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推荐15篇)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推荐15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教育教学领域中重要的管理组织工具,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给大家推荐一篇具有阅读价值的文章题目为“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如果您想要详细了解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幼儿观察。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彩笔。

    3.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从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在规定的场地学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小蝌蚪,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

    2.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蝌蚪。

    (1)教师:“每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盘黑颜料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画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让幼儿自己探索着画,老师在旁边指导。

    (2)请画的好的幼儿到前面画一画。

    (3)教师祟范画,并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彩色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画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4)幼儿再次作画:教师指导。 A 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 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D 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3.幼儿作业后要求用肥皂洗净手。

    4.活动延伸: 幼儿头戴小蝌蚪头饰,作《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全文配以3幅连环画,旨在让学生在图文阅读中识记生字、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认读,一个多音字“教”要读准,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其中,“宽、顶”既要求认读,也要求写。

    归类识记用于指称具体事物的生字。如认读“塘、脑袋、灰、阿姨、宽、龟、肚皮”7个字词,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可拓展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如:“肚、腿”等。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动词。如认读“捕、迎、披、跳”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强化识记效果。教学“顶、鼓”2个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生字,除演一演之外,宜通过组词“头顶”“大鼓”等,与事物关联,加强识记。之后读读课文,找找其他动词,进行动词归类识记,扩大识字量,如“甩、游、蹲”等。字不离词,动词学习还应放在具体的词或短语中认读,如“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甩着长长的尾巴”等。教学时,宜重识记,短语结构等语文知识可不讲。

    创设生活语境,识记语气词。如认读“哇”字,宜借助具体的句子“小蝌蚪游哇游……”认读,之后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哇,这条鱼真大!”等。学习“哇”字后,可同时识记常用的语气词,如“吗、呢、吧、呀”等。

    通过熟词辨析,识记多音字。“教”是个多音字,通过组词“教师”和“教书”等,借助熟词辧析,区分两个读音。教学时,能正确组词即可,多音规律可不讲。

    通过比较,认读“哪”字。借助拼音认读,在“口+那”熟字加一加方式识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哪里”和“那里”、“哪个”和“那个”等,把握字形、字义间的关联:“哪”表示疑问,“那”表示回答、肯定。

    量词关联,认读“两”字。先借助拼音认读,然后在短语“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中,把握“两”和“对”的关系,再用“两”字说说身边事物,强化识记效果,如“两只耳环”,可以说成“一对耳环”等。教学时,不区分“两”和“对”,能将两者对应即可。

    “顶、跳、孩”等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在掌握基本笔画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教师需要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把握这些字的共同特点,即左窄右宽。其中“跳”和“孩”两个字中“足”与“子”做偏旁时,笔画出现变形,教学时宜进行熟字比较。

    “两、皮”2字是独体字,宜让学生整体把握字的结构类型:“两”属于方正结构,要注意形态的方正,“边竖内收对称美,两人摆放空间匀”;“皮”属于三角形结构。要注意上尖下平,撇捺舒展,交对中线。

    2.角色朗读。

    这篇课文出现了大段的角色对话。朗读时,要读出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的不同。

    叙述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通过声音的延长表现故事的时空跨度。如“游哇游”这一短语,前两字声音宜延长,最后一字宜急收。教学时,可先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在比较中体会其效果,如将三字都读短、都读长和恰当延长的情况作比较等。再扩展“想啊想”“跑啊跑”等,在具体语境中练习,丰厚学生的朗读经验。

    角色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宜在定位角色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演小蝌蚪,通过试错朗读,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问话的不同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再设置情境表演,将文中的动作词表演出来。

    3.复述。

    本文的复述应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借助句式呈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全面认识青蛙。

    聚散为整,认识青蛙。故事通过鲤鱼、乌龟等对青蛙的部分描述,总体勾勒出青蛙的特征。教学时,宜围绕“青蛙是什么样的”,先发现青蛙的局部特征,再连起来说整体描述。

    借助句式和插图,复述生长过程。课文中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的句式呈现了小蝌蚪变为青蛙的变化过程。在复述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先利用图片质疑,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分句说出小蝌蚪的变化;再借助图片排列的方法,厘清小蝌蚪的变化顺序;最后图文结合,完整复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4.练习说话。

    课文以动宾结构的短语描述事物特点,迁移时可创设情境图,让学生用此结构说话。如呈现一幅人物照,让学生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从简单的“戴着帽子”到“戴着怎样的帽子”;从单句到鼓励学生连着说,“戴着什么,穿着什么,拿着什么”。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学写“两、哪、孩”等10个汉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把握角色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态。

    4.整体认识青蛙,并能借助图片复述课文。

    5.学习用动宾短语和相关句式说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归类认读,认识事物

    1.认识“蝌蚪”。

    (1)借助拼音,读准词语:这个词,谁会读?

