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从“买布问题”说起初中教案精选
  • 从“买布问题”说起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1-18

    【www.jk251.com - 打醋买布幼儿教案】

    初中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买布问题”说起初中教案精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四)【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进一步感受列方程的一般思路;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及创新能力.4.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一项工程,甲要做12天才能做完.如果把总工作量看作1,那么,根据工作效率=________÷________,得甲一天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为________.他做3天的工作量是__________.〖探索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6天,乙单独做要3天,两人合做要几天?(1)你能估算出答案吗?(2)试一试,怎样用直线型示意图寻求答案:如图,线段ab表示总工作量1,怎样在线段ab上分别表示甲、乙一天的工作量?通过示意图,能够很直观地看出答案吗?如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全部工作量1,怎样用扇形的面积分别表示甲、乙两人一天的工作量?通过示意图,能够很直观地看出答案吗?与直线型示意图相比,你更乐意用哪一种图形分析?〖探索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2天,乙单独做要18天,两人合做要几天?解:把总工作量看作1,那么,根据工作效率=________÷________,得甲一天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为______;乙一天的工作量为______;设两人合做要x天,那么,甲的总工作量为________;乙的总工作量为________;这工作由两个人完成,根据两人完成的工作量之和等于1,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这个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这道题的解法与小学时的算术解法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探索4〗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p92例5)解:把总工作量看作1,那么,根据工作效率=________÷________,得人均效率(一个人1小时的工作量)为________.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那么,这x个人4小时的工作量为_______________(可化简为_________).显然,再增加2人后,参加工作的人数为x+2,这(x+2)个人工作8小时的工作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可化简为_________).这工作分两段完成,根据两段完成的工作量等于1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如果不是把总工作量看作是1,而是把一个人一小时的工作量看作是1,该如何解这道题?比较两种解法,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本身要认真备课,要敢于质疑,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业〗p93.习题3(3),(4);p94,8,9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的教学方案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3)

    【教学目标】1.熟练应用合并(同类项)及移项,解"ax+bx=c"及"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2.进一步感受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3.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练习〗p85.习题9〖探索1〗(1)有一列数,按一定的规律排成1,-3,9,-27,81,-243…,如果其中有一个数是x,那么跟在它后面的两个数依次为______,______.如果其中有一个数是y,那么它前面的哪个数是______,后面的那个数是______.(2)有一列数,按一定的规律排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567,这三个数各是多少?相信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了!〖例题学习〗p81.例2想一想:如果设这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二个数为y,怎么列方程?解是多少?〖探索2〗(1)“全球通”移动电话的计费方法是:月租费50元/月,本地通话费0.40元/分.一个月内,若通话200分,需交费_________元;若通话x分,需交费__________元.(2)李老师5月份“全球通”移动电话消费130元,求通话的时间是多少分.全球通神州行月租费50元/月0本地通话费0.40元/分0.60元/分〖探索3〗“全球通”和“神州行”两种移动电话的收费方式如表: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费50元/月,此外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40元/分加收通话费.用“神州行”,不收月租费,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60元/分收通话费.(1)若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100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多少元?选择哪一种计费方式比较便宜?通话时间若是300分呢?(2)若累计通话t分,则用“全球通”要收费__________元;用“神州行”要收费__________元.(3)当本地通话时间是多少分时,两种收费方式的收费一样?(4)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选择“神州行”更便宜?(5)请为你的家长在“全球通”和“神州行”两种移动电话的收费方式中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补充作业〗1.国庆节前几天,两家商店的同一种彩电的价格相同.国庆节两家商店都有降价促销活动.甲商店的这种彩电降价500元,乙商店的这种彩电打9折.若原价是2000元/台,到哪一家商店买便宜?若原价是20000元呢?当原价是多少时,降价后的价格仍然相等?2.某服装商店出售一种优惠购物卡,花20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在这家商店按8折购物(有效期为一年),问当一年内累计消费多少元时,买卡与不买卡要花一样的钱?什么情况下买卡合算?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相关教学方案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学习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3.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一些常用的相等关系式.【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1)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三年总共购买的数量是_________.(2)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设计(1)是让学生感受列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根据关系: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关系式: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得_______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探索2〗(1)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2)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3)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0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根据第二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不同的式子应该相等.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列方程.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怎样解这个方程?归纳: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也是我们列方程经常用到的相等关系.〖练习〗1.(1)同样大的实验田,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漫灌要用水x吨,则改用喷灌只需_________吨.(2)灌溉两块同样大的实验田,第一块用喷灌的方式,第二块用漫灌的方式,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两块地共用水300吨.每块地各用水多少吨?解:设第二块地(漫灌)用水x吨,根据关系: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关系式是:喷灌的用水量=漫灌的的用水量×25%),得第一块地(喷灌)用水________吨.根据关系:两块地共用水300吨,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p79.练习,p84.1,6〖补充作业〗1.按要求列出方程:(1)x的1.2倍等于36;(2)y的四分之一比y的2倍大24.2.某厂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倍还多150吨,若去年的产量是950吨,求前年的产量.解:设前年的产量是x吨,根据关系: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倍还多150吨,得去年的产量为______________,根据去年的产量是950吨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解得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的人口问题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讨论漫画“苦难的母亲”,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理解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通过“城市问题”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城市迅速扩张所产生的问题。

    3.联系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4.通过对人口问题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初步认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的好,就会使得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图表显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给出触目惊心的数字。这种直观、鲜明的对材料的引入,使学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学生原来的想象,为学生下一步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接着,教材叙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认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准备。明确了人和环境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以及由人口问题所引起的连锁的环境、资源、水、土地等问题。

    教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所产生的问题。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说明地球现已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此漫画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教材进而点出: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关于“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用图示显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这幅图形象、直观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表现出来,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用示意图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结果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用了四幅插图表示。对于这部分内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课文,看图并回答: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城市问题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讨论并说明城市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重在理论阐述,说理性强。处理好这段内容,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对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图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开头,“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对人口增长过快产生忧患意识。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点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为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做铺垫。

    用漫画“苦难的母亲”引出: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人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人类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人类无截止地滥用资源使环境恶化。

    通过提问、讨论、举例,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述,而是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得到的。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148*45=6660人)

    (学生活动)增加了这么多人,需要为他们准备什么?(吃、穿、用、教育、医疗等)

    做“做一做”

    (板书)第二节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提问:人类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讨论)看漫画“苦难的母亲”提问: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问题:

    1、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带来了那些后果?

