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范本: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如何写
  • 教案范本: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如何写

    发表时间:2022-07-17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如何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习观察比较。

    2、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习观察比较。

    活动难点: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话引题

    师:这是谁?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着,想找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它长得什么样?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妈妈》请仔细听,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它们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妈妈呢?

    二、幼儿欣赏,完整故事

    师:小蝌蚪找妈妈时,都碰见了谁的妈妈呢?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

    师: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师:小蝌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就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找到的第一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在呢么说的?

    师:小蝌蚪找到了第二个妈妈又是谁?乌龟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师:小蝌蚪最后看见青蛙坐在荷叶上,它们知道青蛙是它们的妈妈吗?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幼儿学说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即青蛙特征的描述)

    师: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幼儿学说青蛙的话,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结合书本,欣赏录音

    请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15~16页“小蝌蚪找妈妈”,一边仔细观察图画,一边仔细听故事。

    五、游戏:蝌蚪找妈妈

    教师弹小鱼游的音乐,一半幼儿做蝌蚪游的动作,一半幼儿各自模仿小动物妈妈的动作,音乐结束,寻找青蛙妈妈的幼儿扮演者。

    jK251.COm精选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做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意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故事的各个场景。

    2. 故事书籍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小蝌蚪找妈妈”,并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以及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之间的关系。

    2. 通过问题导入:“你们有没有听过关于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呢?”“你们认为小蝌蚪会经历什么样的故事呢?”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境。

    二、故事阅读和理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故事的背景,介绍故事中出现的动物以及他们的特点。

    2. 教师朗读《小蝌蚪找妈妈》,并在幻灯片或图片上展示故事的各个场景,让学生跟随故事内容进行理解。

    3. 学生自主读故事,找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要点。

    三、故事讨论(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故事内容,询问学生关于蝌蚪成长的问题。

    2.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故事的主题,从蝌蚪对妈妈的依赖和寻求安全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交流。

    3. 随机抽取一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四、情感表达和合作练习(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觉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会有怎样的感觉?”

    2. 学生讨论他们对故事中蝌蚪和妈妈的亲情表示感动之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和观点。

    3. 小组合作绘制或创作其它有关小蝌蚪与妈妈的情感描绘,如画画、写诗等。

    五、拓展活动(15分钟)

    1. 学生自由阅读其他相关主题的故事,并与同桌分享感想和心得。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和表演属于他们自己的小蝌蚪与妈妈的故事。

    3. 学生自由设计和制作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游戏。

    六、反思与总结(5分钟)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活动,并引导学生 总结故事中寻找妈妈的意义以及感动之处。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

    1.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或创作集合,形成小册子或展板。

    2.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故事或感悟进行小型演讲或朗读。

    3. 设置有关蝌蚪成长和亲情表达的亲子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教育。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篇


    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不辞辛劳地编辑了“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因为我们关心您的需求。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希望我分享的经验能够让您避免一些错误!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

    课时目标: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再学全文,借助图片,理清过程。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 ),再长出( ),( )变短了,最后变成( )。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练习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配班老师在场地不同方位扮演故事的其它角色。

    2、音乐带、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的头饰和胸饰。

    3、布置活动场地、各活动区域运动器材。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带上小蝌蚪胸饰和幼儿一起扮演小蝌蚪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在音乐旁白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2、集体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出示背景图(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快乐地在水中游水):伙伴们,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鸭妈妈带着它的宝宝多开心呀!那我们的妈妈呢?她是谁呀?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师带领幼儿游到鸭妈妈身边,并有礼貌地和鸭妈妈打招呼问话。

    (2)小蝌蚪游到鱼妈妈身边

    小蝌蚪告别鸭妈妈去找妈妈,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平衡区里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道路:高低不平的荷叶、平衡木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独木桥。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荷叶,有独木桥,我们一起绕过荷叶,游过独木桥。重点指导小蝌蚪们以小碎步的动作游过独木桥。

    在平衡区中练习两次后小蝌蚪们发现了鱼妈妈,游到鱼妈妈身边。和鱼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告别鱼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两条后腿,师:咦,我长出后腿来了,让我看看你们长出后腿了吗?呀,都长出来啦,来,一起伸伸后腿。

    (3)小蝌蚪游到乌龟妈妈身边

    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钻爬区中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路:呼拉圈和小椅子扎成的桥洞、两个连接的大纸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两个桥洞,我们怎么过去呀?(钻过去)。可是桥洞有小又暗,我们要一个接一个地钻,不要挤在一起哦!教师重点指导钻呼拉圈的幼儿要低下头慢慢钻,别把头碰在桥洞上。

