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编辑精选: 长歌行教案集合350字
  • 编辑精选: 长歌行教案集合350字

    发表时间:2022-04-06

    【www.jk251.com - 长歌行说课稿】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编辑精选: 长歌行教案集合350字》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长歌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词,会写7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读古诗,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3、通过理解诗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词,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从中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指导阅读

    教学方法:讲读、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质疑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今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老师借机板书:时间。

    3、质疑: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你们听过有关时间的故事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5、认读生字歌,学习多音字长。

    二、图文结合,自渎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自渎课文。(根据自己选择看图和读课文的顺序)

    2、提示:

    (1)看图,要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读文,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

    (1)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字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词读一读。

    (3)谁愿意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4、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5、你们也想读一读吗?(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及韵律来。)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1、训练按下面的节奏读。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小结激趣:诗歌读得太好了。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想说说吗?好!读P28页的小短文,再来说吧!

    3、自渎小短文。

    4、试着说诗意。(要求不要过高)

    (1)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2)质疑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试着逐句说出诗的意思。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在书里画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努、徒、伤、悲。

    2、抽读卡片。

    3、指导写字。

    (1)观察字型:歌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川独体字。

    (2)观察如何写漂亮这些字。

    (3)板演,评价。

    五、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字,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认读生字卡片。

    2、背会诗歌。

    3、对字条。

    (1)请把相对应的字条连一连。

    百川到东海

    ①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②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③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④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互相说诗句,对诗意。

    二、指导背诵,及时反馈

    1、教师看图,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三、说说学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或者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抽读字卡,然后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的?分析字型、组词、偏旁或取偏旁记、看拼音记。

    2、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悲字的心字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练习设计:

    一、认读下面的词语。

    复习

    归来

    努力

    悲伤

    回归

    歌声

    山川

    大海

    伤心

    如何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shao( )

    Zhang( )

    shao( )

    Chang( )

    三、回家找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及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探究珍惜时间,珍惜一切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探究法

    4、点拨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师生交谈

    师:老师让你们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但同学们得认真听,听后告诉老师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

    播放《青春舞曲》

    生:告诉我们青春一去不复回

    师:是的,青春一去不复回,所以我们必须珍惜青春。《青春舞曲》这首歌也正因为它有这样的内涵而广为传诵,成为流行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爱音乐,古人同样也爱音乐;你们喜欢《青春舞曲》这样流行的歌曲,古人也同样具有自己的流行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汉朝时广为人唱的一首歌曲——汉乐府的《长歌行》。

    二:教学过程

    1.了解汉乐府

    师:大家注意到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了吗?

    生:汉乐府

    师:谁知道汉乐府?(生回答)

    师:汉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然后配乐演唱,之后人们将搜集来的诗歌也称为"乐府" .后来"乐府"就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长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行"是一种文体 .

    2.读诗

    师:了解了汉乐府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此诗的读音,并让学生找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特别注意)

    让学生说出该注意的读音

    生:齐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教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听出朗读节奏。

    生:齐读(感受诗歌朗读节奏)。

    师:选班里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有感情朗读诗歌。朗读时让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思考诗歌的意思。读完后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的意思

    生:口头翻译(理解诗歌意思)。

    师:对诗歌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相信大家更能把握住它的感情,现在老师给你们音乐背景,请同学们用感情来朗读这首诗。(播放《高山流水》)

    生:学生配乐朗读

    师:大家读地很有感情,但读古诗应该要有读古诗的样子。同学们古人读书怎么读的?

    生:摇头晃脑

    师:那现在我们也模范下古人读书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来。(教师带头)

    生: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大家头摇的好,脑袋晃的也不错。但我们还是忽略了一点。大家先看一下这首乐府选自哪里。

    生: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师: 相和歌辞是一人唱,多人和的乐府歌,虽然我们不会唱,但我们可以模仿古人一人唱,多人和的唱和形式。来朗诵这首诗。同学们,让我们来试试吧!