    2、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对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板书)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提问)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发展越慢越好,阅读课文后,说出对与不对的理由?人口发展太慢后停止增长,后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的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想一些办法,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总结并板书)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过渡)从人口的发展的历史看,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提问)看图说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板书)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幻灯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图:

    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城市一般是现代工业、科学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现代工业、科学文化越发达。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70%为城市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使得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的涌入城市。)

    (学生活动)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会出现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

    (板书并归纳)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是我国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围的人宣传,为我国解决这两个问题做一点贡献。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围绕着本节内容的两个主要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所产生的问题。每一部分内容有两个环节:首先,通过示意图中的图表、数据,形成一般性的认识,即先学理论;第二个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漫画、城市问题的景观图的来激发学生探索各种问题,用学过的有关的知识,分析事物本质(如母亲苦难的原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切身感到无论是人口问题,还是城市问题,都和自己密切相关,都需要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第12页

    经典初中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三、课程目标:⑴教学目的:①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③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⑶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四、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五、教学用具:⑴自制的多媒体课件⑵地球仪⑶自制的大洲和大洋的拼图六、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七、教学过程:〖老师〗向学生展示“太空之旅”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他是谁呢?(学生回答)他在宇宙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呈蔚蓝色的星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老师〗接着向学生展示“在太空中地球”照片然后,指着照片问,这颜色代表什么?(海洋)那颜色代表什么?(陆地)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板书】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件〗通过对比“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都比海洋面积小,为什么还要叫它“地”球?〖活动〗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数要多一些,当然,由于我们班只有几十个人,加上抛地球仪的次数有限,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比例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承转〗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只能靠远行: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⒈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占全球面积的29%〖课件〗接着出现提问“地球?水球?”〖教师〗问: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教师〗根据人们的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师生〗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地球”。〖课件〗依次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教师〗通过刚才课件的演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板书】⒉世界海陆分布特征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过渡〗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也经常听到大洲、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众多的称谓,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接着展示自已绘制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图以及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两图上均标有注注记。〖教师〗让学生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意义。〖课件〗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洲、半岛、岛屿、海峡、海洋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直到再次出现“世界海陆分布图”〖教师〗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学生〗七大洲学生边看图,边回答。四大洋〖课件〗展示世界七大洲的面积比较图【板书】二、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补充〗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在希腊文中有“阳光灼热”的意思;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是以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澳大利亚拉丁语原意是“南方大陆”;直到19世纪初,俄国探险队首次进入南极圈,发现新大陆,南极洲意为“地球最南端”。〖教师〗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快速记住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以及它们的位置后,教师指图上的大洲或大洋的位置,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课件最后给出它们的正确答案。〖教师〗让学生注意各个大洲的轮廓,以及它们各个大洲对应的简单的几何图形,练习画出它们的形状。〖课件〗展示世界七大洲的几何图形,“一笔画”世界。〖练习〗⒈用铅笔在教材p53的图3.17中填出七大洲的名称。⒉让学生在课件上练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填图⒊用自制的七大洲的几何图形,再给定了南北回归线、赤道、00经线、1800经线的情况下,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拼图。〖备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以下问题,也可将以下问题放到该节的第二课时去〖读图回答〗①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②东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③西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④赤道穿过了哪些大陆?穿过了哪些大洲?⑤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分别是什么?⑥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洋分别是什么?⑦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什么?⑧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⑨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答案〗①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②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③南、北美洲;④穿过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穿过了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⑤亚洲、太平洋;⑥大洋洲、北冰洋;⑦欧洲、北美洲;⑧南极洲、北冰洋;⑨南极洲、北冰洋。板书展示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⒈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占全球面积的29%。⒉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二、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从分数到分式


    课题:从分数到分式

    课时: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是分

    式概念的组成部分.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

    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

    感,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类比

    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理解分式的意义,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既是本节

    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与讲授结合.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一般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

    以最大航速顺流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

    速逆水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活动二思考

    活动三观察

    (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对于“两个整式相

    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得

    到结论:

    的分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两个整式相除

    ②.分母中含有字母.

    (4)整式与分数的不同.分工具有一般性.

    活动四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

    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活动五:1、求分式的值.2、何时分式的值为零?

    例1(1)当a=1,2时,求分式的值;

    解:(1)当a=1时,

    当a=2时

    例2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思考: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该怎样做?

    例3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解:由分子x+3=0得x=-3.

    而当x=-3时,分母2x-7=-6-7≠0.

    ∴当x=-3时,原分式值为零.

    例4当x取何值是分式的值为零。

    解:由分子|x|-1=0得x=±1

    当x=1时x+1≠0

    当x=-1时x+1=0,分式无意义。

    ∴当x=1时原分式的值为零。

    小结:若使分式的值为零,需满足两个条件:

    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活动六课堂练习p课本第6页1——3

    活动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1.分式的定义。

    2、分式与分数的区别.

    3.分式何时有意义?

    4.分式何时值为零?

    作业

    教材p10页第1—3题

    教学反思:

    【从“买布问题”说起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