    当小蝌蚪们练习完钻爬区后发现了乌龟妈妈,一起爬到乌龟妈妈身边,和乌龟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们告别乌龟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长出两条前腿,师幼一起做上肢运动。

    小蝌蚪又去找妈妈,发现了更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路:竹梯和轮胎铺成的小沟、脚步器两条、垫子两个。

    教师提出要求:这里的路很难走,我们要安全地爬过小沟,睬过小石子。教师重点指导爬竹梯和爬脚印的幼儿,提醒幼儿手脚协调,注意安全。

    (4)小蝌蚪游到青蛙妈妈身边

    小蝌蚪爬过小沟,继续找妈妈,又发现尾巴掉了,是:现在我们变成什么了呀?(小青蛙),师生共同学蛙跳和哇叫。在寻找过程中又出现了很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两个层次的跳跃区:一排小椅子和桌子连成的路、有坡度和高度的木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的路更难走了,我们要勇敢地跳过小山坡,大家有没有信心走过去呀?

    师幼一起在不同层次的跳跃区中练习跳跃动作,重点帮助几个胆小的幼儿,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树立信心,勇敢跳过去。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小青蛙们找到青蛙妈妈,和妈妈亲热地拥抱。妈妈给宝宝擦汗、脱衣服。

    师:宝宝,你们都长大了,本领真大,这么远的路走过来了,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3、自由探索练习

    师:我的宝宝现在都长大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学本领好吗?我们到每个地方去锻炼一下,要注意安全。

    在场地上原有的活动区域中增添材料:平衡区中增设梅花桩、彩色半球;钻爬区中增设拱形桥、垫子、轮胎;跳跃区中小椅子的排列增加难度。每个区域中增加不同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练习。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活动过程,及时调节各个活动区域的运动材料:平衡区中提醒幼儿把沙包放在头上顶、一排直的梅花桩排列成弯曲的小路;钻爬区中的拱形桥既可以钻又可以往上攀爬、竹梯下面增加轮胎的数量、垫子既可以爬又可以滚和翻跟斗;跳跃区中不断变换小椅子的排列顺序,增强运动密度和强度。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探索和练习,挑战自我。教师鼓励和帮助胆小幼儿勇于探索。

    4、放松活动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现在跟妈妈一起到庄稼地里捉害虫好吗?

    小青蛙和妈妈一起,高兴地听着音乐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一边学蛙跳出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4)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对上课的教学设计了,一般包括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读、总结全文等环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这样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我们来帮一帮他好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方法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从“寻人启示”入手,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引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师反馈指导字词读音和书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以识字为主,多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等)读字词。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主识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重视老师的范写,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的理解,对照画面,启发想象,练习仿说,同时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

    2.课件出示小蝌蚪与鲤鱼对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想找妈妈?在看到鲤鱼妈妈叫小鲤鱼捕食时,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词语“迎上去”,分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有哪些变化。

    3.课件出示小蝌蚪与乌龟对话图片,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组内自由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品析词语“追上去”,进行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和读准语气;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4.出示课件,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成果;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对话内容,带着感情读一读。思考:小蝌蚪这次是如何确定青蛙是它们的妈妈的?青蛙的样子如何?画出相关词句;品析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蹲”“披”“露”“鼓”,通过替换词语感受原文中这些字词的精妙。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跟着妈妈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以及捕捉害虫的本领。再次出示文中插图,简要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语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号召少先队员要保护青蛙,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感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谈收获。

    让学生先说收获,师再总结升华,点明主题: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 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 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 分角色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生字和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x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一群脑袋黑灰色甩着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你写教案: 中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其五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你写教案: 中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其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乐园》图谱,《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

    (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

    2.“小动物们在乐园里玩得可高兴了。天渐渐地黑了,小动物们也陆续回家,小鸡、小鸭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愿意帮小鸡、小鸭找到妈妈吗?

    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三、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

    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

    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

    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

    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1.按图片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通用11篇)


    教师的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编写教案已成为一门必修课,通过教案可帮助教师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如何写好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教案呢?栏目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教学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 教师的范画。

    3、 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 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 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 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 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 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习观察比较。

    2、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习观察比较。

    活动难点: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话引题

    师:这是谁?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着,想找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它长得什么样?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妈妈》请仔细听,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它们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妈妈呢?

