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01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根本,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相信“小蝌蚪找妈妈课件”一定能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

    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生:想

    师:恩,我们看看谁最聪明,听好了:大脑袋,长尾巴,黑灰身子水中滑。

    生:小蝌蚪

    师:有同学说是小蝌蚪,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指向图片相应位置)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在水里游来游去,是不是小蝌蚪呀?!

    生:是

    师:那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

    生:青蛙

    师:(课件出示青蛙图片)看一看,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又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学生跟老师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

    师:先来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认读的几个生字,看一看这些字藏在新的词语里,我们还认不认识。

    (课件逐一出示词语“灰色”“欢迎”“追赶”“披着”“打鼓”“阿姨”“山顶”。)

    生:(认读字词)

    2、交流识字的方法

    师:打开课本151页,看34课,《小蝌蚪找妈妈》,昨天我们自己预习了这篇没有注音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谁能把自己的好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根据图片和上下文的意思猜字音;请教其他人;查课后生字表)

    3、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鉴,下面我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还没解决的生字,可以做上记号,等老师读的时候再认识它。

    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要注意喽!

    (教师配乐范读)

    三、朗读感悟

    1、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谁有信心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来给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点名读第一自然段,2至3名同学试读,教师就语气、感情和流利程度做适机点评指导)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如果同学们感悟不够充分,可以换另种方式提问,比如:“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呢?”)

    生:(个别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师:(结合同学的描述,用课件逐一出示图片及“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尾巴”等重点词句)

    2、结合游戏表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帮助小蝌蚪的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自然段。

    (点名读第二自然段,可选2至3名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作出点评,如谁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形象,谁把鲤鱼阿姨的关切表现出来了)

    师: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

    生:(表演)

    师:(情景表演结束,教师点评。)

    师:小蝌蚪又遇到了谁?

    生:乌龟

    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范读)

    师:小蝌蚪这次遇到了谁?

    生:青蛙妈妈

    师:(出示青蛙图片)谁能说一说,青蛙有什么特征?

    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随着学生的介绍,用屏幕逐一出示重点词句)

    4、自主学习五、六自然段

    师:我们自己来读一读五、六两个自然段,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记下来一会我们集体来解答。

    生:(学生自读五、六两段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生:(学生互问互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谁知道一只青蛙每天大约能捕捉多少只害虫呢?

    生:(议论)

    师:老师提供三个数字,你们来判断一下,哪个数字更准确:7,70,700,正确的数字应该是多少呢?

    生:(选择)

    师:一只青蛙大约每天能捕捉700只害虫,多不多呀?!青蛙可是田里捕捉害虫的能手,那以后我们要怎样对待它呢?

    生:保护青蛙、不伤害它们

    5、分角色朗读,巩固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教师从旁指导。

    四、拓展活动

    1、思考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想不想听一听?

    生:想

    (教师播放FLISH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又欣赏了歌曲,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

    (课件逐一出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不见了的图片。分别观察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

    生:完成练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没过多久,(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青蛙)”

    2、激发学生情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师:我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生:个别发言,陈述喜欢的理由

    师:相机点评指导

    (蝌蚪:不畏艰险,面对挫折不气馁,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找到了妈妈;青蛙:捕捉害虫,是田里的卫士;乌龟、鲤鱼: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五、布置实践活动作业——写给小蝌蚪的一封信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很喜欢故事里的小蝌蚪,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跟小蝌说呀?

    生:有

    师:那么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跟小蝌蚪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当邮递员,帮你们把写给小蝌蚪的信寄给它们好不好?

    生:好

    (学生兴致勃勃地给小蝌蚪写信,教学活动结束)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 在有困难时能进行语言求助。

    2、 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胸饰魔法场景,配班教师扮演魔法师

    活动重点:学说“请你帮帮我。”能力弱的幼儿学说“帮帮我。”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小小蝌蚪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妈妈、妈妈在哪里,宝宝找你不停留。”(念儿歌进场)

    “咦?妈妈是谁呀?我们去找找吧!”

    二、 过程

    1、 教授咒语“请你帮帮我!”,并讲解游戏规则。

    “找妈妈的路可不好走,有三道魔法门,要从门里的魔法师手上拿到妈妈的画像,可是想通过魔法门要先学会一句咒语‘请你帮帮我!’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通过三道魔法门拿到三张图画拼在一起就能看见妈妈啦!准备好了吗?出发。”

    2、 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第一道门:请幼儿一起说,并引导幼儿说出想帮什么忙。

    第二道门:请部分幼儿一起说,并引导幼儿说谢谢。

    第三道门:请个别幼儿说,并继续引导幼儿说谢谢。

    3、 拼图

    “三张图片都拿到了,我们真是一群能干的小蝌蚪,现在把图片拼起来看看我们的妈妈是谁。”“看!她是谁?”(幼儿回答)

    “对,原来我们的妈妈就是能干的小蛙。”

    三、 结束

    “我们是一群能干的小蝌蚪,能在有困难的时候请人帮忙。现在我们一起去妈妈那里吧!”(念儿歌出场)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 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 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 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 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6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同学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同学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战略必需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公开课教案,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沛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

    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同学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协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同学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育同学从小维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和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布置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同学学法入手,依照故事发展布置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置,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掌握重点,让同学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协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置,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同学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和乌龟协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同学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自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置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扮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同学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布置了儿歌朗读扮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身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同学练习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同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论述自身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护关心我。(论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同学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同学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同学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扮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同学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身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小朋友,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协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维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平安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保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同学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习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局面。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附:板书:

    34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迎上去

    乌龟追上去

    青蛙游过去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8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着长长的( ),快活地( )。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二、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并思考:(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每一句讲什么?(3)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小结学法。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四、讨论学习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习,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 )。他们看见( )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 )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 ),披着( ),捉起虫来( )。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五、讲读第4—5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习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习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习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习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习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六、巩固总结。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再学全文,借助图片,理清过程。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 ),再长出( ),( )变短了,最后变成( )。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9

    一、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像材料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情导。

    1、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看看小蝌蚪找到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呢?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放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位听,比一比谁读的好?

    (三)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思考:小蝌蚪什么样子?

    (2)“快活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3)展示相应的去画课件。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分组进行讨论。

    这自然段有3句话,先写了小蝌蚪的变化;然后写他遇到了谁,并向他打听自己的妈妈在哪里;最后写出妈妈的特点。

    (3)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试着读一读。(同时播放相应的课件)

    小蝌蚪有礼貌、询问的语气;鲤鱼阿姨和蔼、沉着、有把握的语气。

    (4)生练读,分角色表演。

    3、依照以上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谁请教呢?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4、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小蝌蚪找到乌龟,乌龟告诉它,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找到了妈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按下面的练习,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5、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青蛙的变化过程。

    (四)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1、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阿姨、乌龟和青蛙妈妈的对话。(青蛙妈妈的语气是亲切、慈爱的)

    2、随多媒体课件朗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不断地探索,靠着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体味体育游戏的乐趣。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爬行及跳跃。

    3、培养幼儿不畏艰险的意识。

    活动准备:

    圆圈数个、小椅子数把、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进行热身运动(跳、爬……)

    二、基本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青蛙妈妈找不到她的宝宝,很着急,你们想不想去帮助她?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青蛙妈妈的宝宝长什么样子 。(重点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教师:“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用小椅子搭成)

    幼儿模仿小蝌蚪爬过‘池塘’,幼儿边爬边把小蝌蚪的图片捡起来。教师:“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请幼儿模仿跳跃动作从摆成‘之’字型的圆圈中循序跳过,幼儿依次进行。

    对能力强的幼儿予以表扬,能力弱的幼儿予以鼓励。

    体育游戏可反复进行,教师可随机增加难度。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啦!它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跳支舞。”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动作表示愉快的心情。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习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习)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 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 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 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上蝌蚪的变化,和从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那里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习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jk251.coM小编推荐

    [课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范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字词学习】

    字:腿、披、游、蹦、跟

    词:池塘、脑袋、快活、鲤鱼、衣裳

    【重点句子】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3、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4、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5、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i yǒu xiàn zài shén me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迎()阿()变()

    仰()河()弯()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i yǒu xiàn zài shén me

    (没有)(现在)(什么)

    二、比一比,再组词。

    迎(迎合)阿(阿姨)变(变化)

    仰(仰头)河(河水)弯(弯曲)

    [推荐课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五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推荐课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五》,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习单,学习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习单上了,拿出学习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平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习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习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教你写课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wps版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你写课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wps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概述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自然段对应。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三幅图,与五段话中的三个重点段落相对应: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和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妈妈。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五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二、教学目标分析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及打写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课外,可让学生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甚至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五、教学策略的选用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

    2、通过运用教学媒体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

    1、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教室内实施的。

    2、跨越式教学资源、共翔课件

    3、教师PPT

    4、课文相关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3、板书、齐读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目的:通过猜谜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精]《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将自己视作学生的榜样,教案的编写是一名教师必备的技能。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在写教案时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方法呢?以下是栏目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1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2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因为乌龟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没有见过呢!不认识也是正常的,所以乌龟就笑着告诉小蝌蚪关于他们妈妈的信息。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豪地说“我会读”。

    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还提出让学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喜欢语文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3

    说教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看图学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涵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借助图画通读课文,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2、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蝌蚪的独立坚强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初步懂得如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这篇课文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学生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识字量大大提高,基本上能读通课文,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又喜欢朗读。因此,让学生多读。以读促悟,达到教学目标。

    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朗读上,认字写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青蛙的变化。在自主识字的过程中,归纳识字方法。本课的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3、头饰。

    说教学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归疑。先用课件展示小蝌蚪,接着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朗读、画简笔画、表演、讨论等各种形式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最后强调青蛙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外收集有关青蛙怎样捉害虫的资料,告诉学生要保护好青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灰、迎”8个生字,会写“条、变”6个字。借助图画通读课文,初步了解青蛙的变化。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巩固识字。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识字、朗读感悟法为主,以画简笔画、表演为辅。小组合作,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朗读,边读边画,化抽象为具体;戴头饰表演,感悟小蝌蚪的独立坚强。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课件出示小蝌蚪,了解蝌蚪的样子。问:它们的妈妈是谁?指名读课题,你为什么这样读?齐读课题。质疑,老师归纳出3个问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后,发生什么事情?

    学生质疑中所归纳的问题正是教学目标中要完成的任务。这时学生想解决这些问题,学习的兴趣由此激发,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解决这些问题。

    二、图文对照,读通课文

    1、引导孩子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没有拼音的课文要怎么读。(看图猜一猜再读,猜不出来的和同学一起猜,也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3、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幅图。(告诉孩子一幅画对应一段文字,读课文时,可以看一幅画,读一段文字。这样慢慢地一段一段往下读)

    4、自由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

    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感悟青蛙的变化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发生变化的地方做记号。

    2、交流反馈。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过了几天,长出几条后腿。”

    “过了几天,长出几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长成了青蛙。”

    “不知什么上时候,尾巴已经不见了。”

    3、齐读课文。

    在书上画线,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同时,也巩固了识字。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小组合作识字,提示识字方法。

    2、抽读生字卡片。

    3、认读生字,并组词。

    4、指导写字,强调:“条”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

    5、学生独立写字,老师巡视。写得好的盖红花。

    小组合作,会读的做小老师,学生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盖红花,起着激励作用。

    五、小结

    1、读课文的方法。

    2、青蛙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按青蛙变化的顺序在()里编上序号。

    3、认字写字。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参加下一节课配音演员选拔赛。

    2、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引出小蝌蚪,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的?

    (出示)池塘里有几只()、()、()的小蝌蚪。

    3 、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就读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小蝌蚪在快乐的同时,他也有自己的伤心事,你们听!

    寻人启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丁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朋友有困难,我们得顶力相助,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寻找妈妈吧!

    3、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他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4、我们先看看小蝌蚪怎样向鲤鱼妈妈打听妈妈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都用笔在书上划出来。交流。

    我现在来当鲤鱼妈妈,你们做小蝌蚪,你们向我打听。(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5、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怎么样是“迎”?原来这样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小蝌蚪为什么迎上去?他的心情怎样?(急切)用急切的语气读小蝌蚪的话。

    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

    6、齐读第二段(鲤鱼妈妈的话应亲切、热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出示)

    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2、你真会学习。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划出它们怎么向乌龟打听妈妈?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

    3、学生表演,评议。

    4、连忙追?怎样才是连忙追。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心情怎样(急切而又高兴的)?

    练习读小蝌蚪的话。

    他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

    5、读乌龟的话。你从乌龟的话中知道了什么?(板书:大眼睛、绿衣服)

    6、齐读这第三段。(乌龟的话亲切而温和)

    四、小结,学习第四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他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为什么这次肯定青蛙就是他的妈妈呢?

    2、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谁对呢?

    3、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小蝌蚪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小蝌蚪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正在捉小飞虫。

    哪一句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句话。

    4、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5、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6、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7、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服,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

    8、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9、看图,这时的小蝌蚪变得怎样了?(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这时,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了。

    10、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11、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分角色朗读。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表演能力和朗读水平,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五、总结:

    1、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看图填一填吗?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变成了()。

    3、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六、作业:

    课后作业: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其他知识。

    本课总结

    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朗读能力得到了训练,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六幅图,与六段话中相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认真观察图画,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同时,本课篇幅较长,需要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三、说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

    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

    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

    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 3、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4、同桌互读,正音。

    5、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读长句。

    (三)自主识字。

    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

    2、检查自学。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

    3、用生字说词。

    (四)看图说话,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样子和“快活”理解。结合图片和自编动作来感受体会,读好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细看图后抓住小蝌蚪的变化和相近的句式,从扶到放让学生学着自学。在朗读练习中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

    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

    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中选择了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播放,使学生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可怕的害虫形态以及少先队员打着红旗保护青蛙的活动,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4、让生利用课件和板画小结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升华感情。

    (五)指导写字。

    “变”字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点的方向。“变、条”两字都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大小比例恰当。其余四字交给学生自学。最后比赛。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 《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

    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

    鲤鱼亲切、热情;

    乌龟好笑、认真。

    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

    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三)巩固训练 习题中的“说一说,画一画”设计得很巧妙,通过学生亲自动口说,动笔画,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蝌蚪变化分成几个步骤,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可能在语言组织上要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亲自观察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5

    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六幅图,与六段话中相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认真观察图画,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说学生:

    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同时,本课篇幅较长,又是第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所以,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说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

    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

    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出的读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3.同桌互读,正音。

    4.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读长句。

    (三)自主识字。

    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

    2.检查自学。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

    3.用生字说词。

    (四)看图说话,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样子和“快活”理解。结合图片和自编动作来感受体会,读好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细看图后抓住小蝌蚪的变化和相近的句式,从扶到放让学生学着自学。在朗读练习中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中选择了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播放,使学生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可怕的害虫形态以及少先队员打着红旗保护青蛙的活动,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4.让生利用课件和板画小结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升华感情。

    (五)指导写字。

    “变”字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点的方向。“变、条”两字都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大小比例恰当。

