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黄河畅想
  • 黄河畅想

    发表时间:2022-04-10

    【www.jk251.com - 黄河】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初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黄河畅想”。

    美术教案-黄河畅想

    教学过程(

    一、录像(音乐片段)

    1.听歌学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曲,与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看那组同学唱得好。

    2.《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词的内容讲什么?

    回答:这首歌是陕北民歌,歌颂黄河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人民的勤劳与淳朴。

    二、提问:同学们对黄河的了解有多少?(学生自由发挥)

    答: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

    2、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三个英国的国土面积。黄河的河段长和流域面积因泥沙淤积,河口延伸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黄河在九十万年前只是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是在独立的内陆湖盘水系的基础演变过来的。

    三、看录像“黄河一方土——壶口瀑布”

    1、黄河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挥)

    答:气势雄伟。

    2、为什么叫它壶口瀑布?

    答:滚滚洪流注入深潭,水波急溅,如茶壶注水。

    3、黄河壶口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挥)

    答:如千军万马咆哮、奔腾而来。

    4、欣赏亚洲飞人成功飞越黄河的图片。

    四、欣赏黄河第一湾图片JK251.com

    黄河第一湾与壶口瀑布有何不同?

    答:壶口瀑布水势汹涌,奔腾咆哮。黄河第一湾犹如静谧的少女躺在大山的怀抱,文静娴淑。

    四、关于黄河的赞颂

    1、欣赏关于黄河的诗歌朗诵

    2、欣赏反映黄河的绘画与雕塑作品。

    3、欣赏关于黄河的诗词。

    朗诵《将进酒》

    放映黄河的图片

    提问:用《将进酒》的那一句诗词形容这张图片最适合?

    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是如何理解《将进酒》这首诗词的?(自由讨论)

    答:诗中鼓吹饮酒行乐,其实是借酒消愁,表现了李白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同时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他的乐观自信,方纵不羁的精神。

    jk251.cOm扩展阅读

    地理教案-黄河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黄河”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黄河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黄河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黄河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黄河,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黄河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黄河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黄河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黄河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黄河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黄河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教学设计方案2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等基本内容,还学习了黄河的水文特征。谁来说一说黄河的水文特征都有什么呢?(回答略)

    [过渡]黄河除了经常会泛滥之外,还有其它的灾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家注意看黄河的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了由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河段,到了要结冰的季节,会出现什么情况?

    [讲解]介绍凌汛。

    ①危害:容易冲垮堤坝;对船只也有威胁

    ②发生河段:上游宁夏和下游山东境内

    ③发生时间: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引导学生利用气候知识分析)

    ④解决措施:爆破

    [板书]5、凌汛

    [补充]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断流。

    [板书]6、断流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断流阅读材料并讨论:

    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提问]现如今,还有什么新的危害吗?

    [学生讨论回答]水污染问题等。

    [转折提问]黄河虽然有这么多的不利方面,但它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如果没有黄河,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宁夏平原被称作?quot;塞上江南;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

    [过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

    [板书]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板书]1、中游治沙

    [引导学生思考]:治理黄河Ω貌扇∧男┚咛宕胧┠兀浚ㄌ致酆笥山淌π〗幔?/p

    2、治黄的措施:

    下游:加固大堤:(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展示图片)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展示图片)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展示图片)

    (②③两点是为了进一步保证①的实现;同时强调治理黄河一定要标本兼治)。

    开发利用:

    ①梯级开发上游水电;(请学生读图,找出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让学生明确位置)。

    ②引黄灌溉;(介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说明其有利的一面)。

    【教学小结】

    1、黄河的源地、入海口、长度、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分界

    2、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3、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名称和分布;

    4、黄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5、黄河治理及开发利用;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黄河壶口瀑布的景观图片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活动】读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到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展示】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课件

    【讲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向东注入渤海。

    【展示】黄河源头和入海口的图片

    【活动】读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到黄河流经的省区。

    【展示】黄河流经的省区课件

    【讲述】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全长5464千米。

    【展示】黄河水系图课件

    【讲述】黄河的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汾河、渭河。黄河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

    【活动】观察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判断其流向,并说明其原因。

    (自西向东。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黄河发源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讲述】李白有一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说明了什么?(反映出黄河发源地海拔高,并最终注入海洋。)

    【活动】观察中国地形图,黄河都流经哪些主要地形区?