    生:女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应和一句,将诗歌读一遍。

    生:男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应和一句,将诗歌读一遍。

    3.品诗(13分钟)

    师:大家都读的很投入,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乐府曲中写了许多事物,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并概括出它的特点(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

    生:青青葵、朝露、阳春、万物、百川、、、、、、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的很不错,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那就是美好。那么作者写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目的何在呢?(引导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生:回答

    师:大家都体会的很好,能否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出示关键词,学生背诵(关键词一次次减少,难度一步步加大)。

    生:青葵——朝露——阳春——万物——秋节——华叶——百川——复归——少壮——老大

    生:朝露——阳春——秋节——百川——少老

    生:阳春——秋节——少老

    4.用诗(合作交流)

    诗人仅仅用了50个字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懂得去珍惜时间。相信大家已经领悟了诗当中的人生哲理。老师想让大家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再现这首诗歌的意境。

    提示:1.改写成小故事或寓言

    2.可增删内容,调整顺序成为你自己的诗歌

    3.制作成公益广告

    5.悟诗

    师:同学们,汉乐府的《长歌行》由于它的.内涵而传诵至今,他再一次敲响了我们的警钟,告戒我们要时刻珍惜时间,珍惜一切。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首诗歌后的启发。

    生:诉说启发。

    师:最后让我们用现在的方式唱响这首乐府诗。播放歌曲《长歌行》

    长歌行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诵读,继续引领掌握诵读古诗文方法,了解大意并体会意境。

    2、积累经典名句,受到“惜时”教育。

    2、适度拓展,引发诵读古诗兴趣,扩大积累。

    教学流程:

    一、 复导引入——调动积累引趣诵读

    读本中的目,会背哪?背一背或读一读。

    二、 诵读新目——方法指导诵读

    (一)以难度挑战激趣独立诵读

    1、调研:希望自己独立读正确还是希望和小伙伴一起读好这首诗?

    2、自主读正确、通顺

    3、交流互助正确、流利诵读[请你们推荐1一2位读书比较好的人,说推荐理由。]

    4、范读引领,难点指导[师生交互诵读]

    (二)通过了解内容赏读品趣

    1、了解古诗文大意的方法指导:

    1)看看书中有关资料,说说你从诗中明白了些什么?

    2)一般读古诗或古文,可以通过“看注释”的方法,了解大概意思。

    出示本课“注释”,同桌互助,了解大意——你又明白了什么?

    全班交流,进一步准确了解大致内容——直译古诗并增加师生个人的理解

    2、古诗欣赏式诵读指导:

    1)自由读一读,看看哪句诗最有画面感,可以让你眼前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划“曲线”。

    2)想象画面,眼睛放得远一些——体会着诵读或背诵。

    3)指名读,闭目感受是中的画面和意境。

    3、名句积累式阅读法指导

    1)请再次自由美读古诗,把你最像记住的句子划“双横线”并背下来。

    2)交流积累的著名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三、扩大积累——学用结合,拓展诵读

    1、你最想把你背下来的名句告诉谁呢?准备怎样说?[读-背-说]

    2、看看这课的一组诗,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谁知道?[板书:惜时]

    3、自由读一读后边的诗———指明读一遍到两边。

    4、你还知道哪些劝人珍惜时间的名句吗?[后一课;生活中的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等]

    布置:诵读《长歌行》读好《明日歌》《惜时》

    长歌行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长歌行》。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诵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读会背。

    教学难点:

    背诵诗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几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家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大家将收集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2、生展示句子并大声朗读。

    3、师: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小朋友要学会珍惜时间。

    4、板书课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5、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长”和“乐”都是多音字。

    二、学习《长歌行》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

    2、抽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

    二读诗,划节奏,读出韵味。

    1、划上节奏依节奏读。(提示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2、练习读

    自由练读古诗。

    指名朗读,比赛读(个人、分组、男女),师生评议。

    师生合作朗读。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你们欢迎吗?

