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单元方程时 教案精选篇
  • 单元方程时 教案精选篇

    发表时间:2022-03-16

    【www.jk251.com - 直线与方程教案】

    现在,很多小学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小学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篇《单元方程时 教案精选篇》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12-a=4x+12=3845-x 30x=14+2845-13=x+16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18+x=1818-x=0x+15=33x-10=8x-18=18x+3=18+3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省略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优点?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省略。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2、完成练习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完成练习一第9题。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改正呢?独立完成改错。4、完成练习一第10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3)错误汇报。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5、完成练习一第11题。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x+10=50+20)应该先算哪一步?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第2题怎样列方程?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6、完成练习一第12题。“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1本练习本+3枝铅笔=7枝铅笔)你看出了什么?(1本练习本相当于4枝铅笔)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jK251.COm精选阅读

    时 教案精选篇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练习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游戏、练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件出示53页第3题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大家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猜一猜:用动物卡片盖住的那个数字最大是几?

    2.课件出示53页第2题

    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一种包装方法。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面包,自己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后,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纠正和总结。

    (二)综合练习:

    1.出示54页第5题

    先请学生做做小医生,看看他们做得对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检验方法。

    2.出示54页第6题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说说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请学生灵活的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3.出示54页第7题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画面明确题目的意思,

    (2)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

    (3)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4.出示54页第8题

    (1)问:这是个几边形?每边长多少厘米?

    (2)圈一周是多少厘米?

    (3)怎样求彩带的长?(“3×8+2=?”)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二第1题,第4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家作业:随堂练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稍复杂方程时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3.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一、情景导入: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气慢慢变凉,而且比较干燥,同学可以多吃些水果缓解干燥,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生自由发言(三人左右)

    师结合武汉气候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看看妈妈买了些什么水果?仔细观察,你能得到那些信息?

    (出示p69例二图片)

    根据图片你能提什么样的问题?

    (生: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师:你能根据其中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吗?组内互相议一议,派代表发言。

    2.学生独立列方程,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并求解。(一生上台演板)

    师:请你把思考方法给大家讲讲,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纠正。

    3、生二:根据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还可以这样列方程:(2.8+x)×2=10.4

    师:请同学认真观察这个方程怎么解?小组内先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师:把(2.8+x)看作一个整体,两边同时除以2,先求出2.8+x是多少,再算x等于多少。

    4、同学把这个方程解完,学生演板后,教师组织讲评。

    5、同桌互相说一说第二种等量关系和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出示:(48+x)×3=840

    让学生根据这个方程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2、p71第三题。

    如何看水表?水表上的读数表示水表安装以后的用水总吨数,上个月的读数和这个月的读数之差就是这个月的用水吨数。

    以101室为例,让学生算一算,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师板书:(这个月的读数—上个月的读数)×单价=总价]再根据上面的理解完成102室的计算,并把表填写完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p71练习十三2、3

    课后反思:

    学生原有基础较差,反映在本节课上最大问题是难以找准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教材中的两种等量关系学生更偏爱第一种“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它更好理解。但在实际解方程过程中,(2.8+x)×2=10.4正确率要明显高于2x+2.8×2=10.4。如学生中存在以下错误:

    2x+2.8×2=10.4

    解:2x+2.8×2÷2=10.4÷2

    2x+1.4=5.2

    看来一节课完成两大教学任务对于本班学情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下次再教时,我会根据学情灵活确定教学内容。如有困难,将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解方程,第二课时再完成列方程解决问题。

    单元观察物体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开关和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深入思考:

    1、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

    3、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p39做一做图,则才是确定一个图片的形状,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组合图形呢?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

    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2、p40第3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

    五、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课后小记:

    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当完成39页做一做时,学生共出现以下六种结果:

    1、球体、圆柱;

    2、球体、正方体;

    3、球体、长方体;

    4、圆柱、圆柱;

    5、圆柱、正方体;

    6、圆柱、长方体。

    可就在这时班里有一名学生(王志龙)指出圆锥也可以从上面看到圆形。虽然圆锥应该到六年级学生才正式学习,但在生活中他们早已对它不陌生,老师必须正确加以评价。我有些困惑:圆锥从上面看到底是圆形,还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点呢?

    认识方程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初步体验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纸、分类纸条

    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出示天平图。

    1.提问: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⑴提问:小明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⑵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⑶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

    ⑷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达到平衡,小明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学生在学习材料纸上完成并汇报交流。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再讨论一下。

    ⑵动手操作

    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想法分一分。

    ⑶交流反馈

    展示学生的各种分类的情况。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为什么黑板上另外三类都不叫方程?

    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3.判断深化理解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 708+x

    50 2=25x+4 14y-28=355y=40

    4.描述生活

    ⑴看图列方程。(图略)

    ⑵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题略)

    通过对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的方程描述,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三、应用深化

    佳钙饼干广告中的数学问题。

    下载地址:

    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提出问题、代数表达、方程求解的全过程。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上册单元简易方程练习


    一、算一算。

    1、2a+a=x-0.4x=1.5b+b=5d-2d=

    3.6÷0.4=2.5×4=17.8-7.8=6.6+3.4=

    二、细心填一填。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米2。

    2、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元。

    3、李叔叔每分钟骑v米,3分钟骑()米,t分钟骑()米。如果每分钟行160m,时间是20分,路程是()米。

    4、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5、李明家九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元。

    6、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雪梨每千克b元,那么:①4a表示()②2b表示()③a-b表示()④5(a+b)表示()

    7、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当a=2.8cm,h=1.5cm时,s=()cm2。

    8、比x的3.4倍少1.2的数是()。

    三、我是公正的裁判员。(判断对错)

    1、2a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2、50+2x>72,这是一个方程。()

    3、x个4.5相加,和是4.5x。()

    4、0.32=0.9()

    5、ac-bc=(a-b)c()

    四、用心选一选。

    1、方程10x=5的解是()a、x=5b、x=0.5c、x=0.05

    2、下面各组中,两个式子结果相等的是()a、42和4×4b、0.12和0.1×2c、52和5+5

    3、与a相邻的两个数是()a、9、11b、a-1、a+1c、a、a+14、一个长方形,长是20米,宽是b米,它的周长是()a、20+2bb、40+bc、40+2b

    五、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2、

    x元x元x元x元4.6kg(x千克2.5kg)

    184元▲

    3、3.5加上x的7倍,和是14,求x。

    六、解方程。

    8x=24x÷0.5=1.26x-4x=20.2

    12(x+3.7)=1445x-3×11=42

    七、列方程解决问题。

    1、白猫上周钓了128条鱼,白猫钓的比花猫多14条。花猫在上一周钓了多少条鱼?

    2、爷爷今年69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5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几岁?

    3、北京和上海相距1320km。甲乙两列直快火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相对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李爷爷家养羊284只,其中大羊的只数是小羊只数的3倍。大羊和小羊各有多少只?

    自*我*评*价*

    ★★★★★★满意□比较满意□还需努力□

    单元 教案精选篇


    检测目标:

    1、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2、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检测主要内容:教材配套试卷

    一、口算,主要训练学生除数是一位数、整十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以内的加减法。

    二、算一算,填一填。时间单位的换算。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改错。

    五、解决问题。

    考前思考:

    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担心:计算较慢的学生时间不够。计算的正确率不够高,比较粗心。

    练习反思1:

    从学生练习完,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做完。看来学生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还不够熟练,还需要多多练习。

    练习反思2: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计算比较粗心,满分不多,成绩并不理想。还需加强练习。

    数学上册单元时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1、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85+68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2、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

    1、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单元方程时 教案精选篇】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