    【展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课件

    【讲述】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当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时,其落差较大,加之上游河段也有较多支流汇入水量较丰富,其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展示】黄河水系水电站分布

    【活动】读图,看一看我们对黄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读图时注意找出主要水电站,并看一看其主要分布在哪个河段;哪些已建成,哪些正在建设。

    【展示】黄河水系水电站分布课件

    【讲述】黄河的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峡谷段。

    【展示】通过课件的链接展示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

    【讲述】黄河出峡谷段,继续东流,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我们是如何开发利用的呢?(发展灌溉农业)

    【展示】河套平原引黄灌溉图片

    【活动】读中国地形图。黄河在河口进入黄土高原。请大家回忆一下它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和植被状况,想一想中游河段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展示】壶口瀑布、黄河水、黄土高原上的黄河图片。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水体深黄因此得名。

    【展示】黄河同世界其它河流含沙量比较表格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疏松的黄土一遇暴雨就大量流失,并随支流汇入黄河,河水由清变黄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展示】地上河示意图

    黄河水流变缓慢,泥沙沉积,河床不断升高。人在不断地筑堤束水,逐渐超过开封铁塔,形成地上河,它一旦决口就造成水灾。

    【展示】地上悬河景观图片

    【展示】阅读材料,了解黄河的洪灾。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少道26次,其中较大而长时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个入海口,涉及范围北至津沽,南达淮河,约25万平方公里,淮河和海河也成了黄河的受害者。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例如193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水流冲击泥沙实验

    活动目的:

    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表植被对水土保持起到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器具:

    两个水槽,两块土(一个是疏松的沙土,另一个是上面有草的土),两个水杯

    活动步骤:

    1.将两块土分别放到两个水槽的上部。

    2.将两个水杯装满同样多的水,并将水倒在两块土上。

    3.观察比较:两个水槽中哪个水多,哪个泥多?

    4.讨论:原因是什么?

    经典初中教案黄河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的关键。

    4.通过对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况”、“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

    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教学设计方案2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等基本内容,还学习了的水文特征。谁来说一说的水文特征都有什么呢?(回答略)

    [过渡]除了经常会泛滥之外,还有其它的灾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家注意看的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了由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河段,到了要结冰的季节,会出现什么情况?

    [讲解]介绍凌汛。

    ①危害:容易冲垮堤坝;对船只也有威胁

    ②发生河段:上游宁夏和下游山东境内

    ③发生时间: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引导学生利用气候知识分析)

    ④解决措施:爆破

    [板书]5、凌汛

    [补充]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断流"。

    [板书]6、断流

    [活动]请学生读"断流"阅读材料并讨论:

    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提问]现如今,还有什么新的危害吗?

    [学生讨论回答]水污染问题等。

    [转折提问]虽然有这么多的不利方面,但它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宁夏平原被称作?quot;塞上江南";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

    [过渡]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

    [板书]三、的治理与开发

    [引导学生分析]: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板书]1、中游治沙

    [引导学生思考]:治理Ω貌扇∧男┚咛宕胧┠兀浚ㄌ致酆笥山淌π〗幔?/p

    2、治黄的措施:

    下游:加固大堤:(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展示图片)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展示图片)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展示图片)

    (②③两点是为了进一步保证①的实现;同时强调治理一定要标本兼治)。

    开发利用:

    ①梯级开发上游水电;(请学生读图,找出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让学生明确位置)。

    ②引黄灌溉;(介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说明其有利的一面)。

    【教学小结】

    1、的源地、入海口、长度、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分界

    2、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3、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名称和分布;

    4、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5、治理及开发利用;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壶口瀑布的景观图片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活动】读"流域水系图",找到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展示】"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课件

    【讲述】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向东注入渤海。

    【展示】源头和入海口的图片

    【活动】读"流域水系图",找到流经的省区。

    【展示】"流经的省区"课件

    【讲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全长5464千米。

    【展示】"水系图"课件

    【讲述】的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汾河、渭河。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

    【活动】观察中国地形图。找出、判断其流向,并说明其原因。

    (自西向东。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发源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讲述】李白有一句诗:"君不见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说明了什么?(反映出发源地海拔高,并最终注入海洋。)

    【活动】观察中国地形图,都流经哪些主要地形区?

