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

    我们特意为大家推荐一篇题目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阅读材料。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麻烦您立即收藏本页以便日后再次查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你们看,都有谁呢?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能说说它的位置吗?(出示电脑图片)

    二、学习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可是它的位置却没有表达清楚。第几排是怎样确定的,第几个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小猴是怎样说的?

    播放电脑媒体课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乌龟(我在第二排第三个)

    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找一找哪儿是第一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几个应该从哪边开始数呢?指着图看看。

    从上面的这幅图上,我们知道了排数一般从前往后的,个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要讲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同时出示媒体课件)

    三、试一试

    1、小动物的位置讲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学们,从右往左数,可以这样确定,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几个一般从前往后数。

    谁来试试说说自己的位置?

    ()在第3组第2座?()做在第4组第4座?

    2、师里来了新同学,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找找位置?

    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打“√”。

    A同学:第3组第2座

    B同学:第2组第5座

    C同学:第4组第3个

    电脑课件展示,集体校对。

    四、闯关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消息,要求正确说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出示电脑课件,学生观察图片。

    2、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电影票(第几排几号),学生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励。

    3、找图书。(帮图书管理员来找图书)说出什么书在第几层第几个,正确说出它们的位置。

    4、找金币。(出示翻板,回答正确后,给出寻宝提示。)

    在给出的藏宝信息后,自己贴金币制作寻宝图,然后在寻宝区展开寻宝活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四册新增内容《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比赛中凸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验证、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判断、验证、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交流、合作中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会找并且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科素养:

    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聚焦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师:今天上课我们先做个游戏,比一比女同学和男同学谁的眼力最好,老师分别给你们看图形的一部分,你们马上猜出这个图形是什么?准备好了么?

    (出示多媒体):

    女生::蝴蝶。

    师:女生,你们都同意么?(出示)

    反馈:很好(竖起大拇指)。

    出示:

    男生1:木棍。男生2:铲子。男生:……

    出示:

    反馈(淡淡地宣布):第一局男生输了。

    出示第二轮题:

    女生异口同声:飞机。

    随即媒体出示:

    反馈:真厉害。

    问:现在轮到男同学了,媒体出示——

    男生3:盆子。男生4:帽子。男生:……

    媒体出示:

    反馈:第二轮男生又输了,再看最后一轮。

    出示:

    女生兴奋地叫起来:剪刀!

    随即出示并赞扬道:女生的眼力真厉害,男生看你们的了。

    出示:

    男生5:书。

    男生6:乒乓板。

    男生:……

    出示:并同情地说道:哎!可惜,又错了。

    生:老师,这不公平,女生猜得简单。

    教师回头一看银幕:你们猜得也很容易的呀!

    生:不是的,女生猜的图形两边一模一样的。

    (分别指着不同图形让同学们用语言说一下上下还是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评价:你不仅会观察图形中的特征,还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一句话就让大家都听明白了,真厉害!

    师:老师画一条直线(教师在媒体的蝴蝶上画了一条对称轴,)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条直线的两边一模一样。

    追问:那么飞机和剪刀的这条直线在哪里?(学生用手比划)男生猜的图形有没有这条直线?

    【设计说明:由于比赛内容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公平,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在为不公平比赛申诉中发现图形的特征,即直线的两边完全重合,直接突出知识点】

    二、缓和矛盾,揭示概念

    问:这样看来不是我们男同学的眼力差,而是女同学猜的图形很特殊。那么男同学,如果老师也给你们这样的图形,你们能一下子猜出来吗?

    银幕出示:半个兔子头

    男生:兔子

    追问:老师把图打印了出来,你们刚刚说女生的团都有一条直线,兔子的直线在哪里?(指一指)

    追问:你们刚刚又说直线两边的图案是?