    其余四字交给学生自学。最后比赛

    说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 变成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着长长的( ),快活地( )。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二、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并思考:(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每一句讲什么?(3)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小结学法。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四、讨论学习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习,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 )。他们看见( )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 )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 ),披着( ),捉起虫来( )。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五、讲读第4—5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习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习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习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习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习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六、巩固总结。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再学全文,借助图片,理清过程。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 ),再长出( ),( )变短了,最后变成( )。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7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这是一篇语言活泼、生动有趣的看图学文,作者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学时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深刻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语,理清课文条理,弄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抓住“找”字,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采用不同形式的自读、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我将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了解青蛙生长过程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整合点诊断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整合点的方法:

    在教学“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时,根据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我播放歌曲>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动画并设下悬念: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长的什么样?这是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点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低年级孩子对于形象直观的物体感兴趣,声情并茂的动画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常规的教学手段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在教学“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运用幻灯片展示“迎、追、游”三个动作,这是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点之二: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在快速观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图文结合,研读品味”这一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迎,追,游”三个动词,突破教学重点,我确定了整合点之三,播放“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动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词意,突破教学重点。这是常规教学所做不到的。

    小蝌蚪长成青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文本的介绍,要使一年级孩子了解相对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再次借助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的特点来确定整合点之四,播放动画: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有了深刻的了解,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活跃,枯燥单一的语言文字很难吸引孩子们长时间的注意力,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歌曲欣赏,再现故事这一环节,我确定了整合点之五:播放歌曲《小青蛙》及动画,让孩子们同小蝌蚪一起分享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从而受到熏陶和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书本、挂图等有限形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递信息、讲授知识。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使教师、学生和教材在地位上都发生了变化,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育的信息化开阔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视野,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节课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学习资源作为创设情境,品析词句和扩展学习的有效工具,既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8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 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 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 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 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 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 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 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 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 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 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 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 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同时活动目标也明确指出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三、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活动难点: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幼儿现状分析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活动时,幼儿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次活动的有利因素。

    五、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教学,以幼儿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故事内容的特点,创建了"多向互动、合作探究"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表演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观察的三种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

    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行分角色表演。

    七、说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时,我用谜语引出蝌蚪,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幼儿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还给幼儿提供了一次自由表达的机会。整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完整欣赏故事,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整体感知是掌握故事内容的重要前提。我让幼儿看课件欣赏故事,幼儿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故事,身临其境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初步感知了故事的整体内容。教师通过

    提问:

    1)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故事中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重复式结构的语句特点,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3、看图片让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分段欣赏法更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能力,使幼儿头脑中更为清晰,为下面的角色表演奠定基础。

    4、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有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活动中,我通过质疑: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对其进行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回顾故事,自己来解决问题,变幼儿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培养了幼儿的综合判断能力。在次看课件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让幼儿通过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就轻易解决了。

    5、分角色表演故事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出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活泼可爱的样子;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这样,充分体现个性化表演,让有儿童在表演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6、小结:教育幼儿要保护小青蛙。

    活动结束注重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知道保护小青蛙的措施。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情感目标。

    八、活动延伸,拓展创新

    课堂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去,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加强语言教学与其它领域的整合。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制作连环画来表现故事的内容。

    九、活动反思:

    由于课件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出现了停歇,整节课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最后也没有总结。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10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近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习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习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习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习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习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习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近,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习,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习”,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11

    一、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还记得这个学期,我刚接任小四班,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竞然有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可能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神,我在平时的美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

    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活动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三个部分。

    (一)以课件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

    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四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七、活动延伸:

    在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师生共同布置的“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围坐在主题墙旁边,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课件范本] 美术教学设计:小蝌蚪之三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范本] 美术教学设计:小蝌蚪之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2.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油画棒、课件、多媒体、教师范画。

    2.知识准备:在区域角内提供小蝌蚪的事物供幼儿观察。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了解并学习手指点画的特殊技法。

    难点分析:通过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小蝌蚪找妈妈》的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大脑袋、细尾巴”。

    提问:(2)它们在水里干什么?在水里游来游去找妈妈。

    过渡语: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我也很喜欢小蝌蚪,所以我把它们画下来了,你们看――

    二、展开

    1.教师出示范画,介绍作画材料。

    提问:桌子上是有黑色的颜色和黑色油画笔,这样能画画吗?

    小结:我们用手指蘸色的方法来点画小蝌蚪的身子,再用黑色的油画笔为它添加上小尾巴。 过渡语: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2.教师示范画,并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示范画一只小蝌蚪:先用手指轻轻的蘸一点颜色点在画纸上,一个小蝌蚪的身体就出来了,然后用黑色油画笔为它填上细细的小尾巴,不要太长,这样一只可爱的小蝌蚪就画好了。

    (2)示范画多只小蝌蚪:如果我想画5只小蝌蚪,我先点画上5个小脑袋,再添画上尾巴。 提问:我先用手指点画得什么?又用油画笔填画得什么?

    过渡: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3.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教师指导。

    当幼儿点画完小蝌蚪的脑袋后,提问:小朋友的手指脏了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学会在抹布上擦一擦,再拿画笔添画小尾巴。

    提问:如果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么填画?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过渡语:瞧,这个小朋友画得有又好,手又干净,我们一起给他鼓励一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画出可爱的小蝌蚪?下面就看一看拿个小朋友画得又好又干净。

    4.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 [活动目标]

    1、简单的了解蝌蚪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学习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擦手纸、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孩子们,今天我们般来了很多新老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组织幼儿同听课老师打招呼)老师今天还请来了一些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老师说说它的样子你们来猜一猜。(小朋友真聪明)教师说谜语导入活动。(出示蝌蚪图片)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

    提问:它们在水里干什么?(在水里游来游去找妈妈。)它们的妈妈是谁?(青蛙)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蝌蚪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带领幼儿一块学一学蝌蚪游,一边学习蝌蚪的生长过程(变成青蛙游到青蛙图片的地方,简单认识一下青蛙的样子)小蝌蚪变成青蛙后要去干什么?(捉害虫)教育幼儿保护青蛙,告诉幼儿青蛙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但小蝌蚪只能生活在水里,它跟小鱼一样离不开水。

    二、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我也很喜欢小蝌蚪,所以我把它们画下来了,你们看――

    1、教师出示范画,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画的吗?让幼儿说一说,然后告诉幼儿是用手指画的,用手指画的画就叫手指画。

    2、教师示范画法,用食指的手指肚画出蝌蚪的头,让幼儿试画一下。提问幼儿手脏了怎么办?(用纸擦一擦,不能乱摸)然后让幼儿添画蝌蚪的尾巴,最后教师再示范尾巴的画法。(让幼儿把尾巴画细长)

    3、提问:如果要想画很多只蝌蚪往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么画?让幼儿学一学,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画画时可以转动纸,并且提醒幼儿蝌蚪不要画的太挤,画在纸的中间。)你们会用手指画画了吗?那就赶快动手吧。

    4、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

    (3)作画姿势正确,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5、教师准备贴有青蛙的大展板,请画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妈妈的怀抱,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幼儿作品。老师:这群小蝌蚪真可爱,都长着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我们把它变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好吗?“小蝌蚪黑黝黝,大脑袋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真可爱)。”

    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画画的本领,用什么来画画(手指)你们高兴吗?组织幼儿洗手。

    三、延伸活动: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热搜课件: 《找妈妈》教学思考(篇四)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热搜课件: 《找妈妈》教学思考(篇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兴趣。

    教学进行到一半时,一个孩子一脸真诚、满是疑惑地问:“老师,为什么乌龟有四只脚呢?”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乌龟本来就是四只脚嘛!我和孩子们的理解是一样的,还有什么理由让乌龟是四条腿呢?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乌龟壳太重了,必须要四条腿才能撑起来!”

    留心关注身边的孩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孩子学会说话以后,他会不断地追问“这是什么”;过了这个阶段,他又会不断地追问“这是为什么”。

    当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时候,我们往往理屈词穷,要么敷衍说:“本来就是这样的!”要么索性说:“自己想去”可悲的是这才形成一这节课的一个“败笔”。

    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傻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乌龟为什么有四只脚煷由物学、遗传学、力学的角度去探讨,未尝不能找到答案。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博学告诉孩子很多,很多。

    当然这种探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太深奥了些。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回避、敷衍孩子的问题,更不能嘲笑孩子的这种思考。

    屈原的《天问》发人深省,李白、苏轼的问天、问宇宙、问人生之作也成为千古绝唱,瓦特的疑问更是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谁能肯定,今天问“乌龟为什么有四只脚”的孩子不会成为明天的栋梁之才熕又能相信一个从小就被剥夺思考和疑问权力的孩子长大了会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没有疑问的全知者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宇宙、社会、人生的奥妙是无穷的。如果一个民族不再具有质疑精神,这个民族会因为无知、无思、无疑而泯灭了探索的激情,并最终走向衰落的道路。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来培养我们孩子的质疑精神!

    找规律课件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学生反应可以提供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契机。“找规律课件”的内容均为栏目小编收集和整理的,学习过程中参考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环欢迎大家参考本篇文章!

    找规律课件(篇1)

    一、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85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发现美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涂色纸片、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音乐导入,开展课前热身运动。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圈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按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找、按顺序、重复出现)

    (按发现的规律在图上圈一圈。

    小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不断重复出现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2、巩固练习

    (涂一涂、画一画

    出示知识运用第1题。

    (摆一摆

    出示课件上的练习2

    让学生先找规律,再让学生上黑板摆出来。

    (呈现第85页“做一做”,请你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怎样的规律涂色,再动手涂一涂。

    完成后组织全班交流,相互判断并欣赏大家创造的规律。

    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找规律课件(篇2)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师:像这种经过几次变化以后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板书:循环)

    (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从几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墙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地面上的图形排列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让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

    (5)、完成115页做一做,交流,并展示学生作业/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棒,下面我们要利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知识进行闯关游戏。

    按照今天所学的规律,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

    (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

    师:动物王国举行联欢会。瞧,它们都排着整齐的欢迎我们呢。

    请你猜一猜,接下来排的是什么动物呢?

    引导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发现其中的循环规律。

    师:小朋友们,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循环排列的规律吗?

    点击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向学生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美)。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的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此为止。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你的学具去装饰一下你的小手帕,看谁装扮的最美丽。

    (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课虽尽,意仍存)。

    找规律课件(篇3)

    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涂色、拍节奏、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不过,在听故事过程中,还要多观察,多思考,能做到吗?(能)

    师:很好,这节课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声音最响亮,你有信心吗?

    2、讲述:有一天,小兔子请客,猫妈妈带着小猫高高兴兴地到小兔家去做客,瞧,它们来了。(出示小猫图)

    生:它们站得很整齐,一个穿红衣服,一个穿蓝衣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象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也是什么,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秩序地排列,我们称为有规律的排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1、师:最后的一只小猫藏起来了,请你猜一猜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2、师:猫妈妈还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小兔子,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呢?

    师:仔细观察,这些蔬菜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后面的蔬菜应该是什么?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告诉你的同桌。

    生:它们是按照两棵白菜,两个萝卜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后面应该是两棵白菜……

    师:谁还想说?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咱们来看看,对不对?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连发现了两个不同规律的排列,小兔家到了,小兔子挂满了彩旗迎接好朋友,看到这些漂亮的彩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出示图)

    被遮住的小旗是怎么排列的?

    生:这些彩旗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遮住的应该是一个黄旗,一个蓝旗。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小猫咪的衣服、蔬菜、彩旗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1、师:小兔子还有几个气球没有挂上,你们能帮帮它吗?(出示气球图)

    师:请拿出答题卡,先观察气球的排列规律,然后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教师巡视,涂完后同桌小声说说气球的排列规律。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气球是按照一个红一个绿一个黄一个紫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后面应该是黄紫红。

    2、师:小朋友们都做对了,下面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师:你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啊?你能拍一拍吗?(指名拍一下)

    师:你们拍的很好,节奏很准确,下面让我们做一下课间操,活动活动。(放录音)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好,小兔子还想在门前铺一条漂亮的小石子路,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出示图)

    师:先想想,怎么设计有规律,又漂亮,然后再动手涂色。(教师巡视)

    师;你认为他设计的怎么样?

    师:看到小朋友们设计的花样这么多,而且都很漂亮,小兔子和小猫非常高兴,它们在一起做起了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师:下面老师敲击乐器,请你仔细听,然后用手拍一拍。(教师用木鱼敲出两条不同规律的节奏,让学生拍)

    (1)× ××  × ××

    (2)× × ×  × × ×

    师:你还能拍出其他有规律的节奏吗?用动作表示也可以。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7、师:小朋友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老师也收集了几个有规律的图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创造有规律的图案呢?小兔子还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它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后发现花布缺少花边,所以它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美观、有新意,要发挥你的大胆想象,请拿出学具卡片,在硬纸板上摆一摆,愿意画的可以在纸上画出来。

    师:刚才小朋友们设计的图案都很好,很有想象力,你们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啊,我想小兔子的窗帘加上小朋设计的花边一定会非常漂亮,看来有规律的图案不仅能装饰生活,美化生活,还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师: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很多,课后请小朋友们继续观察,把你发现的规律画下来或者是写下来,下次上课我们再交流好吗?

    找规律课件(篇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和数组的规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找规律的内容其实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如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通过1个1个地数数、2个2个的数数、5个5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在上学期的测试卷中经常出现这类的填空题;通过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等。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排列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学情分析:

    “找规律”这一内容,虽然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但是学生对于这一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有规律的排列,在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基础。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用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学生举行联欢会布置教室的情境图,让学生发现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初步感受规律。学生分析小旗的排列方式,从颜色的角度发现并表述规律。教材以圈出一组黄旗、红旗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一组”旗子在旗子的规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这样的“一组”旗子的重复排列。同时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的方法,再让学生发现并表述情境图中的其他排列规律,以圈出重复部分的操作活动,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

    3、感受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确定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都有规则,你们一定要听好哦!请听游戏规则:老师下达指令说一个词,你们来做出相应的动作。听清楚了吗?(好!)开始!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速度越来越快)指眼睛,猜一猜老师接下来会说什么?请用你们的动作告诉我。(学生做摸鼻子动作)你们都猜对了,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猜到的?(指名回答)

    师:真棒!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很准确。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的规律,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过度:刚刚同学们在游戏中表现得这么好,老师接下来决定奖励大家,带你们去阳光小学参观一下。你们瞧,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阳光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布置教室呢!漂亮吗?

    1.播放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看看同学们都用了什么来布置教室?(生答:小花,彩旗,灯笼)。图上还有什么?(小朋友)

    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一下,它们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吗?(是)

    2.课件出示彩旗图

    让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按照黄、红重复排列)猜一猜最后这面应该是什么颜色?

    师:看看猜的对不对?(点击播放课件)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按你找到的规律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3.课件回到主题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分享给全班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播放课件)

    该怎么分组呢?

    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三、考眼力,发现规律(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四、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力可真不错,那你们的动手能力怎么样呢?能不能创造规律呢?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

    1.摆磁扣(指名到黑板摆一摆)

    师:大家看,黑板上有这么多的磁扣,你能不能从它们当中选择一部分,来创造规律?(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摆,说一说你的规律,评议)

    2.摆学具(小组合作完成,展示)

    师:还有没有想摆的?都想来,那么就用你手中的学具和你的同桌合作,创造规律。

    3.涂一涂(书中85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创造的规律可真美啊,大家看,这些小花美不美?你能不能让它们变美丽呢?说说你的好方法。(指名说)发挥你的想象,拿着你的水彩笔,选择你最喜欢的颜色,到书中涂一涂吧!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一说?