    二、幼儿欣赏,完整故事

    师:小蝌蚪找妈妈时,都碰见了谁的妈妈呢?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

    师: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师:小蝌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就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找到的第一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在呢么说的?

    师:小蝌蚪找到了第二个妈妈又是谁?乌龟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师:小蝌蚪最后看见青蛙坐在荷叶上,它们知道青蛙是它们的妈妈吗?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幼儿学说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即青蛙特征的描述)

    师: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幼儿学说青蛙的话,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结合书本,欣赏录音

    请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15~16页“小蝌蚪找妈妈”,一边仔细观察图画,一边仔细听故事。

    五、游戏:蝌蚪找妈妈

    教师弹小鱼游的音乐,一半幼儿做蝌蚪游的动作,一半幼儿各自模仿小动物妈妈的动作,音乐结束,寻找青蛙妈妈的幼儿扮演者。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乐园》图谱,《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

    (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

    2.“小动物们在乐园里玩得可高兴了。天渐渐地黑了,小动物们也陆续回家,小鸡、小鸭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愿意帮小鸡、小鸭找到妈妈吗?

    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三、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

    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

    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

    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

    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1.按图片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开学初上课的时候讲在家吃什么的时候,陈金权小朋友把小手高高的举起来说“老师,我爸爸给我煮青蛙吃,特别好吃。”听到这样的回答让我想要激发幼儿爱护青蛙的情感因此我开展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声音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请幼儿说一说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条腿)

    (2)它有什么本领呢?

    (捉害虫)

    (3)想一想小青蛙小时候是谁?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三、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青蛙。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运动,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户外活动游戏创编,意在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尝试排图且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感受妈妈们对小蝌蚪的热情及关心。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PPT、图片等。

    小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1.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故事录音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呢?

    3.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

    (3)为什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回忆故事情节,将故事图片进行排序。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准备:1、动画课件(课文插图)。(教师)

    2、“长出后腿的蝌蚪”、“鲤鱼”、“长出前腿的蝌蚪”“乌龟”图各一张。(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情景交流:孩子们,快告诉我,你们的'妈妈来听课了吗?她坐在哪儿?见到自己的妈妈,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呢?

    2、正当你们享受母爱的幸福时,瞧!谁来了?

    (看动画:全景1)交流:这群小家伙是谁?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多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怎么不见它们的妈妈呢?孩子们,愿意跟随小蝌蚪去找找它们的妈妈吗?(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二、感知内容,激趣识字

    1、听动画朗读,边听边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吗?它们的妈妈又是谁?

    2、交流:你听了后,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翻开课本,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拼音娃娃藏起来了。你们知道吗?这是拼音王国的国王的意思,他悄悄地告诉老师:今天,他想在我班评出谁是真正的识字大王哩!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挑战第一关:比一比准先把课文句子读通)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会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出示挑战第二关:游戏巩固汉字)

    鼓励:拼音王国的国王让我告诉你们,你们都被评为“识字大王”啦!

    [设计意图:以听动画朗读入手,有利于学生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在自主朗读中识字,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整合。在此,还以“识字大王”的评比激发了学生克服读书困难的信心。]

    三、图文结合,精读导学

    1、小蝌蚪为什么会去找妈妈?

    假如你就是这群小蝌蚪中的一只,你会怎么说?

    小蝌蚪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你读懂了什么?

    2、(看动画:全景3)想: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为什么会把乌龟错当妈妈?

    3、(出示小动画:分组贴画)“迎上去”与“追上去”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请以贴画的形式向大家说明你的理解。

    (出示动画:全景2与全景3)自主观察,小组探究:我们小组贴对了吗?评出“优秀小组”。

    4、(出示动画:全景4)(出示第四自然段)联系前面的自然段,谈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5、小蝌蚪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你想用一句话夸夸它们吗?

    6、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发生的变化。是怎么变的呢?

    (出示综合训练题: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 ,再过几天,尾巴变了,最后,尾巴 了,变成一只。)

    7、(出示动画:全景6)引导想象说话: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着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不停地吃田地里的害虫,不知能捉多少只。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田野里没了青蛙,粮食、蔬菜上爬满了虫,我们吃什么呢?校园里的绿草爬满了虫,草坪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交流:现在,你又有什么话想对青蛙说?或对自己和其他人说吗?

    小结: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青蛙吧!

