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实用精选:梅花魂教案集合4篇
  • 实用精选:梅花魂教案集合4篇

    发表时间:2022-03-16

    【www.jk251.com - 梅花魂课文教案】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希望《实用精选:梅花魂教案集合4篇》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梅花魂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学习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学习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回顾课堂,再次记忆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第二课时

    一、歌曲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送歌曲

    上节课大家表现非凡,个个闯关成功,恭喜进入下个环节学习。为了祝贺与鼓励,老师带来这首歌──《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

    设计思路:以歌曲制造声势,营造思乡氛围,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

    二、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

    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

    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此环节结合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

    设计思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因此,不便于详细设计,只是设计了大致的环节。在实施以上各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运用评价功能,多方面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肯定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文本]

    三、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

    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

    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

    [设计思路:将阅读延伸,将思绪延展,进一步理解感悟梅花魂]

    四、总结全文,升华“梅花魂”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

    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

    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既是文本学习的总结,也是文本的升华。通过分段朗诵,来回味文本,同时也是为下个环节进行文字资料与情感渲染做铺垫。也一定得落实好评价功能,允许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阐述。

    梅花魂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学唱歌曲《一剪梅》、《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寒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春天的怀抱,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恋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其实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其耐何的秋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的一枝独秀梅花。

    (配《一剪梅》曲梅花组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

    1、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诗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

    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A 出示词语:秉性 训斥 撩乱 蒙胧 眷恋 玷污 凉飕飕颇负盛名 低头折节

    (指名读,齐读)

    b交流感受。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同桌可探讨交流)

    2、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A 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板书:黯然泪下)

    (2)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3)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4)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B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1)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2)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3)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C 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

    (2)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3)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赞美她,播放《红梅赞》MTV,学生齐唱。

    (4)小结过渡: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冰灾袭来时,当地震来临时,我们的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5)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6)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7)屏幕显示: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从中,你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8)针对这一自然段,学生质疑。此时,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畅所欲言,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D 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相机板书:失声痛哭 含泪递绢)

    E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师: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

    1、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之心长留星州吧。

    2、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打开我送给你们的梅花图,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图画,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语句。 (学生交流作品)

    3、在《一剪梅》的乐曲中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相信它一定会在生活中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梅花魂教案(篇三)

    说教材:

    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我回忆与外祖父的四件事,分别是读诗落泪、爱惜墨梅图,谈梅花的品格,赠送梅花手绢。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全文,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了解梅花的品格,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相连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回忆主要事件

    教师语言导入:梅花向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诗局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围绕梅花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师板书:珍爱墨梅图,赞梅花的品行,赠送梅花图和手绢)其中哪几件事情是融合在一个事情背景下阐述的?

    (设计意图:这是篇回忆路,选取了外祖父几件关于梅花的往事,回顾课文,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文本打下铺垫。)

    二、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

    第一步:了解我第一次受训,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他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而奇怪?学生读课文谈体会,生交流中谈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爱惜这幅墨梅图?生抓住:惟独、分外、碰不得、训罢……抹净。这些词句体会。当交流到奇怪的原因是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第二步:品味爷孙俩难忘的一课,学习4-13自然段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层情况:三层、四层都可以,只要说得有依据。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5,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谈梅花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先从内容入手,理清条理,再抓梅花与民族魂之间的关系,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最后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质上来。这样始终围绕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线。)

    第三步:体会外祖父深情地流泪:学习2-15自然段,抓爱国主线

    外祖父赞誉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牵挂着他的情素,每当想起就不禁潸然泪下,读全文,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生交流共有三处,第一次叫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流泪。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回国的消息时,呜呜大声哭了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联想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第三处在送别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生会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愿望了,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爱花之情,更是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我紧紧扣住了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几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每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

    三、 推敲课题,学习写法

    1、设疑: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换成其他题目可以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外祖父爱梅花,更把这种爱梅花之情寄托在爱国之情中,所以它是文眼所在。

    2、读读开头和结尾,想想他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教师小结: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了外祖父饿几件具体的事情,结尾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爱国之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结束语: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作业:搜集并讲述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故事。

    梅花魂教案【篇四】

    学情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共写了五件事,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理解梅花魂的含义将是教学的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我曾采用过变序教学法,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势必在兴趣上减弱不少。为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变序教学法,并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并试图发展学生的情感,为此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梅花魂”的含义和深沉的爱国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题“梅花魂”不仅象征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2创设良好氛围,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教学环节

    一、引入新课

    二、学文悟法

    三、自学悟情

    四、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语文课,通过初读感知,我们知道了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呢?

    五件事:(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敬送梅图、泪递手绢。课文这五件事能不能调换顺序?(不能,课文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

    导语(边出示梅花)引出梅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异乡的外祖父,因为外祖父对梅花格外稀罕。

    二、学文悟法

    (一)学习“珍爱梅图”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你从哪些语段可以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交流,出示: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有什么稀罕的呢?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

    c、“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对祖国的眷念。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深刻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爱惜”。

    教学意图:采用变序教学。由第二件事----外祖父珍爱梅图,使学生产生悬念,深刻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从而产生迫切解疑的心理。

    导语:面对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的无意过错,一顿训斥,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还有哪段话也写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衷?(相机引出第13段)

    (二)敬送梅图

    1、细细品读第13段,看梅花有什么值得外祖父稀罕的?

    出示13自然段,生读。

    教师质疑: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出示课件)

    2、你发现这句话中哪几个词用得多?(愈……愈……愈……愈……,)(出示课件)

    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生)“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你能用好词、佳句、诗文来赞美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吗?(课前搜集)

    教学意图: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架起课堂与课外的桥梁,引导学生把平时的积累灵活地用到具体的语境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教师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衷地赞叹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

    3、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理解?(赞扬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

    朗读体会,读出赞美、感叹的语

    4、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还仅仅是梅花吗?你又从哪儿感受到?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出示课件)

    朗读,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相机引导理解“秉性”。

    启发: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一个个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你能不能用简洁的文字来介绍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出示课件,赞颂这些有气节的中国人。)

    质疑: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新的理解?

    (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

    再读13段,总的理解:这一大段语重心长的话,是外祖父内心的表白,他在诉说着自己的志向,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这段话,也揭开了外祖父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的原因:这墨梅图代表着外祖父的一颗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他身在异地,心系祖国,他多么想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啊!

    导语:因此,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出示课件)

    教学意图:在充分了解梅花的品格后,深入挖掘“魂”的含义,理解

    解梅花的象征意义,巧妙地将物(花)与人联系在一起,拓宽学生学

    习视野,激发学生对梅花、对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敬佩之情。

    导语:外祖父喜爱梅花,心中思念着故乡,这种浓浓的情又怎是我一时理解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这是一些怎样的语句使我不懂外祖父的心呢?