    操作:那么我想请一个同学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直线两边的图形完全一样?(停顿,给同学们思考后)不过我提个要求,要求边验证边说出验证过程。

    生:边操作边说,把“兔子头”对折,直线两边一模一样。

    (在学生折前:你是不是随便折,那你怎么折?在学生折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对折”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一模一样”数学中叫“完全重合”,引导“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板书)

    师: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并标注拼音zhóu)

    全班朗读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比赛,直接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动手操作验证中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自然流畅。】

    三、在判断、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现在如果给你一个图形,你能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出示图1:

    生:手势判断(是轴对称图形),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证明(先指一指直线,再折,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叙述概念)

    出示图2:

    生:手势判断(一小部分学生认为是的)

    师:请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同学上来验证给大家看。

    反馈:生活中有一些图形看看是的,很有迷惑性,但实际上却不是的。

    出示图3:飞机和

    生:手势判断(是轴对称图形),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证明,下面的学生一起说:沿

    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在正与反的判断辨析中进一步明确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

    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出示图4:

    生:手势判断(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的)

    师:这一次请大家在脑中“折一折”验证一下,验证后可以改变注意。

    一会儿,仅剩下少数学生坚持说“是的”,教师请其中的一位学生动手验证,结果发

    现不完全重合。

    反馈:最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不是,但是后面老师说了句什么话,脑中折一下,很多人改变了主意是怎么回事?

    生:老师,如果这双鞋背靠背,或者头对头就是轴对称图形了。(准备实物再对折)

    师出示图5:

    生:手势判断(大部分学生认为不是的)

    生1:如果两条鱼嘴对嘴或尾对尾就是了,并上台演示对折,不完全重合。

    生2:我认为是的,这样折不行,这样折就行了,生演示

    评价:对呀,说的真好,很会动脑筋,思维非常灵活,当发现这样折不行,可以换个角度折,只要找到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在判断完图3时,部分学生有可能还停留在直线两边“一模一样”,而对对折后完全重合理解还不够透彻,通过图4的判断,让学生在脑中“折”(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到引导学生动手验证,在辨析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图5由于图4的负迁移,会产生争议,组织学生辨析,明确只要找到一条直线,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又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四、认识对称轴

    师: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轴对称图形都能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的,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教师用手指出并画对称轴,如图像这样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对称轴”)

    (上台画爱心,如果画的不一样)

    反馈:观察生1画的和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师:一般在数学上,画对称轴用直线,两边都要出头。

    追问:还有同学想画么,老师最后请一位同学上来画(画一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溜冰鞋)

    反馈:你看看,同学们有不同意见了。让你画对称轴,只有轴对称图形才有,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老师和你开个玩笑的。

    全体学生练习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反馈略(书P:54/3)

    五、认识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到对称轴。

    师:接下去,同桌合作在信封内的几何图形中挑出轴对称图形。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生1:图3、图4、图6是轴对称图形。

    生2:图2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我折过的,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看样子,其他图形没意见,分歧在图2。请生3演示证明给大家看为什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3:演示证明

    生2:这样折不行的,应该这样折,生2迫不及待上前演示证明:

    师:对呀!只要找到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接下去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看谁找得最多!

    反馈:图2有一条对称轴。图4有两条对称轴。图3有4条对称轴。

    讨论圆的对称轴。

    生1:圆有四条对称轴。并用自己的学具指给大家看他所折的折痕。

    生2:还有也,这位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又折出两条。

    生3:有很多很多条,这位学生也用自己的学具演示给大家看。

    师:由于学具比较小大家看不清楚,老师请电脑演示给大家看。(多媒体演示)

    数也数不清的条数,数学上叫无数条。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轴对称图形吗?

    生1:黑板是轴对称图形。

    生2:窗子是轴对称图形。

    生3:红领巾是轴对称图形。

    生4:大众出租车的牌子。

    生……(教师规范成平面图形)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脸谱、剪纸……,渗透民族文化教育)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师:今天的回家作业就是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向大家介绍你的巧方法。

    【设计说明: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让课堂教学得于在课外有趣的延伸,剪一个轴对称图形,既体现了对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又有动手的乐趣,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汇总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2、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单元课时安排:7课小树有多少棵

    (1)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你发现了什么?