    六、欣赏规律的美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

    师总结:规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多动脑筋,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规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播放课件)

    七、总结

    师: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你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一组 重复排列

    找规律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意图: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的延续学习。一年级下学期以简单的周期排列为主,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则以图形中的循环排列规律为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开始,我以动画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鸭,米妮公主,高飞的庆祝图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学习内容——找规律。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墙面和地面图案的内容和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平时喜欢的。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一种"这么漂亮的图案肯定想研究研究的心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概括规律,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这一环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地面图案铺满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感知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并为下面例1的画一画提供心理上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循环排列的规律居然会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案,我也想动手画一画。二是游戏环节的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循环排列的规律走进学生的身边,融入学生的心理,以便于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更好的灵活运用。

    4、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这个提议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肯定是个很大的诱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再次循环排列的规律,对这个知识印象深刻,进行巩固。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

    找规律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会用自己的方式如声音、动作、图形符号等来表现不同的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简单的图形规律并能尝试自己创造一些有规律的组合。

    四、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规律

    1、引入情境

    “六一”节快到了,羊村里的大肥羊学校准备开个联欢会,瞧,这懒羊羊和喜羊羊布臵的教室。(出示电脑图片)

    2、引起争议

    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臵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臵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3、引导交流

    4、引出目标

    同学们都认为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比较漂亮,为什么呢?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其实刚才已经有人说到点子上了:有位同学说喜羊羊布臵的小旗是按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至少3次以上的,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找一找、认一认一些简单图形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进行创造。(揭示课题)

    (二)探究中认识规律

    1、找一找,认一认

    (出示主题图):大肥羊学校最后决定用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来开联欢会,喜羊羊还邀请了一些小朋友们来参加呢!瞧,现在他们已经高兴得又唱又跳了。请仔细观察图,同桌一起找一找,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指名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说得真好,谁能把这句话再说一遍。还能找到其他规律吗?

    2、猜一猜,说一说

    ①大家真不简单,图上的规律都找着了,根据它们各自的规律,你能猜出后一个是什么吗?请把书翻到88页,自已完成例1,比比谁圈得又对又快。

    ②汇报交流:花有什么规律?灯笼呢?……指名回答。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规律,也就是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还能根据规律猜出接下去的应是什么。

    (三)运用中理解规律

    1、第一关:涂一涂,画一画

    ①孩子们想不想参加喜羊羊它们的联欢会呢?那就要闯过喜羊羊设臵的智力关哦,大家有信心吗?(出示挂图:例2例3)这就是喜羊羊它们设臵的联欢会的两种入场门票,也就是书上的例2、例3,只要你按门票上的要求画对了、涂对了,就能来参加联欢会了。同桌合作每人完成一道题,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你的同桌对了吗?对了就来参加,如果错了,你就帮忙教教他好吗?先看题目要求:例2要求大家接下去摆,你认为摆什么就画在横线上,例3是接下去该涂什么颜色。赶快动起来吧!

    ②交流评价:请一组同学来汇报。

    a、门票1:接下去摆什么呢?为什么?你们同意吗?通过你的检查,你的同桌可以参加吗?

    b、 例3:说说接下去涂什么?为什么?**检票员,你认为他涂对了吗?

    c、你们都涂对了吗?看来难不倒大家,那我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吧。

    2、第二关:涂一涂,摆一摆

    ①大家已经来到联欢会上了,喜羊羊想让我们也表演个节目,可他不知该让谁来表演呢?于是喜羊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出了一道题,谁做错就要上台表演。(课件出题:a、例3的做一做:涂一涂,要求涂上合适的颜色,如果涂错了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好吗?)

    ②交流评价:涂什么?为什么?是什么规律?涂错的同学请上台来。(都对啦,看来大家对新知识规律掌握的不错)

    (四)创造中深化规律

    1、 排一排

    我提议我们来个小组唱吧!先排个好看的队形。(请5男5女上来,指名一个排队。)

    你还能变一变,排出不同的规律吗?人数不够的你再请下面的同学上来。

    2、你能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这一队伍的规律吗?

    3、画一画

    大家不但能用声音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规律了,真是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画一画有规律的图形。同桌先商量要按什么规律画,再动手合作画在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画的规律多。

    ①哪个小组最勇敢先来展示你们的作品。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组吗?(他们组真会创造啊)

    ②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啊,真美!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你能根据自己摆的规律出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③请各小组长拿高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你们组完成了吗?请仔细看,这样有规律吗?为什么?

    ④小结:对啊,要一组事物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三次才叫规律。同学们真聪明只用彩笔就画出这么多有规律的美丽图案。课后我们就用这些图来装扮教室吧!

    (五)生活中欣赏规律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还创造了一些简单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你能介绍给大家吗?(课件出示图片)

    大家介绍的真好,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规律的事物。

    (六)延伸中体现规律

    1、反思: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认识了规律,还会创造规律,更是认识了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

    2、延伸: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联欢会,眼看六一节就快到了,我们也来开个联欢会,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联欢会中都要有所表现,让规律为我们的联欢会服务,请同学们先做好以下准备:如先画出教室的布臵图稿,或是在才艺展示中画一幅有规律的图案,或是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或是编一组有规律的声音,或是为小组唱、合唱设计队形等等。

    找规律课件(篇7)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排列的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理解循环排列规律的同时,发现难找的规律。

    二、设计理念: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三、网站介绍:

    网站包括:联欢会、排排队、摆水果、自我挑战、小小设计师、后台管理系统等栏目。

    课件中的教师后台管理系统,能适时的控制探究内容,选定的栏目学生可以进入,而没有选定的栏目,学生无法进入,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系统还记录记录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便于进行个别辅导。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教学过程及网站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新课伊始,我先请学生欣赏动物王国联欢会布置的舞台。通过观察会学生会发现,地面、背景墙等是有规律的。多媒体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规律美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探索墙面图案规律。2.寻找地面图案的规律。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墙面的排列规律,学生经历“分组讨论——分组汇报——再次交流”过程后,教师再通过动画直观演示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动手操作,加强感知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在电脑上独立为小动物排排队,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课件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接着,帮助小动物摆水果。探究内容由易到难,学习过程由扶到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让学生亲自在电脑中试一试,使学生在人机交互中,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四)自主探究,运用规律

    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后,我让学生进入挑战自我栏目,按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挑战内容。网络平台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发展和因材施学的学习环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丰富了知识空间。

    (五)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学生已经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之后,可以进入“小小设计师”栏目为小动物设计有规律的桌布。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创造生活中的美。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全课总结、扩展延伸

    最后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片,教师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你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美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创新点:

    1、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教给学生找规律的方法,而是充分地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网站,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2、 在“排排队”、“摆水果”等探究活动中,通过计算机的及时反馈,使学生获得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

    3、 “后台管理”中的学习效果反馈表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提升。从学生的表情和学习效果评价表中可以看到,学生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由于计算机教室的特殊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找规律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复式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的复习,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能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熟练地分析统计图表,并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3、通过找规律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懂得大胆猜想,找出一般规律,并会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方格、表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规律。

    (一)、开展游戏,激发兴趣。做心灵感应的游戏:小朋友们,你做过心灵感应的游戏吗?来!伸出手臂,掌心和老师相对!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感受对方的心理,看谁明白老师接着要说什么!

    1、小兔子很 可 !

    2、小姑娘扎了两条 !

    3、每个少先队员脖子上都佩戴着一条鲜艳的 !

    4、1、2、3 9、10。

    5、1、3、5、 15、17、19。

    6、2、4、6 20。

    (二)开放游戏,探索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互相感应对方的心理!分小组和老师摆方片,看看老师和哪些组的同学心有灵犀一点通,摆出的方片数是相同的,就赢!

    师生个摆出1个方片:□

    教师设问:现在老师和大家都需要仔细思考思考,预测对方最有可能摆出几个方片,小组内讨论讨论再摆出来!老师选择几个小组预测的情况板书出来:(1)□ □□ (2)□ □□□

    (3)□ □□□□□

    □□□□□

    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说理由。

    继续游戏,老师提示后:□ □□

    □□

    继续游戏。□□□

    □□□

    □□□

    (三)二人小组每人按规律写出几个数或者图形,让同桌接着写或者画下去。(练习本)

    二、复习统计

    (一)、我们学过关于统计的哪些知识?

    (二)、复习统计

    1、出示课本的第127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5种动物的体重)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独立说一说,再派请代表发言。

    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随便发表意见)

    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思考提问题,然后告诉同桌的同伴,之后请同学在班上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第122页的第15题。

    (1)、课前让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记录好自己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

    (2)出示统计表。问:表中记载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3)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4)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也可以用站起来的方法,还可以跑到讲台前面来,全班一起统计。

    (5)完成统计表。

    (6)分析统计表。先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中得出结论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和评价。

    找规律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出示学习提纲,探究新知

    1、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记下来

    b、例7的(1),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

    方法提示: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讨论: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后面应怎么摆呢?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例7的(2)(3)

    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找出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照样子创造规律。

    2、学习例8。

    讨论: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

    方法: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练习: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提升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完成第92页思考题。

    找规律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找规律》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物品,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品、图形。

    2、通过摆一摆、涂一涂、找规律、创造规律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进行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认识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采用了游戏导入、情境创设、动手操作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通过找一找、涂一涂、摆一摆、做一做等方法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创造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

    1.老师说那就摸那,看谁反应灵敏。

    眼睛、耳朵、嘴巴、眼睛、耳朵、嘴巴、眼睛、耳朵,

    想:老师接下来会让你们摸哪个器官?

    2.老师说上下拍手游戏。老师喊“上“时停。想:老师接着会喊什么?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的,这就是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认识规律

    师:六月一日同学们正在进行联欢呢

    问:请你仔细观察,画面上哪些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小组内相互说说,看谁发现的最多。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彩旗是一面红旗,一面黄旗,在一面红旗,一面黄旗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下去的,是有规律排列的。

    问:彩旗的排列规律是……后面一个该是什么颜色的彩旗?

    彩花的排列规律是……后面一个该是社么颜色的彩花?

    灯笼的排列规律是……后面一个该是什么颜色的灯笼?

    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男、女;男、女;…….

    (三)、找规律

    1、找立体图形的规律

    师:认识了规律,就应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老师这有一组图形,你能接着往下摆吗?(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相互说说,然后从学具袋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课件显示答案)

    2、找平面图形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会摆两个图形了,三个图形你会有规律的摆出吗?你能猜出它的后面应该摆什么图形吗?(课件显示)小组内相互说说,指名说出答案。

    相互说说,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

    3、涂一涂

    1、师:物体、图形的摆放可以有规律,涂颜色也可以有规律。出示例3,仔细观察,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2、完成“做一做”的涂颜色题目。

    3、找动作的规律

    师:今天,同学们又聪明又能干!我们常常用掌声鼓励大家,你能找到掌声的规律吗?(老师拍,学生听)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快来吧!(一、二、三三三)(师生同座三次)师:生活中,有些时候的声音,动作也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的!

    4、找生活、学习中的规律

    师:我们认识了事物排列规律,你能说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举例:(1)马路上的斑马线——一道白色,一道黑色。(2)时间——12个小时。(3)音符12345671234567,(4)月亮的变化。(5)衣服上的图案。(6)教室里的桌椅,从前往后一排桌子,一排椅子。(7)太阳每一天的东升西落,每天都是这样重复出现的。(8)一年四个季节。等等这些都是有规律的。

    (四)、创造规律: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摆一摆学具,创造出有规律的图形,看谁最有创意。

    (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展示作品,并说出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物体的排列有规律,正因为物体的排列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多注意观察,多动脑筋,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问:你认为你今天学习怎么样?

    四、教学反思:

    1、还是没有大胆给孩子学习的空间。

    2、在学生创造规律时,局限了他们的思维,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准备学具,这样一来创造出的规律就多了。

    找规律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和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用小动物排队的故事导入,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小东家中做客、解决小动物排队问题、和小东一起摆卡片等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找规律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猜测、推理、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和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找一找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和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一组图形或事物排列中有多个组合的。

    教具准备:花边、图形(教具盒)、复印纸纸、小三角形、磁铁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

    2、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没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

    问:为什么第二次猜不准,而第一次猜的又快又准呢?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生发表意见)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一)颜色不一样的花边(两个一组)

    师:你们真厉害,又猜对了,有什么发现吗?(生说)

    3、变长: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你能把这花边变长吗?

    (生说师贴:先往左贴,在往右贴)

    (二)颜色一样,形状有规律的(二个一组)

    1、找一找: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

    (三)颜色或方向、大小都有规律的(三个一组)

    1、找一找:生找一找有没有规律?

    3、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猜一猜(体验一条规律中一组图形一般要重复出现三次)

    (1)※○ ◎○ □+ ×¥

    (2)○◎ ○◎ ※ ○◎ ○◎ ※ ○◎ ○◎ ※

    (3)#※ #※ #※ #※ #※ #※

    小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至少三次)。

    三、巩固练习

    (1)颜色规律

    (方向的规律

    (形状规律

    3、节秦中发现规律

    (1)师拍: ……

    (说说规律。

    问:为什么这么快跟上节奏?(有规律的)

    (4)自己编一段有规律的节奏或动作让桌猜。

    如:伸伸手、拍拍肩、伸伸手、拍拍肩。。。。。。

    4、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是有规律?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很多规律,有的规律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如:斑马身上的条纹、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等等,有的规律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如衣服上的花纹,项链等等)这些规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颜色上有规律或别的

    (2)展示作品

    (3)评价作品

    四、课堂总结:这些有规律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有心人!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的必读资讯,只是参考来源文章。学生们能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学习,也离不开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设计自己的课堂教案和课件了。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注意授课思路要清晰且逻辑性强。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篇1

    设计意图:

    《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采用叙事性手法,记叙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三段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它给孩子们一种启示: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是付出和奉献。教育幼儿懂得感恩、懂得爱、学会爱。歌曲虽然形象生动,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其寓意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紧紧围绕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设计了内容背景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寓意,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欣赏感知中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将故事内容贯穿于歌曲的学习、体验之中,幼儿在不断加深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深化情感体验,使音乐的感染和情感熏陶相互交融,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歌曲中感受对妈妈的爱,懂得从小尊重、爱护老人的道理

    2、引导幼儿以情代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提高幼儿利用多种感官以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的能力

    活动重点:从歌曲中感受对妈妈的爱

    活动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背景图片、小乌鸦、妈妈图片、鸟叫录音、钢琴、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我是这样唱》引导幼儿用不同口型正确发音

    2、《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掌握声音强弱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出示背景图片、播放鸟叫录音)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美丽的小树林里,有许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听,这里都有哪些声音?”

    2、出示乌鸦图片“咦!这只乌鸦要去干什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三、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提问:我们说一说小乌鸦要去干什么呀?