    【展示】"流经的地形区"课件

    【讲述】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当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时,其落差较大,加之上游河段也有较多支流汇入水量较丰富,其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展示】"水系水电站分布"

    【活动】读图,看一看我们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读图时注意找出主要水电站,并看一看其主要分布在哪个河段;哪些已建成,哪些正在建设。

    【展示】"水系水电站分布"课件

    【讲述】的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峡谷段。

    【展示】通过课件的链接展示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

    【讲述】出峡谷段,继续东流,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我们是如何开发利用的呢?(发展灌溉农业)

    【展示】"河套平原引黄灌溉"图片

    【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在河口进入黄土高原。请大家回忆一下它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和植被状况,想一想中游河段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展示】"壶口瀑布"、"水"、"黄土高原上的"图片。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水体深黄因此得名。

    【展示】同世界其它河流含沙量比较表格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疏松的黄土一遇暴雨就大量流失,并随支流汇入,河水由清变黄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展示】"地上河示意图"

    水流变缓慢,泥沙沉积,河床不断升高。人在不断地筑堤束水,逐渐超过开封铁塔,形成"地上河",它一旦决口就造成水灾。

    【展示】地上悬河景观图片

    【展示】阅读材料,了解的洪灾。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少道26次,其中较大而长时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个入海口,涉及范围北至津沽,南达淮河,约25万平方公里,淮河和海河也成了的受害者。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例如1933年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水流冲击泥沙实验

    活动目的:

    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表植被对水土保持起到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器具:

    两个水槽,两块土(一个是疏松的沙土,另一个是上面有草的土),两个水杯

    活动步骤:

    1.将两块土分别放到两个水槽的上部。

    2.将两个水杯装满同样多的水,并将水倒在两块土上。

    3.观察比较:两个水槽中哪个水多,哪个泥多?

    4.讨论:原因是什么?

    黄河的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1、记住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

    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理解“母亲河”的奉献

    5、理解“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住治理的关键和根本

    7、知道治理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

    1、的自然特点2、“母亲河”的奉献

    3、“地上河”的形成原因4、治理的关键和根本

    导学思考题一:

    1、为什么说是中国的第二长河,而不说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2、阅读课文,了解的发源地、长度和注入的海洋?

    3、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那些省、自治区?

    4、在水系图上,依次找出干流流经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水系图上,找出的发源地、源头;四条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看他们各位于哪个省区?

    6、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

    7、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

    强化训练题一:

    1、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全长千米,注入海。

    2、源头是,在山西省注入的支流是,在陕西省注入的支流是。

    3、发源于高原,依次流经高原、高原和平原。

    4、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和河南的。

    5、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和平原。

    6、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并已建成了、、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当堂达标题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BC珠江D黑龙江

    2、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B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D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3、兼跨中下游的省区是:()

    A山东B陕西C山西D河南

    4、下列平原中,属主要塑造的是:()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5、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A内蒙古B河南C山东D河北

    6、在陕西省注入的支流是:()

    A洮河B渭河C汾河D湟水

    导学思考题二:

    1、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

    2、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又说他是一条“害”河?

    3、建国后,治理主要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4、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

    强化训练题二:

    1、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据观测,下游河床仍在以平均每年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

    2、治黄的关键在于。泥沙90%来自,因此

    是治黄的根本。

    3、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将与附近的水利枢纽配合使用,不仅使下游

    大大减少,也是总体的大大提高。

    当堂达标题二:选择题:

    1、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

    2、90%以上的泥沙来自:()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河套平原D宁夏平原

    3、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下游修整水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D治理泥沙

    4、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

    A龙羊峡B刘家峡C三门峡D小浪底

    5、全部是下游河段过境的省区是:()

    A河南B山西C山东D河北

    6、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交界处

    7、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利枢纽联合使用,可抵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

    A千年一遇B百年一遇C60年一遇D500年一遇

    8、长江、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B四川、湖北C青海、西藏D青海、四川

    读图题:读“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脉:①⑥源头:A注入海洋:②

    支流:BCDE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FG

    地形区:③④⑤

    水电站:⑦⑧⑨⑩

    其中,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是(填代号)

    黄河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的关键。

    4.通过对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况”、“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

    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教学设计方案2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等基本内容,还学习了的水文特征。谁来说一说的水文特征都有什么呢?(回答略)

    [过渡]除了经常会泛滥之外,还有其它的灾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家注意看的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了由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河段,到了要结冰的季节,会出现什么情况?