    生生合作朗读。 咱们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请同桌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一读这首诗。

    3、齐读全诗。

    三读诗,了解代乐府民歌,明诗意。

    1、老师简介乐府诗

    2、学生自学诗后注释、译文、简析

    3、师生合作读诗歌和译文。(师一句,生一句,交换读)

    4、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来说出一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木。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大家猜猜老师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这眼前的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呢? 生自由读。 指名读,学生点评。

    3、理解第三、四句。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到大海里,而从来不会向西又回到它们的起点一样。猜猜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猜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为什么?

    5、从刚才同学们的深情诵读中,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了什么?

    四读诗,背诵积累

    课件逐步去掉字、句、整首诗,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背诵采用指名背、小组背、全班背等形式。

    三、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大家刚才在理解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

    2、课件播放画面:春天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东奔腾;一个小小孩在家中埋头苦读的画面。请你为每一个画面配上相应的诗句朗诵。

    3、“你读大家评”。 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出自己的体会到的感情,其他同学点评他读得好不好。 指名读,集体评议。

    4、古诗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了吗?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5、学生自由背诵,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6、学生展示背诵情况。

    五、作业

    朗读、背诵本单元三首古诗

    jk251.cOm扩展阅读

    编辑精选: 中班登鹳雀楼教案集合(960字)


    中班登鹳雀楼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内容的图画、《登鹳雀楼》课件、自制古诗挂图四。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你抬头看那天边,一轮落日,伴这群山渐渐落下去。

    (3)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二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看那黄河奔腾、咆哮着向那大海一泻千里。

    (3)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三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景色真美啊,你还想看到那更远的美景吗?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3、出示第四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再登上一层吧,那样会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的。

    ( 3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二、观看课件,学习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1、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念一念。(3遍,和古诗解释)

    2、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指字认读。(变换节奏念)

    三、用肢体动作来吟诵古诗,并感知韵律美。

    1、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设计意图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这节课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古文不在枯燥。

    【知识扩展】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中班登鹳雀楼教案【篇二】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

    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

    黄河

    流)

    2.出示投影,教师指图描述。(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六)总结。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适时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完成课后3、4题。

    8.布置作业

    预习《翠鸟》一课。要求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中班登鹳雀楼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雀”和“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

    2、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3、师板书课题,学习“雀”和“楼”

    4、简介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不懂的字词旁画上“?”号;

    出示诗句,检查学生的朗读: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穷、更、入】这几个生字比较难读。指名读,齐读一下难读的生字。

    指名1人读古诗。

    同桌互读互听

    三、品读古诗

    过渡: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1、学习第一句诗。

    ⑴小朋友先读读第一句诗,再看看文中的插图,你都看到了什么?(点名“白日”指傍晚时的太阳)

    ⑵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再去看看吧。

    师配乐深情叙说: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余晖染红了天边的云彩,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波涛汹涌,流向远方,流入大海。

    ⑶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象,让诗人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白日…,黄河……。

    ⑷现在,你明白了诗句中的“依”是什么意思了吧?(挨着、靠着)

    那“依山尽”就是指太阳挨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⑸诗人站在鹳雀楼上,不仅看到了夕阳西下的美景,还见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正流向大海。

    ⑹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滚滚的黄河水,想像它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这句诗读得更好!

    (视频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生自由练读。

    ⑺指名1人读。若读不到位,师加以指导。

    小结学法: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象。(板书:看)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句诗的?(借助文中插图,发挥想象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大帮手,读好诗句)

    对呀,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插图,想象画面,来学习古诗,今后,大家一定要常运用这个方法。

    2、学习第二句诗:

    ⑴站在鹳雀楼上,面对这样壮观的美景,诗人不禁心潮起伏,引读(第二句)(背景图:鹳雀楼)

    ⑵理解“欲”、“穷”在板书上点出“欲”,“欲”在字典里由四种解释(课件出示: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你觉得这句诗中该选哪种意思呢?(课件闪出“②想要”)

    ⑶“目”指眼睛,“千里目”诗一种夸张的说法,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必须要。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⑸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生自由谈。(是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书

    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生自由谈。出示:

    (1)学期结束了,我希望好朋友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用诗句鼓励他,愿他学习:。

    (2)爷爷奶奶希望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不断进取,越来越出色,祝他们工作:。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和感受吧!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课件出示画面、古诗。再把这首诗连起来读读吧!

