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分数应用题 优秀教案推荐
  • 分数应用题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23

    【教学内容】p98页练习十九6—11。【教学要求】1、复习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能正确运用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2、能正确分析分率句,把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的关键。3、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重点】分数应用题。【教学难点】正确画图分析分率句。【教学过程】一、分析分率句。先说出下面各题里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式写完整。1、苹果的重量是梨的—讲解分析方法:⑴找到分率;⑵分析分率是“谁”的几分之几,即把“谁”看作单位“1”;⑶找分率的对应量;⑷正确写分数的数量关系;⑸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变化。如上例:“1”梨—苹果重量所以,梨的重量×—=苹果重量梨×(1+—)=梨和苹果一共的重量梨×(1-—)=梨比苹果多的重量。2、实际烧煤量比计划烧煤量节约了—。分析:节约了—是节约了谁的—?从“比”字入手“比”后面的量作标准的即为单位“1”,也就是节约了计划烧煤量的—,因此:“1”计划烧煤量—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计划烧煤量×—=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计划烧煤量×(1-—)=实际烧煤量3、六年级学生出勤率是98%。分析:理解出勤率的含义,“率”通常指百分率出勤人数—————×100%=出勤率应出勤人数“1”应出勤人数98%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98%=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98%)=缺席人数注意:计算的如“含水率、出勤率、优秀率、成活率”等,一般都指部分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这里的百分率应小于1(即100%)。二、练习。1、一根铁丝长60米,一根铜丝长80米,铁丝的长度是铜丝的几分之几?铜丝比铁丝长几分之几?2、⑴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种小麦多少公顷?⑵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是种小麦面积的1—倍,种小麦多少公顷?⑶先改变上面两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使它们分别成为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三、作业。练习十九6—11。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整理复习(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推理训练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二、对比训练:1、一步分数应用题①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②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鹅?③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2、出示题组:①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出示题组:①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②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③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④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㈠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㈡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㈢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三、课堂练习: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分数乘法步应用题 教案精选篇


    解决问题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吃了

    剩下15千克

    ?千克

    “1”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数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集体备教案优秀模板


    时间:20xx年11月26日

    地点:大会议室

    主备人:赵

    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教研内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重难点突破: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最后一块内容,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类。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对来说,学生理解起来较轻松。而分数除法应用题是乘法应用题的逆思考,学生对于这种逆向思维感到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帮助学生如何选择解题策略显得尤其重要。可以不直接让同学们解决问题,而是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方法帮助解答应用题。这时学生就归纳如下:画线段图、把应用题编成文字题、找出数量关系式、找准标准量和比较量、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这些就是解题策略。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解答题目。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前3种方法,对于程度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第4种方法,而对于习惯于顺向思维的同学来说,选择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应该是最合适的方法。

    模式方法: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

    作业设计:练习通过认真分析,找出每道题的数量关系式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1.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入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做的事,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要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给学生应有的思维的空间。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分数基本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与前面相似,学生已具备分析能力,因此本课教学中学生尝试解决,交流思路,在互动中明确思路,掌握方法,体会成功,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生命动力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

    活动总结:

    全体教师针对研究主题进行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探讨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找到了这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般应用题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p48第6题、p53第147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屏出示,商场的物品价格。问:看看这一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1、教学p48第6题,视屏出现第6题的画面。题中问题:(1)胜利小学图书馆买了20本《数学家故事》15本,《童话故事》一共花去多少元?(2)群星幼儿园王老师带了50元去书店买了5本《童话故事》剩下钱,还能买几本《儿童歌谣》?2、启发学生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还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3、练习p5314题、13题。分层次练习。三、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教学内容。四、作业:p49、7、8、9、10。

    混合运算应用题 教案精选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

    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整小数应用题


    p85页“练一练”,练习十六1 —8题。

    【复习要求】

    1、熟练掌握十一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2、掌握一些常用解题的思考方法。

    3、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十一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提高综合运用数量关系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简单应用题可分为十一类。

    ⑴求总数(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⑵求剩余(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⑶求相同加数的和(每份数×份数=总数);

    ⑷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总数÷份数=每份数);

    ⑸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⑹求两数相差多少(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⑻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⑼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⑽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数,求一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较大数÷较小数=倍数)。

    2、一般复合应用题。

    一般复合应用题是由两道或两道以上的、相互有联系的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多步计算的应用题。

    3、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注意点:

    ⑴掌握解题步骤(四步)

    ①理解题意。

    ②分析数量关系。

    ③列式计算。

    ④验算并写出答语。

    ⑵学会分析方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是从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直到求出最终问题。

    分析方法

    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反推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直到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的思考方法。

    ⑶分析——综合法。

    在解答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可同时从问题和条件两端出发,一边顺流而下,一边逆推而上,逐步接通思路,这种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

    二、例题。

    例1:

    海安电影院原有座位28排,每排32个座位;扩建后增加7排,每排增加4个座位。扩建后可坐多少人?

    用分析法思考:

    扩建后坐的人数扩建后每排坐的人数×扩建后的排数原来每排座位数32+增加座位数4×原来排数28+增加的排数7

    解:(32+4)×(28+7)=36×35=1260(人)

    答:扩建后可坐1260人。

    例2:

    学校食堂原有大米200千克,又买了5袋,每袋50千克。现有大米多少千克?

    用综合法思考:

    ⑴从“又买了5袋”与“每袋50千克”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又买来大米的千克数。50×5=250(千克)

    ⑵从“买大米千克数”和“原有大米200千克”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所有大米的千克数。

    50×5+200=450(千克)

    思路图如下:

    每袋大米50千克×又买来大米5袋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原有大米200千克现有大米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85页练一练1 —2并讨论。

    2、集体讨论p86页1,p89页9。

    四、课堂作业。

    p86页练习十六2—6题。

    补充:

    ⑴文具商店以每个0.35元的批发价购进一批小皮球,按0.45元的零售价卖出,当卖到还剩下30个皮球时,已获得利润12元。文具商店共买进小皮球多少个?

    ⑵有765克同样规格的铁钉,取出50只后剩下的重750克。问原来这堆铁钉有多少只?

    数学下册加减连减应用题练习教案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XX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XX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XX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20533.html

    【分数应用题 优秀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