    四、引导幼儿分析歌词内容,掌握歌词

    1、提问:“小乌鸦是怎样赶回家的?”(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赶回家)

    2、“为什么急急忙忙回家?”(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窝里飞不动)那怎么办?(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3、“你们说这是一直什么样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妈妈把它养育大)

    五、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曲情绪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第一段小乌鸦赶回家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演唱?”(中速)

    “第二段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演唱?”(表现关心,爱护乌鸦妈妈,优美的情绪)

    “第三段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用稍快速度演唱,表扬小乌鸦)

    六、幼儿学唱歌曲,教师指导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跟随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体会小乌鸦的情绪)

    3、有请部分幼儿表演唱(可添加动作)

    4、男、女分段演唱(注意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

    5、全体幼儿起立演唱(以多种形式有感情演唱)

    七、教师小结

    1、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2、幼儿随《小乌鸦爱妈妈》音乐走出教室。 (青岛市市北区海贝儿幼儿园 史蕾)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旋律的抒情、缓慢的特点。

    2、学会用动作表现音乐,增进关心妈妈、热爱妈妈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雪花片拼搭的“野菊花”,用积木搭的“乌鸦家”场景。

    2、《小乌鸦爱妈妈》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磁带,熟悉音乐旋律。

    1、引导幼儿说说听后的感受及想到的事情。

    2、要引导幼儿总结出音乐旋律抒情、缓慢的特点,知道歌曲表现的是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二)幼儿跟唱歌曲,并试着用动作展现歌曲的内容。

    1、倾听教师在乐曲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诵歌词“小乌鸦爱妈妈”,感受乐曲旋律与歌曲情感之间的和谐。

    提问:小乌鸦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为什么要去为妈妈?

    2、分段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3、完整地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简单情节。

    4、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生活经验,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5、随音乐练习创编的各种关心妈妈的动作。

    (三)利用布置好的场地,引导幼儿学习表演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1、先由教师扮演妈妈,全体幼儿扮演小乌鸦,听歌曲进行表演,可通过变换不同的关心妈妈的动作进行多次表演。

    2、两人一组,或几人一组,分角色进行表演。

    (四)讲评,激发幼儿产生爱妈妈的情感。

    我们应该怎样向小乌鸦学习?你想帮妈妈做些什么?

    (五)活动延伸:

    将幼儿在家关心、体贴妈妈的资料贴在主题墙上,同伴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爱的甜蜜。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正是抓住幼儿纯洁质朴的爱,抓住了幼儿的动情之处,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演唱歌曲达到情感共鸣,我认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教材给了幼儿能够抒发情感的机会,给了幼儿创设情感的空间,丰富了音乐活动气氛,让过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轻情感的音乐活动,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活动虽然存在不足,但是幼儿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歌曲中所表达的爱,懂得喝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这就足够了。音乐的魅力是无限大的,而我们老师们只要利用好了这个“工具”,那么我们的幼儿们就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世界的真、善、美,更加快乐的成长!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融音乐、文学、思品、社会等学科为一体的一堂爱心教育课。在教法上改变了以往音乐课从练声——节奏——视唱——歌曲的固定模式,而是根据新课标的宗旨,本着全面参与、个性发展,探究、合作、创新等教育理念进行。这首短小的儿歌以拟人化的笔触,给孩子们一种启示: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付出和奉献,教育学生懂得爱、学会爱。

    学情分析:

    1、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在音乐活动前,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活动中,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活动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活动后,以《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音乐作为结尾。

    2、通过听、唱两个环节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熟悉歌曲的旋律,为歌曲学唱打下基础。通过歌曲内容的讨论、歌词的朗读交流激发情感,之后过渡到歌曲的学唱,在演唱和歌表演中进一步体验和表现情感。

    3.处理和表现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目标:

    1.用听唱法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学生从中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教育孩子从小尊敬、爱护老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节奏从密集到稀疏的学习。

    2、指导学生唱准音高和连音与非连音。

    3、指导学生能够富有表情的声音唱好歌曲。

    4、对学生进行爱心、情感教育,使之感悟、体验爱。

    教学过程:

    (一)由“母亲节”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你们都知道5月13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

    2、你们都为妈妈做过些什么?(学生回答)

    3、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我们来看一看小乌鸦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学生讲书上

    插图内容)

    4、教师告诉学生“反哺”是怎么回事。

    (二)歌曲学习

    1、教师范唱。

    事先设问:老师在唱歌曲时表情有什么变化?

    2、学生回答:小乌鸦是怎样做的?

    3、学生听录音范唱。

    教师设问:小乌鸦为妈妈做了什么事?要求学生用歌词来回答。

    4、学生再听录音范唱,边听边轻声念歌词。

    5、学生随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教师提出要求:第一遍跟唱时只能自己听到,第二边听唱时,让旁边的同学听到。

    6、难点解决。

    难点1:一字多音处。

    解决方法:由教师亲自范唱,并告诉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唱,一个音向另一个音

    滑动,学生模仿。

    难点2:第五乐句高音处

    解决方法:指导学生轻声跟唱,切忌喊唱。

    7、感情处理。

    由学生分别说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感情。

    学生可能说不准第二乐段的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三)表演

    1、学生听音乐自编动作。

    2、请表演好的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创编歌词。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后,你们觉得自己应该向小乌鸦学习什么呢?

    我们应该怎样来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实际是怎样

    做的)。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

    (五)板书设计

    小乌鸦爱妈妈

    5 55 5| 36|5 --|3--|

    路边 开放 野 菊花,

    4 44 4| 46 | 5--| 2--|

    飞来 一只 小 乌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你是有感情的在演唱本首歌曲吗?

    2、你是不是参与了歌曲创编和表演动作?

    3、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你很积极投入吗?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有表情、大方的演唱、表演,从中感受学习音乐的方法。

    2、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爱,在生活事例的交流中让学生发现妈妈的爱。

    3、过程体验:在演唱、表演过程中体会歌曲的内涵,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感受力。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从中感受的妈妈的爱,懂得从小尊重、爱护长辈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师生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课件1)

    2、动物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情感。(课件2)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母爱,了解动物的情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体会情感。

    1、看图编故事导入新课。

    2、节奏练习:“xxxx|xx|x-|x-|”

    3、学习新歌《小乌鸦爱妈妈》(课件3)。

    ①、学习歌词。

    ②、分句体会。

    ③、歌曲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在“玩”中学习主要节奏,为学习歌曲做有效的铺垫。利用电教媒体和教师动情的故事讲述,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音乐情境中。

    三、学生活动,拓展情感:

    1、舞蹈表演。

    2、聆听歌曲。

    3、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和演唱,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巩固歌曲。通过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教育学生要爱护、尊重自己的长辈。

    四、课堂小结,延伸情感。

    教学反思:

    本课音乐始终围绕爱的主题,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并且力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活动中体现了双基教学

    2、音乐形象鲜明,形式始终为内容服务

    3、至始至终以音乐为主,从音乐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4、审美理念上运用灵活,歌曲有拓展延伸

    5、不足之处:

    在课堂中,一直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语言不够严谨,应该简洁、精炼。有些过渡的地方含糊不清,没有完全引导好。学生的表现应该是不错的,但感觉不够活,显得过于谨慎。因此在整堂课的时间调控上还有些差强人意。

    6、反思

    这堂课是结束了,但孩子们在这堂课上流露出来的纯真和善良却久久不能隐去。我兴奋着、回味着、也沉思着……的确,爱让孩子们多了些灵魂的触动,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音乐课才是我们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愿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们音乐教师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灵动和美好。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音节读准“乌、鸦、爱、纪、虫、可、忘、记”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这8个生字。积累2句句子。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朗读过程中受到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从小关心别人。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4、认识部首“心字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忘、记、可、乌”4个字。

    重点和难点

    1、朗读儿歌,在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的基础上,练习不顿读、不唱读。

    2、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播放《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让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唱。

    2、多媒体演示,师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什么鸟?你们认识它吗?

    指名用一、二句话介绍这只小鸟。

    3、板书“乌鸦”两个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乌”。

    (2)比较:“乌---马”。

    (3)学习笔画“竖折折钩”并书空“乌”。

    4、揭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呢?

    (1)自由轻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学习课文第3节。

    (1)喜欢这只小乌鸦吗?那就把你们的赞美送给朋友——小乌鸦吧!

    (2)多媒体出示课文第3节,直指导朗读。

    (3)书写“忘”。

    3、学习课文第1、2节。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学习生字:纪

    (3)男女生对读。

    (4)当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呢?

    (5)小乌鸦会怎么做呢?

    (6)学习生字“虫”。

    (7)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再接龙读,小组赛读。

    三朗读成诵,感受体会

    1、练习朗读全文。

    2、试着把课文背出来,还可加上动作。

    3、配乐表演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好朋友表演课文。

    5、练习说话。

    师述:学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小乌鸦说吗?试着说一二句。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做游戏,巩固生字。

    2、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乌、马”两字。

    3、课后收集有关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小故事,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课伊始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的引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文的教学时,我给与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兴趣,逐步提高朗读的要求。另外,本文是一段歌词,易读上口,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朗读水准。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篇6

    对教材的分析:

    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小学音乐第五册中第8课的教学内容之一。这首歌曲采用叙事性手法,记叙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我们人类孝敬长辈、赡养老人,常怀感恩之心,也是“反哺”的典型表现。这是维系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纽带。歌曲融音乐、文学、思品、社会等学科为一体。因此,本课除了音乐自身的学科特色外,思想性、情感性是这课的最大特点。它给孩子们一种启示: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是付出和奉献。教育学生懂得爱、学会爱。

    《小乌鸦爱妈妈》歌曲单乐段四乐句,六声宫调式。旋律多采用同音进行和三度、四度跳跃音程,并呈逐句下行,节奏由密到疏。三段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爱,进而教育学生爱妈妈和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奉献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通过体验和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歌曲,通过拓展让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和律动。

    3、知识与技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律动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心、情感教育,使之感悟、体验爱。

    教学难点:

    处理和表现《小乌鸦爱妈妈》,并从中受到启发,使之呼唤、奉献爱

    教学重点:

    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歌曲创编律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快过年了!森林里将举行一场新年音乐会,小动物们都在精心地准备自己的节目,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他们三个排练了一个小合唱准备参加表演。为了参加表演,他们每天都在刻苦练习。

    小麻雀唱:

    ⅩⅩ ⅩⅩ ∣

    叽叽 喳喳

    小鸽子接着也唱:

    ∣Ⅹ Ⅹ ∣

    咕 咕

    小乌鸦最后唱:

    ∣Ⅹ—∣Ⅹ—∣

    哇 哇

    合唱: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

    叽叽 喳喳 咕 咕 哇 哇

    他们唱的什么旋律:

    5 5 5 5 ∣3 6 ∣5 - ∣3 - ∣4 4 4 4 ∣4 6 ∣4 -∣2 -∣

    叽叽喳喳咕咕 哇 哇 叽叽喳喳 咕 咕 哇 哇

    音乐会开始了,精彩的节目一个一个地表演了,怎么还不见小乌鸦来呢?小乌鸦它干什么去了呢?

    二、聆听

    1、听,有人知道小乌鸦去了哪里,他正唱着告诉我们呢(聆听第一段音乐)

    得出答案:“小乌鸦赶回家了!”

    2、 问“赶回家干什么呢?是不是忘记拿什么了?”(听第二段音乐)

    得出答案“小乌鸦回去捉虫子给他的妈妈吃!”

    3、大家知道了原因以后有没有责怪小乌鸦? (听第三段音乐)

    得出答案“大家赞美小乌鸦是懂事可爱的小乌鸦” 都竖起大拇指赞美、表扬小乌鸦,

    三、学唱歌曲

    1、完整地听一次音乐(动画)

    2、老师教唱一段音乐(钢琴)

    3、学生跟琴唱第二、三段

    4、第一段讲述了小乌鸦想起妈妈没有吃饭急忙赶回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哪些词语表现了小乌鸦着急的心情?“急急忙忙”“赶”启发学生在“急急忙忙”、“赶”字上加重语气。

    5 第二段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心情会怎样呢?(伤心、难过)看到小乌鸦捉虫回来给自己吃心情又变得怎样呢?(高兴、幸福)

    6 小乌鸦做的对,我们赞美小乌鸦,要用怎样的语气来唱?(高兴、肯定)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小乌鸦爱妈妈》

    四、表演情景剧《小乌鸦爱妈妈》

    1、初次表演:先请几位同学扮演小乌鸦、妈妈和小菊花,

    2、小乌鸦爱自己的妈妈,长大了不忘记妈妈的养育之恩,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用什么方式来爱自己的妈妈呢?(学生谈端茶、洗碗等)

    3、播放公益广告《洗脚》,引导学生爱自己的妈妈!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妈妈!

    4、再次表演唱,把乌鸦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做一些孝敬妈妈的事情!

    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向小乌鸦一样,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去尊敬父母长辈和身边每一位可亲可爱的人!

    五、拓展升华

    播放羊羔跪乳的音乐进行拓展。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篇7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提高感 受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以情代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生列队在活泼欢快、富有节奏的《嘀哩嘀哩》音乐带的伴奏下,双手插腰跑跳步进教室至座位前站好,师生共同律动。

    2、师生用音乐语言问好:

    (师)亲切地:同 学 们 好!

    (生)友好地:您 好! 您 好!肖老 师 好!

    [教学构想:“这是一节有趣、开心的音乐课”

    1、在进教室的常规教学中,我给学生这样的经验:歌唱、活动课会做动作进教室,进行律动表演;欣赏课会听着抒情优美、舒缓的歌 (乐)曲列队有序地进教室。这是一节歌唱课,根据学生特点,老师与学生共同表演不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营造出浓郁的音乐课氛围。

    2、用音乐语言进行勾通和交流,进一步拉紧了师生间的情感纽带。]

    二、节奏练习:

    在欢快音乐的陪衬下,大屏幕出现迪斯尼游乐园的热闹场景。一女童画外音:“欢迎你到迪斯尼游乐园!”接着显示两列满载小朋友的彩色小火车从屏幕两侧开出,同时配以列车运动的节奏声,继续画外音:“这是小熊火车,你会开吗?”在引起好奇和注意的同时,大屏幕显示节奏谱:

    “迪斯尼游乐园”小熊火车运行节奏:

    正 → 呜! 轰 轰 轰 轰 呼 呼 呼 呼 呼 呼 呼 呼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呜! ←反

    1、师范读拍击,让学生感受节奏由稀疏到密集,再由密集到稀疏的节奏运动过程。生感受后回答:

    “火车运行的速度是怎样的?如果倒着开回来呢,又是怎样的?”