    (三)学习“吟诗落泪”

    1、生自学,理解。

    交流,出示: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这类句子指哪类句子?

    师质疑: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3、是的,当时我不懂外祖父为什么吟诗落泪,同学们,你们懂吗?

    解读: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落泪表达了远方游子对故土的依恋,表达了外祖父那浓浓的思乡情。——写出了外祖父对家乡、祖国的思念真切,感人!

    4请你对比一下,这个自然段和刚才的第3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点:选取具体的一件事,运用了语言、行动、神态描写,表现外祖父的特点。

    不同点:这个自然段引用了诗句。

    教学意图:运用古诗文积累的知识,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海外游子深深的思乡之情。运用比较法归纳写法的异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积累写作知识。

    三、自学悟情

    第三件《不能回国》第五件事《泪递手绢》

    导语:导语:就这样,外祖父时刻被浓浓的思乡情困扰着,已近高龄的外祖父还能回乡吗?临别时,他都做了什么呢?

    1、自学课堂交流

    ⑴读第三件事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⑵读第五件事

    ①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②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这一举动说明,外祖父把自己心爱的有关梅花的一切都交给了“我”,什么都没有留下,他托付“我”把这一切都带回祖国去,也就是说把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魂归故里。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地在海外漂泊一生,死后也要葬在异国他乡。但是现在,他可以安心了,因为那代表着他的心的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这就是课文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加课件音乐)

    教学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创设良好氛围,体会老人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学习收获。

    jk251.cOm扩展阅读

    【必备】《荷花淀》教案集合4篇


    《荷花淀》教案【篇一】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五、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荷花淀》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

    研读、品味、思考

    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

    小说语言质朴、明丽、流畅、耐人寻味。要着重品味人物的对话描写。可以“话别”一席话为例。这段对话,妻子察言观色,紧问不放,丈夫支支吾吾,闪烁其词;一个机敏多情,一个憨厚纯朴,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又是爱家爱国,深明大义。另外还有五个青年妇女商量探亲的对话,寻夫时的说笑,脱险后的一番议论,都各具特色,写出了白洋淀儿女特有的风貌,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二、讨论文章中的几个问题

    ①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有许多英雄题材可以写,为什么偏偏要写一组普通的农村妇女?

    提示: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妇女的情感更加细腻、更加丰富;妇女尚且如此,何况武装起来的男人?……

    ②为什么这组妇女连姓名都没有?

    提示: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出嫁的女子就归属于丈夫家,以丈夫的名字称呼她,如“水生嫂”。他们只管家务,侍候老人孩子,织布、纺纱,还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她们辛勤地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比较起来,她们的生活闭塞、观念陈旧、眼界短浅、相对比较自私……可是就连社会地位极低、观念陈旧的妇女们都勇敢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国的抗日战争怎么能不胜利呢?

    ③塑造这组群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荷花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提示:主要是通过动作性很强、抒情性很强的对话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

    ④结尾写妇女们的哪些变化?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妇女们从思念亲人,探望亲人,到遭遇敌人,亲眼看到子弟兵们与敌人的斗争,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进而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正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真实写照。

    三、把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特色。

    孙犁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他是用散文诗的语言在写小说,他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意境。如开头描写水生嫂编席子的场面,那语言简洁、动听、优美。学习时要注意思考,这一段描写有哪些作用。

    四、作业:生活中有很多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描述。选择大家熟悉的一个或几个景点,尝试着做诗意化的描写。

    《荷花淀》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整体领会和分角色的朗读方法,品味小说散文式的艺术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引导学生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小说反映的主题作深入理解。随着文学评论日益成熟,人们对《荷花淀》有了多元的解读,教师可引入各种观点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开放的、创造性的思维。

    3、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引导学生感悟本文人情美与自然美,着重鉴赏本文对传统小说的突破,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4、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对话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引导学生感悟本文人情美与自然美,着重鉴赏本文对传统小说的突破,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小说反映的社会环境和主题作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思路设想: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刻画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间:两课时,90分钟

    课前准备:

    1、布置预:

    1、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2、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2、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课45分钟

    新授内容:大屏幕显示

    1、白洋淀风光图

    2、作者孙犁的图像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介绍作者孙犁和他的创作作品及风格。

    孙犁,(1913-20xx),其原名孙树勋,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个作家群,被称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作者“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二、检查预:(学生回答)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复述课文主要故事情节)

    2、标题:①夫妻话别②、探夫遇敌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重点讨论:

    (一)赏析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重点)

    1、听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⑵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⑶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小说环境中的自然环境)。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明白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刻画人物性格,完成教学重点)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

    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有侧重地赏析了小说《荷花淀》里的三要素,详细分析了“夫妻话别”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课(45分钟)

    五、练:(学生朗读,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一)、认真阅读小说发展的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答:这一段对荷花淀中午风光的描写,为下文突现险情作铺垫,也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里展开,还暗示了妇女们最终将成为白洋淀的战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了她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用对话、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妇女们对各自的丈夫爱“恨”交加有很担心、牵挂的复杂心情和羞涩的神态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答案:B

    (三)、课文助夫歼敌部分的对话突出他们的什么性格和心情?(学生分角色读后回答)

    答:写了妇女们在遇敌紧张的情况下巧妙摆脱敌人钻进荷花淀的机智,在淀里遇到各自丈夫的喜悦,以及在淀里助夫杀敌的勇敢,最后获胜的喜悦、乐观。

    (四)、小说结尾的三个句子说明了什么?对文章中心起什么作用?

    答:说明了她们参加保家卫国战斗的愿望得以实现,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六、情节结构:

    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归途遇敌(39-51自然段)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也是结局)

    1.在荷花淀巧遇丈夫,与夫杀敌(52-73自然节)

    2.妇女们成立了抗日游击队。(74自然界)

    七、板书:

    荷花淀孙犁(孙树勋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派”)月(皎洁)席(洁白)构作景水(银白)成清新用展现精神面貌雾(薄)提供活动背景物风(清新)宁静为情节展开作铺垫花(新鲜香)追问体贴、温柔对机敏、稳重

    1、反映人物的心理,赞同顾大思想变化和性格。

    2、交待事情经过,应嘱吃苦耐劳发展故事情节。

    勇敢故事情节:

    开端:夫妻夜话

    发展:探夫遇敌

    高潮、结局:助夫杀敌,成立抗日妇女队伍。

    人物性格:

    1、水生,抗日游击队组长,积极参军抗日,勇敢、坚强、乐观、爱家爱国

    2、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抗日妇女,勤劳、识大体、不拖丈夫的后腿、勇敢、坚强、乐观、爱家爱国

    八、总结

    环境诗化——恬静纯美。

    情节淡化——不离奇、不曲折。

    人物虚化——无姓名、无肖像。

    孙犁作品的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荷花淀派代表)。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调,追求诗歌般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浪漫气息,正如茅盾所说:“用谈笑风生态度去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

    九、作业

    课后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辅导更正。

    《荷花淀》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一. 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 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三. 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四. 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 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 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 、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 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 探夫遇险 助夫杀敌

    五. 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 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确: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确: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确:“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三.做“思考与练习三”。

    高中教案集合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实例人手,引出与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的例子.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

    章头图是一组跳伞队员编成的图案,引言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本章的内容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这个实际间题,必须用到和逻辑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一方面提高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说明和简易逻辑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础.