    [讲解]介绍凌汛。

    ①危害:容易冲垮堤坝;对船只也有威胁

    ②发生河段:上游宁夏和下游山东境内

    ③发生时间: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引导学生利用气候知识分析)

    ④解决措施:爆破

    [板书]5、凌汛

    [补充]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断流"。

    [板书]6、断流

    [活动]请学生读"断流"阅读材料并讨论:

    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提问]现如今,还有什么新的危害吗?

    [学生讨论回答]水污染问题等。

    [转折提问]虽然有这么多的不利方面,但它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宁夏平原被称作?quot;塞上江南";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

    [过渡]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

    [板书]三、的治理与开发

    [引导学生分析]: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板书]1、中游治沙

    [引导学生思考]:治理Ω貌扇∧男┚咛宕胧┠兀浚ㄌ致酆笥山淌π〗幔?/p

    2、治黄的措施:

    下游:加固大堤:(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展示图片)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展示图片)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展示图片)

    (②③两点是为了进一步保证①的实现;同时强调治理一定要标本兼治)。

    开发利用:

    ①梯级开发上游水电;(请学生读图,找出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让学生明确位置)。

    ②引黄灌溉;(介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说明其有利的一面)。

    【教学小结】

    1、的源地、入海口、长度、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分界

    2、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3、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名称和分布;

    4、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5、治理及开发利用;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壶口瀑布的景观图片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活动】读"流域水系图",找到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展示】"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课件

    【讲述】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向东注入渤海。

    【展示】源头和入海口的图片

    【活动】读"流域水系图",找到流经的省区。

    【展示】"流经的省区"课件

    【讲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全长5464千米。

    【展示】"水系图"课件

    【讲述】的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汾河、渭河。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

    【活动】观察中国地形图。找出、判断其流向,并说明其原因。

    (自西向东。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发源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讲述】李白有一句诗:"君不见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说明了什么?(反映出发源地海拔高,并最终注入海洋。)

    【活动】观察中国地形图,都流经哪些主要地形区?

    【展示】"流经的地形区"课件

    【讲述】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当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时,其落差较大,加之上游河段也有较多支流汇入水量较丰富,其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展示】"水系水电站分布"

    【活动】读图,看一看我们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读图时注意找出主要水电站,并看一看其主要分布在哪个河段;哪些已建成,哪些正在建设。

    【展示】"水系水电站分布"课件

    【讲述】的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峡谷段。

    【展示】通过课件的链接展示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

    【讲述】出峡谷段,继续东流,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我们是如何开发利用的呢?(发展灌溉农业)

    【展示】"河套平原引黄灌溉"图片

    【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在河口进入黄土高原。请大家回忆一下它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和植被状况,想一想中游河段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展示】"壶口瀑布"、"水"、"黄土高原上的"图片。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水体深黄因此得名。

    【展示】同世界其它河流含沙量比较表格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疏松的黄土一遇暴雨就大量流失,并随支流汇入,河水由清变黄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展示】"地上河示意图"

    水流变缓慢,泥沙沉积,河床不断升高。人在不断地筑堤束水,逐渐超过开封铁塔,形成"地上河",它一旦决口就造成水灾。

    【展示】地上悬河景观图片

    【展示】阅读材料,了解的洪灾。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少道26次,其中较大而长时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个入海口,涉及范围北至津沽,南达淮河,约25万平方公里,淮河和海河也成了的受害者。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例如1933年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水流冲击泥沙实验

    活动目的:

    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表植被对水土保持起到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器具:

    两个水槽,两块土(一个是疏松的沙土,另一个是上面有草的土),两个水杯

    活动步骤:

    1.将两块土分别放到两个水槽的上部。

    2.将两个水杯装满同样多的水,并将水倒在两块土上。

    3.观察比较:两个水槽中哪个水多,哪个泥多?

