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河流湖泊概况初中教案精选
  • 河流湖泊概况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11

    【www.jk251.com -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初中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河流湖泊概况初中教案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教法建议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总结)略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总结板书)(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第123页

    jk251.coM小编推荐

    地形概况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能在图上找出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区。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进行国情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紧接着,教材给出两幅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以及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个知识点简单易懂,所以教材通过列举五种地形类型齐全,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山区面积广大”。为了复习等高线的知识,教材给出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初步训练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读实际地形类型的能力。我国的地形特征,也会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侧面分别叙述。

    教法建议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适时适度的设问,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避免平铺直叙,可以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调动起学生活动,如提问有哪些同学外出旅游?到过哪些地方?或者教师展示一些图片、照片,让学生根据景观分析是何种地形。接着再复习提问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得到答案后,要求学生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看我国是否都有,各找一至两例。自此,学生可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数字即可说明,但要注意讲清山地和山区两个概念的区别。地形特点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

    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

    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3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1。

    (计算机演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2。

    (计算机演示)在地图上用褐色表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用黄色表示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用绿色表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3。

    (总结板书)地势西高东低。

    提出问题:P20图⒊1“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的正误”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计算机演示)绘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的过程。

    (总结板书)呈阶梯状分布。

    (计算机演示)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山脉的名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图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2)它们之间的分界线?(3)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4)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计算机演示)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板书)有利:降水丰沛、东西交通、水能丰富。

    (学生活动)(1)回忆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2)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3)如有,请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找一至二例?

    (总结)可见,我国地形特征之二是:地形多种多样。

    (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学生活动)读P22图⒊4找出占比例较大的地形?说出山地与山区的区别。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学生活动)讨论:这样的地形特点,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总结板书)有利:多种生产、资源丰富。

    不利:交通不便、耕地少。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的有利条件,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不利因素?

    (总结板书)发展河运

    开发水能

    多种农业方式

    矿业、旅游业等

    改善交通

    (反馈练习)

    (总结)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以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地形会影响人类的活动(如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人类也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适应和适当改造不利的影响。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地形图、示意图,通过读图总结概况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由于地图中,尤其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信息量很大,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张图,因此,本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读图方法。教材中的三个读图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第二个环节,分析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秀丽,景色多姿多彩,我们拥有发展多种生产的条件;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同纬度的西岸和内陆的地区却是干旱的沙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生产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此,本环节既要注意进行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同时也要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第三个环节,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有利条件,适应和改造不利条件,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没有突出体现,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地协调的观念也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由于初中学生理解力有限,建议师生共同讨论。本环节的知识也不要求必须掌握,重在培养思想和观念。

    自然资源概况初中教案精选


    本学期总第34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日期11、27课题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利与弊2、石油产量和发电量皆居世界前列3、我国铁矿储量最多的三个省4、我国主要煤矿、油田、铁矿、有色金属矿的图例符号、产地名和位置5、煤的储量和产量在我国能源资源中居首位6、我国有稀土、钛、锂、钨、锑等五种有色金属矿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重点难点1、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及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2、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3、主要矿产图例符号的记忆及主要矿产地的分布。教具电脑、投影仪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播放人们开采煤矿、金矿、石油的录像片段讲授新课:

    (提问过渡)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电脑展示)观看、思考并回答录像中开采的自然资源540黑色金属:铁金属矿产有色金属:钨、锑、锂、钛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资源(非可生资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上述矿产在我国的地位及作用。学生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相互交流。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过渡)我国矿产资源有何特点?电脑展示:1、归纳出煤矿、油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集中的地区2、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电脑显示结论: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1、煤、铁、石油北方居多2、有色金属南方居多评价:1、有利于集中开采——利2、运输负担加重——弊(过渡)观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录像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以下问题:1、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2、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解决的对策是什么?到讲台前指图回答、自由发言、学生纠偏分组交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采富弃贫、采大弃小、浪费严重、乱采滥挖、污染环境、破坏严重煤、石油、电力不足煤炭燃烧时污染环境人为原因更为重要能源矿产板书设计:对策问题金属矿产问题与对策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矿产资源教后记: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单调的,除了矿产名称外,就是矿产地名,如何把它讲得生动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为此,本节课设计教学主线清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实践性原则,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河流


    课题:长江、黄河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黄河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32"connectortype="straight">学习重点:1、各段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学习难点:。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学习过程:一、看书回答问题: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3、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河流名称长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能蕴藏量千米位次亿立方米位次万千瓦位次尼罗河66701840550004亚马孙河64802693001279002长江6300396003268003密西西比河602045800449005刚果河437051414023900014、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5、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6、问: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7、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8、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长江对人类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问: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所以有什么之称?

