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集9篇)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1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集9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集9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六幅图,与六段话中相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认真观察图画,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同时,本课篇幅较长,需要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三、说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

    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

    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

    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 3、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4、同桌互读,正音。

    5、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读长句。

    (三)自主识字。

    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

    2、检查自学。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

    3、用生字说词。

    (四)看图说话,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样子和“快活”理解。结合图片和自编动作来感受体会,读好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细看图后抓住小蝌蚪的变化和相近的句式,从扶到放让学生学着自学。在朗读练习中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

    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

    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中选择了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播放,使学生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可怕的害虫形态以及少先队员打着红旗保护青蛙的活动,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4、让生利用课件和板画小结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升华感情。

    (五)指导写字。

    “变”字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点的方向。“变、条”两字都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大小比例恰当。其余四字交给学生自学。最后比赛。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 《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

    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

    鲤鱼亲切、热情;

    乌龟好笑、认真。

    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

    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三)巩固训练 习题中的“说一说,画一画”设计得很巧妙,通过学生亲自动口说,动笔画,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蝌蚪变化分成几个步骤,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可能在语言组织上要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亲自观察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 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1)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2)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数量样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板书设计: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合群孤零零成群结队闹别扭孤独不料队伍单独调皮仍旧悠闲略微难道疑问蛤蟆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这是一篇语言活泼、生动有趣的看图学文,作者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学时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深刻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语,理清课文条理,弄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抓住“找”字,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采用不同形式的自读、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我将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了解青蛙生长过程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整合点诊断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整合点的方法:

    在教学“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时,根据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我播放歌曲>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动画并设下悬念: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长的什么样?这是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点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低年级孩子对于形象直观的物体感兴趣,声情并茂的动画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常规的教学手段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在教学“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运用幻灯片展示“迎、追、游”三个动作,这是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点之二: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在快速观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图文结合,研读品味”这一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迎,追,游”三个动词,突破教学重点,我确定了整合点之三,播放“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动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词意,突破教学重点。这是常规教学所做不到的。

    小蝌蚪长成青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文本的介绍,要使一年级孩子了解相对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再次借助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的特点来确定整合点之四,播放动画: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有了深刻的了解,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活跃,枯燥单一的语言文字很难吸引孩子们长时间的注意力,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歌曲欣赏,再现故事这一环节,我确定了整合点之五:播放歌曲《小青蛙》及动画,让孩子们同小蝌蚪一起分享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从而受到熏陶和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书本、挂图等有限形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递信息、讲授知识。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使教师、学生和教材在地位上都发生了变化,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育的信息化开阔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视野,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节课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学习资源作为创设情境,品析词句和扩展学习的有效工具,既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篇课文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我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变”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 “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演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8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教材之后,首先就会想到设计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这个选择首先来源于近十年的从教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还记得这个学期,我刚接任小四班,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竞然有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可能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神,我在平时的美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三、重点和难点: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第一张图片,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默读课文用划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随机学习生字灰。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习生字披、鼓。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观察有、在、什、么,学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范写,学生描描写写。

    3、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

    2、朗读小蝌蚪和青蛙样子的句子。

    二、继续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2、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Jk251.COM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3、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指导写变、条。

    查找、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多少害虫?

    青蛙为什么成为捉害虫的能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青蛙

    迎鲤鱼图追乌龟图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集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