    4.讨论:原因是什么?

    黄河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的关键。

    4.通过对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况”、“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

    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第12页

    地理教案-黄河导学学案


    第三节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

    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理解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

    1、黄河的自然特点2、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3、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导学思考题一: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而不说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2、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发源地、长度和注入的海洋?

    3、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那些省、自治区?

    4、在黄河水系图上,依次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源头;四条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看他们各位于哪个省区?

    6、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

    7、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黄河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

    强化训练题一: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全长千米,注入海。

    2、黄河源头是,在山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3、黄河发源于高原,依次流经高原、高原和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和河南的。

    5、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和平原。

    6、黄河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并已建成了、、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当堂达标题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

    2、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3、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A山东B陕西C山西D河南

    4、下列平原中,属黄河主要塑造的是:()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5、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A内蒙古B河南C山东D河北

    6、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A洮河B渭河C汾河D湟水

    导学思考题二:

    1、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

    2、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又说他是一条“害”河?

    3、建国后,治理黄河主要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

    强化训练题二:

    1、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据观测,黄河下游河床仍在以平均每年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

    2、治黄的关键在于。黄河泥沙90%来自,因此

    是治黄的根本。

    3、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将与附近的水利枢纽配合使用,不仅使下游

    大大减少,也是总体的大大提高。

    当堂达标题二:选择题:

    1、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

    2、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自:()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河套平原D宁夏平原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下游修整黄河水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D治理泥沙

    4、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黄河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

    A龙羊峡B刘家峡C三门峡D小浪底

    5、全部是黄河下游河段过境的省区是:()

    A河南B山西C山东D河北

    6、黄河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交界处

    7、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利枢纽联合使用,可抵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

    A千年一遇B百年一遇C60年一遇D500年一遇

    8、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B四川、湖北C青海、西藏D青海、四川

    读图题: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脉:①⑥源头:A注入海洋:②

    支流:BCDE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FG

    地形区:③④⑤

    水电站:⑦⑧⑨⑩

    其中,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是(填代号)

    黄河导学学案的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

    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理解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

    1、黄河的自然特点2、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3、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导学思考题一: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而不说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2、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发源地、长度和注入的海洋?

    3、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那些省、自治区?

    4、在黄河水系图上,依次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源头;四条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看他们各位于哪个省区?

    6、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

    7、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黄河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

    强化训练题一: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全长千米,注入海。

    2、黄河源头是,在山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3、黄河发源于高原,依次流经高原、高原和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和河南的。

    5、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和平原。

    6、黄河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并已建成了、、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当堂达标题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

    2、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3、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A山东B陕西C山西D河南

    4、下列平原中,属黄河主要塑造的是:()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5、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A内蒙古B河南C山东D河北

    6、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A洮河B渭河C汾河D湟水

    导学思考题二:

    1、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

    2、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又说他是一条“害”河?

    3、建国后,治理黄河主要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

    强化训练题二:

    1、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据观测,黄河下游河床仍在以平均每年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

    2、治黄的关键在于。黄河泥沙90%来自,因此

    是治黄的根本。

    3、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将与附近的水利枢纽配合使用,不仅使下游

    大大减少,也是总体的大大提高。

    当堂达标题二:选择题:

    1、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

    2、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自:()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河套平原D宁夏平原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下游修整黄河水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D治理泥沙

    4、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黄河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

    A龙羊峡B刘家峡C三门峡D小浪底

    5、全部是黄河下游河段过境的省区是:()

    A河南B山西C山东D河北

    6、黄河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交界处

    7、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利枢纽联合使用,可抵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

    A千年一遇B百年一遇C60年一遇D500年一遇

    8、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B四川、湖北C青海、西藏D青海、四川

    读图题: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脉:①⑥源头:A注入海洋:②

    支流:BCDE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FG

    地形区:③④⑤

    水电站:⑦⑧⑨⑩

    其中,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是(填代号)

    第黄河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

    2、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3、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点】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教学用具】