    2.关于的概念分析

    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则是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

    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不等式解的”;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等等.在开始接触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

    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

    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

    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仍属于自然数,其中.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

    (1)自然数与非负整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4.关于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分析

    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正确认识中元素的特性:

    (l)确定性:和,二者必居其一.

    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给定一个,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对象都不用于这个.如果说“由接近的数组成的”,这里“接近的数”是没有严格标准、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能构成.

    (2)互异性:若,,则

    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个.例如方程有两个重根,其解集只能记为{1},而不能记为{1,1}.

    (3)无序性:{a,b}和{b,a}表示同一个.

    中的元素是不分顺序的.和点的坐标是不同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l,0)和点(0,l)表示不同的两个点,而{1,0}和{0,1}表示同一个.

    5.要辩证理解和元素这两个概念

    (1)和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和是表示元素和之间关系的,不能用来表示之间的关系.例如的写法就是错误的,而的写法就是正确的.

    (2)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那么这个的元素就是这些对象的全体,而非个别现象.例如对于,就是指所有不小于0的实数,而不是指“可以在不小于0的实数范围内取值”,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一个实数或某些实数,”也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任一实数值”……

    (3)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合条件.

    6.表示的方法所依据的国家标准

    本小节列举法与描述法所使用的的记法,依据的是新国家标准如下的规定.

    符号

    应用

    意义或读法

    备注及示例

    诸元素构成的集

    也可用,这里的I表示指标集

    使命题为真的A中诸元素之集

    例:,如果从前后关系来看,集A已很明确,则可使用来表示,例如

    此外,有时也可写成或

    7.的表示方法分析

    有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它们各有优点.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l)有的可以分别用三种方法表示.例如“小于的自然数组成的”就可以表为:

    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图示法:如图1。

    (2)有的不宜用列举法表示.例如“由小于的正实数组成的”就不宜用列举法表示,因为不能将这个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但这个可以这样表示:

    ①描述法:;

    ②图示法:如图2.

    (3)用描述法表示,要特别注意这个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该符合什么条件,从而准确理解的意义.例如:

    ①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

    ②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即;

    ③中的元素是点,它表示方程的解组成的,或者理解为表示曲线上的点组成的;

    ④中的元素只有一个,就是方程,它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单元素.

    实际上,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因为不能将无限集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而没有列举出来的元素往往难以确定.

    8.的分类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叫做有限集,如图1所示.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叫做无限集,如图2所示.

    9.关于空集分析

    不含任何元素的叫做空集,记作.空集是个特殊的,除了它本身的实际意义外,在研究、的运算时,必须予以单独考虑.

    教学设计方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的概念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

    (2)元素: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记作R

    注:

    (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

    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

    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

    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

    1、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阅读教材第二部分,问题如下:

    1.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二)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该只有一个元素。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的方法。

    格式:{x∈A|P(x)}

    含义:在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有些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

    (2)有些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1000以内的质数}

    注:与是同一个吗?

    答:不是。

    是点集,=是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记作Φ,如:

    练习题:

    1、P6练习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

    ①{1,4,7,10,13}

    ②{-2,-4,-6,-8,-10}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

    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

    ②{(x,y)|x∈{1,2},y∈{1,2}}{(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④{-1,1}

    ⑤{(0,8)(2,5),(4,2)}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的有关概念:(、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四、课后作业:教材P7习题1.1

    五、板书设计:

    课题

    一、知识点

    (一)

    (二)

    例题:

    1.

    2.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表示方法,在认识时,应从两方面入手:

    (1)元素是什么?

    (2)确定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表示时,与采用字母名称无关。

    探究活动

    【题目】数集A满足条件:若,则()

    (1)若,试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2)自己设计一个数属于A,然后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3)从上面两小题的解答过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并大胆证明你发现的这个“道理”.

    【参考答案】

    (1)其他所有元素为-1,.

    (2)略

    (3)A中只能有3个元素,它们分别是,,且三个数的乘积为-1.

    最新最新的爱莲说优质教案集合(4篇)


    爱莲说优质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积累文言字词。

    二、教学重点

    1、莲——君子的美好形象。

    2、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2.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①关注生字读音:予:yú 蔓:màn 鲜:xiǎn

    ②关注句子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深入探究:

    1.文章标题是“爱莲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热爱与赞美?

    ——“予独爱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设问:这一句通过细致描写莲的形象,表达了对莲的赞美,那么它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不急于回答)

    ①指名读、齐读;

    ②指名翻译:(强调积累)

    词语:濯,洗。 妖,美丽而不端庄。 蔓、枝,动词,生藤蔓,长丫枝。益,更加。 植,立。 亵,亲近而不庄重。

    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快速背诵。

    ④讨论总结:三个方面: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

    ⑤朗读指导:请用朗读来传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读得有层次,有感情。

    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轻读。以下三层,要读出层次感。前两层亦可用描写语调读,有审美感情,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末句,以突出莲的品格。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①指名翻译:教师强调:之,结构助词,的。“……,……者也”,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②合作探究: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请大家再来读上段中描写莲形象的那句话。

    合作探究: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

    (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所有这些象征的内容都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关键在于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仔细寻味;联想愈丰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变得愈鲜明。)

    2.既然题目是“爱莲说”,那么文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篇幅写到“菊”和“牡丹”?

