自然段。

    2、尽量不看书,完成填空。

    3、同桌互查,反馈订正。

    4、朗读、比较、体会用上这些词语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7题

    1、阅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李旋帮助钟奶奶做了哪些事?同学们为什么称李旋是钟奶奶的“活拐杖”?(边读边做读书记号:划句,编号等。)

    3、讨论交流思考题。

    4、默读第2段,说说段意。

    (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路花香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体会寓言所蕴涵的寓意:任何一样东西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学会聪明地利用自身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我们知道人会思考、会说话、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可是自然界中的物它们不具备这种能力。可是我却常常把自己的思想、语言、感情通过各种事物来表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来的故事常常会带给我们思考,像这类故事我们称它为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一路花香》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谈话: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

    三、感悟课文

    1、出示课件,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

    2、理解水罐特点:挑水工的两只水罐有什么特点?引读课文——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因为完好无损的水罐很好地完成运水任务,所以他感到——,那只有条裂缝的水罐因为自己每次——所以感到——

    3、抓住“惭愧”认识“有条裂缝的水罐”

    惭愧什么意思?有条裂缝的水罐的水罐为什么感到惭愧?因为惭愧它是怎么向挑水工表示歉意的?

    4、指导朗读

    (1)是啊,这只破水罐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挑水任务而惭愧,为连累了挑水工而惭愧,你们看,他多伤心啊!

    (2)板贴:

    (3)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破水罐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自己练练。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1、我觉得他读得还不够伤心;2、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难过、伤心的水罐。3、这是一只充满歉意的水罐。)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只破水罐的话。

    5、认识挑水工的良苦用心

    (1)引读:可挑水工却不这么认为,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挑水工的话读一读,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虑,后小组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挑水工说话的艺术性,他循循善诱,从破水罐的角度出发,用事实说话,让破水罐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

    (3)小结:是啊,挑水工真聪明,他知人善用,恰倒好处地利用了破水罐的裂缝,浇灌了一路鲜花,使这条路上充满了鸟语花香,给自己,给破水罐,给主人,更给所有从这条路上走过的人,带来了——一路花香,带来美的享受。

    板贴:

    4、让我们一起来把挑水工的话读一读,再次体会挑水工的聪明和良苦用心

    四、感情朗读,总结谈话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文中三个角色你最欣赏谁?为什么欣赏他?

    现在请大家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最欣赏谁?

    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这则寓言通过这三个角色告诉我们什么?

    学完课文,你们想对好水罐、破水罐和挑水工说什么?

    五、联系实际,抒发感受

    1、在班中你可能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学了这课文你会想……

    2、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册。

    打电话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或啰嗦的特点,名班简洁明快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说话不仅要让人明白,还要简洁明快。

    【教学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材说明】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一个钟、一只手机。

    2、课件。

    3、相声的片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手机)现在老师让一位同学打一个电话给他的好朋友,约他今天去看电影,我们看看他要多长时间。

    (拿出钟,让全班同学一起计算打电话的时间。)

    同学们,这位同学打电话用()时间,但是老师却认识一个打电话约朋友看电影用了3小时的人,他为什么要用那么长时间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相声《打电话》。

    (简介相声知识。)

    二、正式授课

    1、初步整体感受文章:

    ⑴跟着录音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

    ⑵解释、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自由讨论,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位同学回答)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⑵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观看相声《打电话》:

    让学生在观看中再一次体验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同时了解课文。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小组内练习,然后推荐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入了解到相声的特点。)

    5、畅所欲言:

    ⑴通过观看和表演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⑵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板书设计】

    同学()分钟对比打电话的人()小时啰嗦

    【作业布置】

    1、在家里观看一段相声,并将感受写下来。

    2、与同学合作,表演一段相声。

    望月教学设计之 优秀教案推荐


    一、教材简析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

    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

    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

    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哪四个地方?

    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出示画面)。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

    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

    6、学生交流收集的写月亮的古诗句。准备背诗比赛。

    7、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五)学习课文十四到二十自然段

    1、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呢?探讨文中第三处省略号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静想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课文结尾的“……”可不可以换成“。”

    3、让学生随着作者一道展开幻想的翅膀!(出示月亮幻想图)

    4、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

    【荷花教学札记 优秀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