    (2)比较“蝌蚪”与“小蝌蚪”:加了“小”字读起来有什么不同?要点:称呼前面加个“小”字,使事物显得更可爱。

    (3)游戏:老师来说事物,你们换个说法,让事物更可爱。例如:猴子一小猴子:狐狸—小狐狸等。

    2.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1)观察课文插图: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提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指导学生朗读短语。

    (2)“脑”是本课生字,是“月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里也带有“月字旁”?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去寻找。比如“肚、腿”也可以交流生活中发现的字,比如“腰、脖、胳膊”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很多带有“月字旁”的字都是表示身体的一个部分。

    (3)本课的生字还有:塘、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谁敢来挑战?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识记多音字“教”。

    3.认识“青蛙”。

    (1)小蝌蚪长大了叫什么?它长得还和小蝌蚪一样吗?

    要点:找出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出示“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对大眼睛”。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提示:仿照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脚有序介绍。

    (3)小结:青蛙真有趣,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

    4.识记“披、露、鼓”。

    (1)出示“有着碧绿的衣裳,有着大大的眼睛、有着雪白的肚皮”。谁来读?这样一变,你还认得出青蛙的样子吗?

    要点:“披、露、鼓”3个动作词表现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

    (2)谁来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3)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课文中还有很多动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得多、找得准。

    板块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朗读叙述语,声音适时延长。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了很远很远的路。出示三句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2)听老师这样读,你觉得哪一种不仅好听还能感觉到它们游的路远?

    提示:教师进行三种不同的朗读。学生比较,选择。

    (3)跟着老师读一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2.朗读角色语言,读准语气、语调。

    (1)小蝌蚪游了很远的路,它遇到了哪些人呢?说了些什么话呢?

    提示:定位角色,小蝌蚪是孩子,其余是大人。

    (2)师生角色对话,教师当小蝌蚪。

    提示:教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三组对话:第一组对话,教师朗读的语调下沉;第二组,语速较缓;第三组,语气平和。

    (3)老师这样读好不好听?应该怎么读呢?看看提示语,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提示:迎上去问,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追上去叫,读出急切的语气,语速较快;看见妈妈叫,读出惊喜,语调上扬。

    (4)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后,小组分角色练读。

    3.情境表演读,把握语态。

    (1)哪组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

    点评要点:角色语言的语气、语调是否恰当。

    (2)小蝌蚪跟人说话时,难道是动不动的吗?看看课文,他会有哪些动作?这些动作什么时候做呢?

    提示:区分“迎”和“追”,动作要准确:边比画动作边说。

    (3)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请你再练一练把动作也加上。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点评要点:动作是否准确;动作和话语搭配是否合乎情境。

    板块三复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1.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提示:引导学生画完整的句子;变化的过程: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2.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仔细看图,每幅图中的小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3.打乱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这些图片被弄乱了,你能根据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重新排一排顺序吗?

    4.谁能对照这些图,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提示:引导学生借用句式来说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板块四迁移说话

    运用动宾结构短语,说样子。

    (1)青蛙的样子真有趣,谁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子?

    提示,用上“披着什么,露着什么、鼓着什么”,青蛙的样子就能说清楚。

    (2)出示图片,一个人的照片。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说说这个人的打扮吗?

    提示: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等;能说短句即可。

    (3)教师追问,把句子说具体。

    提示: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穿着什么颜色的大衣等;引问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4)鼓励学生连着说两三句话。

    板块五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出示:顶、跳、就、肚、孩、睛;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要点: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跳、就、孩”。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右边的撇能穿插到左边,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如“跳、孩”2字,“足”的捺“子”的“横”变成“提”,“就”字的“京”的右点写小一点、稍上一点。教学时,教师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3)指导书写“肚”。

    提示:“肚”字教学中,先借助形状块直观展示左窄右宽,再边讲边演示“错位”:左右两边差不多长时,左边的略下移,右边的略上挪,字更和谐,匀称:可出示儿歌“左右等长要错位,左高右低好可爱”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4)指导书写“顶”。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顶”的右边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时两竖左右对称,在字中心点处起笔顺势作点,与撇收笔处对称。