    情境中背诵

    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曲,练着把这古诗背一背。谁来背?指名2人背。

    齐背。

    反馈练习

    回忆古诗填空:见《补……》第47—48的第1题。

    3、拓展练习

    王之涣还写了很多诗呢,今天,我们再来看他写的另一首诗《凉州词》

    课件出示: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带领生齐读一下。

    四、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雀”和“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剩下的生字。

    3、正确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依入欲穷目更

    指名读,齐读

    2、说说哪一个字最难记:

    重点指导:入欲更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师范写:入欲更

    4、学生描红临写。

    三、正确完成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八()穷()衣()日()容()

    入()究()依()目()欲()

    2、默写这首诗,同桌互查。

    3、完成《补充习题》

    中班登鹳雀楼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素材:

    《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课件出示2)(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3)齐读课题。

    2、注意读准“登”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4、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4)

    1、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课件出示5)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4、领读、齐读。

    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

    1、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太阳)。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jìn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尽”是什么意思?(消失)

    3、太阳怎样?

    “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

    4.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5、指导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范读、指读、齐读)

    (二)理解“黄河入海流”(课件出示7)

    1、看到黄河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2、练说:我看到的黄河。(奔腾不息)(波涛滚滚)……

    3、(课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涛滚滚的黄河,会流入哪里?

    指名答:黄河流入大海。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诗句:百川东到海。

    前后位讨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练读:黄河/入海流。(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势)

    (三)理解“欲穷千里目”(课件出示9)

    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穷”是什么意思?(穷尽)

    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宽阔。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

    练读:欲穷/千里目

    (四)理解“更上一层楼”(课件出示10)

    1、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更上一层楼”。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在2楼的位置看得远,还是在10楼的位置看得远。)所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登高望远)

    2、“更上一层楼”这里表示“再、又”。谁来为“更”组词?

    3、谁来试着说一说“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4、两句诗中的千里和一层都是都是真实的数字吗?不确切,我们把它叫做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和更上两个词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不仅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望的远的道理,同时激励我们不断攀登高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

    5、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

    师: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楼上,还常常被人们用在学习,工作等地方来鼓励别人。(课件出示11)

    6.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古诗)

    练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感情朗读、当堂背诵(课件出示12)

    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1、确定感情基调

    2、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3、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4、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表达了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5、同桌互背古诗。

    小结:山衔落日水流入海,这是多么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啊!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得精神,有高瞻远瞩胸襟的同学们,让我们也铭记这首诗,让他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也乐观进取,更上一层楼!

    五、拓展延伸,编曲歌唱(课件出示13)

    如此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的古诗,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它改编成歌曲后,是怎样的?(播放歌曲)同学们课下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试着改编成歌曲听一听!

    六、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了解笔画笔顺

    依:

    穷:

    目:

    鹳:

    欲:

    2、交流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开始练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白日_山尽,__入海流。

    欲_千里_,更上一_楼。

    2、带着动作将所学古诗背给家长听。

    3、为古诗配上美丽的图画。

    参考答案:

    1、依黄河穷目层

    2、(自己设计合理的动作加入古诗里,合情合理即可)

    3、(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为古诗画上美丽的图画)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登高望远高瞻远瞩

    高中教案集合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实例人手,引出与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的例子.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

    章头图是一组跳伞队员编成的图案,引言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本章的内容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这个实际间题,必须用到和逻辑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一方面提高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说明和简易逻辑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础.