    ①指名读全文;

    ②教师点拨:请画出能传达作者对这些形象态度的词句。

    ※菊——“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在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回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饮自斟。他饮酒高歌,击节赞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他以愿做霜下杰,学习菊花的品格和气质来勉励自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芳,他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后人以陶渊明具有这种不羡慕荣利,志存逸士之节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反复品味“菊之爱”一句,含有什么意味?(惋惜之意)

    ※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盛爱”的程度,有诗为证:(屏显)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反复琢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态度?(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足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

    ③我们再来背背写莲的句子,大家考虑: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这是衬托的手法。作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④小结:作者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人品极高,胸怀洒落。曾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足见其对莲的一往情深。

    ⑤美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理解,读出情感。

    前一层是三个并列句,以人为喻,分别指出菊、牡丹、莲的品格,要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出;前两句要读得轻些,后一句当重读。

    后一层用菊、牡丹、莲的不同遭际来批判世风,全用感叹的语气读,但其间又有细微差别:“菊之爱”一句有惋惜意,“莲之爱”一句有慨叹意,“牡丹之爱”一句有讽刺意。

    (四)背诵全文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请选一种你喜爱的植物,以“说XX”为题,写一篇文章。

    爱莲说优质教案(篇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

    如下:

    1、知识和技能:理解本文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转曲折、摇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因此,我设计以诵读为主,引领合作为辅,达到当堂成诵,品味文章美点,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体会文章的审美情趣为本课的重点。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定为本文的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重在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如下: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2、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设计了通过观赏莲花、菊花、牡丹图片,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共享资源,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1、结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学习,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指导议读质疑、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

    4、迁移法:使学生的视线由课内转向课外,培养人文素养,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四、说程序

    1、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莲花、菊花、牡丹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莲花有何可爱之处?

    (再从电脑屏幕显示几幅近景远景不同姿态的莲花图)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莲花,看完以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看来,大家各有所爱。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2、指导朗读,突破重点

    第一轮:请几位同学朗读(师生简单评价)。

    第二轮:各组推出一名同学朗读竞赛。

    第三轮:读出感受、读出画面 (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通过配乐(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媒体配音朗读)。

    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3、设疑质疑,品味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探究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把莲花比做什么?表现莲花的哪些品格?

    (3)你是怎样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

    (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知识迁移,课后延伸

    (1)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两句话。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3)课外辩论会:甲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莲那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乙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牡丹那样富贵显赫、名利双收。(第三个作业视教学条件和时间而定),反馈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说应用

    爱莲说优质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朗读课文,能够感受到文学的美,试着当堂背诵。

    结合注释,领会文章内容。

    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了解什么是正衬和反衬

    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追求高洁德行的志向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讽喻之情并能够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是正衬和反衬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预习:

    1.收集有关各种花的诗句和图片,最好能诗画相配。展示自我才情。可参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布置综合性学习。

    2.理解文义

    3.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

    4.作者写的难道仅仅是莲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还歌颂了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君子,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

    5.文中的三种花分别象征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莲——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赞美

    菊——隐逸者——志向高洁,隐居避世——惋惜

    牡丹—富贵者——贪慕荣华,追求名利——厌恶讽刺

    6.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直接写莲就行了吗,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理解衬托——正衬、反衬的写法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8.能否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我刚到培正学校的时候老师们对八年一班的同学赞不绝口,后来我也看到我们班得的流动红旗最多,为了回报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八年一班的厚爱,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创作的诗画,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莅临指导。

    今天老师也收集了几幅诗画送给大家,看到这么优美的意境同学们一定想说点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先听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然后再让同学们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听配乐朗诵范读。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订正读音。

    认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听后学生齐读一遍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

    朗读要点:

    1、读准字音。

    2、用舒缓的语气。

    3、注意抑扬顿挫,有高低起伏。

    4、流利有感情

    四、理解文义

    五、快速背诵,比赛选取一名,掌声鼓励

    六、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阅读思考:

    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

    2、这些语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气味、气质风度

    3、连线

    4、小结托物言志

    七、写作方法探究二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隐逸者、富贵者

    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志向高洁,隐居避世,对于这样的一位高人,作者抱着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从文末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惋惜。

    在评选国花的时候很多人推崇牡丹,其实早在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植到长安,视为珍品。暮春时节,权贵们往往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以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因此,牡丹被认为是“富贵”的象征。对于这位贪慕荣华追求名利的富贵者作者又抱什么态度呢,从文末“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厌恶讽刺

    3、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直接写莲就行了吗,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

    明确、衬托、正衬、反衬

    八、小结本文主旨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九、学生说话

    周敦颐说完莲,现在由我们同学们来说了,说什么呢,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但要注意的是:

    (1)要注意内在联系;

    (2)要有新意。

    爱莲说优质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⒈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⒉了解本文的作者(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⒈教师泛读。

    ⒉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蕃(fán)濯(zhúo)淤(yū)涟(lián)亵(xiè))鲜(xiǎn)有闻

    四、自学课文。

    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

    ⒉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之后再读课文。

    五、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君子

    4.4.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5.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莲花君子六、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七、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在当今社会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位君子?(重现君子的品质)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2.课外拓展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状写你所喜爱的一种花,并能抒写出喜爱的原因。

    参考范文--扁鹊治病的教案集合3篇


    扁鹊治病的教案(篇一)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跟寓言故事有关的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第二个话题是谈“能手”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师:“能手”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

    二、背景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扁鹊治病的教案【篇二】

    主题以及教材简介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中国古代四大名医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教学重点:

    1、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教学过程

    一、出示成语,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成语,来,我们大家一起放声读读这些成语?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写谁的吗?(学生齐读成语)

    2、师:对,人们通常会用这些成语来称赞医生的艺术或者是医德,课前老师布置了任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下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医。(学生汇报)

    3、我们中国医术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讲究四诊疗法那就是“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是综合运用,然后做出诊断,最终开方下药。而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扁鹊治病》,看看扁鹊是用什么办法治病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随文识字,将课文读通顺。

    2、师:同学们,寓言故事归根到底还是故事的一种。故事就是讲给大家听的,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教师适时点拨,用概括性的语言复述,扁鹊几次劝桓公治病。

    4、师小结:在复述叙述性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步骤讲清楚。

    三、再读课文,体悟“名医”

    (一)感受扁鹊医术之神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给桓公治病的那是“名医扁鹊”,一个医生能被成为名医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扁鹊看病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标上序号。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自己读一读。

    2、感悟扁鹊医术高明。师:同学们,扁鹊从头到位只用了一种方法“看”就判断出了蔡桓公的病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医生啊?(学生交流体会)

    3、让我们怀着钦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二)感受扁鹊医者仁心

    师:一个名医,除了要有高超的医术,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才行。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扁鹊之仁呢?

    1、学生再读画线的句子,并说感受?

    2、这些句子中,大家数一数,前前后后,扁鹊总共几次拜见蔡桓公?

    从这一次一次的拜见中你发现了扁鹊的心情如何?

    3、带着对病人的担忧以及焦急的心情再读读这些句子。

    (三)感受扁鹊之智

    师:一次又一次的劝阻,蔡桓公终究没有听取扁鹊的劝阻,当最后一次蔡桓公想召见扁鹊的时候,扁鹊却跑了。

    1、扁鹊为何要跑?假如他不跑的话会面临一种怎么的结局呢?

