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8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地。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写教案时该简就简,该繁就繁。好的教案模板是什么样的呢?栏目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大家真是太棒了,那么同学们,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由什么特征吗?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谈话引入:

    刚才田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开心吗?你们知道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学生兴趣。)

    2、操作观察,并小结:

    a、请小朋友拿出这条毛线,往桌上一放,你看到这条毛线形状是怎样的?(让学生感知放松的线是弯的。

    b、大家把这条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板书:直的)

    c、为什么它会变成直的?(把它拉紧了。)对,我们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感知线头的两端。)

    d、生演示,师说明: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领读两遍。)

    我们手掐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齐读端点两遍。)

    (3)体验感知,认识线段: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a、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右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从哪儿到哪儿?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在哪儿?

    b、好,交换!请坐在右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左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呢?

    c、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儿的吗?

    (4)那,表示线段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画。(师画线段。)

    (5)寻找身边的线段。

    ①你知道吗?在生活中处处有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一摸每条边和端点,使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②下面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看谁先找到!(可动手摸一摸)

    ③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记住线段的样子了吗?你能告诉大家吗?好,下面老师就考考你。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我们三年级有几个班?每班人数都差不多,大约共有多少人?(指名说)你知道我们全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

    二、教学新课

    (一)感知万

    1、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指名说)

    2、谁来猜一猜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让学生猜一猜)

    师: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如果我们全校的学生都去看比赛的话,可以坐得下7个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问:这个体育馆大不大啊?

    3、[出示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学校给残疾人的捐款,你知道他们一共捐了多少钱吗?(指名说)咱们一起来数一数。

    4、一共有一万元捐款,那几个一千是一万,(生说,师板书)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

    5、请同学们摸一摸这张纸,你有什么感觉?(指名说)那如果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呢?谁来猜一猜?(指名猜)老师这儿有两包纸,每包五百张,一共一千张,一万张需要这样的几包?咱们用尺来量一量它的厚度。(请学生演示量的过程)得出:大约有10厘米。

    问:一万张纸要几个这样的一千张?(指名说)也就是有几个10厘米那么高?得出:大约有1米高。

    6、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一万张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