    [设计意图:不以老师的枯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在看动、读课文,贴图画中积极思维,发挥想像,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情境表演

    1、(出示小动画:我是最棒的小演员)你喜爱文中的哪种动物?想怎样演好它?

    2、(出示小动画:团结协作)学生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采用表演的方式,既可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协作的精神。]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理解并记住歌词内容。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重点: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图片

    2、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小动物?“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师:对了,是小蝌蚪。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长什么样呢?(展示真实小蝌蚪的图片)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丰富歌词。

    二、熟悉歌词引出图谱。

    1、师:小蝌蚪的头是怎么样的啊?

    对了,圆圆的脑袋,是什么颜色的?

    圆圆脑袋,黑油油(师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念一次)

    2、师:小蝌蚪还有什么啊?

    对了,小蝌蚪还有细细的尾巴,它的小尾巴啊在小河里扭呀扭。

    细细尾巴,扭呀扭

    3、师:小蝌蚪在小河里面干什么呢?

    它在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游啊游。

    4、师:小小蝌蚪,游游游,他在干嘛啊?

    小小蝌蚪,游游游,它是在找妈妈,它说妈妈妈妈,在哪头?小朋友一起说。

    5、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念一遍歌词

    《小蝌蚪找妈妈》

    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

    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

    转呀转,游呀游,

    小小蝌蚪,游游游,妈妈妈妈,在哪头?

    三、学唱歌曲。

    1、师:老师把“小蝌蚪找妈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清唱一遍。你听到了什么?咂咂咂这个词要学一学

    3、老师弹奏并演唱第二遍,可以边听着音乐边打节拍。(边拍手)

    4、第三遍继续熟悉歌词与乐曲。老师领唱:我们一边看图谱,一边唱,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

    5、幼儿演唱2-3遍,鼓励幼儿唱的时候创编一下动作。

    四、创编动作。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小椅子跳得真漂亮,我们在中间来跳一跳。

    起立,站到当中,我们边听音乐,自己边想动作,一起来当当小蝌蚪。

    2、师:我看到···做的很好看,请她来跳一跳。然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请个两三个小朋友)

    3、师:我们再来听音乐边唱边跳一跳?

    4、游戏: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它要找谁呀?(妈妈)我们来做小蝌蚪一起来在水里游一游,去找一找妈妈在那里,找到妈妈要说什么?(妈妈找到了)!(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小蝌蚪,另外一位老师扮青蛙妈妈)游戏二次。小结: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表扬一下自己吧。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这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意浓浓。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的可热闹了,我悄悄的走过去想偷听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李乐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时,在田埂边发现了青蛙的卵,几个孩子正热闹的讨论小蝌蚪呢。于是我决定选取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展一次活动。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饲养的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并谈论小蝌蚪。

    二、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 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 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 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蝌蚪变成青蛙的挂图。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春天里,活动室的自然角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动物——小蝌蚪。从此,孩子们总是爬在哪儿久久地观察起了大头细尾的小蝌蚪,谈论的话题里也总是离不开小蝌蚪: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象呢?……这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地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讲述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若干盆

    2、挂图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挂图二: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

    4、集体排序图四张;

    5、幼儿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

    6、青蛙头饰一个;

    7、音乐:《悄悄话》。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

    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并请幼儿粘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粘贴:请四名幼儿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按顺序粘贴到不同的四副图片中,全班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3、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小组活动:请幼儿动手操作,给四张小卡片来排队。老师要巡回指导,当幼儿操作结束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讲述。

    五、带领幼儿玩游戏,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伴随音乐《悄悄话》)。请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六、活动结束,幼儿自由分组活动。

    第一组:讲关于小蝌蚪的故事;

    第二组:给小

    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来排队;

    第三组:画蝌蚪;

    第四组:观察小蝌蚪。

    附件(儿歌):

    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

    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

    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戴青蛙头饰扮演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集锦


    以下内容主题是“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是我们为您分享的,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曲调,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2.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示,音乐《小蝌蚪找妈妈》。

    3、场地准备:将幼儿椅子排成半圆形,教师坐在幼儿前面。

    活动过程:

    一、结合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青蛙妈妈的孩子是青蛙吗?(不是,是小蝌蚪)

    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全身黑油油的等)

    一开始,小蝌蚪知道妈妈是谁吗?(不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师以歌曲内容进行小结: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咂咂咂,游呀游,咂咂咂,妈妈妈妈在哪里,妈妈妈妈在哪里?