    2.指导书写左中右结构字:“哪”。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哪”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高低错落有致,结构紧凑。

    3.指导书写“两、皮、宽”。

    (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这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意浓浓。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的可热闹了,我悄悄的走过去想偷听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李乐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时,在田埂边发现了青蛙的卵,几个孩子正热闹的讨论小蝌蚪呢。于是我决定选取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展一次活动。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饲养的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并谈论小蝌蚪。

    二、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白鹅速度较快,嗓门,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蝌蚪变成青蛙的.挂图。

    活动思:

    由于是园教研活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记背故事、找图片、在别的班级试上。活动一开始我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个个过程下来。第一遍故事的时候我边出示图片边讲,幼儿听的还挺认真,到后来几个环节幼儿就没多兴趣了,提了好几个问题幼儿都不是按照我的思路来回答的,整个课堂显得有点乱。教师教的很累幼儿掌握的也不好。经过课后其他老师的探讨才明白中班的幼儿已经能仔细的观察事物,但缺乏持久性,也比较盲目、肤浅,容易受干扰。枯燥乏味的东西他们兴趣不,就像我在课堂上让幼儿看图讲述,第一遍还好,到后来就像在唱“角戏”。这年龄段的幼儿对动植物等有生命的物体较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和同伴共同操作和探究,并进行相互商议和交流以满足好奇心和活动的愿望。在第二次自己班硷开展教研活动是,我做了相应地调整,增加了难度,幼儿不再是枯燥的一遍又一遍的看图片听故事,而是先让孩子自己动手排图讲故事,然后再是集中听故事,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较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一本。

    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提问式导入主题

    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

    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

    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

    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学习要求】

    1、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学案:了解蝌蚪长成青蛙 的基本过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鲤鱼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

    (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妈妈。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披露鼓)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课堂检测: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披碧绿的

    两条前腿露雪白的

    尾巴变短鼓

    尾巴不见了 蹲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二)结合语句,理解词义。

    (三)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清“塘、迎、龟、裳、鼓”的字形。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部首。

    、羊、扌、辶、石、支。

    2.熟字。

    火、柳、电、党、王、白、豆。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1)出示学法: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②根据汉字的特点分析字形。

    ③看看生字在课文什么词中?想想词的意思。

    ④组词。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3组看拼音读生字。

    (2)指3组不看拼音读生字。

    (3)指名打乱次序读。

    (4)分析字形,老师重点指导。

    塘:共13笔,第8笔的横右边要出头,第10笔的竖要上下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里边的“ ”不要多写一撇。与“柳”字的右半边不同。

    龟:共7笔,下半部不要写成“电”。

    裳:共 14笔,下部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要写成“攵”。

    (5)说词义。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捕食:捉取食物。

    碧绿:青绿色。

    (三)巩固生字。

    1.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变成本课生字。

    糖( ) 伙( ) 堂( )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欢迎(y0ng y6ng) 衣裳(sh1ng shang)

    捕捉(b( p() 一群(qu6n q*n)

    (四)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写生字、读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内容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教案介绍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整体欣赏故事情节。

    四、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用图表示。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五、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六、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8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习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近,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习,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习”,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由大班和中班幼儿组成,幼儿们来班前不懂任何汉语话,也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在这种情景下仅有在班里能与汉语言接触,所以我在班里让幼儿们多听,多说。

    活动目标

    1、经过多种形式的看图讲述,激发幼儿大胆说汉语的兴趣。

    2、经过多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本事。

    3、经过看图讲述,引导幼儿理解并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大胆说汉语的兴趣,记住,理解故事资料,发展口语表的本事。

    难点:记住故事资料。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图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学光盘,DVD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蝌蚪吗?他的妈妈是谁?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齐看看是怎样回事。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图片一,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上头的资料,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其它图片让幼儿大胆的说。

    教师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讲一遍,放光盘再听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资料向幼儿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于鼓励。

    教师请全体幼儿跟读故事。

    教师指图,请全体幼儿饰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师担任,一边看图,一边讲述,第二次替换主角。

    (一)结束环节

    请幼儿先自由结合看图讲述,然后交换主角再讲述。

    (二)延伸环节

    请幼儿自由结合,边表演边讲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资料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资料,并很进取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我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本事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没有画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活动的快乐。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1、头饰卡1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2、提前熟悉儿歌《小蝌蚪》。

    3、活动前场地、器械、幼儿衣着及情绪身体检查,确保幼儿会户外活动的安全

    【活动建议】

    一、准备活动:组织幼儿在场地上学小蝌蚪游、小青蛙跳。

    二、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创设情境:“现在老师是青蛙妈妈,你们是小蝌蚪,让我们一起做操吧!”