    2、一起读读扁鹊跑的那句话。

    四、走进桓公,自取灭亡

    师:桓公本是可以活着的,可以看看这美好的世界,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可是自作孽不可活,桓公为何不听劝阻,最终走向死亡的结局呢?

    1、学生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2、设情境,品读蔡桓公的话。

    当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桓公说“”

    当扁鹊第二次拜见,桓公想:

    十天后扁鹊再去拜见,桓公愤怒了

    3、孩子们,蔡桓公态度是一次比一次恶劣啊!因为他压根就觉得自己?他打心里就看不起?一颗仁爱之心碰见了一颗怀疑之心,根本就不来电啊!

    4、分角色朗读展示。

    五、心病才是最大的病

    1、蔡桓公最大病其实在哪里?

    2、蔡桓公之所以会死的原因是什么?

    3、总结升华。一代名医扁鹊为后面每一个人都开了一剂良方。

    课后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韩非子》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的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明,但道理深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帮助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导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寓言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新词,会写9个生字。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古代医生扁鹊的故事,想听吗?

    2.出示故事,师读,生听。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3.指名汇报。

    4.交流扁鹊资料:课件出示幻灯片1扁鹊图片,介绍扁鹊。

    5.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画自然段的的序号。

    2.检查认读词语:(幻灯片2)

    (1)检查正音:蔡桓公敷烫肠胃几剂汤药骨髓

    (2)相机指导书写:汤肠

    (3)检查读文,理清课文思路。(读带有“拜见理睬无能为力医治”这四个词语的句子。)

    3.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幻灯片3:借助关键词语概括)

    三、全文质疑,品读句子,感悟人物

    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问题要问吗?

    2.质疑归纳。

    3.理出需深入追究的问题。

    四、深入读文,追究原因

    1.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原因。有这样的名医伴随,蔡桓公怎么会病死呢?读课文找原因。

    2.指名汇报。

    3.明明是有法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幻灯片4)究竟是什么要了蔡桓公的命?仔细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批注原因。

    4.指名汇报。

    5.小结:我们发现原来是蔡桓公的不听劝告和固执己见要了他的命。(板书: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五、穿越时空,体会寓意

    1.面对这样一个蔡桓公,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幻灯片5)(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指名说。

    3.春秋战国时期,好多辩士都喜欢讲些故事或引用熟语来劝说,你能在刚才的发言中用上一句这样的熟语对他说说吗?(幻灯片6)

    六、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1.聪明的人会把学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能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2.指名说。

    3.课文学到这,你觉得这个故事可信吗?追究寓言的价值。

    4.感受寓言故事的体裁特点。

    5.借韩非说寓言的寄托性。

    6.如何去读懂一则寓言故事,故事本身只是一个跳板,我们要学会借故事去明白寓意。每则寓言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引导自读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7.小结。

    七、布置作业:(幻灯片7)

    1.推荐阅读《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等等。

    2.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扁鹊治病》或自编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不听劝告

    固执己见

    扁鹊蔡桓公

    (善听意见及早改错)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以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执教的《扁鹊治病》是本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写了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为他治病,而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拒绝治疗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以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有问题及时改正,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堂课的设计力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并联系有关词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想法,明白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感受寓言的特点。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并在学生自主读文后,以词语为抓手,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与此同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而突出了重点。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由此引发“为什么有扁鹊这样的名医,蔡桓公还是病死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探究,在深入研读中最终明白:“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是蔡桓公丧命的根本原因,突破了难点,使体会寓意,水到渠成。

    从课堂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来看,教学的设计还需改进,这要求教师具有更高层面的对课的把握,才能使课堂更具创新、更有活力。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的文章6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2.积累并扩大理解一些文言词,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宋定伯为什么能捉鬼?

    分析:他不怕鬼,胆大;其次他善于消除鬼的怀疑,随机应变;最后他能巧妙探知鬼的弱点,利用鬼的弱点抓住鬼。

    2.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它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破除迷信,战胜形形色色的鬼(包括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本文是什么体裁?

    分析:文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起于魏晋,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保留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虽然作者常常是要通过这类作品阐明神道之不诬,但其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借助了神怪题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清人杨光仪有句云: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第1自然段:写宋定伯夜行通鬼,与鬼同行,展开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看似乎乎,但细细体味,却写得有情有境、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开篇第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夜行。年轻的来定伯是在漆黑的夜里意外地遇到了鬼的,因偶遇互不相知,自然问之,而对方答道:我是鬼,接下去宋定伯的言行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当得知遇到了鬼,宋定伯不慌也不逃,而是随机应对,先是班之说我亦鬼,使鬼以为遇到了同类,以稳住对方,接着还与之同行。

    第2自然段: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写人鬼斗智。走了几里路,鬼提出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两个人交替的背着走,就比两人共同步行走得快吗?显然不是。鬼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鬼有疑心,要试一试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所以先担定伯。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一句大善,显出宋定伯的沉着大胆。鬼轻人重,一担,鬼就更加疑心,于是问:卿太重,将非鬼也?

    鬼的这一问使情节陡然紧张,宋定伯的人身似乎马上就被揭露出来。而此时宋定伯却说:我新鬼,故身重耳。这话说得平和自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不由得鬼不信,紧张的情节也为之松弛。宋定伯的这一回答,进一步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鬼要试人,人也要探鬼。聪明的宋定伯与鬼同行,也想要探出鬼的弱点、为捉鬼做准备。于是宋定伯以请教的口吻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这一问,不仅说明宋定伯大胆沉着,而且很有心计。与鬼同行,不仅要随机应变,与之周旋,还要设法战胜它。至此,表面看,情节似乎平稳发展,但实际上人鬼斗智却一步紧似一步。道遇水,宋定伯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令鬼先渡,而且听之,以查鬼情。鬼渡了然无声音,而定伯自渡,??作声。这声音再度激起鬼的疑心,鬼复言:何以有声?语气严厉,充满了警觉。情节也再度紧张:宋定伯已有准备,所以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勿怪吾也,语气谦和

    又略含歉意,起到了麻痹鬼的作用。这段人鬼斗智写得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第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捉鬼、卖鬼。捉鬼,写得有形有声:人捉鬼,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欲逃,则大呼,声咋咋然。场面紧张激烈。卖鬼,又交代得细致完整。恐其变化,唾之,照应前文,安排得一丝不漏。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鬼卖鬼,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通观全篇,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张弛有致,读之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形象。

    7.难句译注。

    (1)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共递:交替。相:互相。担:背。何如:怎么样。译: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两人交替背着(走),怎么样?(按:两人交替背着走,比各自步行快,这是不可思议的。)

    (2)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令:让,叫。之:指渡河的水声。译:路上遇到一条河,宋定伯让鬼先(涉水)过河,听(鬼渡河的)声音,完全没有声响。

    (3)鬼复言:何以有声?