    2、学生兴致高涨地模仿拍读。师指导先正向再反向地练习。

    [教学构想:“有趣好玩的节奏模仿。”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先进行节奏练习,感知节奏疏密变化,再进行发声练习的环节。打破了以往一上课就发声的常规模式,使发声训练与歌唱表演结合得更紧密。

    2、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乐园热闹的场面和小熊火车的出现成为学生的一个兴奋点,不但唤起了他们的有意注意,还驱使他们浮想联翩。

    3、有趣的配词节奏是根据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句式节奏:“ ”由密到疏,呈比例时值逐渐舒展而设计的。学生在演唱时易犯按贯性控制不住地抢拍或减拍的错误。为了突破难点,设计让学生模仿火车声响的节奏练习,既形象直观,又有趣好玩。学生学得既认真又开心。]

    三、发声练习:

    大屏幕显示一只可爱的小乌鸦一下一下扇动翅膀由左向右飞行,身后留下发声练习曲:

    1、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乐句的异同。(节奏一样,由密集到稀疏,音高不一样,前一句高,后一句低)

    2、看屏幕跟琴默唱歌谱。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连音和非连音,气息悠长的发声。

    [教学构想:“好听好唱的发声练习”。

    1、动画激趣,再次唤起学生有意注意。

    2、根据歌曲旋律特点设计发声练习曲:节奏由密到稀,旋律同音进行并逐句下行。而同音进行与三度、四度音程的音准又是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难点。因而结合发声,进行突破。

    3、所配歌词形象有趣,旨在为歌曲作铺垫,同时也激发了童趣。]

    四、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1、大屏幕放映自制动画,随着《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老师充满激情地讲述动人的故事:

    一天,一只小乌鸦从远处飞来,落在开满野花的路边,它既不吵闹,也不玩耍,它要干什么呢?只见它叼起一只大虫子,急急忙忙向来的方向飞去。

    原来,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屋里飞不动了,再也不能为小乌鸦寻找食物了,小乌鸦叼来了虫子,是给年迈的妈妈。

    就这样,小乌鸦飞来又飞去,它自己又累又饿,但它却把找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了妈妈。

    多懂事的小乌鸦啊,多可爱的小乌鸦啊,从们禁不住地夸奖它、赞美它、歌颂它。

    同学们,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人们把它编写成一首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大屏幕显示歌曲词、谱。

    3、听录音范唱,完整地欣赏歌曲。

    4、再回放一次,生轻轻跟唱。

    5、老师有表情地范唱,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6、全体跟琴正确地填唱歌词。

    7、视唱歌谱:

    ①谈话、鼓励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②跟琴默唱旋律。

    ③指优秀生跟琴视唱。

    ④指导全体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⑤全体跟琴唱歌词。

    8、小结:我们学会了《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你喜欢小乌鸦吗?你应该向小乌鸦学什么呢?(生:①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妈妈。②还应该爱老师、爱同学……)

    9、师小结。

    [教学构想:“动听的音乐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爱妈妈,更爱老师、同学等”

    1、师有感情地讲故事,生看画面听音乐。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富有激情的讲述成为连接学生与歌曲情感的纽带与桥梁。学生安静专注地看着、听着、感知、体验着。不但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放飞着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情感共鸣。从而突出教学重点,达到了让其理解歌词寓意,感受旋律意境之目的。

    2、再一次地欣赏音乐,学生会积极地回忆、体验和联想、心中酝酿着对小乌鸦的喜爱之情,更进一步理解歌曲寓意。

    3、在反复的“听”和“悟”中,学生已熟悉歌曲。在此设计先学唱歌词,再回过头学习歌谱,一是受动画、故事的启发,学生进一步熟悉歌词;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先让其跟唱音高,再认唱歌谱。

    4、对于歌谱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树立“我能行!”意识;其次,由于在练声,节奏练习以及听故事和音乐及默唱范唱等中歌曲节奏和音准学生已感知,听觉在先,认知、识谱在后,因此,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学得轻松、自信。

    5、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五、歌表演:

    1、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小乌鸦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扮演小乌鸦并有表情地演唱,鼓励其他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出示小黑板伴奏谱)。

    2、学生要求老师扮演乌鸦妈妈,自己扮演小乌鸦共同表演(放录音伴奏磁带)

    3、全体同学展开想象,自由组合表演唱。

    [教学构想:“小乌鸦多美啊,我愿意扮演心灵美的小乌鸦!”

    1、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2、学生邀请老师表演是其创新思想的火花,应尊重其要求并予以鼓励,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全身心地投入表演。

    3、在歌曲表演中,学生从老师的启发联想到各种情景氛围的情感体验、感知,从记忆到认知和创造、运用,层层递进,逐渐深化,通过自己的创作表演,使认知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4、《小乌鸦爱妈妈》的旋律、歌词始终回响在学生的脑海中,始终被音乐故事、动画情景等感染着,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知道爱不仅仅是索取和获得,还应该理解别人的爱,懂得付出和奉献。]

    六、总结

    (一)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愉快地同老师游玩了迪斯尼乐园,学习了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同学们的表现比小乌鸦更懂事、更可爱,老师谢谢大家。

    (二)组织下课:

    1、师生用音乐语言互道再见:

    (师):友好地:同 学 们 再 见!

    (生):亲切、甜美地 :再见! 再见! 肖老 师 再 见!

    2、在录音伴奏《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声中,有序地出教室。

    [教学构想:“我喜欢音乐老师,我爱上音乐课!”

    通过一节课的愉快学习,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师生始终是平等的,课堂气氛始终是宽松,民主自由的。因而学生是带着甜美的声音,亲切地表情与老师再见的,组织下课是井然有序、活泼、愉快的。]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篇8

    学习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积累2句句子。

    2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朗读过程中受到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从小学会关心别人。

    3 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由鸟叫声引入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

    板书:鸟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记住字形认识笔画竖折折勾

    2.都说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请你们猜猜我们来认识其中的哪一位?

    媒体出示乌鸦引出“乌鸦”学习生字:乌鸦

    3.小乌鸦急急忙忙往家飞,他要干什么呢?请听课文录音

    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课题40.小乌鸦爱妈妈齐读课题

    认识“爱”字,用“爱”学说话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乌鸦怎样爱妈妈的呢?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2.检查自学

    (1)拼读生字,正音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出示:懂事可爱学习生字:事

    3.学习第三节

    喜欢这只小乌鸦吗?那就把你们的赞美送给小乌鸦吧。

    (1)出示第三节,指名读学习生字:忘记

    (2)指导朗读第三节

    4.学习课文1,2节

    (1)从哪里看出小乌鸦懂事?同桌读文讨论

    (2)学生交流出示课文1,2节学习生字:耍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

    (4)说一说:当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出示: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5.小乌鸦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6.小结,再读第三节

    (1)小乌鸦喂妈妈很不容易,才更显出小乌鸦懂事、可爱再读第三节

    (2)有好多小朋友以前不喜欢小乌鸦,认为它长得不漂亮,现在你学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小乌鸦说?

    三、熟读成诵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跟着录音唱

    4.试背课文

    四、巩固识字

    (1)游戏“青蛙捉害虫”

    (2)请你读读下面的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爷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如从前了。

    出门前,妈妈再三叮嘱我说:“上课要遵守纪律,千万可别忘记了。”

    最新找春天课件模板


    根据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汇总了一些高质量的信息“找春天课件”,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我将始终将创作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教案课件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可能需要每天都去编写教案课件。要知道,只有教案课件写得越好越充实,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更高。

    找春天课件(篇1)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带领学生“找春天”,感受到了春天风光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 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让学生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1、教学方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具准备:

    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了什么吗?

    2、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3、过渡:

    春天来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伙伴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过渡:

    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⑶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6、默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

    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摇: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类学习。

    野、躲、解: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重点指导。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5、教师范写:

    “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6、学生仿写:

    在书上仿写两个,身坐端正,字写规范、美观。

    1、齐读,想一想我们跟随作者找到了什么?春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板书图画,学生贴词语)

    2、学生交流。

    1、让父母当评委,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学会了哪些字,发现了什么。

    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指导品读课文,背诵课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感受美,体会美。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走进了春天,通过我们留心观察,我们发现了春天大自然有很大变化。

    1、出示“害羞”一词,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2、指名读4~7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特点。

    3、看读,体会感情:

    ⑴教师读课文,学生看表情、听声音。学习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⑵学生读课文,教师看读、指导。

    4、自由读:

    可以找伙伴读,找老师读,带动作表演读,体会春天来了,万物急切来到大自然的心情。

    5、观察板画,用“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练习说话。练习“……像……”句式。

    6、自由交流,说说喜欢的句子,再画下来,记在积累本上。

    1、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屏幕打出课文插图动画。尝试背课文。

    2、教师将准备的道具摆在教室里,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一边找一边复述课文。

    3、毛遂自荐背诵课文。

    1、启发谈话:说一说,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她是什么样子。

    要求:可以一边读文一边联系生活发表见解;同桌互说;小组讨论;找伙伴探讨。

    2、争当小画家,动手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准备画布,集体创作)

    找春天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能正确认读“羞、遮、掩、躲、探、嫩、符”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探、躲”2个字。

    2、能力方面: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仿照课文句式练说“什么怎么样,那是……吧?”

    3、情感方面:

    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嘀哩嘀哩》、生字卡片、文字投影。

    【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觉得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喜欢吗?

    2、有几个孩子也非常喜欢春天,他们早早地就开始观察春天、寻找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和那几个孩子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各种形式反馈识字:

    开火车读、表演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他们找到的春天是怎么样的?读读圈圈划划。

    2、交流,并根据学情,确定学习专题。

    四、专题学习,品味春天

    1、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⑴ 读读想想,你体会到什么?

    ⑵ 谁能通过朗读把春姑娘害羞的感觉表现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表情读读演演。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⑴ 请学生个别读,说说读后知道了些什么?

    ⑵ 你觉得这儿哪个词用的特别好?为什么?

    ⑶ “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给大家做做动作。小草急着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呀?

    ⑷ 多可爱的小草啊,你喜欢吗?再读读。

    3、“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时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⑴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四人小组读读,一人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⑵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⑶ 反馈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谈谈想法。

    ⑸ 质疑问难: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解决。

    ⑹ 小结:

    不管春姑娘如何躲呀藏呀,聪明的、会发现的孩子总能找到她。此时孩子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快乐、兴奋、激动的再读读这几个句子。

    6、春天无处不在,让我们也学做小诗人:

    仿说:小燕子唧唧喳喳的叫着,那是( )吧?

    桃花笑红了脸,那是( )吧?

    ( ),那是( )吧?

    找春天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2、板画。

    3、学生写的描写春天的作文。

    4、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1、盼望着,盼望着,春的脚步近了。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2、是的,春来了,春来了,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完整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春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这回细心的你能在春天里找到些什么?(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作者不仅找得仔细,而且文笔也很美,用心去读一读,去体会作者文笔的美,体会春的美,这一次,你可以挑你最喜欢的句子读。

    2、教学4~7自然段。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b、你能想像这幅美丽的画面吗?

    c、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d、指导朗读。

    (2)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句。

    a、我们还发现有三句话是和这句话的句式很像的,请你们四人小组自己去读一读,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者还想说些什么?

    c、看着板书指导朗读。

    d、试着背一背。

    (3)仿写。模仿这四句话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春风,柳条,笋芽等。

    3、学习第8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一段话,是老师很喜欢的(范背第8自然段)。

    (3)文中用了女字旁的“她”,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了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春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娃娃,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4、小结,改课题。

    春姑娘从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到后来尽情地欢笑、玩耍;从远远地走来,到把我们包围,春真的已经来了!(改课题:找春天——春天来了!)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欢迎春天的到来!(配乐朗诵全文)

    四、课外延伸。

    孩子们都脱掉棉袄,奔向田野,去找春天。前些天,我们也去了江滨公园找春天,虽然还没有繁花似锦,枝繁叶茂,但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眼里的春天。并把她写下来了,能把这份美丽与大家欣赏吗?(生选读作文)

    五、总结。

    同学们,春悄悄地,悄悄地来了,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一个春的使者,遇见一个春的精灵。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幅春之图(指板画)越来越美!

    找春天课件(篇4)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

    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乐趣同时了解这个季节里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特点,感悟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体验,交流感受,赞美春天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好,并获得有关春天的常识。

    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爱学习,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集体会找春天的乐趣。

    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力,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方式表现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从分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从满兴趣大胆参与表演,鼓励学生独特的创意。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中,用自己独立的方式去观察发现春天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说,画等环节,自己收集的一些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贯通。

    教学资源:1、学生收集春天的资料。2、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来了》、《春雨沙沙》。3、课件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

    4、师: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看看春天到底在哪里,好吗?师板书:找春天。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歌曲为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在小组中交流探索提供一个平台。]

    1开学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自己《找春天》现在同学们是否找到了春天,并且把它记录或者画下来?

    同学们找到了吗。

    2、一起来分享一下春天的趣味吧?

    3、集体观察,议论春天、汇报春天的特征。

    4、在歌曲的旋律中去感受春天吧!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听了这个歌曲后,你找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寻找春天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课内外知识的互相联系。让学生通过“说画”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贯通。]

    春姑娘躲在这首小诗里,请你们读一读,找一找在哪里。

    2、学生汇报结果。

    3、学生自由,也可以互读互评,看谁把春天读得最美!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能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成长。把学生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即调节了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春天已到来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这如诗如画的春天呢?

    [设计意图: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孩子们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让学生动手画,画好后让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找春天课件(篇5)

    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光的美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光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1、同学们,你们眼里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这样?

    2、出示春天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3、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校园里,让我们跟随课本里的几个孩子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1、教师:看,课本里的小朋友们再也坐不住了,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教师:同学们你能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三个动词吗?

    2、圈出“脱”“冲”“奔”这三个字,并理解意思,体会心情。(激动、开心、急切)

    3、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轻快,语速加快,重读关键字。

    3、教师:我们兴奋的奔向田野寻找春天,而春天却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课文把春天比喻成什么?

    4、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认识“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体会“害羞”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教师: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里?我们快来把他找出来吧。

    1、出示段落。“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2、读春天。

    教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学生:朗读。

    教师: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

    3、找春天,说春天。

    教师:是的,春姑娘就藏在小草里,野花里,嫩芽里,叮叮咚咚的小溪里。我们终于找到了她,我们也找到了春天。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句子吗?

    学生:比喻句

    教师:这几句比喻句都把什么比作什么了?

    学生: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

    教师:为什么说小草是春天的眉毛呢?

    教师出示:四句描写春天的图片。

    教师:解释这样比喻的理由。

    教师:我们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集体读,分组读,单人读)

    出示句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上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4、我们能模仿上面的句子也说一些比喻句吗?

    5、教师:我们还从哪些句子看出了春天?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找春天

    小草 春天的眉毛

    野花 像 春天的眼睛 美

    树木的嫩芽 春天发音符

    小溪 春天的琴声

    找春天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羞、遮、嫩”的识记,“摇、溪”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古诗《早春》。

    【设计一】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早春有什么特点呢?

    春天刚刚来到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读读课文吧,看看课文里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教师读课文。要求:老师在读时,是什么样的感情?

    2、自学:

    记: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小组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三、师生交流

    1、指读课文,正音。

    2、指读生字。

    3、重点识字。

    (学生自学时记不熟的字)

    4、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5、读词:

    羞羞答答害羞遮遮掩掩遮挡掩盖掩饰

    探头探脑试探躲躲藏藏嫩绿嫩芽音符

    符号触手触觉喜鹊解冻脱衣溪流

    小溪田野野外摇动摇摆化解棉花

    6、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

    2、你要提醒同学什么?

    3、教师书写,生看后抄写生字。

    六、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羞羞答答害羞遮遮掩掩遮挡掩盖掩饰

    探头探脑试探躲躲藏藏嫩绿嫩芽音符

    符号触手触觉喜鹊解冻脱衣溪流

    小溪田野野外摇动摇摆化解棉花

    2、说说课文中小朋友的发现。

    二、朗读感悟

    1、快速读读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呢?