    2、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作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全册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教材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然后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和应用题;再复习时间单位、角和直角的概念;最后是应用题的综合练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深化概念,正确计算,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两步混合式题。

    3.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以求剩余、相差关系、和等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复习重点:万以内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以及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2.复习难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并正确解答。

    四、教学时间7课时。

    (1)万以内的减法总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减法,能用减数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万以内减法的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小黑板出示:

    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3.掌握减法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4.能掌握减法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2,复习口算。

    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52+2670-5567+972-25

    95-2145+1881-34.47+36

    600+8001500-7005000+400

    900-3007900+120xx3-71

    (1)检查校对。,

    (2)同桌互说52+26、95-21、600+800、900-300的口算方法。

    (3)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3.复习笔算。

    (1)请学生独立计算:4801-45641600-539

    (2)整理:

    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c.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寻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

    (3)出示

    9100-27969010-2796

    9001-27964060-2805

    ①学生列竖式计算。

    ②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提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a、认真书写,数字、符号、得数不要抄错;

    b、认真计算,做一步查一步,计算退位减法时,千万不要忘记减去退去的数。

    (4)检查减法计算是否正确,有哪些验算方法。

    ①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②验算9001-27964060-2805

    4.综合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980910049475948

    一427-7407一3456-325

    56317035914513

    (2)下面方框可以填几。

    两次退位两次进位

    51383246

    -1口口4+2口3口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减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对照复习目标,你能得几分?

    6.课堂作业。

    计算并验算:

    6548-3127875+43195000-1284

    1280-7951625+35783020-145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1、教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身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身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生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身谈谈与家长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身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神往。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与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与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与活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媒体、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眼力,老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 T 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能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培养估计意识,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流程流程

    一、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问题了。请看屏幕。这是小明家新买的一些家用电器。你能从图片上了解哪些信息?(暂停)

    2、师:今天就用这些信息一起来研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流程

    二、自主编题,选数比较

    1、师:这四种电器有的比较贵,有的比较便宜,请你从中选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并且用“()○()”形式表示两种电器价格的大小关系。[在图片下方导入:()○()]

    (暂停)

    2、师:你选的是哪两种商品?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它们的价格的?

    (暂停)

    流程三、呈现材料,分类整理

    1、师:老师把同学们刚才比的这些式子整理了一下,收集在大屏幕上。如果给这些式子分一分类,你认为可以怎样分?(暂停)

    2、师:刚才同学们自己给这些式子分了类,方法一定很多。为了便于研究,老师将这些式子分成了“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类。

    流程四、探究规律,总结方法

    1、师:我们先来观察左边一列的三道式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道式子中的三位数总比四位数小。为什么三位数总比四位数小呢?你能举例说说吗?

    2、师:三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呢?四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呢?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有什么规律?

    3、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4、师:下面我们来观察右边一列的三道式子,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5、师:两个四位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它们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流程五、抽签游戏:

    1、师:下面我们来玩个抽签游戏。将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队,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抽的签是0——9这十个数字签,分别装在两个口袋里。我们来看一下游戏规则:1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2每支签上有一个数字,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PPT导入游戏规则内容)

    2、(暂停)看明白了吗?下面就开始游戏吧!

    3、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认为最关键的一抽是哪一抽?为什么?(暂停)

    4、师:现在,我们换一种玩法。请看清游戏规则二。

    PPT导入:

    1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队,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2每支签上有一个数字,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暂停)

    5、师小结:通过刚才两轮比赛,你有什么收获?(暂停)第一轮比赛的游戏规则是从低位比起的,一般需要抽四次才能决出胜负,而第二轮的比赛是从高位比起的,一般只要抽一次就能决定胜负,只有抽到了相同的数字才需要继续抽,所以比较多位数的大小从高位比起更简便。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请同学们在○里填上“<”或“>”。在比的时候,把比较两数大小的关键数字用圆圈圈一下。2、课件出示答案。

    师:你都做对了吗?和电脑核对一下。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5、7题

    课件导入第5题,师:我们一起来看想想做做第五题。

    1、师: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在座位上说一说。(暂停)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都说对了吗?我们来看划红线的这两个数,它们都接近5000,你看出这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了吗?对了,4900比5000少一些,而5003又比5000多一点儿,所以这两个数都接近5000。

    2、课件导入第7题的统计表。

    师: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这张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暂停)

    3、师:哪天售出的书最多?哪天售出的书最少?你会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师:这三天售出的书大约各有几千册?(暂停)你回答对了吗?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8: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中国五岳的奇山美景。你知道哪五座山被称为五岳?(课件出示五岳,师依次介绍)哪座山最高?哪座山最低?谁能把它们的高度从高到低排一排?

    流程九: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懂得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那么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这些方法你都学会了吗?和你的好朋友再找一些数比一比,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1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