    二、理解唱歌曲内容。

    1、师:小蝌蚪真可爱。老师还可以把它唱出来呢,认真听哦。

    幼儿安静倾听。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回忆歌曲内容,讲述。

    3、教师结合幼儿讲述,出示图示,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学说句子。

    4、教师组织幼儿有节奏的完整学念歌曲内容。

    三、学唱歌曲。

    第一遍教师清唱,幼儿倾听。

    第二遍教师弹琴唱歌,幼儿跟着唱。

    第三遍教师弹琴,鼓励幼儿把声音放出来。

    第四遍教师弹琴,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歌表演。

    1、师:我是蝌蚪姐姐,你们是小蝌蚪。

    2、提问:小蝌蚪怎么游?谁来试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上前作小蝌蚪游的动作。

    3、师:看看蝌蚪姐姐是怎么游的?!.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蝌蚪们,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在水里游游,去找妈妈吧!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唱歌,一边扮作小蝌蚪游游。

    4、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吃东西的?

    幼儿尝试做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

    5、师幼一起完整歌表演。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2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 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 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 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1、 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

    2、 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 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 幼儿分组练习。

    5、 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 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 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 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 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 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3

    设计意图: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

    活动身体。〔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自我评析: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4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自我评析: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5

    结合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为了让孩子对妈妈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1、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1、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2、掌握曲线添加的方法

    3、对蝌蚪各种动态的表达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ppt、黑色颜料、黑色水彩笔、抹布

    (一)引入

    1、老师:“呱呱呱、宝贝们听一听,是谁在讲话呀?”(课件里呈现青蛙妈妈)

    老师:“原来是青蛙妈妈呀!可是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是怎么回事吧!”(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贝在到处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青蛙妈妈担心它的宝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紧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呈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乐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课件里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游动的。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多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示,把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老师这里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资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假如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四周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资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6

    活动目标:

    1、关注画面的安排,尝试变化小蝌蚪与其他故事角色之间的大小和位置。

    2、体验安排故事画面的乐趣。

    活动难点: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齐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

    3、铅画纸、油画棒、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回忆关于小蝌蚪的已有经验)

    1、回忆小时候画的小蝌蚪。

    关键提问:“我们以前都会画小蝌蚪,以前画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是怎么画小蝌蚪的?”

    2、欣赏齐白石画的蝌蚪。

    引导语:“我们小朋友都会画小蝌蚪,今天我们来看一看齐白石爷爷画的蝌蚪。”

    教师小结:齐白石爷爷画的小蝌蚪很逼真、很灵活,小蝌蚪看起来简单,但要画得灵活可不容易。

    二、操作尝试(感受画面布局)

    1、出示动物图片,将其放置不同的位置,请幼儿观察。

    过渡语:“我们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中遇到了谁呀?”(幼儿讲述故事情节,教师摆放故事角色到不同位置。)

    2、共同分辨摆放的位置是否平衡,适当将其调整。

    关键提问:“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小蝌蚪们游到了鸭妈妈的身边,你们看,小蝌蚪游到鸭妈妈的身边了吗?鸭妈妈看得到小蝌蚪和他们说话吗?”

    关键提问:“这一次小蝌蚪遇到了大鱼,小蝌蚪游了过去,小蝌蚪要游在哪里?”(变换故事角色)

    小结:小蝌蚪可真灵活,游到东来游到西。游啊游,游到动物的身边找妈妈哦!

    过渡语:“我们今天也来创作这个故事,来画一画小蝌蚪找妈妈。”

    三、幼儿创作(体验创造故事画面的乐趣)

    要求:

    1、画之前,确定动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应。

    2、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3、用颜料创作画面背景。

    四、评价作品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7

    一、说教材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这不仅仅体现在美术这一学科中,在其他的学科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使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爱上美术。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依据《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使语言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中。】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突出重点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2)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突破难点的方法: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的方式,了解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五、说教法:

    ①“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②“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③“示范讲解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六、说学法:

    1、“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法”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七、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使幼儿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

    2、教具及材料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课件和“青蛙妈妈”的大图片;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八、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程序概述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动画、比较形态→自由讨论、大胆想象→自我创作、示范讲解→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手指歌。意图是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课件里出现皱着眉头的青蛙妈妈,教师提问,幼儿带着问题看图。意图是预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说《小蝌蚪》儿歌,课件里出现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图片,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意图是以说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课件的演示,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二)观看动画、比较形态

