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平行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 平行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2-03-16

    【www.jk251.com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小学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小学教案怎么写呢?《平行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是在新授时采用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出示一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求其面积,学生很茫然而导致不知其面积,老师就教会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数出面积,紧接再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长、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既而猜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进行验证。

    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我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先出示一已经画过方格的不规则图形,采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其面积,紧接我把这一图形反过来,问:“如果没有这些方格,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略停了一会,其中一生说把凸出的部分剪下来补到凹的地方,这样割补的前后图形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同时也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学生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割补”把问题转化的简单一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并且轻松快乐地学着。

    第二步:我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告诉长和宽,让学生求面积,学生很快完成,我拉动两角,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兴致很浓地说出它的变化,为什么会变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今天的内容。

    第三步: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让他们测量出需要的数据,求其面积,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脑、手、口,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

    第四步:想办法验证自己求的面积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剪、拼,有的学生看书帮忙,有的小组商议,学习气氛热烈,很快验证完毕,并总结出计算公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老师应给学生“做数学”的机会,并提供“做数学”的活动,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也是学生自己需要的。再一方面,在这种总结公式类型的课,我们不妨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建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经历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效率也自然高起来。

    Jk251.coM编辑推荐

    探索活动――平行边形的面积教学指导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在通过操作活动中,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如何计算这块空地的面积?这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提出了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新问题。随后,教材安排了两种提示性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种是通过剪与拼的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教材安排了观察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关系,从中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根据教材编写的安排,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建议按如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说,在复习这些知识中,逐步将问题转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也容易形成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在具体设计教学中,虽然教材已经呈现了公园中一块空地铺草坪的问题,这是一个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的问题,但在个别的农村地区,可能学生对于铺草坪并不熟悉,所以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更为亲切一些。

    二是在探索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纸片、方格纸以及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探索之用。当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将事先准备的材料与工具拿出来,并提示学生:“如果用纸片当作草坪,那么如何计算这张纸片的面积呢?”随后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进行探索。在他们开展探索时,可以是学生独立的探索,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式地探索。对学生用什么方法探索,教师不要作过多的指导,任其学生充分地发挥。

    对于探索后的交流与指导,教师可以先安排数格子的方法,在学生介绍数格子的方法中说明数格子的基本要求,以便让学生知道当出现不满1格时,都当作半格数的规范。学生在介绍剪拼的方法时,要追问学生,是沿着哪一条线剪的?因为学生在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剪法,但无论怎样剪,如果要拼成长方形,那么需要沿着高剪,这是学生必须理解的。同时,也应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让他们明白转化的目的。

    三是在多种探索方法中,归纳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剪拼中,必然会呈现多种的剪法,为此,根据学生的多种剪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剪法中的共同特点,并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中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练一练〗

    第2题

    通过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相同时,其面积也是相同的。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一个活动的教具,通过教具的移动,逐步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变形,从而使学生能形象地认识“等积变形”。当然,在学生发现这一特点后,教师可以提供逆命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即“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与高是否也相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课本p12~13例1~3及相关的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要求: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转化的方法)(3)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2、教学例2:(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4)教室用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并小结。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5)小组讨论:转化后的图形和原图有什么联系?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3、教学例3:(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转化后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长(cm)宽(cm)面积(cm)底(cm)高(cm)面积(cm)(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ah(板书)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四、总结:

    苏教版“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

    教材简析: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许多折、剪、拼的活动,比较多地将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这些操作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围成的这些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种图形。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初步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摆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让学生正确认识它们。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若干个,剪刀一把,钉子板和20页上半页的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分形纸、直角三角形纸若干张、剪刀、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折纸吗?你们想折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折纸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折一折,认识三角形

    (1)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的纸?(正方形纸)请小朋友们拿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正方形纸,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教师巡视,如有学生对对折不理解要及时指导。)

    (2)展示成果。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①对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

    ②对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贴出图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

    平行边形梯形复习提纲 小学教案范例


    一、垂直与平行

    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如图:

    小学四年级复习提纲

    2、互相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垂线: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小学四年级复习提纲

    如图:直线a、b互相垂直,也可以说直线a垂直

    于直线b或者说直线b垂直于直线a,直线a和直

    线b相交的交点叫垂足(o)。

    4、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让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b、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和已知点重合,c、从直角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这条射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5、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让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b、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上的另一条和已知点重合,c、从直角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这条射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6、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就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小学四年级复习提纲

    7、画平行线

    a、将一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一把直尺靠紧,b、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c、移动三角板,再画出一条直线。

    8、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将一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b、用一把直尺和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靠紧,c、移动三角板,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

    9、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小学四年级复习提纲

    10、画长方形、正方形

    a、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做长方形的长)接着画出平行线的垂线(做长方形的宽),注意测量长度。b、再画出垂线的平行线。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四边形的分类和特点

    四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

    等腰梯形一组对边平行,两腰相等。

    不规则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4、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5、平行四边形的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6、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时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二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43-4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辨认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联系和转换的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二、新授1、认识三角形一、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2、平行四边形(1)拼一拼。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板书:平行四边形(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四、全课小结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的: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若干个梯形图片(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3、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

    启发谈话:同学们能依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了吗?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⑷做一做:计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积。

    2、扩散思维

    师: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推导它的公式?下面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生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⑴:

    生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上图⑵。

    生3:从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上图⑶。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好多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与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3、抽象概括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你会表示吗?

    生:s=(a+b)h÷2

    4、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p81做一做(一人板演)

    三、应用深化

    出示例子: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释:举例说明“横截面”的含义。学生尝试计算:

    (2.8+1.4)×1.2÷2

    =4.2×1.2÷2

    =5.04÷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p82第1题

    四、巩固练习:p82第2题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p82第3、4题

    教学后记: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积极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获得感性材料,为概括出新概念、总结新方法打下基础。

    在教学是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角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p27~2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和自制三角形面积演示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右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这块彩纸是什么形状?你会算出它的面积吗?

    引入: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学具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探索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汇报、交流,总结两种转化方法。

    重点讨论: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形成共识: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②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3)用字母公式表示。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ah÷2。(板书)

    2.即时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前引入中的求彩纸面积的问题,并组织交流。

    4×3÷2=12÷2=6(c㎡)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28“试一试”。

    四、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1.课内作业:p28“练一练”第一题。

    2.课外作业:优化作业相关练习。

    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优秀模板


    第四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4—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第4题口算下面各题,将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第5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平行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