    黄河水系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系图,组织学生活动

    讲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呈一个巨大“几”子,蜿蜒于我国北方大地。

    (提问)为什么不称黄河第二大河,而是第二长河。

    总结:黄河的概况是本节一个考点,要结合水系图在图上找出位置,记住名称。并且和长江做对比记忆。

    读46页课本阅读材料,看说明了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活动,“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什么河段,泥沙主要来自什么河段。含沙量大的原因有几个。

    讲述: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是滥砍乱发造成植被破坏。

    板书:一、我国第二长河

    1、黄河概况

    2、含沙量大的原因

    (转承)我们应该怎样对黄河进行利用呢?下面学习治理和开发。

    阅读48页第一自然段,找出在不同的河段进行什么措施治理黄河。重点记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重点。

    讲解: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而治理的重点就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读黄河水电站分布图,找出龙羊峡和三门峡,小浪底水电站,分析其位置。

    总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害河”,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水能。也带来了洪涝,凌汛和断流等灾害,我们要趋利避害,使它真正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分成3个小组,分别找出发源地和入海,主要支流和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各组派代表去黑板上指出。

    对照上一节的主要河流表,得出,黄河只是长度第二,流量较小,因此是第二长河。

    两个材料都说明了黄河的含沙量大。

    通过阅读四个水文站的含沙量,知道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下游河道。

    阅读三副景观图,知道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也有人为方面。

    对比长江的措施,阅读课本,分析得出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黄河上的水电站集中分布在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的交界处,这里落差到,水能资源丰富。

    【作业设计】

    描画黄河水系图,标出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

    计名片畅想人生相关教学方案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高质量的教案对初中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自己的初中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计名片畅想人生相关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为第六章的第二节,主要介绍文字、图片的插入与编辑。(对本节内容稍作调整,仅介绍一张幻灯片的制作,并把图片的插入提到这节来讲)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学过word中的图片及艺术字、文本框的插入与编辑,这与powerpoint中文字及图片的插入与编辑相似,学生应该容易理解并能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字及插入后的编辑。

    2.能力目标:运用以上知识点为xx年后的自己制作一张名片。

    3.情感目标:采用任务式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名片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powerpoint插入文字与图片。

    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一张精美的名片。

    【教学方法】

    实例讲练法、任务驱动和小组教学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辅导。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一个学习专题网页)

    【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然后上机练习,相互交流,老师总结指导。

    1.创设情意,快乐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情境,设计一个有实用性的任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实例:在本课教学开始,给学生分发老师的名片,让他们再欣赏一些名片,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想为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吗”。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来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以求助同组的同学,或书本,或我做的一个专题学习网页。

    2.合理评价

    在小组成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完成的情况,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总体评价一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引出名片

    问题:你们想了解老师,想和老师交朋友吗?你们想为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吗?

    思考,回答

    授新课

    给学生欣赏名片

    提出问题:名片上有哪些少不可少的内容?

    欣赏并进行讨论,先个人思考,再小组讨论学习。

    出示本堂课的知识点

    根据学生回答并补充(出示学习专题网页)

    1.小的确定

    2.的插入与编辑

    3.的输入与编辑

    举手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一张名片

    见专题学习网页的操作步骤

    认真听讲

    应用知识

    创作作品

    提出任务。

    给学生演示学习网页使用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随时解答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运用所学的知识为10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如遇到问题,可以参考学习专题网页。

    评价交流

    作品展示

    有序选择的点评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和评价作品

    学生相互点评,使学生的作品创作思想进一步升华,积累经验,掌握方法。

    总结

    总结全课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自我总结,升华情感

    【教学反思】

    以前,我在教powerpoint的初步应用时,往往直接让学生打开软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积极性不高,经过反思,我把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提出任务(创作名片),让学生在这一真实的任务情境中,畅想人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直观而形象。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不是直接地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片,去发现名片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评价交流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担任“老师”的角色,在“评价”中学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我用几句激励的话总结全课,进一步鼓励孩子们朝着理想不懈追求。

    黄河颂设计2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诗歌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以诗歌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它的存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象征,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它也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作品为我们激情讴歌了黄河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二、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3.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五、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作业:

    1.抄写识记字词;

    2.完成《评价手册》第6课;

    3.预习第7课

    【黄河畅想】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