    2、“黄金水道”

    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3、“水能宝库”问: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问:想了解它的作用吗?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5、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6、黄河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

    7、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速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怎样变化?最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用一首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9、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0、断流现象是黄河下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有哪些?

    地理教案-地形概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能在图上找出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区。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进行国情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紧接着,教材给出两幅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以及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个知识点简单易懂,所以教材通过列举五种地形类型齐全,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山区面积广大”。为了复习等高线的知识,教材给出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初步训练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读实际地形类型的能力。我国的地形特征,也会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侧面分别叙述。

    教法建议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适时适度的设问,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避免平铺直叙,可以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调动起学生活动,如提问有哪些同学外出旅游?到过哪些地方?或者教师展示一些图片、照片,让学生根据景观分析是何种地形。接着再复习提问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得到答案后,要求学生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看我国是否都有,各找一至两例。自此,学生可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数字即可说明,但要注意讲清山地和山区两个概念的区别。地形特点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

    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

    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3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地形概况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1。

    (计算机演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2。

    (计算机演示)在地图上用褐色表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用黄色表示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用绿色表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3。

    (总结板书)地势西高东低。

    提出问题:P20图⒊1“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的正误”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计算机演示)绘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的过程。

    (总结板书)呈阶梯状分布。

    (计算机演示)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山脉的名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图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2)它们之间的分界线?(3)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4)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计算机演示)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板书)有利:降水丰沛、东西交通、水能丰富。

    (学生活动)(1)回忆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2)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3)如有,请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找一至二例?

    (总结)可见,我国地形特征之二是:地形多种多样。

    (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学生活动)读P22图⒊4找出占比例较大的地形?说出山地与山区的区别。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学生活动)讨论:这样的地形特点,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总结板书)有利:多种生产、资源丰富。

    不利:交通不便、耕地少。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的有利条件,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不利因素?

    (总结板书)发展河运

    开发水能

    多种农业方式

    矿业、旅游业等

    改善交通

    (反馈练习)

    (总结)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以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地形会影响人类的活动(如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人类也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适应和适当改造不利的影响。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地形图、示意图,通过读图总结概况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由于地图中,尤其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信息量很大,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张图,因此,本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读图方法。教材中的三个读图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第二个环节,分析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秀丽,景色多姿多彩,我们拥有发展多种生产的条件;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同纬度的西岸和内陆的地区却是干旱的沙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生产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此,本环节既要注意进行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同时也要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第三个环节,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有利条件,适应和改造不利条件,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没有突出体现,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地协调的观念也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由于初中学生理解力有限,建议师生共同讨论。本环节的知识也不要求必须掌握,重在培养思想和观念。

    自然资源概况


    本学期总第32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日期11、24课题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记住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2、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3、初步学会根据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对实际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有关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4、逐步树立人地关系、地区差异、因地制宜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不足”2、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难点: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辩证关系,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特征的认识。教具电脑、背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用计算机展示:中国政区图,引出本章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讲授新课:

    (一)自然资源大国1、让每组选出代表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2、课件展示:我国的领土、主要矿产、耕地、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以及文字说明。3、教师设问:为什么说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观看课件演示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说明我国许多的自然资源数量大,是世界资源大国的结论330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4、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第75页想一想栏目。5、组织学生讨论:联系世界地理知识,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加拿大、美国相比有哪些差别。6、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我们在利用资源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如何看待并解决我国人均资源不足、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的问题?总结评估:1、启发学生根据板书自行归纳该节教学的主要内容。2、重点总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辩证关系,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特征的认识3、简明总结各组的课堂学习效果。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针对性地思考,也可互相研讨,学生对教师的设问,可能有多种答案,教师引导并归纳出正确的答案。梳理、归纳、小结本节知识学习、学科能力及学科德育的学习情况,并对个人的达标情况进行自我评估。10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板书设计: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人均占有量少教后记:本节课有如下特点:

    1、采用目标教学模式2、借助多媒体教学3、对教学内容作了必要的补充4、注重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情境。5、板书设计简明。

    地形概况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能在图上找出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区。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进行国情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紧接着,教材给出两幅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以及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个知识点简单易懂,所以教材通过列举五种地形类型齐全,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山区面积广大”。为了复习等高线的知识,教材给出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初步训练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读实际地形类型的能力。我国的地形特征,也会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侧面分别叙述。

    教法建议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适时适度的设问,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避免平铺直叙,可以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调动起学生活动,如提问有哪些同学外出旅游?到过哪些地方?或者教师展示一些图片、照片,让学生根据景观分析是何种地形。接着再复习提问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得到答案后,要求学生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看我国是否都有,各找一至两例。自此,学生可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数字即可说明,但要注意讲清山地和山区两个概念的区别。地形特点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

    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

    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3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1。

    (计算机演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2。

    (计算机演示)在地图上用褐色表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用黄色表示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用绿色表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3。

    (总结板书)地势西高东低。

    提出问题:P20图⒊1“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的正误”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计算机演示)绘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的过程。

    (总结板书)呈阶梯状分布。

    (计算机演示)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山脉的名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图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2)它们之间的分界线?(3)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4)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计算机演示)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板书)有利:降水丰沛、东西交通、水能丰富。

    (学生活动)(1)回忆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2)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3)如有,请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找一至二例?

    (总结)可见,我国地形特征之二是:地形多种多样。

    (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学生活动)读P22图⒊4找出占比例较大的地形?说出山地与山区的区别。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学生活动)讨论:这样的地形特点,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总结板书)有利:多种生产、资源丰富。

    不利:交通不便、耕地少。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的有利条件,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不利因素?

    (总结板书)发展河运

    开发水能

    多种农业方式

    矿业、旅游业等

    改善交通

    (反馈练习)

    (总结)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以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地形会影响人类的活动(如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人类也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适应和适当改造不利的影响。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地形图、示意图,通过读图总结概况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由于地图中,尤其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信息量很大,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张图,因此,本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读图方法。教材中的三个读图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第二个环节,分析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秀丽,景色多姿多彩,我们拥有发展多种生产的条件;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同纬度的西岸和内陆的地区却是干旱的沙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生产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此,本环节既要注意进行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同时也要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第三个环节,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有利条件,适应和改造不利条件,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没有突出体现,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地协调的观念也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由于初中学生理解力有限,建议师生共同讨论。本环节的知识也不要求必须掌握,重在培养思想和观念。

    Unit初中教案精选


    lessonthree(一)大声读单词:dropn.(液体的)珠,滴tornadon.龙卷风damagev.破坏,损坏traditionaladj.传统的withoutperp.无,没有unkindadj.不亲切的,不和蔼的stayv.停留holdv.拿住,抱住(二)重点词组:dropsofrain雨滴takeatrip旅行cleanyourbedroom打扫你的卧室(三)语法提示:1.should作为情态动词,通常用来表示现在或将来的责任或义务,译作”应该”、”应当”。youshouldfinishyourhomeworkintime.你应该按时做完你的作业。youshouldtellyourmotheraboutitatonce.你应该立即把此事告诉你妈妈。2.should作为情态动词,可以表示谦逊、客气、委婉之意,译为”可……”、”倒……”。ishouldsaythatitwouldbebettertotryitagain.我倒是认为最好再试一试。shouldyoulikesometea?你可喜欢喝茶?3.should作为情态动词,可以用来表示意外、惊喜或者在说话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尤其在以why,who,how等开头的修辞疑问句或某些感叹句中常常译为“竟会”、“居然”。howshouldiknowit?我怎么会知道这件事?whyshouldyoubesolatetoday?你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晚?4.should的否定形式为shouldnot=shouldn’t

    黄河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的关键。

    4.通过对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况”、“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

    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第12页

    【河流湖泊概况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