    动画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意图是用启发性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三)自由讨论、大胆想象

    1、幼儿通过观看动画,讨论小蝌蚪的各种游泳形态。意图是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小蝌蚪游动的初步印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

    2、总结小蝌蚪游动姿态,幼儿想象小蝌蚪的画法。意图是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我创作、示范讲解

    1、把操作材料都利用起来,请幼儿变出可爱的小蝌蚪。意图是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2、幼儿探索画法,教师示范讲解。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难点。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重点指出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意图是避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

    3、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意图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作完画的小朋友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意图是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赏

    课件里出现小蝌蚪找到妈妈在图片,为幼儿创设情景。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图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师生同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意图是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九、活动延伸:

    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学故事、唱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动作协调的进行完整游戏。

    2.按故事情节创编并自主分角色进行游戏,初步知道寻找空地方游,不能碰撞。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老师分角色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幼儿玩过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2.材料准备:音乐《小蝌蚪找妈妈》、各种有特征的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教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分别遇到了谁?小

    蝌蚪说了些什么?小动物分别说了些什么呢?(幼儿练习对话:你好,你好,你是我的

    妈妈吗?我不是,我不是,你的妈妈宽嘴巴……)

    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妈妈,心情怎样?小蝌蚪和妈妈会干什么?(跳舞)

    2.迁移已有游戏经验,随乐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各个小动物。

    教师:孩子们你们想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吗?那小鸭子会在池塘里干什么?(游泳、

    说说话)鱼妈妈、乌龟妈妈呢?下面一起跟着我到池塘边去玩一玩,好吗?

    (2)介绍各个场景,幼儿随乐玩游戏。

    评价:鸭妈妈你觉得表演的怎样?鸭妈妈呢?乌龟妈妈呢?(有些小动物跟小蝌蚪说话

    很响亮,而且也会听音乐,做的动作也特别好看)

    (3)交换角色,幼儿随乐玩游戏。

    教师:这次谁来做小蝌蚪,交换角色玩一玩,好吗?小蝌蚪,你们一起去到池塘里去找

    妈妈吧!(重点评价小蝌蚪游的空间)

    (4)幼儿自选角色随乐玩游戏。

    教师:谁想做小蝌蚪,谁想做XX妈妈、XX妈妈等小动物?你们一起来试试看。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并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多遍。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9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小蝌蚪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为幼儿的说话,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

    小蝌蚪、故事书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图一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并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训练。

    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辨别声音的方向,朝着指定方向跑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为此本次活动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这样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而且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 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 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 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

    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1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

    2、 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幼儿分组练习。

    5、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辨别声音的方向,朝着指定方向跑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为此本次活动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这样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而且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12

    活动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多次倾听教师演唱,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并尝试进行歌表演。

    3.在歌唱活动中,感受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难点: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帮助寻找青蛙妈妈的兴趣。

    指导语:池塘边有只小蝌蚪在找妈妈,我就是那一只刚出生的小蝌蚪,我谁都不认识。我看到谁都叫嗯嗯,嗯嗯你好,嗯嗯你好,你们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决定唱着歌找妈妈去。

    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幼儿逐遍倾听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去那边找找吧!

    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的妈妈到底在哪里呢?

    提问:我歌曲里唱在哪里找妈妈吖?(池塘边)那我再去池塘里找找我的妈

    妈。

    教师范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妈妈吗?

    教师范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嗯嗯你好,你一定是我的妈妈。

    提问:要找妈妈的时候我是怎么唱的?(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吖?),你们

    能帮我一起唱这一句吗?看我的妈妈能不能听见。

    单独练习一次。

    教师范唱歌曲第五次。(指导语:妈妈还没有听到我的声音,一定是我的声音太小了。

    提问: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唱歌找妈妈吗?

    小结:你们的歌声真好听!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玩“选荷叶”游戏,幼儿学唱歌曲。

    四、1.出示PPT池塘,幼儿学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我的妈妈到底住在什么地方?(池塘),那我要去池塘找妈妈了(出示池塘ppt),我的妈妈可能躲在荷叶里面,我们要一起唱歌这个荷叶才会打开哦!

    提问:我要找一个会唱歌的小朋友帮我选选看我的妈妈到底藏在哪片荷叶后面?听一听你们的歌声。

    选取一名幼儿上来选荷叶,教师小结并说明“选荷叶”游戏规则。

    2.幼儿学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接下来我又要来请会唱歌的小朋友来选荷叶了哦!