    感悟“冲出、奔向”蕴含的意思。

    (指读──挑战读)

    2、指读第三自然段,从第1句话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指读──模仿读)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

    (体验发现的乐趣)

    (指读──示范读──挑战读)

    4、他们找到了春天,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带着欣喜高兴的心情来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出发,说说“我的发现”。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背一背。

    2、展示成果。

    3、配乐朗读课文。

    四、迁移使用,拓展想象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

    找春天课件(篇7)

    内容预览:

    ……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444点和金钱0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444点点数和0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一、说教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课的课题就呼唤着我们去找春天!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情景教学法

    美丽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采用优美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用autowhere制作的课件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春天。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的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这时课件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点击画面,出现动画)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脚步。而我们,总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睁大双眼,敞开心扉,去寻找春天。板书:找。课文中有几个孩子,冲出家门,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个个跃跃欲试,也想一起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教师再把板书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个记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点击出现生字画面),让学生边认读边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在学完生字以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巩固生字呢,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一只只忙碌可爱的小蜜蜂,要到花园去采蜜,可是今天的采蜜要聪明的小蜜蜂才会有收获,利用奥斯韦尔制作的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利用鼠标把一只只小蜜蜂拖到花上,如果找对了和小蜜蜂身上的词语相对应拼音的花朵,小蜜蜂就会快乐的开始采蜜。如果找错了,小蜜蜂只好又飞回到原处。这样不仅加强了演示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

    至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通过课件出示难写的字:遥、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如:齐读,自由读,小组讨论读等,让学生谈谈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又体会到什么?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在小组中把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画下来或写下来。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

    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点击出现视频画面),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出现找到春天的情景,配乐朗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春天悄悄来到了,小朋友们留心观察,发现了春天的踪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其实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点击出现音乐画面)通过欢快优美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们跟着唱,跟着跳,尽情展示自己快乐的心情。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热烈。(点击出现课文画面)在这种心情下,再让学生朗读全文,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整篇课文的教学,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美,图画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

    六、说板书、练习。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给学生描绘出一幅春天美丽的景色,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在读课文以后,让孩子们来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同时起到引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学生在“采蜜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

    找春天课件(篇8)

    教材简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因为今年的春天来的比较晚,课前无法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但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春天,通过朗读、理解、感悟去体会春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的能力,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从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春天的美景,领会文中所包含的情趣。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一、导入新课。

    1.联系以前所学的课文,回忆春天的特征。

    2.出示课文插图: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姑娘在哪里呢?让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找一找吧!

    1.拼读音节,读准课文下面的生字。

    2.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注意停顿。

    3.标出自然段序号。

    4.练习读难读的自然段。

    三、小组识字。

    四、朗读感悟。

    2.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

    指名读:“春天来了”突出孩子喜悦心情,读好带“!”的句子。“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表达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请学生表演“脱掉”“冲出”“奔向”所表示的动作。

    请学生表演“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所表示的动作。

    5.小组内口头填空:

    (探出头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

    (早开的野花)是春天的眼睛。

    (点点嫩芽)是春天的音符。

    (解冻的小溪)是春天的琴声。

    如果换一换说法,怎么说?(体会草芽尖尖像眉毛,野花开放像慢慢睁开眼睛,嫩芽吐绿时远远望去像跳动的音符,解冻的小溪流动时发出丁丁冬冬的声音,像唱着春天的歌。将初春的自然美景与语言文字的准确表达结合起来,感受初春的美和语言的美。)

    5.男女生对读4―7段。

    6.小朋友们能仿造4―7段写一段话吗?

    五、识字写字。

    1.识记“冻、溪”可以复习形声字记字法;识记“探、摇”可以复习换一换记字法;识记“解”可以复习加一加记字法,然后进行组词语练习。

    2.书写指导。

    出示“冻、溪、探、摇、解”

    (1)强调重点笔顺、笔画。

    “摇”右下笔顺是先写“午”,强调“竖”不出头,再写“竖折、竖”。

    (2)观察字的间架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小组内交流。

    ②学生照田字格中的范字书写,注意压横中线、竖中线的笔画。

    3.“照镜子”。把自己写的字与田字格中范字进行对照,做到正确美观。教师随机指导。

    找春天课件(篇9)

    找春天教材简介: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

    找春天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一、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找相邻数课件集合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找相邻数课件”的知识请参考下面的资料,谢谢您参考本文。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是优秀的教案编写。

    找相邻数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2、理解相邻数的规律:中位数比前一位数多一,比后一位数少一。

    活动准备

    房子彩图卡、小动物头饰、小圆纸片。

    活动过程

    一、以小客人夸奖小朋友爱动脑筋,创设一个愉快氛围,引发幼儿参与“进新家”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感知相邻的意义。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朋友喜爱的小客人,它是来帮助小朋友学习新本领,小朋友我们想学习新本领吗?

    (出示动物头饰:小鸡、小鸭、小猫、小兔、狐狸。)

    2、师:来了这么多客人谁想当管家帮客人安排房间呀?

    (出示房子按顺序贴在黑板,让小朋友亲手把小动物住进新家。)

    二、用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认识1—5的相邻数。

    1、师:动物分别住几号房?它们旁边分别住着谁?(老师让小朋友观察动物们的新家找出房子的号数并写下来,再仔细观察谁住在谁的旁边。)

    师小结:它们这样一个挨着一个住在一起的,我们就叫它邻居。

    2、师:小猫、小鸡、狐狸的邻居是谁?

    3、邻居的房子号数是多少?(老师让小朋友观察图动物的邻居以及房子号数。)

    4、师小结:像这样按顺序排列住在一起的房子号数我们就把它叫做相邻数。

    三、音乐游戏。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客人安排了这么好的房间,还帮它们找出了邻居是谁,老师真高兴,老师想跟小朋友一起用音乐把这1—5的数字表达出来好吗?(小朋友在老师的示范下边学边唱,通过音乐游戏可以调节小朋友的学习气氛。)

    四、小朋友操作贴纸片,感受相邻数的规律,(老师是跟小朋友一起找出小猫、小鸡、狐狸的邻居号数。)(1、师:这里有一些小圆纸片,谁愿意帮老师把下面的数字用纸片贴出来?)

    2、老师引导幼儿在贴的过程中理解:

    2比1多1,2比3少1。

    3比2多1,3比4少1。

    4比3多1,4比5多1。

    3、师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

    五、游戏,找邻居,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小朋友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站成一排,按顺序排列,让班上的小朋友找出谁站在谁的旁边并说出旁边的数字,这样的数字我们就叫它相邻数。)

    六、活动延伸。(我们今天学习了5以内的相邻数,小朋友一定还想知道6、7…的相邻数…)

    教学反思

    《1—5的相邻数》这一次教学活动让我尝试打破了传统集体教学方法,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去探索学习。本节课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观察和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次活动通过小朋友在帮动物住进新家、找邻居、贴纸片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大胆思考、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新的《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游戏活动中虽有个别小朋友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在旁边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先学会找邻居,然后再认识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比前多1,比后少1.)。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出5个小动物(头饰),其次“动物住进新家”,最后让幼儿在观察、找邻居和贴纸片的过程中理解相邻的含义。中间我还穿插了音乐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活动结束后效果很好,幼儿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相邻数,并且能正确找出来,同时这一节课也得到纵位教师的认可。

    一节课下来,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勤于动脑思考,勤于动手制作更多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具让幼儿玩一玩,以游戏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操作。

    找相邻数课件 篇2

    教学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录音机,磁带,有打雷声、下雨声的音乐。

    4、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教学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铺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数字(1——9),进入数字王国,T型舞台前面的地上坐下来。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找相邻数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相邻数。

    2、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方法:

    情景学习法、游戏法、操作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律动:一到十的手指操。

    2、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课件出示)

    二、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 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2、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3、师:数字宝宝很高兴,他想考考我们大家,我们来看一看他给我们出了什么题?(课件出示说一说练习,指导幼儿完成)

    4、课件出示写有门牌号的房子,请幼儿说说邻居的门牌号是几?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 4 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2、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六、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教学反思:

    1、活动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找相邻数课件 篇4

    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数字1-10卡片若干、动物图片、棋子、插板。

    孙悟空发礼物,每个孩子一个数字卡片。当孙悟空说"呛呛呛呛呛"时,幼儿四散跑或走,

    当孙悟空说"呔"时,幼儿要立刻按1-10的顺序排好一队,要求从左到右排列。

    可以反复玩几次,练习1-10数序的排列。

    1、幼儿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后,孙悟空带着幼儿说儿歌:

    小猴小猴转一个圈,小猴小猴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

    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1、孙悟空请来小动物做客:(猴、猫、狗、马、牛、羊、ji、鸭、蛙、蜂)

    将10种动物分别放在教师演示板上的1-10数字下边的格子里。

    2、小动物住在哪间房子里,哪个数字就表示哪个小动物。

    四、玩法:

    1、老师学小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说出代表小动物的数字;

    2、老师说数字,请幼儿说出数字代表的小动物的叫声;

    3、老师学小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说出这个小动物两边相邻的邻居是谁;

    4、老师学小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说出这个小动物两边相邻的数字是几。

    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给幼儿发贴纸。

    找相邻数课件 篇5

    1、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

    2、认识数字9。

    3、喜欢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1、《幼儿画册》

    2、数字卡片1—9大小各一套。

    能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

    认识数字9,并喜欢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

    1、了解1—9以内相邻数

    (1)师:我们小朋友有相邻朋友,那数字宝宝也有相邻朋友吗?。我们请数字宝宝出来问一问吧?

    出示数字卡片1—9(乱排数字顺序)

    师:数字宝宝排的队伍出来了,看排的对吗?

    让幼儿重新排放数字卡片。

    (2)帮助幼儿找出数字宝宝2的相邻朋友

    师:3和4的相邻朋友是什么?

    幼儿探讨3的相邻朋友是2和4,延续7的相邻朋友是6和8。

    2、游戏:相邻朋友在哪里。

    教师把1—9张小数字卡片发个9名孩子,抽取大数字卡片其中一张数卡,“嘿嘿,小朋友,我问你X的相邻数是……”

    相邻数的幼儿出来(游戏反复多次)

    3、幼儿操作《幼儿画册》。

    教师出示《幼儿画册》

    师:“小天使在天上按数的顺序挂星星,有的星星背过身去,你知道背过身去的星星是几吗?请小朋友给背过身去的小星星写上对应的数字?”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给幼儿操作。

    (2)教师在旁边指导。

    4、教师和幼儿跳数字操来结束活动。

    找相邻数课件 篇6

    活动目的: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故事《住宾馆》。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找朋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旁边朋友是谁?”“嘿嘿嘿,我旁边的朋友是XXX!”

    2、在睡房里,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配班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 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那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又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 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请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ⅹ的相邻数是X和X?“嘿嘿,X的相邻数是X和X。

    找相邻数课件 篇7

    1、通过数形系列卡片中圆形个数认知三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归纳数学的思维方法。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幼儿每人一份圆形金鱼系列(1-10)和数字卡片(1—10)

    认知三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

    一、数圆

    幼儿将练习纸上的圆形金鱼看片撕下,玩数金鱼,边数圆形边把相应的数字卡放在“金鱼”下面。

    二、找邻居

    每张“金鱼”图片下都有对应的数字卡,请幼儿分别给“金鱼”和数字找相应的邻居,要求幼儿会说3有2个相邻数,3比2大1.3比4小1.

    归纳:请幼儿找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发现除1和10以外,其余各数都有2个相邻数。

    三、排卡片

    幼儿两人一组玩看片游戏。如一个幼儿出示4个圆形的金鱼卡,另外一个幼儿马上拿出3个圆形的金鱼卡和5个圆形的金鱼卡,并同时排出3、4、5这三张数字卡。说出4的相邻数是3和5,3比4小1,5比4大1.游戏反复进行。

    在这个活动中我运用的是直奔主题的方法进行的,如一开始我就出示“相邻”两个字,让孩子通过住房、座位理解“相邻” 就是左右、旁边的意思。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孩子根据这一特点在后面的操作中都能很快地找出各个数字的相邻数。而且整个过程中孩子都非常感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都比较高。

    但在第二个环节让孩子比较各组相邻数的规律时,由于我操之过急,只是让孩子观察一组数字教师就小结,没有通过多组数字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中间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这一规律。所以这个活动孩子虽然对“相邻”数掌握得不错,但教师操之过急,生怕孩子不会儿引导、解释太多,缺少了孩子探索的过程。

    找相邻数课件 篇8

    教学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录音机,磁带,有打雷声、下雨声的音乐。

    4、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教学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铺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数字(1——9),进入数字王国,T型舞台前面的地上坐下来。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找相邻数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还算很成功的,大部分幼儿在课堂常规方面表现得都是挺好的,能够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并能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能够快速回答出5以内的相邻数。但经过家长们的反馈,有部分幼儿课堂常规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得不够理想,这也是本次活动中本人所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在下次活动中我一定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明确。在以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满意。

    找相邻数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5 以内的相邻数,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能较清楚的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

    活动准备:数字与点卡,动物图片,房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5 以内的相邻数。

    1、教师:“ 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房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五座房子,师幼一起点数。)

    2、师幼共同打开房子,认识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学习5 以内的相邻数。

    1、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教师指着二号房的小乌龟说:“住在小乌龟旁边的是谁?” 教师小结:住在小乌龟旁边的就是它的邻居,一个是住在一号房的小猪,还有一个是住在三号房的小鹿。

    (2)依次找出三号、四号小动物的邻居。

    2、利用点卡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教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也想找找自己的邻居,我们来看看,每座房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宝宝,我们先来帮数字宝宝2找找它的邻居。(幼儿回答)

    (2)出示点卡。教师:“数字2我们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呢?”分别给数字1、2、3送点子,幼儿观察比较。

    (3)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点子之间有什么秘密?

    (4)按此方法,请幼儿分别找出3和4的相邻数。

    三、巩固游戏:《开火车》

    1、教师:“小动物们和数字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相邻数,它们可开心了。住在2号房子的小乌龟邀请它的相邻数去它家做客,2的相邻数快快来

    2、游戏重复,分别邀请3号、4号的邻居。

    四、拓展延伸游戏:《跳格子》

    找相邻数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初步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或少1的数量关系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点卡

    活动过程:

    1、数字接龙游戏导入

    师:我说1

    幼:我说2

    师:我说3

    幼:我说4 ……

    2、跳跳虎搬新家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个新朋友,大家猜一猜是谁呢?(跳跳虎)

    幼: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PPT

    师:大家看一看森林社区都住了哪些小动物呢?(青蛙、猴子、公鸡、大象)

    青蛙的门牌号比跳跳虎少1,青蛙住几号楼?

    大象的门牌号比跳跳虎多1,大象住几号楼?

    师:现在跳跳虎的邻居们说想住进森林社区,需要闯关,你们能帮帮跳跳虎吗?

    师播放PPT

    4、闯关第3关——相邻数(数字找邻居)

    师:刚才大家连闯两关真厉害,现在这些数字需要你们的帮助(出示1、2、3、4、5)

    数字2的邻居是谁和谁?