    2.关于的概念分析

    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则是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

    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不等式解的”;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等等.在开始接触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

    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

    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

    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仍属于自然数,其中.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

    (1)自然数与非负整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4.关于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分析

    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正确认识中元素的特性:

    (l)确定性:和,二者必居其一.

    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给定一个,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对象都不用于这个.如果说“由接近的数组成的”,这里“接近的数”是没有严格标准、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能构成.

    (2)互异性:若,,则

    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个.例如方程有两个重根,其解集只能记为{1},而不能记为{1,1}.

    (3)无序性:{a,b}和{b,a}表示同一个.

    中的元素是不分顺序的.和点的坐标是不同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l,0)和点(0,l)表示不同的两个点,而{1,0}和{0,1}表示同一个.

    5.要辩证理解和元素这两个概念

    (1)和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和是表示元素和之间关系的,不能用来表示之间的关系.例如的写法就是错误的,而的写法就是正确的.

    (2)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那么这个的元素就是这些对象的全体,而非个别现象.例如对于,就是指所有不小于0的实数,而不是指“可以在不小于0的实数范围内取值”,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一个实数或某些实数,”也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任一实数值”……

    (3)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合条件.

    6.表示的方法所依据的国家标准

    本小节列举法与描述法所使用的的记法,依据的是新国家标准如下的规定.

    符号

    应用

    意义或读法

    备注及示例

    诸元素构成的集

    也可用,这里的I表示指标集

    使命题为真的A中诸元素之集

    例:,如果从前后关系来看,集A已很明确,则可使用来表示,例如

    此外,有时也可写成或

    7.的表示方法分析

    有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它们各有优点.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l)有的可以分别用三种方法表示.例如“小于的自然数组成的”就可以表为:

    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图示法:如图1。

    (2)有的不宜用列举法表示.例如“由小于的正实数组成的”就不宜用列举法表示,因为不能将这个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但这个可以这样表示:

    ①描述法:;

    ②图示法:如图2.

    (3)用描述法表示,要特别注意这个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该符合什么条件,从而准确理解的意义.例如:

    ①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

    ②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即;

    ③中的元素是点,它表示方程的解组成的,或者理解为表示曲线上的点组成的;

    ④中的元素只有一个,就是方程,它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单元素.

    实际上,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因为不能将无限集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而没有列举出来的元素往往难以确定.

    8.的分类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叫做有限集,如图1所示.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叫做无限集,如图2所示.

    9.关于空集分析

    不含任何元素的叫做空集,记作.空集是个特殊的,除了它本身的实际意义外,在研究、的运算时,必须予以单独考虑.

    教学设计方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的概念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

    (2)元素: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记作R

    注:

    (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

    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

    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

    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

    1、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阅读教材第二部分,问题如下:

    1.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二)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该只有一个元素。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的方法。

    格式:{x∈A|P(x)}

    含义:在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有些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

    (2)有些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1000以内的质数}

    注:与是同一个吗?

    答:不是。

    是点集,=是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记作Φ,如:

    练习题:

    1、P6练习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

    ①{1,4,7,10,13}

    ②{-2,-4,-6,-8,-10}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

    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

    ②{(x,y)|x∈{1,2},y∈{1,2}}{(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④{-1,1}

    ⑤{(0,8)(2,5),(4,2)}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的有关概念:(、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四、课后作业:教材P7习题1.1

    五、板书设计:

    课题

    一、知识点

    (一)

    (二)

    例题:

    1.

    2.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表示方法,在认识时,应从两方面入手:

    (1)元素是什么?

    (2)确定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表示时,与采用字母名称无关。

    探究活动

    【题目】数集A满足条件:若,则()

    (1)若,试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2)自己设计一个数属于A,然后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3)从上面两小题的解答过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并大胆证明你发现的这个“道理”.

    【参考答案】

    (1)其他所有元素为-1,.

    (2)略

    (3)A中只能有3个元素,它们分别是,,且三个数的乘积为-1.

    【编辑精选: 长歌行教案集合350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