    3.幼儿学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这一次我来听一听哪一位小朋友声音特别好听,能用歌声吸引更多动物听到来帮助我。我要来这边听一听哦!(教师走到另外一遍,激发幼儿歌唱兴趣)

    4.幼儿学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虽然两次都没找到妈妈,但是我不会放弃的,这一次你们和我一起、努力,用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情一起来帮助我找妈妈好吗?

    通过逐遍学唱,教师引导幼儿演唱时关注歌词、速度、情绪及动作表情。

    四、创设“池塘”情境,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进行歌表演。

    1.引导幼儿反思,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检查意识。

    2.散点表演歌曲一次。

    指导语:现在我们一起变成小蝌蚪到池塘游游泳!可以边唱边游吗?

    3.幼儿自选角色进行歌表演。

    表演游戏规则:待会我们一起来扮演小动物边唱歌边加上动作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金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小蝌蚪问他他要说什么?(不是,你们的妈妈在那边)

    3.教师小结。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集9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集9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六幅图,与六段话中相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认真观察图画,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同时,本课篇幅较长,需要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三、说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

    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

    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

    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 3、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4、同桌互读,正音。

    5、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读长句。

    (三)自主识字。

    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

    2、检查自学。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

    3、用生字说词。

    (四)看图说话,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样子和“快活”理解。结合图片和自编动作来感受体会,读好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细看图后抓住小蝌蚪的变化和相近的句式,从扶到放让学生学着自学。在朗读练习中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

    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

    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中选择了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播放,使学生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可怕的害虫形态以及少先队员打着红旗保护青蛙的活动,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4、让生利用课件和板画小结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升华感情。

    (五)指导写字。

    “变”字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点的方向。“变、条”两字都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大小比例恰当。其余四字交给学生自学。最后比赛。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 《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

    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

    鲤鱼亲切、热情;

    乌龟好笑、认真。

    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

    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三)巩固训练 习题中的“说一说,画一画”设计得很巧妙,通过学生亲自动口说,动笔画,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蝌蚪变化分成几个步骤,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可能在语言组织上要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亲自观察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 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1)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2)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数量样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板书设计: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合群孤零零成群结队闹别扭孤独不料队伍单独调皮仍旧悠闲略微难道疑问蛤蟆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这是一篇语言活泼、生动有趣的看图学文,作者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学时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深刻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语,理清课文条理,弄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抓住“找”字,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采用不同形式的自读、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我将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了解青蛙生长过程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整合点诊断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整合点的方法:

    在教学“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时,根据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我播放歌曲>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动画并设下悬念: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长的什么样?这是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点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低年级孩子对于形象直观的物体感兴趣,声情并茂的动画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常规的教学手段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在教学“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运用幻灯片展示“迎、追、游”三个动作,这是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点之二: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在快速观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图文结合,研读品味”这一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迎,追,游”三个动词,突破教学重点,我确定了整合点之三,播放“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动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词意,突破教学重点。这是常规教学所做不到的。

    小蝌蚪长成青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文本的介绍,要使一年级孩子了解相对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再次借助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的特点来确定整合点之四,播放动画: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有了深刻的了解,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活跃,枯燥单一的语言文字很难吸引孩子们长时间的注意力,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歌曲欣赏,再现故事这一环节,我确定了整合点之五:播放歌曲《小青蛙》及动画,让孩子们同小蝌蚪一起分享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从而受到熏陶和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书本、挂图等有限形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递信息、讲授知识。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使教师、学生和教材在地位上都发生了变化,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育的信息化开阔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视野,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节课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学习资源作为创设情境,品析词句和扩展学习的有效工具,既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篇课文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我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变”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 “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演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8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教材之后,首先就会想到设计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这个选择首先来源于近十年的从教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还记得这个学期,我刚接任小四班,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竞然有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可能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神,我在平时的美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三、重点和难点: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第一张图片,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默读课文用划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随机学习生字灰。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习生字披、鼓。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观察有、在、什、么,学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范写,学生描描写写。

    3、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

    2、朗读小蝌蚪和青蛙样子的句子。

    二、继续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2、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3、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指导写变、条。

    查找、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多少害虫?

    青蛙为什么成为捉害虫的能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青蛙

    迎鲤鱼图追乌龟图

    【教案范本: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如何写】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