    复:又。何以:以何,为什么。译:鬼又说:为什么(你过河)有声音?

    (4)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设计光路报警通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了解工程是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有效实践过程。

    科学探究

    这节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以下探究能力的机会:

    能够关注应用知识进行技术设计,利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试着像工程师那样进行设计,体验设计制造的基本过程。

    科学态度

    认识到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将学到的与光有关的知识和所看到的相联系;识别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为学生播放电影《偷天陷阱》

    一、提出问题

    1、提问:之前我们看过的电影种表现的是什么场景?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为什么这么说?

    讲:设计这个场景的工程师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了问题。

    2、讲:今天我们也来复制一下这个装置,看看我们能不能把想法变成实际。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戴好护目镜。

    教师操作,请学生检测。问:行吗?谁来检测?我们利用了什么原理?

    讲: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可行的。

    3、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完成一个?每个组也来试着复制一个报警装置,一分钟时间,看看哪个组最快,效率最高。

    学生尝试。

    教师检测

    找到速度最快的小组,问:你们组的速度最快,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经验?

    讲:你们现在就是一个团队,工程师在进行设计制造时也会成立一个团队,并且有明确的分工。我们的团队也要有工作的分配才能更好的合作。

    小组分工,佩戴胸卡。

    二、进行挑战

    1、讲:现在我们就是小工程师了,敢不敢接收挑战?

    出示任务卡

    讲:你是一支著名工程设计团队中的一员。一家博物馆聘用你们的团队设计一条光路报警通道,防止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失窃。

    工程师会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我们的需求。

    后面就是博物馆的通道,我们就要在这个场地设计一条光路报警通道。

    2、讲:为了方便各位工程师的查阅,我把任务卡放在了设计手册的第二页,下面我们就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分组设计。

    问:现在有什么问题吗?可以借助模型对我们的设计进行完善。

    3、设计交流

    讲:各个团队都完成了我们的设计,把自己的设计于同行分享一下。

    提示问题:我们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预期的结果是什么?

    其他团队有什么建议吗?

    4、1分钟调整我们的设计

    三、实践制造

    1、讲:各团队可以根据我们的设计进行制造。

    学生实践制造。

    有问题随时停下解决。

    2、各团队制造完成,其他团队可以检测效果。如何检验,可利用道具,如喷壶。

    能不能实现安全的效果?与设计是否符合?

    三、小结梳理

    1、讲:今天各位小工程师像真正的工程师那样经历了设计制造的过程,将我们的知识变成了一项技术并加以实施,现在回顾我们的经历,都有哪些环节?

    2、学生回顾,教师板书。

    3、讲:真正的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也会进行这样的基本过程,需求、设计、协调、评估。

    4、工程师把设计图纸作为重要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工程师的设计图纸,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继续思考。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信海凤吉林省小学科学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新课程提倡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探究式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活动,了解儿童对概念的初始认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及材料,尊重儿童的差异,力求在课堂上然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从结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点亮小灯泡》一课来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承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中提出的电荷持续流动形成电流的观点,引导学生连接最简单的电路,为后面的《简单电路》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为凸显其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独立学习与课堂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独立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对如何点亮小灯泡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独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独立学习将使学生经历一个有思维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

    2.课堂分析: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回路、断路、短路的特点,了解电流流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独立学习做基础,课堂分析将进行的高效、有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非常丰富,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稍弱,思维快于语言,因此会常常出现表达不清楚、跳跃性强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对电路初步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当电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手电筒,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解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2.提出问题:你能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二)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1.PPT出示学习任务一:

    (1)在学习卡片上画出你认为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实验验证你画出的连接方式能否点亮小灯泡。

    (3)时间:12分钟。

    2.分发材料,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一。

    3.PPT出示学习任务二:统计小组内有几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几种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注意:重复的算一种)

    4.汇报展示:选择一个小组,将组内统计出来的连接方式分别用放大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三)分析现象,了解电路

    1.分析能够点亮小灯泡的各种连接方式,找到相同点,了解回路的特点。

    2.PPT出示电流动的路线及小灯泡的剖面图,解析回路及小灯泡内部构造。

    3.教师演示去掉金属外壳的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的方法。

    4.分析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认识短路及断路现象(PPT出示)。

    (四)课堂小结,安全教育

    在本单元的研究中,我们使用1.5伏干电池作为电源,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导线传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这是非常危险的电!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导人定向

    (1)从学生曾有过的委屈事说起,揭题。

    (2)阅读单元学习提示定向,交待本课学习任务。

    2.训练默读。

    (1)出示默读要求的灯片。

    ①我为什么而委屈?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②课文的中心是()

    A.批评阳阳只想挑瓜吃的。

    B.赞扬爸爸尊敬老人。

    C.说明阳阳是懂得尊敬长辈的人。

    D.反映奶奶关心爱护下一代。

    学生3分钟独立阅读--全班汇报。学生有不同答案,特别对中心有不同认识,暂不反馈,留待下节课延时反馈。

    (2)明确顺序默读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瓜--抢瓜--吃瓜)独立默读分段--全班交流统一分段。

    (3)第3次训练默读理解。

    ①出示句子灯片,独立默读3分钟。

    我先用手占住那只大瓜,死也不撒手。这是因为()。

    a.我想吃大瓜,想多吃一点。b.我下午记住这只瓜没长熟、不甜,不让别人吃。

    我吃的大瓜没长熟,一点不甜,但吃了不后悔。这是因为()。

    a.早知道这瓜不甜,自己抢的,妈妈、奶奶也常这样做。b.自己抢的,靠奶奶撑腰才从爸爸手里拿到,不甜是运气不好。.I,

    课文用委屈作课题,是因为()。

    a我吃的瓜虽然大但不甜,吃了亏,反而被爸爸批评一通。b我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反而被爸爸当作只拣大瓜好瓜吃的人。

    ②全班汇报,深入讨论。

    哪些词句证明阳阳先用手占住那大瓜是知道这瓜不好,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

    如果我当时不抢,这不熟不甜的瓜会由谁吃?为什么?

    为什么我吃了这瓜,受了爸爸的委屈一点不后悔?

    3.学习生字词。

    (1)自学与试听。自学--互查--抢记抄写--当堂试听及作业。

    听写课后第4题。辨字组词:浃-夹一荚,馅--陷--焰;

    找近义词: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后悔--悔恨,默不作声--一声不吭。

    (2)词语练习。

    ①作业本上第1题;②用汗流浃背、默不作声、冷不防、后悔造句。可以一词一句,也可以几词连一句,还可以四个词连成一段话。

    4.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2、3题。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设计

    班级:六(3)班执教者:陈明静地点:科学室时间:20xx.4.30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同时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光学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叶片气孔细胞玻片标本等、实验记录单。

    教师:电子显微镜、显微镜插图、明亮光圈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师:(幻灯出示橡树树皮细胞图片)我们先来看屏幕,谁知道这是一张什么图片?看起来像什么?