    幼:1、3

    (因为1在2的前面,比2多1,3在2的后面,比2多1)

    师小结:一个数与它前后邻居的关系,是相邻数关系,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

    5、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那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

    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点卡游戏

    请找出比2多1的点卡

    请找出比2少1的点卡

    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6、活动评价

    幼儿说一说每个数字的相邻数,并说出数与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找相邻数课件 篇12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游戏中互动学习。

    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想知道吗?吕老师今天要带小朋友去动物园玩(伴随音乐)小朋友们排好队让我们乘上去动物园的车吧。小朋友你们看动物园里有这么多的动物,看看都有那些小动物(幼儿回答所看到的动物)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一共有….个小动物)现在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唔唔唔唔….)小朋友听,谁哭了?原来是小猴子,小猴子怎么了原来小猴子找不到自己的邻居了,现在,让我们帮助小猴子找到他的邻居吧,谁能帮助他呢?(请举手)原来小猴子的邻居是…和…,那谁能告诉我小猫的邻居是谁和谁呢(幼儿回答)动物园的管理员阿姨为了不让小动物们在排错队,给小动物们变好了编号,小朋友仔细看,小动物的编号是几号。老虎的邻居是…和… 。那么2的邻居是1和3(再举例说明)。

    (喵…)小猫饿了,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不过小猫钓鱼是有要求的每个鱼竿上都有不同的数字,钓到的鱼要是这个数字的好朋友?准备好了么?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真聪明,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开心么?不过答错问题的小朋友将会被大老虎吃掉

    小朋友你们玩的开心么?动物园的管理员阿姨,还送给小朋友们一个礼物就在小朋友的椅子后面,但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找到他的好朋友,现在小朋友捡起你的小礼物,准备好了么?出发(伴着《找朋友》结束本次活动)

    大树妈妈课件模板10篇


    通常在给学生上课前,教师就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即使老师还没有开始准备,现在也来得及了。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如果您对此仍有疑问,可以考虑阅读一下“大树妈妈课件”,并欢迎与您的朋友分享这个话题!

    大树妈妈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会唱儿歌,掌握歌唱的意思和基本节奏型。

    2、要求孩子能根据歌词进行创编动作和舞蹈。

    3、要求孩子懂得爱家乡的森林资源,并萌发保护家乡,爱家乡的情感。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唱会歌曲,并理解歌曲带我们的美感。难点则是大树妈妈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帮助和好处有哪些,让孩子通过歌曲进行想象。

    活动准备

    投影仪、歌曲视频 图片

    活动过程

    (1) 开始环节,讲一讲。老师用故事的形式把歌曲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故事是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朋友,在美丽的森林公园里,有一颗百岁的大树妈妈,他茂盛的树冠,象一把巨大的伞。

    (2) 学歌词。大树妈妈,个儿高,对着摇篮唱歌谣,摇啊摇,摇啊摇,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大树妈妈个儿高,对着摇篮呵呵笑,风来了,雨来了,摇篮上的大伞撑开了。

    (3) 基本环节,唱一唱。老师把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让幼儿倾听,给幼儿留下完整的歌曲形象和印象。

    (4) 问一问。老师问幼儿,刚才你们听到老师唱得什么,你们记住了那一句,你们最喜欢哪一句,请把它说出来或者哼出来。

    (5) 说一说。老师把机会留给孩子,让她们水出自己听到歌曲内容,孩子们学新歌的时候,都不可能一下学会,但是,孩子们你记这一言我记那一句,不知不觉,一首新歌很快就被大家记住,并学会了。

    (6) 唱一唱,老师又提出要求,希望这次能把自己记住的和喜欢的那些歌曲唱出来。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唱,老师就会事半功倍,老师教孩子们唱,老师一边教孩子唱,孩子也学着唱。

    (7) 老师请能唱第一句的孩子唱出来,甚至每一句请个会唱的孩子,这个过程里,不会唱的孩子也被调动起来,不会唱得孩子也在学习,唱会了的也想展示自己。

    (8) 齐唱整首歌曲。分组唱歌曲,其他的没有唱得人当观众进行欣赏。

    (9) 边唱边跳,老师请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分组进行表演。有的孩子说大树妈妈在摇孩子睡觉,有的说大树妈妈在撑开自己的大伞,有的说大叔妈妈在鸟儿遮风避雨。

    (10) 活动延伸部分,“模特秀”老师弹奏着歌曲旋律,孩子们边唱边跳,老师的琴声停了,孩子们必须停下来,并保持刚才的舞蹈动作不动,看谁保持得久,动了的进行节目表演,活动继续进行。所有的游戏活动的主旋律一直是“大树妈妈”的音乐,巩固这首歌曲。

    (11) 节奏练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笔、等等来做打击节奏的游戏,一组幼儿敲桌子,一组幼儿敲盒子,一组幼儿敲笔筒,一组幼儿跺脚,一组幼儿拍肩,一组幼儿拍腿等等,对他们进行分工后再进行节奏的练习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这个音乐活动孩子们课堂有很高的兴致,和老师互动得比较活跃,只是在基本环节里,我要求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那一句哼出来,还是有难度的,对于大班的孩子他们能依样画葫芦的模仿唱出来就很补容易了。

    其次,就是在创编环节里,我应该先要求孩子们自己进行创编动作,不要给他们一个定势的思维模式,我也不应该在唱歌的时候配上自己的动作,那样就让孩子以为老师的这个动作是标准的模式,他们的思维就束缚在这个范畴里面,他们在创编的时候就以老师的为标准,他们的创编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最后,我们不能对孩子的创编轻易的横加评价对于错,创编和想象可以是马行空的,不着边际,没有对和错之分,只有鼓励和赞扬,才能把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挖掘出来。

    大树妈妈课件【篇2】

    一、以什物信件导入流动,激发幼儿的爱好。

    师:我是大树妈妈,今天早晨啊,我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写着,快乐森林,大树妈妈收。哎,这是谁寄给我的?对,是小树叶,秋天来了它离开了大树妈妈。它很想念大树妈妈,于是呀它给大树妈妈写了一封信。信里会写些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就知道了。

    二、赏识披发文,初步理解披发文内收留

    (一)完整赏识披发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

    教师:

    ①大树妈妈收到这封决心信念情会是怎样的呢?大树妈妈会感到很兴奋很幸福。

    ②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信里都说了什么?

    (二)分段赏识,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披发文内收留,鼓励幼儿斗胆勇敢讲述

    1、赏识第一段披发文教师:

    ①秋天,大树妈妈给小树叶换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红色和黄色的衣服)为什么秋天来了,小树叶穿上了红色和黄色的衣服?

    ②小树叶们参加了什么流动?(小树叶旅行团)

    2、赏识第二段披发文,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教师:

    ①小树叶随着秋风阿姨看到了什么呢?

    3、赏识第三段披发文,通过扮演游戏,实现师幼互动,(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帮助幼儿更好地舆解披发文①小树叶生病了,妈妈是怎么做的?

    ②大树妈妈很爱小树叶,天天拼命的从泥土里和阳光里吸取养料把小树叶养大,谁来用动作学学大树妈妈怎样从泥土吸取养分的?谁来学学大树妈妈怎样从阳光中吸取养分的?小树叶怎么长大呢?(分别请小朋友上来演示)

    ③每当大风大雨来临时,大树妈妈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我们低头看看,大家把凳子底下的树叶头饰戴在头上扮演小树叶,现在呢我是大树妈妈。大家便随着老师用好听的声音念信一边做动作好吗?

    (三)引导幼儿说说妈妈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体验教师:

    ①看完了这封信,大家觉得大树妈妈爱小树叶吗?那我们的妈妈爱不爱我们?怎么爱我们的?

    ②妈妈这么爱我们。小朋友平时怎么爱自己的妈妈的?

    教师小结: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平时也要主动的爱妈妈。

    (四)教师小结,伴随音乐《小树叶》结束流动。

    教师:在这封信里呀,小树叶参加了旅行团看到了良多锦绣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参加旅行团?来,我们站起来大家轻轻地走到老师身边随着老师去旅行吧。

    大树妈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大树妈妈》,使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熟练的演唱。

    2、指导学生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鼓励并启发学生能自己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材分析:

    歌曲《大树妈妈》是一首具有教育性的儿童歌曲,F宫五声调式,2/4拍,共两段。中速轻柔的演唱,旋律优美动听。节奏中的休止符使歌曲充满了活泼,亲切的儿童气息,增强了音乐感染力。通过学习歌曲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二年级学生在以前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能熟练的表演唱歌曲《大树妈妈》。

    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想、看、演等学习方法来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用音乐问好

    2、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今天呀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大树妈妈》的故事,(将大树妈妈图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看图画,听:从前,有一颗茂盛的大树,个儿长的好高,每天举着茂盛的叶子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她大树妈妈。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他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啊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师:同学们,故事讲完了,假如你是这只小鸟,你此时此刻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幸福、温暖等等。

    (1)xxxxx|xxxxx|

    (2)xxxxxx|xxxxxx|

    师:我们用这几种不同的击掌方法分别来鼓励一下刚才表现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的拍手方法鼓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既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能为学习歌曲中地节奏做铺垫。)

    二、学唱歌曲《大树妈妈》。

    1、出示歌谱、歌词(将图片展开)

    师:请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大树妈妈》。

    (1)范读,教师边拍节奏边读歌词。

    师:现在和老师一起读读歌词吧!

    (2)教师拍节奏,学生按着节奏读歌词。

    师:你们很聪明,声音非常好听。

    2、听歌曲录音,感受意境。

    师:下面请听歌曲范唱。(师放录音)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一定更想学啦?

    3、师范唱。(加动作)

    师:下面我来唱唱。

    师:我唱的怎样?

    生:好。

    师:那就鼓励鼓励我吧!

    生:拍手感谢。

    (设计意图:通过听录音,师范唱的过程,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产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前面充足的听赏歌曲的旋律的基础上,学生们会很快的掌握歌曲旋律并演唱)

    4、采用听唱方式学唱歌曲。

    (1)放录音。师:学生轻声跟唱,在跟唱过程中,咬字、吐字要准确、清楚。

    师:大家好认真呀!我为你们骄傲。

    (2)师弹琴。

    师:接下来和老师一起用“啦”来模唱歌曲旋律。(反复)

    (3)轻声跟琴唱歌词。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声来唱歌词,比比看谁唱的准确。(反复唱)

    5、学习音乐知识:休止符。

    师:唱的很棒,我想考考你们,认识它吗?

    (板书:“0”)生:(答)

    师:它在数学中的名字是零,而在音乐中它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休止符。你们呀可别小看它,他在这儿作用可大啦!就请你们找找歌谱中的它在那儿吧!

    生:(答)

    师:我们在唱歌时要把它表现出来,做到音断气不断,下面你们听老师两次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1)唱出休止符。

    (2)不唱出休止符。

    生:第一次唱的动听。

    师:嗯!遇到休止符就要听话这就是它的作用。同学们知道了吗?让我们一起跟琴唱唱。

    6、有感情的唱歌曲。

    师:学完这首歌曲想一想,你认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亲切地,温柔地

    师:小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声音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情感呢?

    生:用中速轻柔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7、为歌曲加上打击乐器来伴奏。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种打击乐器,有碰鈡,响板,沙球,你可以选择你认为适合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现在又打击乐器的同学伴奏,其余的唱歌并且要注意休止符的作用。(学生按要求唱奏歌曲一遍)

    8、为歌曲创编动作。

    师: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歌曲加些优美的动作吧!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美。(分别展示,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为歌曲创编动作,创编旋律,遵循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作,有力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合唱学习奠定较好的合作基础。)

    三、总结。

    师:在大树妈妈的摇篮里,小鸟感到很幸福,如果这时候有人要砍伐大树妈妈,你是小鸟,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生:(答)师: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相信在大家的保护下大树妈妈一定长得更加茂盛,小鸟也会更幸福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吧!

    四、作业布置。

    课下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创编歌词。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歌曲内容较短,学生自制力又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也就是用歌表演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听、说、唱等活动,进行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使学生通过艺术体验,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母亲的伟大,使学生喜爱自然,更加热爱生活。

    欣赏歌曲环节中,我给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歌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更好地体验音乐情绪。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应给予充分肯定。

    但在细节上尚有一些不足,比如说在发挥学生想象这点上。我虽然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形体语言等来塑造音乐形象,但在感受温暖的怀抱情景中,未能很好的引导学生通过母爱的伟大情怀,创作出更多的歌。

    大树妈妈课件【篇4】

    教学内容:

    1、认识切分节奏

    2、演唱歌曲《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培养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通过表演,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尝试创造性活动。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摇篮曲”风格,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歌曲通过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爱,激发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难点:正确演唱后切分节奏和修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摇篮曲风格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创设意境

    2、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谁知道要唱表现妈妈的爱这样的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来唱?

    生:抒情优美

    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妈妈有深厚的爱,那么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深情?妈妈为你做了什么?

    生:做饭很辛苦照顾我……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动物妈妈们也给了自己的宝宝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树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吗?

    师:请听一首童话歌曲《大树妈妈》,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二、新歌教学:

    (一)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唱歌谱

    3、学生唱歌谱

    4、学唱歌词

    5、完整的演唱

    三、歌曲处理,拓展知识,激发学生情感

    师:我们通过学习歌曲知道了大树是小鸟的妈妈,那么你知道白云的妈妈是谁?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生:蓝天

    师:小鸟们的妈妈是谁?小种子的妈妈是谁?小鱼的妈妈是谁?

    生:树林大地海洋

    师:那么这些植物、动物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大自然

    师:那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和你们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祖国

    师: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那假如你是白云你的妈妈是蓝天;假如你是小种子你的妈妈是大地;假如你是小鱼你的妈妈是海洋,那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妈妈辛苦了我很感谢妈妈谢谢妈妈妈妈我爱你

    师:请你找到自己的妈妈对她们说“妈妈我爱你”

    师:我们拥有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非常美丽,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景色宜人,那么你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你想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什么?(播放多媒体祖国大好河山美景)

    生:祖国我爱你我们爱祖国

    师:让我们一起大声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一声:“我们爱祖国我们爱妈妈”

    生随老师齐声赞美

    小结: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和骄傲,那么刚才我们用非常深情的语言表达了我们祖国妈妈的热爱,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祖国妈妈的赞美之情师:师唱《娃哈哈》并和学生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讲究因材施教,在备课前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这节课的教学感情色彩却是抒情的,为了能让学生学会静静地聆听、轻柔地演唱,在教学时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音乐的美育人、用真实的情感感人。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巧无声息地、深刻地体味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美。

    新受课开始我就先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有关妈妈的爱的故事。边听我边播放《大树妈妈》这首歌,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故事和音乐把学生的情感都沉浸在妈妈的爱的意境里!

