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不一定喝到水——乌鸦喝水教后札记精选
发表时间:2022-01-06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自大巷中心小学点击数:79
乌鸦不一定喝到水——《乌鸦喝水》教后札记
乌鸦喝水》这则寓言的教学,我已观摩过许多次,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通过教师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一语惊人,听课的教师都低声交谈起来。执教者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她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执教者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
课后,我独自找到了他,向他请教“乌鸦为何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经我再三鼓励,他终于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康康玩过了,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投进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只说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不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才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吗?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被老师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见解就这样被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会夭折在课堂这个摇篮里!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以上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肯定“乌鸦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确性,对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求实的科学品质作出赞赏,那么,教学的意义也许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给学生一点“阳光”吧!让祖国的未来“灿烂”地成长!
jk251.cOm扩展阅读
广玉兰教后札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作者:王薇晶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清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两点印象最深。
第一,学第四段时,我先把采来的广玉兰叶片发给每小组,同学们拿到叶片显然很高兴,都认真观察、触摸、感受。“富有光泽”、“铁锈色的短柔毛”、“微呈波状的边缘”,这特点无需说明,学生自然能感受到,体会到,当学生再去读第四段时,很容易就理解了。
第二,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满足。学完这课后,不少同学提出了问题,如:广玉兰除了观赏,有没有药用价值?它对环境要求如何?怎样栽培?和白玉兰有什么区别?等等。有些问题,当时同学们就进行了交流,有些问题,我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然后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我想,每一节课学完就应该这样,不能让学生带着满足走出课堂,而应该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疑问走向课外,这样学生才能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信息。
21、狐狸乌鸦精选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底、洞、肉、直、羽、差、受、刚”生字字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描摹“洞、肉、直、差”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3.展开想象,续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借助拼音认读“底、洞、肉、直、羽、差、受、刚”生字字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描摹“洞、肉、直、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对话的语气。能展开想象,续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3.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媒体生字;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课文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读第一节,出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师读第一节
2学习生字:洞底
理解:树洞、山洞
3借助拼音读课文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听课文录音。
问:文章讲了乌鸦和狐狸之间的一件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别出示生字。学习:底、洞、肉、直、羽、差、受、刚
读词积累:直流口水,骨碌、瞥一眼,不作声,亲爱,漂亮,差多了,麻雀,嗓子,享受,得意,一溜烟
(三)自读课文2~5节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初读效果
指名读分节读课文2~5节、师生评读、集体诵读帮助学生正音,并且把句子读通顺。
(四)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自己读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并找出写狐狸和乌鸦的句子。
2.师生接龙读读这两节
3.指名把写“狐狸”的话读给大家听,把乌鸦的话读给大家听。
4.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练习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来,大面积练习读,适时评读,比赛读:
狐狸眼珠骨碌一转,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乌鸦瞥了狐狸一眼,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了狐狸一眼,还是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
5.自由读句子:评评这是怎样的狐狸,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怎样的乌鸦,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的?
6.联系文章的前后内容想像说话:
乌鸦瞥了狐狸一眼,不作声。他心想——————
乌鸦看了了狐狸一眼,还是不作声。他有些动心,但心想——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心想————
7.你有什么话对乌鸦说?
8.出示句子,读一读:
乌鸦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
(五)表演迁移,开发潜能。
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动作、表情把课文分角色演一演。学生自主推荐,寻找合作伙伴带头饰上台表演
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六)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学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
课后续编故事。
(七)游戏形式巩固生字新词,写字指导。
教学效果反馈
狐狸乌鸦说课精选
一、教材分析: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二年级上册《乌鸦和狐狸》。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乌鸦和狐狸》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学生在没上学之前就通过看连环画、动画片以及听家长讲述,了解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孩子能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只是对课文的寓意讲不清楚。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借助图片,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集中识字,指导写字。
(四)品读课文,了解寓意。
六、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品读狐狸跟乌鸦说的三次话,来体会狐狸善于说奉承话,乌鸦爱听奉承话,才使得狐狸从乌鸦嘴里骗去了肉,从而揭示出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揭示寓意。主要方法如下:
1.读。抓住提示语,引导学生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2.画。引导学生读456自然段时,边读边把狐狸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乌鸦说的话用浪线画出来。
3.比。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的用心。
4.析。通过狐狸对乌鸦所说三次话的对比,分析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说得对不对,从而弄清乌鸦是怎么上当受骗的。
5.演。通过让学生带着头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激发读文兴趣,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这篇寓言故事语言的精妙。
以上就是我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初步设计,在授课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