    (幻灯出示图片的相关说明: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他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问题1:图片上一小格一小格的像个小房间的叫什么?

    问题2:细胞这个名字,是谁最早取的?

    问题3:细胞是科学史上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现,罗伯特。胡克通过什么发现细胞的?

    师:想不想看看罗伯特。胡克的古董显微镜?

    (幻灯出示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

    (板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借助课本,自学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师:今天我们也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出示洋葱)见过洋葱吗?

    问题:这是一块小洋葱,如果把它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猜测会看到什么?

    师:怎样才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呢?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洋葱内表皮的临时装片,至于怎么做,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要观察细胞之前,我们先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翻开课本页,两人一小组,借助手中的显微镜,小组讨论学习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思考对应的作用。

    (出示显微镜插图,全班一起完成,并大概解释各结构的作用)

    三、借助微课程,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1、播放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那么到底怎么使用显微镜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视频过程中,要思考,显微镜使用有哪些步骤。(播放视频)

    师:有问题吗?(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老师可以适当地解释对光:利用反光镜把外部光线充分反射到显微镜里面去;调焦:让镜筒慢慢地抬升,眼睛从目镜往下看,直到清晰为止)

    (准备明亮的光圈教具)

    学生看完后总结出显微镜使用的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挑战一:对光。(对好光后会看到一个明亮的光圈,挑战成功后组长上来领玻片)

    3、挑战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4、挑战三:观察细胞

    温馨提示:(1)对完光后不要再移动显微镜

    (2)观察过程中尽量不要走动,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边观察边记录,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完成试验记录单,做好汇报准备。

    四、小组汇报,交流探讨

    (让若干小组把试验记录单投影并交流探讨,老师及时总结,幻灯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的构造,让学生初步认识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大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两种细胞,那老师这里有一个电子显微镜,我们一起看看在更大的倍数下,细胞是怎样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科学旅行,你收获了哪些?

    课后思考:假如在使用显微镜中,发现视野很暗,该怎么解决。

    实用精选:动物瓶的教案4篇


    动物瓶的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空瓶若干,赤豆、数字卡、圆点卡、动物图卡、背景图、大瓶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ж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

    幼:嘿嘿,来了ж位小客人。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刺猬,6只小刺猬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瓶上。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找出比6少的动物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为什么?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把它贴在点卡左边。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把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请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动物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并在瓶盖上贴上数字,然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拿在手里,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新的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动物瓶的教案(篇二)

    教学经验:

    科学探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孩子们对这一系列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做动物瓶—装豆豆—拧瓶盖—贴数字门牌,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操作的过程自然的融入数学的教育,让幼儿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参与活动中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大小不一的空瓶子,这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收集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知瓶子的大小、高矮以及数量的多少。在自然状态下感知数概念,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关注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此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6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头饰(火车头)、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6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制作动物瓶感知此6少的数量。先让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图卡片贴在瓶身上,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将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师幼总结:此 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再次操作,鼓励幼儿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每个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到数字城找一找贴在6的下边。

    4、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请小朋友帮豆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头上,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课后反思:

    1、整个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在玩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时,他们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还有的找错了,但是他们相互间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帮助解决.最后都出色地按照要求找到了自己的新朋友,从中也让孩子感知了6以内的序数。

    2、孩子们对配对游戏真是爱不释手,装豆豆、拧瓶盖、贴数字,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在装豆豆时,碰到了瓶口小、蚕豆大、装不下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请求帮助。他们很自然地把蚕豆换成黄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材料投放恰当对孩子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当问到6可以表示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发言非常积极,他们说6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小朋友、6张桌子、6架飞机、6条小鱼等等,理解了6的意义。

    动物瓶的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感知7以内的数量是中班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班幼儿对7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制作动物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量,尤其是7 的数量。同时在活动中有机的结合了数数方法、复习数字、制作动物瓶、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等数学方面的练习,及量词的学习等其它领域的渗透。让幼儿获得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正确感知此7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米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7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 具:1-7的数字卡、1-7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磁带。

    活动过程: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复习

    7以内的数。)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7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7”。

    吸引幼儿注意力:“今天老师带来几张图片,你们看是什么?(蝴蝶)数数看有几只?(集体数数:6只。)师:出示第7只蝴蝶,问:又来了1只,是几只蝴蝶?(集体数数:7只)6只蝴蝶添上1只是7只蝴蝶。师:现在蝴蝶要玩游戏了。(拿去第7只蝴蝶)7只蝴蝶飞走了1只蝴蝶是几只蝴蝶?(集体数数:6只)7只蝴蝶去掉1只蝴蝶是6只蝴蝶。师:边演示边小结:6添上1是7,7去掉1是6。7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7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7只蝴蝶。7只蝴蝶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作动物瓶感知此7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在篮子里找出比7少的动物图卡放在桌上,师检查。

    ●找出与自己相对应动物圆点卡放在桌上.师幼总结:

    不错的比7少的动物是6. 5、4. 3. 2. 1.比7个圆点少的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

    ●再次操作,请小朋友找出自己喜欢的比7少动物贴在动物瓶上,小朋友要看清自己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后请小朋友到篮子里找出相对应的圆点卡贴在动物的下边。请小朋友互相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

    3、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请小朋友帮花生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花生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胸前,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火车音乐响起,小朋友三四人一起搭火车走。音乐一停请小朋友下车找比自己少1的朋友,找到好朋友站在它旁边,师检查(不对师给予纠正。)游戏开始。按7、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能够根据中班幼儿认识的特点,一开始就用火车玩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引起幼儿对计算的兴趣。教案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寓计算教学于游戏之中,使抽象的数形式,数数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乏味的计算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使游戏和复习计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教学要求。

    动物瓶的教案(篇四)

    设计意图:

    感知7以内的数量是中班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班幼儿对7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制作动物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量,尤其是7的数量。同时在活动中有机的结合了数数方法、复习数字、制作动物瓶、数字宝宝找朋友等数学方面的练习,及量词的学习等其它领域的渗透。让幼儿获得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正确感知此7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米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7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具:1-7的数字卡、1-7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开火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复习7以内的数。)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7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7”。

    吸引幼儿注意力:“今天老师带来几张图片,你们看是什么?(蝴蝶)数数看有几只?(集体数数:6只。)师:出示第7只蝴蝶,问:又来了1只,是几只蝴蝶?