    接着我让小朋友们说说他们自己对妈妈的印象时,小朋友们说得很感动人,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到了母爱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童话的意境中,让他们听《大树妈妈》的歌,并且谈谈他们对大树妈妈的看法,学生们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妈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是最太伟大妈妈。为了能给小乌鸦遮风挡雨她不顾自己又冷又湿,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带来了安宁和温暖,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发现他们懂事了,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这也是学习这首歌的目的之一呀。

    有了情感上的铺垫,孩子们学起歌来也感觉轻松愉快了许多,在学会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音乐轻柔的演唱,我高兴的发现他们的声音是这样的轻柔、美丽而感人。

    体会并且能感受到爱的同时,我设计了知识的扩展部分,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我让他们找一找说一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爱时,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语言表达的简洁准确。这节课生动丰富,知识量安排的合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了该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会了思考。

    大树妈妈课件【篇5】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模仿火车声唱“呜”,音阶式上行和下行。提醒学生站姿、声音统一象一列火车。

    二、复习歌曲《大树妈妈》

    1、导入

    1、教师:同学们的火车声真美,这列火车带着大家来到了森林里,森林里有大树妈妈在欢迎我们呢,还记得《大树妈妈》这首歌曲吗?课件1大树妈妈(歌谱截图、歌声复制并连接)

    2、演唱歌曲《大树妈妈》

    教师:让我们一起演唱歌曲《大树妈妈》,来夸一夸它吧!摆个大树妈妈的造型吧,注意表情,看看同学们的脸上是否象大树妈妈一样的带着微笑,充满爱。

    三、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学习

    1、故事导入

    教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小鸟不仅有大树妈妈爱着,还有自己的鸟妈妈也深深地爱着它们呢,瞧,,老师这里有三幅图,表现了相亲相爱的小鸟一家,是什么鸟呢?(生:乌鸦)对,那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给大家讲一讲小乌鸦成长的故事吧!课件2三张图

    学生:分别讲述三幅图的内容。

    2、教师:总结,这叫反哺现象。课件3反哺目前,人类发现在鸟类中,只有乌鸦“反哺”,会在妈妈老了以后,去喂养它们,乌鸦,这个看似丑陋的外表,却有颗善良孝顺的心。小乌鸦很懂事,妈妈爱它,它爱妈妈,很孝顺。小乌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3、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

    小乌鸦不怕苦,不怕累,每天捉虫子喂妈妈,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人们,为了让大家学习小乌鸦的精神,人们把它编写成一首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听歌曲,回答拍号,不说话,用手指表示。

    (播放多媒体课件4小乌鸦爱妈妈,让学生边听边看,加深印象。)

    2)复听歌曲

    A学生回答拍号,教师提问2拍子强弱规律,复听,用拍手、拍肩为歌曲伴奏。

    B刚才同学们很能干,用拍手和拍肩为歌曲伴奏,想不想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生:想)

    C分别用木鱼为歌曲伴奏。

    先认识木鱼、双响筒然后徒手练习,思考如何用各种不同敲法在木鱼、双响筒上敲出强弱。谁想出谁得到乐器。

    3)再次为歌曲伴奏,没乐器的拍手、拍肩,然后互换(提醒乐器声不要盖过歌声,体会乐器只是处在伴奏的地位)。

    4)学唱歌曲。(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都已经能为歌曲伴奏了,老师想听听你们动听的`歌声了,让我们一起跟着琴,轻声唱1遍歌曲吧。(提醒唱歌姿势坐好,表情)

    5)师生接龙唱,2小节接龙,有感情演唱歌曲,然后交换生先唱,师后唱,然后师唱到“泪花”处速度“渐慢”。

    6)让学生说出刚才老师唱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板书速度“渐快、渐慢、恢复原速”,思考歌曲中什么地方可以运用这些速度标记来唱一唱,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7)学生回答,全班同学一起唱,找感觉。

    (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你们想一想,它的声音会怎么样?小乌鸦很高兴地飞来飞去捉虫子给妈妈吃,它的声音又会怎么样呢?)

    8)分别用两种方法唱:A同一种速度唱B用处理过的速度完整演唱歌曲。体会速度对表现歌曲的作用。

    四、创编活动

    1、歌词创编并演唱

    我们的歌里都是唱“爱妈妈”的,而今天来的家长里,除了妈妈,还来了很多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他们为了养育我们也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能不能把歌词改一改,改成爱爸爸,爱奶奶,当然爸爸、奶奶不是以吃虫为主的,那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谁能干的,来编一编、唱一唱。

    2、一起唱改编过的歌曲。

    3、歌曲表演(分6个小组进行表演唱)

    A、现在,我们各小组进行讨论,用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现歌曲,可以是歌曲演唱、乐器伴奏、或者是分角色表演,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合作一起表演,比一比,哪组最能干!和妈妈最亲!你们商量好后,要乐器的小组到老师这里拿道具。

    B、放音乐让学生进行排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歌曲表演。

    C、邀请不同表演方式的小组进行表演。

    五、总结并课外延伸

    1、同学们表演得真棒,你们喜欢小乌鸦吗?(喜欢。)

    为什么?(小乌鸦爱妈妈)

    那老师有个作业要布置给同学们,回去找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歌唱妈妈的歌曲,下次唱给大家听,好吗?

    (《世上只有妈妈好》《不再麻烦好妈妈》《我的好妈妈》《小宝宝睡着了》)

    六、下课

    师生再见歌

    大树妈妈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体验小树叶和大树妈妈互相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活动难点: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孩子户外在观察秋天的景色。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小树叶》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树叶真懂事,虽然离开了大树妈妈,可它们心里还记着妈妈呢!你们看,它们还给大树妈妈写了一封信呢。信里会写些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就知道了。

    二、欣赏散文,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一)完整欣赏配乐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提问:你听到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信里都说了什么?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欣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欣赏第一段散文,然后提问:

    ①秋天,大树妈妈给小树叶换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②小树叶挽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干什么?

    2、欣赏第二段散文,然后提问:

    ①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心里感觉怎么样?

    ②小树叶跟着秋风阿姨都看到了什么?

    3、欣赏第三段散文,然后提问:

    ①小树叶生病了,妈妈是怎么做的?

    ②小树叶是怎么长大的?

    ③每当大风大雨来临时,大树妈妈又是怎么做的?怎么做的?

    ④小树叶送给大树妈妈的礼物是什么?

    (三)完整诵读,并进行简单表演。

    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拓展提问,体验小树叶和大树妈妈互相关爱的情感。

    你喜欢小树叶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树妈妈,你会怎样关心小树叶?如果你是小树叶,你会怎样关心大树妈妈?

    五、教师,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活动。

    师:外面还有许多的大树妈妈在想念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把《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信》送给她们吧。

    大树妈妈课件【篇7】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选自小康轩课程中班下学期艺术领域《大树妈妈》。

    在活动设计上,我奥尔夫音乐课程理念融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由探索、创作,用动作、游戏打击乐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体现奥尔夫音乐内容的生活化、本土化、综合化。

    孩子们在玩玩乐乐中感受到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用肢体动作感知音阶5和3。

    2.探索使用沙锤、撞钟、棒钤表现音乐。

    3.通过和小伙伴合作表演感受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

    活动重点:

    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感受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

    活动难点:

    尝试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适宜的乐器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琴、《大树妈妈》音乐、大树妈妈PPT、彩虹伞、打击乐器(沙锤、撞钟、棒铃各8个)。

    活动过程:

    一、问候礼

    师幼跟随音乐一起唱问候歌,行问候礼。

    你好你好我们一起sayhell。

    你好,你好我们一起握握手,你好你好我们一起抱一抱。

    二、音感练习

    你好你好小朋友们下午好,小手举起来,小手放眉毛……

    三、熟悉歌曲《大树妈妈》

    (一)导入(出示大树妈妈PPT)

    师:几只小乌宝宝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安了家,大树妈妈可喜欢他们啦!请你想想:大树妈妈会怎样照顾小鸟宝宝呢?(幼儿讨论)。

    师: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大树妈妈》,请你仔细听一听,大树妈妈长什么样子呢?她是怎样照顾小鸟宝宝的呢?

    (二)初步欣赏歌曲

    1.欣赏歌曲《大树妈妈》。

    2.自由採索:大树妈妈长什么样子?

    为小鸟做了哪些事情?可以用怎样动作来表现?

    (三)再次感受歌曲,表演歌曲一一自由表现

    (四)深入体会歌曲,表演歌曲一一自由创作

    请孩子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歌曲。

    四、道具表演

    1.介绍道具。

    师:下面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做音乐游戏了,在游戏中我们会用到彩虹伞,你觉得彩伞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来做大树、鸟果、风、雨、雨傘)

    2.介绍表演方法。

    一会儿我们一起围个圆把彩虹伞撑起来,跟随音乐表演,我们把彩虹伞举高来表现大树妈妈和雨伞,放低表现鸟巢,上下挥动彩虹伞表现制风下雨。现在让我们变成大树妈妈跟随音乐一起照顾小鸟吧。

    3.幼儿和同伴跟随歌曲一起表演,感受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五、乐器演奏

    1.介绍乐器:沙锤、撞钟、棒铃。

    2.採索为歌曲演奏的方法。

    3.熟悉演奏方法:教师唱歌练习如何演奏。

    4.跟随音乐进行演奏。

    六、综合呈现:演奏会

    1.幼儿进行自由分组。

    师:今天我们要开一个音乐会,既然是乐会就得有这乐器的,还要有表演舞的。现在请每组乐队选出3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舞路,剩下的小朋友演奏乐器

    2.幼儿一起合作表演。

    七、师幼一起唱《再见歌》(音乐同问候礼),行再见礼

    问候礼:再见再见,我们一起Say bay bay,再见,再见,我们一起say bay bay bay,再见,我们一起握握手,再见,再见,我们一起抱一抱。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幼儿从小接触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语言能力。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培养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儿从中感受语言的美好,从而恳意用语言来表达,并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学习感恩。

    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较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活动目的明确,让幼儿的兴趣跟着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走,学知识,学习中有快乐,活动结束后,幼儿精神输悦,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

    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提同:“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引导幼儿回答。中班的孩了年龄还小,对妈妈还是有着依恋的情感,所以在谈到自己的妈妈时,每个孩了都非常开心,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很多妈妈是怎样爱白己的话,还会从妈妈帮姓做的事情等方面进行讲述。

    大树妈妈课件【篇8】

    一、教学目标及策略

    我们知道语言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通过听、说、看和操作一系列活动不断达到大纲中大班幼儿在语言方面的目标。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的表达了母亲与宝宝之间互相友爱的情意。

    在进行《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这一活动时,我着重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大树妈妈与小树叶互相关爱之情,激发幼儿关爱妈妈之情感。(重点)

    解决难点:欣赏散文,知道秋季来临时,叶子的变化及和大树之间关系时,我以歌曲导入并采用提问法,让幼儿结合自身经验积极讲述。

    本次活动中,我运用的教具有:音乐磁带《小树叶》、配套散文磁带《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范画、字卡、制作信件的材料若干。

    二、活动名称

    《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大班语言)

    活动目标:

    1、感受大树妈妈与小树叶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懂得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也应主动关心妈妈。

    2、欣赏散文,知道秋天来临时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关系。

    3、学习并理解“笔直、吸取、露出笑脸”等词语。

    活动准备:

    1、教具:音乐磁带《小树叶》、范画一幅、字卡若干、

    配套散文磁带《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

    2、学具:制作信件的若干材料(白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 预备活动

    师幼相互问候,幼儿在歌曲《小树叶》的音乐伴奏下做律动。

    (二) 感知活动

    1、谈话:让幼儿结合经验,讲述秋天到来时,大树及小树叶的变化。

    2、教师出示教学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怎么啦?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会怎么样?

    3、幼儿完整欣赏散文录音磁带

    提问:是谁给大树妈妈写的信?

    大树妈妈读了小树叶的信后心情会怎么样?

    4、欣赏散文第二遍

    提问:小树叶在信里对大树妈妈说了些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可适时散文中的语句给予指导

    (三) 游戏活动

    讲讲做做玩玩

    1、散文中城市里出现什么样的高速公路?出示并学习字宝宝“笔直”。

    2、大树妈妈每天从土壤和阳光中吸取养料中的“吸取”是什么意思?出示并学习字宝宝 “吸取”。

    3、露出笑脸是什么意思?出示并学习字宝宝“露出笑脸”。

    听口令游戏玩法:老师说词语,幼儿自由摆姿势。(提醒幼儿注意安)

    (四) 情感体验

    让幼儿说说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五)操作活动:给妈妈的礼物

    幼儿集体写信:——画出或写下对妈妈的爱。

    结束活动:收拾学具,集体去寄信。

    大树妈妈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大树妈妈与小树叶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懂得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也应主动关心妈妈。

    2、欣赏散文,知道秋天来临时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关系。

    3、学习并理解“笔直、吸取、露出笑脸”等词语。

    活动准备:

    1、教具:音乐磁带《小树叶》、范画一幅、字卡若干、配套散文磁带《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

    2、学具:制作信件的若干材料。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相互问候,幼儿在歌曲《小树叶》的音乐伴奏下做律动。

    二、感知活动。

    1、谈话:让幼儿结合经验,讲述秋天到来时,大树及小树叶的变化。

    2、教师出示教学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怎么啦?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会怎么样?

    3、幼儿完整欣赏散文录音磁带。

    4、欣赏散文第二遍。

    提问:小树叶在信里对大树妈妈说了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可适时散文中的语句给予指导。

    三、游戏活动。

    1、散文中城市里出现什么样的高速公路?出示并学习字宝宝“笔直”。

    2、大树妈妈每天从土壤和阳光中吸取养料中的“吸取”是什么意思?出示并学习字宝宝“吸取”。

    3、露出笑脸是什么意思?出示并学习字宝宝“露出笑脸”。

    四、情感体验。

    让幼儿说说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五、操作活动:给妈妈的礼物。

    幼儿集体写信,或者画出或写下对妈妈的爱。收拾学具,集体去寄信。

    大树妈妈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摇篮曲优

    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培养爱妈

    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摇篮曲风格特征,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教材分析:

    本课歌曲具有“摇篮曲”风格,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

    情。歌曲通过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爱,激发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唱歌曲《大树妈妈》

    一、故事导入:美丽的春天到了,许多小鸟都从南方飞回

    来了,可是有一只小鸟却掉了队,于是,他就

    停在了一棵大树上着急的哭了起来,略————

    1、初听歌曲(教师范唱)

    师:听完了这首歌,你能说一说大树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2、复听歌曲

    3、师:我们随着大树妈妈一起摇一摇。(这一环节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熟悉旋律)4、歌词学习

    (1)提出节奏X0XX|X—|拍念

    (2)领读歌词(用轻柔的声音,在八分休止处要引导学生

    读出顿挫感)(3)变换形式读歌词

    5、跟琴用lu音轻唱歌曲旋律。6、跟琴分句教唱歌词。7、跟琴轻声唱歌词。

    二、歌曲处理,拓展知识,激发学生情感

    师:我们在妈妈怀抱里享受着幸福,妈妈就像一棵大树,我们就像树上的小鸟,你想对大树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谢谢大树妈妈,是你保护了人类的朋友——小鸟!

    师:你真是只懂事的小鸟,请接受大树妈妈送给你的小树叶生:我愿做片小树叶,陪伴在大树身边……

    师:让我们把祝福用歌声传递大树妈妈吧!唱《大树妈妈》。三、小结:

    师:在大树妈妈的摇篮里,小鸟感到很幸福,如果这时候有人要砍伐大树妈妈,你是小鸟,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相信在大家的保护下,大树妈妈一定会长得更加茂盛,小鸟们会更加幸福、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