    “跟着妈妈点点头,转圈游一游,向前跳一跳,和妈妈抱一抱。”

    二、学做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扮青蛙,幼儿扮小蝌蚪,“小蝌蚪”跟着“青蛙”四散地边游边念儿歌:

    “小蝌蚪,游呀游,圆圆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游呀游,游来游去想一想,妈妈、妈妈您在哪儿?”

    当儿歌念到“游来游去想一想”时,幼儿要闭上眼睛蹲下,教师立即跑到场地一端。当儿歌念完时,“小蝌蚪”睁开眼睛寻找“青蛙妈妈”。

    “青蛙妈妈”边招手边说:“孩子,我在这里。”“小蝌蚪”们迅速跑到“青蛙妈妈”的身边。

    2、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当念到“游来游去想一想”时,小蝌蚪要闭上眼睛蹲下。

    3、游戏熟练后,可请幼儿扮青蛙妈妈继续玩。

    三、放松整理。

    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请你跟我伸伸臂,请你跟我甩甩手,请你跟我踢踢腿。”

    活动延伸:

    可改变动物角色,让各种动物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增加游戏的兴趣。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2

    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为了让孩子对妈妈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2、掌握曲线添加的方法

    3、对蝌蚪各种动态的表达

    活动准备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PPT、黑色颜料、黑色水彩笔、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呱呱呱、宝贝们听一听,是谁在讲话呀?”(课件里呈现青蛙妈妈)

    老师:“原来是青蛙妈妈呀!可是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是怎么回事吧!”(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贝在到处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青蛙妈妈担心它的宝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紧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呈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乐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课件里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游动的。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多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示,把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老师这里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资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假如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四周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资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i yóu xiàn zài shén me biàn huà miàn tiáo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蝌蚪长着()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2、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3、小蝌蚪向_______(谁)问他们的妈妈在哪里,把_______(谁)错误地认为是他们的妈妈,_______(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唱歌的声音是()。

    A、呱呱呱B、哈哈哈C、嘻嘻嘻

    三、填空题

    1、一只青蛙()条腿,()只眼睛()张嘴。

    2、一只蝌蚪()条腿,()只眼睛()张嘴。

    3、一只鸭子()条腿,()只眼睛()张嘴。

    四、实践活动

    假如你一个人走迷路了,你该怎么办?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3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4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自然段对应。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三幅图,与五段话中的三个重点段落相对应: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和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妈妈。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五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及打写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课外,可让学生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甚至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

    2、通过运用教学媒体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1、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教室内实施的。

    2、跨越式教学资源、共翔课件

    3、教师PPT

    4、课文相关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3、板书、齐读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目的:通过猜谜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塘”“脑”“袋”“灰”“捕”等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等9个字,会用“已经”练习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教学难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一个愉快的暑假,同学们一定认识了许多动物朋友,比如水里游的小鱼小虾,田里飞的蝴蝶蜜蜂,它们都和大家一样自由自在的玩耍。那么,大家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出示蝌蚪图片)大家一定认识它们,它们过得可不开心了,因为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

    1.结合图片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3.小组交流学习字词。

    4.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引导学生从字音字形字义上识字。

    (2)教师重点指导:

    【多媒体出示生字】检察自学情况,教师边检查边对个别字做强调。

    然后以多种方式认识我会认的13个生字。

    (3)学习会写的9个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里做示范,学生描红仿写。

    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同学们齐声朗读我们的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标出这些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3.你们课文读完了,你们找出答案了吗?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6个)

    4..那看看大屏幕,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呀?(生:鲤鱼妈妈、乌龟)

    5.那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他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真不错,课后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谁会用“快活”说话?(鼓励畅所欲言)。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 导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

    (3)这时,他们看见了什么?(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3.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2)它们又看见了什么?(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3)因为小蝌蚪看见乌龟的四条腿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4.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5.齐读第5---6自然段。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2)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6.小结:学了课文,你们喜欢青蛙吗?为什么?(因为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读一读记一记

    五、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 ↓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推荐1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