    (集体数数:7只)6只蝴蝶添上1只是7只蝴蝶。师:现在蝴蝶要玩了。(拿去第7只蝴蝶)7只蝴蝶飞走了1只蝴蝶是几只蝴蝶?(集体数数:6只)7只蝴蝶去掉1只蝴蝶是6只蝴蝶。

    师:边演示边小结:6添上1是7,7去掉1是6、7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7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7只蝴蝶。7只蝴蝶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作动物瓶感知此7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在篮子里找出比7少的动物图卡放在桌上,师检查。

    找出与自己相对应动物圆点卡放在桌上.师幼总结:

    比7少的动物是6.5、4.3.2.1.比7个圆点少的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

    再次操作,请小朋友找出自己喜欢的比7少动物贴在动物瓶上,小朋友要看清自己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后请小朋友到篮子里找出相对应的圆点卡贴在动物的下边。请小朋友互相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

    4、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请小朋友帮花生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花生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胸前,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火车音乐响起,小朋友三四人一起搭火车走。音乐一停请小朋友下车找比自己少1的朋友,找到好朋友站在它旁边,师检查(不对师给予纠正。)开始。按7、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能够根据中班幼儿认识的特点,一开始就用火车玩的形式吸引幼儿,引起幼儿对计算的兴趣。教案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寓计算教学于之中,使抽象的数形式,数数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乏味的计算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和复习计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教学要求。

    实用精选:小学书法教案简单 4篇


    小学书法教案【篇一】

    小学书法《字框》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同字框、门字旁、方框儿的写法。

    让学生写好带有以上三种字框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观察例字,揭示新课。

    .老师拿出一个例字"冈"字,"冂"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

    .揭示课题。师:前面的写字课上,我们同学学会了左偏旁和右偏旁的写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字框和它们作偏旁组成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字框(一)

    二、指导书写偏旁"冂"、"门"、"囗"。

    (一)指导书写"冂"。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写好的字框是"冂"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一般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冂",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横轻竖重。

    ②右"竖"比左竖重而长,两竖稍徽外斜,防止上宽下窄。

    全班练写一个"冂",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二)指导书写"门"。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要写好的字框是"门"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较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门",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框形与同字框相似。

    ②三笔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横折距点较近。

    全班练写一个"门",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囗"。

    师:下面,我们要写好方框儿"囗"。请同学们从书上仔细观察,写好方框儿"囗"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 三笔相连,四角封闭。

    ② 右"竖"比左竖稍重稍长。

    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囗",全

    班比较评议。

    全班练写一个"囗",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字框的生字。

    师:今天,同学们的三个字框也写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

    指名读要写的字:"冈""同""网""间""闲""闹""团""国""围"。

    观察这些字框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冂"、"门"和"囗"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冈""同",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冈"和"同",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团"。

    观察"同""网""闲""闹""国""围"这几个字。

    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小结。

    小学书法教案【篇二】

    每当我们认真地去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特殊的乐趣。在学习足球时我会感受到在操场上驰骋的乐趣,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我会感受到在音乐的世界中尽情翱游的乐趣,在学习象棋的时候我会被错一步亡全局的乐趣所感染……在我学习书法的时候深深地被它的笔走龙蛇、刚劲有力给吸引了。

    书法是一件艺术。从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和心情。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涵义、以及书法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它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教会了我静心。练习书法要静下心来写,去细细地品味它的笔法轻重。有一次考试我没考好,心情不好,很浮躁。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笔来到练习书法的位置前,倒上墨汁,铺上宣纸,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了四个大字:沉心静气。这四个看似简单的字却使我彻底平静下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书法还教会了我——有恒心,做任何事都要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正是如此,一开始觉得书法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而学习,后来又因为受了一点困难而轻易放弃。在生活中我也是这样,有一点点困难就后退使我没有恒心。学习书法后,想放弃的时候,我就用那些古今的书法家坚持不懈的事例来使自己坚持下来,王羲之把家门口原本清澈的洗砚池给洗黑了;欧阳修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一想到这些我就又恢复信心坚持下来。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平常得不到的乐趣,我爱书法。

    小学书法教案(篇三)

    每当我看到挂在家里的书法作品时,心里就甜滋滋的,自己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忆起写书法时的酸甜苦辣,你想知道吗?那我就说说。

    那是我9岁的时候,放暑假时,我报了一个书法班,想学书法,心里还想,学书法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第一天,刚开始练书法,我的手稍微一动,就酸酸的,又写了一会儿,手好像不是我的,一直不停地抖动、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我想:练书法怎么这么难啊?干脆不学算了!

    正当我要放下手中的毛笔,放弃写书法时,张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慢慢地走过来,跟我讲了一位书法家辛苦练书法的小故事。听完之后,我惭愧的低下了头,脸红得像苹果。我想我不能当逃兵,不就是写字吗?有什么难的,我用这样的信念不断地激励着自己,所以我打消了放弃的念头。

    学书法的几个星期后,我看到自己写的字进步了,逐渐也对书法有了兴趣。

    怎么样?这就是我学习书法的经历,在学习中我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使我真正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小学书法教案【篇四】

    我喜欢书法,也喜欢练字。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饱受艰辛。我曾经烦恼过,也曾想放弃过,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悦让我坚持了两年。

    其实我原来不怎么喜欢书法,甚至说到写字就让我头痛不已,因为我是一个左撇子。而那时我们班上写字好的同学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那一刻我下定决心,我也要练字,我还要超越他们。

    就是在这个决定的驱使下,妈妈给我报了个书法班。从那刻起,我就走上了学习书法之路。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书法的喜爱,我在书法班里学习非常认真,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回到家里,我也坚持练习书法,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来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时间长了,我就觉得学习书法是十分枯燥无味。上课的时候,我心浮气躁,字也没有以前写得好了,家庭作业也没有坚持认真写,都是等到要去上课的前一天,才猛然想起作业还没做,才开始赶作业,作业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杨老师和妈妈也发现了我的问题,他们就一起开导我。妈妈在家里给我讲了大书法家王曦之的故事,杨老师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了“坚持不懈”来激励我。杨老师和妈妈的良苦用心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学习书法和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腊梅吐清香。于是,我又开始认真学习起来,最后我终于练得了一手好字。

    现在,我对书法更情有独钟。书法让我沉醉,让我在墨香中享受到了书法带来的乐趣,书法更让我在勤学苦练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实用精选:梅花魂教案集合4篇】相关推荐
    2022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教案范文410字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饮食的科学态度。2、帮忙幼儿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明白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不一样的营养。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3、培养幼儿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课前准备:1、课件、蔬菜头饰。2、课前把各种菜的...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