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
  • 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17

    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

    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

    (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2)说一说你喜欢哪种估测方法,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适合用哪种方法来估测。

    3、总结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

    方法一步数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数出从家到学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二时间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长时间,再统计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三站点估测法。公共汽车走一站地大约是500米,只要知道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几站地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师小结:同学们的估测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测的时候都知道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然后看从家到学校有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27页下面“做一做”。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估测,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测更合理、更准确;然后对大家的估测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三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列式计算:39+44(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案(篇3)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所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三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猜想、验证的研究过程中,初步感知研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量”“折”“比”等方法,经历验证的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由例子抽象出图形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那这又是什么图形呢?(依然出示长方形,现场撕成正方形)正方形;

    2.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呢?

    学生举例交流,教师帮助矫正错误的说法。

    二、验证:在操作中证实猜想

    1.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身有哪些特征?

    追问:同学们都是抓住边和角来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我们猜测的不一定正确怎么办?验证。

    2.聚焦研究方法,在交流互动中,验证得出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重点一:引导学生通过“量”“折”“比”的方法,分别证明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结论。

    重点二:在操作、观察中,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内涵。

    3.认识长方形的“长”“宽”。

    4.小组研究讨论,验证得出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1)提出活动要求。

    先独立研究:看看用什么方法能验证得出正方形的特点?

    再小组交流: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去验证得出正方形的特点?

    (2)全班交流反馈,辨析各研究方法并统一观点。

    5.认识正方形的“边长”。

    6.比较:看看这些经过我们证明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突出强调:正方形不仅相对的边是相等的,任何两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三、巩固:在活动中深化认识

    1.围:出示几根小棒。

    思考:如果要围出长方形,你对老师提供的小棒有要求吗?

    学生自由阐述。

    思考:如果给你四根一样长的小棒,可能围成什么图形?

    追问:围出来的一定是正方形吗?

    根据学生的阐述,适时摆放小棒。

    引导学生明晰:正方形不仅要四条边一样长,还必须四个角也是直角。

    2.猜:出示只露出一个直角的信封,猜是一个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猜测,得出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等各种图形。

    得出:必须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结论:平面图形中,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所有的角都是直角。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课本P8--P9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2)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5)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四、做中得。

    1.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五、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